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爱情的两种模样

两个相爱的怎么挽回爱情

发表时间:2021-04-02

爱情的两种模样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情的两种模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同白天与黑夜,被众人所歌颂的唯美爱情也有着它的另一面。

当我们沐浴在爱情中的信任、关心体贴、理解、欢乐、愉悦之时,在爱情的另外一面,疑神疑鬼、视而不见、曲解、忧愁、争执时时均在暗中窥探,一旦有机可乘,便攻城略地,遮挡住爱情的阳光,抽空爱情的氧气,让纯洁无暇的爱情被披上黑暗的纱衣。

爱情在不同人的面前展现着不同的模样,你期望自己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体贴关心VS熟视无睹

关心体贴,是许多人经常放在嘴上的一句话,要对家人关心体贴,要对儿女关心体贴,要对爱人关心体贴。在去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四个字中包含的到底是什么。

人总是惯性的将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我们的关心体贴90%对自己展现的,剩下的10%才勉勉强强分给他人。

但是在爱情的世界中,中心是两个人,当一方专注自己而忽略另一方的感受,另一方的心理,那么很快,这一段感情就会在不断的疏远中崩塌。

忍让VS吵闹

只要是谈过恋爱的人,相信都会知道忍让对于一段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有一朋友和男朋友逛街,突然想吃草莓味的甜筒,就让男朋友去买,结果男朋友买回来的甜筒是奶油味的。有强迫症的她非常难受,一路上就不停的数落男朋友,连一点点事情都办不好。起初,男朋友是沉默着的,后来就忍不住了,两人当街大吵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几天之后就分手了。

我们从小学起,就被不停的灌输关于“忍”的思想,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来逞英豪”等等。

当时年少,只是觉得好笑,大了,谈恋爱了,有男朋友了,才知道,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即使灵魂伴侣也会时不时想要掐死对方,一哭二闹三上吊除了让事情进一步恶化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谈恋爱的人才懂,什么叫做“忍一时风平浪静”。

理解VS曲解

任何将两性相处的书籍,都会提到要理解对方,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没有扎在自己身上,永远是难以体会其中的痛苦。

按照我的经验,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你看中国几千年历史,才出了一双伯牙子期。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当对方做出让我们不解之事,说出让我们不解之话时,应该做的是询问、尝试理解,而不是自己脑补,曲解对方的意思,让感情收到创伤。

美好的爱情总是需要更多的经营,更多的克制,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忍让,当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时候,更应该问问自己,在爱情成长过程中,我们施的是什么样的肥,浇的是什么样的水。

延伸阅读

遇到这两种男人就快跑吧!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遇到这两种男人就快跑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鲜肉,萌大叔...各种不同风格的男人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么其中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好男人,又有多少是属于「谁遇上谁倒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给你举两个例子,遇到这两类男人你就赶紧跑吧!

1

斯文禽兽

虽然他们谈吐十分文雅,对待女性有礼貌,但是往往却经不起一点点简单的诱惑或者测试。在交流的过程中每当你们的话题有点靠近三俗,他马上就流露出一副“你懂的”的表情,接着就是一个内涵段子蹦出来了。这个时候你要是表现出对段子很有兴趣,那么他就明白了和你聊天的底线其实“还可以更深入”,这可真不是一个好的反馈。事实上,这类男人还真的不少,与他们相交,真可谓是“谁遇到谁倒霉”。

对待这种男人,最好的应对方案就是:表面上表现出对他彬彬有礼,背后把与他的距离推的越远越好,一步一步,不留痕迹地删掉他的联系方式,不再给彼此留下任何一个接触的机会。一个真正在乎你,想吸引你的人,一定是充分理解你并且尊重你底线的,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在你心中的形象。

2

假装有趣

无趣的人不可怕,不够有趣也不可怕,最怕的是无趣的人假装有趣。

跟大家分享一段话:「随着旧世界逐渐被新世界所取代,我们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会形成一道墙,把我们禁锢在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无法触碰到更新潮、更奇异的表达方式,这些新奇的表达方式正在融入我们的艺术、政治和科技当中,我们的止步不前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像个外星人。这种情况在音乐节非常常见。对于听惯了乐队温文尔雅地吟唱的一代人来说,性感而充满爆发力的摇滚乐就是暴动;而后,朋克又把摇滚撕得粉碎;Disco把灵魂乐揉成泡泡糖;hip-hop把所有东西全部切碎,来了一次旺火翻炒。文化总是在寻找新的土壤,每一次的创新都会把某些人抛下。勇敢的粉丝敢于接受进步,被习惯宠坏的人只会固守在自己的孤岛,沉浸于自己的舒适之中,眼看未来越走越远。」

一个假装有趣的人,就像一个知法犯法的罪犯,明知自己不够有趣依然选择去营造一个自己有趣的假象,面对这种男人妹子们也要提高警惕!你要知道,一个人要费尽心思去维持一个自己有趣的假象,一点也不比把自己变成有趣的人更轻易。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选择去伪装的男人,一定不是因为懒才这样做的…你明白的。

如果你疑似遇上这种男人,你只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小技巧就可以将其顺利分辨出:鼓励他聊的更多更细致,并和你分享他的兴趣。假如他自称喜欢电影,是个电影迷,你可以问问他最喜欢的导演、最喜欢的片子、推荐哪部电影给你,角度越多越细致越好;假如他自称喜欢电子音乐,你可以问问他喜欢哪个流派,代表艺人有哪些,鼓励他分享给你;等到你回家的时候你就可以一一google他的回答,真正的爱好者是不会和别人分享“大陆货”的,但假如你不知道该提出怎样一阵见血的问题也没关系,鼓励他多聊即可,俗话说得好——“言多必失”,营造出来的“有趣”和真正有趣的人你一定可以细心分辨出来。

婚姻中不是只有奴隶和将军两种角色


婚姻中不是只有奴隶和将军两种角色

讲述:

老师你好,看了你很多文章,深受启发,但是我觉得我的心结还是始终打不开,我跟我老公从认识到结婚有八年,以前对我很好,事事都顺着我,但是现在他对我很冷落,我感觉心里落差非常大,他很爱打牌,一个月有28天都在打牌况且每次都要打到很晚才回来,有两天没打在家都是回来吃饭,吃了饭倒头就睡,我很想离婚,但是又放不下这八年的感情。而且我老公从来不做家务事情,因为我一直不上班,所以家务事都是我做,他觉得他现在能挣钱,有优越感,只要我一点抱怨或者牢骚他就会说我在家耍好了,所以我们这段时间经常吵架,都想解脱,但是又觉得又都舍不得对方,非常矛盾。

女人所渴望得到的幸福,常常是一种完美的境界,老公能赚钱还体贴,孩子聪明还听话,自己工作清闲但收入高。如果她们自己得不到,也坚持相信世界上会有人得到的,比如,“你看谁谁的老婆。”

也许在某一个阶段,这样的幸福会昙花一现。但这种幸福本身很难长久,因为它违背了人生能量守恒的原则,挑战的只是运气的概率。这样的幸福更像是一针麻醉剂,会让你忽视很多显而易见的危机。

幸福来得太容易,就会让人变得迟钝,缺少对真实情感的感受力,轻视自己拥有的那些宝贵的东西的价值。

比如,当初他对你很好,事事都顺着你,你用什么回报他了?他对你好,你是否也对他好了?当你感觉到舒心快乐的时候,他的感受如何,你真的了解吗?

在很多婚姻中,男人与女人的感受并不相同。有时候,女人觉得日子一帆风顺,男人却暗藏委屈。反过来也是一样,男人觉得高枕无忧,女人却倍感孤独。婚姻最怕的是什么,其实不是争吵,不是婆媳关系,而是隔绝。彼此都不坦白,都不敢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遇到问题不愿意沟通,唯恐打破脆弱的平衡,大家都在努力扮演一个好丈夫或者好妻子,一对本该坦诚相待的人却分隔在两个世界里,两种感受中。

中国人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但要达到这种境界,也是有条件的,要求婚姻关系必须健康、开放、坦诚。这种有弹性的关系就像有生命力的肌体,出现了创伤,也很好愈合。

不公开、缺少交流的关系就会直接带来你目前的这种困境:他在心里埋伏了太多积怨和不满,爆发的方式就是以前老子愿意伺候你,现在老子不愿意了,直接从奴隶翻身到将军,开始嘲讽、打击、冷淡、逃避、惩罚,他是在报复你曾经的怠慢或者不理解,而非真正去解决问题。

而你呢,也只看到了他的改变,看到他对你没有以前好了,却没有能力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感受。你和他差不多,觉得一切都不再如从前,想的只是我要结束这种关系,我要离婚。

其实你们的婚姻不是到了必须离婚的境地,只是于你,是放不下姿态,不习惯从将军的位置上走下来;于他,是爱上了当将军的感觉,也不愿意再回去当奴隶。

你们需要敞开心扉,说出积怨,互相袒露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婚姻中不是只有奴隶和将军的两种角色定位,有起落的得与失,交错出现的平等,互相付出,各有所得,才是平衡的关键。

年少的时候曾经以为最少付出,最大收获才是一种胜利,现在却不这么看,被爱、被付出、被呵护,这都很重要。真正的幸福是亲自走遍生活的全程,别人的好,自己要当得起,自己的好,要能让世界感受得到。给出去多少,得回多少,基本是个等量,才能取得一种叫人心安的平衡。

付出要有度,得到要珍惜。

多半家庭问题,都源于这两种爱的错位


有个读者在后台问:你们觉得是老公重要,还是儿子重要?

我想起《重案六组》里面的一组情节:赵红和张志华是一对夫妻。

丈夫张志华出差时,家中发生火灾,把年仅2岁的女儿活活烧死。赵红哭得死去活来。

报警,警察来看,初步判断是,这是一场偶发性火灾,天灾。可是,后来警察听到赵红给丈夫打电话的声音,当即就怀疑凶手很可能是赵红。

疯了吧,一个妈妈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

审讯之下,赵红很爽快地承认了:“对,凶手就是我,就是我把女儿烧死的。”

原因很简单:赵红嫉妒女儿分享了丈夫对她的爱,于是趁丈夫张志华出差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行为令人发指,但这场悲剧背后的逻辑,不仅在电视剧里有,在现实生活中,也很普遍,那就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错位。

某种程度上,正是丈夫张志华把亲子关系看得太重,过分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再加上妻子有些极端,冲动之下,做出祸事。

现实生活中,悲剧也许没有这么惨,但大大小小的暴力争吵冷淡,皆是由于关系错位引发的。

1

生了孩子以后,就没有彼此了

不止一个人和我说过,结婚后,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了孩子后,我们就没有彼此了。”

在妈妈帮上看到一个事例:

一对夫妻,生了孩子之后,两个人聊天,100句话里,99句都是孩子,剩下的,都是“嗯”、“哦”、“好”。只和两个人有关的交流,几乎为零。

“即使我们待在同一个房间里,除了儿子的话题,聊上几句,此外,我们没有多余哪怕一句话。”

丈夫下了班之后,除了打游戏,就是看电影,“他特别喜欢看电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选自己喜欢的电影,一个人看。”

妻子下班之后,做下家务,然后用手机看剧,或是刷微信。沙发上,两头,两个人,都孤零零地沉浸在自己世界里。

只有当孩子放学回家,两个人才会聊起来,话题总是和孩子有关,暑假要不要报班,家长会谁去,孩子要不要去学游泳,等等。

“仿佛我们生活中,除了孩子,已经没有了彼此。”

2

电视剧《虎爸猫妈》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佟大为和赵薇是夫妻,生了孩子之后,一门心思扑在孩子上,沟通少,情感也淡了。

俩人决定把孩子交给老人一天,出来过二人世界。

出来后,满脑子都是女儿,点餐想的是,女儿爱吃哪个。又担心女儿会不会不喜欢爷爷奶奶家,吃不惯饭,不如多打包点带走吧。

佟大为忍不住了:“咱俩不是说今天过二人世界吗?你行不行,你老提茜茜干什么呀?”

赵薇反击:“你不是也在提吗?”

佟大为说:“咱俩现在是除了茜茜,就没什么可聊的是吗?我发现结婚以后,这三句话不离孩子啊。”

情感学家提出过一个概念:“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对于夫妻来说,孩子是全部一切核心,只有当孩子出现时,才会有所谓夫妻;孩子不在,夫妻关系便名存实亡,仿佛上述那个妈妈所说,沙发两头,两个人,两个世界。

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真相。

3

夫妻关系VS亲子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

生了孩子后,婚姻反而越走越冷漠。

《中国日报》做过一份调查,“您认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哪个更加重要”?

超过7成的人,认为,亲子关系更重要。

上海市也做过一份类似调查,“父亲和丈夫,你更看重哪个角色?母亲和妻子,你更看重哪个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

50.7%的幼儿父亲最看重“父亲”的角色,29%的受访者最看重“丈夫”的角色;

61.8%的幼儿母亲最看重“母亲”的角色,21.3%最看重“妻子”的角色。

换句话说,在大部分中国家庭中: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孩子,原本是夫妻相爱的产物,结果成了夫妻纽带;

亲子关系,原本是夫妻关系的附着者,却成了夫妻关系的维系者。

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

于是,你在很多中国家庭,都会听到这句话:“要不是为了孩子,可能婚都离了。”

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是导致很多婚姻悲剧、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

4

恋子情结严重

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造成第一个后果就是:严重的恋子情结。

在天涯上看到一个网贴,一个女生吐槽她妈妈对弟弟的控制过于严重。

弟弟高大帅气,三观正有魄力,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今年31岁,依然没有找到女朋友。

因为她妈妈有非常严重的恋子情结:

有一次,妈妈帮弟弟打点生意收银,因为弟弟没有来接她下班,就在家里赌气,闹。

还有一次,弟弟在外,有点忙,忘记了中午叫外卖给她。

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没有自己找饭吃,而是饿了一下午,然后回家朝弟弟一顿发脾气:“你怎么能忘了你老娘还没吃饭呢?”

有一段时间,弟弟恋爱,谈了女朋友。

她妈妈就和她抱怨,自从弟弟有了女朋友就不管她,强势参与,逼弟弟分手。

每个月,都要因为几件小事,和弟弟耍性子,赌气,闹。

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母亲对孩子的管控,体现出非常严重的恋子情结——我是你妈,我要独占你的爱、关心、精力,在你所作所为中,第一时间应当考虑的,就是我。

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必须第一时间考虑到我。

恋子情结严重,另一面就是控制欲爆棚,不是一般的控制,而是对孩子进行360度无死角,无论大事小事的控制,吃喝拉撒,事事过问。

前段时间,特别火的朱雨辰的妈妈,她说,她爱孩子,“爱到完全没有自我,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的。”

直说,这不是爱,这是自私。

朱雨辰说:“我也很累,但我很无奈,我又不能说她。”

对朱雨辰妈妈这类母亲来说,不是你孩子需要你,是你需要你的孩子,你需要控制他,需要霸占他的爱、精力、时间,这是自私,即使用“母爱”来包装,这骨子里,也是一种自私,无比自私。

一个严重恋子的母亲,完全可以绑架孩子一生,把自己强行塞进他生命力,并且霸占最重要的位置。

这不是爱孩子,这是毁孩子。

5

夫妻关系冷淡

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造成第二个后果就是:夫妻关系冷淡。

作家小鱼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一位读者给她留言:老公出轨,要和我离婚,我该怎么办?

这位读者是28岁的全职妈妈,丈夫创业,从一无所有到年入百万。

在一开始,夫妻关系很很好,融洽。丈夫回家,偶尔会带来礼物,或是一枝玫瑰花,得空了还主动下厨做饭给她吃。

生了孩子之后,她一门心思用来照顾孩子,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从一出生,到孩子上幼儿园。

她坚持要让孩子和自己睡,方便照顾,甚至把丈夫赶到书房去睡觉,并且觉得理所应当;

生了孩子之后,他们的性生活频率下降很快,从一个月几次,到后来,半年未必有一次,一般都是丈夫主动要求,她才会回应。心思都在孩子那里,她很少想到和丈夫亲热。

慢慢地,丈夫回家时间越来越晚,有时候一整晚不回家,也从来不再有亲热的要求。

一个晚上,半夜,她起床上厕所,才发现丈夫的手机在闪动,这么晚了,还有人发微信,打开一看,才发现丈夫出轨了,已经两个多月了。她全然不知。

丈夫说:“我不想回家,因为你总是不理我,抱怨、指责、不理解。你可能压根没时间在意我吧。”

她说:“我要照顾孩子呀!”

丈夫“哼”地笑了一声,这笑声让她毛骨悚然。

其实没什么奇怪的,这样的婚姻必然走向失败。

重心全部在孩子,夫妻彼此就会忽视、冷淡。这种冷淡,就是有孩子,家才有回声;没有,家就是死寂沉沉一片。

这违背了婚姻最初的意义,陪伴。

结婚本来是找个伴儿,结果你成了孩子的伴。

伴侣缺位,情感会重新找寄托,婚姻必然走向出轨、小三、约炮。

6

糟糕的婆媳关系

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造成第三个后果就是:婆媳关系很糟糕。

我想起很早之前一个上过微博热搜的故事:

一对小夫妻,阳阳和小军结婚后,打算去欧洲度蜜月。俩人都是90后,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

婆婆实在不放心他们俩一块儿单独出去旅行,于是对儿子说:“带我去吧,我和你们一块儿去蜜月旅行。”

在婆婆软磨硬泡下,儿子儿媳答应了。

出国没多久,阳阳就觉得很麻烦。

旅行时,阳阳把一直积攒着要买的包包、衣服都一股脑买买买了。

每每此时,婆婆脸上就会露出极其不爽的深情,还会讽刺一两句,指责阳阳就只会败家,一点不知道持家过日子。

婆媳关系迅速将为冰点。

这个时候,丈夫小军总是站在婆婆那边,照顾老人家情绪。

更可气的是,每次阳阳和婆婆同时买完东西出现,丈夫小军从来只帮婆婆提东西,阳阳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

这也就算了,蜜月旅行,本是小夫妻俩的幸福时光,可婆婆什么都要插一嘴,“旅行中,去哪儿玩,吃些啥,都是婆婆拿主意,老公就会说‘对、好、行’。”

在巴黎,阳阳看上一款淡绿色窗帘,想买,婆婆不同意,说这个颜色不好看,软磨硬泡,逼着小军劝阳阳放弃。结果没买成。

阳阳实在忍不下去了,提前结束蜜月旅行,回国就办了离婚。

其实我挺支持阳阳的,且不说丈夫是否是个妈宝男,婆婆一定是个强势且控制欲极强之人,在她世界观里,儿子比老公重要,比自己也重要,是生命的一切,所以要牢牢掌控在手里。

面对这样的婆婆,任何女人嫁过去,婆媳关系必然糟糕。

过分看重亲子关系的女人,当孩子寻找爱人,建立自己家庭时,会很难过。

某种程度上,她认为自己失去了生命最重要的人,即使出于本能,她也会阻止儿子和媳妇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就会如朱雨辰一样,知道被控制,但不敢逃脱,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母亲心中最重要的人,一旦离开,就是“背叛”。

婆媳关系,必然恶劣。

7

家为何会伤人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写过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

问题很好,家本是港湾,是温暖之所,为何如今看来,家,反而成了伤人之地。

伤大人。下了班回到家,不是笑容与拥抱,是冷漠,零交流;婆媳关系越来越糟,丈夫两头受气,争吵、背叛、抱怨。这像是家吗?这不是家。

伤孩子。很多父母吵架,和孩子说:“我和你妈吵架,那是大人的事,和小孩不相关。”真的不相关吗?全然不是。

在孩子眼中,家,就是指父母,有父母的地方,才叫家。

父母天天争吵、关系冷淡,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就会认为,家是一个充满冷漠、争吵、暴力的地方,是一个伤人之地。

造成这种悲剧,根本原因就在于关系错位,也就是在一个家中,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

8

好的家庭,以夫妻关系为最优级别

武志红说:

“很多人有了孩子,就把关注点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但实际上,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才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亲子关系是第二位的,婆媳关系之类更在其后。”

换句话说,在一个好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必须是家庭核心,有最大话语权。

这是因为夫妻,是整个家庭的基础,家作为一种群体单元所具备全部功能,例如繁殖功能,抚育功能,经济来源,抗风险能力,无不以夫妻关系为底石。

夫妻关系发生动摇,整个家庭便会发生动摇。

不要让孩子或者父母,霸占丈夫或妻子的位置。

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爸爸妈妈彼此相爱,然后一起爱你。

对父母来说,孩子一旦成年,即是独立个体,控制欲太强,手伸得太长,都是在破坏孩子和另一半建立关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婆媳关系非常差,上一代与下一代难以融合,妻子难受,婆婆难受,儿子夹杂在两头中间,更难受。

这一点,主持人涂磊说得好:“你妈不容易,那是你爸的责任,别把帽子扣在你妻子头上。”

同样的,这句话对父母也可以说:“你不容易,是你妻子或丈夫的责任,别去找你媳妇或女婿的茬。”

9

夫妻关系顺,家庭所有关系都顺了

夫妻关系厘清楚,一个家庭中,很多关系也就都顺了。

对孩子:

孩子眼中的家,不是别的,就是爸妈。夫妻关系好了,恩爱,相互理解与支持,彼此鼓励,家庭氛围就会温暖而有味道。

孩子会感受得到:家,意味着温暖、恩爱、如沐春风。

相反,如果夫妻关系不好,家在孩子眼中,就是背叛、暴力的同义词。

很多父母都说,我把孩子看得重,是想要把他教育好啊,所以才花费如此之大的精力和时间。

那么我告诉你,夫妻关系处理不好,在一个充满冷漠、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无论如何,你都教育不好一个孩子。

对自己与爱人:

应当明确一点,父母年长你二十多岁,孩子比你小二十多岁,他们也许能理解你,但未必真正懂你。

人生路上,能真正陪伴你走到最后的,无疑是爱人。

把爱人,放到你关系链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是经营好一段婚姻,维系一个家庭的关键。

婚姻好,家庭好,有人陪伴,听你倾诉,稍微知足点,人生的烦恼立刻少一大半。

对父母:

结婚后,与父母的关系,在夫妻关系中,必然要降一阶。

这倒无关乎“媳妇和母亲同时掉进水里,应该先救谁”这种无聊问题,只是一种原则,即,如果婆媳发生矛盾,应该先去安抚妻子,而后,安抚婆婆。

换句话说,妻子,在你的家庭里,应当优于母亲而存在。

这倒不是说妻子一定比母亲重要,而是一种处理关系的智慧。当母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你的另一半必然不满,不满就会发泄,造成争吵。

在父母看来,这就是你欺负我家孩子了,婆媳关系更加恶劣,造成整个家庭关系链陷入死循环。

以夫妻关系为本则不同。

我当然相信世间存在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恋子情结极其严重,但一般来说,父母看到子女过得好,家庭和睦,大多会有自知之明,不会把手伸得太长,偶尔一两次婆媳争吵,稳住了妻子,就是稳住了自己的小家庭。

父母的目的,不是要和你另一半吵架,而是希望你过得好。你稳住了自己小家庭,就是稳住了父母。

10

夫妻关系,是一切家庭关系自基石,没有夫妻,就不会有孩子,更不会有婆媳。

不管情感上如何变幻,在伦理上,先后顺序上,这是事实。

把自己以一个陌生人身份将余生交托给另一个人的,是你的爱人,不是妈妈,也不是孩子,

“对配偶的爱是以紧密成为一体为目的的,是得到;对儿女的爱是以必须分离为目的的,是传承。”

别把两种爱弄混了,用错了方向和方式,你痛苦别人也难受,害人害己。

无性婚姻,只有忍和离婚两种出路吗?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无性婚姻,只有忍和离婚两种出路吗?,欢迎阅读与收藏。

姓名:陈晓木

年龄:30

职业:自由职业者

坐标:天津

两个月前,我们发过一篇文章“多少女人和我一样,在承受无性婚姻?”

后台反馈非常惊人:无性婚姻似乎正在从“非主流”走向“主流”。

然后,我们收到了晓木的来信。所以这一次的两性话题,就从她的故事说起,我们备足干货,一起来寻找无性婚姻的突破口。

婚后的1936天,又是一个辗转难眠的晚上。

凌晨3点,陈晓木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每一次无法入眠她就习惯性地数婚后的日子,伴着隔壁床上丈夫的背影,鼾声如雷。

她怯怯地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熟练地翻开文件夹,播放电影《巴黎Q娘》。

电影里的男人身材健硕而性感,用尽所有男性魅力把女人按压在床上,一面狂野地“工作”,一面用力抽打着女人的臀部。

伴随着女主的娇喘,陈晓木口干舌燥。

影片却戛然而止:男主半途放弃,留下一脸懵逼的女主和电脑前的陈晓木。

她突然心头一震发紧,眼泪止不住吧嗒吧嗒往下掉。

害怕惊醒隔壁床的丈夫,她蹑手蹑脚跑到卫生间,拽下一条毛巾捂着嘴无声大哭起来,整个人顺着马桶直接滑落在地板上。

婚后5年多,性生活不过20次,陈晓木以为自己早就习惯这样的生活,然而这一次,她还是脆弱地哭了。

没有性的日子还能过吗?离婚就能解脱吗?

陈晓木整夜未眠。

早上6点丈夫醒了,从隔壁床走过来摸了摸陈晓木的头,习惯性地问候“早上好”,便转身径直走去洗漱。

她一直如此痛苦,丈夫却毫不察觉。

她当然也付出过努力,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丈夫的态度让陈晓木觉得自己很低贱。

方案A,假装若无其事地播放情色电影,丈夫明明看得浑身燥热,可陈晓木一靠近他却推脱,一个字“累”。

方案B,换上性感内衣,假装若无其事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丈夫却说“你穿成这样,要搞副业么?正常点不好么。”

方案CDEEG就不说了,屡屡被拒后,陈晓木觉得自己这样也挺没劲的。

丈夫在外面有人吗?

一开始,陈晓木当然也有过怀疑,观察了半年时间,丈夫用实际行动打消了陈晓木无聊的猜疑。

除了没有性生活,丈夫几乎和婚前一样,体贴而温暖地爱着陈晓木。

一个正常的男人,什么都好,可就是不会提供给妻子基本的性生活。这样的丈夫,要和他离婚吗?

“我哥那么老实的人,为什么要给他戴绿帽!”

小姑子气势冲冲地敲开了家门,当着丈夫的面,给了陈晓木一巴掌。老公瞬间从书房跑了出来,两眼愤怒且惊恐地盯着她。

“我没有啊!”

“证据灼灼!你在无性婚姻交友网站上留言,一个男人在你后面跟帖约炮,若不是我亲眼看见,真以为你是什么良家妇女。”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问这一次,你说出来的每一个字我都会相信,所以,不要欺骗。”丈夫缓缓地说,嘴唇却一直在颤抖。

“你知道今天是我们结婚的多少天?1957天,近两年来,我每一天都数着日子过。”陈晓木想让自己尽可能地坚强,然而话一出口,委屈的泪水却止不住地流。

她曾怀疑是不是自己性欲旺盛,但上网查询后的结果却让她震惊——社会学家认定,夫妻间如果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却长达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无性婚姻。

她经历无性婚姻已经两年,她的尝试和对老公的不满,都曾被视若无物,她是如此痛苦却无处可说,因此才将苦恼分享在无性婚姻的社交网站上。可后面的留言,她是从来没有搭理过的。

“近两年来,你有真正关心过我吗?我是女人,希望有人呵护,可是……你有多久没碰我了?”

陈晓木把这么些日子以来所有的委屈和不甘,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丈夫前所未有地沉默。

陈晓木做好了离婚的打算。

她咨询了律师,近两年没有性生活当然可被视为丈夫没有履行婚内应尽的义务,判决对她会很有利。

她私下拟好了离婚协议书,准备当面告诉丈夫。

然而推开家门的一瞬间,陈晓木后悔了。

卧室里点了蜡烛,摆了一大束鲜花,丈夫径直走过来,紧紧地抱住了她。

“对不起,我工作太忙有时候真的太累,有点想法吧又怕状态不好。有时候看你睡了,想你也挺累的,就没打扰你。其实是我太自私,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会好好补偿你。”

语毕,丈夫捧起了她的脸,柔软地亲吻。

那一晚,她们像回到热恋时一般,丈夫温柔而热切地给予她想要的一切。

时隔两年后,她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丈夫对她的爱与需要,如果没有性爱,这种感受被需要的感受,在生活中是绝对不会体会到的。

“温存在一张双人床上的感觉真好!”陈晓木说。

好险,她没有拿出那一纸判书。

无性婚姻的现状

男人过了37岁,只能保持每年一次的性能力?

为了想知道有多少女人正在经历无性婚姻(月均性生活次数不达1次者),我们做过一个小调查,收到15228名女性反馈。

其中,性生活优质的占19%,基本达标的占29%,无性婚姻占50%。

早在几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曾带领36名研究员,历时一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8.7%的人正在经历无性婚姻,更可怕的是,中国男人到37岁就只能保持每年一次的性能力。

于是,潘绥铭预言无性婚姻的比率会有逐年上升的可能,而我们在今年做的小调查,显示五成女性经历无性婚姻,基本印证了这种说法。

细思极恐。

五点找出无性婚姻的症结

无性婚姻造成的伤害,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

性医学专家朱嘉铭教授说,无性婚姻会压制人体自然的性需求,导致当事人心理失衡,性格怪异,甚至会患上神经症。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身体其它功能的失调,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你还觉得这是一件无关痛痒,忍耐一下就可以过去的事情么?

想要破解无性婚姻,最重要的事就是——直面它,而不是做鸵鸟,然后冷静下来去寻找夫妻关系中问题的症结。

排除性无能因素,无性婚姻之所以会出现,其中的原因非常多。

基本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1.生活压力太大,抑制性能力;2.婚姻中没有爱情,渐行渐远;3.夫妻双方欲望周期不一致,男人想要一三五,女人却想二四六;4.夫妻双方或单方身体素质变差,有心无力;5.两地分居及“婚外性”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找出来问题以后,解决办法也就显然易见了。

生活压力太大,那么无性婚姻就只是个阶段性的问题,也许你可以尝试给自己制定一个心理预期,比如:这一年是我们的事业上升关键期,那么就全力去拼搏,性爱排列其次,待到收获后再选择给双方一个假期,去享受性的美妙。

双方欲望周期不一致,那就细心观察并记住对方会比较容易有性趣的生理周期,想办法去磨合,变得更加一致。

如果某一方真的身体素质变差,通过运动也很难改进的话,那就选择包容,给予他更多精神上的关爱,毕竟夫妻间爱的真谛就是包容与扶持。

最后,如果你已经明确觉察到你们的婚姻中没有爱情,可以试着去给予它新鲜度,看看能否改变。尝试过努力过仍旧不行的话,再问问自己的内心,还愿意委曲求全吗?

现在,对照以上几个原因,静下心来去思考自己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就清醒许多?

都说女人都是很敏锐的动物,其实答案应该已经在你的心里,具体怎么解决,只要对应着去做就好。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完美而和谐的性爱,是婚姻长久保鲜的良方。

若非当真遇到无法调和的困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伴侣负责,更对自己负责。尝试着从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去关心爱人心里真正的想法。

本来非常美好的感情,最终因为像陈晓木一般的“伪无性婚姻”而葬送,该是多么可惜。

不要再把温暖的家当旅馆,与陌生人觥筹交错却与真正爱你的人越走越远,然后等到这些结局出现才开始后悔。

这,可不是现代人的聪明选择。

出轨分两种:一种是能原谅的,一种是不能被原谅的


-01-

一个一个好男人人设的明星都在崩坏了,这是无人机技术的进步,狗仔队能力的发达。二十一世纪,假脸嫩模比比皆是,一个个身材火辣,胸和屁股都垫的很到位,下巴和鼻子眼角也都根据当下流行趋势一整再整,给钱干啥都行,不给钱你有名气也行。

真的每个人都在经受着优惠吧,我不说别的,很多男段子手都收到过女粉丝私信发裸照,并且表明“我不在乎你有没有女朋友,我就是想约。”这都是我亲眼看见的,段子手有多难看大家看看我就知道了,这样的都大把人约,我都经常收到男粉丝私信发裸照。

我们必须承认从前车马慢爱一个人就爱一辈子的时光逐步远去了。虽然我也想灌鸡汤,歌颂真善美,但是现在的世界简直烂透了。我承认有真爱,我们大部分人仍然在拒绝诱惑,但是这个时代的诱惑可是越来越大了。

我唯一能接受的出轨方式就是大家说好了各玩各的。

-02-

我朋友讲起她的一个多年老友,夫妻二人今年都是四十多岁,二十出门就结婚了,潮汕人,家族联姻方便做买卖,男方家里是当官的,女方家里无比有钱。十多年之后更加有钱,俩人也双双出轨。但是人家有钱人是这么玩的。

那时候比较早了苹果4s刚上市,男的一下定了n个,自己和自己的女朋友一人一个,老婆当然也有一个,大哥给自己老婆的小男朋友也定了一个。对老婆说“你别对人家太抠了,刚毕业的孩子,你帮我给他,就说哥给的礼物,拿着,没事让他也多给你发发短信。”

老婆欣然的接受,也回赠老公的女朋友一条爱马仕丝巾,寓意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个寓意是我瞎编的)可是这位老婆真的很小气,据说丝巾也是别人送她的,更可恨的是手机她也根本没给男朋友。。。(好吧也不是很可恨,出轨这种事能省一块是一块,这个女的很会过)

然后到了今年,大哥女朋友也换了n个,老婆男朋友也换了n个,两个人的日子还是和和美美,一人住一套别墅谁也看不见谁,逢年过节一起携手回老家给双方父母拜年,公司有什么活动俩人携手过去演绎恩爱夫妻,外人眼里,这是和和美美事业有成令人羡慕的一家。

-03-

我问我朋友,那他们都出轨成这样,都各过各的了,为什么不离婚啊。

朋友白了我一眼:

“你知道夫妻双方同时持公司股份,已经上市之后离婚分割起来有多麻烦损失多少钱吗?离个屁啊?”

再来说说我不能接受的出轨,林丹这种我是绝对接受不了的,孕期出轨,恶心。

我没有生过孩子,但是我也知道怀孕生孩子这个过程有多痛苦。我妈在医院做了一辈子b超医生。她经常跟我说的就是一定要注意避孕,在没想好要生孩子之前。

她说:“这世界上的罪都让女人受了。”

我他妈有时候也觉得女人好倒霉啊,生孩子也太受罪了吧,那么大的危险,连昏过去都不敢。我姐们去年生的孩子,顺产,她跟我说,她最怕她疼昏过去,孩子不好生。在快疼晕了的时候都反复告诉自己要清醒,晕过去是轻松,但是孩子就不安全了。

她最后还是剖腹产了因为孩子太大了,到现在身材都没恢复。而且乳腺还有点堵,有时候喂奶疼的要死要活的。

-04-

这些罪男人确实不能替女人受,咱们生气也没用,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但是男人有可以做的吧。

你不能替女人疼,至少可以在她生不如死的时候好好照顾她吧。孕期的几个月不能那个到底有多痛苦啊一定要外面找一个?连企鹅都知道好好照顾怀孕的母企鹅,难道你一个大老爷们还不如企鹅吗?

有一次在喝酒的时候我们真心话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结婚了,但是你又遇见了一个你特别特别爱的人,你会怎么办?”

-05-

我一个朋友说:

“我不当骗子,我不骗自己。我要是真的觉得自己特别爱他,而且是真的爱,不是一时的激情。我就和我老公说明白,所有共同资产全给他,我去追求真爱,这样我才能做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还有一个朋友说:

“有了家庭就有了责任了,要是我没孩子我也许会考虑一下追求真爱,要是我有了孩子,我不能为了自己的感情,让孩子下半生没有完整的家。也许我背叛了自己的心,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但是我对我最在乎的人负起了责任。”

那么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你会怎么办呢?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两种处理“被拒绝”的方...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痛”,都和“感到被拒绝”有关。有时这种拒绝是很显然的,比如爱人突然的离去;或者被朋友背叛和疏远。而有时这种拒绝也可以是很细微的,比如你给了对方一个微笑的眼神,对方却移开了目光;或者你鼓起勇气给对方发了一条微信,对方却过了很久才简短地回复。

人们理解和处理拒绝的方式是不同的。斯坦福大学Lauren Howe等人的研究把人们在面对拒绝时的反应分为了两类:一类人会倾向于向内归因,他们会把被拒绝的经历和自我认同联系起来,他们会认为“拒绝”事件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他们。另一种人则认为,被拒绝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倾向于从外部归因。

这两种面对拒绝时不同的反应,长期影响着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我们在关系中的表现。拒绝在我们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中都会存在。今天我们以亲密关系的语境为例来谈谈拒绝。

面对拒绝,

向内归因会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Lauren Howe让891名参与者反思自己被亲密的人拒绝的经历,这其中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被拒绝,也包括在他们假想中被拒绝的情况。结果发现,有一部分人会把被拒绝的经历和自己的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被拒绝的经历使他们觉得,是对方发现了自己身上某种非常不受欢迎的特质,一些“隐藏的缺点”,有一些是自己之前也没有注意到的。

继而,他们开始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甚至质疑自己的基本价值。通常出现的情况是,他们深信自己拥有一些“有毒的”人格特质,它们会一直给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

当研究者让他们描述自己对于被拒绝的看法时,他们是这样说的:

“本来我们的关系发展的不错,但Ta突然就不理我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猜是我太粘人,所以才把Ta给吓跑了。”

“是我过分敏感,所以在他推开我之前,我已经推开了他。”

“自私、贪婪、占有欲太强——是我个性中的某些东西毁掉了我的幸福。”

“我努力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拒绝我是Ta的损失。但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地感到,我这样的人不配拥有幸福。”

在被拒绝后,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有时是健康的,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下一段亲密关系的质量。但这一类人会在自我反思的路上走得太远,从而从根本上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以及自己被爱的可能。

1992年,Arthur Aron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进入一段非常亲密的关系中,我们不仅会和对方共享朋友、业余时间、生活空间,我们的自我也会和另一半的自我纠缠在一起。我们会拥有彼此身上的一部分——就像两个圆的部分重叠——彼此的性格特质、记忆、对自我的认识会交织在一起。比如,我们刚开始一段恋情时,往往想要了解ta的过去,把对方的爱好作为自己的爱好,了解对方最喜欢的书籍电影等等。

显然,这种交织和重叠,在处于关系当中时是积极的。因为,当接纳另一个人的知识、价值观和性格特质时,我们便将“我”暴露在熟悉的区域之外,拓宽了视野,获得了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但在关系结束时,这种交织和重叠却有了负面的作用。当我们失去Ta,我们会同时失去一部分自我,颠覆一些对自我的认识,这使我们变得混乱而无所适从。在一项2009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让一些刚刚被伴侣抛弃的人描述过去的这段恋情,同时描述此刻的自我形象(self-image)。结果发现,如果人们描述“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变化/成长”越大,他们在分手后,就越有可能出现自我形象大幅贬损的情况。

Lauren Howe的研究发现,那些倾向于把被拒绝的经历和自己的自我身份/自我形象联系起来的人,会出现以下3种后果:

1. 痛苦的持续时间会格外长

参与者的报告显示,被拒绝的痛苦持续时间最长的,正是那些会把亲密关系中的拒绝和自我身份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人。越经常质疑“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就越可能在想到拒绝自己的人时仍然悲伤沮丧。在一小部分报告者身上,这样的影响甚至会持续10年以上的时间。

2. 对新的关系产生恐惧

当你开始对自我的一部分产生怀疑,你可能会产生对爱的恐惧,你会给自己砌一堵墙,对于进入新的关系感到更加戒备。就如同一个参与者所描述的那样:“对于接受可能的亲密关系,我似乎在本能地退缩,因为我害怕再次被拒绝。”

由于相信过去被拒绝的经历揭示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他们会害怕在和新的人相处的过程中,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关系都会再一次失败。正如那首大家都熟悉的歌里唱的一样:“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正是一个把被拒绝的经历和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子。在这个句子描述的情境中,ta把被拒绝归因为是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导致,因此注定会悲剧重演。

3. 开始质疑“爱”这件事本身

在一些案例中,被拒绝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爱的看法,从而对爱情、亲密关系本身充满悲观失望的情绪。这是一名被拒绝者的描述:“对于我而言,被拒绝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爱与信任似乎变成了从未存在过的幻想。”

面对拒绝,

向外归因能够有效降低伤害

在一部分人深陷自我怀疑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能够将受到的情感打击最小化,并且继续向前(move on)。研究发现,这一类人反思被拒绝的原因时,会弱化被拒绝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在他们看来,被拒绝是一件不可预测的、受外力控制的事情,并非是由一个人决定和改变的。

因此,当他们被拒绝、被分手时,会试着去分析原因,看看究竟在于“对方的性格和我不合适”,还是“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总之,他们不会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缺点,导致了被拒绝的必然结果。

当研究者让他们描述自己被拒绝的经历时,我们能够看到另外一种叙事方式:

“有时候,她们只是不想恋爱,这是她们自己的问题,和我没有关系。”

“我们都是很棒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适合在一起。”

“每个人都会被拒绝的,这是生活必经的部分。”

用这种方式面对拒绝的人能够从中习得一些具体的技能,从而帮助改善今后的关系。

在参与者描述自己习得的技能时,“沟通”被反复提及。他们学会了更清晰地沟通对彼此的期待,了解双方在目标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还有很多人表示,拒绝使自己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我们永远不能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

为什么人在面对拒绝时,

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Lauren Howe和Carol Dweck进一步探究了这两种面对拒绝时的不同表现,他们想要知道,是什么不同的思维(mindset)导致了不同的人面对拒绝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

在对人的心态进行研究时,Carol Dweck发现不同的人存在“本质观”(entity view)和“递增观”(incremental view)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他以“智能水平”举例:有一些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是相对固定的,并不能随着后天的努力而发展变化,因此会更容易接受失败,因为他们觉得“我的能力只能是这样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他们在失败时会更多地选择坚持,寻找解决方法,因为他们觉得,通过努力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他继而发现,在看待自我时,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人生是相对固定的,人的个性特质是稳定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在各个点上都还有延伸和发展的空间”。

在面对拒绝时,那些更相信不确定、承认人生流动性的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变化的个体,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久久难以忘怀。但那些认为自己的个性特质难以改变的人,会更容易在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认为“无济于事”而选择消极地接受,当他们受到拒绝时,会认为这是自己身上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导致的,因此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并且恢复过程非常困难。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拒绝?

为了避免在被拒绝后陷入恶性循环,有些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面对和接受拒绝呢?

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向内归因的人会选择自我贬低的叙事方式,而更健康的人会运用积极的叙事方式。因此,Lauren Howe说,如果希望从被拒绝中恢复得更好,可以尝试运用良好的叙事方式来描述这段被拒绝的经历。

研究表明,如果在描述那些关键的决定(比如结婚、离婚、换工作)的时候,将其看作是朝着希望的未来前行,而不是逃避那些不如意的过去,会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在被拒绝时,可以尝试在叙述这段经历时换一种方法。

比如说,一个人原本是这样叙述的:“我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能力很差”,“我可能不再能对他人敞开心扉了”;

Ta可以把自己的叙事方式调整为:“我在这段亲密关系中的沟通存在问题,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会更好”。

时刻关注自己采用的叙事方式,是帮助你应对生活里各种拒绝的好策略。也许你可以考虑养成习惯,经常性地留意自己的叙事方式,只要你坚持这样做,你会发现自己在面对痛苦时的恢复力得到显著提升(主创亲测有效)。

另外,“No pain, no gain” 这句话,用在人际语境中是最为合适的。任何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都不可能完全“无痛”(无痛这个词怎么也好像有点污)。而有一些最珍贵的东西,偏偏只能在人和人的接触里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被刺痛的准备,一次次走进人群吧。

一对与一家,是两种爱在今生的相逢


小时候,我家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儿子大了,去了外地工作,都不在身边,所以对别人家的小孩子特别好,我们在院子里玩,他们总是笑眯眯看着,偶尔提醒一句:“慢点跑,当心摔着。”

我们都喜欢去他们家,每次都能混到点当时很稀罕的零食。

大概每一年,他们的儿子都会风尘仆仆的回来一次。那是一个衣着笔挺的青年人,戴着当时顶时髦的鸭舌帽,拎着大包小包,对在院子里玩得灰头土脸的我们视而不见,径直走向自己家。

我不喜欢这个儿子回来,因为只要他一回来,他们就会足不出户的守着他,偶尔出来卖菜也是一溜小跑的往回赶,面露掩饰不住的喜气,逢人就扬起手里的东西:“孩子回来了,今天做点好吃的。”有热心邻居要是想拉住他们唠唠家常,他们说不了几句就着急:“我那火上还炖着东西呢,得赶紧回去看看。”

我觉得他们都有点陌生了。不过只要儿子一走,他们又会恢复沉寂,重新变成我们喜欢的爷爷和奶奶,会把儿子留给他们的点心和糖果什么的分给我们吃,还要千叮咛万嘱咐,“省着点吃,吃完就没了。”虽然只是个小孩,我也能隐约感到,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很伤心。

糖果点心吃完想再吃,儿子走了想再见,都是需要盼上一年的事情。

他们成为我童年记忆中很温暖的一部分,前几天我又想起他们,突然,有一个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浮现了出来:“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使劲想,翻检记忆的所有角落,却还是一无所获。

呵,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名字。

在我们小孩的眼里,他们只是被我们叫做爷爷奶奶的人。连邮递员送信,也是在楼下喊:“二楼三号,下楼取挂号信。”邻居叫他们“小军他爸、小军他妈”,而他们互相称呼的时候也不叫名字,而是,“孩子他妈,晚上吃啥?”“孩子他爸,家里的煤气该换了。”这个并不在身边的孩子,成为他们每天都挂在嘴上,标记出他们身份的重要角色。

他们经年累月生活在一起,拥有了希望得到的天长地久,但从来不会给人亲密的感觉,因为他们只是孩子的爸妈,不是爱人。

每次看到电视里为了某部产品打广告,却非要以年迈的父母在家里翘首期待孩子的凄凉晚景为噱头,我都会想起他们俩。他们就像那些演技浮夸的演员一样,明明做着夫妻,眼神之间并不产生对望,而是始终看着虚空一般。

在那一代的中国人当中,有了孩子就失掉自己的名字,简直是生活的常态。孩子,是他们世界的核心。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抚养孩子、照顾孩子、送走孩子、等待孩子,一切孩子的事情在消耗着,也支撑着他们的生命。

不仅是那一代,即使现在也是一样,有的中国家庭,如果没有孩子,是断然过不下去的。他们就像一支散兵游勇的队伍等待被正规军收容,没有孩子,他们就是游魂,始终在飘荡、游离,不知自己是谁。只要有了孩子日子才有奔头有明目有方向,孩子是他们的精神图腾和唯一信仰。

还有的夫妻,只要生了孩子,青春和爱情就会自动归入保险箱,余生都不必再拿出来,他们对于彼此的使命已经结束,从此以后只有孩子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事情。

有位新妈妈曾经对我说:“自从有了孩子,老公马上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我完全不会再关注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任何时候,他们之间的交谈,都是围绕着孩子为核心,她说起孩子来津津有道,兴致十足,每当他想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说点自己的事情,不超过三句,她都会绕回来。

她成为了一个最称职最合格的母亲,但她爱人的落寞他却看不到。

爱人会伤心,爱人也会嫉妒。他在想:“难道我只是个生育工具吗,让你有了孩子就失掉价值了。”这点,其实和女人在产房刚推出来的时候,看到丈夫抢着看孩子而不是自己,是一样的感受。

有时候,一个当父母的如果看到孩子得到了另外一方更多的爱,他们甚至会和自己的孩子争宠,将孩子看成爱的敌人与掠夺者。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但当事人往往都不清楚是为什么。

每年的情人节,我和老公都会提前商量到哪里庆祝互相送什么礼物这些事,儿子在一边就会表示很嫉妒:“怎么没我事?”我说可以领你去,他连忙摇头:“我不当你们之间的电灯泡,你们才是一对。”

是的,我们是一对,但我们仨是一家。一对与一家,是两种爱在今生的相逢,是两束光在夜空的交集,谁都不应该遮盖谁的光芒,谁都不应该忘记彼此对彼此的意义。

养育后代是婚姻的大事,需要两个人在一个阶段内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但孩子是另一个生命,他们会离开,只有爱人,会相伴很久很久。

这一对要很相爱,这一家才能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