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中国式相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中国式相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发表时间:2020-09-25

【www.qg13.com - 情感现实语录】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有效沟通,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式相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最近,维纳斯主持人的a 中国式相亲系列综艺节目在荧屏上很受欢迎。有如此多的人在看它,以至于任何视频拦截都可能被电脑屏幕挡住。很明显,人们要看多少钱。综艺节目的流行是由于创新。你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都看了《非诚勿扰》的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标准是24位女性嘉宾选择男性嘉宾。中国式相亲系列综艺节目是男嘉宾和他们的父母或女嘉宾和他们的父母的相亲节目。例如,男嘉宾坐在玻璃阳光室,而女嘉宾看不到男嘉宾的长相,只能看到他的父母。然后,就在开始之后,男人和女人的父母开始选择他们是否愿意成为特别的客人。按住餐桌上的钥匙。超过三盏灯后,女性特别来宾将能够向他们的父母提问。整个过程非常有趣。综艺节目非常受欢迎。我非常喜欢这个综艺节目。怎么了?

首先,中国家庭有很多相亲系列,整个系列是综艺节目的一个独立创新。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有父母,所以实际含义不同。起初,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观。例如,一些父母规定被邀请的女性客人应该做家务,但是他的孩子说温柔和漂亮是可以的。他自己做所有的家务。它是非常有趣还是幽默?父亲、母亲和儿子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父母喜欢能做家务和照顾人的人,孩子喜欢温柔和漂亮的人。

例如,还有一个23岁的男孩和一个40岁的单身母亲在没有人按灯的情况下约会。结果,男孩自己按了灯。他的父母都很震惊,说年龄差距太大了。爸爸妈妈既坚决又不愿意。后来,这个孩子说,他从小就没有人照顾他,在他繁忙的童年,他的父母没有多少时间等他。他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期待找到一个成熟的姐姐来照顾自己。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有一个俄狄浦斯情节。后来,在综艺节目的录像中,他的母亲思考了自己的整个过程,意识到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现在喜欢成熟的女人。他说他以后会给孩子们更多的补偿。

你看,在中国家庭相亲系列的综艺节目中,社会现象和儿童教育问题也可以找到。许多父母和孩子小时候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孩子。他们认为如果你赚更多的钱,那么钱就是你的了。但是当孩子长大后,他们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缺乏安全感导致对父亲或母亲的爱。期待找到一个老女人或男人来照顾自己。例如,我们听到新闻说一些男孩娶了比他们大20岁的女人。人们通常会认为我们无法想象爱有多深。我认为这都是因为童年缺乏爱。

综艺节目的自主创新非常好,发现了许多社会现象。还有一个更奇怪的。在爱情和婚姻节目的录像中,有一位女医生在哭泣。最初,我的母亲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非常严格,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被我的母亲所操纵。我妈妈让她去做医生检查。她只参加了医生的检查。她母亲在半年内约会了50次。这位36岁的女医生当场哭了。说她小时候买了一条花裙子,她妈妈知道这件事。立即剪掉长裙,说只穿深灰色或灰黑色。后来,当她年纪太大找不到男朋友时,她被赶出了家门。你希望下一个36岁的女医生在这么多人面前放声大哭。它受了多少苦?从小就被操纵的人生道路总是悲惨的。

中国式相亲,丑陋而真实。然而,一些人也更加怀疑。

问什么?据说他们中有些人太标准了,根本找不到男朋友。放手确实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

假设女性和男性根据他们的优秀程度被分为A、B、C、D。

在正常情况下,女人和男人都是感情好的小动物。当寻找一个对象时,男孩喜欢找一个比自己弱的女人,而女人也讨厌比自己弱的男孩。男人选择女人,男人选择女人,男人选择女人,男人选择女人,所以剩下的男人和女人成为今天的“剩男剩女”。因此,我认为有些女人很优秀。她鄙视许多男人。因此,一些人会留下来。

也有非常危险的男人。如果他们找不到比自己更糟糕的东西,他们将成为剩男。这些人打算给石油。

相关知识

中国式夫妻缺什么?很现实


中国夫妻不缺隐忍坚守,不缺默默付出支持,讲究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仿佛这才是模范夫妻、五好家庭该有的模样。可是,我们往往忽略表达,不善寻找乐趣,习惯把生活过成一杯平淡的白开水。

婚姻专家指出,与国外夫妻相比,中国人的婚姻容易缺少以下7样东西,你是不是也一样?

01

缺沟通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

自古水火不相容,所以就需要沟通。

不少夫妻都习惯把所有的不快、矛盾,

都闷在心里不挑明。

几乎中国的每一对夫妻中,

都有一个人在辛苦隐忍。

但是再隐忍,火山还是火山,

总有一天会喷发,惊天动地。

所以,夫妻之间是需要沟通的。

再合拍的夫妻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

经常分享生活的点滴,

婚姻才会走得更长远。

02

缺亲昵

中国人的爱大都是克制的,

不习惯用言语表达爱,

也不习惯用行动表达爱。

大部分人都觉得老夫老妻了,

就没有必要过分表达爱,

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吻,

甚至会觉得羞耻。

有研究表明,

亲昵的肢体接触,

更有利于感情的稳定。

所以,别吝啬你的亲昵,

哪怕只是一个拥抱,

也能让人心情美丽。

03

缺浪漫

很多情侣在谈恋爱的时候,

甜言蜜语说个不停,

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

但是一结了婚,

就进入老夫老妻的模式。

没有鲜花,没有惊喜,

过什么纪念日,

要什么生日礼物。

有多少感情,爱着爱着就淡了;

有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婚姻就像食物,也需要保鲜。

而浪漫就是最佳的保鲜剂。

浪漫不一定要多豪华多隆重,

不一定非要烛光晚餐鲜花美酒。

早起的一个吻,饭后的牵手散步,

出差回来的小礼物,

就是最温柔的浪漫。

04

缺幽默

婚姻里夫妻两个人,

可以小磨小擦互相斗嘴到中年,

可以相敬相爱互相扶持至老年。

但是生活中,

一定不能缺少了幽默这个润滑剂。

被业界誉为“婚姻教皇”的

人际关系专家约翰?戈特曼

经过相关研究发现:

当幽默在冲淡紧张和冲突方面

起到一定作用的时候,

婚姻关系往往也会得到延长。

为什么我们总开玩笑说,

幽默的夫妻连架都吵不起来,

原因就在这里。

都说新婚燕尔,但是时间久了,

婚姻就会被磨成了一只不起眼的旧口袋,

幽默感,

便是那一枚暗藏在口袋深处的糖,

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丝清甜。

05

缺情话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

就是不习惯表达爱,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理性的中国人,

总喜欢把话说一半留一半,

十分的夸奖,最后说出口的只剩八分。

但是爱是需要表达的,

没有了激情的婚姻,

日子会越过越平淡,越过越没味,

情话就是平淡生活的调料品。

不喜欢说情话也就算了,

还有一些甚至互相挑剔。

他抱怨你疏于打扮,

你嫌弃他不够体贴,

两个人最终渐行渐远,貌合神离。

每天一句情话胜过千言万语,

夫妻两个人就是想吵架都难。

婚姻里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

你想要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

那么请先温柔地对待她;

你想要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

那么请先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

与其羡慕别人的甜蜜恩爱,

不如努力打造自己的幸福!

中国式相亲是物质要求?


常年集聚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的老人家,大概未曾料想过一份由他们整合的资料会在今天的互联网世界掀起血雨腥风——“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我仔细拜读了这份时下最流行的价目表,看的时候觉得可以套用《双重职业》中“斜杠青年”(指某个人群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而选择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概念,延伸为“斜杠相亲”——一种不再满足于相亲对象是否外形合眼、性格合拍的见面,而是对相亲对象的家庭背景/户籍/房产/车产/学历/收入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的复合式判断。

当完整鲜活的适龄青年被压缩成一张张平面长条清单,彼此对照评分标准逐一画勾,全中的那张纸就是满分伴侣?

嫁的好与不好,这个标准谁决定

从女性视角来看,在相亲环节明面亮出或心中暗列一张明码标价的表,是借这些物质硬件传达自己对伴侣、婚姻、生活的不将就。

说到底,是图个嫁的好。

不过,转念一想,嫁的好不好,仅以物质筹码就能为基准吗?如果赢得身家价码的代价是牺牲爱情呢?物质和精神的此长彼消,究竟是对婚姻的要求,还是妥协?

重申一下,婚姻是嫁娶这个瞬时性动作和生活这个延续性动作的整合。我无法理想主义的说出激情与热爱是美满婚姻的全部,但婚姻的幸福感至少十之有半是从丰富的爱情中衍生的资产。精神的富足和账户末尾“0”的个数孰重孰轻,不该以父母、朋友、社交圈的标准衡量,只能是身在其中的你自己感受。

算计的心思,还得投资给自己

从相亲价目表中不难看出,每个人的理想对象都是与自己匹配的优秀人才。既然你不愚,他自然也不会傻。精明的人,哪怕背着他轻声拨动小算盘,都是了然自知的。常年穿梭现实社会,绝大多数人对于明确强烈的功利心和目的性,都会反感排斥。不妨把耗在如何“飞上枝头”的心思投资给自己,毕竟打磨装扮自己是件和工本挂钩的事。

《我的前半生》近来大火,我很欣赏的气质女星袁泉时隔三年复出参演,因贴合女主角唐晶独立的职场女精英形象而备受好评。记得在亦舒的小说原著中,唐晶曾对闺蜜子君说:“我到这种年龄还在挑丈夫,就不打算迁就了,这好比买钻石手表——你几时听见女人选钻石手表时态度将就?”

延伸来理解——选钻石手表需要口袋充裕才能随心所欲。同理,想要随意挑选钻石男也要自己条件足够好。

手持流程化评分单,不如拿回爱的号码牌

可能是工作繁忙,无暇与异性相处;也可能是生活琐碎,不愿在情感中周旋;甚至可能是迫于父母催婚的压力,决定快速创建家庭……人们有些偷懒式地罗列出严谨理性的条框,将婚姻构建在这些一时一地的价值观上。可惜,这个审核过程未免太过机械乏味,与荷尔蒙分泌的吸引和悸动毫无关联。

在我看来,“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也好,“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也罢,都是社会发展形态下顺势爆发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爱情观,但这种强烈激荡的后续余波,也会提醒人们重视和回归主流婚姻价值——因爱结合。

伴侣是爱人,而非货品;婚姻是结合,而非交易。明码标价的物质条件像坚硬独立的砖石,若无像水泥般交融黏合的情感,不足以支撑起稳固的幸福保障。

关于另一半,他该是让你心动后,接触下来发现彼此合适的人;而不是经多方权衡、利弊分析后,觉得还不错的人。

中国式相亲为何引来外国媒体关注?


相亲节目“中国家庭约会”从去年12月开始播出。迄今为止,1.77亿官方博客被浏览,前三集的点击率超过2亿。综艺节目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家庭爱情观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从而引起了《卫报》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家庭约会会吸引外国媒体的注意?

“新时代”:阶段设置

“接近儒家传统”

上周,《卫报》中文版报道了名为“中国家庭约会:婚姻前景中的新一代“巨型婴儿”的综艺节目。这篇文章强调综艺节目和过去的综艺节目的区别在于“它赋予父母干涉选择孩子的权利。许多观众表示,这个场景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社会现象。

根据该草案,舞台的“中国式相亲”被设定为“接近传统的儒家风格”:“几个年轻的男孩或妇女排成一行,与五对父母保持零距离。这种父母的孩子住在另一个房间,他们可以通过监视器看到约会的整个过程,并通过电话与父母交流。只有那些父母愿意的候选人才能见到他们的孩子。"

父母对男女的特殊客人也有非常不同的标准:“对于男性候选人,父母似乎最关心他们的商业状况。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她们年轻、漂亮、看起来天真无邪,那将会很有帮助。当一个潜在的新郎问对面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有过多少次婚外情时,所有的父母都表示他们的女儿既没有婚外情也没有带男人回家。

权威专家:以实际行动陈述规则

提高综艺节目的热度

正是这种父母引起了很大的反对:一个23岁的男嘉宾开灯,一个40岁的女嘉宾,男嘉宾的母亲发表了商品期货理论,打破了“人生观”:“一个20岁的男孩是商品期货,一个30岁的男人是现货交易,一个40岁的男人是烫手山芋。在接下来的10年里,你(女嘉宾)对他有多少指控?”一位男性特邀嘉宾只是想发布自己选择配偶的标准。她觉得她的妹妹“对自己的消费拥有比她侄子100%的自主权”,抢走了她的新手表:“一个女孩意味着她必须能够工作,漂亮,不能生产大米。”

另一个母亲更有特色。婚后,她被丈夫宠坏了,由女儿照顾。她从未做过任何家务。她总是煮方便面和西红柿炒鸡蛋。她喜欢读浪漫小说。她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写诗。她还写了一本小说集。在综艺节目中,她经常回答琼瑶的经典话语,如“小公主妈妈”和“仙女妈妈”,这些话语立刻被网友封缄。“小公主”的表演也可以说是非凡的。有几次,她集中精力给女儿制造麻烦。在最新的新闻中,在第一场综艺节目中,她突然打开电源,频繁地为女儿点灯。她从不放过所有的男嘉宾。最后,她的成功与男嘉宾密切相关。

“爸爸妈妈,许多年轻人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有管理决策的作用。他们出现在综艺节目中,真实地讲述他们自己的规则。这提高了综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卫报》援引佳缘公司总裁、约会和婚姻方面的权威专家周小鹏的话说。“观众喜欢看这个综艺节目。因为这是现实的体现,我们年轻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决策受到父母的极大威胁。”

研究:为童婚买单

给爸爸妈妈一个更大的声音

为什么中国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在婚姻中有如此大的发言权?"一个原因是许多父母为孩子的婚姻买单。"妇联2015年发布的结果显示,全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但结婚成本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在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水平。根据制造业的调查结果,20XX年在上海市中心举行婚宴的平均成本为2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一栋完整的公寓楼和一辆汽车的费用。这种差异被广泛认为是订婚的先决条件,通常由男女双方的父母提出。而且“相亲约会”更广泛,因为从一开始,两个家庭的父母就对对方的家庭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选择的对象是由父母选择的,这样更有效率。”周小鹏说。

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家鲁皮认为,家长制的价值取向还没有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完全消失,而且有复兴的迹象。“许多中国家庭已经进入中产阶级,他们希望通过与相似背景的人结婚来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这个实际意义上讲,结婚是整个家庭的事。”他说,在我们国家,许多年轻人没有父母的帮助是不能结婚的,甚至在结婚后,他们仍然需要在困难的问题上表现出他们的帮助,比如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

问:中国家庭的父母应该考虑

还是“中国家庭巨型婴儿”?

殊不知,这种强有力的家长规章制度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过多的维护和过多的应用导致我们的国家产生了新一代的小孩。”周小鹏觉得,“我的许多顾客告诉我,他们的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不是基于感情的。我父母觉得这只是一种不恰当的婚姻生活。我说我的一些单身男女顾客对他们未来的恋人抱有希望。许多人还说,他们会坚信父母的工作经验和建议。我不认为这是成年人需要的心态。”

这种观点在网络媒体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我们的国家充满了巨大的婴儿,”一位网民写道。然而,网民们也对此掉以轻心。"有些人认为,这个综艺节目只认识到找到另一半的现实."另一位网友认为,“我总是担心(我父母早就介入了),经过长时间的恋爱,我发现你和其他父母相处不好,最好分手。”

中国式相亲:父母介入是助攻还是障碍?


单身约会项目“中国式相亲”不仅关注与单身人士告别的难题,还将家庭元素融入其中。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几代人一直在一起玩耍,暴露了大量的婚姻问题。这也让很多人谈论我们的相亲会被另一边的父母认可的话题。相亲结婚,父母的干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我,中国式相亲:我父母眼中我男朋友的印象

“”项目通常有12对父母和孩子讨论婚姻概念、寻找伴侣的标准等。以期彼此达成协议并成功相亲。在这个项目中,年轻人有机会找到他们的婚姻伴侣。根据两个性交朋友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着深入沟通的事实,建立了跨代沟通的服务平台,甚至激发了节目内外关于情感话题、跨代差异和社会发展话题的讨论。

主持人天王星,作为第一个扮演主角的“电视婚介机构”,第一次以一种新的身份出现,说现在的网络社交媒体方法更“孤独”,更不“可靠”。“带父母去找女朋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约会方式,首次出现在电视上。节目中“逼婚”的父母走向前台,而“要结婚”的孩子坐在后台监督检查。天王星在婚介机构中起着主导作用,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建议搭建了一座桥梁。妈妈和爸爸坐在前台接待客人,争夺他们喜欢的另一半,而他们的孩子坐在后台看妈妈和爸爸与客人互动。

作为第一家电视相亲机构,天王星选择了这个节目。天王星注重服务导向和项目的真正有效性。她表示:“我敢一开始就向观众保证,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是电影导演精心挑选的S级普通人。他们需要结婚并找到一个女朋友,而不是进入这个节目的热点。我必须确保我参加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有效和真诚的。”“一个可靠的相亲会浪费更少的时间,更少的水资源,更少的奢侈和其他人的感情!中国式相亲,在现场见到爸爸妈妈后,我感到安全无虞。在那之后,我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掩护。这是该计划最可靠的领域。”

II,相亲结婚,父母的干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在过去,爱情和婚姻项目让男人和女人立刻相遇。“中国式相亲”有一个全新的升级标准:女嘉宾轮流上台,首先直接与男嘉宾的父母和其他老年人交谈。最受欢迎的父母会亮灯,在家里得到三组宠爱,然后进入女客人翻身的阶段。在此期间,男性客人将通过电话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并有能力打开灯。只有到那时他们才能见到女人。女人最终会选择她们心爱的家,用手指粘着男客人。该节目将向家长、老人和下一代展示充满矛盾的婚姻和友谊规范。

“爸爸妈妈相亲”的新方式让人们眼前一亮,但不同的规范引发了许多反对意见,这让网民们吵吵闹闹,兴奋不已。许多人感觉非常真实。有些人认为爸爸妈妈会干涉他们孩子的婚姻和约会,这是一种“传统的静修”和“不同包装的包办婚姻”。相亲结婚,父母的干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由该团队拍摄的刘元接受采访时回应说,“包办婚姻”是对节目的歪曲。如果只有父母决定谈论为男人和女人寻找伴侣,这将被称为“父母的命运”。然而,这个节目是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交谈:“人们展示一个场景,这样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可以有一个即时的谈话和情感影响。我的父母和媒人只严格控制求婚。他们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武断”。他们不太可能为孩子们做出最终决定。"

父母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幌子干涉和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怎么样?没有结论,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婚姻问题几乎不是两个独立的人的问题,而是两个家庭的问题,甚至反映了许多社会现象。在你看来,找我的男朋友,我父母的介入是好是坏?

中国式相亲:怎样找到爱你一辈子的男人


年底了,又是催婚季vs相亲季。说到相亲,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负面的思维:一对心怀鬼胎的男女坐在一起,交换一下人口学资料,男的害怕遇到拜金女,女的害怕遇到猥琐男,说着客套话,句句都是陷阱,美好的情感,成了暗流涌动的斤斤计较和勾心斗角。但是,相亲又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潮流,如果你年近三十,又在空窗,你几乎不可能不去相亲。英国数学家彼得?巴克斯在2010年计算过,银河系中拥有智慧生物的外星文明数量,比可与他交往的潜在女性还要多。他通过“住在我附近的女性有多少”“多少人年龄适合”“多少人单身”“多少人和我合得来”等一系列问题,计算出他愿意与之交往的女人,全世界只有26个——这大概也为巴克斯长期单身找到了理由。找到真爱是如此之难,我们需要更有效率的找到真爱的方式。在古代,崔莺莺如果想找到真爱,那真是难上加难,几首诗一夜情就要迅速锁定终生,否则就只能被父母锁定她一生的伴侣。但在现代,我们的痛苦是:看上去一切皆有可能,但却一切都不太可能。中国式相亲》里,出现了现代“崔莺莺”贝贝,看到暗恋对象朋友圈发布要去相亲节目的消息,就不远千里到相亲节目来表白,结果被发好人卡。
注:女嘉宾贝贝在玻璃房内向男嘉宾表白。
正当大家为她当场泪崩心疼的时候,有人爆出她之前曾在另外一个相亲节目曾牵手心仪男生,甚至结婚,但最终还是离婚告终。这次她再次试图在相亲节目中寻觅真爱。
有些人好像很喜欢参加各种相亲节目,为什么?
对此大家有几种看法:
1.上过多个相亲节目就是演员?
这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信任危机导致——只要出问题,我们都会怀疑,一切都是假的,甚至在王宝强婚姻出问题的时候,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他的电影做宣传。如果我们稍微客观的看:一切要看机会成本。
有些节目里,演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比如一些揭露婚姻、家庭问题的现场秀,有演员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找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家庭隐私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且就算其中一个人愿意暴露,但其他人也不一定愿意啊,所以需要演员来撑场面。
但相亲类节目应该不缺乏急迫想要进入婚姻的优秀男女,而且这个舞台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找到这样的人,应该不难。
但为什么这些节目会有其他节目出现过的嘉宾呢?
因为这些节目共享几大婚恋网站的相亲数据库,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最优秀的,也最擅长展现自我的男女,这样下来,就很容易出现重合的现象。
2.只会相爱,不会相处的困惑:谁来帮帮我?
从中国式相亲,再到当下的中国,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我们往往被两种婚姻观所左右:
一方面,我们有很强的传统婚姻价值观:生存哲学——能一路走到最后的,都是忍者神龟;
另一方面,我们又越发被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影响:生活这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和旧式婚姻最大的差异是,我们对相爱的需求变大了。但相处的哲学和方法论却是缺失的:“忍滚狠”策略已经日益无法适应我们的情感需要了。
婚姻的预期高,婚姻的能力差,婚姻的风险高,婚姻的保障低。
最终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爱,如何知道这个人以后会和我一直爱下去?
这个时候,相亲节目成为很多优秀男女的选择,因为那里有专家,有主持人,有各种火眼金睛的观众,有各种关于情感三观的讨论——这些都会给这些人以一种支持感。
媒体的公信力更是降低了相亲的危险系数,参加过电视相亲的人发现,来到这里相亲和婚介相比更高效且安全,并且相对来说相亲的对象质量也会高一些,于是再次选择在这样的舞台来解决单身问题也比较普遍。
《中国式相亲》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甄选机制,在这个面向全国的大舞台上,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番仔仔细细的审视与辨别,这种众目睽睽之下,往往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相亲节目,成为他们最好的试金石,可以更好地“验货”。
决定一场真爱的两大因素:短期关系vs长期关系
那么为什么具有相当强度和挑战性的相亲节目还不一定给这些人以保险系数呢?相亲只会考验现在,但却无法考验一生。
老实说,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保险,永恒的,只有风险。短期关系中,你优秀,就可以决定一切。但在长期关系中,你的软件条件——相处能力才是真正的婚姻“货币”。
有人说所谓的真爱应该是:慢慢爱,快快离。意思是说,你要好好验货,这样才安全;一旦货物不符合要求,就要退货。这是用淘宝的思维去思考亲密关系。
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维修。
结婚时间越长,你退货的成本越大,如果不会售后的维修,那么你的人生就要不断走在相亲的路上。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高特曼几十年来致力于用数学模型分析婚姻,预测离婚的准确率高达90%。他发现,人们往往认为那些看上去更包容的夫妻会拥有更稳固的婚姻。
但统计真相是,容忍度低,但懂得交流的夫妻,婚姻关系最长久。因为他们从不积攒愤怒,小事不会被无限放大。
也就是说:婚姻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的将就,你不但要不忍,还要会维修,不会维修的关系,就很难有好的下场。
相亲的现场,我们都会展现最完美的一面,但问题是当我们走下舞台,来到真实的生活,我们能否依然维持相对高标准的情感生活?
3.刷存在感
所有参加节目的嘉宾都会享受聚光灯下的美好感觉,这是参加节目的素人们得到附加属性。这种仿佛被全世界人关注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得到关注,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如果一个婴儿得不到母亲的关注,那么等待他就是死亡。
我们得到关注就是靠三个方式:
1.审美:你看我多美,多优秀,鲜花掌声都来吧。2.审丑:你看我多丑,多让人讨厌,鸡蛋和石头一起来。3.审乖:你看我多乖,多听话,多让你放心……
心理学有一句话名言:人一生追逐的,就是母亲眼中的闪光。
一个人是否自信,是否成熟,和在成长经历中得到父母和身边的人的点赞多少有关。如果得到的点赞足够多,他就是在得到关注方面吃饱的人,会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的事情上,如果在这方面严重残缺,那么他会一直努力在以后的人生中寻求被关注“点数”的满足。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一段情感更有预测性呢?
其实心理学在这方面有更靠谱的答案,只需要三个关键点,你就可以大概预测一段关系。
一、我们要看这个人的情感模型
所谓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因为在我们5岁之前,一生的情感模板已经形成。我们的模板拷贝的对象往往就是我们的父母。
这一点《中国式相亲》做的最好。因为你只要看看嘉宾的父母是如何互动的,他们和嘉宾的关系,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个人的情感模型是什么。
如果父母关系很和谐,也愿意一起出镜,那么往往预示着这个人在情感关系中,正向的因素比较多。
如何父母和当事人的关系有些紧张,比如父母过于控制,或者过分失控,那么往往也说明当事人可能在将来做父母的时候,会有一些疑问。
我们还可以通过看当事人和父母哪一方紧张,哪一方联盟,看出他在内心更认同谁。但真正黄金关系是这个当事人,和父母的关系是等腰三角形的关系,他不偏不倚,说明他足够成熟,可以和父母都同时保持比较好的关系。
这样的人,内心的模型是比较健康的。换句话说,,他心里比较干净,不会和自己的原生家庭纠缠不清,而是善对自己,也善对他人。
如果过度和一方关系近,过度与一方关系远,都有可能让他在和自己的关系中和对他人的关系中出现问题。
比如妈宝男,比如和父母疏离的伴侣,比如总是和父母一方产生剧烈冲突的伴侣,这些人都很难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拥有一种比较有弹性的关系。
二、我们要看这个人和家庭的互动模式
《中国式相亲》最被人诟病的一点还是带着父母来相亲,台上嘉宾其实根本没有见到选择它的异性,只看到了他们的简单资料和照片。
他们见到的,是玻璃屋中嘉宾的父母,它们是根据其父母的状态,来判断对方的性格、素养和家教,并进行双向选择。
直到他们做出了选择,玻璃屋中的嘉宾才真正亮相,和对方对话和牵手。这近乎盲选,但却是最有效、最准确的盲选。也正因为此,台上父母衡量嘉宾时的一言一行,成为了相亲过程中最大的看点。
因为,那些嘉宾的性格和素养,和他们的父母亲是有因果关系的,和他们父母表现出来的性格素养环环相扣。父母展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孩子就会有什么表现。
例如那位现场唯一没有对女方列出要求,一切以儿子喜好为主的蒙古母亲,她豁达开朗,平易近人。他们的儿子,也自信温和、不骄不躁,和别的男嘉宾一起等候在小黑屋的时候,也并没有对场上女嘉宾发表出格言论、品头论足。
在中国式婚姻里,父母总想取代孩子成为孩子婚姻中最具有决定权的那个人,把孩子永远和自己拴在一起,变成自己身边的小绵羊。
但是婚姻的主角不是父母而是孩子,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把孩子的主动性和他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抹杀掉,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最可悲的阉割。
所以在孩子将要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服从的关系。
《中国式相亲》中,也是这么呈现的,并不存在有部分人攻击的所谓“父母之命包办婚姻”。
子女全程可以遥控父母,最终做选择的也是子女,父母更多是参谋的角色。而且在《中国式相亲》的舞台上,父母越是尊重子女,子女越是独立自主,最终能顺利牵手的,往往出自这样的家庭。
聪明的父母会让自己作为一个队友和顾问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涉及到婚姻的时候,比如恋爱、相亲。
队友型父母:这样的父母和孩子相互配合、民主协商,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功能,在相亲过程中得到孩子授权才去做出一些行动。
顾问型父母:不顾则不问,顾问型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边界,在孩子不向自己求助的时候,就不会插手孩子的事情。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机会,理解孩子在探索中的迷茫和不容易,尽量只给孩子一些有帮助性的方向性的指引。
比如内蒙古的家长,就是全部尊重孩子的想法。
这个母亲就没有对孩子的婚姻有具体的要求,只是用建议这样一种方式,来教会孩子: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看她是否有车有房,是否白富美,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对方的三观、性格等等。这就是一种启发式的和顾问式的互动方式。
一切下定义的方式和帮助孩子做判断的行为都在抹杀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一个只听父母之命的妈宝男、妈宝女实在不适合进入婚姻。
三、我们要看这个人的核心需要
我们考察一个人的核心需要,其实就可以预测一段关系的质量。
根据马斯洛理论的远离,人的需求就是五层:
1.对物质的需求2.对安全感的需求3.对归属感的需求4.对自恋的需求5.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1.如果我们的感情核心需要更多建立在物质上,那么就是钱和性让我们连接起来,一旦这些因素消失,我破产了,你破相了,那么关系就完蛋,这样的关系,就是浮萍式的关系。
2.如果我们的情感核心需要更多是因为安全感才在一起,那么一旦伴侣的其中一方有了能力,比如一个女人一开始需要一个如父如山的男人,但十年后,她自己成长了,需要更平等的关系了,这样的关系,也会有危机。
3.如果我们的核心需要是和归属感有关系的话,那么这样的关系很容易陷入稳定,但却乏味的状态,很容易可以有包容,但没有情感的质量,因为我离不开你不是因为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一个家。这样的感情如果不好好发展,也容易出问题。
4.对自恋的需求,会让很多俊男靓女们成立那种让人羡慕的“模范婚姻”,但这样的童话式的关系最缺乏的就是“共情”,因为我们会一直要营造完美,但却无法接受关系中的那些阴暗角落,这样的关系很容易最后演变成“假性亲密关系”
5.只有人的需要落实在“我懂你”的层面,这样的关系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因为我们在一起以后,可以一起面对我们以前不敢面对的残缺和恐惧。我们了解到彼此的弱点,还可以彼此扶持,相互合作,这样的关系,才真正有长期情感交流。但这样的关系需要我们有很大的情感能力才能完成。
四、我们要看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性格这个东西,就是一种实现我们核心需要的手段而已。
人的性格,就用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形容就可以。孙悟空是力量型,他的人生就是战斗,谁有能力服谁的;唐僧是完美型,他的人生就是搭积木,一切都要完美无缺;猪八戒是活泼型,他的人生就是游乐场;沙僧是温和型,他的人生就是和稀泥。
孙悟空vs沙僧的伴侣关系可能看上去很和谐,但其实孙悟空只追求力量,不注重和谐,这恰恰是最伤害沙僧的,因为沙僧最害怕的就是关系不好。
很多孙悟空式的妻子往往要到沙僧式的丈夫出轨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对我的不是包容,而是忍受,我以前对你的种种你都有小黑账记录!
这就是不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最容易造成的误解,而误解就是情感的毒瘤,不尽早发现和摘除,就会容易不断扩散,到最后往往回天乏术。
希望以后的相亲节目能有这样的内容,这样才会让更多人不会陷入:相爱很简单,相处却太难的悖论循环,我们才会真正从相亲中找到真爱。
《中国式相亲》可以让你在一个舞台上看到他的情感模型,看到他与家庭的互动方式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特点,这可能是我看过最能多方面体现一个人的节目了。
这是一个相爱很简单,相处太难的时代。这还是个退货很容易,维修很难的时代。
关于金星节目的全民大讨论,让我们越发明白:决定一辈子的,是你的眼光。不是你嫁得不对,是你不懂这个世界。(文章来源于网络)

中国式相亲 人性的贪婪一览无余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这个话题又一次上了热搜。

北京各大公园的相亲角,见证了婚恋市场上地域、学历、属相的多重鄙视链:找对象宁愿有轻微残疾但不能没有北京户口,女博士无人问津,属羊的女生嫁不出去……

这里鲜少有来择偶的年轻人,大爷大妈把子女的条件写在A4纸上,沿着街边一字排开。

北京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已有十几年历史了。图片来自凤凰WEEKLY

婚姻关系里的硬条件,以最直接的形式铺陈在公园的地砖上。

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第一铁律。“京籍、未婚、有房、经济条件好”是相亲市场的标配。这里有不少随子女“北漂”的父母,带着一条小板凳来到北京,想要在公园深处为子女占得一席之地。

相亲是为了爸妈满意,而不是自己中意

“给孩子相亲就像上班一样。”受访家长这样说。

代儿择偶这件事,在很多家长眼里,是一项艰辛又光荣的使命。

但与其说家长在替孩子选伴侣,不如说是给自己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或女婿。

一个人择偶的路上,总有许多“过来人”给出相似的指南。考据派会把“门当户对”奉为第一指南,直白的会告诉你“买猪看圈”,文艺的人会说“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家庭价值观的结合”。不同的表达,都指向同样的逻辑: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在他们婚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根据凤凰周刊的采访,相亲角的征婚简历是没有照片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描述,都是“肤白貌美气质佳”,对适宜相亲对象的外表也没有过多要求,但本地户籍的年限、住房位置、大小、价值等等要求,则是极尽所能地详细描述。

只要是自己家孩子没有的,就想着通过儿媳或女婿找补回来。

户口这件事上,北京人找北京人也已经算客气了。据说帝都人找对象基于位置的鄙视链是精确到地铁站的,望京西和天通苑隔了三个地铁站,祖辈阶级得跨越三千年。

北京相亲价目表。图片源自凤凰WEEKLY

婚恋关系市场化,如果是忙碌的北京青年给感情生活找的出口,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有无数的例子曾证明,势均力敌的爱情最好过。

而公园的招聘式相亲不过是婚恋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只是它放在了恋爱之前——毕竟到了年纪,谁也不想再把宝贵的岁月,浪费在美好的试错上。

比起这些,让我惊骇的是“唯户口论”择偶观下,父母对子女价值观的影响。

这是两代人的合谋。

之前有一部引起广泛争议的节目,叫《中国式相亲》。

它完美还原了“公园相亲角”形式:坐在家中“催婚”的父母在台上相看,待娶待嫁的子女只能退居后台,暗中观察。

在这样的设置下,平时相亲时父母的压力、亲戚的意见、长辈对婚嫁男女的评价体系……明白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的眼前。

不少家长对儿媳妇的要求只有两个:“会生孩子”“会干活”。

还有的家长,一本正经地论证“手脚冰凉的女孩子不能要”,因为这样的女孩可能有“宫寒”,而“寒气”会传给下一代,致使她生出的儿子会小肠疝气,女儿会营养不良。

原本在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中,不太可能有男生因女友手脚冰凉而分手。

但在家长参与的场合下,这就变得微妙起来了:相亲的男生默不作声,仿佛接受了母亲的判定。

节目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夸大,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来自长辈的经验之谈:

“你那个女朋友看着瘦瘦小小的,别生不出孩子吧?”

“不是我劝你,你属狗,他属鸡,鸡犬不宁!”

“阿姨可是过来人…”

公园相亲角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属羊的媳妇,哪怕她是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高校硕士也不要。

而这仅仅是因为“十羊九不全”“女属羊守空房”“八月羊挨刀杀”这些看似顺口溜一般的俗语。

“我努力变得更优秀,不是为了让你挑挑拣拣的”

如果不是朋友小庄的亲身经历,我还以为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都市婆媳剧里。

小庄名校毕业,性格开朗,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毕业后留在了当地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她有一个从大学一直谈到现在的男友,我们常开玩笑说,他的男友简直是人生赢家。

但第一次去男方家里后,两人就分手了。

我十分疑惑,又不敢多问,倒是小庄咽不下气,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来。

原来,小庄男友的妈妈一见到小庄长得好看,又生了两颗虎牙,便认定这种长相的女孩是“红颜祸水”,虎牙能“咬断夫家命脉”,娶回家早晚得败运气。

小庄一走她就和儿子摊牌:“你带回来那女孩儿人挺好,就是面相太妖,你得让她把那两颗尖牙矫正了,我才认她作媳妇。”

更可气的是,男朋友竟也没有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一五一十地转达给了小庄,还一个劲儿劝她:“我妈带我这么大了不容易,要不咱们就去把虎牙磨了呗。”

小庄被这种无厘头的理由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考虑了两分钟,断然提出分手。

听完后,我点点头对她说,你分得太对了。

这一家子,当妈的迷信,儿子更是典型的妈宝,没有质疑家长的勇气。

女孩若是嫁过去了,即便婚前感情再好,也很难长久地维系下去,因为作为妻子,最重要的责任是“旺夫”,所有人都盯着你这份责任。

我一路努力读书,不是为了看那个“女强人都嫁不出去”的白眼;

我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不是为了得到那句“工作的女人不顾家”;

我泡健身房练出马甲线,不是为了听你抱怨“脂肪含量太低的女人是不是生不出孩子”;

我自己挣到钱买自己喜欢的包包,不是为了得到你一个“败家”的评价;

我努力变得更优秀,不是为了让你挑三拣四的。

长辈的爱情观里,最喜欢强化一个人作为“家庭人”的那一部分。

网友@Vigor绵绵熊一语道出了真相:“在相亲市场上,很多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明明儿子没礼貌没教养毛病一堆,只因为工作单位稳定,便以为自己的儿子是天仙;明明女儿又聪明又可爱,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只因为28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就硬生生地觉得自己的女儿低人一等。”

“宁愿轻微残疾也要北京户口”秉承的正是这样一种逻辑。男方认为,“外地人挣得再多也要背好多年房贷,万一对方父母也是农村的,没有医保和退休金,生病照顾还要他管,以后有了孩子也不好上学,还得花钱报课外班,但找个北京的就省事多了。”句句指向都是将来的便利生活。

家长满心以为硬碰硬的条件把关,能够为子女赢来一段幸福、“省事”的好姻缘,却不知,当妈式择偶紧接着就是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以便利条件为导向的择偶,恰恰是一段痛苦婚姻的开始。

“其实我们是自愿接受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掌控”

说到相亲这件事,很多年轻人把它看做是恋爱自由的一种束缚。但其实,也可能是子女自愿接受父母的安排。

父母对子女生活的插手,总是渗透到方方面面:从教育到择业、从定居地到嫁娶,甚至于宝宝怎么喂养,秋天要不要穿秋裤……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少不了父母的参与。这样看来,父母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插手,实在不意外。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北京,一份普通单位公务员的起薪是6000元,朝阳区的房价均价8万一平,在房价和工资同步上涨的前提下,靠自己的固定收入凑足一套普通小两房首付,得省吃俭用攒五十年。

《欢乐颂2》里王柏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上海有自己的小事业,并非不求上进的啃老族。他也很喜欢樊胜美,但在房产分配上,王柏川依然只能选择接受母亲的安排,房产证上不加樊胜美名字。

王柏川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精英的年轻人。很多时候,刚毕业的年轻人甚至没办法凭自己找到一份能糊口的工作。

他们不得不寻求父母的帮助,接受父母安排的工作,顺便接受父母掌舵自己的人生。

前不久微博出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话题:我不想用父母一生的积蓄来娶你。

用尽父母一生的积蓄来构筑婚姻的围墙,或许是当代普遍的一种无力。

与其说是爱情买卖,不如说是全家协同上阵的一场阶级保卫战。其中最令人绝望的部分莫过于,这种无力感来源于我们的不自立。

父母干涉你的生活,除了他们的控制欲作祟,你对他们的依赖更让对方认为你没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一边抱怨父母插手你的生活,想要“自由”;一边又要求父母为你提供房提供车提供工作。这样的自己,难道不比父母更加贪心吗?

毕竟你到了这个年纪,也应该知道,自由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