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滨北农场往事二十七文章也发一点正能量

滨北农场往事二十七文章也发一点正能量

发表时间:2020-07-11

【www.qg13.com - 正能量情感说说】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滨北农场往事二十七文章也发一点正能量",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滨北农场往事二十七文章也发一点正能量

我躲在自已小屋里,藏在蚊帐中,但是我感觉你越是想努力的使自己安静下来,你越不可能安静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我的右脚大脚趾的趾夹盖下面有一颗槐树刺,这夏日的中午父亲必须午休,而我是必须不睡午觉的,但是今天不行了,真的是不行了。

我这不正常的举动和呻吟声终于引来了母亲,母亲掀开蚊帐,我只好忍着疼把上午的事向她叙述了一遍:今天上午没事和家住前面的李广两人,站在他们家门前农场高高院墙上,望着远处的小山包,听大人们讲那地方叫秦皇台,说是当年秦始皇当年打败了齐国,想顺便看一下大海,于是命令士兵每人捧一把土,就筑起了一个土台子,现在上面建了一个雷达站,还有一群当兵的,听说还是空军,于是商量着就准备去看一看,谁知走了很久感觉也走了很远也很累了,但是那土包还在远处。实在有点走不动了。听到了知了的叫声终于看见一棵槐树,在树荫下休息了一会,想去捉树上的知了,它藏在高处捉不着,于是生气的踢了一脚,结果一个槐树刺就这么巧,一下子踢到了右脚大拇趾的趾甲盖里。这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父亲把我背到农场卫生所,大中午的从家里找了那个姓赵的大夫。把我的脚趾盖用剪子铰子又铰,好不容易把那个刺拽了出来。庆幸是,他说的用开刀的那个方法,最终没有用上。

我真的不是不愿意去回忆这件事,而且和我经历这件事人也已经不在了,除了那个肩膀被压的一边高一边低贺齐奎,我从小的玩伴也就在那片,李广老家是河南的,大高个有个姐姐,名字真是起牛,和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同名,有诗赞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但我这朋友人又是个高人憨人送外号傻广,那时我常和他一起到稻田地的排碱沟中洗澡,稻方中捉鱼,田梗上捉蚂蚱,玉米地里偷玉米。

这个货如今真的不在人世间,死了、听说是在上班的路上被一个铲车给撞死了,就这么简单,据说是他母亲现在拿着他的工资。我有一次回滨州在马路上溜弯时见过他的母亲,上前和老人家也啰嗦一番。

有的事不敢想了,也不想往下写了,曲指一算我们从小在农场一起长大的油二代,有不少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有许多都是因为工作中的意外,工作中的失误,工作中的事故,钻井队的钻井架、作业队的通井机、采油队的抽油机、他们都是为了石油而过早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今天我写过篇文章也发一点正能量,不、要满满的正能量,向那些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油二代们,默哀、致敬!愿天堂里没有漆黑的原油!

qg13.com扩展阅读

滨北农场往事之二十一快点离开家乡


滨北农场往事之二十一快点离开家乡

因为我口袋天天装着糖块,我那一个比大一岁的,一个儿比我小一岁的,俩侄子每天跟在我腚后面,我分别叫他们大侄子和二侄子。我说过年了你俩一人给我磕个头拜个年我就给你们糖吃。没事就带着他们俩在村中闲逛,一会又来几了比我小几岁的半大孩子小爷小爷的喊个不停,这糖还不够分的了。我才知道原来这辈份高了,不是好事是要吃亏的。我站在那里拿着筷子,看着他们如饿虎扑食般,上来一盘整掉一盘上来一碗干掉一碗,恨不得连盘子带碗一块给吃了,眼看这刚上来拔丝山药也没有抢着。送菜的师傅刚到桌前,这时只见我那大侄子上前就从他那手中抢过这碗白菜粉条炖肉,放到我的面前,大声叫嚷到:小叔,这碗是你的了,我看他们谁还敢抢,你不抢今天还捞不着吃了!这旁边桌上的婶子大娘看到这情形,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本家一个堂姐今天出门子摆酒席吃八碗,我们这个桌上坐的这些个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就属我年龄小抢不过他们,也不愿跟他们抢,也抢不着。他们就跟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似的。坐完席回到小叔那里,把晌午的事情跟奶奶说了,奶奶没吭声只是哎的一声叹了口气!

奶奶最后的一个牙也掉了,一块小麦煎饼,一碗白开水一小碗煮熟了的盐豆子,把煎饼放在开水中泡烂乎了,塞在嘴里,奶奶像老牛一样用力的咀嚼着。这就是鲁南农村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太太的一顿晌午饭。奶奶姓赵,姊妹三人父亲是个木匠,一辈子最爱说的话,人知足就行有口吃的就行。总是说三年自然灾害没的吃那几年,没有被饿死就是万幸了!

说起这三年自然灾害这世上总是会有那么巧的事情,这是母亲给我讲的,说那一年她带着妹妹在门口用竹竿够槐树叶子,姥爷已经被饿跑了,三天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一平车胡萝樱子才度过难关。杨树芽子吃过,榆树皮也吃过,玉米壤子也吃过。因为我们山东南部那苏鲁交界临郯苍平原,属于山东鲁南当有名的鱼米之乡,虽然挨饿但村中真正饿死的人不多。

说五八年五九还算可以,最难熬的是六O年青黄不接时,有一天从公社放学看到到好几辆大卡车,每辆车上满满拉的听说都是灾民,说是北边有个叫惠民地区的地方遭了也不知是什么灾,还饿死了不少人。先把这些灾民拉到公社然后再往各村分,有几户灾民正好就分到了村东南头,离我姥爷家往的地方不远。没想到这过了没二十年母亲竞从家里来到这当年灾民生活的地方 ,当时叫惠民地区滨县北镇 。这不是在胡说有据可察,那些所谓的灾民有的一直在姥爷居住的村庄中住着,再也没有 回去。 从小叔家吃完饭,就被那俩个侄子叫了出去,说是到大队书记家去看电视去。整个村庄也就这一台电视,满院的人每天晚上就围一台十二寸的小黑白电视机前,有说有笑的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无比的温馨。不像现在你看那大街上的小伙子也好,还是小媳妇也好,走着坐着无论干什么都盯着的这个手里的手机。当初人们发明手机,是为了便于更好更快加强情感的勾通与交流,缩短单位时间之距离,让人们变的更加亲切。而如今手机这东西好象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变的更加冷漠。

奶奶岁数大了,姥爷和姥姥站在那个公社的十字路口,姥姥肯定是在那里抹着眼泪。该回去了,回那个滨北农场去了。父母商量说还是走南路虽绕道江苏但坐火车快。父母在不远游,父亲自小就失去了父爱,家中的老母已近八十,母亲的父母也近六十。他们当时选择坐火车就是为了快一点离开。快一点离开家乡?快一点离开亲人?

滨北农场往事二十八之有机肥


滨北农场往事二十八之有机肥

在单位的花池子里种了几棵西红柿,辣椒苗,准备施点有机肥,今天和女儿去树林去拾了点牛粪,说到这糞又想到滨北农场,想到了那能喝酒,会吹牛开糞罐车的四川人张大伯。

先讲一个张大伯讲的故事:那一年他当兵回四川老家探亲休完假回部队,从重庆做轮船到湖北宜昌,客轮从长江中游顺流而下。说是清晨天还未亮江面雾气朦胧,客轮上的炊事员从船头解完大便,到船尾去打水做饭,把淘好的米倒到锅里盖上锅盖烧稀饭。待到开锅天也亮了,掀开锅盖老远的看到一大锅稀饭里,竟飘着个黄色的屎蹶子。一是这一锅饭也不能浪费,二是满船的旅客还等着吃早饭,再做也时间也不允许,饮事员急中生智,用舀子舀去大锅中的固状物,再拌上一舀子玉米面,搅和搅和罢了!这是从张大伯那听来的,也不知他是听谁说,还是他亲身经历的?他若是那天坐在那条船上,那天早晨的那锅稀饭也不知他喝了没有。那来江上回穿棱的客船货轮,难道都是把排泄物直排江中。

再讲一个我父亲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们老家鲁南临郯苍平原,地处沂山余脉的西面,沙质土壤肥沃最适合生姜的生长。父亲在没当兵之前那几年,跟着村里面的几个年长几岁的本家兄弟贩姜到江苏新沂。也不远离看有个三四十里路,但全靠步行。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人是不允许做小买卖的。中国人自古就是潜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天下半夜一两点钟,把整理干净生姜用长布袋包裹,好围在腰上捆牢了。(为了不让人看出来)三五个人出村一路步行向南,穿村庄走小路。步行两个多小时,说是感到又累又饿,天还没有亮,这漆黑的夜里,常走夜路对这片也熟悉了。来到一片长着大葱的地头,几个人解下缠在腰中的布袋,放下生姜。拿出带的煎饼从地里拔了几棵葱卷在煎饼里,蹲在地头就吃了起来。天一会也蒙蒙亮了,父亲说他看到他对面,那个本家二哥嘴角上竞然好像沾着屎。这也不知是真是假。一看那葱地里白天刚浇过糞,那葱叶上到处都浇的到处都是。卷煎饼时摸着黑拔的葱,随便剥了下皮,撸了下葱叶子,看不见啥就都给了卷了进去,都给吃进了肚里。人又饿又急着走赶路,说是吃完了天也亮了,大粪也干在嘴角边上了!这真不是天方夜谈!这便当时咱六十年代的农民,忍着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吃共产主义的大粪!

那时农场每几排平房就一个公共厕所,我说过暑假中夏日里的中午,父亲肯定是要睡午觉的,而我肯定是不睡午觉的。天再热也得跑出玩,想出去玩找个借口,这个借口就是上厕所拉屎,夏日高温酷暑谁没事往厕所跑,进去了一会出来身上的衣服都是臭的。我一般都是跑到院墙外的玉米地里,又有荫凉,又直接给玉米地上了有机肥。 你看现如今城市里的居民,住着舒适的楼房,连有机肥料都不生成,还要吃什有机肥料生成的新鲜瓜果蔬菜,什么既环保又新鲜可口。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人类过于的贪婪,城市化,城镇化人们都进城了都上楼了,连粪也不造了没有有机肥料了。农业都是机械化了,耕种的动物也渐渐的消失了,以后就不要再想去食用真正口味的粮食与蔬莱了。也不知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滨北农场往事30也说秦皇台


滨北农场往事30也说秦皇台

自那次和李广去秦台把脚扎了以后,没有几天脚就好了,又和我家房后面西头的余勇军俩人,沿着农场东边的臭水河一直向南,走过了一座桥,两个村庄,站在高处远远的望去。离那个秦始皇登台望海的土台子还是很远 。总是搞不明白站在农场的院墙和自家的房顶上,向南望去那个没有多高的小山包,感觉并没有多远,好像就在那个村庄的旁边,为什么过了村庄,它还在远处?回家问父亲,他说,是山跑死马,你看着那个小山包近,其实可不近。那光秃秃的就一个土台子,上面就两个大锅和天线和几个雷达兵,有什么好玩的,有空我骑车带你去!但是父亲和我一直都没有成行。

转眼十年过去,公元一九九四年的八月初的一天,我坐在武昌至青岛的K47次列车上,车到郑州时火车进站停车十分钟上下旅客。暑期里外出的人就是少,尤其是农民工。因为你车窗开着也没有人往里爬,不象前年春节前,也就在这郑州站,火车一进站,那人哪有从车门上车的,都是从车窗鱼贯而入,人就象那泉眼中涌出的鱼儿。这坐火车一不挤,还真感到有些不适应,这时从车厢的那边走过来一个士兵,看到我这边座位空着就坐了下来。都是当兵的又坐同一车次,便闲聊起来,闲聊中得知他是山东诸城人家是在农村,当兵六年了,准备转成志愿兵。说的那个部队番号,他叫什么名字真记不清了。甚至在我记忆中搜索了许久,我都忘记了他是陆军还是空军,因为当时空军和陆军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穿的是不是蓝裤子。军帽和军徽这些细节,更是想不起来了。当聊到我家农场不远处的那个雷达站(秦台)时,他说他的一个初中时的同学,空军地勤就在那在雷达站当兵,叫刘纯兵,现在已是一个排级干部。我们在车上啦了许久,临别时给我留了一张纸条:山东滨县雷达站空军地勤刘纯兵。那张纸条夹在我的士兵证中,后来在回到农场后也不丢失在何处。不可以强调任何牵强的理由,总知没有成行,没有去雷达站,所以也没有见到那个空军少尉。也没有登上那个始皇帝曾经望海的秦皇台。有时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点小小遗憾。我丢失了一份遥远的信任和真挚的友谊,忽略一份战友的深情。真的、我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等到有一天真的登上这据说是这始皇帝登台望海的土台时,已经是又过十几个年头,这里早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线士兵营房都早已不在了。你以为它会变成了从前最初的模样吗?不、恰恰相反,围墙、塑像、神庙。一共没有二十米高的土台子,楼梯环绕而上,给我的感觉两字破坏。这传说中的秦皇台,被认为古滨州三台之首、八景之一的土台,传说是当年始皇帝灭六国统一天下,什么寻仙丹长生不老之药,什么得知此处离海不远,命手下士兵每人一捧土(一盔土),筑起高台登高远望。其实经考证此台为灰土米浆人工夯实而成,应该是秦之前的东周时期的峰火台。所以只应该是战士驻扎的地方,无论换做了什么都不合适! 我记得我当兵时,如果领导要来视察,都是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前两年一个副国级的如今已在牢里的那个人物来我市,一条马路一晚上的时间,就重新铺了一遍,那路灯装饰的。尤如天上人间如郭老的那首《天上的街市》般让人向往,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全封闭路段保卫人员持枪核弹领导走后,撤掉装饰恢复正常,敢情只有领导可以亨受这如天上人间般的天上街市。总感觉到你看人家始皇帝,也就叫每个士兵一灰盔土,有的说是一捧土,如此之简单。相比较而言你有何感想?其实始皇帝哪里来过山东望过海只来泰山封过禅,当年齐国早年听说就被乐毅打怕了,王贲一来就不战而降了。始皇帝当了皇帝就不一样,心里只想,到那天上成仙,而不想留在人间了!

小时候,日日心中常念海,常想登台去望海。如今就生活在这离海,近在咫尺的名曰孤岛之地。有时站在海边,海风扑面而来,耳畔突然响起了郑智化那,如哭如泣沙哑苍凉的歌声:寻寻觅觅寻不到 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 踩不出足迹,骄傲无知的现代人 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