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老人立遗嘱 99.93%选择防儿媳女婿

老人立遗嘱 99.93%选择防儿媳女婿

发表时间:2020-12-14

【www.qg13.com - 情感选择说说】

两个人的感情也是有很多小技巧的,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一起维护这段感情,有哪些解决情感问题的小百科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立遗嘱 99.93%选择防儿媳女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月21日是中国证词银行成立五周年,中国证词银行白皮书(2013-20XX)于当天发布。在过去五年中,99.93%的老人选择了“防范儿媳和女婿”的条款,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也在下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独生子女家庭立遗嘱的意愿也在增加。

中国遗嘱银行:老人立遗嘱,99.93%选择“儿媳妇和女婿预防”qg13.coM

中国遗嘱银行昨天(21日)发布的《中国遗嘱银行白皮书》(2013-20XX年)引起了热烈讨论。

在过去五年里,遗嘱银行保存了8万多份遗嘱,其中47.74%来自独生子女家庭,99.93%的老年人选择了“防范儿媳和女婿”的条款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也在下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中国遗嘱银行江苏中心主任杨光表示,自成立以来的五年里,中国遗嘱银行已经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重庆和南宁的82000多名老年人办理了遗嘱。其中,江苏遗嘱银行成立一年多,已为6000多名老年人办理了遗嘱。在分析处理遗嘱的老年人的家庭、财产、心理、行为和其他数据后,遗嘱银行形成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从2013年到20XX年,中国遗嘱银行办理遗嘱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渐下降到72.09岁,办理遗嘱的人数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此外,28.83%的老年人不会与子女讨论。

在过去五年中,47.74%的遗嘱由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43.18%由有2-3个子女的家庭立下,8.76%由有3个以上子女的家庭立下,0.31%由没有子女的家庭立下。

“人们过去认为遗嘱是为了防止孩子争夺财产。只有有很多孩子的家庭需要立遗嘱,但是大数据不会骗人。为独生子女家庭立遗嘱的意愿逐年增加。”中国遗嘱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子女离婚率上升,二是财产转移和继承困难。

很容易理解财产转移和继承的困难。根据我国法律,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财产进入法定继承程序,第一继承人是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进入合法继承程序,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祖父母参与继承遗产,导致财产崩溃。继承人应解释一些无法证明的事实,如死者是否有私生子,遗产是否是再婚配偶的共同财产。”陈凯表示,白皮书显示,30.94%的老人立下遗嘱,是因为他们担心日后为子女办理移交手续会有困难。

那么,为什么孩子离婚率的上升是独生子女家庭意愿上升的原因呢?杨光告诉《现代快报》的记者一个遗嘱案例。

南京市民周大妈的妻子去世了。她唯一的儿子小刘结婚了,但离婚了。不久前,他们的房子被拆除了。她的前儿媳把他们带到法庭上,要求对拆除进行赔偿。律师告诉周大妈,她妻子的死亡发生在她儿子和前儿媳结婚期间,拆迁补偿的一部分是她妻子的遗产。根据法定继承程序,刘的遗产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最后,周大妈的家人给了她以前的儿媳妇一定的赔偿,这让她觉得很委屈。想到儿子一定会结婚,他去江苏证词银行咨询并处理遗嘱,以免儿子离婚时出现类似的尴尬。

“我们中国证词银行的遗嘱范本中有一项关于“防范儿媳、女婿”的特殊条款。”杨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人可以规定继承人继承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白皮书显示,99.93%的老年人选择中国遗嘱银行范本中的“儿媳和女婿预防”条款。

这些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老人立遗嘱,阻止儿媳妇和女婿”,这已经冲到微博搜索的顶端。

网民之间的争议非常大。有些人认为老人对他艰苦的生活没有问题,想把财产留给他的孩子。只要夫妻不离婚,财产实际上会被讨论,在孩子得到遗产后,他们可以一次完全重新分配一码。

然而,一些网民认为老人的行为会让他的儿媳妇和女婿觉得他们仍然是局外人,可能会影响家庭和谐。此外,既然老人不愿意把遗嘱交给儿媳妇和女婿,他的儿媳妇和女婿能不支持老人吗?

相关知识

65岁老人与儿媳争吵,竟将孙女扔出窗外


父母吵架、婆媳不和,经常祸及孩子。日前,65岁的耿某因为和儿媳吵架,居然将孙女从16楼扔下,导致孙女死亡。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之中。

据悉,老人耿某来自河北,是一位农民。事发当日,耿某和二儿媳发生了激烈争吵。愤怒的耿某来到二儿媳的住房,居然将正在嬉戏的孙女从16楼窗户扔出,孙女不治身亡。耿某还想将孙子也扔下,二儿子、儿媳及时赶到阻止,才能幸免于难。目前耿某因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其实当时婆媳的吵架原因只是一些生活琐事,只是两人都不肯让步,事情愈演愈烈,才会导致最后无法挽回的悲剧。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长辈对隔代孙辈的关心爱护更是强烈。居然能亲手扼杀孙女的生命,也是令人惊讶。

婆媳关系向来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其实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儿子。传统的母子关系,母亲为了孩子付出太多,把自己的所有生活价值都依附在儿子身上。这样的母亲面对另外一个女人将要和自己的儿子组成新家庭,自己被排除在外,自然是伤心。这时候儿子没有妥善处理好母亲与妻子的关系,就会造成长久的不快。孩子是父母最宝贵的心头肉,深谙此道的婆婆在嫉恨儿媳后,实施报复首先会想到她的孩子。

对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导演李安在采访中谈到,他只希望他的孩子你能够爱他。中国人太重视子女的孝顺,孩子必须要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而失去了平等尊重。

女婿和儿媳双双私奔,伴侣出轨并不会毫无征兆


湖北省吴老大爷有一双子女:孩子吴白杰和闺女吴丹丹,两个人都有妻室和儿女,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想不到长此以往,吴白杰的媳妇和吴丹丹的丈夫一见钟情,两个人带著俩家的储蓄携款远走他乡,两个人还称相互是真心实意恩爱。在情感生活中,有的人的伴侣长期出轨,自身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可是伴侣出轨并不会毫无征兆的,掌握伴侣出轨的原因,及时处理难题和解决困难,更有益于家中和睦。伴侣出轨没什么征兆?你不可不知道的出轨征兆在恋情那时候,你能常常监控另一方的行迹,担忧另一方会出轨、或是和异性朋友有亲近,可是完婚以后,你如同吃完保心丸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只潜心自身的事儿,沒有留意另一方的言谈举止,在另一方刚开始对你移情别恋都没有立即觉察,最后造成出轨,毁坏大家的家庭和睦。在大家出現小难题的那时候,沒有立即解决困难,非常容易就会由于小难题变为了大分歧,就是说由于在结婚后的生活沒有对另一方多留意,可能会导致最好的挽留時间。出轨并不容易没什么征兆的,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另一方的一场个人行为,就如忽然会打扮、手机上不离身、常常以忙为托词降低与你沟通交流的時间出门交际这些,认真观查另一方的言谈举止,出轨并非没什么征兆的。怎样挽回老公?怎么挽回老公?

怎样挽回老公?怎么挽回老公?伴侣出轨的真实原因。许多 人到结婚后发觉另一方出轨以后,都是抱怨另一方的绝情,“也没有犯错,为何那么绝情选择离开”,另一方叛变了你,小三毁坏大家的感情,确实有误,可是蟑螂不叮无缝拼接蛋,通常是你与老公中间情感出現了难题,小三才还有机会趁虚而入。伴侣出轨,原因有许多 ,可是不可以把义务所有推翻伴侣和小三的身上,找到大家婚姻破裂的真实原因。在结婚后,给你多长时间沒有用心打扮了,老公应对压力回家了以后也要听你不断的抱怨声,你对老公失去诱惑力,那样另一方才会随便被外边的繁华世界吸引住,最后造成出轨。伴侣的出轨是有因可循的,另一方并不容易莫名其妙出轨,在日常生活中,仔细留意另一方的言谈举止,掌握另一方出轨的原因,纠正本身的缺陷,提升本身的诱惑力,那样才可以有着美满幸福的感情。

晚年生活怕孤独 南京老人志趣相投选择“同居”


晚年生活怕孤独南京老人志趣相投选择同居

搭伴养老又叫同居式养老,是指一些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同居的老年生活。

截至去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30万人,空巢、独居老人有15万多人。他们中,很多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寻找一个老伴,好彼此有个照应,晚年生活也不至于过于孤单。

独居老人有了老伴,晚年生活不再孤单

64岁的徐玉兰说,在去年的一次内蒙古知青聚会中,她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两人交流起来很投缘,就慢慢熟了。

徐玉兰的老伴叫黄奎荣,今年66岁,10年前妻子因患癌症过世。黄奎荣的女儿在美国,儿子在北京。退休后,他选择留在南京养老,一直没有再婚。

老黄的孩子比较开明。我们都插过队,经历也相似,去年下定决心选择在一起生活。徐玉兰说,住在一起后,他们一起爬紫金山,一起上老年大学,还一起去旅游,日子过得充实、丰富。

考虑到经济纠纷,徐玉兰和黄奎荣并未履行婚姻手续。我们都有工资,经济上互相对立,采取AA制,搭伙过日子。我们在一起只为搀扶依偎、互助养老,没必要再走法律婚姻形式。徐玉兰强调。

搭伴养老获认同,但缺陷和风险显而易见

这几年,因老人再婚导致纠纷的事件并不鲜见。在此情形下,不少像徐玉兰和黄奎荣一样的老人在寻找着一些新的结合形式,并获得认同。

去年底,南京鹤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我市三牌楼、工人新村等社区进行调查,发现赞同搭伴养老的老人占大多数。

一个人太孤单了,有个搭伴的,说说话、聊聊天挺好的。碰到头疼脑热的,还能互相有个照应。像我去年脑中风发作,要不是现在的老伴及时帮助,我估计不能活到现在。昨天,家住三牌楼社区的赵秀珍老人说。

但也必须看到,搭伴养老同样存在缺陷和风险。比如,生活能够自理或行动有轻微不便尚能互相照顾,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是否还能继续搭伴?遇到突发事件诸如急病发作,谁来承担责任?碰到经济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偏差,该如何进行应对?

解决老人陪伴问题,需夯实制度和物质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认为,搭伴养老老人之间的互助固然值得肯定,但养老问题,互助是不能完全解决的,不应该也难以成为主流模式。比如,双方本身没有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彼此关系缺乏强制保护,更多地需要靠各自意愿来维系,靠子女支持来维护。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搭伴养老往往是老人被动的、无奈的甚至是艰辛的选择。实际上,这是老人陪伴的问题。只有逐渐夯实养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老人才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