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很多人喜欢表扬孩子聪明,但是这个词经常害了孩子

很多人喜欢表扬孩子聪明,但是这个词经常害了孩子

发表时间:2021-05-03

【www.qg13.com - 用孩子来挽回爱情】

情感百科对于恋爱是非常有用处的,两个人需要去解决一些感情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很多人喜欢表扬孩子聪明,但是这个词经常害了孩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聪明这样的一个词汇是不是可能更多的时候都是用在一些长辈在夸奖自己的小孩或者后辈的时候出现的?对于一些天资比较聪慧,或者小的时候脑袋比较灵光的一些小孩子,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去夸奖这样的小孩子,说他们很是聪明;

不过小编今天要说的是,其实这样的一个词汇用来夸奖一些年幼的孩子可能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好的,虽然有的时候你身边也会有很多育儿方面的专家告诉你在孩子的教育过程需要注重去表扬和夸奖孩子,但是可能这样的一种表扬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的。

可能你的孩子会更容易变得骄傲

因为经常你去说孩子聪明,而可能这样的一个词汇往往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与生俱来的一些能力和智力水平,而对于一些孩子随着逐渐长大也会去懂得这样的一个词汇的含义。可能夸他聪明的人多了,他就会更容易去因为自己这样的一种天生的智商和能力而感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生来不平凡,因此更加容易变得骄傲;

在这样的一种骄傲情绪下,可能你的孩子也会容易变成小聪明。

所谓的小聪明就是可能你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去依赖一些小伎俩或者华而不实较为虚浮的行为来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也会开始去害怕尝试一些自己做不好,觉得有难度的事情,因为他们担心会因此失去聪明的光环。而也会因此让你的孩子变得不切实际,不懂得去脚踏实地的努力,而整天只想通过一些投机取巧和小聪明来达到目的。

因此,有的时候在表扬你身边的孩子时需要去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减少去这样来表扬你的孩子。

相关知识

你知道冷暴力这个词吗?你可能经常会对孩子使用这样的冷暴力


不知道各位女性朋友有没有听说过冷暴力这样的一个词语,可能这样的一个词语并不是什么样的好词,而且这种冷暴力也经常是会影响和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幕后黑手;

今天的话,小编在这里也要去提醒下各位女性朋友们在平时和自己家里的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一种冷暴力,不然可能会影响到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不利于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说,你是不是会有时候不理睬自己的孩子

幼年期的孩子可能经常都是比较好奇的,对于周边的很多事情可能他都会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也经常会粘着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总是去询问一些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你会耐心的去进行解答,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你实在是太烦了或者答不上来,你可能就会选择不去理睬自己的孩子;

可能你会认为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就会收敛一些,不再是整天无穷无尽的去问问题,但是其实你这样的一种行为就是在使用冷暴力,而这样冷暴力经常都会去伤到孩子的心,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

其实你更加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去正面解决和回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有的时候你确实是没有时间,或者正在忙于做某件事情,那么你需要去先跟自己的孩子说一声,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让他提醒下你去帮他来进行解答;

而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其实你并非需要每次都绞尽脑汁去思考,当你实在没有办法解答的时候,或者觉得难以启齿的话,有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教会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这样的话,其实还更能够锻炼到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因此,其实这样的冷暴力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面前做这事?但是对孩子伤害却特别大


一个家庭的经营是不容易的,而且当这个家庭在拥有了小孩这样的家庭成员之后,可能很多时候,作为长辈的你们都需要在很多事情上更多的慎重考虑和谨慎;

比如说,可能你们不要总是在你的孩子面前争执吵架

生活并不是总是会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永远都是欢声笑语,有的时候,难免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出现一些小矛盾,或者小摩擦。而这样的时候,可能经常两个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容易导致出现语言上的争吵,甚至出现肢体动作上的冲突。

不过当你和你的配偶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时,一定需要去注意下你的孩子的感受,你就算再忍受不了,但是也一定记住不要去在孩子的面前去把你的情绪爆发出来。因为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灵冲击是非常大的;

可能孩子会变得难以去信任别人

当你的孩子发现本来关系特别亲密的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争执甚至吵架的局面时,可能在孩子的心灵里会开始埋下不信任的种子。孩子可能会觉得身边的人可能有的时候也不是那么亲密和可靠的,有的时候孩子在心理上也会开始更加不容易去接受其他的人。

可能孩子以后在感情问题上也会出现问题

当你的孩子变得难以去信任别人的时候,可能这个时候你也不要期望你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可能因为这样的家庭阴影,孩子对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会更加难以接受,经常都是很难去完全的接纳自己的另一半,而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也会不容易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

所以呢,在争执吵架的时候一定需要注意避开孩子,不然将会伤害你的孩子。

婚姻经营的方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却很难做到,如何挽回婚姻


鸡毛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婚姻生活?婚后出轨?婆婆和媳妇之间?这三种观点有什么不同吗?不同的核心概念?......婚姻危机怎么样?婚姻生活如何运作?怎么做?

想想那一年,每个人对这一段毫无疑问都有一个愉快的期望婚姻生活,但是为什么他们会达到愤世嫉俗的程度,需要单独治疗病人呢?如果婚姻危机出现怎么办?婚姻生活如何运作?如何挽回婚姻?(情感困惑加导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各种情感专家已经解释了婚姻的运作方式。我个人认为关键是:

夫妻应该互相理解,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试着爱助教胜过善待自己。

为什么婚姻生活中会有第三者?

也许是你眼中的助教没有结束你婚前的理解。也许助教只看到工作和孩子,而你成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也许助教不再像结婚前那样英俊、英俊和美丽了...

总之,你在家里从外面找到了你所缺少的东西,所以你向别人伸出了你的手臂。在最近的热门影片《安定下来》中,老菅直人夫妇讲述了一个婚后不忠的故事。幸运的是,如果这个男孩想遵守诺言,为什么?我想起了我妻子白手起家创业和照顾一个老年家庭的艰辛。

如果你结婚后继续自由地询问对方,如果你下意识地知道对方的要求越来越低,你就是在向外推销TA。

为什么结婚后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核心概念?

总会有男孩离开已婚夫妇的狗血闹剧。现在有更多的女人鄙视男孩,没有耐心。他们只有一个让自己受苦的小故事。为什么在你结婚之前,TA在你眼中是温柔而美丽的,没有人能与之相比,现在在你眼中却是如此丑陋?

结婚后,她成了半个家庭的保姆,以便更好地照顾你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她放弃了工作,成了全职家庭主妇,照顾你和你的孩子。你的知识越来越广,但她的社交圈越来越小。你和你的孩子是唯一剩下的。你和她的谈话只关注孩子和家庭。也就是说,她的困境是每个人争论的根源。

结婚后,你对他有越来越多的规定。抱怨不仅仅是鼓励。他在这里总是感到失落。你考虑过他的自尊吗?你在他眼里越来越不温柔了。在你眼里,他越来越不担心了。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婚姻生活。

结婚后,许多人只学会如何要求,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从对方的角度无私地为这个家庭奉献。你为这段婚姻做了什么?

为什么她不能和你妈妈相处得很好?

媳妇和婆婆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一对强大的敌人会在这里争夺最优惠的待遇。他们都希望占据你心中的第一位。许多男孩不明白婆媳之间的联系在于这个男孩的心态。自然,这对男孩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然而,从你媳妇和妻子的角度来看,你必须对你母亲有一个强烈的态度。当你不总是站在你母亲的角度时,你的儿媳就不容易刁难你的母亲。

不管那个时候婚姻生活的起点是出于感情还是适合,一定会有一些感情,如果一个人想一起变老,一定会有一些。婚姻管理有很多方法,,但大多数都是小的防御策略。最关键的发展战略是以爱为基础,交换观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婚姻生活中的差异。如果婚姻危机出现怎么办?婚姻生活如何运作?如何挽回婚姻?

你总是喜欢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长大后却会害了孩子


经常在每个孩子出生以后,可能每一个父母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教育和培养,而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其实都会刻意有意的去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些她们认为孩子应该拥有的观念;

就举一个例子,是不是很多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都会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就哭泣的时候严厉的去斥责孩子,要求孩子不可以哭泣?

估计这个是在生活中特别的常见的,很多时候可能一些幼年期的孩子经常都会容易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小挫折,比如说不小心摔倒了,或者撞伤了身体,然后就开始嚎啕大哭;而这个时候可能一些家长父母会一边去帮忙孩子检查身体是否受到伤害,伤势情况如何;又会一边去在旁边呵斥小孩不要再继续哭泣,尤其是对于一些男孩子来说,更是经常父母都是用这样的话来告诉他们不要去哭泣,比如说你是男孩子,男孩子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能因为一点痛就哭泣;

而你的孩子经常在这样的一些话语刺激和影响下,可能也会逐渐的去接受你给他灌输的这样的不可以哭泣的观念,慢慢在生活中就不会再去选择哭泣,哪怕可能有的时候实在是遇到了特别难受的事情,或者受了比较严重的伤害,但是可能孩子也会因为你平时给他灌输的不可以哭泣的观念,所以会可能强制自己不去哭泣,哪怕再难受也忍着不去哭出来。

而对于这样的一种行为,可能确实是会让你的孩子表面看起来特别的坚强,但是孩子可能在以后长大了,也会因为这样的观念,而容易变得情绪压抑,可能其实内心经常会特别的痛苦而不懂得去通过哭泣来释放自己。

所以,对于这样的观念,可能有的时候父母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下。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摆脱家暴的伤害?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词,或许提到它人脑子里的第一印象会是鲜血淋漓的伤口,乌黑的瘀伤或者疤痕。

“若看不到明显的肢体伤痕,这应该不是严重的家暴个案。”我曾经也这样认为。

但是在临床工作经验中和家暴受害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施暴者不需要通过肢体殴打的方式给受害者留下“疤痕”。

家暴的形式非常多样,而且它所产生的心理痛苦事实上比那些明显的肢体痕迹还要严重,而且身上的伤口愈合并不能代表心理的伤害和痛楚就随之消失。

01

家庭暴力是指亲密关系中,以获得或维持权力和控制为目的,实施一系列虐待或者暴力行为。

通常大多数人想到家庭暴力,都会想当然的以为“我肯定没有遭遇过/我肯定不会遭遇”,那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把家暴狭隘地理解为了身体上的暴力。

其实,根据施暴形态的不同,家暴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情绪暴力、经济暴力、心理暴力”五种类型,同时多种类型的家庭暴力可以同时存在。

肢体虐待、强行发生性行为、恐吓、胁迫、操纵、经济控制、羞辱、监视、孤立、胁迫、责备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各种类型的虐待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虐待,因为它看不见伤口,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

若说生理方面的虐待是从外部摧毁一个人的独立行动能力,那心理的虐待就是从内部将人的自尊和自信腐蚀。

在长期的情绪和心理虐待关系中,受虐者会出现低自尊,以及强烈的内疚感。

虽然女性在家暴中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但是事实上研究显示,它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无关你的性别、种族、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而且它随处可见。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全美每分钟大概有20个人正在遭受亲密关系里的肢体暴力。

每年都会有上千万的女性,甚至也包括一些男性会掉进家庭暴力的陷阱。

18到24岁的女性相比于别的年龄段女性,受到虐待的概率高三倍。近40%的虐待都发生在女性怀孕之后。

所以,家暴离我们并不远,或许,它正发生在你的身上。

家暴这个概念,只应用于长期恒定的,并且是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中。换句话说,大部分的家暴发生在家庭里。

这或许是我们最不想也最不愿意发生暴力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家暴最最困惑人的地方。

试想,被一个你爱的,并且期待同样的爱作为回应的人虐待,我想这种痛苦应该是毁灭性的。

02

人们无法离开伤害自己的人

根据美国反家暴联盟的数据表明,85%的受虐者无法彻底离开一段虐待的关系(Forbes, 2010)。

这个事实看起来有点反常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听到人们对受害者评头论足:“谁让Ta自己不分手/不离婚。”

但数据显示,人们不只是难以离开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人,甚至很难离开那些已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据美国家暴热线(2013)的统计,一个受虐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对受虐者而言,离开这段关系,仍然会让他们有很多的不安全感。

因此,离开的过程总是要经过周全的策划。然而,一位曾遭受过家暴的妇女说,

“每一次离开,都需要我花上一年的时间计划、告诉他人、寻求帮助,直到我又一次原谅(选择留下)。”

03

在这样虐待和负面的关系中,

Ta为何不离开?

我们常常很难理解为什么受虐者很难离开一段虐待关系,或者说,为什么他们总是在决定离开之后又选择回去。

甚至有很多人因此指责受虐者,认为他们是因为喜欢或甚至热爱被虐待,才选择留在这样一段充满痛苦的关系里。

事实上,“离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美国全国家庭暴力热线每天都会收到数不尽的家暴求助电话,据他们的数据总结,家暴相关的理论以及临床工作经验,受虐者不离开虐待关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现实条件的桎梏。

受害者不离开,很多时候还可能是因为现实的原因,比如:经济依赖于施虐者,缺少社会资源等等。

其他文化或者宗教的原因也可能会迫使受害者留在虐待关系中,例如:受害者会担心结束关系会给家庭带来耻辱。

2. 并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一种心理操纵的陷阱

一项对家暴幸存者的调查显示:受害者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受到暴力侵害。而这会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虐待关系中有很多受害者都掉入了心理操纵陷阱。

Gaslighting(煤气灯光)是家暴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用来解释施虐者心理操纵陷阱的一个形象名词。

它来自于一部英格丽褒曼的老电影,男主角靠操纵煤气灯光来控制环境的变化,然后当女主举报的时候,他坚持那只是女主角看到的幻想。

因为女主无法做准确的解释,男主又显得非常自信,女主开始怀疑自己。

后来Gaslighting就被衍生解释为:一种试图去改写他人对“现实”的认知,以实现改变他人的一种行为。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Gaslighting对受害者的影响不仅仅是操纵那么简单,操纵改变的是人的行为,但是Gaslighting的目标是改变人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改变人本身。

在家暴中,一直有一个谜一样的现象是,每一次暴力的发生,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认为是“始作俑者”。

接着发生的或许就是无尽的对受虐者的指责:“都是因为你XX,所以我XXX。” 例如:

你没洗干净地板;你没做好晚饭;你让我在他人面前丢脸……

甚至在暴力发生之后,施虐者还会指责受虐者——

“都是因为你,我才做出了那么出格的行为”,

“都是因为你才让我变成这样”。

责备行为被认为是家庭暴力循环形成的基础,当施虐者不断地指责受害者,说受害者让Ta失望时,受害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的感受,甚至相信施虐者是对的,虐待的发生是自己的错。

同时,受害者最终会在虐待关系中发展出一些应对压力的机制,例如,否认施虐者在虐待自己和最小化虐待行为,通过这样的机制和策略,受害者会暂时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

但是在长期的虐待中,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包括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此外,有很多受害者从小可能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在他们看来,家庭暴力和虐待行为是正常并且可以接受的。这样他们则更容易陷入施虐者的Gaslighting行为。

3. 有的人不愿意离开,是因为爱

很多时候,受害者是可以感受到来自施虐者的爱的。他们一起有孩子,有家,并且受害者希望能够保持他们的家庭。

施虐者在关系的最开始往往不会展现出虐待行为,而且是非常迷人的。而受害者很多时候可能会希望伴侣还能回到之前的那个Ta。很多受害者的期待都是想暴力停止,而非结束关系。

“尽管他把我从楼梯上推下去,控制我的手机和人生自由,因为我穿戴整齐地去面试而向我泼咖啡,我从未认为他在虐待我。

相反,我觉得我足够强大,那些只是他的个人问题而已,而且我觉得自己和我们的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帮助他的因素。”

——Leslie Morgan Steiner

对受害者来说,要让他们相信暴力行为(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语言、心理上的)一定会再一次出现,是很不容易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是受过相关的高等教育的人群、乃至心理专业人群里也一样会出现受害者。无论读过多少数据,依然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是侥幸的那个例外——“Ta一定会悔改。”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思考的是:

为什么我会允许把自己置于一个有风险的处境里?

即便有侥幸的概率存在,受害的概率是更高的,为什么要让危险有机会在我身上发生?

有一部分受害者有一些无法克服的、潜意识中的自毁倾向,伤害的反复发生令他们痛苦,但也令他们感到“真实”、甚至“安心”。

4. 恐惧更多的受害

“这是每一个受害者都知道,而大众不知道的答案,离开施虐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家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会发生杀害。在受虐者结束受虐关系之后,有近百分之八十的谋杀暴力事件出现。”

对更大范围的受害者来说,“恐惧更多的受害”也是常见的无法离开施虐者的原因。

生活中我也曾见到过由于受到施虐者的威胁,例如,去单位闹事,伤害受害者的父母等,而不得不放弃离开施虐者的计划的情况。

04

暴力循环以及

打破循环的步骤

上述的所有原因并非排他,并且每一个受虐者不离开的原因都是非常个人化的。

“没有离开家暴的人,往往都与施暴者回到一种被称作‘暴力循环’的反复关系模式中去。”心理学家勒诺·沃克(1979)如是说。

这样的循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紧张的压力

在这个阶段施暴者会开始生气,并且对受虐者实施一些语言或者肢体上的虐待。受害者觉得需要让施暴者冷静,二人之间的气氛变得紧张。

第二阶段:急性暴力

施暴者会对受虐者发生肢体,性或者语言上的侵犯,而受害者承受肢体,精神上的创伤。

第三阶段:和解与蜜月期

施暴者可能会为暴行道歉并且保证不再重演,甚至诬陷受害者导致暴行的发生,还可能把暴行化小。

第四阶段:平静期

在这个阶段压力会降低,加害人感到后悔与惭愧。双方平静,直至下一个紧张期的到来。

05

如何才能跳出

暴力的循环陷阱

一项针对家暴幸存者的采访显示,走出家暴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受害者“走出沉默”,因为家暴只在沉默中肆意生长。当然,这里强调的是有策略,有计划地走出沉默。

以下的几个建议或许可以帮到你:

1. 避免将暴力升级。

若施虐者正因为各种噱头挑起暴力行为,尽量不要和Ta顶嘴或者反抗。

你需要意识到这是Ta的问题,不是你的。尽量平静的,不带负面情绪地面对Ta,并且随时注意自我人身安全。

2. 做好安全准备。

若你处于非常危险甚至自我感觉威胁生命的情景,一定要设法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拨打电话急救,火警或者报警。建议提前准备好一些防身的东西,例如辣椒喷雾,以备不时之需。

3. 寻求帮助。

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告诉他人你的遭遇,其中包括,朋友,家人,你最信任的长辈等等。

若你不愿马上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或许可以多一个人关注你的安全,也多一双眼睛盯着施虐者。

4. 保留证据。

受害者不离开很多时候还可能是因为现实的原因,比如经济依赖于施虐者,缺少社会资源等等。

其他文化或者宗教的原因也可能会迫使受害者留在虐待关系中,例如受害者会担心结束关系会给家庭带来耻辱。

5. 周全的安全计划。

准备一个随时拿起就可以走的包,里面装你所有的证件和可以维持你几个晚上所需的物品。这个包一定要看起来非常普通,看起来像一个廉价的小袋子就好。

制定一个逃跑计划包括如何逃跑,什么时候逃跑最安全,之后去哪,有哪些人可以帮我,并在实施前不断自我演练。

6. 在逃出安定后,尽快联系有关当局寻求对施虐者的法律制裁。

7. 预测自己可能被施虐者电话威胁,跟踪等情况的发生。提前做好准备更换电话号码,更换一切可能显示你地址的网络账号密码,拒绝与施虐者联系等。

8. 做好良好的自我照顾,多和关心和让你感到安全的人待在一起,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欲望都市》里有一句话让我非常印象深刻:“I love you,but I love me more.”

要真正的离开一段付出过的关系和爱过的人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与我们想象中不同,走出暴力关系并非是一个会马上发生的过程,它需要受害者在每一天都做好准备,每天都积极地向前迈一步。

你不喜欢的人喜欢你是怎样的体验?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感情是很奇妙的东西

总有很多阴差阳错

两情相悦固然可贵

但却总是存在着一些事与愿违

在匆匆人生路上

我们也会被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

或许是你唱了一首自己都觉得不好听的歌

深深的吸引了他

或许是你自己一直不满意的投篮动作

在他的眼里是如此帅气

你说了一堆说服不了自己的道理安慰伤心的他

让他觉得你就像天使

或许你大大咧咧、被别人叫女汉子

他却始终认为那是潇洒不拘

可是,被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

没有幸福感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一个不被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上了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每天给你发一堆消息

其实你一点也不忙

就是懒得回

每天和你说早安、午安、晚安

乐此不疲

但是,你的内心就像被拉格朗日了一样

时不时会和你说这里好那里好

你心想是挺好

那你丫的自己去愉快玩耍啊

但是还得满脸笑意的回复那你多去

你心里总是想

到底喜欢我哪里

我改还不行吗

每次约你出去玩耍

能找到一万个理由

只为了不和他一起出去

为了避开回复他的消息

默默的点下了隐身

他在的群你都懒得多说话

为了不和他顺路

宁愿乘坐绕路的公交

只为避免尴尬的相遇

去教室都得鼓起莫大的勇气

因为不想面对他

回消息时

总是怎么高冷怎么回

擅长的科目

别人问问题时你可以滔滔不绝

他问你就算不想说

但强忍尴尬还是说完了

最怕遇见他的狐朋狗友

只会让你尴尬无奈

被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

就像一句歌词

如果需要不爱他的理由

一万个够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

他还是执着的喜欢你

愿意为你做很多

一个付出真心的人虽然值得被善待

但是

希望你们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要不然活着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却都没注意,也觉得不重要


人间有“四喜”,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四件喜事,其实说的就是“工作、友情、爱情、梦想”:

辛苦工作多年终于被领导赏识,进而升职加薪;在异乡走投无路时,遇到了知心旧友;在经历风风雨雨后,抱得美人归;十年寒窗后,一举高中。哪一件不是大喜事,都值得高兴。

但是,人生没那么简单,有喜就有悲。对应人间四喜的,是人间有“四悲”,即为“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无良师”。少时无双亲抚育,中年无爱人陪伴,老来无儿女奉养,讲的都是亲情,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而最后一项,“少无良师”,很多人却都没注意,也觉得不重要。

其实,何止少无良师,一生无良师,前路便坎坷。三人行必我有师,一人行,难免头破血流。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如果师傅不把你领进门,你在整座大山的山脚徘徊、寻觅,今天滑进了山谷,明天被野兽挡了去路,后天迷恋上了山间的野花。甚至,明明才爬到一半,却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山顶。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却连生活的门都没有跨进去,又怎么修行呢?

虽然说,“师傅”指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前人指路,让你自行摸着石头过河,早晚会有被水流冲倒,甚至被浪花卷走的时刻。

好的爱情,是互相成就。

爱情和婚姻,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有一个好的伴侣。她不仅仅只是陪伴着你,也是在你人生很多重要抉择的时刻,给你提供方向,或者让你坚定信心。好的爱人,其实更是你的良师,她会让你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会有更健康的生活理念,能让你更理智地趋利避害,少受伤害,多获成功。

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想方设法的赚钱买学区房,想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并不是因为钱多得没地方花,只是因为重点学校的老师、同学、学习环境等,能给孩子更高的起跑线。跟了一个坏老师,养成了坏的价值观,长成了一个畸形的少年心理,注定了人生会是一场悲剧。相反,跟对了老师,找对了方向,学会了方法,未来之路便会越走越通畅。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人生路上,处处都可能会有你的良师,需要你的眼睛善于发现,也需要你的耳朵能听进逆耳忠言,只有这样,在生死病死的悲痛之外,轻松收获属于你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