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堂吉诃德与他的自由自在

堂吉诃德与他的自由自在

发表时间:2019-12-02

【www.qg13.com - 与他同行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堂吉诃德与他的自由自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在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即将首演之际。

堂吉诃德,或者按照西班牙语原意,曼恰的吉诃德先生,您一定知道他。

那么,他具体做过些什么呢?您能说得出来吗?

很奇怪吧。历史上伟大叙事作品的主人公,我们大多知道他们做过什么。我们知道基督山伯爵复了仇,我们知道安德烈公爵去参加了拿破仑战争,我们知道卡西莫多爱着艾丝美拉达,我们知道阿喀琉斯干掉了赫克托耳,我们知道孙悟空去取了西经,知道武松杀死了老虎、嫂子和嫂子的奸夫,知道贾宝玉和他的林妹妹与丫鬟们打情骂俏,知道孔乙己还欠十九吊钱,知道阿Q捏了小尼姑的脸。但是,有多少人能说出堂吉诃德先生做了什么呢?嗯,他大战了风车,把羊群当成了军队。然后呢?

可是,每个人都认识堂吉诃德。世界文学史的不朽LOGO,一望而知的形象:瘦骨嶙峋、衣着破烂、修长到夸张的老头骑士举着长矛,骑着他的马儿洛西南特;矮墩墩的仆人桑丘-潘沙在一旁。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煞有介事,丝毫不觉得自己可笑的,在溜达着。

很少人能背出堂吉诃德所有的事迹,但每个人都认得出这个形象:这对永远在路上的形象。

纳博科夫曾经很不喜欢《堂吉诃德》这本书,但他喜欢堂吉诃德这个形象。不喜欢书的理由便是:这本书对堂吉诃德,过于刻薄了。是的。堂吉诃德从头到尾在被嘲笑。他的形象仿佛漫画。他一本正经秉持着的骑士精神,最后显得荒诞滑稽;他像个生活在幻想里的逗哏,而桑丘是个务实的捧哏,负责保护主人。最后,堂吉诃德以自己无数的失败和笑料,解构了骑士精神本身。

所以,他就是出来搞笑的吗?

并非如此。

堂吉诃德这个形象,在后世得到了足够的爱。浪漫主义者认为,虽然他秉持骑士精神本身很滑稽,但骑士精神即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本身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只是,这些崇高,在他一本正经的秉持下,显得滑稽。毕竟,人类对于虚假的崇高,已经免疫力:他们知道虚假的崇高意味着虚伪、僵化、繁冗、呆滞、夸夸其谈,所以乐于讽刺它们。但堂吉诃德并不虚伪,他只是相信着自己的崇高而已。于是,有浪漫主义者认为,他是个被嘲弄的悲剧角色。

但这也不是我想说的。

当我们想起堂吉诃德时,很容易想到的形象是什么呢?他和桑丘,俩人屁颠儿屁颠儿的,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

孙悟空师徒四位加一匹马,也是这样,永远在路上。但他们有终点,有目标:他们要去西天见如来佛祖。必须去。唐僧背负着责任,孙悟空戴着金箍。

堂吉诃德没有任何任务。他自由自在地,到处走。

在中世纪,有一种小说,姑且叫流浪汉小说吧。出门旅行,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遭遇各类未知的神奇。这个体裁,可以上溯到奥德修斯流浪十年的《奥德赛》。因为那时候,人类对世界所知不多,于是对未知的大地,想象出无数的怪物、传奇、怪龙、城堡与美丽的贵妇。

后来,人类对地球了解得差不多了,远方于是失去了神秘感。人类必须制造出《星际迷航》之类的作品,将航程指向星辰大海。那其实是另一种流浪,对远方的无尽探索。

堂吉诃德呢,他就是这么一个流浪在无穷疆域里的流浪汉。他没有西天要去取经,没有航海家们发现岛屿寻找香料的想法。他很自由,就是四处游荡,行侠仗义。

与此同时,堂吉诃德又是个幻想者。他沉迷于骑士小说,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各处去猎奇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他觉得他应当模仿传说中的骑士阿马迪斯,还经常幻想如果换了阿马迪斯,他该怎么办,结果便是:他通过一个中介(骑士的形象),寻找自己的欲望。他的身份是他想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嘲弄他与风车决战很搞笑的笑声,对他却是无意义的,在他的世界里,风车就是巨人,羊群就是军队,阿马迪斯就是至高的骑士形象,他自己正在无边无际的世界里行侠仗义。

当然,他依然很荒诞滑稽,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qg13.Com

由于精神世界的私密性,人类是很难彼此了解的。所以一个人的隐秘理想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很难让另一个人明白。由此一点推广,有些意愿与梦想,可能在他人世界里荒诞滑稽,但对个人的意义却独一无二。

堂吉诃德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去。旅店老板在暗笑,桑丘也试图纠正过主人,他们希望堂吉诃德回到一个现实的语境之中,但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科幻小说家塑造过一些故事,比如缸中之脑,比如智能头盔。究其根源,就是一再怀疑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也许只是幻觉。这一切的追溯过于复杂,堂吉诃德先生却从没有这烦恼:他很自由,他从不让其他人的观点干扰自己的世界,他扮演着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一个广阔世界里继续巡行。因为他对自己的世界与观念有最终解释权,于是他看见农妇就是贵妇,看见旅店就是城堡。塞万提斯先生在小说后期,让他经历了一切骑士小说可以有的俗套,于是这成了一场宏大的、男主角乐在其中的cosplay。

处身于不同世界观的人当然可以嘲笑,但没法否认的是:即便他很滑稽,他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热切追求着理想。当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自得其乐、入戏至此时,没法不让人感叹难得糊涂,而且意识到:其实每个人也不过与堂吉诃德一样,生活在一个,觉得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自我世界里。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点堂吉诃德,只是程度深浅。而堂吉诃德的热切与自由,恰好是因为,他入戏非常深。

所以,堂吉诃德永远在无边无际的疆域里,高兴地溜达,数百年来如此。世界暗笑,世界嘲弄,世界敬佩,世界被感染,但与他无关。

他就是这样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着。

延伸阅读

自在不自在


一天都是接待。

一起陪同接待的,还有党校的几位同志。在去孙家湾的路上,几个人在车上闲聊,谈到了人生的价值问题。当时我感慨,只想优游林下,建个有园子的房子,和三五知交闲适度日。Z校长听后接过话来:

你所讲的日子,应该是我这个年纪的人过的。你怎么就有这种想法呢?看来,到底是文人,心底还留着文人的梦想。

我说:倒不全是这个原因。我觉得,人生最需要的是自在。

是的,自在才是人生的境界。坐在旁边的王主任马上接过了话,听得出引起了共鸣。

什么是自在?按佛教的概念,自在是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菩萨。这个境界太高了,毕竟,能自己觉悟就很难得了。不然,何以太史公感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呢?熙熙攘攘的,就是没有自己觉悟的人。按字典的解释,自在就是身心舒畅无拘束。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不然,何以智慧如东坡,乐观如东坡,也感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呢?

本来,人生天地间,只是万物之一。日升月恒,春华秋实,就是一种自在。自在,是一种多么自然的境界。可对于人,却又是一种多么难以达到的境界啊。就像现在的接待工作,没有一个人是乐意的,但却必须承担。这当然是一种担当,但何尝又不是一种负担?工作,生活,我们有多少的不自在?

爱他就给他自由


爱他就给他自由

公园里,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他惬意地叼着烟斗,有时微笑着和经过的路人打着招呼,有时一个人静静沉思。他有一个规律:总是在下午4:00左右来到,在5:00左右离开。

“您为什么每天都来这里坐一小时?”一个住在附近的青年好奇地问老人。

老人微笑着说:“结婚五十三年六个月两个星期零两天的人,最低限度也有权利每天过上一个小时的单独生活吧!这是我和老伴的共识。”

有位社会学专家曾经这样论述爱情:“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拥有必要的张力,这种爱牢固而不板结,缠绵而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迟早要窒息。”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总有一块属于自己独占的领地,承认、尊重和保护这块领地,是维持恋人良好情感的必要因素。

恋人之间也要给对方留出适当的空间,给对方一部分相对的自由。要想恋人之间和谐相处,就要接受、尊重这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好男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哪个人可以真正地、完全地理解另一个人,即使相爱的人也是这样。

爱就是你手里的一捧沙,千万不要把它握得太紧。女孩恋爱要给对方相对独立的空间,不要事事都过问,时时都要知道他在哪里、做些什么,不要要求他总是和你同步,别计较他偶尔没对你说的心事,也别过多地盘问他的朋友,等等。你可能只是出于关心,但他已经不是小孩子,很多事情他自己能够处理,等他不能应付时,自然会求助于你。有些文学作品把相爱的两颗心描写得“天衣无缝”时,请别忘记:在燃烧的木柴之间留出一些空隙,火才会更加旺盛!相反,如果时时刻刻毫无遮掩,完全显露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这种生活也许够真实,但绝对不轻松。

恋人之间能亲密无间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你的男友希望保留那样一个空间,请你尊重并容纳它。男友会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静静思考、完全放松或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些事情,然后以更积极、自信的状态投入生活,同时也给你同样的自由。这段“距离”不会影响你们的感情,给彼此一点距离、一份宁静,就像在夏日的午后懒懒地打个盹儿,相会有更高品质的爱。

爱他,给其自由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虽然条件很艰苦远比上城市里的孩子吃得好玩得好,但是我依旧很快乐很满足,觉得那时候的农村就是天堂。我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1个弟弟和1个妹妹,父母没日没夜地忙着地里的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管教我们,基本上是我领着弟弟和妹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春天到河里摸鱼、夏天上树掏鸟窝,秋天扑蚂蚱粘知了,冬天溜冰打雪仗,肚子不饿不回家,不到天黑不回家,经常是父母到街上喊过几遍之后,才急匆匆带着赶回家吃晚饭。

鲁迅先生曾说过,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逼着学英语,培养各种各样兴趣爱好,美其名曰再穷也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个个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装满了父母的希望,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晚上11点前不休息,早晨5点多就被大人们叫醒,可怜巴巴地揉着睡意朦胧的双眼,开始了紧张地一天。尽管他们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痛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快乐可言,也并不感觉到幸福。作为家长,我觉得应当三思。

爱他,就应该给他自由。给他尊重,让他有选择的权利,不要什么事都越俎代庖。记得我儿子上小学前一直跟着妻子生活在农村,一年之中有那么几个月可以到部队上探亲,我和妻子根本就不让他去学这学那,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是看好他不让他受到伤害而已。上学后,先是住在部队大院,整天跟着一帮军人子弟满营房乱窜,根本就见不到人,抓节流龟、逮蝎子,弹琉璃珠、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甚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完不成,我和他妈妈因此也被老师叫到学校里开了几次小会。

2015年我从部队转业,他也从永安路小学转到早春园小学。由于潍城和奎文的英语教学不同,他的英语跟不上,我征求了他的意见后,尊重了他的选择,随大流地给他报了英语辅导班。后来他对围棋、游泳、跆拳道产生了爱好,我也尊重他的意见,让他依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尤其是跆拳道更是取得了黑带。再后来,他不想参加各种辅导班了,尽管他的成绩不理想,我也尊重他的选择,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实想想,孩子即便是纯粹的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像我们小时候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大自然中的各种花鸟鱼虫一样,生活时时处处皆学问,都需要孩子去了解掌握。

当然,给孩子自由,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一味顺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和苗头,我们绝不能期望他树大自直,要明确地指出来他的问题,并监督他进行改正。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不能动不动就对其指手画脚,我说你听。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发展才能的各种机会,而不是强迫做他不能胜任甚至压根不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多样性的,至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最终决定的是他们自己。我们作父母的不过是这道路两边的栅栏,目的不是束缚他们的手脚和头脑,而是防止他们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