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我有一口锅不知当背不当背,替罪羊是如何养成

我有一口锅不知当背不当背,替罪羊是如何养成

发表时间:2021-05-21

【www.qg13.com - 背对背相爱情感美文】

两个人的感情也是有很多小技巧的,我们应该耐心学习一些情感方面的知识,有哪些解决情感问题的小百科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有一口锅不知当背不当背,替罪羊是如何养成",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这周六《奇葩说》的辩题讲的是:被冤枉和误会的时候要不要澄清?小编印象最深的是黄执中说的那种“被冤枉的感受”:

我至今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被认为偷了同桌的笔,几个星期后才有人发现是冤枉了人。

但当时,班主任点着这个同学的脑门骂他“小偷”、“贼”。他百口莫辩,一边哭一边浑身发抖。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十多年后那个同学再跟我说起这件事时,依旧很愤怒,他说:“我这辈子,最讨厌被人冤枉了。”

莫名其妙就背了口黑锅,这位同学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替罪羊”(scapegoat)。

“丢啊丢啊丢黑锅”

“丢黑锅”(scapegoating),指的是当产生负面结果时,个体或群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做出不公正的指责甚至惩罚,而事情的真相则被忽视或蓄意掩盖。

“丢黑锅”有以下四种形式:

个体把锅丢给另一个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或帮助他人逃避责任。

例如,大家组队打游戏,A犯了错,为了不被指责,而说是B手滑;或者,A知道是C犯了错,但为了不让C被踢出队,而说是B手滑。

丢锅也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尽快从事件中抽身。还是组队打游戏的例子,输了一局,不知道谁坑了全团,团长质问A;A为了免于被质问,而说是B划水。

个体把锅丢给某一群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个体认为问题是某一群体造成的,即使实际上并不是。

日常生活中,许多偏见和歧视都是这样的丢锅:看到车子停歪了,认为驾驶员一定是女司机;发现东西丢了,就说是外地人拿的,等等。

群体把锅丢给某一个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一群人认为问题是某个人造成的,并孤立对方。

例如,在学校里,老师抽屉里被放了青蛙,问是哪个同学做的,没人承认的话就集体罚站罚抄写。

这时,全班同学都指是A做的,无论真相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A就成了集体的“替罪羊”。

群体把锅丢给另一群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一个群体共同经受了某一问题,然后指责是另一个群体造成了这个问题。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见,例如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

尽管丢锅有诸多形式,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个人心理层面。因此,接下来小编会重点讨论个体背锅的心路历程。

“背锅”让人受尽委屈

无故被人丢了锅,背锅的一方往往会陷入愤怒、悲伤、失望、委屈等负面情绪,在家庭、社交或亲密关系中感到失控、孤独、被抛弃、被欺负、被背叛。情况严重的话,替罪羊们会在很长时间之内,遭受心理创伤的折磨。

创伤修复专家Sharie Stines博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丢锅的人和替罪羊,是掌控与被掌控、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所以,替罪羊们也具有一系列“好人”特质:

富有同情心

愿意付出甚至自我牺牲

容易原谅他人

独立自主

拥有较多社会资源

倾向于相信事情的发生不受个人意志左右

不太容易分辨出来自他人的操控或虐待

简而言之,(划掉)人傻钱多靠谱善良(划掉)……

为什么会有人忍心把锅丢给这些好人呢?人们丢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丢锅的本质

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

Zachary Rothschild等学者提出,丢锅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保持道德价值感,及保持个人控制感。

保持道德价值感

1. 防御投射(defensive projection)

人格心理学家Gordon Allport认为,丢锅是诸多防御投射中的一种。

防御投射,指的是我们自己内心对某种冲动或想法感到恐惧,为了缓解这种恐惧,而认为是其他人有这样的冲动或想法。

这一心理过程,往往发生在我们的无意识里,所以难以被我们察觉。

在“丢锅”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寻求将自己内心的自卑、罪责感或自我憎恨投射到另一个体或其他群体身上,认为别人才是不道德的、罪恶的,并通过孤立、排挤或其他方式惩罚“替罪羊”,来保证自己仍然是有道德的。

2. 逃避罪恶感

也有更近期的一些的研究指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负面结果有一定责任,也意识到内心的罪恶感时,将指向他们自己的指责转嫁到他人或其他群体身上,只是人们用来减少罪恶感的一种策略。

有趣的是,即使丢锅的人知道,不会有人发现自己做错了事,自己也不必真的付出什么代价,他们依然会选择将锅丢给别人,以逃避自己良心的谴责。

保持个人控制感

人们希望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一定的掌控力。这可以说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而当发生不好的事件时,我们个人的控制感就会受到威胁。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事件的原因往往是未知的,或是出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这个时候,将责任丢到某个替罪羊的身上,就可以重塑我们的掌控感。wWW.qg13.cOM

相比事实的真相,替罪羊是一个已知的、可控性高的、可以被了解的存在。

而相比起没人背锅的情况,丢锅给他人之后,我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又恢复到事情发生之前那种有序、稳定而可控的“安全状态”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使不是自己犯了错,也喜欢丢锅给他人。

“替罪羊”自救小攻略

如果你莫名其妙成了替罪羊,在陷入委屈和绝望的时候,一些自救的小tips或许可以帮到你。

你可以选择不做这些事:

不要自责。别人丢锅给你,不是你的错。并不是你做了什么事导致现在的局面。

不要说服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受委屈就是受委屈了。你的感受是重要的。

不要继续“丢锅”给下一个人。可能这样做会让你暂时松一口气,但会增加你的罪恶感。

不要做旁观者。如果你发现其他人背了锅,而你恰好知道真相,是时候站出来帮个忙了。

同时,你可以选择做这些事:

离开丢锅给你的人或群体,避免持续受到伤害。

如果遭受到任何暴力或欺凌,寻求专业帮助,或直接报警。

相信清者自清。你不必为他人的错误负责任。

以坚定的态度声明真相。如果没人在听,说一次就够了,也不必过度为自己辩护。

寻找支持。比起想方设法让不相信你的人相信你,与那些原本就相信你、支持你的人站在一起,是更重要的。

我们的一生中,或许无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些孤立无援的黑暗时刻。

等不到一声“错怪你了,抱歉”,也等不到一句“我相信不是你做的”。

或是即使等到了,也已经太迟。

但愿黑暗的时刻终有尽头。

但愿你走过那段逆旅时,内心仍有光。

延伸阅读

父母吵架,不要让孩子背锅


总是有一些父母,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在吵架时把孩子拉过来打骂。事后父母的气消了,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父母们总觉得孩子忘性大,殊不知幼年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成年之后对待伴侣、家庭有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吵架后孩子会情绪低落,没有安全感。在未来和他人的关系中会过度忍让,难以快乐。

父母吵架,孩子背锅的现实事屡见不鲜。扬州一位14岁的男孩劝阻父母不要再吵架。在遭到忽视之后,就从29楼跳下。无独有偶。湖南一对夫妇离婚之后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女子不肯,和前夫大闹,生气的女子将4岁儿子从4楼推下,孩子虽然没死,心理创伤可想而知。父母在吵架时往往被愤怒和委屈冲昏了头,以打骂孩子来报复对方对自己的伤害。等反应过来,伤害已经不可弥补。

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层关系,他们会从父母的身上学到待人处物的方式。大多争吵的夫妻并不是要离婚的状态,而只是将家庭变成随意宣泄不快的垃圾桶,有负面情绪时不能也没想到要控制,恶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成为家常便饭。即使夫妻关系真的发生变化,也应该冷静面对,夫妻俩私下处理,怒吼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无辜的孩子。夫妻关系不仅是爱情的结果,还应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孩子才能学会和别人的相处。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凶手还有另一个人,他只是替罪羊;人们经常听到类似的经典台词,那么替罪羊是什么意思?你描述谁?

I,替罪羊是什么意思?

替罪羊通常用来描述世代相传的人。绵羊是古代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贡品。除了造物主的牺牲之外,绵羊也承担了这一日常任务,也就是说,它们给了人们“替罪羊”,并因此代它们受到责备。

2,替罪羊描述了谁?

替罪羊描述了被几代人接受的人。单词“替罪羊”是导入的。英格兰的比赛是替罪羊,怀汀·。世界各地的国家都习惯用“替罪羊”这个词来形容已经被几代人接受的人。绵羊是古代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贡品。除了向造物主献祭之外,绵羊也承担了这一日常任务,也就是说,为人们“承担责任”。

三。为什么替罪羊不是替罪羊?

可兰经(旧约):在诺亚之后,有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色目人,他99岁了,有一个儿子。每一天,主都突然降临,要他杀死他的儿子以撒,并献上祭品。以撒不知道他是一个贡品,跟着他的父亲进了山。亚伯拉罕事先准备好了一切。他把孩子放在庙里是为了激励他。当天使飞进来握住他的手时,他被禁止杀死孩子。他承认,只有上帝的戒律被磨砺,变成了绵羊作为贡品。这就是替罪羊的由来。

[同义词 iv,替罪羊:替罪羊

v、替罪羊这些词来自:

1.自古以来,与山羊替罪羊连用的“可兰经”来自犹太教。

古代犹太人把7月10日(即犹太新年后的第10天)列入“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忏悔。仪式是这样的:根据抽签决定的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被宰杀作为献祭仪式,另一只被放在羊身上的大祭司认领,他说过去一年犹太人经常犯下的罪行已经转移到羊身上。然后,他把这个头替罪羊放逐到荒野,把人类的罪行带到没有人的土地上。最后,烧掉忏悔的羊。出现了“替罪羊”的字样。

2.替罪羊起源于宗教信仰的历史典故。

在天主教的《可兰经》(旧约)中,据说造物主为了磨练亚伯拉罕的忠诚,让他把他唯一的儿子以撒带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并杀死以撒作为献给造物主的燔祭。正当亚伯拉罕准备用刀杀死他的孩子时,一个天使挡住了他的去路,说道:“既然你是敬畏的创造者,前方的森林里就有一只羊。你可以用它来‘牺牲’造物主。”因此,亚伯拉罕把小树林里的奶羊宰了,而没有把燔祭献给他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