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口述:父母对我公公一家的伤害

口述:父母对我公公一家的伤害

发表时间:2021-01-18

【www.qg13.com - 说说你对父母的情感】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口述:父母对我公公一家的伤害",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看着别人的家庭,我真的很羡慕,要是可以,我也想要这样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任何的烦恼,更加不会有所谓的家庭毛矛盾这样的激烈。我的家庭就是这样被我童年以及我现在的父母给毁了,我要怎样才能让我的生活有色彩呢?如果可以我真想没有这样的父母!

我的灰色童年

婚姻家庭里的矛盾,多是夫妻的不和谐或是婆媳的不和睦,可我偏偏与众不同,我有一个让人无语的亲爸。我爸的坏脾气在老家是出了名的,人人避而远之。

因为爸爸的坏脾气,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我妈。当年进门时,我奶奶就给我妈敲警钟:大海这人不好处,你得趁着现在的热乎劲儿盖住他,要不这辈子都得受他管。据我妈回忆,刚结婚那会儿他们也常吵架,甚至动手,但渐渐地,连吵架的力气都不再有,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后,我妈对我爸的态度只剩下一个字躲。因为我爸闹事是不需要理由的,兴之所至,随时出手,跟疯子没什么两样。我妈索性装聋,由他去骂,偶尔他砸锅摔碗,我妈也只作听不见,这样也好,他就没了动手打人的理由。

得亏我妈性格好,不计隔夜仇,再大的委屈到了第二天都能忘得干干净净,不耽误干活,也不耽误跟人说笑。之所以能忍,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爸在外县的厂里上班,三五天才回趟家,所以,日子也就这么凑合过了。

小编推荐qg13.com

肯德基店里的民工一家


儿子被评为三好学生,要我奖他吃顿肯德基,太太在一旁也起兴,是该奖励,我请儿子你买单,也让我跟儿子沾沾光!

来到附近的那家肯德基店,早已人满为患。我搜寻是否有空位,发现来这里吃肯德基的家庭,孩子几乎都佩戴着红杠,或许父母们都选择了这种奖励孩子吃顿肯德基的办法。

太太和儿子前去排队,我则等候空位。正当我欲坐到一对小情侣离去的座位时,一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汉子,左手拉着孩子,右手牵着女人,抢先我一步。

待他安顿好孩子和女人,才发现一旁重新搜寻空位的我,他讪笑着对我说,老弟,不好意思,抢了你的座位,我老婆和孩子急着赶车回去呢!说着,跑向点餐台。

民工的孩子和女人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尤其那孩子,一个劲地拿眼看邻座吃的鸡腿和汉堡包,还不时地舔着嘴唇,尽管女人一再对孩子使眼色,小声地说,坐好!一会儿爸爸就买来了,可七八岁的孩子,哪里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一会儿就爬上爬下起来,忽而又吮吸起自己的手指

邻座的一家人吃完离开了,我成了孩子新的邻座。

孩子见我坐下,且一脸微笑冲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女人摇摇头淡笑着向我解释:这孩子就是坐不住,我那口子答应带孩子来这里,要我说,这哪里是他呆的地方,花钱不说,让人担惊受怕的!女人这样向我解释,我倒不知如何劝她是好。

太太端来了全家桶,民工汉子只端来一份儿童套餐;儿子很老练地给我和太太递来汉堡和饮料,自己啃吃鸡腿;民工的孩子面对民工端来的儿童套餐,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民工教会孩子把番茄酱涂在汉堡上再吃,孩子狼吞虎咽一口,直夸好吃,民工和女人都笑了。

这时民工把一袋薯条递给女人:你也尝尝这个,就像我们那儿长的山芋切成条油炸的!女人刚欲接过男人的薯条,民工又加一句:你别不稀罕,这么点,六块钱呢!女人吐了下舌头,拒绝了民工的薯条,只说:还是留给孩子吃个够吧!要不是你在城里打工,我们娘儿俩哪天能坐到这里民工无语,伸手摸摸吃得贪婪的儿子的头。

而邻座的我们一家,儿子吃得很匪,嚷嚷着,爸爸再买一份全家桶好吗?

太太吃得斯文,笑着对我说,就再来一份吧,省得回家再吃饭,而我再也咽不下半口汉堡

民工的孩子吃完儿童套餐,显然没过瘾,咂咂嘴,对民工说:爸爸,我要是下次再考个全年级第一名,你还奖我吃肯德基吗?女人连忙接过话:妈妈奖你两个鸡蛋,要知道,你一顿肯德基吃掉了爸爸半天的劳动。快走吧,再迟,赶不上回家的车了!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奖励,我的儿子或许对此次奖励,随着肯德基鸡腿味的消失而很快健忘;而民工的孩子则可能把爸爸奖励他的肯德基儿童套餐,当作一辈子的珍藏;而在美国,肯德基只不过是一种方便快餐,根本不可能把此当作对孩子的一种奖励。

一家人的生活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身体好吗?这是多少来做儿女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事,想起四十年前妈妈撕裂肺地痛时,哇哇一声啼哭,一个小的生命诞生,就是今天的我,我生下来只有6斤半,虎头虎脑的,为我家增添了不少爱和欢笑。

我是出生那个七十年代,从小都是跟着父母在农村长大,记得很小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去稻田边种豆,奶奶用一个唆标在稻田边挫一个坑,然后我就放进几粒豆,再用柴灰盖在上面,等它生根发芽,一到秋收季节,又会跟着奶奶去摘豆,来煮稀饭吃,小时候我的头发都是奶奶帮剃的,爷爷在旁边都会看着,每次剃头发都会先煮二个鸡蛋给我吃,一边剃着,爷爷就会一边剥蛋给我吃,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爷爷身体不太好,到冬天就会咳嗽,喜欢留着长长的胡须,但他是最疼我的,每次吃什么之前,都会把最好的留给我吃。记得那次我只有5岁,奶奶炒了黄豆给我吃,用一个竹兜装着的,以前我是住在一个大屋的地方,有好多小孩,那些小孩看见我吃豆,都来追着抢着要,我猛跑一不小心跌倒了,眼睛角被砸出了一划深深的口子,流了好多血,从来我都没见过爷爷奶奶留过眼泪,这次他们真的哭了,自从这次之后,家人更加疼爱我了。现在我眼角上都还深深地印上了那道疤痕,有时一想起,就情不自禁地流眼泪。

爸爸是一个慈祥的,愿意为家里去操劳一切的人,虽然家里不富足,但日子也过得挺开心,从我读书的时候每年的学费,都是父母喂了一个猪婆,每年要产下二次仔,然后喂大去卖钱供我读书,我家种了六亩田,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二十四个,爸爸一年好像都在稻田边,没有停过,哪怕是下雨也在忙碌,那时看见爸爸也是明显的消瘦,也许家里营养真的跟不上,记得家里有一次没油吃了,那个时候也借不到油,我妈先用几滴油把锅润湿,然后再倒菜放到锅里,煮出来的菜都闷黄了,但吃得还是津津有味,经常家里没米或没油,令爸爸彻夜不安,相信有一部份人也过了这样的生活。

记得是我是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一天,放学回家,肚子痛得特别厉害,连走一步都痛得脸都发紫,姐姐同我是一班的,姐姐也背不了我多远,我们小学离家有七里路,姐姐实在也背不起我,只能把我一个人放在路上去回家叫爸妈来,谁知那天爸出去不在家,妈妈一个人背着我去上乡医院,那时也没车,妈妈从学校背我到医院总共有12里路程,妈妈一共歇了十八次,走一段又歇一下,终于来到了医院,结果检查是急性王胆肝炎,后来爸得知消失后也赶到了医院,身上总共带了三十元钱,那时只用了十八元医学费,那时妈舍得花钱买香焦,香瓜给我吃,也是第一次吃到,那时觉得好幸福。

我和姐姐在一个班读书,早上一块上学,有时家里没菜,就只能用几根葱开点咸水汤,用咸水汤淘饭吃,早上还要放了牛才去上学,晚上还要上山砍柴,打猪草,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生活。

“我的不洁性生活,害了一家人”


不洁的性生活,属于高危性行为,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愿男男女女洁身自好。此文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让人非常痛心。

——辣眼睛

1

我是广西桂林人,刚从护校毕业那年,我进入桂林市一家三甲公立医院工作。

工作之初,我被安排到医院的艾.滋病门诊上班。虽然在学校时,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但让我真刀实枪的接触艾滋病人,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

特别是有一次上班的时候,诊室里来了一个重症艾.滋病人,他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输液时,他躁动不安的,非常不配合,我们几个护士一起上阵要给他输液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请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出马给他扎针。

在给病人输液时,护士长不小心被划过他的针头扎了一下手指,大家都非常恐慌,科主任立即将此事上报院领导,院领导亲自护送护士长到相关部门注射一种预防艾.滋病感染的药物。注射完药物之后,还要等三个月后才能抽血化验看看有没有被感染上艾滋病。

在那三个月的等待过程中,护士长心理压力特别大,整天茶饭不思的,一下子就瘦了十来斤。所幸,三个月后,化验结果出来,护士长确诊没被感染。

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护士长激动地抱着我们狠狠地哭了一顿。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每天上班,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和病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生怕一不小心被感染上.艾滋病。直到有一天,我上早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艾.滋病女人,让我第一次有对陌生人那么深刻的悲伤和心痛。

2

那天,刚上班,就看到一个消瘦憔悴的女人坐在诊室外的长椅上发呆。

“请问,您是来看病的吗?”出于职业习惯,我礼貌地跟她打了声招呼。

她答非所问:“要不是为了儿子,我真想从这儿跳下去”。

以前曾有癌症病人在我们医院跳楼身亡。为防止出意外,我坐在她身旁耐心地开导她。

也许是看着我人好,她慢慢地向我敞开了心扉。

女人叫小翠。她说:“我昨天刚检查出来患了艾滋病,我是来你们这儿做治疗的”。

“没关系,这个病要是控制得好,可以延长生命的。”我安慰她。

然后,小翠拿了药之后就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再次来医院做治疗。这次,她把6岁的儿子小勇也带过来了。

小勇不识愁滋味,欢快地在旁边玩着。小翠告诉我,怀儿子3个月的时候,她发现老公在外面玩小姐,当时她很生气,差点离婚。老公坦白交待,因为她怀孕,无法行夫妻之事,所以才一时糊涂,找小姐解决生理问题。看在腹中胎儿的份上,小翠原谅了他。

孩子出生后不久,小翠老公出现了低烧、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久治不愈,到医院检查,竟然得了ai.滋病。医生建议他们一家三口做HIV检查。结果小翠染上了艾.滋病,儿子躲过了一劫。.

小翠说,她老公的病已到了晚期,没有希望了,但她不能中断治疗,不是因为怕死,而是舍不得儿子。

小翠老公被查出患有ai.滋.病的当天,婆婆当面警告家人,不要用他用过的东西,不要跟他一起吃饭,还要求他马上停止治疗,把钱省下来养孙子。

在小翠检查出患了艾.滋病后,婆婆就狠心地将他们一家三口赶出了家门。

公公把他们一家三口送到村口:“你们也不要怪你妈狠心,她是怕这种病会传染,也怕村里人知道你们得了艾滋病,那就没人敢跟我们来往了”。

没办法,小翠当天晚上只好带着老公和儿子回娘家。娘家在隔壁村,家里还有个姐姐和弟弟在务农。父母都已年过花甲,得知他们夫妻患了艾滋病,一夜之间老了几岁。

从患病之后,小翠考虑得最多的是儿子。婆家已经表明不会扶养小勇,他的未来怎么办?

“实在没办法,我只好把儿子托付给外公、外婆了。”小翠流着泪跟我说。

正在不远处玩耍的小勇看到妈妈流泪,连忙跑过来,想替小翠擦掉眼泪。小翠赶紧制止:“以后不要乱碰妈妈。”

看到小翠惊恐的样子,我告诉她,正常的人际交往,比如吃饭、握手、拥抱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小翠这才放心的把儿子抱在怀里。

“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了,你怎么办啊?”小翠绝望地问儿子。

“不在,那你们要去哪里?”小勇天真地问。

“我们都死了,埋到地下去了,你再也看不到了。”小翠忍不住哽咽起来。

“妈妈,你们不要死好吗?如果你们死了,我就成了没人要的叫化子了。”小勇紧紧地抱着妈妈。

小翠告诉我,小勇很懂事。今天早上,得知她要到医院看病,小勇说要陪她一起来,这样她就不用害怕打针、吃药了。

3

自从查出感染艾.滋病以后,小翠仿佛被判了死刑,整天精神恍惚,惶恐不安。她怕被别人发现他们夫妻俩得了这种不光彩的病,儿子会遭人歧视。

她的苦难和悲伤,坚强与善良,尤其是她那一份泣血母爱,让我深深感动。每次她到我们诊室拿药,我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一个月之后,小翠的老公病情加重,被送到我们医院住院治疗,病床上的他变得目光呆滞,大小便失禁。小翠给他喂药,他全吐了……

小翠独自守着这个让她爱恨交加的男人,感到很恐惧,她怕他挨不到天亮。她央求我以医生的身份给她婆家打个电话,希望婆家人能赶来见她老公最后一面。

第二天早上,小翠家婆和一些亲戚赶来了。他们看到小翠老公的模样,都劝她放弃治疗,带他回家等死算了。小翠找到我们科室主任,问还有没有希望救活她老公,科主任无奈地摇了摇头。

出院结账时,小翠钱不够,还差1000多元,我帮她给垫付了。

小翠一边抺泪,一边说会尽快把钱还给我。

我说,不用还了,就当成我为小勇捐的爱心款吧。

小翠千恩万谢的向我道别,带着奄奄一息的老公回家了。

在拥挤的中巴上,小翠抱着虚弱无力的老公,木然地望着窗外,泪水一次次的流出来。

回到婆家,她正想把老公扶进那原本属于他们的房间,家婆面无表情的拦住了她,指着地上的一堆稻草说,让他睡那儿吧。

自从他们夫妻俩得了艾滋病后,家婆一直远离他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们。公公到医院看过儿子几次,家婆便和他分了床。

按照当地的习俗,人快要死的时候就要睡稻草。小翠老公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妻子,最后挣开小翠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向那堆稻草,慢慢坐了下去。小翠强忍泪水,倔强地扶起老公,坚持让他躺到自己的床上。

4

次日,小翠东挪西借1000多元,来到医院把钱还给我。她说,虽然老公做了对不起她的事,但她还是希望他能活下来,即使他干不了活,甚至瘫痪在床,她也愿意。毕竟人还活着,一家三口能在一起,儿子有“爸爸”可叫,别人也就不会看不起儿子了。可老公的病是他早年自作孽引起的,难以得到别人的同情。小翠很快想通了,也认命了。

看着她那张枯瘦的脸,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她低着头,跟我轻轻道别。

回到家,她看到老公又睡到稻草上。

“你为什么要睡到这里来?”小翠哭着扑向老公。已不能说话的男人呆呆地望着小翠。

“还认识我吗?如果认识,你就闭一下眼睛吧。”小翠抺了一把泪水,看见老公朝她闭了闭眼睛。她又抱来儿子,老公费劲地抬起手,无力地抚摸小勇的头,两行泪水从他眼里流了出来。

“妈妈,你为什么不带爸爸去医院打针?家里还有钱吗?”小勇哭着问她。小翠心如刀绞,她哽咽着答应儿子,马上带爸爸去医院。

小翠找来一架板车,将老公抱到车上,和公公一起推着车子,把他拉到了镇卫生院。小勇一路小跑跟在后面,不停地自言自语:“爸爸打针就好了,爸爸打针就好了。”

当冰冷的液体进入男人的身体时,他突然抽搐起来,大汗淋漓。

小翠不停地帮老公抺去冷汗,想起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她连忙去买了一盒牛奶回来。可他已经不会吸食了。情急之下,她喝下牛奶,用嘴对着男人的嘴喂了起来。

牛奶从她老公两边的嘴角溢了出来。他两眼直直地望着小翠,目光一点点地暗淡下去。

小翠知道老公想回家了,凌晨3点,她和公公把他抬上板车,一路狂奔。躺到床上,男人还剩下最后一口气,小翠紧紧地抱着他,他的身体在她的怀里逐渐变冷。

老公终于走了,不肯瞑目。小翠一次次为老公抺下眼皮,他一次次睁开。小翠知道他放不下儿子,于是叫来小勇,要他帮爸爸抺下眼皮。小勇大哭不肯,他不要爸爸闭上眼睛,他要爸爸看得见他。

小翠来不及悲伤,她要好好打理老公,帮他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衣服,让他走得体面。

因为小翠老公死于艾.滋病,村里人不敢帮忙。次日早晨,公公和小叔子把男人的尸体放进棺材,打好钉子,然后叫来几个族人,把棺材抬出去。

一直在旁边哭泣的小勇突然抱住叔叔的双腿,哭喊着:“妈妈,他们要把爸爸拿去埋了,你快来呀,我不要他们拿走爸爸……”小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直地躺在老公睡过的床上,她的痛苦和悲伤已经麻木了。

旁人拉住小勇,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爸爸抬出家门。

老公盖过的被子被家婆拿去烧掉了,床上只剩下一张薄薄的旧毛毯。当天晚上,小翠跟儿子和衣躺下,寒风刺骨,母子冻得瑟瑟发抖。

半夜时分,小翠悄悄起床,把毛毯全部压在小勇身上。她早已做好准备,要和老公一起上路。她实在没有勇敢面对自己身体内的艾滋病毒和绝望的人生,她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药吞了下去……

临死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对儿子说“小勇,妈妈对不起你,我和你爸爸会在阴间保佑你的,愿我儿未来的日子平平安安!”

小勇睡着了,梦中还在不停地抽泣,他不知道,醒来之后,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给哥哥借10万块钱后,她被老公捅死了!

民族团结一家亲


蒙汉通婚,团结共融,在汉朝时就有先例。昭君出塞,蒙汉化干戈为玉帛,百年友好往来。至今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仍有昭君墓,千古流芳,印鉴古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大力促进融合,尤其在我们喀左蒙古族自治县,蒙汉杂居,蒙汉通婚,既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又相互融合,增进了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彼此相得益彰。

在这里,说的是我县南哨镇白音爱里村一户普通农家,蒙汉团结一家亲的故事。这家主妇姓于,叫于秀珍,今年五十六岁,是位开朗乐观的女士,已经是有了外孙子的人了。她的父母是当地标准正统又老实憨厚的蒙古族人。老两口平时说话唠嗑总是用流利的蒙语交流,要是见到汉族人,或者有汉族人来他家说话聊天,他俩就用汉语同来人交流。虽然说汉语显得嘴笨口迟,但是却可称得上蒙汉双语人才呢。只可惜生于旧中国,家里贫困,没能入学读书,所以蒙文汉文两方面都是文盲,令人惋惜。于主妇姐妹两个,大姐嫁到外乡,她作为小妹,需要供养父母,就招了个上门女婿在娘家。这女婿是当地柏沟村的汉族人,张姓,原来在镇上的邮电局,跑信做临时工,经媒人撮合,两人成亲。后来他进入镇办的水泥厂工作。这汉族小伙进入蒙古族家庭做养老女婿,在生活习惯上开始不适应。譬如汉人在饭前要先喝饭汤,而蒙古人喜欢在饭后用茶;汉族人把姑爷看重让坐炕里,蒙古族人却让姑爷坐炕边;汉族人认为东边日出为大,蒙古族人认为佛祖在西,为大居首;汉族人拜年拱手作揖,蒙古族人拜年躬身垂手;汉族人过年总在一年最后一天,蒙古族人却总是在腊月二十九。于主妇和她的父母,就尽可能地与这位汉族女婿,做好生活习惯方面的沟通,不挑理,慢适应,让彼此心情舒畅地度过每一天。譬如,她家蒙古人在腊月二十九过完大年,还在腊月三十这天再为汉族姑爷过个年,一家过俩年呢,其乐融融。还有,于主妇的父母要求,无论这家生男生女,都要姓于,表示于家香火不断,汉人张姓女婿也答应下来,他说姓甚么也是蒙汉一家亲呀,不在意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于主妇与这个汉族女婿也育有两个女儿,为了早日撑起这个家,把大女儿于小美纳婿在家,小女儿于丽丽嫁出在本镇五家子村。大女儿招的这女婿也是汉族人,来自甘招乡,姓郭。这小伙很能耐,有技术,又特别恭敬父母,在生活习惯上,处处顺从蒙古族生活习惯,深得于主妇和乡邻们的称赞。郭女婿是钢筋工,还会电焊手艺,农闲时外出打工,收入可观。又勤俭,又不嗜烟酒。他来到于家后,就积极地和岳父母协商,建起了一栋竹板架势的暖棚,种植蔬菜。去年他响应镇政府号召,又建起了一座钢筋骨架的暖棚,两栋面积合在一起有一百四十平方米。冬季外出打工回来,就侍弄暖棚,又懂技术又会管理有肯搭辛苦,棚里的黄瓜,茄子长得特别鲜嫩。郭女婿就起大早,骑摩托车,到四十里外的四官营子蔬菜市场去批发,总是畅销一空。资金有积攒,终于在去年秋后动工,在老宅内修建起一幢标准的五间宽敞明亮的北京平,今春装修完毕,现已入住,告别从前纳婿时的古旧老屋,蒙汉一家人喜气洋洋。

于主妇和大女儿于小美平时交淡也是用蒙语交流,遇上郭女婿在家时,郭女婿就打趣的说:你俩没说我坏话吧?大女儿说:你好好地干,还能说你坏话吗?旁边的外孙子于跃拍手蹦高地乐,于是一家人开心融洽的大笑。外孙子也随于姓,取名叫于跃,是海阔凭鱼跃的意思。这郭女婿和爱人于小美相亲相爱,平时学习一些日常蒙语会话,也会说些日常生活用语啦。还封自己为半个蒙古人呢!于主妇的二女儿于丽丽,嫁给的夫婿,是个正宗的蒙古族青年,本镇五家子村民,南哨蒙古中学毕业,不仅蒙汉两语通,更会写会认蒙古文字,称得上蒙汉双语人才呢!正月里,来到这个有汉族连襟的岳父家走亲戚,可热闹呢。用蒙古族语言与礼仪和蒙古族的岳母和大姐交流,用汉族语言与礼仪和汉族的岳父交流,用蒙语和礼仪同半通蒙古族语言的连襟郭女婿双向交流,握手言欢,反映了蒙汉团结一家亲的现代风情,真是令人羡慕令人夸。

这是普通的蒙汉和亲的一家,融洽亲切的民族团结情,笑在他们的脸上,甜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蒙汉两族人民长期共融,团结一心,共建和谐,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缩影。我们愿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红,民族团结的好日子越过越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