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老潘队长

老潘队长

发表时间:2020-07-01

【www.qg13.com - 老人情感故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潘队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小时候老家生产队的老潘队长,40多岁年纪,人长得精精瘦瘦、中等个头。表面上还算老实,算得上精明,但不很能干。全国吃大锅饭时,老潘在我的老家生产队里,不知是因其给乡亲们的印象老实,还是其他原因,让他混上了生产队长,而且还一当就是稳稳20多年时间。要不是后来被一桩风流事所累,他还不会下台的。

我小时候的老家生产队里,天刚刚擦亮人们就被一阵阵吆喝声、破锣声吵醒出工,太阳下山时才能收工回家,中间两炖饭有时也让人送到山上吃。那时,人们物质生活贫困,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极度贫乏。大人们唯一的快乐时候,恐怕就是一起在山上干活的时候了。那时候,我经常见到一些年轻小伙子同小媳妇们劳动间隙、在地里嬉戏打闹。往往三五个小媳妇把一个大小伙子的裤子强行趴下,让他羞得抬不起头,周边的其他人就哄然大笑,此时的人们真是开心极了。只有老潘队长躲在一边、从不去凑热闹,从不与小媳妇们动手动脚。人们见到他一天到晚板着个脸,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大家也都认为,老潘队长是生产队里最最正经的人了。当然,小媳妇们也就不敢对他放肆了。

生产队里每天起得最早的也是老潘队长。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他在村头小山上敲响的破锣声,接着就会听到他的吆喝声: 起床了,出工了。约莫半个小时后,人们才陆续从家里拿上锄头、斧子或背篼出门上山,此时,老潘已经干开一阵了。乡亲们说: 还是老潘队长厉害了。

与老潘有关的风流事发生时,我大约10来岁,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年腊月的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一向偷懒且吊儿郎当的赵权,平时没少挨老潘队长的骂,被尿胀醒了,他提着裤子骂骂咧咧出门上茅房。门刚开一条缝时,听到隔壁吴嫂家的轻微的开门声。并看到一个黑影 从她屋里一闪就蹿到外面了。赵权顿觉纳闷:吴大哥远在外省铁路上工作,没见到他回来,家里只有吴嫂和不到10岁的娃儿。这么早到哪里去呢?身影不像吴嫂的、还鬼鬼祟祟。出于好奇,赵权也忘上厕所了,急忙跟了上去。刚跟到村口,他猛听到从黑影那里传来一阵破锣声,接着是起床了的吆喝声,把他惊得跳起来唬得他张了半天嘴巴

这下好了。赵权楞怔过后、就乐了你龟儿老潘,平时一副正经样儿,装着不近女人!昨天我迟到了几分钟,你还扣了老子的工分。看老子这回不收拾你,叫你狗日的当不成队长。

当天,老潘队长同吴嫂乱搞的事儿,就在生产队里迅速传开了老潘队长中午饭后,到地里出工,就见乡亲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叽叽呱呱议论着啥,还反眼反眼的望着他。但一见他过来、大家就走散了。老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还以为是人们怕他呢

第二天,公社秘书就带着大队民兵连长找到老潘队长,宣布他不能当队长了。赵权乐得睡了几天懒觉。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听到老潘队长叫起床的吆喝声了。可日子一长,人们反到有点不习惯了,心里像缺了点什么,还有点失落感。

qg13.com精选阅读

生产队长-选自橹泳散文集


近些年许多传统手艺都渐渐消失,如木匠,铁匠,裁缝等,乡下已很难找到。

以前我老宅隔壁倒有个木匠铺,可几天前回去发现,那座房子已倒塌,门口的路也没有了,木匠也不知所踪,只剩下一片野草枯藤罗织的荒凉景象。

那个木匠姓吉,手艺很好,我老家那张八仙桌就是他做的,只是后来自他做了生产队长后,就再也没时间做木匠了。

记得原先的队长是街西的黄三,白脸高个,他曾带着村民们整天挖沟修路,直到去世前两天,他还扛着铁锨去秧板田整地,确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要不是那场病没有捱过去,我想他准能干到现在。

他之所以临终前执意要吉木匠做队长,据说是看中了吉的大嗓门。

在农业社,每个人嗓门都不小,为了干活得力,村民们总会哎呦哎呦地喊上几声,只是那声音刚喊出来就被锄头砸进土里,别人听不见,村干部也听不着。不像吉木匠的喊声,洪亮清脆。

有一次几个村民出工迟了,吉在后面大喊一声,他们就被吓软了腿,瘫坐在那里起不得身。

只有西场的三麻子不害怕,因为三麻子的哥哥是村支书。他家原本有头驴扣在村头,早晨驴一叫三麻子就会起床出去拉货。许是那头驴后来也比不过吉的大嗓门,自打吉做了队长,就再也没听过驴叫了。

吉说话前总会习惯性打理两下嗓子,然后慢慢地说着第一第二,同时再用手指一点一点,像个指挥家。

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干部做报告大多都是这样,常会无由地清理嗓子,说不了几句话就会咳嗽一声以作儆示。

吉做队长那会儿正赶上分产到户,每家每户都要添置农具,他供应着全庄上的牛扒木耙,生意一度很红火。

老队长病逝前曾向村里建议由吉接替他做队长,村支书也觉得吉的人缘好,加之村民们也都一致同意,因此才让他做了队长。其实村民们倒也不是看重吉有多大工作能力,只觉得他做了队长,往后哪家缺个牛扒木耙时会好办得多。

吉原是个孤儿,那年讨饭来到我们的村庄,是光棍吉大秃子收留的他。他能活下来已属不易,现在做了队长更是他一生最为荣耀的事。

吉没有多少文化,也学不来钻营,只知道拼命的干,可怎么干他也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干好干坏没有多大的意义,于他流多少汗更是没有关系,因为他看到许多没流汗的人都提拔成村主任了,自已至今还是一直做着队长,这让他很迷茫。

记得有一次村领导开会安排产业结构调整的事,吉在向村民们转达时却没弄懂,他只是一味重复着,我们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要切合实际开展工作,他布置由老街汪四牵头,圩后的瘦爷配合,一定要把上级传达的任务落到实处。

会是开完了,却没有一个人听得懂,其实吉也没指望他们能听懂,只要他们知道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名词就行了。

吉有自已的工作方法,他认为只要平时多批评村民,就可以提高自已的威信,尤其是乡领导过来检查时,他总会大声呵斥,声音大到可以晃动整个生产队。村民们也不敢搭腔,只有年轻人会捂着嘴偷偷地笑。

那天栽意杨树现场会时,吉发现老街的汪四语调好像高了不少,乡里领导差点就错认他是队长。汪四似乎也把自已当成队长似的,他一嗓子喊来十几个村民搬这搬那。那夜,吉一宿没睡,第二天就跑到村部说了许多关于生产队的发展规划。

西场的窑沟是吉领着村民挖的,挖了一年多,挖出来的土足够盖满整个村庄。原先老队长虽说也挖了好几年,可真正疏通还是吉的功劳。这也似乎就是他可供炫耀的政绩,做了一辈子队长到底有些作为。那条沟保证了一千多亩地的水稻,还让我们的村庄成为乡里引以自豪的粮仓。

老队长的事在村庄上早已成为经典,什么时候讲出来都感人至深。吉也想留下一些故事供人传颂,为此他常常把自已带着村民挖沟的事宣讲出去,他讲了左一次右一次,从街头讲到街尾,从盛夏讲到隆冬。可不知是何原因,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评说的还是与他无关,终究忘不了老队长。

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只留下一些老人,他们种不来田,也做不了生意,更懒得去麻烦队长。队长也管不了老人们的事。即便逢年过节,年轻人回乡了,也不把队长当回事。说白了,队长在农村已是没有多大权威的人。

窑沟既宽又长,遥遥地通向远方,秧板地头却留下了没有挖完的那一截,宽敞的水流一到这里就变得又窄又急,这让吉的心里一直牵肠挂肚。

那天他又组织村民去挖沟,不巧的是,过那条沟时老街的汪四不小心跌倒,就这么轻轻的一跌,他就再也没能起来,医生说他是跌断了大腿。

汪四出事不久,村里就撤了吉的职务。小道消息把吉被撤的理由归纳为四最,挖沟时间最长,让村民干活最多,队里受益最少,让他下去最好。

吉的队长干不成了,可他还想着以前的事,窑沟那一段没有疏通怎么办,根套家后的路什么时候再垫些土。可这些活计说起来简单,如果凭他一个人,得干上半年时间。

吉迷茫了,村里张三李四去外地打工,老人们都议论好几天,可为啥撤队长这么大的事就这么静悄悄呢?

昨日那些老百姓还认识他,向他打招呼。现在他走进村庄时,像个陌生人一样,连路边的狗都不认识他,跟着他一个劲狂吠。他尝试着站起身来,鼓足劲又喊上一嗓子,村庄没动静。再喊!还是没动静。

每天太阳依旧从他家的房顶升起,傍晚还在麦田的尽头消逝,吉也还按照原先的方式早出晚归。即便不是队长了,他还得惦念着那没挖完的窑沟,惦念着那条需要修补的道路。

他有时候会去老队长的坟前,坐在那里呆呆向田野看,窑沟的水依旧慢慢的流着,庄稼也在惬意的翻着波浪。吉跟老队长有说不完的话,他感激老队长对他的信任,也为自已没有挖完那条窑沟而长吁短叹。

时间不长,村里人发现,吉在雇了几个人挖好那条窑沟后,就离家出走了,是打工还是搬迁却没人说得清楚。我直到至今也没见过他,偶尔回乡向别人提起他时,他们也是一带而过。

说起吉挖沟的事,我的同龄人约莫还能记得,年轻人多半就不知道了。只有每年栽水稻时,还会有人嘀咕,说啥时候都不能忘了那些挖沟的人。

老班长


我曾是一个流浪者,他曾是一个苦行僧。我的足迹触及到温州、烟台、南京、无锡;他的脚步踩踏过郑州、贵州、云南的土地。我是一个隔岸观火的游客,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西西弗斯含辛茹苦、刻骨铭心。

我曾说,我是一个戏子。人生如戏,我如戏子,戏子无悔。念大学的那几年,我也曾真的做过戏子,扮演过长枪壮士,扮演过走马贩浆的小贩,扮演过蝇蝇苟苟的乞丐。而这一切,不过是厌倦了生活的寡味后的自娱自乐,不过是当回味起往事,生活的色彩猛然变的绚烂无比;而他,我的班长,他真的曾为乞丐,曾为小贩,曾为壮士!我始终是戏中的戏子,他却曾做过生活中的真正猛士!

我的第一任班长,平禹煤电公司凤翅山矿综采队巷修班班长刘石俊。长相就无需我赘言了,亿万普通中国劳苦大众的形象,年龄50岁左右。我来到凤翅山矿是去年元月,归刘石俊班长麾下是今年三月,那时候,大家都喊他石班长,我也跟着喊,几天后大家都熟悉了,他说,我可不是石班长,我姓刘,我叫刘石俊,你应该叫我刘班长,或者出于对年长者的尊重你喊我一声叔也是理所应当的。本来我就是那种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人,我为由于自己的莽撞无知造成的误会感到羞愧万分。

井下无书可读,我常引以为憾,可是井下的谈资并不少,每个人都是个会讲故事的人,我的班长不但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还是个有故事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本故事会,一本巨制传奇小说,我文笔欠佳,有几次我都想,如果把他的一生稍加文墨用如椽巨笔写下来,必定成就一部经典,伏案沉思,琢字用词,每每才思受窘,小说是写不成了,就用这篇小短文聊以自慰,权当籍以表达我对刘班长的敬意!

40年前,刘班长第一次走出山沟,竟是那样的狼狈窘迫,颓废不堪,家乡的土地太过贫瘠,似乎从来没能完成过丰衣足食的使命,这一年尤甚,班长和几个哥们儿肚中饥馊却无裹腹之物,于是,不得不出山行乞。

班长做了乞丐,却全然没有窘色,完全可以看成是逢场作戏。他们见到肯布施的户主就装作可怜巴巴的流浪汉,打着快板唱祝福歌,户主听的美了,也就不在乎一两口吃的了,给一个馒头,赏两碗面条,反正都是吃剩下的没必要做吝啬鬼!有一次,班长偶遇一户娶新人办酒宴,便跟哥几个商量前去饕餮一餐。

打着前去贺喜的幌子,几个衣衫褴缕的乞丐忽然出现在婚礼现场,户主颇感晦气,转念一想,婚礼是个喜庆的日子,不妨作弄作弄这几个流浪汉,权以为乐,有何不可?于是就问,你我何亲何故你来贺我?班长说,我是你侄子。户主一听,大喜过望,平白无故多一侄子,于是吩咐下去,热情款待,尽情吃喝。酒足饭饱之后,户主又来作弄班长,问到,你我何亲何故你来贺我?班长镗然一笑,你是我孙子!宴席之上,满座嘉宾,哄然大笑,户主气急败坏,跺脚痛骂,班长针锋相对边还击边撤退。

饥寒交迫时候的班长跟衣暖肚饱时候的班长完全判若两人。有时候,他们看到谁家小媳妇俏丽水灵,端着破碗站在门口不走,来两口吧,来两口,充满挑衅的吆喝,暧昧含糊的呼喊,招致户主的厌烦,抄起家伙赶将出去,迎头就打,班长看势头不对,拔腿就跑,边跑边骂。

25年前,正值班长在煤矿工作,这时候的他已娶妻生子,可是,贫困依旧如影随形。当然,这时候,吃饱肚子对于班长来说已经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这一年,他听说,山里的艾草在郑州卖的很好,尤其是五月当五那天更是顾客如潮。那年的那天,他早早起床,天不亮就爬到山顶,当东方开始泛白的时候,他把一捆一捆的艾草用绳子扎好,装进袋子里,他想着,一棵艾草五毛钱,十棵就是五块,一百棵就是五十,我的老天爷,五十块钱呀!在25年钱那意味着什么?

兴致勃勃的班长,扛着一袋子艾草,像扛着一袋票子。他坐在车上,恨不得那车像李白驾驶的轻舟千里江陵一日还,车速很快,可是快不过班长的心。他急切的希望快速到达郑州,把那一袋艾草换成钞票。

郑州终于到了,可是没有容他之地,他刚把艾草放在地上准备叫卖,就遭到城管的驱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除了被赶来赶去,除了东躲西藏,他连一棵艾草也没有卖出去,根本没有歇脚的立锥之地呀。搭了车费,误了工作,一身羁旅,艾草最后变成了柴草,变成了班长烟囱里的一股轻烟。

15年前,我的班长意气风发,成了矿长。这年他在贵州,老板看中了班长的能耐,让他去主管一座高瓦斯高突出的矿井,班长的确不负众望,在他主管矿井期间,没出过一起工伤,老板也因此获利颇丰,交谈之间称兄道弟,吃则同桌,眠则同榻。

可是呀,班长不久看中了一个俊俏的小媳妇,不是别人,是工友之妻。朋友之妻不可妻,古训如此,我的班长不但欺了,而且还接二连三的欺。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事情败露,班长名声扫地,老板想要花点钱了结此事,毕竟留住班长就是留住了一座金山!而我那班长早已无地自容,哪有留下的理由,去意已决,任凭怎样归劝都无济于事,老板无可奈何,也只好忍痛割爱,走吧!走吧!

此后,班长回到家里做起了生意,一个人骑着三轮车,走南闯北,据他说,他拉着山里采来的药材跨过黄河,到达过山东,山西,河北。他拉着家里的特产越过长江,到达过湖南,四川,云南。

如今的班长,跟我同在凤翅山综采队上班,生活,在经历过大起大落,迎接过暴风骤雨之后又重新归于平静。下班之后,回到家里,同孩子们拉家常,帮助妻子在厨房做饭,我曾想,某个不上班的午后,我那班长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讲诉自己曾经的遭遇,那逝去的往事,于今时今日看来已遥不可寻,孩子们会相信眼前这位霜染双鬓,脸上已有皱纹的男人,曾经有过一段在狂风暴雨中跳舞的经历么?

漆黑的井下,班长讲起自己的经历谈笑风生,我不言,心中却不断有阵阵惊涛骇浪袭来。这个拥有铁一般胳膊腰脚的男子汉,这个裸露着肌肤扛起150斤液压支柱就走的壮士,他似乎在重建我的思想,起码,多了一分英雄气!

曾经有一个男人,他把生活搅的凌乱不堪,潦倒到行乞讨生,富贵到忘却方寸,受尽人生的苦难,享尽人生的荣华。他出生在四处叠障的山区,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足迹遍天涯。他是一个浪子,一个苦行僧,一个英雄!不!绝不!这些都还不够准确,准确的说,他是一个猛士!鲁迅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一点,班长把它演绎的淋漓尽致!

勿庸讳言,我为之立言写传的班长,于国无尺寸之功,于民亦无滴水之恩,他的生命构建中有不少污点,还好,这些都算不上大是大非,所以,我也没有误人子弟之嫌。

我的一个文友曾经问我,作此文,目的在哪?我不是一向喜欢歌颂真善美的么?我不是曾经痛骂过那些滴墨行文毫无责任感的写手么?

我见过无数的乞丐,呆滞的目光,破烂的衣服,吃着另人作呕的食物;我也见过无数的街头小贩,他们一日复一日的重复做着单调的买卖。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有必要抬头仰望一下璀璨的星空,他们更没有想过要用脚步丈量一下脚下的土地!现实压垮生活,生活戗杀了梦想!而我那班长,似乎他的体内涌淌着不一样的血液,这血液在任何时代都足以在人的心里掀起波澜!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张云鹏1576694495

老校长


用挚爱和赤诚点亮精彩人生的大山公仆徐先亮校长

本网讯他一生一趟,执着于自己的本心,一块黑板,两支粉笔,三尺讲台,便让他把自己书写的头发花白,方位上年年轮换着陌生的面孔,讲台上岁岁是他依旧的笑容,门口老树守着老校,用年轮记载着往昔岁月的沧桑,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孤独与狂欢,他独自尝遍,他是校长,是老师,是教导主任,更是一个普通人,他就是现任龙沱小学校长徐先亮。

是校长,更是老师

翻开龙沱小学徐先亮校长的履历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普通教育者的人生历程:1981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走过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从普通小学代课教师,编制老师,副校长再到校长,他用挚爱和赤诚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倾情演绎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人生华章。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深热爱并眷恋这个职业,只是最初的选择也是最终的选择,我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徐先亮校长如是说。

一纸调令赴上任,二三十年为弃身

时间重回改革浪潮涌动的1984年,教育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农村教育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组织上的一纸调令,将时任民建镇中心校副校长的他,调任龙沱村龙沱小学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当时龙沱小学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负债累累、人心涣散、质量下滑、生源递减,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学校又位于大山里,这块烫手山芋谁也不愿意去接,这块烂摊子,谁也不愿意去收,如此困难的办学状况,着实让爱人赵丽玲为他捏了一把汗:你能适应大山里的环境吗?你能挑好这副担子吗?,其实妻子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山里的条件那么艰苦,责任又那么重大,他也曾犹豫过,可是,组织上的信任与托付,家长与孩子们的期待,让他坚定了向前的决心,他坚定地对着妻子说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就这样带着最初的勇气与决心,他开始了他平凡岁月里不平凡的一生。

见诸行动办实事,但求真切显本色

龙沱小学的出路在哪里?大山里究竟该如何办学?如何振兴这座老校?他连续几天不眠不休,苦苦思索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最佳切入点。霍地,他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新形势下,打赢一场学校管理、质量提升的翻身仗的战略构想,在他的脑海中已近初步形成。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凝聚人心,理清办学思路,上任伊始,他广纳良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条件艰苦,鲜有人来,他便身兼多职。之后他便团结学校老师一起研究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着眼长远,整体谋划学校发展大计,立足于本校特色,制定出一系列确实可行的措施制度,从而使全校师生感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将管理工作分解到每个人的身上,实现了管理胆子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全校师生强烈感受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推己及人严治校

生活中他以诚待人,率先垂范,工作中他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校园栅栏和校舍墙壁由于风吹雨淋,腐蚀脱落严重。为了节省开支,他动员老师自行维修,粉刷。有的老师说:这些事,过去领导都是请人做的徐先亮校长却说:我们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节省下来的钱可以添置办公用品。说完他第一个拿起工具,大步流星地奔向劳动地点。在他的感召下,老师们纷纷加入到修补围墙,粉刷墙壁,油漆桌椅的行列中,徐校长第一次到龙沱小学走访,正值开学前夕。雨季后的校园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低洼不平,到处积水。他当即从村民家里借来工具,召集全体老师,放弃午休,顶着烈日,铲除杂草,清运垃圾,疏通排水管道下午又与大家连续奋战,抬石运土,平整操场和门前道路,望着整治一新的校园环境,想到开学工作的如期开展,连续劳动5个小时的徐先亮校长顾不得手上血泡钻心的疼痛,欣慰地笑了。

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彻底改变学生懒、散、慢的不良习惯,他从各班精心选配了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值日组,每天带领他们从出操、路队、课间活动,课前准备,值日等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考核,条块结合,实行日查,周结,月评;并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多个场合,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训导,这给这所山区老校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从他第一次躬身弯腰捡拾垃圾,到师生自发加入清洁校园的队伍中,不到两周时间,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今,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纸屑,已成为龙沱小学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五尺男儿誓无悔

由于长期的劳累,徐校长的喉咙和声带受到很大的创伤,引起咽炎复发,喝水,讲话如针刺般的痛,实在忍不住,就悄悄吃一点消炎药,稍微好些后,他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作为校长,徐先亮考虑最多的是怎样使学校越办越好,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真正成为孩子们求知的乐园。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奔波于教育部门、镇、村各级组织之间,协调资金,争取各方支持。

任校长以来,他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治校目标之一,他认为:精干高效,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生力军。多次策划承办有较大影响的镇内研讨课,选派骨干教师去县里名校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千方百计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营造浓烈的比、学、赶、超的教研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过去,家长们一提起龙沱小学怨声载道,现在,社会赞誉声不绝于耳。上级领导由衷地说:今天的龙沱小学,让我们放心了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对徐先亮校长而言,却把人生中最为美丽、弥足珍贵的这段青春岁月奉献在三尺讲台,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也未曾离去,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徐先亮校长,他爱自己的师生,爱得执着,爱得深沉;他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得赤诚,爱得忠贞;他更爱这片圣洁的土地,他深深地眷恋着

老苏丹


老苏丹

一个牧羊人有一条很忠诚的狗,叫做苏丹。苏丹现在已经老了,连牙齿也掉完了。

有一天,牧羊人和他的妻子站在房屋前,牧羊人说:我准备明天上午把老苏丹杀掉,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

妻子却说道:请把这条可怜的狗留下吧,它为我们忠心耿耿地服务了许多年,我们应该在它有生之年里继续供养它。

牧羊人反驳她说:可我们留着它又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它嘴里没有一颗牙齿,小偷根本不会在乎他。你说得不错,它的确为我们做过不少事,但那是它谋生的方式,我们也不曾亏待它呀!它现在这样子,明天杀了它更好。

可怜的苏丹就躺在他们身旁不远处,它把牧羊人和他妻子的这番对话都听了去,想到明天就是它的末日,它非常害怕。傍晚,它去了住在森林里的好朋友狼那儿,把自己的事都告诉了它,说他的主人准备明天要将它杀死。

狼听了说道:你先别慌,我给你出一个好主意。你的主人每天清晨都会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地里干活,这你是知道的。他们干活时,就会把小孩放在篱笆下的阴凉处。明天清晨你蹲在小孩附近,做出照看小孩的样子,我从森林里跑出来把小孩叼走,你必须装做拼命追赶我的样子,我也装做惊慌的样子扔下小孩逃走。然后你就可以把小孩带回去了。经过这一闹,你的主人一定会很感激你救回了他们的孩子,他们就会留下你,继续供养你了。

狗非常赞赏这个办法。

第二天清晨,它们按计划进行,狼刚把小孩叼走跑不多远,牧羊人和他妻子就惊慌地叫喊起来。这时候,老苏丹跳起来奋力向狼追去,很快就追上了狼,并帮它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救回了那可怜的小家伙。

看见小孩安然无恙,牧羊人拍了拍苏丹的头,说道:老苏丹,你从狼口里救回了我们的孩子,我不会再杀你了,还要好好地养活你,给你好多吃的东西。说完又转头对妻子说:走!回家去吧,给老苏丹做一顿好吃的,把我的旧靠垫做窝给它睡,让它过得好一点。

从这以后,苏丹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倍受主人家青睐的生活。

不久,狼来向苏丹祝贺,同时对它说:我的好朋友,现在你也该帮我个忙了,我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餐了,就请你在我抓吃你主人的肥羊时,把头调过去,只当没看见。

苏丹说:那不行,我得忠于我的主人。

狼听了之后,以为它不过是说说笑话,不会认真对待此事的。晚上,它跑来准备抓只羊美餐一顿,但苏丹把狼的企图告诉了主人。主人躲在羊圈的门后面,等候着狼的到来。狼来了以后,主人等它正忙着物色肥羊时,一记闷棍狠狠地打在了它的背上,连背上的毛都掉下了好大一撮,狼仓皇逃走了。

挨了这一棍,狼非常气愤,它叫苏丹是一个老杂种,发誓要对它进行报复。

第二天早晨,狼派野猪来挑战,要苏丹到森林里去,以决斗的方式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事。此刻,苏丹除了主人家的一只三条腿的瘸脚猫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帮手,它只好叫上这只猫和它一道前往。这可怜的猫跛着腿走起路来极不方便,所以就把尾巴举起来平衡身子。

狼和野猪先在路上等着苏丹,当它们发现对方时,远远看见猫竖在空中那长长的尾巴,以为那是猫为帮助苏丹决斗而带来的一把刀。猫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它们以为猫每跛一次,就拾起了一块石头,是准备用来向它们投掷的。

看到这情况,它们俩心里害怕起来,打起了退堂鼓,说最好取消决斗为好。说完,野猪急急忙忙地藏进了灌木丛里,狼跳到一棵大树上。

苏丹和猫不久就走了过来,四下一瞧,很奇怪它们怎么还没来。然而,野猪这时还没有把自己完全藏好,它的耳朵还露在灌木丛外面,就在它的耳朵轻轻晃动之际,那只猫觉察到有东西在灌木丛中晃动,以为是一只老鼠,跳起来扑了上去,又是撕咬又是抓挠。野猪受不了了,它又是跳又是叫,一边逃跑,一边大声叫道:快看树上,那上面坐的才是你们要找的对头。

苏丹和猫一齐向树上望去,后见狼正坐在树枝上,它们叫它是一个胆小鬼,不准它下来。狼十分羞愧,就答应和苏凡讲和,这样它和老苏丹又成了好朋友。

老猫


猫是一只老猫了。

老猫肥肥胖胖的,走起路来,一摇三摆,如同养尊处优的古代老皇帝,可它却没有老皇帝的前拥后簇 ,也没享受过一跪三拜的礼遇,相反,老猫是位忠孝主子的家卒,只是性格随了主子:外表冷漠,内心火热。

外人一般不能随意靠近它,但是一旦得到它的信任,它会把自己的心交给你,让你不由得留下来亲近它,舍不得分开

老猫脾气很犟。

主子是位老者,家人都是出门在外,老者为大局考虑,禁止家人经常出现,这也养成了老者的孤僻倔犟的性格,老猫成了老者的孩子,却经常被邻里邻外人听到严厉教训子女的吆喝声,想来拉架,却发现老者在训斥一只老猫。

说来也怪,主子如此火爆的训斥这只老猫,夜晚叫春的猫群里居然从来没有老猫的身影,老猫总在主子准时的休息时间钻进房间,趴在那里安静的蜷成一团。

老猫老了。

老猫最近总是用孤傲的神态纠缠着每个回家的家人,就像看到一个人一生都在高高在上,突然间就低三下四地挑逗你,却也可笑,冷着一副挂了一世的冷漠嘴脸来亲热你

主子说,别在意,由它去吧!它是知道自己活不了多少日了,这是在给主子找个伴儿呢!

突然心就一恸,有种说不出的纠结,想哭,想紧紧抱住老猫,狠狠的亲亲它

老猫独自一人蜷伏在一块空地上晒着太阳,眯着眼睛,慵懒懒得看着不知道的地方,时不时回头傲慢地梳理它那身油光滑亮的皮毛。

老墨


原本老墨是我生命中没有交集的女人,阴差阳错,我把自己折腾成了她的室友,她也成了我有生以来见识到的最有趣的女人。

最有趣的女人,是我和老柴对老墨一致的评价,内心深处我们其实是想给她冠以最奇葩的称号,但是出于同居数月的深厚情谊以及老墨不辞辛劳为我们做的那些银耳粥和炒面,我打消了这个真实的念头。

简单地说,老墨这个人就像她的姓氏黑土一般,肥沃的大地上生长着各种有滋有味的故事,加之她那两瓣弧度美丽的资深培训师的嘴唇,故事们都能勾起人无限遐想,一条鲜鱼似的灵活的蹦跶在别人的脑海。

老墨出生在秦皇岛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北方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她在家中显得有些多余,念书是因为成绩优异所以老师去家里替她求情才念完的,父亲过世很早,长大后母亲差点把她嫁给一个邻村的男人,以此换取弟弟娶媳妇儿的本钱,老墨的确是个美人儿胚子,因此我们的老墨逃出了那个噩梦一样的家庭。逃亡的那些年里,老墨和一个有钱的男人谈恋爱,男人长些年岁,正好填补老墨父亲的缺失。老墨说,那段感情终止于一场浪漫,男人开着车抱着一大捆玫瑰出现在办公楼下面,办公室的女人们骚动起来,亢奋地议论女主角是她们之中的哪一位,当老墨的名字被那男人喊出来的时候,没被喊到的那些,羡慕嫉妒恨自然不言而喻。90年代初,十几二十岁的老墨被这举动吓得不轻,老墨说,我以为他是个神经病,楼都没敢下,他再来找我,我也没搭理他,就是这样游戏就结束了,后来才发现我TM那时候是个真傻逼,等到后悔了的时候再遇见他,故意摆弄些撩人的姿势,可是人家对我实在是太客气。正是因为前者的客气,才轮得上后来的老张。

老张是个大男子主义气息薄弱的北方男人,这一点也是我和老柴通过他俩的通话得出的一致结论,他俩的通话老墨十句有九句的内容是这样的你TMD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你TMD是男人么?更有趣的是,老墨大着肚子端着一盆水追着老张边跑边骂,热心的邻居们看得心惊胆战,又接着一群人在老墨后边追喊,生怕老墨流了产。这种富有战争气息的婚姻仿佛离不开老墨意义重大的结婚纪念日,2001年9月11日,没错,就是美国五角大楼被恐怖分子轰炸的那天,老墨和老张领完结婚证出来听到的第一条消息便是911事件。老墨说,我的结婚纪念日总有那么一大拨人在缅怀911事件中逝去的亡灵,当然这种对于历史事件的严肃以及对待恐怖分子的警惕就像极了老墨和她婆婆之间的战争,这种普遍性的事件在此我就不过多描述了。

老墨的出生和所有经历都将她磨练成了一个心理素质极强的女人。来来去去的室友当中,老墨遭受了另一位奇葩。奇葩室友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条纯白的睡裙以及一种夜晚灭灯后耷着拖鞋在室内游荡的习惯。老墨曾经还有一位喜欢磨藏刀的室友,穿正装,配运动鞋,背电脑包,吃东西之前数一遍,吃之后再数一遍,核对无误,方能上锁。老墨那暴脾气终于忍不住了,TMD你是怕我吃了你的东西吗?我TM是那种人吗?就算我吃了,你TM能拿我怎样?那女子自然是招架不住老墨,不久之后也就辞职走了。总之在老墨的口中,她所经历的均是一些奇葩的室友,我和老柴一致很好奇将来她会如何向别人讲述我们俩这种过客。

终于,老墨搬离了那屋子奔向了她的情儿。我也再也没听见她讲的新的故事,听她撒娇要我陪她去吃饺子、吃她的粥和炒面、以及看她赤条条的站在那儿称体重了。

老墨成了我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