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父母的婚姻观念,是子女无形中参照的范本

父母的婚姻观念,是子女无形中参照的范本

发表时间:2021-05-01

【www.qg13.com - 父母和子女的情感语录】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婚姻观念,是子女无形中参照的范本,欢迎阅读与收藏。

他的父母透露他的婚姻观

电视剧《老婆大人》

高希敏是一位坚强独立、铁面无私的法官,她从小在破碎的家庭中长大。母亲性格软弱,父亲却在外风流,这让她的家庭一直争吵不断,最后以离婚收场。母亲对婚姻的不信任也间接地影响到高希敏,让她对爱情和婚姻皆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葛国光出生在农村,她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小女人,认为只要家庭和睦,甘愿在丈夫的高压政策下生活。好脾气的葛国光受到母亲的影响,爱上了居家生活。

这两个深受父母影响对婚姻抱着不同态度的人,却因为一段异国情缘而闪电结婚。两人各自的婚姻观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都体现在婚后的每一个细节中,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分歧却又都不肯改变,以至于经历各种波折甚至一度有离婚的想法。这让他们开始怀疑,抱有不同婚姻观的人结合,真的就不能幸福吗?

误区指明灯

父母的婚姻观念,是子女无形中参照的范本。夫妻和睦的家庭,子女对待婚姻的态度也会比较乐观;相反则会对婚姻持害怕或否定的态度。而父母间相处的方式也会对子女产生很大的影响,恩恩爱爱或是相敬如宾的夫妻,都会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婚姻观。

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所处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不妨趁着去他家拜访的机会,看看他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更容易让你融入其中;对于充满怨言或是冷漠,甚至是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如果你对他还不够了解,也许会在婚后才发现他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童童有个温文尔雅的男友,两人交往一年后,童童带男友回了自己家。童童父母对于这个彬彬有礼的未来女婿也很满意。按理来说,接下来应该是男友带自己回家见家长了,可等了几个月,男友依然没有带她回家的意思。童童问起这事,男友总是支支吾吾一直拖延。

看到男友这么不情愿,童童有点生气,男友只好带童童回了自己家。童童满怀欣喜地上门,却正好看到男友父母吵架的情景。男友好像见惯了这样的场面,见状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家门,任凭童童在后面追赶,就是不停下。童童吼了一声,男友才回过头来,冷冷地看着她说:“你看到了吧,我们家就是这个样子的,你满意了?”童童从来没看到过男友这个样子,和平时的他完全不一样,好像在和一个陌生人说话。这把童童吓坏了,她很害怕,万一哪天他们也吵了架,他会不会像他的父母那样凶狠?

有句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俚语虽然有点偏激,但也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言行的一点一滴都会给子女带来影响,并塑造着子女的性格构成,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所以可别小看了父母对他的婚姻观的作用,很可能就是未来生活的写照。

见父母前的准备

第一次见父母是进入婚姻殿堂的第一步,不仅要留下好印象,更要“偷偷”观察他生活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在见面之前,先侧面地打听一下他父母的基本情况,大多数人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家庭故事,这样就能够为见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他的家庭关系不那么美满,就要考虑到他的心情,在他觉得合适的时候再约定见面的时间。

给予他家庭的温暖

如果他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尽如人意,通常他都不愿提起,你应该对他表示理解。经常和他就婚姻问题进行沟通,他的婚姻观是可以被你改变的。可以带他来你的家,让他多多感受你们家的良好氛围,对于他重新树立对婚姻的信心,纠正错误的观念有很好的帮助。

小苗头大问题

愿意向别人说出自己对于婚姻困惑的人,通常还有得救;若是他一听到谈论有关他的家庭、婚姻、父母关系等问题就变得敏感、脾气暴躁等,就要提高警惕。这样的人带有一点自卑的特质,又拒绝别人的开导,宁愿自己憋在心里。这样很容引发心理问题,产生扭曲的性格,最好能够求助心理医生,避免婚后遭受肢体暴力或冷暴力的情况发生。

编辑推荐

子女的婚姻质量,决定父母教育成败


1.

世上多数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虽然浸润在生活中,但成功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什么?是子女考入最高学府?是他们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还是他们的功成名就?

我认为,上面列举的那些可以是某种检验,却都不是最终的检验。那么最终的检验是什么?我说,是子女的婚姻质量;是他们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在精神层面共同成长;是他们的亲密关系能否带给他们身心的满足。

显然,我把婚姻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但是我想,我不是持这种观点的唯一的人。据说当比尔盖茨被问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的答案不是微软,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他的妻子Melinda。

有的父母问,我们负责他们学习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还不行啊?还要负责他们婚姻的质量?现在的婚姻又不像旧社会那样包办,都是自由恋爱,怎么负责?其实,这个责任不用家长有意识地来负,它是一个家庭教育质量自然而然的反映。孩子成年后吸引异性的能力,吸引什么样的异性,择偶的品味,还有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的历程,自然而然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是吗?

在孩子成人之后,需要相对独立作出的选择主要就是两项:就业和婚姻。就业固然有难度,但婚姻不比就业来得简单。在多元化社会,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和机会。即便最初不够理想,工作还是能换。但婚姻的要求则要高得多。大家知道,如果一次不成功,要重新选择配偶谈何容易?尤其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华人作为整个族群,全世界的华人都有一种“为了孩子保全婚姻”的声誉。多少名存实亡的婚姻,为了孩子,将就着;也为了在众人面前的面子,接着在一个屋檐下将就着。离婚,对很多华人来说,不是一种选择,因为他们认为离婚是一种耻辱,意味着公开承认一种人生失败。

但是,我不同意离婚意味着人生失败这样一种看法。

虽说我认为婚姻是对原生家庭教育的检验,不等于我认为离婚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全失败。婚姻像世间很多困难的事情一样,怎么能要求它一次成功呢?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成长过程。但是我觉得婚姻对大家确实很重要,乃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承诺,不仅关系到自己每日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子女的传承。所以,虽然困难还是要努力争取一次成功。一次不行,再找机会。

当然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则应该宁缺毋滥。今天的多元化社会绝对可以也应该容纳各种形态的生存方式。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和梦想的权利和努力方式。这份努力未必要依赖于别人。

2.

以我举例,我有一个儿子,怎么去让他为未来的家庭幸福做准备呢?首先,我们要保有子女与生俱来的上进心,提醒他去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有位朋友,他的儿子挺聪明,但总不思进取。我说:“你要告诉儿子所谓事业成功的定义,也就说让他自己要有个目标。”人都有惰性的,如果家长整天吃喝玩乐,那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会是懒散与得过且过。“你应该激发他设定一个目标,尽最大努力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让世界因为他的存在而不同。”

父母们总是说,希望儿子能找到一个很棒的女孩,激发他进步。可你知道男孩找女孩的就条件吗?首先,外貌上就有。过去大家说“美貌”,现在大家讲“性感”。无论是“美貌”,还是“性感”,都是特别综合的一个词,也是特别有难度的一个词,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完全一样。其实这个标准所体现的就是男孩子的品味。有的男孩子看到一张比例合适的脸,或者一双修长的腿,就能从最初的心动很快发展到坠入爱河,最后甚至不可自拔。

可是有的男孩子就不同,他们不是不识好歹,看得到漂亮的脸和腿也会心动,但他们不会仅仅因此坠入爱河。因为他们的标准里有许多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气质、谈吐、思想。这个标准,这个品味,岂是在见到某个女孩子时突然形成的?当然不是,这是他们在那之前至少十几年来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是他们从小读的书,接触的大自然,欣赏的音乐、文学、舞蹈、电影还有艺术品等等长期熏陶的结果。你能说这个品味和家庭教育没有多少关系?当然有很大关系。每对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老师,义不容辞。

3.

未来的婚姻幸福,除了上进和品味,还需别的要素吗?且听我再讲一个故事。

去年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向我吐槽,说结婚快二十年了,可还是深深爱着二十几年前初恋的对象。当初的男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我知道,但凡还在深深爱着一个几十年不在生活现实中的人,主要有两种情况:1.她把那个男人过于理想化了,所以现实中的男人都很难超越他;2.她现实中的伴侣不如初恋的男人理想,没有办法“盖过”那个男人。

我的朋友属于第二种情况。听她吐槽后,我好奇地问:“那当初你是怎么爱上你丈夫的呢?”她回答:“你知道,他也是很帅的,个子高高的,虽然比不上第一个”然后,她带着有些自豪的表情说:“当初他可是很多女孩子追求的对象哟,所以他找了我,不知多少人还都因此羡慕我嫉妒我呢。”

我接着听,她接着说:“带回家里时家人都喜欢他。可不知为什么,恋爱几年我们都老大不小,大家都觉得我们该结婚了,我却很不想结婚,心里还是想着原来那个男孩子。犹犹豫豫的,不停地问家里人。父母坚定,催着我们赶紧结婚,他们怕我还陷在一场无望的感情之中。你知道我妈妈身体很不好,我是个乖乖女,为了妈妈高兴,还是决定结婚了。我相信我妈妈的眼光。再说,那时反正第一个男孩子也已经结婚了。”

我理解,可是然后呢?她接着说:“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好,只是我心里一直都还在爱着第一个,我的灵魂属于他。”

我虽不是婚恋专家,但我知道,配偶间是最亲密的关系,如果没有感觉特别好,就是不好!“那么你努力改善过你的婚姻关系吗?”我问。“努力过很多年了,没有用,因为我改变不了他粗犷的风格,他进不到我的心里来。”我点头表示理解:“你有那么一颗细腻而缠绵的心……”她也点点头:“他粗犷到连我心里一直爱着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只是想聚焦在孩子的幸福上算了,忘掉我自己的需要,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

这位朋友,在她描述自己的丈夫时,除了说外表,哪里有一点点自己的观点?先是别人怎么因为他而羡慕嫉妒,然后是父母喜欢他,再后来是因为孩子,因为他是孩子的父亲。那么她的心呢?心是怎么选择的?心的选择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初的不想结婚就是心的选择!到今天一直爱着别人也是心的选择!可是,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的内心,她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训练,所以她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在家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他们的责任中。她也不知道忘不了第一个人其实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是她和丈夫不和谐的结果!

所以,每当瑞来问我问题,我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我要引导他学会独立思考,并且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会选择。虽然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和人,但是至少他未来的终身大事,将应该是他的心的选择。

他可以问别人的意见,但是最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去选择他的新娘,也不应该代替他选择,哪怕是最了解他的伙伴,哪怕是最疼他的父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选错了方向,跑得越快则越远离幸福。没有学会选择的人,哪怕他各方面看起来很顺利,只是侥幸罢了。本质上他也还是一个孩子,不是真正的成人。

子女真的会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吗?


子女会重复父母的婚姻状况,甚至重复悲剧。比如人们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离婚,或者有家暴的家庭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家暴。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吗?

【说法一】这是移情的作用

解释得清楚点,心理学中认为,亲子关系和恋爱关系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对对方的依恋,要求自己在对方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对方那里争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要求对方与自己共情(即我不说出口,你也知道我要什么),用情感化、非理性的方式来惩罚对方(如哭闹、不理睬等)……所以,子女幼年时的亲子关系,很容易在子女成年后寻找配偶时体现出来(就是“移情”),而亲子关系又与夫妻关系息息相关——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拷贝。

婚姻失败的夫妻,其子女婚姻失败的概率比婚姻幸福家庭的子女高一倍多,这个是经过大量社会调查、跟踪采访被证实了的。

【说法二】婚姻模式是个综合问题

婚姻模式是一个综合命题,不单只有离婚和不离婚两种状态,幸福、吵闹、猜忌、二奶、小三、功利、逆来顺受……婚姻是有无数种形态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子女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否会被父母和家庭严重同化?”这问题的衍生,单纯的讨论婚姻模式是否会遗传是一种近乎神棍的态度。

子女是否容易重复父母的行为模式,要看父母和家庭对这个人的影响持续多久,或者说这个人有多长时间塑造自己独立的人格体系。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物质基础而独立讨论的问题,因为脱离父母需要满足经济独立和生活独立两大条件。

经济独立不用解释了,生活独立是指个人生活受到来自父母家庭和各种客观环境的牵制低于一定值,有足够的条件按照自身意愿改造生活环境的状态。如果说经济独立可以靠个人努力达成,那么生活独立简直就是一种幸运和恩赐——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甚完善,人民生活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当代中国。

一个人一旦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和生活独立,便有机会完成从环境的适应者到环境的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当他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思维体系,有能力质疑和验证一切世俗中约定成俗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摆脱幼时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行为和思考。

但由上文中的条件描述可知,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确实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事实上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的人都被自己的家庭深刻的影响着,而家庭又被这个社会深刻的影响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支付得起高昂的成本去完成独立的思维体系,从而整个社会都无奈的显现出子女对父辈各种模式的沿袭。

在单亲家庭中和暴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都被剥夺了大量的资源,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中他们要脱离父辈的模式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从统计数据上看他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说法三】亲密关系模式受父母影响

子女容易重复也有坚决不重复和父母婚姻模式相反的,重复的多,坚决相反的少。

婚姻模式说到底是亲密关系模式。

亲密关系模式以什么为模板?小时候与妈妈(主要照看者)互动的模式。文邹邹点说就是:亲密关系以依恋关系为模板。这是从依恋关系的角度解释的。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小的时候,ta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ta爱ta,ta也积极回应也爱着妈妈。ta在早年依恋关系中一直重复着“积极地爱”的模式。ta长大了在与伴侣互动中会如何反应呢,ta无微不至的爱对方。好,如果对方也是从小爱满满的,彼此相爱;如果对方从小缺爱渴望爱,一个提供舞台一个愿意演出,这叫琴瑟和鸣;如果对方自小恐惧爱,可能就麻烦点了,怎么麻烦法是另一个话题。总之,ta在亲密关系(婚姻)中会坚持重复“积极地爱”的模式。

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角度解释呢,就是认同——子女认同家长的生活模式(后面详细解释)。

父母一直吵架,子女从小在吵架中长大,吵架的体验是熟悉的。子女在自己的婚姻中吵架顺理成章,沟通的方式就是吵架(当然这可能是潜意识默认)。

子女在自己婚姻中遇到问题,自动启动“吵架解决”程序。这是正向认同父母婚姻方式。认同有正向也有反向。

我们会看到一家中几个子女有的就用吵架这个自动程序进行沟通,有的就坚决不用。坚决不用吵架解决进行沟通的子女也是认同,反向认同,就是拧着,唱反调。那怎么也是认同呢,坚决不用吵架,就是时刻回避吵架方式,这也是跟吵架保持连接的,也是与父母婚姻模式相连接的,是认同。

什么是没认同呢,无所谓吵不吵,该吵就吵,能吵就吵不能吵就不吵,合时宜的吵自由的吵。一龙生九子,为什么有正向认同有反向认同的呢?也是另一个话题。

有人说两个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每一对新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祖宗牌步入婚姻殿堂的。

或许这样的说法,会让有些人愤怒,那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哪儿,我们后天的努力就一点用都没有吗?

我的经验是,有,多大呢?我谨慎乐观。

【说法四】内在的儿童与父母

从客体关系上来说,早年的和父母的关系促成了你内心中和外在客体的固有的关系方式。比方说父母是压迫的,你内在儿童就是顺从或者是带有攻击性的。而父母的那种压迫和强制也内化成你内在父母的关系方式。

所以在你的家庭面对小孩的时候,那个强迫的父母就会站出来占有你,而你的孩子就会向当年的你那样把这个角色接过来继续扮演下去。

当然不是说这种关系无法中断,通过心理咨询和反思,是可以通过移情或者领悟去修通这种关系方式的。

【说法五】这只是心理暗示的负面作用

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虽然有概率上的问题,我发现人们自我设定和心理暗示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你说的这种问题,就是一种自我设定。对“相信星座”的人来说,如果星算说后半年天蝎座会旅行,我看某些人多半会跑去旅行,如果说下个月会有一定挥霍,我看多半大脑就会放松,然后去超市平时舍不得的东西,现在也似乎有声音在说着,本月有挥霍的啦,于是眼都不眨的扔进购物车。

倘若将我说成是水瓶,没准我开始热爱学习;倘若将我说成是天秤,没准我开始主动的更均衡且热爱生活,爱交际。如果周围所有的声音都在说,我真可怜,从小就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则内心总有声音说,你真可怜,你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究竟有多少人是被自我暗示了?

【说法六】爱的渴求

我听过一种说法更逗,说是在心理上,人们往往不是在追寻幸福和快乐,而是追寻一种缺失,你有暴力的父亲,你很可能会对暴力的男人着迷。我想说,这不是坑爹吗?其实,这种情况更不如说是寻求一种爱的渴求,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我们生活中最直接无条件爱的来源,父母边揍你边告诉你,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打你,这样在潜意识里把爱与暴力连接,造成成年以后容易找到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爱人。

【说法七】家族的系统动力

这源自海灵格的系统排列原理,一个人是处在一个家庭系统里,TA必然受到家族系统动力的影响,而秩序是根本的原因。我有可能会对家族里的某个人的认同,也许是父母,也许家庭里的其他人(注意,认同不是模仿,模仿是我与模仿对象是分割开的,我是自由地决定是否要模仿他;认同是无意识的,是身不由己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置身在认同当中,所以在认同当中我对自己会有陌生感。)由于认同,我就有可能复制这个被认同者的命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母是家族系统中爱的传递者,如果子女比自己的父母过的更幸福,就会有内疚感,我们的内在是忠实于自己的父母的,是无法被割裂的,就容易让自己比父母过的更不幸,以便平衡或避免这种内疚感,所以,要想超越父母,就必须要克服这种内疚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实用的婚姻观


实用的婚姻观

有一种病叫“婚前恐惧症”,男女都可能患病,《六人行》中的钱德甚至在结婚前夜直接离家出走。婚姻是成年人的游戏,意味着承担责任,履行承诺,所以很多人都在临门一脚前徘徊不定。

对于婚姻的犹豫,包含很多复杂的因素。有时是考虑到责任的慎重,有时则是感情厚度经不起婚姻来临之前来自内心的拷问。

总之,不是感情太浅就是肩膀太软。

有一个即将结婚的男人来问我:我知道自己的婚姻观出现了问题,但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你能告诉我什么才是正确的婚姻观吗?

这是一个不知道是应该向前走还是朝后撤的男人。他一直以为相亲认识的女朋友家世比较好,谈婚论嫁的时候,却发现对方也是个普通家庭,于是心里的那杆秤一下就失衡了。按照他的说法是觉得自己的选择错了,开始放大她的种种缺点。担心选择了她,若干年后,自己会比不过别人。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谁也不愿意隔三岔五地折腾一回。问题是,他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究竟怎样看待婚姻?

如果结婚只是为了占便宜的话,那么很明显,这个便宜不够大,他不太满意。他只是在用市侩的态度寻求一个市侩的婚姻,他对感情因素的重视远远不及考量各种现实条件来得迫切。他想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选择一个和自己最相配的人,与其说他在寻找一个更完美的伴侣,还不如说他在和自己幼稚的虚荣心结婚。

对这种问题,我一贯不劝和,只劝分。别犹豫了,别琢磨了,放彼此一条生路吧。这不是缺德,这是慈悲。因为离开他,这个姑娘保证也能嫁出去:世间的真理就是:你的嫌弃,可能正是别人的心头好,感情的世界其实永远都是公平的。

让我担心的倒是他。如他这样的性格,很可能既胆怯自己所要选择的,又服怯主动去拒绝;既缺乏对自d的认知,又缺乏主动掌控生活的能力。这样的人往往会被现实推着走,委委屈屈别别扭扭地扮演生活让他扮演的角色。虽然想做一个负心人,却只能变成一个心怀不甘的丈夫。

在生活广阔的原野上,他还惶恐犹豫、恐惧地四处张望着,不知道往何处去,也不知道哪里才是最终需要选择的方向,他会活得很纠结和拧巴,因为他还不具备收获幸福的那种品质。

在走向婚姻的过程中,人其实真正要寻找的并不完全是一个爱人,真正探寻的是那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自己。挑剔别人,也是在对自己不满。如果这种不满持续存在,适合自己的人永远也不会出现。

所以,什么才是正确的婚姻观?无所谓正确,合适就好,合用就好。

婚姻就是生活,而且是最朴素、拨开一切浮华的生活。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就会怎样审视自己的婚姻=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踏实地活着,他所追求的婚姻也必然是务实的、温暖的,他希望的伴侣也一定是拥有优美的内在品质,能够带给自己成长、进步和精神上的鼓舞。人格的高贵,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远远要超过金钱地位的作用。

感情和婚姻,最后都将见证我们是怎样地活着,或者活成了什么样子。隐去一切繁文缛节和程序上的差别,能让我们更好地活着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婚姻,最具实用价值的婚姻观就是最好的婚姻观。只是,这个实用,不是人前显贵,不是演给别人看的华丽影视剧,而是每天热腾腾的一粥一饭,是现世安稳,是天再冷你心里也会感到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