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独走盐茶古道

独走盐茶古道

发表时间:2020-09-15

【www.qg13.com - 茶情感美文】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走盐茶古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穿风坳古道,上至陛诏,下至丙安,有四十多里路,是以前泸州、赤水至习水、仁怀、遵义方向的交通要道。几百年前,当地有人发现丙安至陛诏走穿风坳是捷径,就有不少人走这条路。

清朝光绪五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时期,为了振兴四川经济,让川盐官运商销,销往贵州、云南。为了盐道畅通,差四川候补道唐炯,招请民工,一边修理疏通赤水河航道,一边修路、桥。

当丁宝桢的部下官员报知,丙滩(今丙安)经穿风坳至陛诏有条捷径,于是就命下属官员,招请民工,新修了丙滩经穿风坳至陛诏的官道,并在陛诏设义渡。新修的官道是宽一米的石板路。在穿风坳修建了寨门。从此,穿风坳商旅来往,川流不息,成为川南至黔、滇非常热闹、非常重要的盐茶官道。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的一部分军队,经穿风坳行军下赤水。红军一渡赤水河,实行战略转移,一军团红二师负责殿后,在复兴阻击川军后,又从丙安经穿风坳到元厚,与主力部队会师,前往四川古蔺。

解放后,赤水至桐梓、遵义的公路(赤桐公路)修通,赤水河航道也更加通畅,来往穿风坳的客商才逐渐减少。近20年,交通越来越好,行走穿风坳的人就更少了。赤习公路修通后,就极少有人走穿风坳古道了。

十多年前,我就有去走穿风坳古道的打算,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20xx年4月18日,是晚春时节,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早上,我穿上登山鞋,背着旅行背包、数码相机、一瓶矿泉水、一瓶饮花生牛奶出发,去走穿风坳盐茶古道长征路。我在葫市坐客车到陛诏,在陛诏过赤水河,踏上古道,走向穿风坳。从陛诏到天恩桥的路,我原来走过,知道是走哪条路。

天恩桥是一座石板桥,是用巨大的石板做的桥板。天恩桥有三十多米长,中间的四个桥墩都雕塑有石龙。桥的一端立有一块很大的功德碑石碑,石碑是清光绪年间所刻,歌颂丁宝桢、唐炯等人新修陛诏经穿风坳到丙滩的大路和天恩桥;天恩桥和功德碑都是贵州省级保护文物。作诗一首:

万苦千辛官道修,五湖四海客商流。

丰功伟绩垂青史,何必刻碑立桥头。

过了天恩桥,就开始爬山,一米宽的石板路,之字形上陡坡。这些路我没有走过,沿着古道往上走,途中遇到当地人,便边问路边走。古道苍松翠竹,青山绿水。路边和山坡上、小溪边,到处都有杜鹃花和一些山花盛开,非常美丽。我高声唱道:潇洒林中走,春花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绿水也温柔,自古人生多风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走到离穿风坳有一里多路的地方,就没有人家了,路也很荒,也很陡。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很滑,我小心翼翼、气喘吁吁的向穿风坳走。此时已将中午,天气晴朗,气温也较高,我走得汗流浃背。即兴咏诗一首:

林中古道长青苔,山上春花正盛开。

百载客商行过去,一双硬脚走未来。

中午十一点过后,走到了穿风坳的寨门下面,仰望穿风坳,高峰雄伟壮丽,山势非常险要。心中很兴奋,不顾路陡、滑,人热、累,快步登上了穿风坳石寨上面。

穿风坳石寨是清光绪年间修路时修的,全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是贵州省级保护文物。可惜也被当地村民损坏。我站在石寨上面,即兴吟诗一首:

古道崇山夹陡坡,盐茶历史客商多。

红军转战长征路,四渡成功赤水河。

石寨上面不远,是穿风坳,是陛诏至丙滩古道的最高点。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中间是一狭窄的山坳,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幸好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次处时,川军没有在此驻防和埋伏;否则,夺取穿风坳,比攻取娄山关更难,战斗将比青坡更激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穿风坳休息一会,喝了饮料喝水,就继续往前走;这里的路一直沿着山沟下坡。以前的官道,盐茶大道,一年四季,来往客商、背夫、盐帮、马帮,川流不息,非常热闹。而今却荆棘丛生,森林茂密,根本就看不到路。人迹罕至,只有走兽出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披荆斩棘,沿着山沟,寻路而走。

沿路两边,山势高陡,森林茂密,古树参天。以前这一带常有土匪强劫、杀害来往客商,死的人比较多。独自行走,觉得有些阴森恐怖,不寒而栗。但我从小生长在边远深山里,不但白天经常独自在山林里行走,还经常独自夜间在深山林间行走,因此胆大;不但不害怕,而且还觉得走进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可以高声呐喊,可以自由舞蹈,可以纵情唱歌。忘掉功名利禄,不管富贵贫贱,抛开生活烦恼,没有世态炎凉。我一边走路,一边大声高歌: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高歌向天涯。

沿古道两边,有很多茂密的楠竹林;新生的竹笋已长有五、六米高。成千上万,亭亭玉立,象一颗颗蓄势待发的火箭。小溪中,泉水清澈见底。山坡上,苍松绿树,桫椤丛生。到处有美丽的山花。边走边吟诗:

成群野兽遛,烂漫百花稠。

锦鸟枝头唱,斑鱼水里游。

桫椤披绿缎,古树换新裘。

竹笋亭亭立,山泉潺潺流。

竹林和树林中,杂草和荆棘很少,到处可以看到古道的石板,路也要好走一点。古道边有些地方有房屋的地基,残墙,瓦片,石磨,是以前的客栈或饭店。古道一直沿着山沟下坡,山沟弯弯曲曲,古道也蜿蜒曲折。我边走边唱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绿水九连环。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路在转,路不转人在转,人不转心也转。

从穿风坳走了两个小时,十多里路,看到一条乡村公路,路面很差。公路边有几户人家,养了许多蜜蜂。这条乡村公路是沿着古道修的,也是沿着山沟下坡。山上苍松翠竹,春花烂漫。溪中成群瀑布,泉水叮咚。作诗一首:

青山作画当锦屏,

绿水弹琴唱歌声。

古道林中行古道,

长征路上学长征。

下午三点过,走到了乐溪口。乐溪口下边是赤水河,对面是赤习公路;乐溪口到丙安还有十里路,于是沿着盐茶古道长征路,继续向丙安走。此时脚有些痛了,人也比较累,身体很疲惫。但是我鼓起勇气,打起精神,大步向丙安走。大声唱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沿路两边,到处有农民新修的砖混楼房。农村近年收入增加,发家致富,生活变好。真是风光秀丽,民富国强。我打起精神,边走边唱:我要为你歌唱,为你歌唱。歌唱美好吉祥,美好吉祥。迎着明天的朝阳,明天的朝阳。走向灿烂辉煌,灿烂辉煌。

终于走到了丙安古镇,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今天的盐茶古道长征路走结束了。虽然人很累,脚很痛,肚子很饿,身很体很疲惫,但心里却很高兴,很自豪。正是:万里长征路,才走第一步,长征的精神,学习和领悟。

今天的路走结束了,明天要走的路却还很长很长!

情感编辑推荐

古道西风瘦马


一个真正闯荡江湖的人,永远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说一个地方的好坏,不仅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感情也不一样,说别的地方不好,只能说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这次行程,我走了两条古道,一条水路蒲津渡,一条陆路崤函古道。

此时的我俨然已是个爱上漂泊的浪子,不得不说这种漂泊是会上瘾的,我就是忽然想起这个时令牡丹应该在盛开,顺便登鹳雀楼,一览河东古迹,便又收拾了行李上路了。

黄庭坚的《送王郎》说: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开始还以为是陕西的将相故里之蒲城,不曾想却是这永济,我刚下动车便赶往鹳雀楼,那首从小便会背的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看看是如何的穷千里目,路上路过了古蒲州城遗址,看着被围起的断壁残垣,司机师傅先感叹起来说:这是鼓楼,当时古蒲州城是何等威风,现在也成这样了,倒不是我太多愁善感,而是当我走过许多尘埃落定的遗迹,看过许多诗化描述的城郭,那种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残破让我只剩这看似忧愁的感慨和实则神往的眼神。被修缮和装点过的鹳雀楼依旧傲然屹立在蒲津渡口,雄视着照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沉默不语,楼里展示着这河东之地的故人,而我心里一直徘徊着更上一层楼的咒语,登上楼顶,一片平原铺在眼前,远方的雾霭隐隐约约也没有挡住已经伤痕累累的山河,没有挡住似是吃力而又苍劲的行走着的黄河,一旁王之涣的雕像展开双臂,左手持笔,似是怀抱着这山川,不知看了这景象多久,不知看了这变化多久,我每每登高总有放声长啸或是高声吟喝一首古诗的心情,恐是当时已惘然,楼里突然奏起了古筝编钟的雅乐,许是因为淡季,我孤身一人站在王之涣身旁,情景交融,竟发起了呆。

是的,往事越千年,今人何所言。我怀着这种心情,看了古渡口,看了普救寺,一路往运城去了。

河东自古多名将,早些年我去过四川阆中,那里把张飞的名字挂满了全城,我先前总以为运城也会这样,但并没有。我在旅途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找准一条不远的路程,打一辆出租车,这样既不会造成太高的消费,又可以抓住司机师傅让他跟我讲述这个地方的种种,既亲切又享受。在前往关帝庙的路上,师傅跟我说:这个村是张辽家,过去的常平村就是关公家,他俩小时候就有隔阂,因为张辽打不过关公,后面那个东郭村就是故事《东郭先生与狼》那个发生地,那个故事就是从那传出来的,不管这故事的真伪性,我喜欢听当地人的这种文化信仰,没有学术课堂的较真,没有是是非非的束缚,就只是单纯的愿意口耳相传。关帝庙比我想象中的安静的多,那种安静就像是关羽的威严震慑感,是这个城的气质,不宣扬,却有一种底蕴力量娓娓道来。山西,这个在许多人眼中只听说煤矿和喝醋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仅仅初窥一角,便已心生崇敬,我跟朋友说,一个真正闯荡江湖的人,永远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说一个地方的好坏,不仅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感情也不一样,说别的地方不好,只能说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当天稍有阴风,我独自一人背包赶往火车站,却不知怎地就想起了这句古道西风瘦马,而我当时受到永济和运城的刺激,脑海中反复着那一篇又一篇咏怀古迹的诗词,就像那匹瘦马,看着现在的小桥流水人家,要往洛阳而去。

我拿出带着的《人间词话》,坐在座位上塞起了耳机,火车行驶了一会儿,我感到有些疲倦,看看手机才知道,原来到了风陵渡,我当时便惊到了,那个在金庸笔下将郭襄付之一炬的风陵渡口,竟然在这,我甚至没有注意到身旁坐了一个妙龄少女,她说: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这真是一个让我顿时觉得活在小说里的镜头,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我微微打量了这个女孩一下,黑棕色短发,戴着黑框眼镜,面颊清瘦干净,看似冰冷,一身牛仔,穿着一双时尚的黑皮鞋,列车员检票时她看见我的车票,跟我说:你也去洛阳,声音刚出加之其微笑便一扫脸颊的冰冷感,我才知道她是约了朋友去洛阳旅游的跟我一样的大学生。我们时而畅聊,时而困顿,摇晃着到了洛阳,却一直未互问姓名,旅途中其实就是这样,天涯游子,缘聚一处,畅聊片刻,不问名姓,不必像小说里说什么一见终身,但的确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从长安一路来游,这东都洛阳其实给了我一种比之西安要繁华的既视感,但或许因为武则天的原因,这里的牡丹,这里的历史,这里的灯光,都着染上了她的色彩,虽是陪都,但甚至淡化了周秦汉唐的其它沧桑,我说,我还是更喜欢西安,这里太鲜艳,没有了和我心里相呼应的感觉,但是这里我一定会来很多次。都说洛阳好,人总他乡老。在龙门石窟时,我更加有这种深刻体会,因为我早些年还去过与之齐名的甘肃麦积山石窟,那里是安静的,这里是喧嚣的,而我不喜欢这种浮华,却又深爱着某种底蕴。

我回想,我都去了武当山,怎么能不去少林寺,于是次日,我又踏上了前往登封少林的路,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的英文一向不好,当时却有想跟外国友人搭话的冲动,我走两步,回头看看那几个外国友人,又扭头回去,却不知何时我也这般别扭开,我最终还是走过去,张口道:Hello!men!Excue me!Where are your come from?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听懂了,然后他回答道:Oh!I come from Columbia。然后又指了指前面的两个人道:My friends is India and New Zealand。说完被朋友叫走了,后来到了山顶达摩像下,我又遇上了他们,并得知了他们在少林已经学习了一年功夫,我们一起下了山,观看少林武僧的表演,在少林雄风的武文化的震撼下,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我那么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武术的魅力,中国文化的魅力,它吸引着世界的友人前来瞻仰学习,是那么的高大。我越发的爱着这种文化、这个国度。

三个省,四天,五个城市,我返回了长安。耳边单曲循环着费翔的那首《故乡的云》: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恐怕,这些就是一个浪子的所有情怀。

茶情


初夏,嫩暖的阳光朗照,明媚的春风相面,老伴拉着我到凤凰山井塔后边的小山上去采野茶。烂熟于心关于茶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一下子鲜活起来。

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饮料。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与知己者而悦,与知心者相依,与知音者不离不弃,这就是茶的执着、茶的精神,淡薄名利而放清香于世间万物的品质。茶,不浮华、浮躁、娇柔、造作,自然而然,随和而舒展的展示风采,茶,深厚地蕴藏着她的精华与魅力。

茶是世界上第一饮品,我国也是最大的茶生产和消费国。中国人爱茶,我没有查对资料,恐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代社会各种千奇百怪的饮料充溢于市场,然而饮茶仍然是国人永远不变的习惯,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钟爱。

小时候家时根本买不起茶叶。父亲从外面工作探亲归来,巴掌大的小信封里装一点茶叶,泡茶时只抓几小片放进茶壶,父亲却美滋滋地喝着。母亲常常因烧开水而责怪父亲,几瓶开水要耗费母亲一个上午锄的草根啊。父亲喝干沥尽的茶卤,手还舍不得离开茶壶,笑着说:不喝了,不喝了。有时母亲到山里亲戚那里回来,带回四五斤山楂梗,象是宝贝似的用老布包裹着,夏天天气太热时才拿出来,每次只抓几根泡在锅里,酱红酱红的,然而却比白开水好喝,特别是酷暑难当的双抢时喝上一碗,真是赛过琼浆玉液呢!生产队做工路过我家门口的叔伯弟兄晓得我家有茶喝,也过来讨着喝,母亲总是递上一碗半碗,社员们喝着笑闹着,直到一锅茶喝完了才走人。1965年,我姐夫的大哥调到孔城茶场任负责人,给我买了三元钱一斤的茶叶,那时鸡蛋才五分钱一只,太奢侈了,母亲说大哥既然给我们买了,那是一份天大的人情哪能推辞,只好拿回来泡了,那种清香一辈子也记得,邻居听说大宽家里有好茶,都来讨着喝一杯。母亲泡了一大壶,大家品尝都说好喝、好香。一下午泡掉了半斤茶叶,我心痛得快要窒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来到铜陵参加工作,十几年的二级工,一个月三十多元的工资,养家糊口很不容易,喝茶是一种奢望了。买一斤次等秋茶还舍不得喝,只是来客人时抓点放进茶壶里,给客人倒一杯,自己也享受一杯。八十年代在机关工作,会议室里配有公家的茶叶,有时也假公济私,揩公家的油水,尽管有茶喝,然而总觉得喝的不自在。不如自己花钱买的茶叶,沏起茶来喝着才舒心。单位来人,总要客气地递上一杯茶,有的只喝了一二开,浪费了太可惜。于是我吩咐服务员把喝剩的茶叶晾干,拿回家后妻给我缝了个茶叶枕,倒是清心明目,醒脑安神。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的茶市、茶庄如雨后春笋。老百姓生活好了,喝茶也有条件了,然而现在退休了却很少喝茶了。我继承了父亲的不吸烟、不饮酒的良好习惯,也遗传了他的病高血压,有人说茶改药性,常年服药难免要忌茶。老伴管得很严,有时趁她不在家或不注意时沏上一杯,在洒满阳光春风鼓荡的窗前看沉浮的茶叶,呷上一口清茶,坐在阳台或者沙发上看看书听听音乐,倒也心旷神怡俨然一介幸福的老翁。

杏花、春雨、江南。谷雨时节正是我们长江沿岸春茶开始采撷的季节。然而几乎所有的老茶客都知道:谷雨前的茶叫谷雨尖,量少珍贵。谷雨前的新茶不受泡,沏个二三开之后就淡而无味了。真正尽泡的又入味的茶是雨后茶。

清明后七八天,茶苗刚露新绿,就有三三两两的村妇拎着竹蓝装着采摘的新芽在凤凰山矿露天市场和铁石宕桥头叫卖了。村民自己手工做的新茶象老干菜一样黑不留秋的,然而熟悉的味道和那一种久违的清香扑面而来,使人欲罢不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干脆自己上山采摘。我和老伴兴致勃勃地爬到凤凰山井塔后面的山上,留守在矿山的工友和他们的家属比我们早已经来到山上了。采野茶是我们几十年养成的习惯,那时在矿山工作,山上的野茶刚一冒尖,我们矿工的休息日就争先恐后地来到万迎山或者药园山的半山坡上采野茶。七十年代初,山上的茶的确是野生的。村民的自留山那怕空在那里,也不能种植资本主义的茶苗。那时寻找野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一棵那里一棵,新茶也象羞涩的少女躲藏在岩石的隙缝处,一个上午也不过采一斤左右的山茶罢了。进入八十年代,党的农村政策好了,茶叶越来越值钱了,山上的茶并非野茶了,是近郊的农民种植的优良品种茶。

这时,山下传来喧闹的机器声,却原来这里即将开发成牡丹园,推土机把一大片村民辛勤培植的茶棵连根拔起,我的心不由得惋惜这些茶树来。同时也为村民觉醒的经济头脑而高兴,无论药用牡丹还是风景牡丹都比茶更有经济发展前途。我们在未拔起的茶棵上扯那嫩嫩的叶片,还有一种湿漉漉油滑滑的感觉。我的手很苯,扯得很慢,老伴笑着说:你呀,只会捉笔杆子。老伴从小劳动惯了,手脚麻利,她双手不停地在叶尖上抖动,嘴里还哼着做姑娘时唱过的采茶小曲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家居凤凰山,不通液化气。老矿工家家都有一个柴火灶,小火烤茶完全有条件。我们从山上摘茶回来就做开始做茶,把茶叶放在铁锅里用文文的小火烘焙,不用铲也不用刀就用手在锅里搅动,茶叶儿稍微卷曲就起锅,放在太阳下面晾照一会儿。老伴急匆匆地烧开水,给我沏上一杯新茶,嫩绿的叶片在杯中上下漂浮着,我端着喜悦与收获来到阳台上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眼睛和心儿一同随着小小的新绿在杯中浮动,品一口新茶不觉清香扑面,心里也荡漾着劳动的喜悦和浓浓的绿意了。

茶中人生


细雨纷纷,秋风哽咽,这些天,我常一个人独处,安静是有了,可孤独也如期而至,平日里虽说不上青灯古佛为伴,可也无欲无求,颇有点佛家四蕴皆空的味道。

我平日里喜欢的有两物,一是书,一是茶,书是智慧经,茶是禅悟根,如只读书而不喝茶单调枯燥的很,若是只喝茶而不读书,也是异常的无趣。

我虽喜欢喝茶,可本身也是俗人,粗人一个,不太懂得什么凤凰三点头,也不太懂得什么杯香绕梁,平日里只管泡了一壶茶就往嘴里灌,很少会去在乎什么雅俗之分,其实我一直在想:艺术为什么会有雅俗,贵贱,高低呢?雅本不雅,俗也不俗,而说到低只不过是形式的繁复与平日里艺术人的身份。

沏上一壶茶,湿润的空气,湿润的世界,泛黄的纸页,屋子里无比温馨又无比的婉约,我不太喜欢喝浓茶,因为浓茶可以麻痹人的神经,也因为种种原因。

可是我发现,呷一口汤,放在嘴里的时间越长,苦味也就越浓,而香味也越浓,难道香与苦是相并而生的吗?我迷茫了起来。

看着茶叶在玻璃杯子中缓缓展开,上下纷飞,心中颇有一些惊喜与悸动,我一向认为什么样的人就喝什么样的茶,而我比较偏爱的则是碧螺春,明绿色的茶汤,黛玉一般的绿叶,香气虽不浓烈,但却绕人鼻梁,经久不散。

别说是喝了,就是看上几眼也颇为兴奋。

碧螺春是团儿一般的形状,而待它吸够了水,芝麻粒大小的一颗往往会伸涨到小拇指大小,藏拙或许会很容易,但藏巧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做事需要静,静能生慧,慧又生能,而饮茶也完全是这样一个理,安安静静喝茶的人,喝的真是茶吗?不!喝的是人生百态,俗世五味。

茶是一样的,可因为泡茶的水不同,泡出的茶也千奇百怪,用热水泡的茶,茶叶浮在杯面,又因为吸收了足够的热气沉下去,起起伏伏,浮浮起起,摇摇摆摆,便如同人的一生一样。

把过茶杯,用力吞下几口,腹腔溢香,荡气回肠,仰天一吐,全身毛孔张开,废气尽排,神清气爽。

茶的汤水是油的,可这油不是类似于寻常植物的油,和动物的脂,不腻也不淡,静静的遮掩住下面的茶叶。

忽然我发现面前的茶水是无关紧要,而藏起来的茶叶方是重中之重。

爱如茶


念小学时,我一看书写字就能听到妈妈的唠叨:别躺着看书,当心近视眼睛不要靠书太近,要近视的。当然,对妈妈的忠告,任性惯了的我是不以为然的。

等戴上了近视眼镜,才后悔没听妈妈的话。

可也没把近视当一回事,反而觉得戴眼镜显得挺有学问的。

妈妈却四处寻医问药,只要听到有矫治近视眼的药物和仪器,肯定要让我试试。她还强迫我这个大型食肉动物每天吃下一大堆的蔬菜可妈妈的努力却无法阻止我的近视越来越严重。

我长大了,上大学、参加工作、谈恋爱这才意识到近视的诸多不便。以前视为学问象征的那副眼镜,在我眼中变成了美丽的天敌。所以,能不戴眼镜我就尽量避免戴眼镜,不惜做个睁眼瞎。没想到却惹来了麻烦,人家都说我太孤傲,连见了领导也爱理不理

那时,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一年下来,视力更差了,平时眼睛不是干得受不了,就是迎风流泪停不住。妈妈很为我的眼睛担忧,她开始每天为我准备一壶茶,把茶摆在电脑桌上,还叮嘱我一定得喝完。

我问妈妈是什么茶?妈妈神秘地笑道:反正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你只管喝下就是了。

等我要远嫁江西了,才知道那茶的配方。母亲对她的女婿说:小劲不喜欢吃蔬菜,可像胡萝卜、绿叶子菜什么的,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她顿顿都吃一些,掺点荤腥在里头,她就不会觉得难吃了。还有,每天记着让她用枸杞子、珍珠粉和小菊花泡点水当茶喝。这些都对眼睛很有好处

母亲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如哭嫁一般哭开了。

我为自己对爱的近视而哭。这么多年,我仿佛一直没看清母亲对我的爱。

哭着,哭着,那股清凉仿佛从心底腾起。我恍然大悟,这茶里还有一味母亲没说出来的配方,那就是母爱。

落叶与茶


白驹过隙,人生苦短,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数千年,文人墨客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感慨。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清明。那究其本源,何为人生?

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不过是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

有的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自诩为时代的弄潮儿。朝九晚五,在世俗的漩涡中挣扎,在纸醉金迷中失去自我,窃喜得到一切实则输掉所有。如温水中被煮的青蛙在真正的沸腾前享受最后的盛宴。有的人便选择平庸地生活下去,实则连登台的勇气都没有。宁可湮没在时间的河流中也不愿意把目光转向不远处的岸边。既然鲁莽的前行不可,委缩的后退也不可。那,人这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于我而言,落叶与茶便是答案。

人的一生无需太多的粉墨登场,也无需太多的仿徨后退。毕竟,落叶之前也曾有青葱岁月的碧绿傲人,茶水适温前也有茶叶与热水的激荡融合。落叶与茶代表着一种态度:人的一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洒脱,也需要在热血沸腾后的那份平静与安逸。落叶在被风带走时早已饱览过初阳的朝气蓬勃和夕阳的绚丽多姿。茶在平静之前早已历经了氤氲馨香和茶叶跃动。休说英雄的落幕多么悲壮而凄凉,经历过一切便是拥有了一切。

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就是这种落叶与茶的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这种滋味。平凡,犹如深秋中的最后一片落叶,在入冬的第一阵风带走它前,为何不再静静地看看美丽的夕阳呢?至于之后,且随风四处飘荡吧。

鲍勃迪伦,这位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才好像声名鹊起的歌手霎时间吸引了无数的外界目光。凭借歌手的身份获得文学殿堂的最高荣誉更是成为谈论者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他?这位被誉为道德的布道者的男人,依然像一位虔诚的使徒,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身后,落叶纷飞

他说自己像一颗滚石。是的,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看这个世界,但当他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后,滚石停了下来。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抒写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此时的滚石,不再一味向前,而像滚烫的茶水在时间的过往后变得醇厚而令人迷醉。

他曾经这样问,一个人到底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过多远的海面才能在沙滩安眠。这个问题,我想,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后,迪伦已然有了答案。此时,无需多言。坐下,喝一杯茶,静看落叶飞下,早已体验过人生百态。

时间的沙漏在不停的轮回流转中,落叶一年又一年地飘下,茶一遍又一遍地冷却。看似简单,实则人生就在这种平凡的简单中,跃起时我睥睨天下,落下时我回味过往。是的,人生也可以如此简单!

有人这样说:人生是一段旅途,得意与失落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人生难免起起伏伏,如果那两条铁轨合到一起,或许便能看到这个世上最美丽的风景了吧,那时,只需端起手中的香茗,看着最后终点站的风景在你的视野中定格。等待着车门打开,以最优雅的姿势走出去。因为你知道,人生没有回程票,经历的这一切可以不为此时的片刻驻足提供牵强的理由。

或许,这才是度过人生的最好方式

茶桔店


在一个名叫源林的巷子的最里面有一家茶桔店,这家店的生意很不太好,只有那么几位老客户。老板是一位十七八岁女孩,叫桔栀。

有一次偶然我来到了这家茶桔店,我走进店看到两个女孩。那个偏矮小一点的女孩走过来,把手中的菜单递给我温柔的说:"这是菜单,你看一下要什么?"我:你好我第一次来这,你推荐一下吧!她又温柔的回答:我推荐我们的招牌桔茶。好,请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女孩端来一杯茶。我端起茶杯细细的品尝,一脸疑惑地问小女孩:这么问美味的饮品怎么会没有人喝吗?小女孩遗憾的说:因为我们这里太偏僻了,来的客人自然也少了。我问:我叫柠萌,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桔芷。我说:桔芷我们做朋友吧!桔芷豪爽的说:好啊,我介绍我姐姐给你认识。说完她便把自己的姐姐也就是那位年轻的老板,她说:你好我叫桔栀。我:你好桔栀!我叫柠萌。桔栀问: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我:我特别喜欢吃前面那家的茶花饼,买茶花饼的时候看见了你们这家茶桔店,随便进来看。对不起五点了,我得走了,桔茶多少钱?桔栀:不用钱就当我们的见面礼吧!我:朋友归朋友,钱还是得付的,你们挣钱也不容易。99啦(拜拜啦)说完我在桌子上放了10块钱便走了。

我回到家。放下东西立马好的仓库去找以前的荧光画板,我们我东找找西找找。突,然猛地说:找到了。我把找到的荧光板擦干净,便拿起荧光笔开始作画。我大约过10分钟,在荧光板上出现了茶桔店三个大字。"萌萌,过来吃饭。妈。我:来了,妈。妈:你在上面,干嘛?我:那个荧光板,还用吗?妈:不用啊!你干嘛?我:那我拿走了。妈:可以。我开心的把茶花饼给妈吃,妈:你去买茶花饼了,给我尝尝。我递给我妈。

第二天,我拿着荧光板来到源林小巷的最里面。刚好,桔栀正好在门口休闲。我说:给你,荧光板。说完便递给她,她问:这用来干什么的。我说:vivox9照亮你店的美,在弄几个荧光箭头。

过了大约三天,茶桔店不在偏僻,不在缺少客人。而我成了大功臣。但我依然天天来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