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因为“原生家庭”的魔咒,我拒绝了心爱男友的求婚!

发表时间:2021-01-25

因为“原生家庭”的魔咒,我拒绝了心爱男友的求婚!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因为“原生家庭”的魔咒,我拒绝了心爱男友的求婚!,欢迎阅读与收藏。

01

心茹又一次和男朋友分手了,虽然她自己也难过的要命,可她还是提出了分手。

这已经是她的第五次分手,每次到了爱情将要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时候,她都会提出分手。

最开始是男友想和她发生关系;

第二任是那个男孩子带她再了家长……

最后这次,则是男朋友当着朋友的面儿向她求婚了。

那个场景其实无比的浪漫,男朋友和好友们都在为她庆祝生日,舒缓的音乐,灿烂的笑脸,甜腻的蛋糕,还有男友拿着戒指单膝下跪的画面……

所有人都认为她一定会答应,因为她的男友是真的很爱她。可是心茹却在满场“答应他”的呼声中落荒而逃。

清冷的街道上下起点点的细雨,心茹双手环抱着自己,痛苦的边走边抽泣。

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爸爸和妈妈相互争吵,甚至殴打的场景,满地的盘子残渣,还有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弟弟和她。

那像是一个恶梦,时不时的惊扰她一下。

她妈妈说“不要爱上任何男人,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说的永远都比做的好!”

所以,每一段感情中,她都只付出三四分,从来不肯把真心给任何人,她渴望爱情,但却无法信任任何男人。

每当看到他们痛苦的想要挽留她时,她的心也会痛,但是也会隐隐地有一些快感:

看,我不会爱上你,你就永远伤害不了我!

闺蜜曾经告诉她,她应该试着去接受一个人,而不是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被伤害。

可是,她怎么都做不到。

02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对于自己成长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回忆。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父母的伤害,并希望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可不管你怎么反抗,这些影响似乎都无法完全摆脱。这是因为,太多影响都是在我们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

比如:认知能力、人际关系、人格特质、做事方式、甚至交朋友的标准,可能都多多少少残留着父母的影子。

为什么,父母会给我们留下了那些可能“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的影响呢?

这来源于生命最初的模式:依恋模式。

当我们还是一名婴儿时,我们本能地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安全的生存下去,那么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抱紧爸妈,寸步不离。

这样,你才会因为有人保护而成功的活下来,从而获得安全感。

也许在我们成年之后,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保护,但我们依然会下意识地寻找这种“安全感”。

我们内心形成的这种依恋行为,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婴儿时期会形成和父母一样的依恋类型,这种“代际遗传性”,造就了你和父母无法避免的相似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的做出和父母类似的举动的原因。

心理学上,原生家庭跟亲密关系最相关的也是“依恋理论”。

而所谓“依恋”,指的是人与人缔结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的基础也由此定型。

日本心理医生冈田尊司在《依恋障碍》的书中甚至提出,依恋是人的第二基因,它不仅涉及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还会影响工作方式和人生态度。

比如:

“无法与人保持适当距离,容易陷入情网”

“常常冲动爆发负面情感或者伤人言语”

“不易维持信任,工作和感情都很难稳定”

“对伴侣要求严格、控制欲惊人

“喜欢黏腻的依赖关系”等等,都可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形成的依恋形式。

那么,是不是由我们成长的经历所塑造的这种依恋模式就是无法撼动的,我们注定就摆脱不了父母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了呢?

心理学家发现,有一些并不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也能成功的养育出安全性依恋的孩子。

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是有潜能去超越自己的历史,冲破原生家庭的桎梏的。

photo-1498568715259-5c1dc96aa8e7.jpg

03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没有伤痛的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无法愈合的伤口。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因为伤痛存在的多少,而在于你对待它的态度。

很多人在控诉原生家庭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置于一种闭合的保护层中。因为,人在孩童的时候会将原生家庭看作一切,但成熟之后,他其实是有能力对自己负责的。

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意志”的力量,它并不是让你否认自己的伤痛和黑暗面,相反它是让你更加彻底地面对它们。

就如尼采所言:“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所以,如果我们无法彻底和“原生家庭”决裂,那该如何摆脱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呢?

承认原生家庭的局限性,是降低它对我们影响的第一步。

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在父母期待和社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生活着,或许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给你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以,要想和过去合解,我们需要承认原生家庭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才是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

谁都不可能自欺欺人地过一辈子,正视过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活好现在和展望未来。

既然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能力抚慰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承担起照顾自己、安抚自己的工作。

我们可以用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学会在生活的琐事上对自己好一点,耐心一点,经常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鼓励的话,让自己更勇敢的生活。

降低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个漫长且起伏不定的过程,我们要学着为自己每一次小的进步鼓掌,也要试着原谅自己偶尔的失误,不要太苛责自己。

试着建立爱的关系,不断修复伤痕。

童年缺失的爱,虽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但是我们也要试着相信:

你值得被爱,也一定能遇见爱情!

这需要我们重新塑造新的“依恋关系”,虽然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但是我们也应该积极面对。

在复建的过程中,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情绪经验,虽然曾经受伤,但从今天起可以开创出“好”的一面。

就好比干净的水里滴入了一滴墨水,你不能取出它,但我们可以一直注入干净的清水,使墨水淡化。

所以,我们要试着建立爱的关系,修复曾经的伤痕。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些从未做过的事情、品尝新奇的食物、听完全不一样的音乐、和不同的人交往等,让自己充满活力,并且积极向上,这才是我们面对未知世界应有的姿态。

遇到属于你的那个“重要他人”,重塑人生。

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话:

所有从没有见过光的人,都会怀疑光的存在;

一个从没被爱过的人,自然会质疑被爱的可能。

就像故事中的心茹,童年的经历像是噩梦,一直困扰着她,让她不断质疑爱情的真实性。

心理学中所指的“重要他人”,在儿童时期,通常是指我们的父母,如果他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那我们的安全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一步步地走向更好的生活。

反之,当父母或养育者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之后无论我们怎样挣扎,都会不自觉地继承父母的缺点,甚至会在亲密关系中变成父母的复制品。

但如果在这种悲剧发生之前,你能够遇到那个“重要他人”,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你的朋友,或是想要全心爱护你的人。

当这个“重要他人”出现时,你将不需要再无止境的去练习如何改变自己。因为你将感受到他对你无条件的支持和爱,让你感受到温暖,找回信心和力量,从而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像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那样: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出生后,就被很好的善待,但好在,即便你经历过再糟糕的童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过另一个环境,另一个人,重塑人生。

其实,如果我们能换个视角去看待曾经的不幸,它并不只是带来了伤害,也给了你抗争的勇气。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能站在今天回顾过去,就足以证明逆境已早已被我们抛在身后。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虽然不是注定会得到快乐,但是注定会不断成长!

人生的路还很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唯有正视伤痛,和自己和解,才能拥抱更好的明天!

扩展阅读

前任加我微信,我拒绝了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前任加我微信,我拒绝了,欢迎阅读与收藏。

前天晚上很晚的时候,微信收到了新的通讯录好友验证,打开来看,那人没留下任何他是谁的标记,只有一句系统自带的 请求添加你为好友 ,大概他认为我一定知道他是谁,大概他很笃定我一定会同意他的申请。

我当然知道他是谁,那个熟悉的头像和昵称我曾经看了好几年。我们在一起两年,如今分手八个月,曾经深谙对方的一切,后来却不再联系。我不知道他突如其来的打扰有什么用意,是想问我一句 最近过得好吗? 还是想说一句 没什么事情,只是很想你。

你们都和我一样吧,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失恋,你难过痛苦,但没有任何人能宽慰你。分手最初的那些日子,你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左右手,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想起ta,你要反复和自己说 不要再想了 才能入睡。

所以你也会偶尔的你放下自尊,小心翼翼的去找ta,但得到的回应却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原来你们之间的感情不过如此,ta也并没有你以为的爱你。

你知道吗,那些你逼着自己不能回头的日子,实际都是在让你成长。你会慢慢恢复正常,你不再会偷着流泪,也不再会因为别人提起ta的名字而局促不安,你会放下,然后忘掉。

那天晚上,我对着添加好友的页面,愣了很久,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反复思考要怎么办,要怎么处理才妥当。我在想如果我同意了他的好友申请,那我这八个月的努力是不是就白费了,我在想我们会不会成为不温不火的朋友, 我甚至在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但最后,我看着屏幕,

点了 加入黑名单 ,然后你就彻底消失了。

我不会再回头了,那些我们在爱里受过的伤也不该重来一遍了。尽管也会有遗憾,但还是到此为止吧。谁也不必纠缠,谁都应该懂得放过和成全。

很抱歉,我没有通过你的好友申请。我们之间不会再有任何瓜葛,清醒和克制才是爱过你最好的证明。

我们就这样吧,不要再联系了,对你我,都好。

搀扶着走出原生家庭


搀扶着走出原生家庭

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即父母的家庭,这叫做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庭,叫做新生家庭。

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要相处一生,其困难可想而知。那些当初他吸引你的特质,婚后可能成为你无法忍受的毛病;你顺口说的一句话,想不到他却发一场大火;你觉得是他的错,他觉得是你的错。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很多争论不能以是非论断,只是沟通出现了问题。我们从小到大没有学习过怎么过日子,只是本能地受父母的影响,来自不同家庭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两个人往往不顾及对方性格,不能深层次沟通。

因此,组建新生家庭的两个人要顺利地脱离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家,必须经历一次痛苦的蜕变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从小养成的脾气会因为对方而调整,从小形成的口味会因为对方产生变化,从小到大形成的朋友圈会发生交集,如果双方缺乏一颗体谅的心,就很难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这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原因,相爱的时候看的是对方的心意,相处的时候还要看对方的生活习惯。一管牙膏从前面挤还是从后面挤都可能成为双方大战的导火索,因此,新生家庭要顺利从原生家庭中分娩出来,两个人的相互搀扶、互相体谅非常重要。

小建议:不妨把对方看做一个刚刚离开家的孩子,你当然有很多要求他改变的习惯,但是不妨步子慢一点儿,心情更柔软一点儿,让他在两个家庭之间发生转换时,少一些“应激反应”,多一些平稳过渡。

彩礼,暴露了原生家庭的三观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彩礼,暴露了原生家庭的三观,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邻居家女儿小丽本来下个月结婚,月底却突然宣布已分手,罪魁祸首是彩礼。

小丽的父母提出要八万块钱彩礼,他们会买一些新房的家具家电作为陪嫁,剩下的钱老人会帮女儿存好,等小丽需要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她。

准新郎张斌婚前的工资卡都在妈妈那里保管,张斌的妈妈不同意八万块彩礼钱,找到小丽谈条件,不断的哭穷,问小丽可不可以商量?

小丽回去后又问父母,小丽的父母很气愤,培养小丽十几年花了至少一百万,如今提出八万块钱彩礼,并非看中这笔钱,而是希望男方把小丽看得比钱重要。

双方父母约谈婚礼细节,谈到彩礼的问题,张斌父母说,婚房、车子、婚宴的费用都是我们出,我们拿不出那么多彩礼,最多拿两万块钱。

小丽父母气愤不已,房子车子都是张斌的婚前财产,婚宴的费用你们出了,可是份子钱也归你们收,你们赔不了。我们提出八万彩礼钱,是想把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希望她幸福快乐。

本来是天大的喜事,最后却因为彩礼钱谈不拢而闹得不欢而散。小丽怪父母太现实,她可以不要彩礼,只要婚礼。

小丽的母亲说,彩礼是开启婚姻的第一把钥匙,也是打开他心门的钥匙,你连钥匙都没有,怎么闯进他的心里?他不给你彩礼,就是不爱你。

果不其然,张斌还是坚持两万块彩礼钱,小丽知道他的工资卡里存了20多万,张斌却说那是创业的备用金。

因为彩礼的事情,张斌的父母指责小丽太现实,小丽的父母指责张斌太会算计。双方原生家庭三观明显不合,也预见了未来他们对钱的态度,小丽就算嫁过去日子也过不好。

本来要结为夫妻的情侣,因为彩礼钱,最终分手了。

有人说彩礼是中国婚俗文化的陋习,其实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也必定有他的智慧。

我们不主张天价彩礼,也不提倡零彩礼,毕竟人家养了二十几年的闺女嫁到男方家,给一定数额的彩礼是对女方家的尊重。

我有一个朋友米娜前不久结婚了,小两口买房欠了贷款,老公阿龙来自农村家庭,根本拿不出多少彩礼钱。

米娜的父母比较开明,体恤阿龙一个人在城市里打拼,双方父母见面谈婚论嫁时,气氛很融洽,阿龙父母说,虽然他们农村家庭收入低,但这些年省吃俭用也攒了十万块钱彩礼钱,咱们不能委屈米娜。

米娜的父母说,你们在老家攒点钱不容易,这样吧!咱们也不办婚宴铺张浪费,让孩子们自己去旅行结婚,咱们几个老人也省心,这礼金钱就赞助给孩子们还贷款。

阿龙的父母也表示同意,米娜和阿龙当然喜欢旅行结婚,一切从简。如今小两口生活幸福,亲家关系良好,五一劳动小长假期间,小两口带着四个老人去横店玩了一趟,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令人羡慕。

米娜常说,结婚就是嫁给他的原生家庭,所以嫁人前必须先看看他的家人如何看待彩礼,因为彩礼最能暴露原生家庭的三观。

经常有读者问我,本来快要结婚的两个人,却因为彩礼而闹不愉快,这样的男人嫁还是不嫁。

透过现象看本质,彩礼风波的背后是原生家庭的三观不合,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亲家关系不合也会影响到婆媳关系,乃至夫妻关系。

所以没有彩礼的婚嫁,就是耍流氓。

中国的彩礼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婚嫁习俗,有人说它是陋习,其实它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

除开天价彩礼不说,彩礼不仅可以看出女方在男方心里的地位,还可以看出双方的原生家庭三观合不合。

我在天涯看到一个帖子,有一对情侣相爱三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男方买了房子,女方提出要三万八的彩礼,婚后会返还,男方家庭死活不同意,就这样他们分手了。男方家里说,要娶一个不要彩礼的姑娘。

女孩问网友,为了三万八就放弃三年的感情,值不值得?网友们回答,连三万八都舍不得出的婆家,这种原生家庭三观不正,还想娶不要彩礼的姑娘,那就让他儿子打一辈子光棍吧!

女人一定要找原生家庭三观正的婆家,你怀孕生子的时候,有人帮你一把;你带娃出门时,有人搭把手;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和你一起分担,他们会把你当家人,而不是外人。

女人嫁给三观不正的原生家庭,等于掉进冰窟窿,你会发现做什么都是错,永远有人鸡蛋里挑骨头,没有人心疼你的付出。别想着他为你遮风挡雨,到最后你会发现,风雨全是他给的。

中国的彩礼不在于多少,在于男人对彩礼的态度,舍得还是不舍得。从而看出男人的责任心、担当。

彩礼最能暴露出原生家庭的三观,它就像一个窗口,让女人可以照见自己未来的生活。

奉劝所有女孩,不要嫁给那个为彩礼撕破脸的原生家庭,要嫁就嫁给一个心甘情愿给彩礼要求的原生家庭,中国的彩礼是爱,更是责任。

拒绝了求爱者,他差点杀了我全家!”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拒绝了求爱者,他差点杀了我全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前段时间,深圳有一个女孩子,被一个男性朋友邀请出去吃夜宵。

中途,她上了个洗手间。

等她回来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点口渴。

于是,端起面前刚刚喝过的饮料喝了起来。

然而,不到10分钟,她突然觉得胸闷,恶心,头晕,并伴随着呼吸急促的现象。

她警惕性很高,赶紧叫同伴扶起自己回去,随后,她报了警,称自己“可能被人下药了。”

民警来调查的时候,果然发现,女孩的尿检呈阳性。

再深入调查才发现,就是那杯饮料有问题。

饮料里被放了摇头丸,所以才会导致女孩身体上突然出现不适感。

而下药的人,正是邀请她去吃夜宵的“男性朋友”。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男性朋友”为什么要害她?

她跟这个“男性朋友”有什么过节吗?

欠了他的钱没还?

还是玩弄了他的感情?

都没有。

她只是拒绝了他的表白,男人为了报复她,让她尝试一下痛苦的滋味,于是下此毒手。

事后,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涉毒团伙,对这个求爱不成的男子进行了依法拘留。

看完这个新闻,我不禁背后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年头,拒绝一个对自己有好感的男人,竟成了一件最危险的事!

难不成,我还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了?

你喜欢我,我就一定要答应你跟你交往?

如果不同意的话,你就要给我投喂毒品?

这什么强盗逻辑?

更可怕的是,如果当时这个女孩子,没有这么高的警惕之心,喝完了饮料就任人摆布,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想象。

或许成为这个男人一时的泄欲工具,又或者,沾染上了毒品,这一生都要坠入痛苦的深渊。

呵呵,这是爱吗?

这不是爱,这是一种强烈到变态的占有欲。

想要的东西,喜欢的人,就一定要得到,要是不能得到,就要亲手毁了她。

不了不了,这种有毒的爱,谁能顶得住啊!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涞源反杀案。

一个大学生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跟一个男生认识。

男生对她一见钟情,喜欢上她,并对她表白。

但姑娘已有男友,她明确地告诉了男生:我有男朋友,而且,我对你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

他还曾经发短信骚扰和恐吓姑娘,威胁她跟自己在一起;

他甚至非法拘禁和威胁姑娘,让她整天活在阴影之中,一提到这个人的名字,就瑟瑟发抖。

终于,爆发性的事件来了。

这一天,这名男子在一个雨夜到了女孩子家中,他拿着一把尖刀,照准女孩子的腹部就是一刀。

女孩子的父母吓傻了,也被逼疯了。

他们合力将男子制服,在慌乱中,错手将男子杀死。

事后,舆论一片哗然。

最终的结果大快人心,女孩的父母也被判定为正当防卫,不予起诉。

这个案件,给了原本平静的女生一家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个向她求爱的男子,是真心喜欢她吗?

并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喜欢,是尊重,是患得患失,是怦然心动后的小心翼翼。

但这个呢?

就像是黄鼠狼找鸡,充满了掠夺性,只求得到,不懂尊重。

被你的爱吓得瑟瑟发抖的我,还能鼓起勇气跟你在一起?

别逗了。

你这跟本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

就像以前的地主恶霸,看上了谁家姑娘,威胁也好,恐吓也罢,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姑娘往家里拖。

自以为打着深情的幌子,做着让人不齿和恐惧的事。

这样的人,比以往意义上的“渣男”更为可怕。

他们对女性追求不成,于是反复骚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渣;

他们骚扰不成,于是对女性威胁恐吓,让她的心理蒙受巨大的阴影,这是坏;

他们甚至对女性和她家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那么,这就是十恶不赦了。

像这样既渣,又坏,且恶的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敬而远之。

恋爱讲究的是你情我愿,双方之间有互动,能尊重对方的想法。

但对于偏执型的变态狂来说,他们所谓的爱情,根本没有尊重和包容一说,他们就是要得到,就是强要。

只要是他们看上的人,就不能轻易逃离他们的手掌心。

神经病啊,你以为是个女人就是你老婆吗?

江苏一个叫小罗的女性,在2009年的时候和一个叫小蒋的男人谈恋爱。

“那时候,小蒋很殷勤,常常会捧着鲜花出现在她楼下,行事作风十分浪漫。”小罗的亲戚这样描述这段恋情。

很快,两个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但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5年,就结束了。

直到离婚后,家人才知道,小罗的生活并不幸福。

“他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打人,还威胁我说不让我告诉家里人,不然就死定了!”

小罗离婚后才敢对父母说这番话。

离婚后,小蒋并没有停止对小罗的骚扰。

他想跟她复婚,于是利用工作之便,时常接触小罗,让小罗身边几乎没有男性接触;

他为了控制小罗,三番五次抢她手机,有一次就在大马路上抢了她的手机,然后再通过手机上的电话打给她父母,要求小罗过去拿;

他为了控制小罗,甚至绑架过她三次!

每次都是用透明胶把人绑得死死的,眼睛都被蒙住了。

这一例例,一桩桩事件,每一件都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小罗一直是个懂事的女孩,每每父母问及情况,她总是报喜不报忧。

哪怕在离婚后,因为小蒋的不断骚扰,让小罗对父母十分过意不去,还搬出去跟同事住过一段时间。

但忍让的性格,让小蒋变本加厉地施暴。

直到有一天清晨,已经丧心病狂的小蒋,尾随在小罗的车后,趁她不注意,拉开了汽车们,向车里的小罗泼了半桶汽油,然后点燃!

霎时间,火光冲天,据目击者称:小罗的整个上半身都燃烧了起来。

幸好当时一辆洒水车经过,扑灭了车里的大火,小罗才得以保住性命,但身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烧伤。

一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实在让人心痛不已。

如果一开始,小罗就能看清楚小蒋的真面目,或者,这个悲剧就能被扼杀在摇篮中;

如果结婚后,小罗不是一味忍让,或许,小蒋会稍稍有所忌惮;

如果离婚后,小罗不那么“懂事”,让家人,警方一起帮助她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她能离这个人渣远一点。

可惜,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不能重来的。

事实上,遭受变态偏执男威胁的女生,数目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柴静的《看见》一书中,就提到过她采访过的被家暴的女性。

她们之所以一开始不愿意反抗,就是因为那些偏执的,暴力的丈夫,在每次打完她们之后,都会恶狠狠地威胁她们:最好是别说出去,不然我杀了你们全家!

深受暴力恐吓的她们,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只能一次又一次忍受非人的折磨。

他们不敢反抗,不敢倾诉,直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拿起武器去保护自己。

但那时,她们已经濒临犯罪的边缘。

你生气的翻脸点,正是对方的自由截止点。

他在骚扰你,让你感觉到不舒服了,那么你就必须要及时阻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大不了报警呗。

因为,我们只有在最开始受到骚扰的时候,不忍气吞声,大声地呵斥,可能对方的骚扰或者伤害会终止;

但如果我们一再忍让,那么,等到了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那一天,或许,我们的行为会更加过激,最终导致原本是好人的我们,遭受无妄之灾。

女人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

我们要做到善良,仁慈,但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用良善之心去对待。

所以,面对那些骚扰,威胁和恐吓我们的偏执狂,在一开始发现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狠狠的回击。

告诉他们:老娘可不是好惹的!

“听说你被拒绝了?”“是啊,请恭喜我吧。”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说你被拒绝了?”“是啊,请恭喜我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人拒绝总不是那么愉快的。这会破坏人的自信,会让人感觉到天都不蓝了,水都不绿了,世界一片灰暗。

尤其是本来就缺少自信的人,会将自己整个人都堕入尘埃,怀疑自己是否觉得有人来爱。

我有个同学,几次恋爱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还十分无厘头,比如嫌弃他近视眼之类的。他一时心灰意冷,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像一坨屎,再也不可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了。

后来遇到一个姑娘,不嫌弃他,他简直如蒙圣恩,感激涕零,两个人一拍结合,立马闪婚。

当初我们都劝他慎重,不要太冲动,“为什么恋爱失败不能是对方身上有问题呢,为什么这次错过不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呢?”

他都不听。“万一遇到的越来越差呢,万一我连这样的都碰不到呢?你们搅合黄了我的恋爱,将来你们负责嫁给我吗?”

为了避免被拉郎配,我们只好闭嘴。

结婚之后他才发现两个人不合适,自己只是病急乱投医,被恋爱打击得心灰意冷,才会把自己打折处理了,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差。

虽然后悔也有点晚了,但是他依然忍不住想,“要是被拒绝几次的时候,我能坚持住,不草率结婚,可能现在会幸福很多。”

分手为何会引发人的自信危机?是因为总有些人将不被爱和“我不够好”连接在一起。

他们总是觉得,要是自己足够优秀,就不会被对方放弃了。而被他人拒绝,也就意味着自己失掉了价值。

可几乎所有优秀的人都失恋过啊。

比如张幼仪,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出生于有着庞大政治经济地位的大家族,在原“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受过三年教育,可谓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她哪里比林徽因和陆小曼差了?

即使在被徐志摩离弃后——他们的分手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张幼仪在伤痛中依然努力求学,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兼任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一生长袖善舞,是那个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可他就是不爱她,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就撇着嘴角,嫌恶地说,“乡下土包子!”婚后更是冷漠疏远,她这么好,这么优秀,这一身的才华和志气,却全都是他不能欣赏的。

离婚后,徐志摩倒是改变了看法,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张幼仪,“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可彼时,张幼仪已经不在乎了,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和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在一起共同生活了18年,在人生的后半程,享受到了安稳幸福的情感生活。

张幼仪为自己和徐志摩在一起的生活打了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一个人不爱你,你再优秀出众都只能被拿来利用,一个人爱你,你再多的缺点对方都会甘之若饴。

爱不爱的,和优秀有什么关系呢,与其执着的想要变得更优秀来留住不合适的人,不如找到合适的人,包容自己的所有。这样,谁都活得

谁都不喜欢被拒绝,但拒绝有时候只不过是选择的另外一种说法。

年少时,我曾和某个男孩眉来眼去了一段时间,两个人从来没有说过谈恋爱,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么一回事,后来我约他出去,他极其委婉的拒绝了我,我哭了很久,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爱了。

若干年再相遇,他试图解释自己当年的行为,并且说,“我错过了你”。不,我安慰他,没错过,一切都是对的,他拒绝我是对的,如果不是他拒绝了我,我也不可能遇到更合适的。

他那时候嫌弃我当年太文青,动不动就忧郁一下,跟林黛玉似的,十分玻璃心,有话不明说,他对付不了我的这些弱点,他已经感到了厌倦,那么我们在一起,都不可能会有我们日后各自的蜕变和成长。

换而言之,如果我们在一起,都会变得更坏,而不是相反。

前几年,写得好好的专栏,突然有一天总编通知我,“对不起晚睡老师,我们杂志改版,您的专栏取消了。”这个理由是真的吗?未必,有可能是我写的不好,也可能是风格不符,或者人家要换换新鲜血液。但都没关系,马上高高兴兴回复,“好,没问题,感谢这几年贵刊大力支持,合作愉快,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

做了一段时间的电视节目嘉宾,某天我正在看电影,导演打来电话,吞吞吐吐地表达了下期想换人试试的意思。我十分善解人意,“没关系的,我最近也特别忙,你看有合适的人选直接上吧,不用考虑我。”能听得出来,对方如释重负一般的放下了电话。

先生小心翼翼地问我,“你不会觉得伤自尊吗?”

“为什么要伤自尊?”这多正常啊,我感谢这些第一时间拒绝我,并通知我的人,让我能尽快明白此路不通,快点去找别的路走,他们没有浪费我的时间。

那么也无需翻脸成仇,这家不做,做别家。出镜不合适,我就转幕后,世界永远不会堵死你所有的道路,不过就是换一个方向罢了。

被拒绝真的不是坏事,我们在世界上寻寻觅觅,就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人,更合适的生活。被拒绝是一种失去,也是一种得到,让我们知道哪些人是不合适的,哪些路是不能继续走下去的。每被拒绝一次,就距离适合自己的人、适合自己的生活更近了一点。

谁都没有一双慧眼,能够看穿过去与未来。叫人坚持下来的,不过是一口气,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一种信念。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好事常常会发生。比如我一个朋友,卖房子都谈好了价格,结果对方毁约,她气得嘴上长大泡,结果几个月后,房价暴涨,幸亏当初没卖,“我得感谢那个拒绝了我的人。”

现在我很明白这个道理,谁要走,都不要留,我都鼓掌欢送。谁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应该相信这一点,谁都懂得怎样才对自己最好,他们的决定,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决定。

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恭喜。在片刻的失落之后,请鼓掌为自己庆祝。因为,你有新的机会,去选择新的东西了。

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


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

当我们了解了原生家庭以后,我们怎么利用对原生家庭的理解来帮助我们改善关系呢?

比如,一位丈夫又一次随便地挤了牙膏,而不是像妻子多次提醒的那样从最底部挤的时候,他的妻子爆发了,歇斯底里地把镜子砸碎了,手还受了伤……

这时丈夫就会很纳闷,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为什么妻子会有如此剧烈的情绪?

这涉及到一个心理按钮的问题。原来,在这个女人小时候,妈妈对她的管教极其严格,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上,只要做错一步,她就会挨打。她长大以后非常优秀,因为她在所有方面都不能有任何的失误或是问题。所以当这个女人看到丈夫做出如此随意的事情时,她内心一直隐藏的愤怒就爆发了。

这个时候,夫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瞬间穿越到过去,我们愤怒地指责着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我们内在的客体关系对象,而不是现实中的这个人。通俗的讲,就是当妻子砸向玻璃的时候,她不是砸向她的丈夫,而是砸向曾经伤害自己的母亲。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沟通,这个男人就会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疯子,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

所以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双方都觉得对方是个不可理喻的陌生人的时候,往往是和原生家庭的旧伤有关系的,我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各自的家庭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对方所不了解的定时炸弹,这样的话这个关系又怎么能很好地维系下去呢?

很多时候,我们很委屈,很困惑,我们不知所措,因为我们不了解眼前的这个人。比如,你们已经结婚5、6年了,看起来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对不起,在六年之前的那些年里,他是怎么长大的你了解吗?这个人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积月累,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现在的他,如果你对六年之前那二十几年的他不接受,只接受这六年的他,你觉得这是可能的吗?我们不要忘了,人是一个连续体。

所以,我总在说,“家庭无小事”,家庭的每件小事背后都隐藏着很多家庭的规则,这些家庭的规则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三观。

比如,我希望我的生命是什么样子?什么是好的家庭?什么是好的婚姻?什么叫理想的男人?什么叫理想的女人?我在婚姻中该做些什么?我在情感中该做些什么?我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些规则,都是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在有意无意中形成的。

我们常说的“性格”,其实就是从小到大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模式,这些生活模式是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带来的。为什么同样是弹琴,有的小孩就能成为很好的钢琴家,有的小孩则非常痛恨钢琴?就是因为不同的原生家庭会把不同的意义传递给孩子。

有些人说,我们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我部分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性格”这个词来作为我们不必成长的借口,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把性格作为我们的遮羞布。

但是,虽然我们的性格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却是可以调整的,情商是可以提升的。就像手机隔几个月就要更新一样,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一种新陈代谢。

你是否可以比昨日多一分觉察?

现在请大家做一个小练习,你把自己父母的优缺点分别写出来,再写写自己和伴侣的优缺点,为了简化,大家可以用不超过三个词来形容某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

当这四个人的优缺点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看一看当中有没有一些联系?联系在哪里?为什么是这样联系的?

很多人会发现,我好像是母亲的升级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觉察。我们都知道认同和反认同,这就会有很多动力在其中,我们需要去了解。

比如,你可以去看一看,如果老公很像你的爸爸,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更像你的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比如,假如老公像爸爸,你会觉得很讨厌或是很可怕;而要是自己和妈妈一样,你会很难以接受。那么,在这些感受的背后,可能就藏着答案。

再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老公和你的妈妈之间有没有相像的地方?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个非常像妈妈的人做丈夫?这说明什么呢?

关于这些动力,或许有一万种可能性,而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才知道属于你的那种动力是什么。

嫁对了原生家庭有多爽


爷爷奶奶去世得早,伯父成了我们家族里面的长辈。

记得姑姑出嫁前“访人家”(女方到男方家里了解情况俗称“访人家”)的时候,也是由大伯出面去的,最后是大伯做主把姑姑嫁给了姑父。

后来姑姑嫁得挺好,姑父和姑父的父母都很照顾她,生活得很舒适,无忧无虑,尤其是姑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真的很替她着想,饭菜都是合她的口味,寸步不离地帮忙带小孩,换尿片、泡牛奶,他们知道姑姑的父母过世得早,一家人都很心疼她。

后来,两个堂姐相继结婚的时候,又是伯父出面去“访人家”,伯父说这个人家可以嫁,我们才敢放心大胆地把闺女嫁过去。

后来,我们两个堂姐也嫁得不错。

所以,我们家族里面形成了一个传统,“访人家”的时候必须带上伯父,他仿佛成了婚嫁方面的权威专家。

去年堂妹出嫁的时候,这次又不例外,还是由伯父带头去“访人家”,我也跟着去凑了一下热闹。

男方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又是水果,又是零食,摆满了整个茶几,吃饭的时候,订了一个豪华包厢,圆桌非常大,几乎可以容纳二十几个人,饭菜很丰盛可口。

伯父,没有心思吃饭,一个劲地盯着男方父母看。

我催促了一下伯父要他夹菜吃,伯父应付了我一下,目光还是没有离开男方父母。

男方父亲对母亲很好,自己忙着催促上菜和打开酒水,顾不上吃饭,怕她饿着,要男方母亲去吃饭,她坐下后,用一个大碗盛了饭夹了一些他爱吃的菜给男方父亲。

看得出来,男方的父母感情很好,男方父亲最后出门的时候,还替她拿上了大衣和一个杯子,大衣是给她披的,怕她感冒,杯子是泡的养胃的茶,她胃不好随时要喝。

回来的时候,我问伯父:“这个家庭堂妹能不能嫁?”

伯父笑呵呵说:“这个家庭不能嫁还有什么家庭可以嫁?男方父母的感情极好,嫁吧,我打包票,错不了!”

我听得莫名其妙,怼了伯父一句:“男人能不能嫁,和他父母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要看他的家里情况和男孩怎么样就行了!伯父,你这个理论站不住脚。”

伯父反问我:“男孩怎么样,婷婷(指的是堂妹)最清楚了,他们一起相处了那么久,人不好不会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还用得着我们看?还有他家里的情况看外表你可以看出什么来?唯有他们父母的感情是不能掩饰的,细节往往是反映最真实的情况!”

我反唇相讥:“他父母感情好又怎么样?和婷婷过日子的是男孩吧!”

伯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原来的家庭和他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很有可能他父亲怎么对待母亲的,他就是怎么对待妻子的!”

伯父的话我没有听得太入耳,我始终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后来,有一次朋友聚会,在席间我听到一句话,恍然大悟。

那是快吃完饭的时候,一个朋友的老公来接她,已经到楼下了,打电话告诉她,她挂断电话后,感叹说:“我老公人很好,细致耐心,体贴入微。”

这时,几个朋友一齐说她找了一个好老公,真有福分,她说:“我老公还真的不算什么,你去看我的公公对我婆婆,那才叫真的好,而且几十年了,始终如一!”

听完她的话,我忽然想起伯父的那一番话,觉得简直精辟极了!

我把伯父的理论放到身边的人试验,简直一说一个准。

我身边的朋友A,他父亲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他母亲忙死忙活的时候,父亲就叉腰看她做事,而A结婚后,对待自己的妻子,简直是父亲的原版。

身边的朋友B,他的父亲喜欢做饭,饭菜超级好吃,家里的饭都是他做的,母亲只是帮他打打下手,B结婚后,以前不会做饭的他,居然一下子就可以烧得一手好菜,把家里的做饭任务承包了。

后来我根据这种现象,带着疑问去找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寻求答案。

心理学上,关于这个现象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一个三口之家中,爸爸、妈妈、孩子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这个三角关系,正常的次序是: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然后再是爸爸或妈妈对孩子的关系。也就是说,夫妻感情一定要比亲子关系重要!

如果亲子关系超过了夫妻关系,会对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关系不好,如果他同情妈妈,那么他会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好,把自己妄想成是妈妈的配偶,承担虚拟的父亲角色,这样会带来严重的恋母情结,养成一个妈宝男,引发糟糕的婆媳关系,他的口头禅往往是:“我妈多么不容易!”

如果他不同情他妈妈,那么他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学习他爸爸,他爸爸怎么对待母亲,他很有可能会怎么对待自己的老婆。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他自己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他努力突破了这些限制,那么他将来不会受到父母感情的影响,但是这样的例子真的非常少。

父母的感情不好,容易形成孩子敏感、自闭、悲观的性格,对自己将来的婚姻持消极的态度。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父母感情糟糕的家庭,往往会诞生一个敏感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不负责任的丈夫,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们老师之间流传一个定律: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的原生家庭也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

然而,如果他的父母感情好,那么他一定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会用自己父母互动的方式和自己的老婆互动。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那就是自己的父母相爱,没有之一!

只有自己的父母相爱,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心顾及自己的事情,不会替自己父母的感情操心,这样孩子才可以在父母的身上学会爱,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

很多情侣之间吵架、离婚的,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会爱,不知道真正爱一个人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没有学到,所以他们不会。

所以,父母感情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女人嫁人,绝不仅仅是嫁给了一个男人,在这个男人的表面下还隐藏着一座巨大的冰山,他的根在父母,他的因也在父母。

那么,我们回到原题,嫁给一个男人,要不要看他父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