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母亲给我做早餐

母亲给我做早餐

发表时间:2020-05-21

【www.qg13.com - 送早餐挽回爱情】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给我做早餐",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傍晚时分,我的突然到来,引起院子里看家黄狗的咆哮,正在准备进窝的公鸡母鸡也停下脚步远远地看着我。

父亲和母亲正在吃晚饭,桌子上一盘豆芽、一碟盐豆子和咸菜,这让在县城里已经酒足饭饱、满面红光的我有些惭愧。母亲看到我也有些吃惊,平常我回家都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很有规律,一般很少突然回家,而且还没有提前打电话。这次回来的确有点突击检查的味道,如果我提前打了电话,七十四岁的父亲一定会骑着自行车,到五公里之外的镇上提前买上牛肉、鸡肉之类的荤菜,蔬菜门前的菜园子就有,通常这些菜又被我们风卷残云般消灭,女儿说他们把咱当成了客人啊。

听到我的埋怨,父亲说农村人一辈子粗茶淡饭惯了,萝卜白菜保平安,何况人情来往负担这么重,哪家结婚生孩子不得花钱。母亲也在旁边说地里就那么一点收入,也不想给你们添负担。说着他们就岔开了话题,父亲的说我头发怎么白了一大片,腰围又粗了不少,母亲则替我辩解,说你看庄上的年轻人哪个不是这样,总比瘦得猴一样的好,在母亲眼里,方面大耳就是福相。

气温有些高,我坐在沙发上陪老人说着话,头上的风扇慢慢地旋转着,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又睡到当年自己的婚床上,乡村的夜里蚊子不少,在蚊帐外嗡嗡乱飞,仍然阻止不了我的美梦。很奇怪,在市里,我偶尔还会失眠,回到老家父母身边倒头就能睡着,看来还是回家放松了心情。

天还蒙蒙亮,听到母亲在院子里的脚步声,公鸡扯着脖子打鸣,我看看手机,才五点多一点,翻身又睡,等到阳光绕过窗户照上我的眼,温度很高,但这算是睡到自然醒,很轻松的感觉。我一看七点多了,匆忙爬起来,接了一盆冰凉的井水,洗漱完毕时,饭菜已经上了桌。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炒豆角,主食是手擀面。可以想象,母亲为了我的早餐,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热了一头的汗。她看着我吃,自己在旁边不动筷子。母亲知道我喜欢吃手擀面,在我十七岁参军离开家乡时,甚至结婚时和妻子吃的面都是她亲手擀的。在面里,母亲放了刚从菜园里掐来的新鲜苋菜,滴了几滴香油,放了两只土鸡下的蛋,所以清香无比,我通常要吃上两大碗,味蕾还不觉得满足。

我忽然想起一篇《你还能陪老人吃多少次早餐》的文章,说的是作者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一年只回家一次,每次只有十天的时光,还要刨去访亲会友的时间,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自己陪老人的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比起这位朋友,我的老家离工作的地方不足百里,我能经常回来看看,听听老人的唠叨,说说家长里短,吃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我比他的幸福要多得多!

小编推荐

早餐


热腾腾泛着白色的水汽袅袅地高升起来,在我的眼镜片上印下一层模糊后又四开去,那香味却似减非减,欲拒还迎地勾住了我的鼻子,还想使我的嘴巴也为之痴迷。那水汽就是从眼前这只碗里逃出来的我即将要开口吃掉的早餐。它并不是一碗单纯的面,巴掌大的煎蛋浑身都透着太阳光一样的金黄色,这不均匀的金黄上又有几点散乱的青绿,是可爱的葱末,此外还有肉和黄豆和青菜叶。这样的一碗面,很多时候我是连汤也会喝得不剩的,然而我还并未动筷,只嗅着味道,脑海里却现出曾经的那些早餐来。

小学时候的早餐是怎样的呢?是绝不似现在这样丰盛的。那时候的我还住在广东的出租屋里,出租屋只一间房,摆了两张床,一张床是爸爸用木板和长木凳放在一起,拿锤头和钉子敲出来的,他和妈妈就睡那张床。另一张是邻居搬家时留下来的,后来在过年的鞭炮声里被换成了一张上下铺,当时上面的蓝油漆还亮得发光,似乎是花了一两百块钱从一个家具厂淘回来的,我抢占了上铺,两个弟弟就睡在了下铺。

那时候家里还养鸡,鸡舍就建在我家和邻居家中间留出来的一小块空地上,一面靠着我家的墙角,三面是爸爸找来砖头和着水泥一块一块砌起来的,剩下的一面用一块大木板当做鸡舍的门。里面养的大多是母鸡,大多是会下蛋的母鸡,毕竟他们的蛋是要充作我和两个弟弟的早餐的妈妈一直坚信开水冲鸡蛋最有营养,孩童的我们也爱喝加了白砂糖的开水冲蛋。然而极不满意的是,早餐竟然就只是开水冲蛋,除此之外就偶尔是蛋炒饭。

终于在喝了三四年的开水冲蛋之后,我和两个弟弟起义了。于是五年级的早餐开始变成了饭桌上的三块钱,我和弟弟每人一块钱,可以买两个包子或者是一个包子加一杯豆浆。当然了,爸妈也偶有大方的时候,如果我们拿了好成绩回家,又或者是他们领了额外的工资,那第二天的早餐钱便会翻一番,我于是就攥着那两块钱去买肠粉吃,拿筷子夹起一片肠粉放在酱里蘸一蘸,再拌上一点剁辣椒,也不顾热就塞到嘴里去,然后大口大口的呼着热气,滋味是极好的。

然而小学的生活对于现在来说似乎像是布满水汽的玻璃窗外的世界了,模糊而遥远。至今仍能够回想起来的,也就只有一起玩耍的朋友,平易亲切的老师,教室里突然钻出来的老鼠,以及学校食堂午餐的两菜一汤,还有那遥远的加了白砂糖的开水冲蛋,然而连这些记忆,也都只是细小的碎片了。

我想我该要动筷子了,不然这面该要凉了吧

给我在烟火人间的母亲


突然觉得,在这秋尽处,要写一些文字给我在烟火人间的母亲。

一直以来,对亲人,尤其对父母,我理所当然的顺从于把对他们的爱放入一种怀念的姿态才得以抒发,在他们离开的很多年后触景生情或是睹物思人。

我无意怀疑那样的思念是否可靠。只是,即便可靠,即便他们感应到了思念感应到了爱,可是我们相隔的已不是万水千山那么近的距离,那距离远到永远。仅用一种意念各自安慰又是何其艰辛。思念留给远到永远的距离,把爱,给这咫尺相聚的日子吧!

在我能够背着书包来来往往经过王奶奶家的老屋门口时,在那棵老梨树下乘凉话家常的奶奶们,就总会放下正唠着的话题,拉着我的手摸摸我的头夸着这丫头长的好,仅此轻轻地顿一顿,然后紧接着果然就会说到我的母亲,连这丫头也没长过她娘去似乎我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当砖抛出去要引那玉出来才是真的。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鼓着腮,在心里抗拒着这些老婆婆们昏花的眼神委屈了我。于是这样的表情就又会惹得她们呱呱嘎嘎的发出不同音质的笑。

现在想来,我小时候对母亲这一特定人物的认同竟然有过不坚定。我不能确定那点不好算不算是虚荣?教我一年级语文的是一位中年的女老师,留着齐耳的短发,课堂上总是很严肃,声音厚而凛然,她上课教室总是最安静的,而且估计也没有人会打瞌睡,是没有人敢。

她却会对我有很和蔼的神态,还说我是她的女儿,因为当时我再想不到她对我和蔼的理由,于是就有一点儿相信了。还在心里暗暗的把她跟我的母亲做了比较,似乎给她做女儿也是不吃亏的,关键是老师的女儿高高地举着头,用一种在自家厅堂里的神情坐在教室里,该是怎么样的一种骄傲啊!我甚至在放学的路上有过一段小心事,就是偷偷的想象她怎么样把我送给我的母亲,那情形跟我和同桌的水仙相互送对方一颗奶糖有什么不同吗?

说实话,等到我能够准确有效地从外形辨别一个人的容貌是否漂亮时,母亲已经在我的审美里算不上漂亮了。但我从没嘲讽过我自己的审美。哪个孩子还会去计较自己母亲的容貌?何况她曾经是美丽过的!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母亲本身是超越自己孩子的审美的。

都说知书达理,我一直把这个词理解为因果关系奉为圣明。但我在乡野里长大的母亲她所知的那些书是很有限的。到后来,于书有关的记忆在母亲,已更是被生活的泥沙冲淡的只剩下她自己的、以及她的孩子们的名字和几串非要记住不可的电话号码了。

母亲对她的这些缺憾似乎是不自知的。也或许这在母亲只是一个一瞬间产生而又很快就消失的不切实际的梦而已。她的手上有总也纳不完的鞋底和缝不完的裤角纽扣这就是她的满满荡荡的日子。

从对美有了意识开始,我似乎没见过母亲在镜子前认真地端详过自己,更别说讲究过对衣服的搭配。

母亲不具备乡下女人应有的带点蛮气的风风火火,也没有被苦日子历练的倚老卖老。童年的乡下,邻里吵架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哪家要是太安静了那是对乡村生活的极不给力。当节气过了立冬,人就开始对闲不大耐烦了,要是能听场吵架也是一种调剂了,最好能打起来就可以让人们兴奋好些天呢。

一次是为一只鸡,还有一次是为一个什么工具吧,母亲与她的芳邻还是有过交锋的,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尽管很不管不顾地爆了粗口,但来来回回的就那么几句。要不是我家的大黄狗破门而出,象只愤怒的小豹子扯下那只边骂边晃荡过的脚上的一只鞋,对方那嘹亮而字正腔圆消遣是会把我家的祖宗十八代来来回回捊上个十遍八遍的。

母亲终究是严防死守她的孩子说脏话的,这是她的硬道理,也是她柔韧的坚持。

母亲的神情里那种类似于害羞的谦卑曾经使我恼火过,但这样的恼火伤了我也更伤了母亲,她那无所适从的慌乱几乎让我心疼到眩晕。

从此我把有关于她美丽的那些朴素纯净的、乡野一样的语言默默地捂在心里,连同她那些被我认为是死心眼的、所谓的、贤德一起存放起来。我自作聪明地去品评所有的一切,以自己的意愿去放大原本很自然的事情,这是一种恶习。让她在自己认为安宁的心情里保持常态对她来说就是慈悲。

母亲老去了。我却从不会忘记那些深秋的黄昏,那杨树林里落叶纷纷扬扬,母亲一边拿扫帚轻轻地聚拢着那些驳杂的树叶,一边看着我为她跳新学的舞蹈,那双亮亮的眼睛分明从没有老去。

又是落叶成阵的时节,母亲早已不用再去扫它们来填火炕了,看着落叶闲闲的飘落,母亲了然是不会萌生诗意的。只知道冬天要来了,只会一遍遍对着话筒叮嘱出门要加衣服,饭要乘热吃!

而我在这样的夜里,轻轻地拿起母亲的手放进被子里,为她掖掖被角,就像我小时候她为我做的那样,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母亲做的布鞋


记忆里,我是穿着母亲缝做的布鞋学会走路一天天长大的。母亲做的布鞋,粗针麻线纳的底,松软结实,黑色布料的鞋面,在鞋面的中间镶上两条筋,鞋的边上是一圈白边,非常好看。那个年代,那个年龄的我认为母亲做的布鞋是最好的,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布鞋根本比不上。

八岁那年入学堂,母亲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学校的大门口,脚上就是穿着母亲为我做的新布鞋,跟随老师神气的走进教室。八九岁的年龄,正是登墙上房淘的没边的时候,母亲怕我每日里疯玩儿跑掉了鞋子,在鞋的后面缝上一条细带儿把它绑在脚脖子上,跑起来就不掉了。几天下来,我的新鞋在同学小伙伴中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傻鞋,满操场上同学们都知道我穿了一双傻鞋。每天走出学校的大门,总有几个坏小子排着队向我喊:傻小子,穿傻鞋,走一路,跌三跌,哭着喊着要上学。那日里我哭着跑回家,说啥也不穿这双傻鞋了,哭闹着要母亲给我换一双从商店买来的新鞋。母亲听了笑出了眼泪,然后温和的摸着我的头,笑着告诉我说咱儿子不傻,咱儿子不怕别人笑话,咱儿子最懂事了,妈告诉你把书念好了比什么都强。就这样从那时起,母亲的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我还是和往日一样,穿着母亲为我做的新鞋走进学校的大门。

每年的六、七月份,母亲就开始忙着为我们姐弟四人做鞋了。那时我常常喜欢伏在母亲的膝前看她做鞋。看她用锥子用力在鞋底上扎出一个眼,把串着麻线的长针从锥眼中穿出来,然后用嘴使劲咬出带着麻线的针,再把麻线绕在锥子把上,用力拉紧线绳,母亲就是这样一针针一线线的纳出一双双鞋底。而最让我心中刺痛的,是母亲鬓角流淌的汗水、青筋突起的手臂和手掌上勒起的一串串血泡。那一刻起我真正觉得母亲为了我们,真的太累了。母亲哪,真的该少一些辛劳,多一些休息。

渐渐的我长大了,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注意保护自己脚上穿的步鞋,雨天我把鞋放在不漏雨的地方,然后光着脚丫欢天喜地的冲进小伙伴们的群堆,奔跑在雨水里。和同学们踢足球的时候,我把母亲为我做的布鞋脱下来,把它摞好放在球门的边上,然后光着脚在球场上和小伙伴们奔跑。回家的时候在院子门前的水井上洗洗脚,再穿上鞋走进家门。开始的几天里母亲没少夸我懂事了,夸我不那么淘气了,鞋也干净了。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尽管脚掌每天火辣辣的疼。但这个小小的秘密没有坚持多长时间,不久就被母亲发现了。记的一天夜里我被一下轻轻的刺痛扎醒,险些喊出声来。睁开双眼,我看见在暗淡的灯光下,母亲带着花镜坐在炕边,把我的双脚抱在自己的怀里,用一盆清水仔细的清洗我的脚掌,然后用一根针轻轻拨出已经扎入脚掌里的沙粒。透过母亲的老花镜,我看见母亲流泪了,泪水顺着母亲的脸颊流下,滴落到我的脚上。看到我醒来,母亲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哭着轻声告诉我,儿子咱以后不这样,鞋坏了妈再给你做,你已经长大了要懂得爱惜自己,这样妈才高兴,妈看不得你们姐弟几个遭罪,懂吗?在母亲的怀里那一夜我流泪了,那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母爱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博大,那样的真切无华。

第三天的晚上父亲下班回家,给我买回来一双新鞋,是一双蓝面白底的胶鞋,应该说,那也是我穿上的第一双从商店买来的新鞋。父亲卷了一支烟坐在炕边笑咪咪的看着我,母亲帮我把新胶鞋穿在脚上,让我在屋里来回走一走,开玩笑的告诉我,明天穿上这双鞋去上学,保证没人说我儿子穿傻鞋。不知道怎么了,我在那一刻没有了那种穿新鞋的兴奋感觉,反倒从心底涌出一股惭愧和羞涩。就是第二天穿着新胶鞋走进教室的时候,也没有了往日神气的感觉。因为我懂得这一切都有父母亲疼爱的心血在里面,我更应该去加倍的珍惜她。

十八岁那年去当兵,临走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为我赶做的一双新布鞋,塞进我新发的挎包里。我嘴里说着不用带,赶紧要往外拿,母亲坚决不让,父亲也在一旁说她瞎操心,到了部队什么都有。母亲就是不同意,她老人家固执的认为,我从小穿鞋费,部队发的鞋会不够用的,一定要带上。望着母亲渴求的眼神,我赶紧说妈说的对,我带上。听了我的话,母亲高兴的笑了。当兵后,母亲为我带的那双鞋,在我的战备包里整整背了五年,如果不是一次以外,我真的会一直保存到今天,因为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种幸福的感觉直到今天也无法忘怀。如今九十二岁的老母亲和姐姐生活在一起,虽然已经行走不便,满头的白发已经稀疏,但每每我向老人家提起童年的往事,提起那双傻鞋,老人家都会咯咯的笑出声来,还会象小时候那样摸着我的头,开我的玩笑说,我儿子穿傻鞋也不傻,我儿子可懂事。

如果父亲是一座巍峨的高山,那么母亲就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大河。母爱如水,滋养无声。母爱,是那么厚重,那么深沉,那么博大。她用一辈子的心血去养育我们,而我们就象在温暖的春天里,去享受快乐、暖洋洋的气息,就象青青的秧苗在满足的吸吮着大地的乳汁,享受着大地的滋润,汩汩的吞噬着大地的精华。当年,那种在母亲的呵护下,单纯的无忧无虑的过往,今天是不可能用任何东西可以赎回的,她早已深深印记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