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二月逆行

二月情感语录

发表时间:2020-09-18

二月逆行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逆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候异常,空气清冷稀薄。即便如此,听说,松山湖的桃花毅然决然,开得姹紫嫣红。

距离如此近,却未曾到过。第二年头了,说一起去松山湖看桃花,始终没有去。二月过后,那片花海,也许再无从寻觅。还有大片的格桑花,蜿蜒成绵,想想都挺美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迎着二月风,灼灼盛开,有些人却渐行渐远。

自从离开家乡以后,再也没有看见过大片桃花盛开的情景了。

老家里,离住处不远的山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树。桃树,杏树,梨树,榆树。

每到二三月,桃红枝绿,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铺天盖地。

只是那个时候,一直习以为常,并没有特别留意过它们的美,而今回想起来,有些遗憾。

原来有些美丽,只有离别后才发现那么珍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很在意别人的节日。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撞在了一起。便宜的一束花,到了三百元。我不小心路过此花店,瞅了一眼,便落荒而逃。

各大小餐厅,到处都是人。忽然有种没有见过世面的感觉。很是不淡定。

到小肥羊吃火锅的人,排队排到门外了。而且还很长。西贝莜面村,坐在餐厅外面等待的人,悠闲地嗑着瓜子。那声势,即使坐到天荒地老,也在所不辞。海月百味馆,绝无虚座。

我怀着无激动的心情,拉着他的手,热忱跑过三四条街,最终放弃了这华丽的奢望。

闪烁的霓虹,凛冽的冷风。嘴巴里呼出的气,萦绕在鼻梁。我喝了好多的西北风。

最后回来时经过花园城,吃了一碗酸菜老烫面。我的伪情人节,就这样悻悻而去。

他说看我这么辛苦,奔波了几小时,不买个礼物,实在对不住跑路的那两只脚,也愧对我那颗热诚的心。

好吧,就算这样吧。我理所当然接受了他的礼物。一串粉晶手链,一枚粉晶吊坠项链。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瞬间我觉得这个夜晚怎么这么漂亮。天空的阴云都散了。

这个有点特别的元宵节及情人节。要记很久很久吧。

一池春水,剪不断江南一帘幽梦。留月借云,何防一醉。我不知道,你会在那个角落,突如其来地走过来。带着触目惊心。就像是春草冒着绿芽时,被一股寒流淹没。一去不返。多了几分感慨。

不怕时光渐瘦,亦不怕岁月渐逝,只是途经彼岸时,曾惊起沙鸥一片的美丽,如今已是海角天涯。也许有一天,这一切皆被光阴的苛刻吞噬。只是,我们是否还会继续期待。

春花盛开的地方,云层亭亭玉立的地方。走在阳光的左右。挫折,无助。终会远去。

四海公园一进门,有几棵木棉树。花朵骨饱满,仿佛随时要绽放。如果没有这次冷空气袭击,可能已是盈玲满目,绚烂极致。虽然如此,却因为天空的凛冽,远远望去,这些花骨朵别有一番韵味。清新冷艳,以及骄傲坚韧。不可侵犯。

有几个大孩子骑着单车,从身边经过。戴着耳麦,颜色鲜艳的羽绒服,很漂亮,很阳光。

如今的我,已经不再骑单车了。变得懒惰了。只要口袋里装上一张深圳通,就能走很多地方。

公园里,那只金牛雕像,依然如故。而我却在年年岁岁里,苍白了容颜,清瘦了身心。

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手里拎着菜篮子,独自在公园里走路了。

我想我这副摸样,看起来才娴熟点,跟个家庭妇女一样。看春寒盗走花红的窃喜,听小鸟啼鸣春暖的急迫。这样极好。

阳光就这样隐匿在了阴云之中,几个小时都没呈现过一次。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止内心的愉悦。因为这份闲心。

春寒料峭,树木寂寥,鸟雀悄然。寒冷再一次侵袭了天空。阴暗。冰凉。萧瑟。

躲在床上,蜷缩着身子,一整天。有几件想做的事情,一一被迫落空。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读到第147页。世界的尽头。

秋光杳然逝去,冬天如期而至。小鸟的鸣啭也变得尖锐。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毅力,让作者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非得行走这一遭。

在森林里的第四天,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一道围墙的俨然。在雪花飞舞,阴晦凝重的天宇下,这堵高高矗立的围墙,完美丰姿,犹如原始动物的巍然。

第154页。勉强穿过森林来到河边,地面早已笼罩在在凝重的夜色中。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只有风里夹杂着寒意袭人的水声统治四野。勇敢。执着。顽强。这其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也只有作者才能真正能体会。除此之外,我们只有怀着一颗敬佩之心,来膜拜作者。

我望着窗子外面。心绪难平。如果有一天,我迷失风雨中,还会是自己原来的模样吗?

路很多,路很长,却也很少很短。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路走下去。

空气继续清冷。天空依然晦涩。

我在初春的第一道阳光里,吞噬了孤寂的烟花。而又在这样的阴霾里,丢下了一枚种子,希望的种子。在风中。在雨中。在时钟的秒针里。纵使不能姹紫嫣红,亦能茁壮葱绿。

再一次,执笔临摹,风轻云淡,晕染成花,宛在初春的袖口。

qg13.com扩展阅读

《黑色二月》


《黑色二月》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日子或者时间是自己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忘却,愈加地想忘却,反而愈加的记忆深刻。

题记

【谨以此作,献与我不想提及,想要忘却,反而愈加地记忆深刻的时间----每年的农历二月。】

昨天,杨,告诉我说农历到了二月,那一刻,我有三秒钟的惊叹,也不是惊叹,说是惊叹倒不如说是心痛。咯噔一下,很痛。

二月,对于我,从二零一二年开始便都是黑色的,我多渴望每年农历正月完了直接过渡到三月,可惜客观的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我的意识为转移,纯属奢望。

依然清晰记得零二年的二月,老祖母弥留的那些日子,在我的记忆里,那些日子,天都是灰蒙蒙的,潮湿的很呢,潮到了我的心底,湿透了我的灵魂。二月十七日,我无力的在QQ空间发了三天了,我最爱的、深爱的、敬爱的、可爱的、至爱的、真爱的人在受折磨我撕心裂肺的痛呐为什么上天要这么残忍呢?我呼天不应,呼地不灵,我无助,我的半壁江山啊,就要塌了!我心中的星光暗了!上帝啊,我求你了,不要这样了!求你了!;二月二十日,我在QQ空间发了永远难忘的一篇说说公元二零一二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十七点五十五分我亲爱的、深爱的、最爱的、至爱的人逝世!寄我无限的血泪哀思!至此,老祖母魂归黄土。给我心里留下了无限的遗憾,终身难忘!

我是十六号接到消息从学校回家的,这一天正好是老祖母的生日,可谁想零二年这一天她正在迈向祭日。十五号下午老祖母是突然脑溢血卧床的。我陪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倒计时几天,亲眼看着她日渐憔悴,用血泪送走了她。家里人一直坚持对在外的家人报喜不报忧,所以直到十六日哥哥也不曾知道老祖母的状况,我便不以为然,人是感情动物,老祖母对我和哥哥贴心的疼爱,在她弥留之际,我们怎么忍心她孤独离去呢?我果断给哥哥打了电话,哥哥二话没说匆匆买票回家。

老人家是零九年得病的,那时我心里震撼,决定要更好的孝敬她,也许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吧!那时候,高三课程紧张,周日上午十二点放学,下午休息,晚上六点上晚自习,虽然时间紧张,但是,我几乎周末都回家,给她洗头、剪指甲、读《圣经》、陪她聊天,攒钱买她喜欢吃的和她从未吃过的东西给她,每当她看到我带着很多吃的回家时候,嘴里便会骂说我不懂得节俭,乱花钱,但是我知道,她心里高兴地很啊,比谁都高兴。一次,我买了火龙果,那是她以前不曾见过,也不曾吃过的,她却舍不得吃,拿在手里和爷爷讨论着些什么,倒像个孩子一般!她说喜欢吃大葡萄,虽然硬点,但是甜得很,所以我便每次回家都给她带,或多或少,她会很开心,吃的一个不剩。其实她说的大葡萄是提子,红提。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过去了,可是二月,给我一辈子留下了黑暗的阴影,在二月,老祖母走了,生日的前一天敲响了她生命的钟表,开始倒计时,我的心似乎可以听到那一下下的钟声,振聋发聩,振得我的心直流血,久久不能止住。

又是二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日愈近,我愈发的难言心中之痛。

二月,黑色二月,我将用一辈子的时间祭奠你。

-----先之

二零一四年农历二月十一日

二月二.龙抬头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真正的春天到啦

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这一天,也是我们一年中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传承着中华龙行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对神州大地无私馈赠的感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中描绘着新一年的愿景。

这一天民间传说中的神龙会苏醒升天,兴云布雨,以保来年风调雨顺,敬龙祈雨,祈求丰收。

这一天,使使耕牛,预示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这一天,打打囤,预兆丰年来临,大囤尖、小囤流。

这一天,理理发,被称为龙剃头,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正合一年蓬勃之气。

这一天,吃点龙食好兆头。让煎饼、料豆、龙耳饺子、龙须面、猪头肉等等这些流传的老讲究,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畅,带来心灵的抚慰。

二月春龙送温暖,紫气东来万物舒。祥和瑞气铺大地,风调雨顺随人愿。

一年之际在于春,让一年的鸿运就在二月二这天开始,踏着春天的步伐,昂首前行。

二月二,龙抬头,祝大家鸿运当头,梦想成真!龙日吉祥如意!

20XX.2.27

二月春晓


二月的春风,似故人来,不负春天的一纸诗约,竖着高领走进千门万户,又施施然走访千山万水。象一把神奇的剪刀。将世间所有的颓废全部剪断,剪出垂杨挂丝,剪出花开安然,剪出千山绿,万水碧,剪出翠色共青烟,春水生縠纹,并作十分春。

二月的诗,是二月的春色绘出来的。读二月的诗,字字句句温柔敦厚,就要细细地读,轻轻的吟,一场花开,年年相似,都是旧识。就要象一朵打坐的云,坐化成江南的烟雨,静成门前一湖烟水。染透江南的诗行,诠释失寐的乡愁。

清寒陌上,谁剪了春风十里,等你来绘,谁谱了一曲苏堤春晓,等你来琴瑟和鸣。谁描了枯木逢春,等你来赏,赏一阙岁月安暖。那朵桃花,花开眉间,心上生辉。那树梨花,花枝如雪,一世温婉。那湖幽蓝,恬静淡然,沉淀风中的牵挂,等待,等待最初的约定。

云才随风走,草又寻根回。一场春雨,泥土开始松软,泥土中的所有生灵,它们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一个个仿若是潜伏地下许久的勇士,不约而同地在等待世间一场正义的大暴动。几天后,流水初涨,风吹草长。一挑眉的功夫,草儿齐唰唰地探出了脑袋,占据了烟水长堤,占据了田埂陌头,向着远方攻城掠地。映堤小草春色,足矣粘住游子远行的脚步。

东风有信回春。前几天还是寒鸦衰柳,就几缕东风,便将所有的柳枝吹绿。一岸垂杨披黄挂绿,两岸水风清,十里烟柳笼画堤。你瞧,那岸烟柳,少女般的温柔,眨着湿漉漉长长的睫毛,拖着长裙,迎风摇曳起舞。春色醉人眠不得,一路走走停停,寻芳赏景,景随人移。

时令虽是早春,但柳际花边,花繁迷眼,地垅田头,麦草生碧烟,老树低绿枝,朵朵红桃斜耸,双双燕子穿柳,个个黄鹂鸣翠。寻不到冬天的一丝痕迹,再无那季萧索的坚硬。稍微一呼吸,就能闻出春天的味道。有一股清新爽朗的气息迎面扑来,是草儿的清甜,花儿的馨香,泥土的清腥,凉丝丝的,渗入心房,人们立即被春陶醉了

漫步滨水公园的芳草长堤,江城春色浓,粉嫩嫩,绿茸茸。无处不飞花,就连昨年的山茶花,熬过那场雪,硬要挤进这个春天,在水之湄,乱石间,草丛中,这里一颗,那里一簇,淡淡地开,依旧火红,占据春天的一角。玉兰花素白如雪,象入睡的少女,娴静恬淡。更不用说梨花,桃花,迎春花,次第开放,素素的白,粉粉的红,暖暖的黄。掩藏了暗藏在季节深处的轻寒,安排了这场春天的盛宴。

有风吹来,暗香盈袖。几瓣落絮悠悠然坠入湖面,溅起环环水纹,有说不出的恬静。青春如我我如花,这个时候,把自己比着含露的花,亦不为过。看瓣瓣落红,挂着两三滴露珠,吐着点点晕红的心思。在风中翩翩,缱绻成昔日的诗行。最终坠落红尘深处,辗成香泥,沾了行客的步履。或飘坠无情流水,洇开一江烟水,随波去远,又回到诗人的故乡。

走累了,坐在湖边的长椅歇息。远眺,亭台楼宇或隐或现,城市开始带有现代节奏的律动。微熹的阳光辐射到圣安寺古老的塔顶。寺下的人家树树梨花暖水风,垂长柳丝绕窗前。若开窗卷帘,放一米阳光入室,温暖就贴在心口,暖心,是梦起飞的时候了。这样的柔美,像一斛纯净的村醪,倾一盏,不醉不归。

近看,湖面出奇的幽静,仿佛沉静地睡着,幽蓝的湖水,透着春意朦胧。升到高处的阳光,随意洒落,波光耀金,云影沉底,人也懒慵起来了。怀抱泥香听碧水,揽一襟清风,掬一把暗香,剪一贴清宁,携一怀从容,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生命的悸动与美好。把自己融入这湖烟水,忘了时光的流逝,忘了自己的存在。春眠不觉晓,直到关关鸟语过云河,有清音泛天。抬头,晨雾湿了春天的鸟啼,泡过记忆的啼音依然清脆。

湖中江渚之舟,悄然停泊。我若是春天里的诗人,淌在春天的河流,只需一卷诗书,一朵桃花,一壶冷酒。便能把这春天的风景一一看透,记住了城墙,记往了一面湖水,两岸烟柳。尔后,两相忘,缥缈归舟。几缕青烟,两棹碧涛。一蓑青笠,没在红烟绿雨中。

江城的春天可居可游,一切都那么亲切。你来,静待花开,好好地爱一遍,待到花谢,好好地看一眼。

二月二,煎饼香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前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摊煎饼。整个村庄都会飘起阵阵的煎饼香。

煎饼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汉族主食的一种,以山东为盛。煎饼从原料上看,有小麦煎饼、米面煎饼、豆面煎饼、玉米面煎饼、高粱面煎饼、地瓜面煎饼等等;按口味不同,有咸煎饼、酸煎饼、甜煎饼、五香煎饼等等。人们用面粉或玉米粉调成糊状的杂面,倒入烧热的鏊子,再用铲子摊平烙制而成。煎饼不易变质,易保存,食后耐饥饿。煎饼多以粗粮制成,常吃煎饼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肠胃健康;其次煎饼筋道耐嚼,常吃煎饼有益牙齿健康。

关于煎饼的传说有三个。

一、据说煎饼最早起源与三国时期

传说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沭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乏困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金罗置火上,用木棍将面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们吃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用铁做成罗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上流传至今。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到东吴后,孙权设宴款待,周瑜作陪。席面上南北大菜齐备,足显东吴富足。开宴时,周瑜将东吴的特色菜放在孙权面前,以示固守江东之意。孙权也会意地笑望诸葛亮。诸葛亮命从人取来煎饼,将其余菜肴卷入而食。周瑜大惊: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着说:江东独存。孙权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而食,并与诸葛亮会心大笑。自此,双方联合大败曹兵。

二、煎饼当纸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蒙山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蒙山望海楼下,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得比较舒心,劳作之余,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田壮帮忙;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巧珍:你们家田壮整天咬文嚼字,专和我们家老爷过不去,老爷吩咐,这次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巧珍三天三夜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蒙山娘娘向她走来,说:巧珍,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一觉醒来,巧珍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过问,田壮饥不择食,把它吃个精光,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红光满面,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背着巧珍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像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鏊子,巧珍因发明煎饼,被沂蒙山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

三、吃纸笔活命的秀才

这个传统的山东名吃,还有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在沂蒙山下,聪明、漂亮姑娘黄妹子和梁马小伙子,情投意合,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黄妹子有个狡黠刁钻、见钱眼开的继母,嫌贫爱富,背地里接受了富家人的钱财,答应把黄妹子嫁过去。黄妹子死活不肯。黄母见状设下了毒计,让梁马来黄家温习功课,说等梁马考取了功名后,再和黄妹成亲。黄母说:书房和文房四宝,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说:只要有书有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急忙高声对家奴们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真是个有志的好儿郎啊!这样梁马就搬进了书房,埋头读起书来。读到中午,不见有人送饭来,到了黄昏,依然没人送饭来,梁马只好走出书房去看,但小院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不许他出去,梁马只好再回书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见送饭。梁马恍然大悟,上了黄母的恶当:黄母正是要饿得梁马挺不住,让他逃跑,再诬赖偷钱偷物,败坏名声,从而让黄妹子死了对梁马的心。

黄妹子知道后,又急又气。急中生智,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将饼切得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如同白纸一样,让丫环给梁马送去。在小院门口守门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只许送进纸笔。丫环答道:正是送纸。家奴一看,果然是一扎白纸,就放丫环进了院。梁马接过这些白纸,只闻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定神仔细观察,原来是饼啊!梁马当即吃了个饱,十分佩服黄妹子的机智。靠着白纸,梁马潜心读书。三天过去了,黄母看梁马依然心平气和地读书写文章,更是恼火,恶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饿梁马三天。

黄妹子在笔字上打起了主意,大葱剥净剪叶去根就像笔,丫环给梁马送一捆笔去。家奴见是笔,只好放行。梁马吃着纸和笔,温习着功课,身体没有瘦弱下去,精神日见健旺。三天过去了,黄母听家奴说:梁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书。黄母根本不相信:难道他喝风吗?而家奴说道:不是喝风,而是把纸和笔都吃了!黄母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带她去看。她们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房窗外,戳破窗纸只见梁马用纸卷着笔,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黄母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奇事,忙将梁马唤到正房,详加询问,梁马吃了一回亏,当然不把真情相告,反而装得煞有介事似地说道:在下九岁的时候,曾有一位仙师教我点石成金法,我只要把纸、笔轻轻一点,就马上变得香喷喷,成为可口的食品。不过仙师也嘱咐我,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只能试点一次,等到中榜之后,方才可以随心所欲。

黄母一听。梁马即有仙人相助,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地对梁马恳求道:贤婿啊,到了那时,可千万不能忘记你岳母啊!梁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无嘲讽地对黄母说道:当然,当然,到了那时,我还要尽力报答您的恩情呢!黄母听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亲事,从此对梁马敬如上宾。

梁马果然中了状元,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还不断重温着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从此,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也就越做越有名。那一带的妇女都有一手好手艺,那一带的人也都个个喜欢吃。只是丈母娘怎么也不肯做煎饼卷大葱给新女婿吃。一种小小的食品,也充分流露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山东临沂地区的煎饼历史悠久,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的食物就是煎饼。临沂煎饼以薄而香出名,种类多样,广为人知的煎饼卷大葱,便是当地的特色。清代大文豪蒲松龄曾这样描述楼德煎饼:圆如望月,大如铜铮,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该镇生产的煎饼,主要以纯玉米为原料,酥软可口,色泽金黄,口感卖相俱佳。逐步开发出香蕉、菠萝等口味,广受欢迎的山东济南糖酥煎饼,饼薄如纸,香酥甘甜,曾为宫廷供品,现为居民普遍喜用的食品。在山东临沂一带上学的孩子有句趣话:麦子煎饼卷鸡蛋,不给我吃俺不念。在滕州有这样的民谚: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

在山东泰安,唐朝时就已经有了煎饼。相传黄巢起义军驻扎在泰山,当地百姓就曾以煎饼劳军。现泰城东羊楼村范家老户在1967年拆除古坯墙时,曾发现一份明万历年间的分家单,内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的记载。泰安地区楼德镇有中国煎饼第一镇美名,楼德镇的煎饼,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山东泰安流传着吃煎饼一张张,孬粮好粮都出香。又卷豆腐又抿酱,个个吃得白又胖的民谣。这个民谣形象地说明了煎饼在泰安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有名的煎饼卷大葱,也成为如今泰安旅游产品中的一道特色小吃。冯玉祥在泰山时,处处体察民情,经常到山上的三阳观去吃煎饼,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方便,他的伙房也有炉鏊,自摊煎饼。有一天,他去伙房慰问炊事员,看见摊焦的煎饼上的焦痕像个文字,他灵机一动,立即派人去铁匠铺定做一个摊煎饼的鏊子,并让铁匠在鏊子中间凿上他写的四个隶书字抗日救国。做好后,伙房用它摊出的煎饼,果然中间显出抗日救国四个大字。从此,冯玉祥招待客人都摆上这种煎饼,借以宣传抗日救国。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出任军政要职,转战各地,招待客人也都少不了这种煎饼。他还写了一本《煎饼抗日与军食》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制作煎饼的方法和营养价值。实际上,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煎饼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泰安煎饼创制年代无考,明代已成家常便饭。以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干等粗粮为原料,经过粉碎泡糁、磨细成糊、摊于鏊子上边刮边烙,烙熟即成。质地细薄,水分少,耐久储,香酥可口。据检测,泰安煎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钾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因其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能够清除体内垃圾,具备排毒养颜的功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血脂,健脾养胃促进消化。20xx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岱岳区徂徕镇泰安煎饼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山东日照著名汉族小吃煎饼食用方便,便于保存。饼薄如纸,色调微黄,质细香甜,柔软可口,营养丰富。尤其以小麦为原料制作的煎饼,配以鲜嫩豆腐和辣椒,更是美味可口。

关中煎饼是陕西省一款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风味食品,其特点是松软滑爽,面菜合食,味道和谐,芳香宜人。春夏之交关中人家常善做煎饼,调剂初春、冬日之饭食单调。夏天,关中人最爱吃煎饼。夏日天长,农村午饭习惯吃面食,吃毕后歇晌,关中人称烙煎饼为摊煎饼。用上好关中产小麦面,加水调成糊状,少许精盐、碱、韭菜、鲜花椒叶切碎撒入面糊中待用。关中农村传统的摊煎饼,炉灶用农家土灶,麦秸火最为适宜,讲究用麦秸火,而且最好是用当年的新麦秸。麦秸火柔而均匀,烙出的煎饼不焦不糊,不生不老最佳。炭火太硬,容易烤糊烤焦,而且不易平均分配火力,麦秸火正好可以避免这些缺陷,属于微火,加之是就地取柴,用起来十分方便。煎饼配菜多有醋溜洋芋丝、炒鸡蛋、黄瓜切丝、炒粉条、醋溜绿豆芽、鸡蛋炒青辣子、豇豆炒肉末等,调料汁:油煎蒜泥、油泼辣子,酱油、香醋、香油调成汁。吃时摊开煎饼,将以上配菜卷入煎饼中,沾着调料汁食用,或者简单一些,蘸上油泼辣子蒜水,亦十分有味。还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要,拿起便吃,方能品出浓厚传统关中家常饭风味,倒也突出了煎饼的本来味道。

东北有一句歇后语:卖煎饼的赔本摊大了。说的就是煎饼的厚度,摊煎饼的最高境界是其薄如纸,其色透明,面糊均匀,火候恰当。当地人说,摊煎饼是一门手艺活,关键在于火候的把握和刮板的使用上,恰到好处的火候,就会使烙出的煎饼奇香无比,松脆正好,刮板是掌控着煎饼的薄厚程度。摊煎饼的材料一般用玉米、高粱米、小米等,用小磨磨碎,和成粥状,发上几天,待有微微的酸味,便可上烙铁开摊。摊煎饼的鏊子更是有讲究,是一块带三足支起的生铁,铁片中间微凸,下可升火加热,待到中火红铁黑幽幽的颜色时,用勺子盛一勺面糊,浇在加热的铁上,用刮板一刮,轻轻冒起热气,稍等片刻,煎饼就成了。

小的时候,因为小麦产量低,白面极少,加上那是个一切物资都很匮乏,买什么都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不仅粮食紧缺,食用油也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吃油也是春节前买的猪板油熬制一下,存在碗里、坛里、罐里等供来年食用。因而只有春节时,才能吃上白面粉包的饺子,逢年过节或是有客人时,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或捞面条。能吃上黄澄澄的纯玉米煎饼,就是不赖的家庭了。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傍晚,无论多忙父母或奶奶都会动手洗些菠菜、红萝卜,再找来擦床,把红萝卜擦成细细的萝卜丝,把菠菜剁碎放在面盆里。然后舀些玉米面,加些食盐、自制的五香粉等调味料后,加些水把这些东西和成糊状。之后,端出来一碗春节前过了油之后的脂油,油上面放着一个能握住的斜削的当油擦的白萝卜头儿。然后准备好麦秸、豆杆儿、树叶等松软干燥的柴禾,找来三块砖头,支起鏊子,点着火开始摊煎饼。小的时候,我们只能看着奶奶或母亲独自一人摊煎饼;大些的时候,奶奶或母亲会喊我们帮忙烧鏊;再后来奶奶或母亲摊煎饼时,我们都会争着烧鏊。只是因为掌握不好火候,不是火太大,就是火太小。不是一边烧得过热,煎饼煳了;就是一边烧得太凉,煎饼拔不下来。因而烧鏊时,弄不好还会受埋怨或挨几下奶奶或母亲的小擀杖。之后,奶奶或母亲会教我们咋烧鏊。柴禾不能文成一蛋子,要散开,这样不仅不会有多大烟气,火势也均匀。摊出的煎饼才好吃。烧鏊也同上学和干别的事一样的用心去做,才会做好。听着奶奶或母亲的话,看这奶奶或母亲会先拿着那块儿白萝卜,在碗里轻轻摁一下,然后,在热了的鏊子中间熟练地划几下,然后,用勺把活好的面糊倒在鏊子上,随后用锅铲把面糊摊匀。等面糊凝固一会儿后,奶奶或母亲会再擦一遍油,然后翻过来。等起了泡,发黄时,再用铲子起出来,放在盆里或是高粱秆做的锅排上。看着奶奶或母亲熟练而又敏捷的动作;听着糊子在热鏊子上的吱啦声;闻着鏊子上扑鼻的香气,吃着掉下的碎煎饼片;虽然有时候被烟熏得直流眼泪,还会咳嗽几声;有时候摊完煎饼后满头都是烟灰。但是,吃着那软又薄又酥香可口的金灿灿的煎饼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煎饼趁热吃的时候味美可口,因而不等第二张煎饼摊熟,我们兄妹几个就三下五除二把第一张吃个精光。就这样摊着吃着,摊到最后,盆里或锅排上不剩几张煎饼。因而摊煎饼是个又苦又累的技术活累儿,比烙馍还要费工夫,还不显功。那时,不会想着将来自己长大后,也要自己动手摊煎饼。只管奶奶或父母摊熟了拿着吃。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生活条件也逐渐有了改善。不仅粗粮吃得少了,副食品等也都有了改观。摊煎饼时用油不会像从前那样了。就这样,我们姊妹几个,年年吃着奶奶或母亲烙的煎饼渐渐长大了。结婚后,每年二月二前夕,偶尔地也会吃上母亲摊的煎饼。更多时候是妻子和我自己动手摊煎饼,也会让父母尝尝我们摊的煎饼。我们摊煎饼时,有时会找些柴禾和砖块儿,支起鏊子。更多的时候,会把鏊子或平底的煎饼锅放在煤炉上。再后来有了电饼铛。摊煎饼不仅方便多了,也快多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即便有一年妻子因为忙碌,或是忘了摊煎饼,我也会自己也学着摊煎饼。母亲先教我和面糊:面粉不能用加了小苏打会发酵的面粉。不然煎饼上会发很多小洞,而且会很厚。再者加水少了面糊会稠。不好摊匀摊薄;加水多了煎饼又会太软,容易碎。调料什么都齐了之后,再打上一个或两个鸡蛋,(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鸡蛋也不像从前那样稀缺)这样摊出来的煎饼会很筋道。摊煎饼时,一是油不能少,油少了,会焦,会冒烟。二是不能很翻,因为容易翻碎。有时,婶婶也会来指导一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再也不吃那金灿灿、蓬蓬松松、鲜鲜的、嫩嫩的、还带点甜丝丝的味道的玉米面煎饼了,取而代之的是优质的小麦面煎饼。千百年的鏊子已悄悄退入历史,继之兴起的是优质高效省时省力的煎饼机,而且,人们又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推出了色鲜味美、吸引眼球、富含营养、诱人垂涎的蔬菜煎饼、水果煎饼、鸡蛋煎饼、肉香煎饼等等等等,酸的甜的,辣的咸的,品类齐全,花样繁多!

如今吃煎饼也是很平常的事了。想吃了随时都可以做。因而,你可以在村头看到有的人卷着煎饼,边吃边在那儿下象棋或者打扑克牌;有的人一边卷着煎饼吃,一边扛着锄走向自家的田地下;还能看到背着书包的学生,手拿着煎饼边吃边往学校跑;一些非常和睦的邻里之间,如果你到了他家或者他到了你家,只要彼此很相熟,或者来往非常密切,到对方家时,只要说饿了,你就可以在对方家里卷上一张煎饼,随意地吃上几张。

转眼又到了摊煎饼的时候,二月二,煎饼香。飘香的煎饼里,蕴藏着我们童年的快乐,甜蜜和温馨。飘荡着奶奶和父母对我们太多的爱怜与呵护。伴着每年的煎饼香,儿子也渐渐长大了。我的奶奶却早已不在了,我们再也吃不到奶奶摊的煎饼了。如今,母亲的身躯也不再挺拔。奶奶和父亲再也吃不到我摊的煎饼了。只有在梦中,我自己摊的煎饼让他们吃,但是,这梦中的一切,都会在我的呼唤声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