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妻子昨夜进城去

去表白

发表时间:2020-11-12

妻子昨夜进城去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妻子昨夜进城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妻子昨夜进城去(508字)

羊三、牛莉两夫妻自从生下第三个女儿后,生活变得捉襟见肘。为了生活,羊三一人兼职三份,但还是入不敷出。

妻子牛莉没啥技能,但她每次进城里过一夜回来总会带回两三百元用于改善伙食,令同村人好生羡慕。每次羊三问她钱哪来的,她有时就会说是城里亲戚朋友给的,有时又说是帮人做家政挣的。

一天,羊三在圩上碰到同村的苟一,他神秘地说:“羊三,每个人都知道了,就你不知道。”

“不知道啥?”

“你妻子给你戴绿帽了。”

“瞎说!我问清楚了,她进城就是去走走亲戚朋友,顺便打点零工攒点家用。”

“这话你信?这年头亲戚朋友能长年给钱用?打点零工一晚能攒个两三百?”

羊三听完忿怒地往家赶,刚到门口碰到妻子出门。“我进一趟城。”牛莉说。

“离…”

“梨还是苹果,说话咋不利索了?”

“离开家自己保重!”羊三本想说离婚的。但转念一想,这不正好有个机会尾随她进城抓她个现行吗?让她离得心服口服。于是说出的话就变成了这句别扭的关心语。

从城里回来后,羊三对牛莉说:“咱们离婚吧!”

牛莉说:“为什么,咱们不是过得好端端的吗?”

“咱家目前是穷点,但就你那身体也不适宜去做那种事啊!”

“你都知道了?”

“嗯!”羊三愧疚地低着头。

牛莉上前双手托起羊三那张苦瓜脸,望着他那双满含泪水的双眼,安慰道:“没事!医生说了,像我这种年纪,造血功能还挺好的。”

相关阅读

昨夜星辰昨夜风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没有在海的那边等你,失了前世的约定,为了寻找你的身影,跨越了千年,在多情的季节里开始种你喜欢的玫瑰,愿玫瑰的香气引来你的魂魄相聚。

那时看着你慢慢长大,心里的花朵也在慢慢盛开,山坡上长着的野草凭坚韧的生命力一茬又一茬的绿过、黄过、枯萎过、又绿过,乱糟糟的生长就如你的人生轨迹,也是乱糟糟的难寻规律,本想见证你的成长,却失了公证客观的判断,只随你嬉笑打闹,笑忘人间疾苦。

光彩夺目的艳阳下等待也值得向往,只因等的就是你,见汗水打湿了你的额头,微笑着跑来,让人觉得时光雕刻的幸福也很稠密,满满的都是光阴的故事,笑看日月星辰的交替,寻昨夜的酒暖灯红,朦胧了头顶的白霜,不愿选择别离。

岁月背在行囊里,也藏在思恋里,那些走过的脚印惟愿越踩越深,方便你寻觅踪迹,前方不管是荆棘还是坎坷,都一生相随无怨无悔,花大把的时间体会相爱的甜蜜,点缀繁星点点的夜空,数着南来北往的飞鸟,静候天边吹来的昨夜香风。

走了多久始终铭记离别时候的叮咛,坚如磐石的信念扎根在彼此心间,为爱永不言放弃,在时光长河中千里共明月,把相思打上爱的烙印,忘却分离的苦涩和凄楚,任凭在思恋的大海沉浮,不忘最初的约定,三生石碑上刻下那个名字,许三世的情缘和浪漫桃花,俘获诗情画意的绽放,恰似那满怀的温柔。

独爱那份从容淡定,昨夜星辰下的情有独钟揽旖旎风景入怀,无法辨别彩霞满天里艳丽的思绪,爱人的心装下了所有的孤寂,在月光下结发而眠,酣然入梦,随脚步丈量红尘的缱绻深情,牢记静美守候,忘却时空变换。

晨钟敲响爱的礼赞,许下生死的承诺,在人生画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换你几世的平安,随昨夜清风飘然而至,再不忆当初的瑰丽,早已满足于你的陪伴,氤氲雾蒙,斜风细雨,袅袅烟尘让相爱的世界飘逸,在远方和最美的诗歌相遇。

是否向天借过那年的幸福,面带笑容里归还双倍的默契,不提那时收获的满仓温情,让爱情的甜蜜浸泡陈年老酒,洒向人间万种风情,妖娆青山绿水年轮四季,忘记身在何处,只记下昨夜星辰昨夜风。

父母进城


那已是二十年多前的事了。

当年父母进城去看望刚考进县一高的儿子我,那高兴劲无以言表。县一高可是县城第一学府,考进了县一高就等于一只脚跨进大学。母亲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沓零钱塞给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饱喝好,不要冻着晾着,然后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待我看不到了,才敢偷偷的抹起了眼泪。父亲说:你哭啥?母亲说:这不高兴吗。高兴还哭啥?母亲答:那我也不知道,就知道泪水哗哗的忍不住。

这都大晌午了,咱得找点吃的,毕竟回家还有五十里地路呢。父亲一边吃力地蹬着陈旧的二八自行车,一边扭头对坐在后面一言不发的母亲说。那咱找个小饭店看看,随便吃点?母亲应了声。

在大街上寻摸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目标饭店。有的门面大,有的装修好。母亲说肯定贵。又寻摸了半多小时,终于在一个偏僻小巷角落停了下来,一个没有招牌的小烩面馆。老板,烩面咋卖的?父亲问。大碗五块,小碗四块。老板答道。那面条呢?母亲跟了一句。面条大碗三块,小碗两块。那咱天天在家吃面条习惯了,咱还吃面条算了!母亲说这话时向餐馆里吃饭的人瞄了一眼。父亲说:也行。

正准备报要大碗还是要小碗时,母亲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打烧饼的,跟父亲说:先不报面条,我去那边看看。很快,母亲拿着四个热气腾腾烧饼回来了。五毛一个,两块钱够咱俩吃的了。母亲很得意的说。父亲接过烧饼,使劲咬了一口,都快下午两点了,能不饿吗。母亲慢慢的撕着烧饼,慢慢的嚼着,喃喃的说:要说这烧饼也贵,两块钱能买八个大馒头,够咱吃两顿了。父亲没有接话,可能是噎着了。

即使来一趟县城了,咱得在县城溜达溜达,也不枉来一趟不是?母亲提议。父亲说:也是,跟了我这么多年也没有带你去过哪里,县城恐怕就是最大的城市了。父亲说这话时满脸的愧疚。母亲却爽朗的笑了。将来我让我儿子带我去,没你的份。就这样父亲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母亲跟在车尾,边走边看边评说。母亲说:你看城里的楼就是高,那闷板房差远了!路也比咱家宽的多啊!刘能买个车烧包的不得了!这大街上跑的不都是吗!啥稀罕的!父亲说:也是。你看人家城里人就是比咱穿的好,吃的好,那小头收拾的油光发亮的,你看你都快一个月没洗头了吧?啥时剪头啥时洗头。母亲撅着嘴说道。父亲忍不住噗呲笑了。母亲也哈哈的笑了起来。整个大街好像只属于他们俩的了。

哎,你看那是干啥哩?母亲往不远处垃圾桶那儿指了指,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正在捡食垃圾里的食物。这么大岁数了,也够可怜的。母亲心酸的说。哎,城市里还有不如咱的人呢!母亲的面部表情很复杂。干啥?看母亲不停的翻口袋,父亲问了一句。不想母亲径直地走向流浪汉,递给他了什么东西,还给他说了几句话。母亲低着头回来了,没有回答父亲。父亲也没再问,因为他知道母亲的兜里仅有六块钱,买烧饼花了两块,剩下四块,都是零碎钱。

母亲说该回家了,不想逛了。待母亲坐稳了,父亲跨上了自行车,母亲轻轻的挽起了父亲的腰,缓缓的驶出了县城。

如今,父母都跟我住在省城,还时不时的提起县城里的那个流浪汉,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母亲进城


其实,母亲并不想进城。

母亲进城是出于无奈,用母亲的话说:如果不是为了她的宝贝孙子,她是绝不会进城的。自从儿子出生以后,母亲便游走在了乡村与城市之间。母亲像学生一样,周末回乡下,平常帮我们带孩子。

母亲不想进城的理由很多,我能看得出她待在城里的不自在和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房子,她说城里的房子太高,把眼睛望得再远也都是砖头、瓦砾,不像乡下,出门便是绿树环绕,百花妖娆。城里的房子没有宽敞的院子,即使有也是车来车往,喧嚣不停而且危险性大。

进城的母亲,总是想念着她乡下的菜园子。乡下,出了门便是母亲扎起的篱笆园子,园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春天,园子里的花香一路弥漫开来,远远地便能闻到香扑扑的味道。母亲总是勤快地忙碌在园子里,一会儿浇水,一会儿施肥,夏天我们早早尝到新鲜蔬菜瓜果。

母亲进城后,在城里没有熟悉的人,白天母亲和孩子待在家里。闲下来的时候,母亲总想着乡下的左邻右舍,念叨着张家的羊又卖了多少钱,李家又买回了多少只鸡。她说,城里人从来都不走亲串门,把人能闷出病来。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城里的生活总是单一的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母亲喜欢忙碌的生活,只要闲下来就觉得浑身不适。久居乡下的母亲,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把楼梯的过道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卫生间,更不适应在家里方便。母亲常说如果在乡下,这些粪便又可以养育多少瓜苗。因为不识字,母亲更不愿意出去逛街,她说: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一样,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走出去了,回来便不是家了,所以更多的时候母亲只是待在家里。

每逢周末母亲从乡下回来,便大包小包装满面包车的后备箱,她把乡下的野菜和自己种的蔬菜、瓜果都运进了城里。她说城里的东西太贵,一斤白菜是多少,一斤土豆多少,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自从母亲进城,家里便很少买菜,每次她留下我们食用所需,其余全部分给了楼上和楼下的邻居们,自此母亲在城里也有了说话的人,我们也时不时能吃到左邻右舍送来的热饭。

母亲进城时间不长,但她却认识了不少人,除了左邻右舍的人,还有蔬菜市场搞蔬菜批发的商户们,她经常和老板谈斤论价,认识了这些人后,有时候她会让人家代卖从乡下带来的土特产。

母亲不喜欢坐城里的车,她说城里的车太贵,那么的短的路就要几块钱,在乡下几块钱能买好几双袜子呢。从我家到车站足有两公里的路程,每次母亲回乡下从不打车,每次都是走着去车站,再坐长途客车。

母亲进城后最不放心和最牵挂的就是父亲。母亲进城后,父亲一个人打点着乡下的家,十多亩的庄稼地,满圈牲畜都撂给了父亲,最主要的是父亲不会做饭。所以每逢吃饭母亲便叨叨着说不知道父亲吃了没有,心里总挂着远在乡下的父亲。

母亲一生为人和善,不管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有好多人愿意和母亲交往,因为母亲不管走在哪儿,都用一颗坦诚的心与人交往,所以母亲深受周围人爱戴和拥护。母亲说孙子就像一更长长的绳子牢牢拴住了她,城里再繁华再好也不如她在乡下的那个家。为了我们,母亲每周都辗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因为在城市与乡村两端有着她永远割不断的血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