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这么难处 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这么难处 看看就知道了

发表时间:2021-05-22

【www.qg13.com - 关系心情感慨的说说】

情感也是需要经营的,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一起维护这段感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这么难处 看看就知道了,欢迎阅读与收藏。

媳妇和婆婆怎么就和不来,主要是两代人观念不同。婆媳关系从来就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好了会让你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满稳定;处理不好,相当于给婚姻埋下了定时炸弹。那么媳妇和婆婆怎么和不来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一起来了解下吧。

媳妇和婆婆怎么就和不来金钱观念的分歧

婆婆们一般很节俭,自然看不惯儿媳们的大手大脚;而儿媳们从小丰衣足食,无法理解婆婆们固守的俭省观念。

家庭观念的对立

婆婆们往往以丈夫和儿子为人生重心,而儿媳们多半自主意识强。

子女教育方式的差别

儿媳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婆婆们则往往疼爱甚于管教。

就业观念的撞击

婆婆们习惯职业生涯上的稳定和平凡,而儿媳们则因为压力和竞争而不得不一路追赶,甚至经常变换工作。最后是传情方式的差异。儿媳们敢于公开示爱,这种情感表达法让婆婆们颇为看不惯。

小编观点

1、婆媳关系是两个女人对丈夫和儿子感情上的拉锯,是亲情和爱情的争夺。从抚育角度解释,母亲把自己带大的儿子拱手让给别的女人来管,不愿意,割舍不下。纵向权力交给横向权力,有种失落、不甘心是很正常的。

2、儿子娶媳妇后,也不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完全意义上独立。矛盾主要来自生活琐事,婆婆和媳妇互相看不惯对方,越想插手,关系越僵。

3、经济上的问题。婆婆和媳妇各打各的小九九,牵涉到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矛盾。比如有的媳妇希望多啃点老,婆婆如果看到自己的血汗钱拿给媳妇挥霍,会受不了。

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可看成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媳妇和丈夫是这个公司的投资者,双方的年龄、经济条件、精力等是为婚姻所必须付出的,也是向公司投入的成本。公司的“产出”包括生理需求、稳定感、安全感、社会评价和被尊重等等。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女方总是希望男方把他的资产尽可能投到公司中去。

5、婆媳关系搞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媳妇,苛刻的婆婆毕竟是少数,而丈夫必须兼顾双方的要求,是最大的受害方。媳妇是最大的受益者,媳妇要树立一损俱损的观点,应多从婚姻美满度上去考虑问题。

精选阅读

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紧张


婆媳之间的关系几千年来一直是个难题。作为一个去过客厅,可能还有橱柜的女人,她害怕听到的不是孩子说的话:“妈妈,我想买小玩具”,也不是领导干部说的话:“周日加班”。最让他们神经系统紧张的是丈夫的一句话:“我妈妈明天会回来”。

我和婆婆真的没有任何方法

不管我做什么,她都能挑出刺来!在说我的厨艺不太好,说我的卫生不干净之后,我还想告诉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在丈夫的尊重方面,和婆婆相处和扮演十大新娘真的太难了。

II,婆媳为什么关系如此紧张

婆媳这种关系是矛盾的。关键是相互的概念和文化艺术相距甚远。因为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不是材料,所以它们有不同的想法和概念。他们的日常生活婆婆管理得太好了,他们的妻子也太自我放纵了。这导致了相互不妥协的局面。他们总是会对彼此有不好的感觉,因此分歧不能一直得到缓解,导致误解恶化并导致与家庭分离。

三。如何解决婆媳关系

1.首先,姻亲是老年人,非常像他们自己的父母。因此,人们必须注意姻亲,人们应该有礼貌。最后,姻亲们对我们公司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的。

2.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需要找出事情的本质。如果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承认我们的错误。如果这是我们姻亲的错误,我们不需要无理取闹。但是有一件事人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立场是希望人们过上好日子。虽然他们在语言和处理方面有一些问题,但人们不必和他们争吵。

3.每当有类似的不愉快情况时,我认为应该允许丈夫与[交流。因为丈夫是你的婆婆孩子,无论你的丈夫说什么或做什么,你婆婆都能理解。即使你不说话,你婆婆也不容易把它放在心上。婆媳交流是一种大学问题。你必须说出具体的方法,不要作为儿媳妇太强硬。

中国式婆媳关系为何如此根深蒂固


婆媳矛盾不唯中国独有 但中国最突出

婆媳关系,本质上还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只要存在这种人际关系,矛盾一定不可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差别。不论是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尤勒的研究,还是美国普渡大学的调查报告,都显示婆媳关系在母婿、翁婿(岳父和女婿)、公媳、婆媳四种关系中是最不和谐的。

但是,像中国这样,婆媳关系成为主流话题,确实少见。不论是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永恒主题,还是已婚妇女的闲言碎语,或是个人的亲身体验,都已昭示婆媳问题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话题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级的困扰?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这样解释的:传统中国家庭,重亲子关系,轻夫妻关系。而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女性),接受现代教育,把爱情为纽带的夫妻关系视作家庭的核心。两种观念,必然产生冲突。

观念上的冲突,是一定有的。问题在于,婆媳矛盾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而成的,是一个个细节固化爆发的,是建立在父母对已婚子女婚姻生活“入侵”的基础上的。是什么给了大家庭“入侵”小家庭的空间?

婆媳问题的本质 是年轻夫妻经济能力不足

婚礼、买房、装修、育儿,在这四件大事上不独立,是婆媳矛盾得以爆发的根源。

年轻夫妻在领证后,要经历四件大事,分别是婚礼筹备、买房成家、操办装修、生儿育女。这四件事,不论是从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角度来看,新婚夫妻都需要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承担,恰恰替婆媳矛盾埋下了一个巨大伏笔。

在这四件大事中,我们择其二具体谈谈。先看买房。“中国年轻人过早买房”是一个普遍现象。根据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一份房地产蓝皮书的数据,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在英国这一数据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要靠自己的积蓄完成首套房的首付款,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所以,自然也有了下面这样一组数据:据某市住房公积金网2013年的调查显示,有72%的年轻人买房时受到了父母的经济资助,而在同一年,美国只有27%的首套房购买者接受了父母的资金援助。

中国的父母常常对子女说“我不图你任何回报”,这句话在说的时候,肯定是真情流露。但在具体执行时,难免会走样,“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同样会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具体体现在,因为父母对小夫妻的购房有充足的贡献,可能会提出要一起合住的要求,而夫妻双方即使都不愿意合住,也丧失了回绝的底气。

看起来,父母和子女合住会带来麻烦,只是一个生活习惯带来的问题,是可以化解和缓解的。但这种经济投入的背后,其实暗含着一种更厉害的逻辑:由于小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是靠父母获得,在面临家庭重大事务抉择时,父母享有重大发言权甚至决定权。比如在房市低迷时,想用卖房的钱投资,如果当初买房的钱没有父母的帮助,房子卖了也就卖了;可若买房的首付就是父母给的,你卖房不通过父母同意?那有你吃一壶的。

再来看育儿。也有不少父母在支持子女买房后,依然住在老房子里,不愿意和小夫妻同住。但是,一旦他们生了孩子,这一关是肯定躲不过了。孩子生下来后,除了父母自己承担抚育之责外,往往还要由老人协助。而这个协助的工作,由男方父母参与的可能性更大。从此,因育儿理念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自是不计其数。更关键的是,做儿子的看不惯自己父母带孩子的方式,还可以直接说,甚至吵几句也无妨,做媳妇的只能忍,小矛盾最后憋成一个大纠纷。

目前看来,这一问题还无解。在高福利社会,尤其是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福利制度下,政府承担了传统家庭的大部分功能,故传统家庭存在的意义减小,家庭平均规模缩小到夫妻二人,家庭成员互助的必要性也减小。但若没有这样的福利保障,年轻夫妻也没有充足的资金雇人给自己带孩子,由父母辅助的模式,还会持续下去。年轻夫妻若渴求更简洁的家庭关系从经济独立做起

很多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首先,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特别喜欢在很早就买房?除了房产是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子是结婚的必需品”。在相关社科院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年轻人过早买房的第一因素就是“结婚需要”。

结婚需要,显然更多是指向女方的。“丈母娘推高房价”不是戏言,我国自2003年前后出现的住房需求高涨现象,与发端于1980年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婴儿潮”有关。“80后”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初成年,并在2003年左右开始准备成家立业,成为住房刚性需求的主体。

没有房就不结婚,是女性给自己找的一个最大的婆媳矛盾根源。一个人不可能把什么好全占了,既想男方父母爽快掏钱买房,又想婚后生活不受干预,这很难做到。要想完全不受婆媳矛盾困扰,唯一可能的解决方式,是经济完全独立。

除此之外,还有折衷一点的办法,但这需要把责任往小夫妻这边多压一点。具体来说,如果夫妻不能放弃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则需要做到两点:1,降低对“婆媳矛盾”的敏感程度,以避免争端扩大化;2,用礼物式的小经济投入,回报父母的大额资金支持。

不要过分强调婆媳之间的亲密关系

媳妇就是媳妇,婆婆就是婆婆,不要硬把两者扯成“母女关系”。有一首歌叫《婆婆就是妈》,歌词是“感谢您老人家,报答您老人家,你为儿媳送来一个疼我、爱我的他,婆婆您就是妈,真的辛苦啦,儿媳我让您享享清福,安度好年华”。感谢是应该的,说“婆婆就是妈”,则无必要。

媳妇不太可能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婆婆也不太可能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女儿。没有婆媳愿意承认这句话,但现实就是如此。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二十多年来,没有和你见过面的人,你会把她当作亲妈吗?说出来,自己也不信吧。婆婆是你老公的妈妈,是你孩子的奶奶,但不是你妈妈。心理学家认为,母子的关系因有亲近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是“应有之情”,而婆媳关系应该定义为“真有之情”,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真有之情”。所谓“应有之情”,是指本身就存在,不太

需要维护也能持久的感情;所谓“真有之情”,是指本来不存在,但因某种原因而触发的感情,其维护成本较高。

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是靠“真有之情”来推动的,但这种“真有之情”,往往是因为丈夫对他母亲的“应有之情”隐射了过来。对这种隐射,不能抱有过高期待。“应有之情”由于是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属本能性触发,不会轻易变化;而“真有之情”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却可能时过境迁。一旦婆媳双方混淆了“应有之情”与“真有之情”的区别,就很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婆婆希望媳妇像子女一样孝顺,媳妇期待婆婆像对自己女儿一样无私。

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做不到和期待之间产生落差,就容易产生矛盾。有人打过这么一个比方来形容婆媳关系,可能还比较恰当:婆婆和媳妇都是好相处的人时,两者最好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关系较好的那种);不好相处时,媳妇把婆婆当成领导就可以了,留一份敬重,少一点接触。 (依米)

结语

经济独立后,不一定就没有婆 媳 矛盾。但在经济不独立的基础上,婆媳关系的恶化就有了进一步生根发芽的空间。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如此糟糕


导读: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如此糟糕--婆媳关系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

“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

“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

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有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很多网友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

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

……

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解决之道:你的家庭你做主

现在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80后婆媳关系为何而战?


80后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可是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能独立自主生活的,而80后的媳妇也一样,可是在独立的同时,也让某些婆婆感到反感,那么专家到底是怎么看呢?

家庭婚姻金钱观80后婆媳为何而战

80后婆媳关系主要表现矛盾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钱观念的分歧

婆婆们一般很节俭,自然看不惯儿媳们的大手大脚;而儿媳们从小丰衣足食,无法理解婆婆们固守的俭省观念。

第二,家庭观念的对立

婆婆们往往以丈夫和儿子为人生重心,而儿媳们多半自主意识强。

第三,子女教育方式的差别

儿媳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婆婆们则往往疼爱甚于管教。

第四,就业观念的撞击

婆婆们习惯职业生涯上的稳定和平凡,而儿媳们则因为压力和竞争而不得不一路追赶,甚至经常变换工作。最后是传情方式的差异。儿媳们敢于公开示爱,这种情感表达法让婆婆们颇为看不惯。

婆媳不和的根本原因在媳妇

婆媳关系是当代社会转型期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形式上它属于亲情当中的一个分支,包括纵向的血缘关系(婆婆和儿子)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横向的夫妻关系(媳妇和丈夫)。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传统的看法是:

第一,婆媳关系是两个女人对丈夫和儿子感情上的拉锯,是亲情和爱情的争夺。从抚育角度解释,母亲把自己带大的儿子拱手让给别的女人来管,不愿意,割舍不下。纵向权力交给横向权力,有种失落、不甘心是很正常的。

第二,儿子娶媳妇后,也不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完全意义上独立。矛盾主要来自生活琐事,婆婆和媳妇互相看不惯对方,越想插手,关系越僵。

第三,经济上的问题。婆婆和媳妇各打各的小九九,牵涉到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矛盾。比如有的媳妇希望多啃点老,婆婆如果看到自己的血汗钱拿给媳妇挥霍,会受不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可看成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媳妇和丈夫是这个公司的投资者,双方的年龄、经济条件、精力等是为婚姻所必须付出的,也是向公司投入的成本。公司的产出包括生理需求、稳定感、安全感、社会评价和被尊重等等。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女方总是希望男方把他的资产尽可能投到公司中去。

婆媳关系搞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媳妇,苛刻的婆婆毕竟是少数,而丈夫必须兼顾双方的要求,是最大的受害方。媳妇是最大的受益者,媳妇要树立一损俱损的观点,应多从婚姻美满度上去考虑问题。

为何中国的婆媳关系如此糟糕?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结。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

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

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

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有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很多网友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

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

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解决之道:你的家庭你做主

现在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婆媳关系难处理 如何改善婆媳关系


有婆媳是天生对头的说法,家庭中婆媳关系不好怎么办呢?没有谁希望和朝夕相处的婆婆关系冷淡,那就要想想办法了,一起来看看这些能改善两者关系的方法妙招,家和万事兴,相处和睦才是一个家庭的兴旺之道。

一、丑话说在前头没有什么错

在你婆婆来到你家之前,你最好先和老公达成共识。没有和婆婆住之前,很多媳妇都觉得婆婆还是不错的,但是住到一起了却矛盾重重。首先要知道,在一起生活矛盾是不可能没有的,即便和自己妈妈在一起住有时也会有不高兴的时候,何况是婆婆呢?但是,有些原则性的事情,譬如:你没有办法早起,你没有办法天天做家务,你和老公生活中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等等,请你最好在婆婆来之前先和老公沟通好,让他事先把情况和婆婆讲一下。而且如果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是你实在无法忍受的,那请你不要忍受,让你的老公和你婆婆讲。丑话说在前面吧。

二、孝敬婆婆是应该的

虽然婆婆没有养你,但是她养了你的老公,所以你既然爱老公,就要理解儿子对母亲的心情,就要和他一起尊敬他的妈妈,你也有父母,如果你的老公和你父母顶嘴,漠视,你会高兴吗?所以多给婆婆点笑脸,多陪她聊聊天。你对他的妈妈好,他自然也会对你的妈妈好。

三、多关心体贴婆婆的日常生活

无论你是虚心还是假意,表面的功夫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也会让你丈夫对你另眼相看。给自己妈妈买东西的时候想着给婆婆也买一个。多细心观察她的日常生活,冷了热了?想吃什么了?想做什么了?抽空满足一下她的愿望。除非她生病了,否则她花不了你们几个钱,大部分的婆婆爱儿子甚至爱过自己的生命,她也是希望你们过的幸福,不会大把花你们钱的,她年纪大了寂寞,你一点点的关心会让她记在心里的。

四、出谋划策的时候要照顾老公的情绪

遇到涉及到婆家的事情,尤其是钱的问题,你总是要给老公出谋划策的,但是一定要顾及他的情绪,讲话一定要有技巧,尽管你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不要直接说出来,你要委婉的和老公讲道理,让她知道你愿意帮忙而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帮不上忙,并且要多些安慰的话再出谋划策。但是有些钱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譬如公公生病,你即便不给钱,人家也一定要到处弄钱给爸爸治病的。所以既然无法逃掉,还不如拿钱时干脆点,而且表现出很愿意得样子,由你来交给婆婆,这样既讨得婆婆欢喜,老公又满意,日后也能多为你考虑。

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在一起生活,婆婆和媳妇之间总是会有小的摩擦发生的,偶尔一句不中听的话,一件令你不高兴的事,过去了就过去吧,别总记挂在心里。如果自己的妈妈说你,你一定两天就忘了。某种程度上,婆婆都是有点家长的味道的,可能有时爱教育一下你,愿意听就听两句,不愿意听就当作没听见,再大不济和她辨辨道理。辨完也就罢了,和和气气还是一家人,摆冷脸决不是好办法,你老公为难不说,婆婆还认为你不懂事,你自己呢心里还生气,不是原则性的大事,都别太斤斤计较。

六、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

很早就看过这个对媳妇的忠告了。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她们有着传统的思想,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和老公过分的亲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你说,这是你的家,你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是没错,但是家里住了老人,这方面还是应该要注意的。

七、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老公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换个角度想,如果你的爸妈来家里住,你老公不停的使唤你做这做那,你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以为女儿在家里很不容易,过的累。所以婆婆看着你有事没事指使老公一定会不高兴的,儿子在家做不了主,居然被一个女人使唤,谁不会有抵触情绪呢?离开你婆婆视线后,你爱怎么使唤都行,只是,千万别让她看见。

八、留点时间听她唠叨吧

很多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是敬而远之,惹不起躲的起。可是对于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婆媳来说,躲是绝对躲不起的。那就干脆横下心吧,没事哄哄她,老年人嘛,都喜欢有人陪她聊天,有时间的话就听她说两句。她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无非就是儿子的那点事。讲讲抚养儿子的不易,儿子成长的过程,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妈你真是不容易啊,一定得好好孝敬您。”说点好听的怕什么呢?浪费几句口舌而已。做到做不到倒是次要的,说到倒是必须的,你要让她觉得,你和她是一家人,她有了你,是多了女儿,而不是抢了她儿子的女人。

婆媳关系由于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我们的先辈在处理婆媳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难处的心理原因


在所有的亲子关系中,婆媳可能是最不合群的。不用说,这些设法成为修女的老妇人聚在一起谈论他们儿媳妇的长度总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当进入丈夫家中多年的年轻女性有时间闲聊时,她们不可避免地会把聚会活动变成指责妻子或抱怨的交流会议。po 婆媳女人的长子兼丈夫为了维持他们的关系,很明显他们承受了多少痛苦,失去了多少微笑,编造了多少谎言。

婆媳关联困难的心理缘故婆媳连接困难的原因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太容易相处好?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些学术研究是从婆媳对长子和丈夫的感情以及“俄狄浦斯情节”的角度来表达的。当你试图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时,你会得到什么依据?

婆媳彼此经常关注对方的真爱,需要对方的爱。结果,双方都不满意。

科学的科学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类时,会选择两个层次的标准。一个层次是两个角色在交往中真实身份的距离,另一个层次是两个人在交往中真诚交流和履行责任之间的平衡。

在亲子关系中,亲子沟通是一种亲属关系。父母和孩子是兄弟姐妹。在以父子为轴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子沟通似乎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在关键层面上更弱。对每个人来说,这种联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的真实身份决定的。因此,这种联系的情感表达是有区别的。

因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平等差异之爱”。言下之意是,在探亲访友中,在夫妻之间,在手脚之间,经常会有来自角色真实身份要求的感情。也就是说,老梁漱溟先生常说“爱是需要的”。不同的协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除了真实身份的人物,当两个人在生活中不断地相处时,他们会对自己有感激和怨恨,对自己有爱和恨。例如,当你高度尊重你的父亲时,除了你的孩子对你父亲的尊重之外,你还会钦佩他的个人品质,并做出超越你亲戚真实身份的评论。这意味着“有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正常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不仅有非常亲密的亲属关系,而且有亲密的关系,不分昼夜地相处,并且在一起有最亲密的必要的感情和最夸张的真正的感情。

当原本没有血缘关系时,那些“原本不是一个家庭”的男人和女人在“走进一扇门”时会被“真爱”所提升。婚姻生活不仅产生夫妻感情,还产生一系列真实的亲子关系。新娘陷入私人关系,必须从各个方面来处理。婆媳 association指的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关联。至于媳妇,人们在结婚前通常与姻亲相处得较少,所以他们确实对丈夫有感情,但只对他们的公公婆婆和姻亲家庭的其他成员有感情。

只有这种感觉才符合人物的要求,如传统伦理中的孝道、兄弟、朋友、兄弟等。因为这种责任只是一种责任,所以很容易弄虚作假或敷衍了事。媳妇我会在心里想,你我之间没有友谊。我不是你从小就带在身边的那个人。因为我结婚了,我会好好照顾你。我没有等到我的父亲和母亲孝顺他。我可以保证我现在也非常非常好。在我心里,我岳母会想,你一直在我家进进出出,也就是说,这个家庭,你应该长得像个媳妇!另一方关注真爱,而另一方关注爱的需要。双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相互混淆婆媳关联和母女关联时,它将逐渐变得不完整,因为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估计。

然而,那些抱怨的人媳妇或媳妇经常忽略一个情况,即他们是否不是一家之主或媳妇。他们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比婆媳关系更有血缘关系。被儿媳视为“邪恶婆婆”的人对自己的女儿表现出更多的爱。在他们的女儿眼中,“母亲”和“新娘的家庭”都是不可替代的情感场所。相反,媳妇,他们不被父母理解,总是关心和体贴自己的母亲。

婆媳关系为何失调 都是这些原因惹的祸


婆媳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难平衡和处理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到地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婆媳关系失调的。

婆媳关系为何失调?

关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

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

婆媳关系好不好 看这5件事就知道了


婆媳应该是这世上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之一了。

经常有朋友微信或后台留言,跟我聊婆媳问题,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婆媳关系处理起来不那么头大。

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一样,没有捷径可走。但总会有些做法,让关系朝良性发展。

01、分开住

多少婆媳矛盾,都起源于婆婆媳妇共处一个屋檐下。我们国家本来界限感就不明朗,让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尤其是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共同生活,无异于在家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这一点,我一个文友特别明智。她和老公结婚时,工资都不高,也没什么积蓄。所有人都劝她别和钱过不去,和婆婆挤着住两年,存够首付买了房再搬出去住。

她坚持自己,借钱买了个35平方米的开间,绝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还贷款和亲朋好友的债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和婆婆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只是节假日偶尔过去看看,关系融洽,和老公磨合良好。

而那些新婚就和公婆挤在一起住的小姐妹,没有一个不在聚会时痛诉婆媳斗争史的。

02、不把儿子家当自己家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让很多婆婆觉得儿子家就是自己家,进而想在儿子和儿媳的小家庭里,建立自己喜欢的家庭模式:好东西要先留给家里的男人吃,家务活女的应该多承担,带孩子主要是女人的事儿……

婆婆心疼儿子没错,但想让另一个女人如自己那样爱儿子,基本上是自找苦吃——儿媳找的是老公,不是儿子。

所以,如果婆婆去儿子家小住,一定想好一个问题:自己是去做客的,要尊重儿子媳妇的相处模式,他们俩才是要生活一辈子的人;要尊重儿子媳妇的育儿方式,他们才是自己孙子的监护人。

同样,如果儿媳不得不和公婆同住,也要明白自己只是暂时居住,女主人是婆婆,要尊重婆婆的生活习惯。

03、平日井水不犯河水,大事面前相互帮衬

公婆和儿子儿媳最好的状态是:经济各自独立,没事平日多聚会,少对各自家庭指手划脚。

但中国到底是人情社会,婆媳、翁婿这种因至亲而联结的亲情,不可能永远毫无关系——国家的养老以及抚育机制都不健全,公婆和儿子媳妇终有一天会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所以,当儿媳进入自己的家庭,最初几年公婆要多包容;办婚礼时,只要力所能及,多尊重女方的意见;当儿媳怀孕生子,能帮忙就伸把手;儿子媳妇买房置业,能帮衬就帮衬。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巨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能力请保姆带孩子;就算有能力请保姆,也不一定放心把孩子交给陌生人。高昂的房价更让人喘不过气来,如果老人经济尚可,可以借钱给儿子媳妇,等他们手头宽裕再行归还。

当老人生病住院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儿媳虽没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也要尽可能出人、出钱、出力,不然会寒了枕边人的心。

04、老公孝而不顺

朋友的老公,处理起工作条理清晰,面对媳妇和老妈脑子就成了一锅粥。

朋友最痛恨的就是老公的“不公平”,比如婆婆说自己的不是,老公就说“我回去说她”;自己说婆婆点什么,老公就来一句“我妈都六十岁了,一辈子就这样,改不了了,你大人大量,别跟她一般见识”。

永远要求老婆忍让,总有一天老婆会忍不住来一个大爆发,这样的老公每个女人都痛恨。

好老公应该是亲妈和媳妇的粘合剂,既没有“妈妈永远正确”的思想,也不因为枕边风对亲妈过于疏离。对妈妈孝而不顺,对老婆哄而不压——老公这样做或许短时期会被骂“不孝”,但对长久的家庭和谐,百利而无一害。在婆媳问题上一味和稀泥,迟早把自己呼成一尊泥雕。

05、从不奢望亲如母女

把婆婆当亲妈、把儿媳当亲闺女的话,听听就罢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怎么能亲如母女?和亲妈吵到离家出走,心里还满是牵挂,和婆婆拍个桌子,都会成为永远过不去的坎吧?

不否认这世上真有亲如母女的婆媳关系,但绝不是主流。如果最初就把心态放低,儿媳把婆婆当成邻居、客户或上司,给足尊重、偶尔亲近、时常问候;婆婆只把儿媳当晚辈、伙伴或下属,给足欢迎、偶尔疼爱、时常关心,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产生。

不管曾经心情怎样的美好期待,经过无数火花和碰撞后,我们都终将明白:最好的婆媳关系,是相安无事。

婆媳关系难处的最终心理根源


在各种家庭关系当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不要说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亲缘身份的评价。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家排在第三位。这就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著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一家之言父系制传统引发婆媳冲突

中国社会里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媳妇而言,要巩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绵夫家家族的香火并提供祖先祭拜时主要奉祭的人员。但若生不出子嗣,则恐遭休妻或纳妾的命运。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媳妇由年轻到熬成婆婆的这一路上,儿子便成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寄托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依靠。然而,这种因文化结构限制而更形强化的母子连结不但造成婆婆对儿子的绝对偏袒,更对婆媳关系而言成了一大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