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父母的情感DNA,左右我们的婚姻观

父母的情感DNA,左右我们的婚姻观

发表时间:2020-12-28

【www.qg13.com - 说说观沧海的情感基调】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情感DNA,左右我们的婚姻观,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的情感DNA,左右我们的婚姻观

有人结婚,总喜欢找和父亲或者母亲相似的人,有人却发誓坚决不找像父母那样的人共伴一生。可也有人抱怨:“为什么我做不到?父亲就可以做到?”于是努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还有人恼怒“我怎么这样?”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受够了母亲的“这样”,然而自己却无可拒绝地也变成了“这样”。对于这些,都不必过于纠结,其实,这都是你的情感DNA在作祟。

情感DNA,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是指人体遗传基因上的一段“无形”的DNA片段。它来源于你的父母,是你父母情感DNA的重组结合体。你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将如何与爱人相处,在爱情里又能得到怎样的幸福,都受情感DNA的影响。所以,你的婚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遗传给你的情感DNA。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成年的我们,竟然和我们的父母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他们,我们都会在某一瞬间,发觉自己成了另一个她或者他。或者是说话的口气,或者是思考的方式,都是那么的相似,哪怕年幼时,我们曾经在心底里对自己说过千遍万遍:我一定不要像他们一样,可最终,我们还是和他们那么相似,而且是惊人的相似。因为,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血脉相传的性格底蕴,让我们继承了父母的情感基因。

在继承了父母的情感DNA之后,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与父母中的与自己异性的一方类似的异性作为终身伴侣。有这么一句话,“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很多女孩都有恋父情结,对于男孩也差不多,从小到大,很多男孩都崇拜或者欣赏自己的母亲。而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很多男女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拿对方和自己的父母做比照,就算是某些男女真的H为什么原因而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也会在潜意识中,选择那个和父亲较为类似的人,和母亲较为接近的人做自己的爱人。

遗传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和配偶相处的方式,教育子女的方法,甚至连处理家庭争端的思路,我们都可能与父母近似。谁叫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呢?来自父母的情感DNA,左右着我们的婚姻。

众所周知,遗传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两种,显性基因遗传的几率相对较大。我们所遗传的父母的情感DNA也一样,显性基因遗传的概率比隐性基因遗传的概率大得多。

人的性格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情感DNA同样也有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变异。如果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成年后周边的生活环境和从小的家庭环境大相径庭,那么其成年后的生活环境对这个人的情感DNA也会产生影响,从而部分“抵消”父母遗传的情感DNA的对其性格、习惯和婚恋观念的影响。而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所读的图书、所看的电影,甚至所做的旅行等,也都会引起情感DNA的部分变异。最能够引起情感DNA变异的,是我们所经历的爱情和婚姻,在恋爱、分手、再恋爱、结婚之后,我们会发现适合自己的情感才是最幸福的,这种最适合我们的,并不一定就完全符合我们所遗传的情感DNA的模式。

但是,无可否认,父母的情感DNA,影响着我们的婚姻。在处理婚姻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彼此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多了解彼此父母的情感DNA,因为他们的DNA,就在我们和我们的另一半的内心发挥着作用。

延伸阅读

男人的婚姻观


男人的婚姻观

“男人会抱着怎样的心态步入婚姻殿堂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多是30多岁的女性提出的。

另外,还有后续的一系列问题:男人想要结婚的理想对象是什么样的女人?那个女人的性格、外貌、职业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攻势源源不断。对此,知道明确的答复是什么吗?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至此为止,我们对有关男人的一切都进行了研究,也揣摩了男人的心理,但是仍旧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一个男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选择与一个女人步入婚姻殿堂?仅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男人必须有结婚的意愿。事实上,许多女人都会产生一个错觉——开启婚姻殿堂的钥匙掌握在男人而非女人手中。男人经常思考有关于婚姻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超过30岁的男人,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思考结婚问题。那么,男人在做出结婚决定之前,会发生一系列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

首先介绍第一种心理。

在第一次见面的瞬间,男人明确产生“我要和这个女人结婚”的想法。

平日里遇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对象,这种事情是会发生的。在看到自己理想中女性形象的一瞬间,男人会感受到女人散发出来的灿烂光芒。虽然那个女人并没有刻意做什么,只是展示给男人自己平日里的面貌,但在那一瞬间,男人就想与她结婚,想要和那个女人共同生活。当然,前提条件是那个女人也有结婚的意愿,诸如此类的见面到相爱和结婚,其过程进行得势如破竹、无法阻挡。

其次介绍第二种心理。

除去这个女人,男人并没有其他备选方案的时候,他会决定结婚。

男人的本能虽然抱有“难道不会有更好的女人了吗”的想法,但他很清楚现在正和自己交往的女人的确想结婚。即便如此,男人仍然会想:“这个女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吗?”这时候,他就会约上三两好友一同喝上几杯,而朋友带来了自己认识的两个女人。“真不错,真漂亮,我很喜欢。”男人看着她们,满心欢喜,他想得到两个女人中的一个。男人的心就会这样发展变化着。但是那两个女人貌似对自己不感兴趣。虽然主动联系了一个女人,但她只是将自己当成鱼塘里饲养的一条鱼而已,是个备胎。于是男人放弃了那个女人。自己虽然非常想得到那个女人,想和她好好相处,但那个女人却对自己不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要死要活地追求会不会有好结果。虽然心痛,但不得不放弃。之所以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诸如此类的情形在男人身上屡次发生。

在这里,我要再讲一个故事。

男人相亲之后决定结婚,连聘礼都下了,这时忽然又出现一个相亲机会,这个相亲对象的条件明显比之前的女子优越很多。难道你认为男人不会赴约吗?

或许男方父母会提议,还是见上一面吧。当然身为当事人,男人也会抱有同样的想法。见面之后如果男人觉得满意,对方也觉得满意,结果会怎样呢?男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解除之前的婚约。如果对方对男人并不满意,又会是什么情况呢?虽然可惜,但抱着“雉之未捕,鸡可备数”的想法,男人仍然会和之前的相亲对象结婚。虽然想和更加优秀的女人见面,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实力等条件不够出色,被对方拒绝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想着和之前相亲的女人一同生活也不错,于是就选择和她结婚了。这便是男人这种动物。

最后要介绍的男人心理就是下面所说的情况。

男人绝不会选择家人反对的婚姻。

很多结婚情侣,普遍都是男人更有能力,他们比女人拥有更多的金钱和更好的家境。女人也希望对方是一个比自己条件更加优越的人。但越是那种能力强、家境好的人,从家庭所得也必然会越多,因此父母的话就犹如“宪法”般不得违抗。那些出于对女人炽热的爱情而不顾父母阻挠的婚姻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出现。

电视剧《秘密花园》的金洙元为与吉罗琳结婚,放弃了一切,这样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的概率是多少呢?连1/100都不到,只有在电视剧中才有可能。因为作者为了描绘美好的爱情,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现实中的男人是绝对不会那样做的。

想一想吧,在韩国的婚礼中,按照惯例,男方负责筹办婚礼所需的一切,而女方则要出嫁妆。但是男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筹备好包括房子在内的一切东西吗?这是大部分男人都做不到的,不管家境是不是富裕。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家里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先把公寓首付、税金付清,每一位父母都会这样做。父母都这样做了,儿子怎么可以违背父母的意愿呢?但是女人则完全不同。如果男方家庭要求过多的嫁妆,女方家庭就会反对。假设男方是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女方是一般企业中的职员,男方家里会如何要求呢?最低也会要求一所公寓或者首付、税金。这是最基本的。因为此类问题而引发的女方和女方父母的争吵屡见不鲜。女儿会说:“难道因为爸爸没有能力,我连结婚都不可以吗……”她就这样感叹自己身世悲凉。这是多么不孝顺的事情啊!但即便是这样的家庭,在女儿结婚时,父母无论怎样都会准备好嫁妆的。那样男人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结婚了。如果父母不同意,即便是自己很爱的女人,男人也只能选择分手。

起初并不愿意的男人,最终也会在父母的劝说下分手。这种现象,越是富裕的家庭,发生的概率就越高。不依靠父母,完全凭借个人能力成家立业的人暂且不论,如果从家里得到很多,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你,有从家里继承来的房产和公司,还会像《秘密花园》中的金洙元一样放弃一切,和那个女人结婚吗?

好的婚姻,男人的婚姻观都很正。


今天的工作比较多,忙完之后发现自己忘记吃午饭了,打算去公司对面吃点下午茶,巧的是,在咖啡店门口遇见了阿箐。

和阿箐是在一个活动上认识的,因为脾气相投,很聊得来,所以后来还约了几次饭,但是今年大家都忙起来之后,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

这次再见阿箐的时候,发现她憔悴了很多,虽然化了比较厚重的妆,但还是遮盖不住大大的黑眼圈,连发质都差了很多。

一起坐下来聊了会天,才知道她最近在和老公办离婚,因为财产和孩子的纠纷,让她操碎了心。

阿箐说:“想想以前,也被人捧在手心过,但我终究还是成了女超人。女人结婚后和男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女人多了一个大儿子,而且这个大儿子还不听话。男人只是多了一个女佣而已,外加生孩子外加孝顺他爸妈还要挣钱。”

虽然阿箐没有说到她和丈夫之间的问题,但是从这几句话中,已经可以看得出,这段婚姻让她非常失望。

没有正确的婚姻观就不会好好经营他的婚姻,一个连婚姻都经营不好的人,又怎么会经营好他的人生。

两个人在一起三观真的很重要,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三观不正的男人,那么婚姻就会成了灾难。

很久前看《鲁豫有约》的时候,有一期是采访吴彦祖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谈到婚姻观的时候,吴彦祖说:

“结婚几年可以离婚啊?我没这样想过,我觉得结婚是一个,肯定是要一辈子的。”

他还说过:

“在家庭里面我是最低的那一个,我女儿是第一,然后太太是第二。”

吴彦祖的妻子叫Lisa,他们在一起八年才结婚,而这段感情之所以谈了这么久,是因为Lisa的成长环境让她不太相信婚姻,最终吴彦祖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了她。

结了婚之后,吴彦祖开始减少工作,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与女儿,只要有时间,吴彦祖会努力陪爱旅游的老婆一起远行,两人在奥克兰享受下午茶,忙里偷闲去美国看NBA。

虽然吴彦祖看起来像个谦谦君子,但他也会陪着妻子搞怪,和妻子拍很多搞笑的照片。

两个人从认识到结婚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从他偶尔更新的动态可以看得出,这个家庭特别幸福,他的妻子Lisa也一直保持着活力年轻的小女人心态。

一个婚姻观正的男人,会懂得给妻子精神上的呵护和尊重,才能给妻子和孩子幸福。

想起楠姐结婚的时候特别简单,连婚礼都没有,只是在扯了证之后请亲朋好友吃了一顿饭,因为她老公家境不太好,楠姐不舍得乱花钱。

我们曾经问过她这样子会不会太委屈,毕竟楠姐是独生子女,也算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我们都怕她跟这个男人一起会吃苦。楠姐说:“不怕的,他对我很好,也很有上进心。”

事实证明楠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现在她老公事业也有了起色,这几年挣了不少钱。

有次楠姐和我们说,她老公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有时候会不能理解她买上千的羽绒服和化妆品,但是他会去了解和尊重,还常常说“花在我媳妇身上的,多少钱都值”。

楠姐因为工作的问题,有时候会顾不上孩子和家庭,她老公也不会埋怨,只会自己默默地替上,对于妻子要做的事,他永远都会选择支持。

有一个这么开明的老公,楠姐的婚姻生活也算是过得风生水起,顺心遂意地做着幸福的小女人。

有人说两个人的结合最好要门当户对,但事实上,最重要的并不是物质或财富相当才叫门当户对,只有三观相合,婚姻观端正的两人,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以前曾看过一句话:好的婚姻,不仅仅看五官,最重要是看三观。

男人的婚姻观决定婚姻的质量,正确的三观可以让婚姻越来越幸福。

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你在一段婚姻里没有快乐只有痛苦,那么你只能去忍受婚姻,而不是享受婚姻。

不要亏待自己,去找一个婚姻观端正的人,携手一辈子。

多少女人“畸形”的婚姻观,是这样造成的


前天我写了琼瑶和平鑫涛的文章,后台留言比任何时候都火爆,只是有一类留言,让我觉得很悲哀,一种说不上来的浓重的悲哀。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吧。

一位姑娘说:

晚情,我不同意你说平鑫涛的错比琼瑶大,我认为是琼瑶的错更大,她明明知道平已经有家庭有孩子,为什么还要爱上他?

要知道男人都是经不起诱惑,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有女人喜欢自己,自然把持不住。

跟你说说我的故事吧!我爸爸长年出轨,我恨死了那个女人,要不是她,我们一家三口肯定过得很幸福,你知道我妈妈这辈子有多委屈吗?

她天天以泪洗面,如果不是为了我,她想死的心都有,这一切都是那个女人造成的,她给我妈的痛苦,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还给她。

还有一位姑娘的留言也很类似,她说:

看到平鑫涛的子女,顿时就想到了我自己,原本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感情很好,

可是在我八岁那年,这一切就不复存在了,我爸和他公司里的一个女人好上了,从此我们家的灾难就开始了。

我妈没事就哭,不哭时就吵架,现在我已经念大学了,他们还没有断了来往,只是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

我恨那个女人,恨她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家庭,她可以没道德,难道连良心都没有了吗?她怎么忍心伤害我妈,伤害我呢?

我们有什么错,我们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她?她凭什么伤害我们?

看到这样的留言,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我很理解她们的心情,也能体谅她们这样的成长经历,更明白她们的护母心理。

可是,这样的留言令我深思,一想到这背后所代表的婚姻观,就有点悲哀。可是,她们这样的婚姻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位姑娘说:男人都是经不起诱惑,都是下半身思考的,第二位姑娘说:她破坏了我的家庭,她怎么忍心伤害我妈,伤害我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场景,一个女人,遭遇了老公出轨,可是她不想离婚,她想继续这份婚姻,但是心里过不去,于是,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我老公是好的,只是经不起诱惑,都是外面的女人不要脸,勾引他,我的痛苦都是那个女人造成的,都是她伤害了我。

而女儿是和妈妈最贴心的人,妈妈的思想,自然会影响到她,当妈妈向她传递这种思想时。

她很容易就接受了:婚姻中的出轨,不是男人的错,都是外面那女人的错。

那么,这种婚姻观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当一个女人认为男人都是经不起诱惑的,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她99%会遇到一个出轨的男人,重复母亲的悲剧,这也算是一个宿命的轮回吧!有什么样的婚姻观,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伴侣,过上什么样的婚姻生活。

其次,当她遭遇男人出轨时,她的反应会忍不住参照母亲,一边为男人开脱,一边恨死另一个女人。

然后,这种婚姻观还会向下传递,直到以后的子孙中,有人能打破这个传承,这种悲剧才会停止。但这个打破传承的人,要付出的代价,和获得幸福的难度,会远超过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看问题抓不住重点,这点才要命,但凡抓不住重点,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她们在婚姻生活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相当弱,甚至没有,永远都会在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里打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抓小三,抓完小三,老公又找了小四,抓完小四,老公又找了小五,却始终不肯承认,是自己找的这个男人有问题。

甚至还要主动为男人送上借口:男人都是管不住自己的,彻底成为一个没有自我,却不断散发负能量的女人。

不知道那些坚持为了孩子不离婚的女人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

曾经,为了孩子不离婚这种论调不但不会被质疑,还会被人称赞母爱伟大!如今,社会文明日益提高,绝大多数有真知灼见的人,已经纷纷反对这种做法。

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经不起推敲,那不过是一个自我欺骗和逃避的谎言而已。

第一,什么样的父母才能令孩子幸福?自然是自己幸福的父母,如果一对夫妻为了孩子维持婚姻。

要么虚情假意,要么同床异梦,要么时常吵架,要么相敬如“冰”,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可能令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自然感觉不到幸福。

第二,孩子的婚姻观很大部分来自父母,父母面对感情和处理感情问题的做法,直接影响的就是孩子。

勇敢进取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是勇敢进取,懦弱逃避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是懦弱逃避。

尤其是当父母不愿意面对自身问题而将真正的问题掩盖时,完全扰乱了孩子的正确认知结构,从而形成畸形的婚姻观。

第三,为什么说为了孩子不离婚是最站不住脚的?只要说是为了孩子不离婚的。

后面必然会跟着这些话“孩子还小,我不能让他没有爸爸”“我想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

可以这么说,一个处理不好自己婚姻问题的女人,是不可能教出特别优秀的孩子。

这个优秀当然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正常的三观。

有些这样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看起来很优秀,无论是成绩也好,事业也罢,都很出类拔萃,可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个无法处理好自己婚姻问题的女人,往往不具备教好孩子的能力。

如果她真的具备教好孩子的能力,那么,无论是在婚姻家庭里,还是在单亲家庭里,她都能把孩子教好。

反之,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无论是在婚姻家庭里,还是在单亲家庭里,她都教不好孩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父母没离婚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差劲到令人匪夷所思,有些单亲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优秀得令人叹为观止。

妈妈的婚姻观,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它基本上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婚姻质量,所以,离婚没关系,不离婚也没关系,只要你有能力令自己过得开心幸福。

最不可取的是:婚是离了,自己却没有走出来,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还有一种,为了孩子不离婚,但把日子过得犹如人间地狱,都不可取。

儿女拥有畸形的婚姻观,首先该问责的就是父母。

最后,还是想扳一扳这些姑娘的三观,为什么我始终认为你们父亲的错,要比那个女人大得多。

那是因为你们的父亲和你们有血缘关系,他有照顾疼爱你们的责任,而另一个女人和你们非亲非故。

要她跳在你们父亲之前去爱你们,为你们着想,那不现实,你们的父亲和你们有感情,而她没有。

打个比方,如果你们遇到什么困难,首先站出来的是不是应该是你们的父亲?你们会指着自己的邻居说:为什么你不站出来帮我?这是同样的道理。

站在旁人的角度里去看,婚外情可以是对错各半,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唯独在妻子和儿女这几个角色面前,男人的错误远远不止一半。

因为第一要保护你们婚姻家庭的人,是这个男人,不是其他任何人,最不该伤害你们的,也是这个男人,不是其他任何人。

刘嘉玲大谈“婚姻观”: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在后台我常常会收到留言,大部分的烦恼,不外乎是对身边人甚至所爱之人的不满,我有时候也觉得深有同感。

“为什么他不能够及时回复消息?”

“为什么他不能改变一下他的消费观念?”

“为什么他不能理解我的付出?”

……

所有的为什么,都如同一块顽石压在我们的心头。但同时,也会压在对方的肩上。

在《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一书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愤怒的斥责刚要说出口的时候,她却转念一想:我又变成上帝了,我怎么能够决定什么是对他最好的呢?

她之所以会生气,当然是因为担心爱的人因为喝酒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出发点毋庸置疑是因为爱。

可是,当爱变成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对方时,两人的关系,就一定会走向加深矛盾的边缘。

我们从来无法改变任何一个人,试图控制自己爱的人就像手中紧握着的流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我们对对方会有那么多的不满,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朝我们觉得好的方向去改变。

可是感情里也会有视觉盲区,人们总是盯着自己的委屈和辛苦,却很少关注其实对方也在努力。

我觉得感情里最傻的一件事情就是,都想把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讲起她表姐一家的故事。

朋友的表姐最开始是开小餐馆的,店面很小,位置也不是市中心。

但好在坚持做了六年以后生意越发火热了。许多外地来的游客都点名要来这家餐厅吃饭,几乎成了网红店。

听朋友也提过,表姐炒菜绝对是大厨的水准,每年过年的团圆饭都犹如是一桌“上等”宴席。

表姐这个人勤劳踏实,人也热情善良,周边一带对这个餐馆的老板也是一致好评。

而表姐的老公最初是市里一家上市公司的员工。但因为管理层的更换,他的岗位也开始不稳定起来。最后还和上司闹了矛盾,每天工作都是愁容满面。

表姐的小餐馆越做越大,后来还开起了分店。见丈夫每天都闷闷不乐,就提议了许多次让他去分店帮忙管理,也能够省一个人的工资。

可他却一点没有妥协的意思,每次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

后来,表姐老公失业,每天宅在家里上网、喝酒、看电视,一个月也出不了几次门。

表姐越来越看不惯他,每天辛苦忙完,回家就看见这副邋遢模样,不免就开始责骂一番。希望通过挑毛病来改变他,让他能够重新自信、上进起来。

可他非但没有做出改变,反而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两个人开始针锋相对,每天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最后矛盾积深,婚姻走向破碎。

在表姐和他离婚那天,刚好也是注册自己第一家酒店的日子。

身边许多人都觉得是因为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男方彻底跟不上女方的脚步时,难免会走到这一步。

可我也发现,在这样一段婚姻里,真正造成两个人矛盾激化的,也一定还有压在两个人心头不能够摆脱的“控制欲”。

他们都是很优秀的、渴望独立的人:一个靠一己之力踏实、勤奋地开了自己的酒店,一个用优异的学识取得了不错的公司职位。

本来应该是完美的结合,却因为试图互相改变,而产生了深深的沟壑。

男方不愿意去分店帮忙,因为他打心底里是不想去做餐饮的,也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每天在柴米油盐当中忙里忙外;

而女方看不惯丈夫的自甘堕落,以为在她每天辛苦操劳的时候,对方在家是无所事事的。

婚姻里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在相互指责下勉励自己,最后变成对方所希望的人。而是你我都能欣赏对方,并在相互包容和理解之下做好自己。

如果表姐可以稍微放低姿态,陪伴处于人生低谷期的丈夫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如果男方可以多支持一些妻子的事业,让她有被崇拜的自豪感,我相信两个人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02

香港女星刘嘉玲我们都不陌生,她的性格在娱乐圈里也是出了名的直率。

我记得几年前看到一期《奔跑吧兄弟》中,她作为嘉宾特立独行,说话更是和轻声细语扯不上关系。她总是直言不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刘嘉玲这样的性格之下,我们都曾经猜测她会找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爱人。可谁也没想到,她却跟十分喜静的梁朝伟在一起了。

梁朝伟和刘嘉玲性格迥异,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恋情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可是,转眼之间,他们已经结婚十二年。

有一次刘嘉玲被记者问到,他们的感情为什么这多年来都如此美满时,她回答说:“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这样一句话,也道破了她和梁朝伟的相处模式。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人都是感性动物,你光靠讲道理是没用的,即便你讲的是真理。道理并不一定能被对方认可,反而一定会引起几分抵触。

最好的婚姻,是两个人都可以做自己。

节目《圆桌派》当中,陈坤也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内观”。

内观,就是先认知自己。只有因地制宜去改变自身,才有能影响到他人的可能。

爱一个人,可以把一切不适合都磨合成相爱;而管一个人,是可以把一切爱,都变成强硬的伤害。

愿我们都能够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不轻易为喜欢的人改变自己,更不去尝试改变他人。

一定要记住先自爱,再沉稳,最后去爱人。

别被papi酱的婚姻观骗了,你不合适。


昨晚,papi酱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源于她在一个节目里透露说自己与丈夫恋爱十年、结婚五年都没有见过双方父母。

逢年过节,她与丈夫都是各回各家,照顾自己的父母。

话音刚落,现场的人纷纷露出了极度惊讶的表情,我也一样。

有人说,我特别向往这种过年的时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婚姻,觉得这样特别酷。

有人说,婆婆和儿媳之间相互尊重就好,要给出适当的距离,不然双方都会很难受。

有人说,papi酱遇到了一个爱她的老公,也有开明的父母,真的好幸福。

还有人在微博上发起了PK台,问道: 结婚后,双方亲家一定要见面吗?

结果是一边倒,其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 不一定 ,觉得两个人的婚姻,享受独立的家庭就好。

不可否认,婚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隐忍和妥协。

我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并不是,因为婚姻把双方家庭关联到了一起,并且涉及了方方面面。

你逃避不了那些家庭规矩和思想融合,而结婚前因为彩礼、结婚后你去我家还是我去你家等问题谈崩的也数不胜数,让人夹在问题中间寸步难移,心力交瘁。

可是抛开这些问题所在,如果你们两个人已经结婚,从事无关他人的恋爱步入了婚姻,你当然少不了要对婆婆孝顺,并为对方或对方的家庭做点什么。

不为别的,只因那个你称呼她为婆婆的人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儿子养大,如今,她把儿子交给你,并让他完整地走向你,用尽一切来疼你爱你。

然而你却说你希望保持自我,享受各自的生活就够了,关于责任的问题一概不谈,实在是不妥。

正如那句话所说: 别总羡慕爱情,也别总刁难婚姻。

提及婚姻,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过的近几年的结婚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XX年全国结婚人口数量为1010.8万对,结婚率为7.2%,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而20XX年也仍然在持续下降。

在这些数据里,享受单身生活和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的比例只相差了7%左右。

越来越多人恐惧婚姻,追求独立。

这都离不开他们觉得婚姻成为了一种束缚,觉得既要照顾自己的父母还要照顾对方的父母,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阵阵袭来。

而这样的恐惧,在独生子女当中,出现的几率更是高。

关于恐婚,papi酱也坦然说: 我觉得恐婚的人,大部分是怕一旦我结婚了,我就丧失我自己或者失去人格了,可能就得为了对方去怎样。

你遇到一个对的人,对方和对方的家庭都一致尊重你、理解你的想法,这固然幸福,但作为责任,哪怕只是逢年过节时简简单单的嘘寒问暖,都应该存在。

papi酱和丈夫的相处模式之所以讨得大家的喜欢和羡慕,是因为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们回归自我。

她所说的这番话,看似是婚恋观,然而本质却是关于女性的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

如果你能做到精神独立、经济独立,就不需要再接受对方家庭观念的任何捆绑,这样就能非常有底气地为自己的独立买单。

你可以努力地为自己而活,努力地成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变得足够独立足够优秀。

你也可以说这样的相处模式很个性、很酷,但千万不要把这样的行为过度包装为自己的人格自由。

我们的人格确实是需要自由,可是因为过度自我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这就不是自由,而是自私了。

每个人都想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不受双方家庭的阻挠,并且完好地在婚姻中掌握话语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努力活着,这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生活,然而这很难实现。

因为,当你决定了要和一个人结婚,这就意味了两个人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在婚姻里,光是做好自己是不够的。

希望你时刻保持一颗平等客观、谦逊明理的心,既能够成全独立个性的自己,也能够成就完整的他人。

人生有很多种形式,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为你所做的决定赋予更多的意义和责任,这样,才不枉此生痛快地活了一场。

父母的婚姻如何影响我们一生?


父母的婚姻如何影响我们一生?

前两天偶然在网上碰到一则旧闻,《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之一田源因为出轨曝光被迫离开了芒果台,据传他风流成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让我惊讶的是,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等孩子们长大之后,面对网络上这些赤裸裸的文字与图片的时候,会作何感想呢?

话题的另一端是娱乐圈里那些模范夫妻们,比如刘烨安娜,传言都要生第三胎了,还有黄小厨,貌似在娱乐节目中曝出给多多再添个弟弟的想法,对了,还有整天拖家带口虐狗的邓超和娘娘……比起田源那一堆烂摊子,他们的孩子要幸运得多,那么在如此“完美”的家庭里长大,面对父母亲的相亲相爱,他们又会继承些什么呢?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命运

谈起原生家庭,我想起了前两天某位网红作家讲述的她与父亲的故事,她的父母离婚又复婚,复婚再离婚,她经历了手持菜刀吓退小三的戏剧性场面,也有过自己年近四十却要面对老爸再度结婚生子的尴尬,如今忍不住连连感叹:对妈妈好的男人,才是好爸爸!

的确,从小,爸妈就是我们的天与地,他们婚姻中的一幕幕直接先入为主地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我们作为这个家庭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无形中被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

就拿我的老同学A来说,她的妈妈是个大家闺秀,北大的高材生,人挺漂亮,举止言行优雅得体,可她的爸爸却相貌平平,事业平平,什么都是平平,人也木讷不爱讲话。以前去她家里玩,她和妈妈坐在一起仿佛姐妹花,可她爸爸说了句“你们好好玩啊”就躲进里屋房间里去了。A曾经不止一次在我们面前说,她爸太窝囊了,以后她找男朋友坚决不能找她爸那样的!

后来A自己也和妈妈一样优秀,她嫁的人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年龄比她大,阅历也比她丰富,本以为皆大欢喜了,可没想到一次她老公投资失误,赔了一大笔钱,A觉得他臊眉耷眼的样子怎么和爸爸当年那么像啊!“这算什么!你振作点行不行?男人哪儿能这个样子!”A本来是想用点激将法,可老公却像突然失去了斗志一般,一蹶不振。

我们班上还有个女生,B同学,她爸妈都是知识分子,人也特别nice,他们的恩爱经过B的渲染与传播在我们的同学圈里是出了名的,他们的开明和亲切也深得我们的喜欢,有时我们同学聚会他们也会来参加,毫不费力就和我们打成一片,偶尔还说出两句让年轻人们钦佩有加的金句,简直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父母”。

这些年下来,B交过不少男朋友,可最后也没稳定下来,她似乎在不同的男人间挑来挑去,但哪个也不能让她真正满意。后来,爸爸生病了,她就专心和妈妈在家照顾他,连“绯闻”也没有了。

而在我们这个同学圈里,最让人操心的就是C,她的家庭是最暴风骤雨的一个,爸爸脾气暴躁,妈妈牙尖嘴利,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C被烦到不行,那时她放了学极其不爱回家,要么在外面乱逛,要么在同学家躲清静,可回去晚了,又不免被爸妈一顿骂,各种责备,说她不懂事,说她成绩不够好……所以,C上学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一定要去外地上大学!”

高考后她真的去了外地一所大学,毕业了还在当地找了工作,结了婚。电话里她告诉我,她特别害怕和老公吵架,老公嗓门一高她“简直连血压都要升高了”,所以她就不停地告诫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可是老公偏不领情,脾气反而越来越坏……

父母的婚姻如何塑造我们的亲密关系?

从A、B、C三个人的故事可以看到,对于父母的婚姻,大体上我们会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你们好差劲”——我们或者会看不起父母中的某一方,比如懦弱无能的那一方,或是施虐施害的那一方,或者会同时瞧不上他们两个,认为他们的婚姻就是瞎凑合,浪费生命,一场悲剧;

第二种是“你们真美好”——我们觉得他们给了我们人生中最温暖最美妙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幸福,这个小家是如此幸福。

第一种态度往往会发展出这样几种故事线:

1.奋斗型女主

就像A,她非常不认可爸爸而认同妈妈,在人生的前半段,她的父母就像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组合,激励着她不断前进,让自己去靠近前者,摒弃后者。还有的孩子,比如开头我提到的那位作家,会很同情弱小受欺的那一方,小小年纪就急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变强大来保护妈妈。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激发出她们很多的勇气、力量与激情,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父母的老路,过上与父母不同的婚姻生活。

2.逃避型女主

这类女孩子一心想远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会跑得远远的,选择伴侣的时候,也会选择一个与自己父母相反的人,更会在婚姻中竭力避免父母曾经出现的问题再次上演。可问题是,像C那样,因为受够了父母的争吵,结果连夫妻间正常的冲突也无法承受,一味地追求“和平”,就反而会埋下了越来越大的隐患。

心理学上有一个“爱的定律”,那就是,认同与反认同都是一种“认同”,一切你极力反对的,其实都是你支持的,一切你极力支持的,其实都是你反对的。奋斗型和逃避型这两类人都非常想要做和父母相反的人,但越是这样,也就越说明父母带来的创伤仍然在刺痛着她们,而这个创伤越是刺痛,就越难以摆脱,搞不好就成为一个死循环。

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怕什么来什么”,当我们为了避免创伤而刻意地、过分地想要绕开和躲避一些问题的时候,恰恰可能会过上一种以创伤为中心的生活,甚至“制造”出自己所竭力远离的那个问题。就好比当你不停地说“逃离北上广”,就算已经回到了家乡,但心里其实还一直藏着个“北上广”;当你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紧张”,其实时时刻刻都在“紧张”;当你一直嚷嚷着“减肥”,反而容易越减越肥。

如果我们没有用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去处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那个部分,而只是远离,那么问题从来都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当你因为过度的创伤而无法容纳人生有一点点负面的、你所恐惧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生活就会偏离现实的轨道,也必定会有另一个人来承接那些你所不能接受的,最终导致失衡。

3.自贬型女主

这类女生就像小C,她被父母婚姻的炮火所伤,成为父母对人生表达不满的又一条通道,潜意识里她会认同父母的指责,认同父母对这个世界的抱怨与恶意,以至于对自己、对世界都存在着一种消极的意象,比如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婚姻不过如此,或者说认为情感这件事只要放在自己身上,就不会有多好的结果,自己难以找到可心的伴侣,也很难有人会真正对她好,等等。

本质上,这样的女孩子不敢抓住机会,因为她不敢过比父母、比过去更好的生活,她在潜意识里会让自己滑向曾经的“舒适区”,于是,就算有已在手边的幸福,她也可能视而不见或轻易放弃。

总的看来,在“你们好差劲”这种心态下,无论是奋斗型、逃避型还是自贬型,我们会看到一种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刚结婚的时候,她们的婚姻看似走向了一个与原生家庭完全相反的方向,但实际上,因为与父母的对立和对抗还在,创伤还在,很多纠葛都还没有被理解以及化解,她们很可能走着走着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婚姻竟然越来越像父母的婚姻了。

我们再来说第二种态度:“你们真美好”。总体上,这类人在自身感受上要比第一种幸福多了,然而如果从成长和解放自我的心理学角度看,父母这种“完美”的婚姻也可能对孩子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比如B同学,当孩子过于认同和理想化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非常了不起,他们的婚姻非常了不起,那么就会因为“起点太高”而很难真正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接受别人,进入到属于自己的新的亲密关系中去。

我就听到有姑娘总结说:“你老爸越爱你,你就越难嫁出去”。如果一个人所经历过的所有高浓度的、最美好的爱,都发生在她和父母之间,“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就会“不敢”过不那么好的生活,或者说,不敢过哪怕在一两个地方有瑕疵、比不上自己原生家庭的生活。于是,当人生进入到中场的时候,她会发现,除了父母,她几乎无人可爱了,她也无法爱上别人了。

这以上种种情形,你是否都有点似曾相识?的确,种种心态交织在一起,或许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毕竟,极其糟糕的父母和极其完美的父母都是少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化解这些“情结”呢?

你有机会改变一切

在你谈恋爱之前,结婚之前,恐怕从没有人告诉过你,其实你一直守着一座“金矿”,把这座金矿的矿脉摸透、打通,前面提到的几种情况你便有机会“幸免”。

是的,这座财富之矿其实就是你父母的婚姻。它就摆在我们眼前,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它,意识到捕捉那些信息,分析那些信息,深刻地认识它对自己的影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大多数人都图省事般地将一切归于天意、缘分、宿命,而不去认真地问问自己:为何如此?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真正的探索绝非一篇文章可以穷尽,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供几条线索,首先,你可以尝试着回答一下以下这些问题:

你父母的婚姻关系的模式是怎样的?他们的婚姻哲学是什么?

在关系中,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们是用什么方式交流的?对对方是怎样的态度?遇到冲突时他们怎么反应、如何应对?

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如何看待生活、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

他们对你是怎样的方式?

对待金钱、工作,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对待性,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他们如何对待家庭其他成员?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观察自己的父母,观察你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

第二步,体会和觉察你对这些有着怎样的感受:

你对父母的角色分别是怎么看的?你更认同谁、不认同谁?

你从小最需要却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你从小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它们常常因为什么出现?

你在哪一方面会在情绪上尤其敏感?

你的“内在信念”,或你的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回答完这些问题,或许你已经对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需要穿过表面的现象,去看透一些在深层不断运作的东西,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危险点。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系统是怎样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的时候,你才可能去调整这个运作模式,让系统发生变化,从而跳出家族的循环圈,避免“复制”的魔咒。

我们最终要上的一课叫做:如何完整而真实地活着

在我们厘清与原生家庭关系的整个过程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出发的,你像准备征服恶龙的骑士一样,全副武装,踏上英雄之旅,但渐渐地你会发现,问题更多地是用来理解接纳而不是用来干掉的,就好像你永远也不可能把懦弱的父亲变成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或是把父母对你的影响一分为二,好的留下,坏的扔掉。

有一年,我们几个老同学终于聚齐了,包括A、B、C三个人和我,A抱怨说:“我以为我找了个很强的老公,可结果呢,我看他和我爸也差不多。”

这时B开口了:“你老公只是一时受了打击而已,在我看来,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你自己就很厉害啊,你看你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工作也很好,所以那么优秀的男人才会看上你。可是我呢,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赶不上我爸妈……”

小C也搭腔说:“是啊是啊,我爸妈天天骂我,我也挺自卑的,你身上的那股拼劲我这辈子说不定都找不到,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

聚会散了,我和A顺路一起打车,路上,A对我说:“刚才听了她们的话,我好像突然开窍了。”我没出声,等着她继续说。“我一直嫌弃我爸没本事,可正因为有这样的爸爸,我才会那么努力。我总想找个强大的男人,可其实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也变强大了。今天B和C一反衬,我才忽然意识到这一点。”

我不禁暗暗赞叹A真是个悟性很强的女孩。“是啊,你真的不用一心只想着老公要如何强大,他也是人啊,他也有脆弱的一面,我们女人不是还能顶半边天呢么。”

“还真是,我已经不是小丫头了啊,过去我有点太执迷了……”她执迷于什么呢?我想她心里自有答案。

后来我听说,A没有再给老公那么大压力,反而像被唤醒的女王一样,展示出了自己聪慧能干的一面,给老公提了不少好建议。她和爸爸的关系好像也缓和了,父亲节的时候我看她发朋友圈说:“如今才懂,您和妈妈成就了今天的我。”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件礼物,只不过有时它的包装很难看。父母的婚姻带给我们的不都是温馨美好,也会有伤害,但经历了岁月,当我们终于有能力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时,才会懂得,曾经让我们失望与鄙视的包装下面,其实是一份珍贵的馈赠。

或许到了那时,我们才会重新爱上已经苍老的父母吧。

如果父母婚姻不美满,我们还会幸福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似乎有很多选择,但如果我们内心没有选择愿望的话,那么选择就不是选择,而只是一些缭乱的幻影。

这些幻影有时是如此有欺骗性,以至于让我们以为它就是真实的。有时幻想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起码它不会让我们疼,就好像运动员打了封闭一样,似乎是止住了病痛,但那根本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我鼓励大家偶尔可以发挥下想象力自欺,但不鼓励大家长期服用这种“致幻剂”,丧失现实感。其实并不是“精神病患者”才会脱离现实感,我们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的现实感都是比较低的,而且坚持用自己的想法来定义这个世界。如果这种定义在封闭的环境下做出来,而没有一种交互的信息,那么这种交流往往会让我们在某些时刻,在一个恶性循环中痛苦。

佛理在我眼里是一门很好的哲学,因为它把很多道理说明白了。我浅显地理解,如果用轮回来定义循环会更形象一些,将前生看成过去,将今生看成当下,来生看成未来,那么轮回其实可以在一生中完成很多次。

如果我们的生活总是在“鬼打墙”,是因为有个“鬼”有很多未了的心愿,如果你不让它“安息”,它就会一直闹腾,直到你真正愿意正视它和化解它。和传说中相反,心中之鬼是无法驱散的,反而是越驱越强;也是无法封印的,只要有机会它就会破壁而出,比如当你内心没有足够力量的时候。

真正解决鬼的方式就是阳光,阳光不是让这些鬼死掉,而是让这些鬼得到真正的解脱。相信我,没有人愿意当鬼,我们所有人都想上天堂。

这么说似乎有些费解,不妨看下面的一个故事,也许你就明白,不是造化弄人,是我们弄造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那么无辜和无助的。

一个叫云朵的女人,正如她的名字,是飘的。她已经32岁了,却谈过15个男朋友,每次一到男友要带她回家见父母、谈婚论嫁时,她就开始害怕,不久后选择分手,再换一个男友,然后再重复这个模式——无法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

云朵很清楚,自己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他们为了她,长期维持无爱的婚姻。从小让她最难忘的是,母亲向她痛诉父亲的出轨,这对她造成了伤害。在云朵13岁那年,母亲找到父亲,请求他回家。父亲很受震动,他回来了,可人回来了,心却没有回来。虽然没有再发生什么事,但云朵不能忍受他们那种客气小心的态度,他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做戏,观众就是她!也许就是在那时,她丧失了对婚姻的信心。

现在云朵很矛盾,很渴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自己对婚姻又没有信心。她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她很害怕,如果还不能改掉这个毛病,她也许要痛苦地生活一辈子!

15个男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方面是像“小强”一样拥有永远打不死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是不断重复的伤害;这让人很感慨。必须要说的是,做咨询这么多年,我印象最深的是,赞叹人的生命力的超凡绝伦,同时对人的九死不悔的顽固和偏执,感到悲哀。

如果将爱看成一条路,那么云朵已经在这条路上迷了15次,看上去好像每次她都做了糟糕的选择,但其实也许她犯错,在她的视角里,不是犯错,而是一种“正确”。或者说,也许她看上去总是犯错的一个原因是,她根本不想改,或者改了以后要付出成本,而从她的视角里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你认同,我们的内心有不为我们所知的“独立”意志的话,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往东走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往西走的,这种内在不一致就造成了一个暗中的“破坏者”和“搅局者”,有一些暗暗潜在的趋势,在以不为我们所意识到的方式参与我们的生活。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云朵根本没有想谈恋爱成功?这个女孩似乎讲了16个故事,15个男友加上她的原生家庭的故事,但在故事比重的分配上,前者被一笔带过,后者却花了90%的篇幅。她对故事比重的分配本身,就说明了她内心情感分配的比重。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更多地朝向原生家庭,而不是打开心转向外面的世界,那么她如何能恋爱成功?

如果用佛法里的“业报”来形容支配我们人生的那股暗在力量的话,我倾向于认为,很多因缘要纠缠,是因为有些事情未了,了结就是好,好就是了结,如果不了结“过去”或者说“前生”的因缘,或者说只是表面上终结了某事,但潜在的部分还是在翻涌着,那么轮回还会一次次发生。

人生正如流水,就是从僵化和固结中走向运动和融汇,这是我们人生的整个趋势,正如海纳百川一样,这也是我们的命——必须像流水一样,而不是死水一样生活。

不知你是否追问过自己:人这一生都在做些什么?我想就两个字:突破。突破命运施加给我们的种种局限。不错,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一对恩爱的父母会成为孩子婚姻的良好模板,当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时,这个模板开始发挥作用,如同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

老实说,拥有如此恩爱父母的人有多少呢?如果父母没有美满的婚姻,我们的婚姻是否就必然会一塌糊涂呢?当然不会。

其实在云朵的情感旅程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个年龄段的女孩。在男友提出见父母之前,有一个32岁的女人;在男友提出见父母之后,女人的年龄回到了13岁(少女最敏感期)。32岁的云朵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被13岁的云朵心怀的恐惧打败了。

十几年前,云朵的确无能为力,因为她太小,而且她想解决的是一个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孩子,我们无法成为父母婚姻的主宰。所以请消除以为自己可以主宰父母婚姻的幻觉吧,婚姻是他们的事,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人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婚姻关系。这句话,我真的想赠给所有活在父母婚姻阴影中而迷失了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到了成年还沉浸在对母亲的内疚感和对父亲的怨恨中,他就很难活在当下,这时候,人往往有一个倾向就是将现在复制为过去。比如对云朵而言,她会有一个误区,觉得父亲离开她,她就得不到父爱了。事实上,一个父亲为了孩子愿意延续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足见父亲对她的爱,即使他离开了,也会爱她。

小时候,云朵的一次请求,让父亲回到了家,这会让她有一种幻觉,那就是她以为自己可以主宰父母的婚姻。很多孩子就因为这种爱的幻觉,而不得不为自己父母的婚姻负责,以至于他们不能允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婚姻,而愿意成为父母婚姻的最后一根保险丝。

一个小孩子是可以这样幻想的,但作为一个32岁的人应该知道,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她没有挽救父母的婚姻,父母的婚姻只是像植物人一样维持了多年而已。

真实的生活,才是一切幸福的开始。

对云朵而言,如果她再遇到男方提出见父母的要求时,不妨尝试着跟他表明自己暂时没有做好进入婚姻的准备,告诉他,自己需要一段时间,建立对亲密关系的足够信任。让他支持她度过这个人生中比较难熬的阶段,一个男人的包容的爱可以给这小小的惊弓之鸟更多的勇气。

而云朵也需要和自己内心中那个恐惧的小女孩对话,告诉她自己准备继续探索。感觉太痛苦时,可以稍微停下来,但姿态要一直往前走。换句话说,云朵要明白,恐惧不是来自和男友之间的关系,而是来自十多年前;她恐惧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

归结为一句话:活在当下,寻找一段温暖的感情,告诉对方自己需要时间,让他的温暖鼓励内在的受伤的孩子,放慢脚步,但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