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伤父母的四种话——人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伤父母的四种话——人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发表时间:2020-11-17

【www.qg13.com - 第四种情感故事】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伤父母的四种话——人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因为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

当我们牙牙学语或蹒跚学步时,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和鼓励,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欢喜。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委屈从不向儿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几片药,还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依赖。

面对这种爱与依赖,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我们从乖顺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独立、叛逆的成人,有时甚至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在父母的内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伤人却深。

一、批评父母无能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这样的话,其实是对父母极度的不信任。他们做的好与不好有什么区别呢?父母喜欢为孩子做点事以体现其价值,拒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儿女不需要他们了,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其实这背后暗含的是子女的情绪化和傲慢、不谦卑。

父母年岁大了,面对许多新鲜事物,不会像子女那样紧随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他们也要学上好多遍。

比如京博君父亲,刚上一年级没几天就遭遇文革辍学,到现在拼音都不认识几个,幸好爷爷出身书香世家,教父亲勉强认识了几个汉字,但父亲至今都不怎么会用智能触屏手机,有一次回家时他问我怎么发短信,我教了他好多遍但还是没学会,我不耐烦的冒出一句“你又不会拼音,再简单你也学不会”,听罢,父亲没再说话。后来我想再教父亲用触屏手机,但被他断然拒绝了。再后来听母亲说,当初你父亲学发短信,是为了不影响你工作。

很多子女都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却忽视了父母的经验与学历无关,这是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拥有的体验。这些话不仅会让他们伤心,还会让他们因年老产生的自卑感加重,觉得自己没用,恐惧落后于时代。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吃饭走路,从来没有嫌弃我们笨,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做父母的老师,做到百问不烦,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

所以做子女的千万不要批评父母的无能,这样他们会很伤心!

最大的孝,便是不对父母色难。

二、抱怨父母啰嗦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也许一个简单的事,父母也会嘱咐很多遍,例如叮嘱我们穿厚点,嘱咐我们别着凉,嘱咐我们少喝酒,嘱咐我们早回家……这时,一定不要对父母说:“别啰嗦了,烦不烦!”因为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啰嗦你,其实你的父母并不是一个啰嗦的人,你见过他们什么时候向别人啰嗦过?

“记忆中和父母拌过无数的嘴,但从来没想到,小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妈妈竟然整整记了20年。”一位网友说:“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是冬天,早上快迟到了,我妈非说今天要变天,让我把棉裤穿上,我说我不冷,来不及了,她还是唠唠叨叨没完,说‘你穿上怎么了,能花多少时间啊,长这么大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啊’,我一急就脱口而出,‘嫌我让你操心,那生我干嘛呀?’我妈立刻不说话了,我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她追出来,默默地往我车筐里塞了个面包。”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起来。

不经意的这样一件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却时不时总提,“那你生我干嘛呀”这句话,就像刻在了她脑子里一样,20年了还念念不忘。去年这位网友生了孩子,10个月里拖着沉甸甸的肚子累得要死,她说,“要是我的孩子以后这样说,估计我给他一个耳光的心都有。”

尹默父母是在他考上大学那年离的婚。毕业后,他特意选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城市工作,工资很低,付完房租饭费所剩无几。整整一年,他没给家里打过电话。有一天在地铁口,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一段很长时间的沉默,仿佛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尹默不耐烦地说:“有事吗?没事我挂了,我电话快没钱了。”没想到父亲说:“我知道,我给你的卡里汇了6000块钱,实在辛苦,就回家吧,爸爸养你。”这句话让尹默泪如雨下。

不让亲近的人伤心,是一个人最高的教养

三、对父母的教育不耐烦

“烦不烦啊”

“瞎操心什么啊”

“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

“孝顺”两个字千百年来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含义。“孝”体现了下对上的爱和尊重,“顺”要求孩子在顺服父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如果在子女的内心里没有这个“顺”字,那么很容易在沟通中丧失谦卑和尊重。

每当父母因为某件事教育我们时,好多孩子会说:“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等不耐烦的话,其实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直到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多一些体谅,等他们哪天不管我们了,不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会更加难过!

四、对父母讲职场用语

“谢谢你”

“请”

小的时候,父母给你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你高兴的会说:“妈妈,谢谢你。”父母可能会为此欣慰高兴;

但当你长大后,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给你做饭铺床,你也把“谢谢你”、“请”这种职场用语挂在嘴边,难免会让父母心酸,也许你是无意中把这些话带到了家里,也许你是真的想感谢父母。但是当着他们的面说这样的话,会让他们伤心。

因为在父母眼中,你始终都只是孩子,都是那个调皮捣蛋、横冲直撞,老惹自己生气的小鬼。所以他们给予你的爱,是一辈子的,是不求回报的。

林俊杰有一首《陌生老朋友》的歌,这样写到:

问候太客套,不要太像社交,不如胡说八道;

小人就小人,友情不用搞得太深奥;

不怕有磨擦,吵吵闹闹,只怕太有礼貌。

在某些场合,对待某些人,我们需要礼貌,谨慎一点;

但在某些场合,对待亲密的朋友,我们可以随意一点,甚至可以邋遢一点。

哪怕你真的想感恩父母,也不要把“谢谢你”、“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五、人最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鲁迅一生娟介耿直,从来都是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屈从,唯独对自己的母亲妥协过,哪怕是最平常的起居生活,也是极为妥帖、恭顺。

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鲁迅特地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并把他最大的房间留给母亲住,自己和妻子住小的。

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房间与她聊天。

出门之前,总要先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

回来后,也一定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

还时常带回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

鲁迅的文章虽然写得好,可他的母亲却不爱看,有人曾特意送了本《呐喊》给她看,还说《故乡》写得好。

老太太读完却说:“没啥好看,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原来,老太太喜欢看新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尤其是张恨水的作品。

于是,鲁迅就跑到书店买来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美人恩》送给母亲。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其创作上了可以见到,就是对待其母起居饮食的言行中,也可以见到他伟大的典范。”

是否,我们也像鲁迅一样,给予了父母足够的体贴与温情。其实他们所祈求并不多,一份简单、耐心而温馨的爱就足矣。

父母忙了大半辈子了,一直说,等你大了,就不管你了,等你结婚了,就管不动你了,等你有孩子了,就懒得管你了,等你孩子上学……等的她都老了。

当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这是儿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延伸阅读

善待受虐的小孩,不做暴虐的父母


反省心灵停下施虐和自虐的荒诞逻辑。做充满幸福感的父母,营造快乐的童年氛围。超常的能力背后潜藏着巨痛,心灵的隐痛激发人们不断的锻炼内心的能力。在那种严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追求完美和优秀的高压下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渴望自己成为超人每方面都很优秀那样能少受点责备。

但是现实中谁也不可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因此一旦受挫孩子在内心会形成一个自虐的内在小孩埋下抑郁的根源。内心会极其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和关心一旦家人表现出不满,孩子的内心会出现坍塌,情绪瞬间陷入自毁模式下的自我虐待。认为自己无用怎么做都达不到要求,陷入很深的自我否定和怀疑。

毕业后走向社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的时候内心自虐的小孩容易被唤醒,表现出那种自我挫败的情绪和自我的脆弱形成一种很深的对抗。这时候内心极其脆弱渴望得到安慰和呵护,这时候对别人的心理依赖很强。尽管内心需要呵护但是他们对自己却不是关怀反而是自我虐待,可能是源于童年时期的自我惩罚的模式。根源在于他们并不是不值得爱也不是并不优秀,相反其实他们比一般人来说是优秀的。

而是家长不够公正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让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呵护。改变这一逻辑首先是停止自我惩罚,改变自虐的心理倾向,接受自己是不够完美的,接受自己有时候是脆弱的允许那些情绪的存在然后用心善待自己。当外界对自我有越多质疑越是不关怀的时候内心越要用更多的善意对待自己。停下苛责自我的高压心态,给心一些柔性从爱自我开始。

生活中那种在争吵的恐怖中渡过的孩子内心有内在暴虐父母的影子,在童年的时候由于不具有反抗的能力在内心容易形成一种内在受虐小孩的状态容易把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人内心极具同情心对于痛苦有深沉的悲悯。对于现实容易形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觉无奈和无能为力,他们过早承受了本不属于他们年龄应该承受的导致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内心畸形的成熟。

深沉的背后是一种撕裂的隐痛过早的透支了本来属于哪个年龄段的快乐,于是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是提前思考超龄化的烦恼。这样导致他们内心缺少快乐的种子,内心总是在低沉的频率不悲不喜心态过早的衰老。

在情感体验的模式里也容易对痛苦越加敏感,在同样悲悯的人找到共同语言其实是内心痛苦的投射这样的情感体验阻止他们获得情感的幸福。其实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共悯的人他们内心对自我是极其和善的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和情感照顾的很好,对外界的依赖是极其稀少的。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熟悉的东西,在不断的重复中精进强化成自我的心理模式和情感体验。

快乐或痛苦,幸福或悲伤选择权都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的,假如不小心被教育成一个苦逼,如果不跳出已有的模式套子哪怕不小心成功了依旧也是另一个版本的悲催。如果曾经受过暴虐父母的苛责那原谅内心那个受虐的小孩,用关怀和善意爱好内心那个无助的小孩。而为人父母了想想怎么给他们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童年,内心充满善意的春气暖暖的善待他们。

感恩父母的心里话


生命因感动而精彩,心灵因感恩而美丽,岁月的流逝不得不让我快马加鞭的谱写一曲感恩的乐章,因为有太多的人没有觉醒,因为太多人不知道感恩的真谛感恩父母。

从我们落地那天哇哇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不知道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燃烧着自己,点亮着我们。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当你大手花钱时,是否想过家中的父母为了赚一块两块钱起早摸黑的忙碌着呢?当你买品牌衣服时是否想过给父母增添一件呢?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过去,体会他们的劳累,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QQ空间里感恩父母的视频,我流泪啦,当父母培育我们,我们离他们的距离就像上楼梯一样一层比一层远,我们读初中高中时一周回去一次,读大学时一年回去两次,工作时只能春节回去一次。可想等我们结婚生子时我们与父母的距离相隔又有多远啊!感恩是需要自已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生难料,今日难测明日,父母永远都不可和能和你一起走到生命的终点站。最近这一段时间听到有些友人的父母已经离去了人间,我带着同情之心为他们难过。这一走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相遇,一辈子呼唤都没有应答声的亲人。他们叹道:痛苦的是他们都没有好好享受过好晚年,就这样走了真不值得。这句话是否如雷般的敲醒着我们每一个父母还在的人。

现在的社会竞争太剧烈啦,工作如战场,一不小心就可能面临淘汰,更多的人因工作忘记家中的父母,当他们拥有好的事业回报父母时,有的父母确不能等到那一天!我们应该永远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呵护和关怀。常常需反问我们自已,在我们能力的范围做些什么呢?

现在更多的年轻认为自已的父母年轻,现在不为我们做点事老啦能为我们做什么呢?能用就用。我听到更难听的是:不帮我们做事难道白吃白喝我们的。有些常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一回家像皇帝一样让父母供着,总感觉自已在外苦了一年,回家该享受一下。晚上就去和朋友搞聚会深夜不回来,早上睡到太阳晒屁股,父母把饭菜做好还要拼命催促才能起床。也有些兄弟姐妹多的,你推我我推你,总有一种尽孝的依懒思想。

其实尽孝有很多种途径,我们并不一定要等到有钱那一天才能尽到孝道,我们只要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我们有空回家抢着洗个碗做个饭,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有时间多打一些电话,自已少下一次饭店,少穿一件名牌,每月能给他们汇点,兄妹在多,各尽其孝表达的是自已感恩的心。就会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大事业,但我们一定要做到让父母开心,让他们生我们感到骄傲,不要等父母离我们远去,再撕心的痛哭责怪自已也弥补不回来。切记父母永远不可能陪伴我们一起走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所以感恩父母从现在开始()。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暧昧四种


有一个女孩经常会在晚上打电话给我,一不小心就会聊到深夜。我觉得她是喜欢我的,只是我们谁都没有说出口。

有一天,她牵着另一个男生的手出现在我面前,说,今天天气不错,不是吗。

我在心里说,是啊,好得跟世界末日似的。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表白了,她也答应了。我有点欣喜若狂,难以置信。梦里面她说:傻瓜,不信你可以捏自己脸呀。我照做了,然后我就醒了。

许多年后,我和她偶然聊起曾经的心情,她略感意外地坦承道:很多时候别人联系你,主动找你,其实并不是因为别人喜欢你,而是因为他们容易感到寂寞,所以喜欢找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对不起,让你误会了。

在之后的人生,我见识到了很多暧昧的感情,琢磨着,思考着,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暧昧是什么?在我看来,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主动与被动四个角度分析。

主观者

正如上面我的例子,或许更极端些,因为联想能力太丰富,把对方一个笑容、一个眼神都过度解读,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思,而产生恋爱或即将恋爱的错觉。

现实中,确实有些人天生性格温和善良,习惯对别人好,在一方看来稀疏平常的举动,另一方则会浮想联翩,自以为是。

当然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不至于自恋到老怀疑别人爱上自己的。

客观者

学生时代常有这种绯闻男女:经常一起出现,一起自习,一起上下学,聊天的时候顾盼生辉亲密无间,就算他们强烈否定,也会被群众起哄怂恿。

类似这种暧昧关系,其实是良性的,这种暧昧本身,其实已经是一种恋爱的初始阶段了。

可往往是当事双方虽然互相都有好感,但碍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或彼此都在等待对方迈开那一步,急死看戏的。

大多数电视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张力,表现在暧昧关系上。像那种一出来就是欢喜冤家互相看不惯斗嘴互损的,观众一眼就明白他们迟早是一对,只是都嘴硬罢了。当他们最终跌宕起伏因缘际会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后,这剧也就差不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许多日本纯爱的电视剧和动漫,比如著名的《好想告诉你》就被许多观众戏称为《好想急死你》,两个一上来互相喜欢的男女主角,竟然可以纠结两季28集

主动者

这种就有点厉害了。他们往往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在暧昧,也知道怎么去暧昧。就像玩一场打发时间的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专注。他们若即若离,欲擒故纵,刚给你一种亲近感,转眼又消失无踪,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因为他们觉得生命太长,人生无趣,总想在别人喜欢的眼神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也更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才会开始这场暧昧游戏。

相遇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不会在我心里住很久。一位暧昧高手如此对我坦白他的心迹。

暧昧,就是爱不够。爱不够,就能隐藏自己,浅尝辄止。

很多人表面热情,实则内心冷漠。就好像大多数人说喜欢看书,其实往往是翻开几页,就再也没有耐心看完整本书,搁置在书柜里,偶尔夜深人静百无聊赖,才会在挑挑拣拣中重新捧起。

在虚荣与寂寞的海,他们一天没靠岸,就一天不会停止这场起伏不息的潮汐。

被动者

你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对方那不寻常的诱惑气息,但当你想更靠近一步,对方却可以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你以为的暧昧,往往是那个人在利用你的真情做的游戏。

你越动情,对方越得意。就好像被敌人俘虏的囚徒,却被好吃好喝招待着,一天没有看到刽子手,就仍怀抱生存的希冀。

非要到对方把话挑明了,才能会心一击,五雷轰顶。

对方貌似给了你对未来的想象,可仔细一想,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保证。对方似乎给了你爱情的美好,可仔细一看,又似乎始终在忐忑不安。这是一场情感游击战,你想一鼓作气时,对方神龙摆尾;你想偃旗息鼓时,对方鸣鼓擂擂。

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爱上了错的人,对方却总能不经意挑动你心中的柔软。

你的理智逐渐被冲垮,你的骄傲慢慢被稀释,你开始患得患失,自轻自贱,等一个电话一条信息,等待一场有预感却不愿面对的意外。

对这样的被暧昧者,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我想对你说:人生太多的麻烦,就是在于说Yes说得太快,而说No说得太慢。

小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