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爱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全世界

爱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全世界

发表时间:2020-09-19

【www.qg13.com - 挽回一个人】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全世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的样子,那么阳光,笑起来的时候那么温暖,尤其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如此温柔。我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可眼睛却忍不住盯着他看,微笑着回应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心里普通普通的跳,我一直控制内心的波澜起伏,假装外表风平浪静。

我和他认识,是别人介绍的,在没有见到他之前,我们一直都是通过QQ聊天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大一,他已经出去了工作几年。当时我在想,我大学,他初中没有毕业,我们有共同语言吗,我觉得我们成不了。可是每天和他聊,我擅长打字,他语音,彼此都很有感觉。聊了半年,回家见的面,见过面之后对彼此都算满意,也就那天见面之后,我们关系算是确立了。

那是我第一次谈恋爱,感觉很美好。觉得他是全世界,觉得他没有缺点,觉得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全世界最温暖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足为过。见不到的时候会想他,在一起的时候会开心。这样的感觉最幸福。认识了他,我开始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开始学会了化妆,开始学会穿衣打扮,开始减肥。我的那些朋友老是说我,爱情的力量真伟大,让你变得那么优秀。我说,爱一个人的时候,恨不得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全部都给他,不想有一点不完美。

也许是第一次谈恋爱,所以特别用心,也许是初恋,所以爱的特别刻骨,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觉得他是全世界最好的。

相关知识

习惯了寂寞之后 一个人就是全世界


寂寞,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孤独;孤独,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无助;只有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孤独的人,才配拥有理想中的一切。

人之所以会寂寞,不是因为没有很要好的朋友,也不是因为身边没有人陪伴,而是因为少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寂寞,是渴望有人能懂,是希望有人能理解,结果没有,于是就变得寂寞了。

事实上,如果不能遇到善解人意的人,就算真心相爱也会让人感到寂寞。

因为,寂寞是心灵的空虚,它不会因为你拥有了另一半而消失;它会一直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每当你感到茫然、无奈、委屈、难过、没有人体谅的时候,寂寞就会伺机而动,让你变得郁郁寡欢,欲罢不能。

其实,寂寞的人很需要温暖,却又因为得不到,不经意间就会选择盲目的索取,只为了排解内心的空虚。

然而,一旦空虚得到填充,就会发现,彼此并没有那么适合,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却已经选择了,只能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

如今的社会,有太多太多看似恩爱的恋人或夫妻,其实都有一方,一直都在饱受着寂寞的摧残。

正如有句话: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要知道,在这个世上,想遇到一个懂你并且欣赏你的人真不容易;更不用说,遇到一个相互懂得,相互欣赏的人,那基本不可能。

所以,不要因为寂寞久了,就轻易去说爱。有些爱,承担不起;有些爱,只会让人身心疲惫。

记住,只有熬得住寂寞,才能收获幸福;熬不住,那终将是痛苦

一个人的时候


一个人的时候,我习惯想起了她,想起她现在应该在哪里或在干什么;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很孤独、寂寞、无望和无助。张望上下,天地之间弥漫着水气,这是我的心在潮湿吧?天空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难以理解呢?我一直都很爱它的,可它怎地就让我欢喜又让我忧呢?

入夜了,我开始害怕它的到来。因为它不能给我幸福――一个人再怎么开心也不会是幸福和快乐的。徘徊在大街上,一脸茫然的,不知该何去何从。路边有一乞丐,我可怜他,也许他也在可怜我。下雨天让人忧愁,但如今回暖的天气却也让人感到郁闷。同时产生了惊疑:夏天的征兆。一想起那种热力渗透的感觉便让人受怕;一想起那种大风大雨的情景就足够让人担惊。另外还有让人感到万分恐惧的时刻――大地惊雷。

走到了人声鼎沸的市场,见到人人都在热情高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我却感受不到那种温暖,心房似被近日来冷战的毒害冰封住了。我成了热闹广场的一个局外之人,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

后来,实在呆不下去了,赶快逃离现场吧!不要让我这个累赘而玷污了这里和谐的气氛。 一个人的时候,总想找另外一个人来陪。很想。但该死的所谓男儿尊严制止了我的心动!不能找第三者,我也不能背叛她。这是我的良心在作怪。多想找一个无人之境来发泄并大喊大叫一翻。但我总喜欢顽固地将怨气赌在心里,任凭自作自受。纸包不住火时,那只是在找替罪糕羊罢了。

走着走着,还是走着走着就是这么无聊。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是一个人,只想着另外一个人。蓦然回首,清醒地心虚了:原来真的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习惯了悲观人生: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

暗恋一个人的表现: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恋


暗恋一个人的表现: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恋

人为什么要做让自己在大多数时间感觉不是很舒服的事儿呢?

爱情强调承诺,激情和亲密,这三个元素都重视相互性而暗恋里面,一个也没有。

哈尔凯利(HalKelly)对爱情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嫁接作了第一次积极主动的尝试,一个用于解析亲密关系的全新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应运而生。

这个理论打开了用公式和代数计算爱情的先河,进而一发不可收拾。

在亲密关系的研究领域,始终缺乏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理论难道人们做出的种种决定,都是由他们自身或者他们的种族过去经历的美好抑或苦难决定的吗?历史决定论很难解释一些在爱情中常见的事情比如进化论和依恋理论都很难阐述明白,为什么会有暗恋和单相思这种看上去傻乎乎的爱情形式存在。

乍一看,新理论仍然解释不了暗恋暗恋能获得什么好处呢?这恐怕已经是天底下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之一了吧。

但是,只要暗恋这种事客观存在,就证明它给暗恋者带来了盈利,只是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已。

暗恋是我认为最具有经济学色彩的心理学现象。一个人暗恋另一个人,可以爱得发疯发狂,爱得如痴如醉,却迟迟没有真正的表达和实质的行为。就像我小时候,我妈妈在某个专柜看到一件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首饰她那么动心,天天有意无意地聊起来,艳羡与倾慕着,连我这个钝感的小孩子都能看出来她那超越欣赏的喜欢,但是直到那件首饰不再出现在那个橱窗,她一直都没有提过要买。这两件事,在社会交换理论上找到了交集。

在社会交换理论之中,爱情不再着眼于个体和族群那辉煌或者不堪回首的过往,而把聚焦的重点放在了未来。每个人都在用经济学者的眼光追逐爱情,人们想在爱情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已。亲密关系在这个理论的观察下,简约的像一条宜家出品的凳子。

在这个理论的背景中,亲密关系即权衡利弊,对于亲密关系而言,真正强调的是理性的动机与决策。而感受如何,跟动机怎样完全是两回事。

这个理念深得当时美国政府的认可,因为好的亲密关系会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相关支出离婚率下降,待救助人士减少,治安环境改善,更多人以家庭为单位分享资源。而政府迫切地需要一个富于逻辑强度的理论,能帮他们高效快速地定位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像提出算账的经典公式一样,不少曾经难于用旧理论加以解释的爱情故事,靠一系列公式给生生算了出来。其中最基础的公式是:

盈利=回报-支出

这里的盈利、回报与支出,都同时包含着两层含义:物质的与情感的。对考虑离婚的失和夫妻进行调解时,你们多想想孩子是调解者常说的话。这就强迫当事人对离婚的利弊再一次进行严肃的权衡,不得不把自己的现实情况套进上面的公式里。

暗恋亦如是。暗恋之所以存在,并不能仅仅观察暗恋一方付出了多少心血,时间,甚至财富,仿佛那是个向心仪的对象虔诚朝圣的苦主。我觉得,倒更要像看待一个投资者一样去看待他们。

你看小小一个铁皮屋子投注站,天天在烟雾氤氲中,那么多人怀揣着发财的梦想频频投注。他们之中获得五百万的少之又少,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和对梦想的投入你不让他买彩票,他倒真正难受。

暗恋者和在投注站盯着最近三十期开注结果苦苦研究找规律的人一样。在上面的那个公式里,他们的盈利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已经超越了物质,而掺杂了众多情感的成分,暗恋这件事本身及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对他们就已经是一种正向的收获。

在这里,我们恐怕还要重复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理念:感受如何与动机怎样完全是两回事。感受如何决定了关系满意度,而动机怎样决定了最终的行为决策。

并不是天天吵架的情侣都会分手,也不是日子过得恬淡如水的夫妻全能白头偕老。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对亲密关系做出的决定完全是两回事。

六十年来,超过十次的针对于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亲密关系的调查研究都发现,虽然婚姻满意度和离婚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对婚姻不满意的人更可能选择离婚,但是这个相关度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真正的情况是,大多数对婚姻并不非常满意的人还是选择了凑活把日子过下去算了。亲密关系是衡量障碍和投入之后做出的行为决策,就算相处地不愉快,也未必要离婚毕竟除了爱情本身还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

对暗恋这件事而言,不少身陷其中的人都还是痛苦的。但就算痛苦他们也还要这么做。决定感受的指标叫做关系满意度,而决定具体行为的指标是我们在上一个公式中等号左边的盈利。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源自于另一个指标的水平:对比度。对比度指的是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在对关系的主导权上的差异。

关系满意度=盈利-对比度

暗恋这种爱情模式中,双方的主导权差异巨大。暗恋对象的一颦一笑都可能对暗恋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反之则未必。暗恋者精心奉献的事物,也可能会被暗恋对象视之为敝帚。所以对于暗恋来说,对比度的绝对值自然很高。其实,暗恋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对比度哪个暗恋者想当备胎呢?如果能被扶正,何必揣着暗恋的状态抱紧不放呢?

因为暗恋者对暗恋对象的执念,他们的盈利想必是高的;而因为他们与暗恋对象在情感地位上的天差地别,他们在这段关系中的关系满意度恐怕是很低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暗恋这种矛盾的情感模式

那么痛苦,为什么你还要坚持?

所以,别为了一棵树放弃了一整片森林是劝慰暗恋者时最没用的话。那片森林里没有那棵能带来盈利的树,光强调对比度低是没什么意义的纵然在暗恋之中满意度欠佳,起码盈利还高,行为还有些在心理上的意义。

而这种一棵树和一片树林的讨论,直接引出了另一个与暗恋相关的指标:候选对比度。

候选对比度指的是情感状态中,一方对另一方不可替代的程度的差异。在暗恋这种情感模式中,这个数值同样也是很大的:暗恋者对被暗恋者来说很可能无足轻重,受欢迎和追捧的人有着更大的选择空间。而被暗恋者对暗恋者来说却总是无可替代,为这一棵树,抛弃天底下所有的树都未尝是一件不可选择的事。候选对比度与盈利共同决定了一段关系的排他性:情感不容他人介入的程度。

排他性=盈利-候选对比度

对于一些举案齐眉的夫妻而言,他们从彼此身上都能最大化获取亲密关系的盈利,与此同时,他们的潜在伴侣的情况差不多,其中任何一方都完全没必要抛下现在已经成熟的关系来追求另一段爱情,那他们这段情感的排他性自然很高。

而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中,比如无能懦弱的丈夫与拥有优质事业和姣好外貌的妻子的组合。则很有可能造成候选对比度的绝对值的增加丈夫仅仅把持着妻子的忠贞,而妻子面对着更多的选择。再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的组合给彼此相当的物质及情感的盈利,他们关系的排他性仍然稍嫌单薄。

一些恋情容易被第三者插足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许,其中的一方由于种种原因而有着更多的情感候选人群,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贴上来的人很多。另一方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现在把上了一个优质对象,又没有什么退路和其他选择,于是更要靠紧紧把握当下的恋人。越逼越紧的结果就是关系的断裂。

暗恋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低排他性的情况它带来的盈利本身就非常有限,更何况往往伴有相当的候选对比度。

在对排他性与关系满意度进行比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给一些典型的亲密关系状态进行分类。

高满意度,高排他性:稳健的亲密关系,老夫老妻

高满意度,低排他性:炮友,轻浮的亲密关系

低满意度,高排他性:空壳爱情,家族联姻,政治婚姻

低满意度,低排他性:暗恋;分手后连朋友都当不成

并不难看出来,暗恋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它的满意度低,排他性低,只有针对于暗恋者本身的盈利值比较高。而这注定了暗恋这种情感模式的未来走向,并不被看好,因为在社会交换理论中,评价情感状态未来走向,是由排他性和满意度来决定的一个叫做情感承诺度的指标。

情感承诺度=满意度+排他性

不难看出来,很多情况下,暗恋是一种投下了巨大赌注的一锤子买卖,它最终能博得一个大团圆的结果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了。但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中奖率如此之低的博彩,怎么就真的跟双色球一样,在人类的爱情历史上长期存在着。

别说人们会疯狂暗恋一个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的人了,人们甚至会爱上一个拒绝他,忽视他,甚至欺侮他的人这实在太奇怪了。更奇怪的是,这种事情在人群中竟然有相当的普遍性。

在1998年的一项研究中,907个大学生被研究人员问到了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经历过暗恋,单相思或者其他形式的单方面爱恋的亲密关系?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参与调查的样本都表示他们经历过,而在那场亲密关系中的他们,主要是本着三个想法投入其中的。这三个原因出自Baumeister,Wotman和Stillwell在1989年的调查报告。

第一种想法,是暗恋者将暗恋的对象看成了一种极为独特的个性化存在,这个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值得去追求与爱。暗恋对象的一举一动即使不是针对暗恋者的对暗恋他的人来说都已经是一种艺术品一般的美的表达。这种情况往往会诱发很高的情感盈利,不过很大程度上都是暗恋者自己骗自己的。

第二种想法,是人们固执地认为水滴石穿的道理适用于任何场合。不少暗恋者认为铁杵终会磨成针,只要一以贯之地爱下去,对方早晚会注意到自己感天动地的付出,最终在幡然醒悟后认定自己才是那个最爱与最适合他或她的人。这种情况会让暗恋者高估关系中的回报水平,把当下的爱恋看做一种绝对保本的投资。

第三种想法,就是人们也许会认为爱着另一个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情感盈利。他们并不要求一个怎样的结果,追求的是无悔的爱过二字。

除此之外,一根筋的青春年代本身就是暗恋的高发期,偏偏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情感状态与他们的文化偏好还可能造成这方面的恶性循环。

而且,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刻意渲染了真爱无敌的观念,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甚至经年累月的沉默的爱都被塑造成行之有效的打动对方的杀手锏。一定程度上,这为暗恋者们留下了一个与真实情况严重脱节的情感期望,他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沟壑的边沿而不自知。

如果让我一句话评价暗恋它是人们对感性收入做出理性选择的一种相对特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