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亲情文章

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亲情文章

发表时间:2020-11-06

【www.qg13.com - 伴随一生的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亲情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1

王小波曾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我们这一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懂事太晚。

年轻时潇潇洒洒,四处伸张正义,历经无数。

时过境迁才发现,我们与最亲近的人,已经离得最远。

越长大,越明白对父母的亏欠。

父母常说,孩子是他们爱情的产物,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亏欠任何人。

但身体发肤之恩太重,我们注定一生亏欠,无法偿还。

02

爱,经不起等待

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

尽孝须趁早,时光等得起,父母等不起。

年前的时候,奶奶走了。父亲跪在灵前,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

自爷爷去世后,奶奶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父亲放下了工作,从外地赶回来,和母亲一起,陪奶奶走过了最后的几个月。

可在奶奶走的那一刻,父亲哽咽着说,还是太晚了。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央视曾曝光一个时光表格,按人均75岁来算,人的一生不过900多月,画在纸上,不过一张30×30的表格,一个月,就相当于一格。

假如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若一个月见一次面,那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只有20格,在我们的整个人生里,还不满一行。

若见面的时间再短一点,一年才能见一次。那我们能再见的时间,就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

我们总笑着说来日方长,可时间,从来不会替你撒谎。

每一次见面,回得匆匆忙忙,却又潦草地离场。

殊不知,他们最想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有多大能力,而是你有多少时间,能回家看看。

人生是一个考场,在这道亲情题里,我们只能做一次,没有补考,也无法重来。

所以,没事就陪陪他们吧,别让他们等得太久。

爱,经不起等待。别等没了亏欠,等来了遗憾。

陪伴,才是最稀缺的告白。

03

体谅,是最难的爱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

孝敬父母,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这世上最被悲哀的事,莫过于他们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白发之际,却要看着儿女脸色行事。

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先生曾提过自己的遗憾。

“我那时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可心里口里念叨着着的还是他。后来母亲走了,他才突然醒悟: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年少不懂父母恩,失去方知罪已深。

一个人最大的遗憾,在于把最坏的脾气,都给了最亲最爱的人。

04

照顾好自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儿女疼在身,父母痛在心。

在《见字如面》中,有一位男孩写给妈妈的信,看哭了无数人。

出生于农村的李真,带着全家的希望,考上了研究生。

可在刚拿录取通知书的第三天,他被检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对不起妈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

“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了大学上了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些,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主持人黄志忠一边哽咽着朗读,一边流着热泪。

“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却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又无神的眼眸。

生病的这三年,您把我照顾的一丝不苟。

每一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的身体,总会突然红了双眼,一边忍着泪,一边像清洗艺术品般小心翼翼。

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

对不起妈妈,我没能照顾好自己,让您失望了。

这世上,最让人痛苦的事,不过是最亲近的人,看着孩子痛苦,却又无力与无助。

05

最好的尽孝,就是现在

《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们的爱越深远,我们便越亏欠。

子女之孝顺,则应顺其心意。

工作在外就记得打个电话,多陪陪他们。

在家就多点耐心,体谅他们。

另外,请记得照顾好自己,别让他们太操心。

父母是隔在死神和我们之间的一堵墙。

我们长大的代价,就是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他们用日渐佝偻的身影在告诉你,不能等!

不能等,也不要等。

最好的尽孝,就是现在。

精选阅读

人一生,只欠父母


问世间, 什么样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无疑是父母对儿女无怨无悔的爱。 当你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 父母的视线一刻也不离左右。 当你入学读书,初涉人生, 父母的教诲时常于耳边萦绕。 当你长大成年,成家立业, 父母的心仍时刻把你惦记。

佛家说:若无相欠,怎会遇见。我们这一生,只欠两个人那就是生养我们为我们不辞辛苦的父母。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过天。一定要谨记:不管你是处于多艰难的境地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好好陪陪父母,孝顺善待自己的父母。

啥为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用心爱我们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无条件为我们付出的人。一声父亲简单的呼唤,他成为你一辈子的依靠。一声母亲简单的叫唤,她成为你一辈子的温柔乡。 父亲,结实的肩膀,是我们一辈子的靠山。母亲,温暖的怀抱,甘愿为我们倾尽所有。世人都只乎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父母不在乎你是成功还是落魄只希望你照顾好自己,快乐简单地生活。世人都在乎你混得好不好,只有父母关心你过得难不难?

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越来越老。我们的陪伴也是越来越少,在外求学的学子们,在外奋斗的游子们,你们可曾想过,自己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呢?你们可曾思量过,自己还能陪伴父母多少年?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钱,可以慢慢挣,事,可以慢慢做。父母已年迈,也需要我们去关爱,父母也会孤单,也需要我们来陪伴,父母不是超人,也需要我们去照顾。 趁父母健在,多多孝顺他们,陪伴他们,多抽出一点时间,回家看看,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陪伴,别等到失去了,方懂得珍惜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亲情文章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是昨天?上个月?还是已经好久都没有拥抱过她了?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是如大山一般的依靠。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一路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成了我们到处吐槽、试图挣脱的枷锁?

小时候说,等我长大了保护你;可是真的长大了,却一见面就吵架。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从依赖依恋变成了:明明关心,却又想逃离;彼此心疼,却又相互伤害。

以至多年以后,我们年岁渐长,才慢慢读懂,父母那过度甚至是越界的爱,只是想着:能陪着孩子,再多走一段路。

有人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父母失望的?

也许是,他们已经无法辅导我的功课,还不肯承认自己不懂的时候;也许是,他们一直拿我当小孩子,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丢脸的时候;也许是,长大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只是普通人,并不能成为我的偶像的时候。

这样的失望,就像是石板路上的青苔,慢慢渗出,绵延成片。

我们和父母,矛盾深重。

按照他们的标准,想尽力给我们幸福。但我们想要的幸福,可能对他们来说很陌生。

他们不认可我们的观念,想方设法地纠偏与控制。我们无法接受他们的想法,竭尽全力地突破和逃离。

裂痕越扯越深。

两代人的战争就此开始。

我们与父母纠缠着互相敌视,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再后来,我们纷纷出走、离家万里。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两代人,在彼此眼中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我们与父母的代际鸿沟,是时代的差异和岁月的定型。

可世界是一个转盘,转着转着我们就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高中班上有个女生,当年很潇洒地跟我们说,她劝父母离了婚。

“不爱就不爱了,干嘛非要强撑着在一起,还说是为了我,太可笑了。”

时光呼啸而过,后来听说她和丈夫纠葛不断,消消磨磨,爱早没了,却拖着没离。

问她为什么?她只是沉默,良久不语。

还有个男生,父亲每日酗酒,是他最鄙夷看不起的人。

他发奋努力,三十岁做到了中高层,而四十岁意外被裁。

早先意气风发的人,患上了躁郁症,天天买醉,终日靡靡。

年前,约出来喝酒,他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现在才懂了他。”

人生这道难题,曾经我们觉得父母解得很差劲。可是,当轮到了自己,才发现并不比父母更高明。

想想那些缺吃少穿的年月,和我们现在一样年纪的父母,他们是如何藏好生活的艰辛?

捱过每一个春节临近的寒冬,尽力让我们听见热闹的鞭炮,看见大红的福字和满心满眼的希望……

总是要人到中年,才感悟道:“正是他们那些陈旧的观念,支撑他们度过苦难的岁月,将我们养大。”

少不更事时,我们怨怼他们总是抠搜一些鸡毛蒜皮,看不到山河壮阔。

当我们也在人生的泥潭里滚过一遭,被世间的烟火呛了心肺,咳出了眼泪,才窥到他们在生命长河中的不易。

我们早晚都会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扮演他们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充当过的重要角色。

那些年少时不明白的东西,对他们有过的误解,都会逐渐在时光的推进中,前尘和解。

为我们规划一切的父母,并不是不明白生活的真相。

恰恰相反,他们经历过太深太沉重的疼痛,才更加渴望儿女一生平安和顺、不历风波。

这不是顽固不化,只是为人父母,护卫儿女的痴心。

当我们真的理解了父母的焦虑,才真正懂得,我们该怎样抚慰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并让他们相信: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好。

与父母的战争,即使胜利也是满身的痛。

和解,不是带着悲悯地原谅,或全然顺从。而是理解他们缘何是他们,并率先迈出第一步。

只要我们坚定地朝他们走过去,我们和父母总会在某个转角相遇。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时光如流水,静默无声,而这正是它最残忍之处。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会早于我们走下人生的列车。那些未竟的遗憾,会一刀一刀刻进我们往后的生命里。

让我们放下手机,紧紧地拥抱他们吧。

这不是对父母的悲悯和宽容,而是让我们自己未来少一点后悔和失落。

毕竟,那些逼过的婚、白过的眼、吵过的架、相互撂下的狠话,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留在记忆中的,只有骑过的爸爸的肩头,和妈妈熬的,世上最好喝的汤。

人这一生,忌内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经常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明明什么都没有干却很疲惫,还压力特别大。

好不容易想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要做什么,可没多久又没了心劲,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空虚感和挫败感。

其实原因很简单,两个字——内耗。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沉浸于紧张和焦虑太久,真正行动起来时就会缺乏坚持下去的动力,半途而废。

记得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内耗,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迷了路又没有水的人,又累又渴,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也许下一秒就会倒下。

一提到这个词,朋友就想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坐在老家乡镇的一间办公室里,分析着谁谁家两口子又闹矛盾了,这个文件怎么做笔记,下班后回家吃什么。

虽然干着父母辈都交口称赞的工作,心底却一点都不高兴。

刚毕业时,她就暗暗告诉过自己要去很多地方,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终究还是拗不过父母的安排,留在了老家。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中间,状态萎靡不振,胖了十多斤不说还像老了十多岁。

是的,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其很多自由的时间和尽量少的约束,去陷入到长时间的内耗,无法自拔。

有位很喜欢的作家说过:我见过一个人最恐怖的状态,就是持续性的内耗。

看到别人的优秀,总是心生羡慕却又无动于衷:想要更好的生活,又没有踏出安稳舒适现状的勇气;对自己的外在不满,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收拾打扮……

想做的越多,目标越是宏远,自己却越渺小。不知不觉,生活中充满了无力和黑暗,没了快乐。

如何才能脱离内耗的苦海,更轻松的生活呢?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停止内耗,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

我那位朋友,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下定了决心走出那个令自己浑噩的圈子,为自己而活。

不计成本的出走,去日本爬富士山,去英国逛街,到夏威夷出海,去法国看巴黎铁塔……一边做兼职打零工,几乎走遍了之前梦寐以求的地方。

等回过头来,发现那些花掉的时间和金钱,换来的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值得一生回味的财富。

所有决定要做的事,就马上去做,把纠结的时间去花在做准备还有如何让自己开心上,整个人不仅停止了内耗,还轻松了不少。

所以我说,每个成年人最先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就是停止内耗。

选择让自己以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慢慢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上,重获自由的力量。

要记住,人这一生,最忌内耗。

你才是生活的主角,不要被情绪操控了身体,屏蔽掉那些无用的信息,接纳真实的自己也更爱自己,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