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挑剔你的爱人等于抛弃幸福婚姻

挑剔你的爱人等于抛弃幸福婚姻

发表时间:2021-01-05

【www.qg13.com - 幸福婚姻】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剔你的爱人等于抛弃幸福婚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夫妻双方如果能够互相欣赏,很多困扰婚姻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许多相处和谐的夫妻都是因为互相欣赏。相反,很多人正是因为不欣赏自己的另一半,对他多方挑剔,才让很多小事情显得严重,很多小阻碍变成婚姻难以逾越的大障碍。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能让我们理解何为欣赏的真谛。

一个小孩子拿着一袋糖给父亲,调皮地说:“爸爸,你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糖。”父亲放了一块在嘴里,哇,好酸呐!父亲赶紧把糖吐了出来。小孩的母亲不相信,也来试试,在丈夫和儿子的鼓励下,坚持了20秒,也终于忍受不了而宣告失败。

儿子朝他们撇撇嘴。妻子和丈夫忍不住又试了试,强忍着酸涩,忍耐了50秒钟后,竟然品出一种香香甜甜的味道。

那糖袋上印着一段很有趣的文字:

这里能体会你人生多少的勇气和毅力?

10秒不要灰心哦!

20秒够劲吧!继续坚持!

30秒我们了解你的感受。Qg13.COm

40秒渐渐你会发现它的奥妙。

50秒胜利属于你!

其实这就像婚姻,平庸和苦涩中常有甜蜜和温情,只需要你在必要的时候坚持一下、耐心一点。想起夫妻之间的争吵,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大的矛盾,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夫妻欣赏何尝不是这样,在众多的琐事背后,多想想他曾经让你仰慕的地方。

曾经掀起收视热潮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讲述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家庭的故事。妻子是小学教师,丈夫是国营医院的外科医生。但在妻子林小枫眼里,平凡的丈夫似乎一无是处,不能给她和儿子带来富贵安逸的生活,她觉得被排除在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之外。于是妻子觉得很失落,对丈夫多番挑剔,甚至将对丈夫的失望和瞧不起公开化,两人的婚姻陷入危机,最终要走上离婚的道路。

《中国式离婚》之所以能热播,在于编剧抓住了很多中国家庭不和谐的关键——互相挑剔。“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妻子都是别人的好”,婚姻中的男女都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即总是用自己孩子的长处去与别人孩子的短处比,而用自己妻子或丈夫的短处去与别人妻子或丈夫的长处比,并陷入痛苦不满之中而不能自拔。

像《中国式离婚》里的妻子林小枫,对丈夫有着强烈的要求,希望他能在经济上更加强势,颇有一种“望夫成龙”的意味。甚至不顾丈夫自己的意见一味劝说、强迫,逼迫他选择一条他自己可能并不认同的道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个人都不能如愿。

所以,婚姻中夫妻双方要抛弃挑剔,学会相互欣赏。所谓欣赏,并不是说对方就有多么的伟大和高尚。夫妻间的相互欣赏其实可以源自耐心和发现。就像开始所说到的那种糖,当你在品尝婚姻这颗糖时,也请在忍耐中等待甜蜜的时刻。

延伸阅读

为什么TA总是挑剔你?TA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爱人?


爱有时候并不需要对方有多少优点,而是对方对于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改变。

曾经遇见过一个这样的委托人,在交流过程中,她不断的强调自己在和男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已经做到了极致,对男朋友千依百顺,但是她男朋友却还是总爱挑剔她。

为了他,自己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是却依旧不能让他满意,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听到她的描述,我内心里狠狠的为她打抱不平,这个男人怎么如此生在福中不知福呢?有一个这么贤惠的女朋友,不好好对她,还整天吹胡子瞪眼的挑剔。

可聊着聊着,我忽然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个姑娘说,男朋友会记住她的生日买礼物,会在她生病的时候冒着大雨买药,会在她亲戚来的时候扭扭捏捏的冲红糖水给她喝。

“这样说来,似乎你男朋友也蛮不错的,那他挑剔你什么呢?”我好奇的问道。

“每次吵架的时候他都会说我太依赖他。”姑娘委屈的说。

“依赖,依赖到什么程度呀?”

“他说我自己买衣服都要让他做决定,他感觉很烦。”

聊到这里,我就有点懵了,这确实是太依赖了,于是问:“既然他说了不喜欢你这么依赖他,为什么你还是如此呢?”

她突然抬起头看着我,说:“他们男人不就喜欢女人小鸟依人,在自己掌控中的样子吗?我不这样做,他会更不喜欢我的。”

“可他不是说过不喜欢你这样吗?”我追问道。

“男人多是口是心非,我懂得。”她回答。

看到这个姑娘的表现,你可能会觉得她特别傻,别人说了不喜欢的事情,她却还是三番五次的固执己见。但就我的观察来看,许多感情出现问题的男男女女其实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当局者迷,自己很难发现罢了。

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谈恋爱,将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自己才是主角,对方就是配合自己演出的配角。所以,他们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完完全全的按照自己“设想”的来,不需要对方的反馈,要的只是配合。

于是,对方的挑剔在他们看来无足轻重,对方的反感在他们看来是欲迎还拒。

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预判对方的思想和行为,认为自己给出的就是对方想要的,反而是对方的抗拒(如挑剔、拒绝、厌恶)的情绪在他们看来就如浮云一般。

这就很容易会出现之前那个姑娘遇见的问题,明明尽自己所能让对方开心,明明付出所有心血去维护这一段感情,换来的确是对方的不理解,抗拒,挑剔,甚至是分手。

这种问题不独独发生在姑娘身上,很多男人也有同样的毛病。

曾经有个朋友,人长得又高又帅,哪哪都标志,除了喜欢在大家面前描述他和女朋友开车的场景。

好几次聚餐,他都拉着女朋友的手,面带猥琐的讲着和女朋友开车的细节。刚开始几次,他的女朋友挺娇羞的,面若桃花,看得出挺尴尬的,但是没有发火,只是拉拉他的手示意别讲了。

后来又一次,他又当众开车,女朋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全然不顾什么淑女形象,大吼道:“我说了多少次,你嘴巴能不能有个门儿?这种事情在大庭广众下说有意思吗?你总说我挑剔你不会说话,我现在告诉你,不我不止挑剔你,我还看不起你!”

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剩下一脸懵逼的大家。

在他女朋友走后,大家若无其事的继续吃吃喝喝,其实全都尴尬得要死,毕竟这委实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女朋友说过很多次不喜欢他在大庭广众下开车,他还要作大死。

他一脸无辜的说:“我以为她是口是心非,毕竟自己的男人很强,女人不是应该很有面子吗?”

人与人之间即便有再深的感情也达不到心意相通,毕竟隔了一层肚皮,所以这个时候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学会解读对方话里的意思是需要走出的第一步。

别总是靠自己的幻想谈恋爱,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那么多的阴错阳差,开不了口以及不好意思,不要傻兮兮的以己度人——我喜欢,那么他一定喜欢,他说不喜欢是不好意思\欲迎还拒。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三番五次表达过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行为,就一定是不喜欢的。

所以,他为什么总是挑剔你?他想要的究竟是哪种爱人?不妨到你们曾经的对话中找找原因。同样的挑剔内容他对你说过多少次,而你又是怎么做的。

爱有时候并不需要对方有多少优点,而是对方对于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改变。

婚姻残酷的真相:不成长,就抛弃


“结婚后老公越来越邋遢了,我想和他离婚了。”

听到一个女生这么抱怨,你会不会觉得她很矫情?

可我却有点理解她。

看遍身边所有分分合合,你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件事。

“我喜欢你,是因为你身上有一种很美好的东西。”,“我开始讨厌你,也是因为你身上的美好一点点消散。”

是啊,喜欢时,爱你爱得无可救药,不喜欢时,就要一拍两散,这看起来真的很势利。

可婚姻本质上就是势利的,势均力敌才能并肩而行,当我为了人生积极进取时,你就算没有进步,也不要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呀。

眼见我事业一路高升,你却越来越安于现状;眼见我活得越发精致,你却成了大腹便便的糟老头;眼见我越走越快,你却离我越来越远。

再不成长,你就要失去我了。

1

成长慢的伴侣为何被抛弃?

成长快的伴侣抛弃成长慢的伴侣,很势利吗?

在婚姻的天秤里,伴侣间似乎有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一旦一方加大了筹码,而另一方没有同时加大,天秤便开始失衡,筹码多的一方瞬间让另一方翘起。以前对方眼中的那些优点,唰的一下就变成了缺点。

也有人认为,成长不同步的伴侣分开是必然的,成长慢的伴侣不能总要求成长快的伴侣去做潜力股,倘若谁都一心只盼着对方涨停,还有谁愿意主动去承担婚姻里的风险。

在婚姻关系里,伴侣成长速度不一致,并不是导致婚姻病变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成长方式注定了关系的破裂。

拔苗助长似的成长

对伴侣拔苗助长的人很像樊胜美,她们在婚前就开始考虑,眼前这个伴侣是不是潜力股,她们的伴侣也跟王柏川一样,都是真心想跟她们一起组建家庭的人。

现实中类似樊胜美和王柏川一样的恋人有很多,我同学里就有一对,一开始他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工作年限不长,积蓄也不多,但是他们愿意一起集资买房,虽然装修款是借的,但却商量着一起努力还贷,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可是某天一切都被打乱了,老婆居然把乡下的父母和弟弟接过来了,日常开销骤然增加,两人脑中的那些诗和远方统统像泡泡一样破碎了。

他们开始有了矛盾,慢慢的看对方都觉得不再单纯了。老公觉得妻子太自私,根本没有考虑自己为这个家所做出的一切,只想一味的讨好父母,也从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里的主人。

老公说现在彼此不可能再像当初一样同步了,之前说好的百米冲刺,现在居然因为对方父母的压力变成了马拉松,这不是量力而为,而是别有用心。

实际上这样的老婆不是别有用心,她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强大,内心却脆弱不堪,她把结婚当作一个好归宿,一个能够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每当现实里有太多无法承受的焦虑以后,她就会拼命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伴侣身上,让伴侣成为自己的拯救者。

伴侣习惯性的呵护让她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本能,只能一味把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托付给对方,直到对方无法承受的那天,就是主动选择结束关系的那天。

失心外壳般的成长

跟拔苗助长的人相反,那些在婚姻中成长神速的人,也许是虚有其表。

举个例子。

有一个凤凰男,他以前很保守,曾经为了安定的生活努力学习,找了份教师的工作,并且娶了村里一个很本分的女人做老婆,某次机会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他的胆子开始大起来,捧着人生的第一桶金下了海。

从此他开始拼命赚钱,表面上说是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实际上他把时间交给了工作,把工作交给了时间。他的家变成了旅馆,家人变成了摆设,他不断拿胜利的果实来证明自己,比如金钱、地位、名利……

面前这个老婆渐渐让他不满意了,他开始数落她,有意无意疏远她,恶毒的制造着让她先背叛自己的机会,这种自找绿帽的行为,是因为他眼中的伴侣成为了自己内心的投射对象。

他害怕老婆会抛弃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努力让原本跟自己同行的老婆,变成竞争者,直到老婆真的变心了,便找准时机,一手拿着胜利的果实,一手抓着老婆出轨的证据,狠狠的去打老婆的脸,把忘恩负义的罪名强加给老婆。

凤凰男因为内心太自卑,害怕被抛弃而让自己拼命变好变优秀,好让伴侣低自己好几等,这样的成长只是一种外壳的假性成长,就像给一个稻草人挂满闪闪发光的勋章,远远望过去让人羡慕,实际上缺爱、缺心,这样的人无论换多少个伴侣都不会真正幸福,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把伴侣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直到真正的狂风暴雨来临时,虚假的外壳终将坍塌。

2

成长同步了,婚姻就安全了吗?

抛开婚姻安全这个问题不说,成长同步这件事情在伴侣间根本就不…可…能!

我们跟伴侣共同成长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我们各自忙碌,在工作和生活大大小小的关卡里提升自我,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才回归家庭生活,和伴侣才能一起练级。

为了拉近婚姻的距离,增加夫妻关系的和谐度,有人想出了三个方法:

1.孩子的名义

2.婚姻的名义

3.离婚不离家

有一对夫妻,女强男弱,妻子平时忙于工作,冷落了丈夫,导致婚姻有些摇摇欲坠,36岁的她终于想到把生孩子的事情列入日程。从怀孕那天起就有流产先兆,为了保胎,动都不敢动,吃什么都想吐,值得开心的是,丈夫开始对她频繁关心,夫妻关系回暖。而她也更加辛苦,不仅在家要扮演一个合格的妻子,在外要扮演一个优秀的员工,还得随时做好新生儿的母亲。

生完孩子的她开始觉得生活不属于自己了,的确开始成长了,可惜体重在长,皱纹在长。她想多打扮一下自己,却发现没什么时间社交,她想多学习下充实自己,育儿方面的课程都还没上完呢。她安慰自己说成熟点吧,都一百几十斤的人了,别瞎折腾了,好好维持生活的现状,现在孩子有了,婚姻应该安全了,稳定踏实的过日子吧。

陈羽凡笑了,你以为生个孩子就能把婚姻套牢吗?他与白百何两年前就离婚了,只是为了家人和孩子才没有公开。

果然孩子在表面上拉近了她与丈夫的距离,却为丈夫另寻新欢腾出了空间,婚姻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第一种方法好像不管用了,怎么办?

高育良说,你们都别慌,人民有人民的名义,婚姻也有婚姻的名义。

把婚姻里的名和义拆开,然后延伸开来,会发现名就是真实存在的名分,义就是婚姻里的利益。

婚姻里的利益有很多,比如财产、名分、学历、社会关系……

剖析高育良和吴惠芬的婚姻,我们看到省委副书记VS历史教授,这种门当户对的标配,拆开了好像有点可惜,其实不是可惜,只是不可能找到另一个副书记或者教授了。

所以最“安全”的还是第三个方法,离婚不离家,两个人骑着马各自在外面找驴,波澜不惊的让外人们继续羡慕,等哪天找到可以替换的马再说。

呵呵,这样真的有用吗?

夫妻间的成长步调本就是流动的,总有人此时走得快一点,也总有人彼时走得慢一点,关键在于走得快的人愿不愿意等,走得慢的愿不愿意跟。

3

健康的婚姻需要怎样的成长?

弗洛姆曾说:“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

婚姻里伴侣的成长是一场双修,也是一场交流,我们在轻易否定,暂时没有成长的伴侣之前,有没有考虑自己和伴侣内心的真实需要呢?

对伴侣责任感的需求

责任感会让人想逃避,根本原因还是你在家里没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有一对夫妇,两人都在外企的“白领阶层”,他们的思想很开放,彼此约定婚后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给对方绝对的自由,最后没有束缚的婚姻终于还是亮起红灯,没有共同经营的家成了旅店,这跟高育良的婚姻如出一辙,只是离婚不离家换成了离家不离婚。

在责任面前,有句话叫千金难买我愿意,你愿意跟对方结婚,说明你也愿意为对方负责,愿意为婚姻负责,这是一种契约精神。

在婚前很多人喜欢跟对方约法三章,婚后又把三章改为四章或者五章,这些都没问题,婚姻本来就需要管理,只要双方你情我愿,责任感就不会只是单纯的义务,而是转化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婚姻中你们乐意为对方效劳,把双方的需要合并为家庭的需要,无论是男主外女主内,还是男主内女主外,两个人在家庭中先明确自己的位置,自己需要承担家庭里的哪些义务,分工合作的时候才不会相互埋怨。

婚姻有时候跟工作一样都需要找到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这样你才有动力去继续投入。

破除对伴侣假想的需求

“TA以前特别有才,像良师益友一样,总能给我很多建议,现在TA看书太多,考证太少,还总想对我倾诉工作上的不顺,这分明是不求上进的表现。”

“TA以前对我特别温和,总能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让我冷静下来,现在TA邋里邋遢,不懂情趣,明明这么胖了,还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健身房。”

“TA以前很有品位,时不时给我惊喜,带TA见我朋友总是特有面子,现在我觉得TA太自私了,总喜欢花钱买没用的东西,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

有篇关于成长的文章里说过,觉得伴侣没成长,实际上是“没按照你想象的样子去成长……”

在婚姻中对伴侣的假想分为两种:

一种是表层的假想,比如你对近期生活的一些期待,当下的一些想法。

一种是内在的假想,这里面有你早年的缺失和创伤。

了解双方的核心需求是否一致,该怎样互补,这些就是两个人在关系中需要共同来面对的问题,没有谁和谁的需求完全一致,伴侣间有些不同的步调,婚姻的乐章反而比较悦耳,就像急性子的人容易跟慢性子的人擦出火花一样,在求同存异中得到的满足感,能够很好的滋养到对方,给两人带来真正的成长。

尊重伴侣自我的成长的需求

钱老先生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但并不是想走进去的人必须得走出去,而是走进婚姻的人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出去。

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像有离家梦想的小孩,世界那么大,我只是去看看。这不代表我就会忘记家,忘记爸妈,爸妈的束缚要么让我变得更加叛逆,去尝试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伴侣,要么让我变得中规中矩,用一种绝对命令式的理性去约束自己的伴侣:

你是我老公,所以你必须努力工作,不能赚钱太少。

你是我老婆,所以你没有必要去工作,乖乖让我养就好。

当一切都有了固定的标准,一种超越对自我的关心消失了,紧接着对伴侣真正的关心也消失了,然后你会发现伴侣总有一天会越狱,因为跟你结婚等于坐牢。

能够成长的婚姻是精神开放的,它不需要一个戒备森严的围城,只需要有一把包容的钥匙,打开共同的家门,比如:

你是我老公,你能赚更多钱对这个家当然有好处,但如果这跟你的自我实现相违背,我宁愿你不要这么累,我们一家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同样非常幸福。

你是我老婆,虽然我很担心你追求事业累坏身体,但我知道你不去尝试就会后悔,只想告诉你,无论成败,别忘了,还有我可以养你。

婚姻里的尊重是在独立和依赖中寻求平衡,不强迫也不依赖他人,自爱和他爱才会变得有可能。

了解了以上需求以后,重新审视那些没有成长的婚姻,里面那些你觉得势利的部分,正是你们需要来共同面对的,能不能共同战胜面前这个大BOSS,升级后再一起走下去,这才是需要相互成长,各自成就的部分。

当然如果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一开始就背道而驰,结束不必要的纠缠也是一个你情我愿的选择。

PS:我们都知道维持婚姻的最完美方案是找一个势均力敌的伴侣,但要长期维持势均力敌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除了文章里的一些建议,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求分享,求指教,祝我们幸福!

不是好男人太少,是你太挑剔


常常听到很多女性朋友都在感叹:身边的男人不少,但适合结婚的男人却几乎没有!

尤其是年龄稍大的女性,更怀疑适婚的好男人是不是都已经死绝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归根到底,还是女人的“挑剔”惹的祸。年轻时,女人看身边同龄的异性,个个都乳臭未干,过于幼稚。等年龄稍长,同龄的男性也成长为有魅力的男士了,但这些“大器晚成”的男人们,一般不会找同龄女性做伴侣,虽然这些女性往往个人能力非常优秀。他们选择结婚对象时,看重的条件基本可以归结为“年轻,同时有结婚意愿的女性”。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据说世界上30岁以上的离异女性中,40%的人终生无法再婚。原因就是,因为同年龄段的离婚男人都选择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

这样最后剩下的就只有三十多岁的未婚女性了——正是那些曾经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有能力拒绝结婚、自我意识较强的一类女性。女人因为不断地自我成长,所以会越来越有魅力、有价值。不过令人悲哀的是,不管她们多好、多出色,市场对她们的有效需求却是严重不足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崇尚单身生活。对女人来说,晚婚的负担和压力越来越小了。也就是说,女人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适婚年龄”。但问题是,被动地等待并不能等来幸福。如果不去积极准备,即使到六十岁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因此,如果你想晚点结婚,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你要明白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不然,小辈姑娘们就会在这段时间内成长起来,形成强大竞争力,抢走你错过的好男人。或者,你可以在“库存品”中寻找被埋没的宝石。不过,这个方法通常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运气。

如果你不是单身主义者,就应该跳出以前的老套观念。你要准备好“找一个好男人,结婚以后也要过上幸福生活”,这样你才能掌握好你的适婚年龄。

你又误解了婚姻幸福的真谛


有一位女性朋友说,以前我对婚姻充满希望,没想到结婚后会是这个样子。还有一位男性朋友说,以前想着结婚会快乐,没想到结婚后会是这个样子,都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结婚。这有点想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没结婚的想结婚,结了婚的后悔结了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很多人对婚姻幸福美满的真谛给误解了。

我们对婚姻有理想,有期待,结婚后为此前理想中的婚姻努力着,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理想中的婚姻和现实中的婚姻总是存在着自己意想不到的差距,当落差超出了我们内心的接受程度时,就开始埋怨婚姻不幸福,于是,又增加了婚姻的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婚姻不幸福,因为,幸福的婚姻应该是你愿意和他过这样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过你以为中的生活。

后台有一位女性朋友留言说,感觉这样的婚姻完全不是自己当初理想中的婚姻,差距太大,实在很难接受。

我回复她,那你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应该是怎么样子的?

她说,结婚前我觉得婚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每天早上,他喊我起来,或者我喊他起来,然后一起吃过温馨的早餐,给一个吻别,然后去上班,下班后一起吃美味的晚餐,一起看我们喜欢的节目,聊一聊共同的话题,平时放假一起到喜欢的景点旅游……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可现在是,除了周末放假,我们根本没办法坐在一块儿好好吃个早餐,基本上在闹钟的催促下起来,各自去买些早点解决,没有吻别,没有情话。吃晚饭时终于可以好好在一起了,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馨啊,饭后也没有那么多共同活动,经常各忙各的。这已经是很好的,因为很多时候他要出差,有饭局,甚至外派。周末放假也没有那么悠闲地去旅游度假啊,要么他有事情,要么我太累,根本不想出门,只想睡个好觉……我们的婚姻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美好,那么有趣,越来越平淡无味,甚至有时候还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冷战、争吵。婚姻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当初我和他要过的不是这样的婚姻,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没有从正面回复她,而是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女孩子对婚姻有着模糊的憧憬,但具体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女孩子没有认真去设想过,也觉得没必要太过具体地设想,因为婚姻生活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生活,现在有那么高那么多的标准和要求,到时候实现不了反而自己心烦,产生的心理落差可能会让人自取烦恼。有一天,她遇到一个男孩,看他第一眼的时候,她突然间产生了要结婚的念头,要和他结婚的想法,愿意和他过着平淡的日子。结婚后,她接受了婚姻中的不和、平淡、枯燥和无味,但是并不被动接受,而是安于接受,并且在婚姻的平淡总寻找乐趣,追求幸福。如今,她过得平和从容。

没有结婚前,我们希望自己穿上美丽的婚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新娘,从此与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何为幸福的生活?结婚前我们对婚姻生活充满了期待,它应该是与我缠绵悱恻的,应该是与我执手一生,不离不弃的,应该是每天上班前给我一个吻,下班回家后给我一个拥抱的,应该是这个样子,那个样子的……总之,我们对婚姻生活充满了各种期待,给婚姻设定了很多的幸福标准,达到了就是幸福的,达不到的就是不幸福的。

生活里,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很多关于爱情题材的电影、故事、小说等等,如果不论爱情悲剧,结局大抵是:从此,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为什么很少人会写爱情走向婚姻后的故事,就是因为很多人的婚姻生活总归要走向平淡,哪怕之前的爱情有多么的惊天地,泣鬼神,平淡才是婚姻生活的本质。婚姻既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肯定不仅平淡无味,还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琐屑与鸡毛蒜皮。

当你决定嫁给一个人的时候,要想想你愿意和他过什么样的婚姻生活,而不是和他过你认为的婚姻。想要过某一种婚姻生活,必须先让自己有能力过这一种婚姻生活,而不是期待别人给你这一种婚姻生活。当然,不是让我们一味地降低对婚姻的期待,而是把期待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愿意和他过这一种婚姻生活,而不是你以为的婚姻生活。

婚姻抉择期:母亲,爱人,准婆婆


婚姻抉择期:母亲,爱人,准婆婆

如果我对你说“不要离去!”

这也许是出言不祥。

如果我对你说“走吧!”

我的爱将会把我抛弃。

如果我对你说“在我身旁吧!”

你也许会觉得我自私自利。

如果我对你说“请自便吧!”

也许你会把我看成薄情无义。

我不敢说

“没有你,我无法生活。”

担心由此招来灾祸。

求求你,告诉我,究竟我该怎样对你说。

——诗通灵《困惑》

28岁,这个年纪是继高考之后的又一个人生转折点。在中国,这才算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之门。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大部分人在28岁面临结婚。都说“婚姻是第二次投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立。你嫁的,不只是一个男人,还包括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庭背景和他直系亲属的人际脉络。

该信任一个什么样的男人?A男和B男,选谁婚姻成功概率更高?

和一个男人谈了多年恋爱,突然发现他似乎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怎么办?

我们很相爱,但在“考验”面前,对方先变卦了,我该如何应对?

跨越年龄与国籍的爱情,可靠吗?我们很爱,但是一方父母反对,我们又该如何走下去?

这时候的女孩子是焦虑的,不仅仅面临结婚,还会面临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是骑驴找马还是迅速脱离“不那么舒适”的舒适区?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充满隐形职业歧视的当下社会,在未婚待育这样的年纪,在家长们随大流的催促下,好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从头再来。

如何抉择婚姻?浪漫下放,现实至上。大部分与浪漫、青春、校园有关的想象与虚荣,在这个年纪,应该放下了。努力、担当、责任、脚踏实地但不放弃梦想,面对挫折学会很好的“求生”,才是属于这个年龄的词汇。

不幸福的婚姻,你还能忍多久?!


昨天得知,闺蜜未婚先孕了,我开心得要飞起来了,因为我知道,她等这一天,等了好多年。

十年前,大学刚毕业,她就早早把自己嫁了。老公温和帅气,跟她配得一脸。不过现在应该叫前夫了。

几年前,前夫出轨,小三的电话打到家里,闺蜜选择了忍;

前夫开始不回家,装聋作哑不说话,冷暴力,闺蜜选择了忍;

前夫跟她谈判,请求她净身出户,哭诉卖惨装可怜,闺蜜选择了忍;

一忍再忍,闺蜜忍得变了一个人,暴瘦抽烟纹身......最后我忍不了了,我说你特么到底在等什么?都这样了还不离婚。

闺蜜说,我想要个孩子……

后来闺蜜消失了好久,我知道,她在处理自己的事,我也在忙着怀孕生娃,顾不上她。

直到半年前,她突然蹦出来告诉我:去年,姐把人生大事解决了。

我们隔着微信遥岸相庆,我说错的人迟早让丫滚蛋。闺蜜说是啊,现在追我的人好多。

那一刻,我知道,她已经从那段千疮百孔的伤害里,走了出来。

你看,命运从来不会辜负每一颗善良的心,闺蜜终于所遇良人,得偿所愿,成为妈妈身。

尽管我知道,这个过程抽筋断骨的疼,但是好在,她挺了过来。

不幸的婚姻,比死还要可怕,还要不堪。可被逼上梁山的女人,从来都是自带盔甲。

好的爱情,并不只有从一而终。当错误无法弥补,裂痕无法修复,及时止损,华丽转身,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是潘金莲》里,有人问结婚五十年的夫妇,怎么守住婚姻?

老先生说:忍。

老太太说:错了,是一忍再忍。

也许得了绝症的婚姻,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一忍再忍,消耗着对方,消磨着自己,凑凑合合过上一辈子。

许多人明明条件上佳,有潇洒转身的资本,也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痛苦的婚姻里转圈圈。

因为中国式婚姻,捆绑了太多的责任。

我同学的妈妈就是这样悲剧的角色。同学的爸爸出轨,与小三生了孩子。

同学说:“出轨就算了,那个小杂种竟然当着我的面儿管我爸叫爸爸。”

我不忍心告诉她:“孩子是单纯的,他不叫爸爸叫什么呢?”

我问:你妈妈为什么不离婚?她说妈妈是个传统的女人,一辈子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什么都能忍。她想给我一个完整的家。

多么煽情的理由,我险些就被感动哭了。

为了孩子,为了责任,为了家,而保住那个风雨飘摇,名存实亡的“家”。家里没有丈夫,没有爱,没有欢声笑语......这样的家,早已不能称之为家。

也许在老人家看来,后半生独自舔伤的隐忍好过一场“大张旗鼓”的失败,离婚,会让自己“丢了面子”。

一旦离婚,七大姑八大姨会一窝蜂地拥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为什么离婚?”

“他外面有人了?”

“房子归谁?孩子归谁?”

想一想,头都炸了。算了,折腾不动了,那就忍一忍,凑合着过吧。

所以,嫁了人,就得“忍”。结了婚,就得忍,生了孩子,更要忍!

但一段婚姻的维系如果总以单方面的隐忍为根基,换来的只会是一时的风平浪静。

那些深藏的委屈、怨恨、疼痛,随着时光的推移,会像滚雪球一般越积越深。

作家池莉曾吐露为人父母的艰辛:

“婚姻就是玻璃做的,一旦破碎就是一地碎片,再也无法拼凑,但是为了孩子,这个家庭的形式感,一点一滴的细节,又一定是要存在的!一定!至少要让孩子在这个家庭里安谧而快乐地度过高三年,直到高考结束再说。”

为了孩子,给他报最好的兴趣班,为了孩子,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带他吃顿大餐,也为了孩子,假装相爱。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高考结束后,离婚率会上升。因为不用担心离婚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也就没有演戏的必要了。

但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了孩子将就着婚姻,往往会给自己,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这一点,我特别有发言权。

我高一的时候,母亲再也忍不了了,离了婚。

被他们吵得不胜其烦举双手赞成离婚的我,还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跑到学校门口的冷饮厅,喝得烂醉,抱着操场边的大树,假装吐(哭)得不能自持。

但我很快满血复活,因为我发现,家里比以前安静多了,我再也不用忍受爸妈聒噪的吵闹,再也不用感受爸妈冷战时凝固的空气,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把怒气发泄在无辜的我身上......

顺便,我还谈了个恋爱,和我儿子的爸爸——李小黑。

所以当我姐和姐夫要离婚时,她很担心她的女儿。她问我:“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大吗?”我想都没想,告诉她:

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一个不完整的家。

你口中的为了孩子,不过是因着自己的面子和软弱,而把孩子当做借口,来遮挡那些自己不敢面对奚落和嘲笑。毕竟埋怨别人永远比埋怨自己,要简单得多。

你一厢情愿地为了孩子,再用自己的隐忍和苦情来绑架孩子,这对你,是不平衡,对孩子,是不公平。

我最近也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拔牙。

这颗牙早在20年前就碎掉了,去杀了神经,做了根管治疗,修修补补无数次,每次大夫都劝我:拔了吧,没有保留的价值了。

而我因为怕疼,总是说:再忍忍!

终于在它最近一次疼了七天七夜,折磨得我心力交瘁时,我决定——拔!

过程很痛苦,因为牙根早已糟掉,大夫几乎动用了一百零八般武(工)器(具);结果极其惨烈,拔出来血肉模糊的碎片五六片,早已看不出它们原本的样子……

然而我仅仅喝了一天粥,发了两天烧,吃了三天止痛药……就满血复活吃烤肉去了。

拔牙后我的唯一感慨是:我为什么不早点拔掉它?

所以你看,离婚的本质和拔牙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原本以为很痛、很怕的事情,其实只是你以为而已。当你又能吃嘛嘛香时,你只会诧异你当初的隐忍。

婚姻本是一件美妙的事,不是忍让就可以将一切裂缝都掩盖。从一而终,并不等于将就一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觉得,离婚更要趁早。

婚姻就是一场投资,有人值得投资,有人会随时间贬值。及时止损,别让毒瘤在你体内生根,最终别无选择,只得画地为牢。

糟糕的婚姻困不住一个强大的女人。

一个成熟的人,既有踏入围城的魄力,也有在墙毁城塌之时,奋起逃生的孤勇。

今天的文章,送给我的即将再婚的闺蜜。

我拉开抽屉,拿出一直珍藏却从未送出的她闹离婚时写给她的信,撕得粉碎。

过去的爱恨纠缠一切清零,打今儿起,我们只要狠狠的幸福。

遭遇爱人冷暴力,我的婚姻该何去何从?


1

冷暴力

冷暴力,是关系中级别很高的杀伤力,比吵架还高。

它主要表现在对你没兴趣、不爱交流、逃避、情感淡漠、不关心,甚至不回应,没有性生活。

一切表现得冷漠、平静而又无所谓。

感情中的冷暴力,典型如《无问西东》中,淑芬说:

外人只看到我打你骂你,却不知道,你是如何打得我。你用你的态度、无情的打着我。

亲子中的冷暴力,妈妈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非常努力,孩子却怎么都不反应。

他不认真、无所谓的态度,能让妈妈分分钟炸毛,感觉自己养了个假孩子。

冷暴力,是让人抓狂的一个动作。想放下,又放不下。想抓起,又抓不起。

被冷暴力时经典的语句就是:

你倒是说话呀。

不要逃避问题。

被冷暴力折磨的人,会宁愿对方跟自己大吵一架。

可是,冲突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对面不说话的人,只想静静不想你。

冷暴力的残忍之处在于:连人际关系中最基础的回应,你都难以得到。

而关心、认可、尊重、理解,这些别人家正常的爱,就变得更加奢侈。让你分不清你到底是跟一个人在一起,还是跟一个植物人在一起。

甚至你宁愿他变成植物人,宁愿他不是亲生的,至少这样你还能找到一点理由安慰自己。

2

吞噬

关系中,一个基础的、反复谈的假设就是:感情中的问题,归结为任何一个人的原因都是片面的。

我们无意为冷暴力的人开脱。逃避,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解决方案。

但我们依然要去追问:

感情里,为什么有人喜欢逃避,为什么习惯用冷暴力去处理矛盾。除了他人格本身有问题外,另外一个人做了什么,加剧了他的冷暴力。

首先排除不爱。冷暴力就是不爱了吗?可是不爱了,为什么不离开?因为现实原因?真的那么难克服吗?因为责任?责任就是爱的1/3啊。

爱情心理学专家斯滕伯格曾说:亲密、激情、承诺,是爱情的三大要素。但好像没几个爱情能全部具备。

如果你非常确认他就是不爱了。那你为什么要跟一个不爱你了的人,反复纠缠呢?

我更愿意相信,另外一个人即使在对你冷暴力,也依然对你存在着爱。

只是他承受着某一种压力,无法正面应对,不得不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无问西东》中有三个细节:

刘淑芬拿刀逼着,强迫许伯常和她结了婚。许伯常不想淑芬自杀而选择结婚,不知道这是一种善良、愧疚还是爱,更不知道那时候他的心里是怎样的绝望。

淑芬说:

“我把你的杯子摔了,你宁愿用饭碗喝水,也不愿意用我的杯子。”

感情里,一个人逼着另外一个人用自己的杯子喝水,这是怎样一种共生的渴望。

伯常不回应淑芬的话,淑芬就抓狂到拳打脚踢。

你能想到淑芬那一刻对于回应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吗?暴力,就是强迫对方回应的一种方式。

吞噬,就是共生的渴望,就是过度索取,毫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和承受力。

就是对一个人喋喋不休,总想拉着他聊天,说很多话;

就是想拉着另外一个人陪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是总要求另外一个人谈心、倾听、陪伴、拥抱、性爱。

当他们需要,就要求另外一个人必须给,不管对方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像一个毒瘾犯了的人,不顾一切地要找毒。

这些伴侣间正常的事一旦成为索取,另外一个人就会体验到没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就很有心理压力。就会体验到被入侵,被强迫,被吞噬,就想逃。

他没有办法消化这种压力,只能采用暂时性封闭自己的方式来隔绝压力。

这时候他的表现,看起来就是冷暴力了。

冷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就是体验到了被吞噬。

当然,被吞噬只是一些人冷的原因,不是所有。有的人冷是长期得不到满足后的绝望,是主动羞耻感。

很多家庭主妇的矛盾,不在于她们没有经济收入。而是她们的世界里只有老公一个人,巨大的情感需求,会把老公吞没。

有人说,伯常本来就不爱淑芬了啊。这哪是不爱,不爱的人,最能友好相处,也最能狠下心了。

他这是恐惧啊,一旦开了个头,跟淑芬说开了话,你觉得淑芬会停止索取吗?等待他的,是不会被满足的无底黑洞。

相传慈禧太后性欲旺盛,能把一个个壮汉变成药渣。被情感需求吞噬后的人,就是药渣。

3

恶性循环

一个在逃避,一个在吞噬。两个人都无法顺利完成,于是冲突。那么,到底是谁的错?

到底什么是冷暴力呢?交流少、情感淡漠,就是冷暴力吗?

很多夫妻住在一起,各过各的,也很和谐,没觉得这是冷,更没觉得这是暴力,甚至觉得彼此不怎么打扰是一种美德。

所以客观上不存在冷暴力,它只存在于主观体验。

那,冷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体验到冷?甚至要用暴力来形容?

因为对方给出的爱和回应都太少,你就体验到了冷。而自己不喜欢这种冷,就称对方为暴力,进行指责。

那么问题就是:

体验到冷暴力,到底是因为对方给的太少,还是因为你需求的太多?

这是个相对的存在,没有客观的标准,也不存在大众的标准,更不存在国际统一量化标准,更不需要去考究谁才是“正常”。

两个人的世界里,只要你的需求大于对方实际能给,你就会体验到冷暴力。

你需要的越多,对方体验到被吞噬的压力就越大。

他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隔离、抵御被你索取带来的压力,能给出的就更少。

你体验到的冷就更大,需求也就更大,就更想去吞噬。

这就是冷暴力的循环。

冷暴力中,折磨一个人只是为了强行唤起他的关注。可这并不是长久的得到方法。

直到有一天,有个人先绝望。然后就放手。两个人都还没放手,就还是有爱放不下。

4

独立自我

感情中,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吞噬的欲望呢?

当你把一个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的时候,就会同时也把所有的情感需求都压在他身上。

也就是说,你越是在乎一个人,就付出越多,同时也需求越多。

刘淑芬用自己的工资供许伯常读完了大学,她付出了太多。妈妈越是重视孩子,也越是会在意孩子有没有回应自己。

付出和需求,是绑在一起的。

你以为你是很爱他,什么都愿意为他做,什么都先为他考虑。但你也会要求他给你同样的重视。

而他可能没有办法同样重视你,你就体验到了落差和被抛弃感,继而愤怒。为了得到,就产生了吞噬欲。

有的人觉得:感情不就是要把彼此放在第一位吗?妈妈不就是要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吗?难道不重视对方,才是正常的吗?

不是这么极端的。正常人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于是会为了工作,耽误了恋人的事。

有时候会把社交放第一位,这时为了跟朋友出去混,就晾置了恋人的需求。

有时候把游戏、孩子、购物、读书、睡觉等事情放在了第一位,就顾不得恋人了。

把恋人、孩子放在第一位是很重要的。但过于第一位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你的工作、购物、娱乐、游戏、睡觉、独处、爱好、读书,这些都是你的自我组成部分,都非常重要。

你不能或不敢为了自己的这些事牺牲他人的利益,你就把他人放到比自我重要的位置。当你以一种牺牲的姿态去爱,你就丧失了自我。同时,你也就不允许他人在乎这些东西超过在乎你。

没有独立自我的人,也会吞噬别人的自我,不允许别人有独立自我。

牺牲,就是没有自我。越是牺牲,越是吞噬。

一个随时在为工作牺牲的员工,他对老板的需求,一定是巨大的。所以不要觉得那种特别敬业的员工非常好,他能抱怨死你。

妈妈越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就越是不允许孩子不听话,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工作坊里也有一个妈妈,她对孩子充满了挑剔、愤怒、控制,并为此很是自责,却也无法自控。

我们探讨发现,孩子的学习就是她最重要的事。

她为了孩子的学习牺牲了太多时间、事业、精力。所以她对孩子是否在认真学习这件事,就充满了巨大需求,压得孩子无法喘气。

总是为另外一个人牺牲,不是伟大,不是可怕,是非常非常可怕。

5

有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重要之处就是,当恋人无法满足你的情感需求的时候,你还有其他部分补充你。

你的世界有10样重要的时候,有一样坍塌了,你的另外9部分可以支撑起你来,不至于坍塌。

但当你的世界里只有他的时候,他不回应你,你就坍塌了。

在感情中,一个人从来不应该是另外一个人的附属品。更不应该用牺牲的方式,把对方放到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

当你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工作、心情放在了第一位,你才不会吞噬对方。

当然,这里有个度。你的生活圈太独立,有时候你的恋人都不在第一位了,爱就不会太深入。你虽然独立,却会孤独。

他没空理你,你也没空理他。他的压力解除,就会有多余的精力理你。所以降低甚至放弃被回应的需求,才能得到被回应。

但这时候也只是得到一部分回应,依然得不到你渴望的浓度。

所以你还是要去思考:

你为什么要这么高浓度的关注?

6

怎么办

如果你在被冷暴力。你通过控制、指责、要求、理所当然等手段折磨对方,是没有效果的,这只会让他体验到更窒息,想离开你。

你能做的,就是把你的重要、爱、在乎都收回来一些,转移到你其他的自我领域,投身于美容、美妆、上课、学习、交友、工作、育儿、旅游、购物、约会、读书、打酱油、吹牛逼等自己的事情里。

当你有了自我,你的魅力就会增加。同时另外一个人体验到了距离,关系到了他舒适的距离之外,他就反过来找你了。

别在乎一个人,到失去了自我。

换句文艺的话,就是:活出你的丰富性。

如果你觉得烦而冷暴力。你逃避、沉默、反抗、隔离,会让对方更加剧折磨你。也不要企图强迫自己回应他,满足他,你会成为药渣。

你可以做的,就是帮助他发展出自己的生活,鼓励他出去。

曾经我的母亲,非常折磨我。

她觉得我出门在外很苦,她非常担心,吃喝拉撒睡都能关心个没完。

那种担心,让我在看到她来电的时候都头皮发麻,还会被抱怨“你也不知道想我们,不知道给我们打个电话”。

后来我就给她报培训班,学习养生技能。怂恿她去广场舞,认识新人。

现在的她,终于没那么多时间理我了。那感觉,像是吃了薄荷糖。

最后,致可能引起不适感的部分读者:

冷暴力的人不需要改吗?非常需要!!如果他愿意,永远要记住,谁痛苦,谁改变。谁需要,谁改变。而不是谁错了,谁改变。

知道在关系里发生冷暴力后如何处理了,那么在自我这个问题上呢?

很多人最大的自身问题就是决策困难纠结症,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关乎人生重要转折的决定,一旦发生偏差决策,有时候也会让我们错失很多。

一个好的决策能力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必备要素。如果你没有,那么今天彬彬姐和张熙老师就带你如何科学决策。

那么首先你要知道的就是——决策平衡单。学会用它,你才能知道自己在面对婚姻、职场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