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三十年的回忆

三十年的回忆

发表时间:2020-08-04

【www.qg13.com - 关于十年情感的美文】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十年的回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十年的回忆

这是本人第一次在空间里,微博里写文章,以前也写过一些但还没有发表过,我很喜欢第一次这个词,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做爸爸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一个十年

这十年我很快乐和幸福,自从我记事以来我都是一个很调皮的小孩子,经常是和外面的小孩子一起打架,玩沙包,捉蝗虫,跑到山上去踩别人的庄家等等,而在我8岁的那一年我和爸爸去乡下给我爷爷他们拜年,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还下着雨,爸爸脱下他的外套披在了我的身上,对我说披好哦,别感冒了,当时我紧紧的抱住了他,眼泪不停的流了下来,爸爸!我爱你!很谢谢我的父母给了我儿时的快乐,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二个十年

这是恍恍忽忽的十年,还记得11岁那一年同班的还和我同桌的一个女生 对我说她喜欢我,我说我不喜欢你,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她的表情,他《她》们都说我的性格太高傲了,也注定了我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初中毕业以后,出入社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洞子口的一家电子厂上班,老板是南充人,做了三个月一分钱都没有拿到,连回家的四处费都没有,我坐在路边哭泣,没有人会来同情你也没有人会来理会你可怜你,于是我下定绝心去另找工作,可是当时的工作不好找不像现在,身上没有钱,也没有住的地方,无奈之下只有去和天桥底下的那些人一起住,《你们知道一个星期没吃饭是什么感觉吗?》后来在青龙场《也在》找到了一份工作是火锅店,虽然工资很低《当时只有200块钱一个月》但也拿得到钱,工作很幸苦一天到晚都在水里泡着,就这样东奔西走一直到了我23岁那一年

第三个十年

这十年恋爱,婚姻,感情很失败,幸运的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所谓: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定会给你再开一扇窗。

23岁那年我在家里开了一家电气维修店,年底家里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她人很好和我父母很合得来,我爸妈也很喜欢她,我们还照了婚纱照《这是我第一次后来再也没有照过了》可是后来一直没有遇到过像她那么好的人,但最终这段感情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分开的,后来就碰到了我的一任和第二任老婆,《从小到大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我以后有了结婚了我不会再离婚》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原因终后没有走到最后,这二段婚姻让我彻底对婚姻感情失去了信心,幸运的是我还有工作,还有朋友,还有家人,还有儿子,其实一个人过也挺好的人生并不是完美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人生的路还有很长,我会走得成长走得更成功。这三十年有太多的恨有太多的痛,但还是要感谢他《她》们没有你们我今天不会更加珍惜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还有我的工作。

情感编辑推荐

三十年了,你心中还有我吗?


在我的头脑中无数次的想象着我们的重逢。见面时我会淡淡地、微笑着告诉你:我们三十年没有见面了,在你还没有做出回应时,我会再幽幽的说:不是三十年,是三百年。

我们彼此的距离太近了。要说老家是咫尺之遥。要说新家也最多二十公里。可我们的缘分太浅了,三十年居然换不来一次简单的邂逅,甚至不曾入梦。

我初中时我知道你的心中有我。否则,寒假时你不会把从浏阳带来的最漂亮的花炮躲过一大群堂弟堂妹的搜铺偷偷地藏给我。否则,暑假里你也不会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扶着笨重的单车在乡下的简易公路上来回数里地教我如何驾驭这不听话的铁架子

我初中时我也知道我喜欢你。否则我不会至今还记得你把花炮送到我手里的那个慷慨模样,我接花炮时那种含羞的欣喜。否则我不会现在还很清楚地听到你在我单车后面的奔跑声和提醒声

我高一时我知道你心中有我。否则 你不会将你订阅的《中学生》一本不漏的寄到我的手中;就不会来信邀我正月十五去浏阳吃元宵和到烈士公园照相;就不会将我的名字改为晓红,将你的名字改为骁敏

我高一时我也知道我喜欢你,可我不懂得如何回应你。接你的信后我既然回信说 元宵学校有吃,照相我不感兴趣。收了你的书既然问母亲要来五元钱并写了一封信用信封装着给了你。信的称呼是:本家兄长。这不是我想写的称呼。我们虽是同姓,但不存在血缘关系。第二天你回浏阳,我在地里看到你绕道我们家门口,我多想跑过去跟你道别,可我就是没有。但我估计会有事情发生,等你离开,我飞快跑回家检查晾在外面的衣服,果然在我的裤兜里发现了那五元钱。你没有说过你喜欢我,我也没有说过。我只是和你一起时幽幽的说过:你们是吃国家粮的,真好。我们很多事情都要听父母的。你告诉我说,你做事情会自己做主的,不会全听父母的。

我高二第一学期时,17岁。你高中毕业了,19岁。参军了。我没见你到穿着军装的英俊摸样。只是一个劲地暗暗地等待着你的来信,总感觉你会给我写信的。终于听同伴们说你来信了,我一下失落到了极点。我没有去看那封属于我们大家的信,也没去打听信的内容。

我高中第二学期,辍学了。谁的话也不听。我说出口的理由就是考不上大学读也是白读,浪费父母的钱。

回家了,很多人觉得可惜。在父母的操心下做了许多尝试。同时也拾起书本进行各种函授学习。大大方方谈爱,高高兴兴结婚,顺顺利利生,快快乐乐生活

可独处时总会幻想着和你恋爱的情形,和你结婚的滋味,和你生的孩子的摸样,和你一起生活的浪漫

三十年了,你心中还有我吗?

三十年前,我的麦收记忆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耧。芒种这天,我给哥哥打电话,问他忙什么,他说晒麦子。我说,你挺能干,六亩麦子这么快就收割完了。哥哥在电话那端轻声地笑,还不快嘛,联合收割机不用一个小时就完工。

放下电话,大脑不由地想起三十多年前,村里人割麦的场景。那时,中国农村还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既要拉扯年幼的我们,还要洗衣做饭、喂猪打狗,农活大多就由哥哥姐姐来做。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十一岁那年的麦收时节,天还不亮,姐姐就把我从睡梦里叫醒,起床了,去割麦。我问她,哥呢?姐姐催促道,赶紧的,哥早去地里了,现在说不定割了一垄了。

我没洗脸,没梳头,没喝水,没吃饭,就这样跟在姐姐们身后。五月的凌晨还是清冷的,我冻得哆嗦。姐姐说,你跑几步就暖和了。我们小跑着到了地里,哥哥果然割了一垄多麦子,并且把收割好的麦子一捆捆堆放在一起。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地头上放了几把磨得锋利的镰刀。割麦也有我的份,虽然我只有十一岁,即使我弱不胜衣。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放眼四周,满是弯着的脊梁和浩荡蓬勃的麦浪,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麦收。万一遇上雹砸,雨淋,大风刮,毁了收成,一家老小的口粮就难保。十七八岁的哥哥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对农活也是力不从心。但是他有责任,他要用他单薄的身躯在前面带头做榜样,姐姐们也是力所能及地随后。

我小时候很会偷懒,一会儿说渴了,要喝水;一会儿趁他们不注意,从裤兜里掏出准备好的火柴,点燃从地头找来的枯草,把有些稍微青色的麦子放在火里烤。当麦香味泛起时,我急不可待地用小手来回揉搓,嘟起嘴吹跑麦糠,把温热的麦粒全部倒在嘴里咀嚼。我的手上嘴唇上粘满了烟灰,姐姐回头吆喝,我跑过去往她嘴里按了一捧熟麦粒,堵住了嘴的姐姐不再催我。后来,我实在想不出更多的理由偷懒了,就跟在他们后面捡拾遗落的麦穗。

邻居张婶看在眼里,便放下自家的镰刀,手把手教我怎样给麦子打腰绳,怎样捆麦子。在十一岁那年清晨的麦地里,我大口吃着张婶给予我的饼干,浑身是劲。然后手脚并用,把姐姐们割倒的麦子捆扎好,学着哥哥的样子,堆放了很多个小麦堆。

待到天亮,母亲来送饭。哥哥的饭比我们要丰盛一些,多了两个鸡蛋。张婶给的饼干还有半包,我也让给了哥哥。吃饱饭,他们继续劳作,我就跑回家背着书包去上学。

麦子割完了,还得把它拉到平整过的打麦场里。我们家没有牛,哥哥姐姐在前面倾着身子拉着地排车,肩膀上的绳子是直的,透着力气。我自告奋勇在后面推车,其实,哪里是推,就是下坡跟着跑,上坡煞有其事在推,平坦路上小跑追蝴蝶。当姐姐发现我的不厚道时,她便找母亲告状,母亲总是说,她最小,你们让着她。以至于到了今天,当彼此之间偶尔有点不愉快时,哥哥姐姐们还会说,唉,你小,我们让着你。

拉回家的麦子得用铡刀从腰绳处把秸秆铡开,然后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用叉子堆成麦秸垛。哥哥学着邻居的方法,堆到一半,吩咐我在垛堆上蹦跳,他再用叉子慢慢挑放上麦秸,我再蹦跳。如此循环,那样堆出来的麦秸堆很稳定,很瓷实。

铡好的麦穗部分用木叉挑放在场院里,哥哥拉来一个大石磙,是给麦子脱粒的。邻居大叔家的牛很听话,套着石磙一圈圈地转,任劳任怨。后来有了脱粒机,再后来的收割机,我都没有参与过。

确定小麦已经压好后,先用木叉把脱掉麦粒的麦秸从场里给分出去,再用耙子把剩下的带皮的小麦和碎麦糠归拢在一起,然后就用木锨来扬场。扬场是一个力度和角度的技术活,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麦秕子等杂物。

没有杂物的麦子,像极了黄灿灿的金珠。母亲和哥哥爱不忍释,蹲下身捧一把在手里掂量着,丰收的喜悦挂在嘴角。临近中午,麦子被均匀摊放在场院里,大约三公分的厚度。哥哥用左右脚在麦子上交替滑行,麦子就一行行、一排排很听话地凑成一个个小垄,像我学习用的本子均匀分格。

中午放学到家,母亲给我带上小草帽,打发我去翻晒麦子。因为每次翻晒完麦子,母亲都会偷偷塞给我五分钱小钢蹦,让我买糖买冰棍儿吃。不累,还有犒赏,我自然喜欢。可惜,这样幸福的日子也就三两天。当麦子晒得用牙一咬咯嘣响,就要颗粒归仓了。

一晃三十年,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见那漫山遍野的脊梁挥汗雨下,再也不见老农们扬鞭指挥牛马耕耘播种,再也不见谁步履匆匆满脸憔悴。

偶尔回家,当年那些年富力强的叔伯婶子们脸上都有了皱纹,腰也无可奈何地弯了。她们见了我依旧亲切,唤我乳名,和母亲很自然地一起说笑起我小时候如何淘气又如何讨巧。母亲总是把我带回家的东西分享给她们,她们推辞不要,我就在旁边哄劝。

上了年纪的张婶闲不住,家里还有果园,果树下栽种着蔬菜,她的儿子帮她打理着。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她都会托母亲给我电话。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依然像个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她递送的苹果,桃子,梨,没有半点推辞地接收她摘挑好的黄瓜,茄子,芸豆。那种香甜的感觉让我想起十一岁那年的清晨,在乡间的地头上,因为偷懒因为嘴馋而烤吃的熟麦粒,还有那一包脆爽的饼干。

三十年前,那抹不去的伤痛


也许是因为《一九四二》的热映,近日文友发起了有关粮食的话题。

当说起过去粮食匮乏年代,众多文友纷纷发言,晒自己家过去的缺吃少穿的生活。有个文友说,他们家以前过年的时候如果有亲戚来做客,摆在桌子中间的是木鱼,做做样子,即或是有真鱼,大家也都会约定俗成地只拣鱼下面的青菜吃,而把鱼剩下,下次再来客人时再端出来,就这样,一条鱼可以在桌子上摆上一个正月,招待很多拨的客人。

这个故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虽然我没经历过能饿死人的年代,但类似的话题也揭开了刻在我心里的伤,许多年过去了,可揭开它,还是有些许的疼痛。

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可以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没在旧中国受到地主老财的奴役,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没有出生,等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臭老九们回到了讲台,安心执教。不久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迎来了祖国的春天,我们真正感觉自己就是祖国的花朵,自己就是未来的主人。

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我家与普通的东北农村家庭一样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我家人口多劳力少。一共分到了八口人的承包田,六分之一头牲口(与另外五户人家共用一头耕牛)。那时祖母瘫痪在床,祖父要照顾祖母。我与三个弟弟妹妹要上学,家里主要劳动力只有患过精神疾病的父亲和对农活不大懂的母亲。到了春天,雪刚化,父母就到地里刨玉米茬,到了五一前后该种地时,需要一埯一埯地刨坑、点种、培土、施肥,工程巨大。

老实巴交的父母不会摆弄牲口,所以需要在等别人家都忙过了才能找到人帮助用牛耥地。两垧多的地,常常会有一部分误了农时。所以减产是难免的。有一次为了及时把铲完的地耥上,母亲借了邻居的一头牛,那头牛欺生,把母亲的锁骨顶断,母亲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才没被那头恶牛伤害更多。

那时粮食政策还没有放开,城里人还在吃供应粮,所以我们农户还是要按家里的人头数交公粮。为了完成公粮任务,就得根据需要交的公粮的数量和种类分配各种粮食的种植比例。我家因为分得的地块比较低,种小麦产量很低,遇到灾害年头甚至绝产。有一年因为割麦时遇到了暴雨,割完没及时运回家的几亩麦子全部被大水冲跑,雨后全家老少出去寻找丢失的麦捆,只寻回来一小部分,但麦粒全部发芽,送到粮库粮库不收,只好留着自己吃,做出的馒头发绿,酸酸的黏黏的。

小麦难种但又不得不种,不交公粮要被罚款,不种小麦过年也包不上一顿饺子吃。但是每年交完公粮任务后剩下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在那些用来填肚子的粮食中,小麦是奢侈品,大米更是谈不上,因为方圆几十里没一处有水田的,谁家也吃不到大米。如果种点瓜菜类的经济作物,会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另外还要交特产税,所以即使当时经济政策已放开,种经济作物还是很慎重的。

没有大米没有白面,那时我们的主食主要吃的是什么呢?刚承包土地的那几年我家吃小米和玉米、高粱。可种了几年的谷子后,就无法种下去了。

我记得在春天里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背着书包直接到我家的地里去帮母亲给谷子拔草,那时谷子苗刚长出来不久,细小的叶还贴在地皮上,需要我们蹲在地上或坐在地上仔细地分辨出稗草和其他小草,这些杂草如果不及时拔出来就会跟小苗争营养,影响产量,打出的粮食也会掺进草籽。由于男人的腰肢比较硬,无法长时间地蹲坐,所以这样的活都是由妇女和小孩子完成。种两亩地的谷子需要拔好几次草,每次都要拔好几天,可它却是产量很低的一种粮食。所以后来我们村的人基本无人再种该品种作物了。因此我们家的粮食只剩下玉米、高粱和一点点小麦。但白面是需要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过年时才舍得吃。

母亲极尽所能、变着法地拿出她做饭的功夫,可饭桌上也不外乎高粱米饭、玉米碴子粥、玉米饼子类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在母亲身边,我们没有饿过肚子。况且很多人家吃的都跟我们一样,我们也没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多苦。

最苦的时候是在农村读中学时住校的日子。那时学校吃的也是用玉米做的饭,早晨玉米稀饭,中午和晚上玉米干饭,冬天中午没有午饭。玉米干饭的做法是:先用水把玉米碴子煮熟(实际上只有八分熟),然后用笊篱捞出来,再重新放在锅里烘一下。做饭的师傅拿着大铁锹把它铲到一个写着我们班号的铁桶里,值日生会把它拎到班上给我们分着吃,每人二两的量,加之水煮的没有油腥的几个白菜片,几乎没有人能吃饱的。

吃不饱的我们都要从家里带干粮。母亲给我带的干粮是玉米面做的,里面掺了点豆馅。每天一个,要按计划吃。我吃了一个冬天的凉玉米面的干粮,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胃病。上课的时候胃难受得直不起腰,头抵在桌沿上在桌子下面吐酸水。可因为没钱,我一直坚持着,没有因此到医院检查过一次,也没吃过一片治疗胃病的药。

家里每年打的粮食大部分充了公粮,交公粮的粮食价格很低,几大马车的粮食都不够交一家八口人一年的农业税,所以不但每年都拿不回现钱,还要倒欠公家的钱。每年冬天村里的干部都会带着人到我家逼催欠款。四个孩子下学期的学杂费还没着落,使被逼债的父母整日惴惴不安,愁眉苦脸,叹气连连。

祖母瘫痪在床的那几年,祖母吃的细粮几乎都是在城里工作的姑姑一家在定量里节约下来的。给祖母吃的挂面都是姑姑给送来的。有一次母亲煮面时看到只有五六岁的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馋得真流口水,便悄悄给他盛了一小碗,为了不让祖母和几个哥哥姐姐看到到,便让他躲到没有灯的仓房里吃,他刚进去没多久,只听咕咚一声伴随一块惨叫,我那可怜的小弟弟竟然掉进了没有盖的土豆窖里

他们没有办法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只好做我们的工作,他们认为少一个读书的多一个劳动力家庭状况也许会有所改变。希望我这个家里最大的孩子能放弃学业回到家里帮他们一把。执拗的我不安于在家里做农活,后来上了一所不需要家里支付学费的学校。

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的粮食关系在学校,学校一个月要发给我三十斤粮票和三十一元菜票(菜票可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里充当人民币花),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够花,可我不但要用这三十多元钱吃饭,还可以用它来买点日用品,很少再朝家里要钱花了。

学校食堂里饭菜质量比起农村的学校强了很多,不但每天可以吃上大米饭,还可以吃上烤得喷香、夹着黄油、带糖的烧饼。我们经常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进大食堂,吃烧饼没有糖,照样喜洋洋的歌,高高兴兴地去吃饭。慢慢地我的胃病已经不知不觉好了。每当我要回家时我都会用粮票和菜票在食堂里买上十个烧饼,乐滋滋地回家分发给不能常吃到面食的弟弟妹妹。

祖母过世后,姑姑也时常接济我们。我们一向觉得只要能进城能吃上供应粮苦日子就会熬到头的。为了挣脱农村两个弟弟学习很努力都考上了大学,妹妹因为身体不大好,无法继续读高中,所以初中毕业就逃进了城里,给一个有钱人家免费看了三年小孩儿,最后那家人帮她解决了城里的户口。而父母身边没能够留下一个愿意帮他们做农活的孩子。

当我的毕业分配方案下来后,我第一时间就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落在了学校所在地。当年年底我用我的粮油本、煤证把几个月的粮油和煤全部买回了家。那年我家终于过上了一个炉膛里有黑黑煤炭,锅里有雪白米饭的春节了。

之后我的那个粮油供应本就再也没用过。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国家粮食政策已经放开,农民种的粮食可以自由交易了,虽然我家仍是没有水田,也不再种植小麦,但大米和白面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国家为农民免了农业税,父母不再为交公粮而犯难,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甚至还种了些出钱快的瓜菜。再后来农村普遍实行了机械化作业,一天天老去的父母跟村里人一样,用机器播种和收割,感觉种地轻松了许多。再后来他们每个人每月能领到国家发给的几十元补助金,他们说钱不多,可比前些年的日子好过多了,国家不会忘记这些北大仓的老农民的,虽然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但觉得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原创滨北往事之22三十年十次


原创滨北往事之22

三十年十次 挤就一个挤字,车站也是挤,车上也是挤,敢情是想把人挤死算了。人真是的不是为了天冷才挤的,也不是挤了,人就不冷了。那年月在候车厅里没有暖气,更不见空调,平常或许只是用清冷的车站来形容,而春节过后尤其在这徐州车站,在这想当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的家乡号称交通要道。他奶的的卧慒,当年那挤的情形,挤的感觉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不想多费言语,我看不行有些不情愿:从江苏新沂坐陇海线,连运港至兰州的慢车,再从徐州下车,走天桥过地道进了徐州火车站,在那里等从南边来的到北边去的张店(淄博)的火车。到处都是表情夸张形色匆匆的人们,这火车站里的人满了,人太满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还有那车站的广场上比车站里面的人还要多,这是想要把人挤死吗?我那时还小才九岁,我当时想的是,不会是全中国想出门的都来徐州坐火车了,坐火车不是号称快吗?难道这些人都是为快点离开家,快点离开亲人,快点离开父母吗? 并没有听见候车室广播喇叭里说火车要来,但是在候车室里,人群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如潮水般涌动起来,当你感觉四周的人都向你涌来时,当你感觉你的脚已经离开地面时,当四周好像全是男人的叫声,女人吵闹和小孩的哭声。我记父亲挤过人群先是把我和妹妹放到车站候车室的西南角,然后挥舞着拳头从人群的顶上爬过,去拉摔倒在人群中的妈妈,好不容易也把她拽到了我们旁边。妈妈手中的篮子挤得只剩下把了,还拿在手中,从姥爷家拿的生姜也挤没了。人没有被挤死已是万兴了!这徐州自古到今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外出乖车之人必挤之地! 我说那是迷信,又污染环境烧那纸干什么,大年三十的晚上时和父亲两杯白酒下肚。非要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前两天在集上买的纸烧了。去吧!大过年的也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带着几分醉意出了小区院门,向东再朝南冬天一片荒芜的菜地,父亲蹲在那点着纸往下一跪,嘴里唠叨着。那燃起的火焰被風刮过,我站在那里眼泪竞从眼角滑过,也不知是被熏的,还是心里真的难受了。 三十年十次,屈指一算父亲从六八年当兵到九五年奶奶去世,近三十年的时间和自己的母亲见过十次面,按三年一次来计算的话,甚至于不到十次。父亲六岁就没了父亲,他还有个比小两岁的弟弟。他的母亲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好歹是在公家食堂里给人烙煎饼,好歹才把几个孩子带大好歹才活命那。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想念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感觉,我也当过兵,三年中回过两次家,但那时年少。现在想起来这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想,是不是天生性格有问题呢 ? 记得小时候看到父亲给奶奶写信,开头总是母亲大人见字如面,奶奶连字都不识,也许都是我那小叔帮助念吧!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农民工身上,也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电脑网络电信高铁,并没有让亲情更加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稀释被拉长。一样不是又有了什么流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吗?有人说当年老毛把人从城里往乡下赶,叫下乡知青。而老邓是让乡下人往城里跑,叫农民工进城,总之不会让人闲着。或许往城里跑让人进城,比往乡下跑是正确的吧!不过我的脑海有时总是会浮现那年在徐州车站拥挤的情形。乡下人们都来到了,都来到了城里用三十的时间合力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神化的同时。他们也挤走了蓝天,挤走了新鲜空气,挤走了亲情,挤走了亲人,挤来雾霾!

十年


十年前,他和她相遇,五年前他和她分离,现在他们又走在了一起

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事,也可以造就一件事

十年前的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喜欢和任何人交谈,每天为学习忙的焦头烂额。

九年前他和她考入同一所高中学校,被分到同一个班级,还成了同桌,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在冥冥之中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命运开始交织,他们的悲观离合由此上演

八年前,她过生日,他以朋友的身份送给她生日礼物,她很高兴说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礼物,其实他从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上了她,只是他不明白她的想法。之前不敢对她表白,怕连朋友都做不成,他想就这样一直默默的守候着她吧!

七年前,他们高三,他非常努力学习,话也变得少了,每天都扎在书海里,他想要和她考入同一所大学,他不愿在人生的道路上与她擦肩而过,他想要永远都永远都守护着她。

高考后,报志愿的那天,他把她约到操场,向她述说了自己三年的暗恋,他说让她想一想,他说他想和她报同一所大学,她说她想去云南。

再后来他们都报了云南的一所大学,成绩下来了,他考住了,而她仅以三分只差而与云南民族大学擦肩而过,他说再复读一年吧!我在那等你,她说不了,她去了云南境内的另一所大学,两所学校相隔不是太远,每个星期天,他都会乘车去看她,和她一起去孤儿院,一起看电影,遇到刮风下雨天,他会发短信提醒她注意身体。

四年前,他上大三,有一个女孩喜欢上了他,后来那女孩打听到他之所以不接受自己的原因是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她,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分散他们,那个女孩为此蓄谋已久,而他们对此浑然不知。

三年前,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女孩借他的手机给她发了短信说:我考虑了很久,我们真的不合适,还是分了吧!你会找到一个比我更好的。短信发出自会后,女孩删了记录,将手机还给了他。

那天她看到短信后独自一人在宿舍哭了整整一天,同宿舍的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

第二天早上,她起的很早,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同宿舍的姐妹告了别,有一个女生问她去哪里?她说打算去江南,在车上她将手机里所有与他有关的东西删除了,仅仅留下了那句最伤她心的话,然后将手机卡取出来扔到了窗外,她送给她的那些礼物,她也托同宿舍的女生转交给他。

关于他的东西,她仅留下了他们的一张合影和那一条短信,合影是他向她表白的那天拍的;短信是他们爱情的结局。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她想珍藏这份爱情,无论它是悲还是喜。

在去江南的路上,淡季,火车上人很少,她的泪不断的流。

其实她还是爱着他的,只是她不会乞求他的爱,她不是那种哭哭啼啼求别人施舍爱的人。

又是一个星期日,他如同往常一样乘车去看她,这一次到站后,他没有看到她在那个约定的地点等他,她给她打电话也打不通,她想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他跑到她住的公寓,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张空空的床,他坐在空空的床上发呆,将近中午的时候,女孩子们陆续回到宿舍,有一个女孩子问他:你们到底怎么了,那天她哭了整整一天,我们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只是哭,第二天她早早整理好行李,和我们做了简单的告别就走了。

另一个女孩子打开柜子从里面取出来一个大包裹说:这是她让交给你的。

他失魂落魄的抱着包裹走出了宿舍。

一个星期后,他踏上了去江南的火车。

他记得她曾经说过,喜欢江南缠绵的雨。

他到了江南找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她的消息,后来他在江南开了一家花店,只卖蓝色妖姬,因为她曾经说过她喜欢这种花。说它代表单纯的爱和敦厚的善良,他勤劳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店。

他相信如果她在江南,总有一天她会来到这里;如果她不在江南,她一定是去散心了,总有一天她会回来江南看江南的雨。

由于他为人和善,价钱便宜,所以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常常有人从很远来买花。

一年前的夏天的下午,他正在给花浇水,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请问这儿卖蓝色妖姬吗?

他没有回答,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她又问了一遍。请问这儿卖蓝色妖姬吗?

他缓缓的回过头,目光与目光交织在一起,沉睡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仿佛前世的爱一下子记起来一样。

傻傻的站了很久,她问:你怎么在这里

他说:我一直在等一个女孩,她是我的最爱

他们来到了一家咖啡店,他问她:你为什么不辞而别,是发生什么事了吗?我知道你会来江南,所以我在这里住了下来一直等你

她哭了,说:是你说要分手的,是你不要我的,你知道我这些年多苦吗?你怎么那么狠心啊!

他坐到她身旁,抱着她轻轻的说:丫头,我没有不要你啊!我怎么舍得不要你呢?到底怎么回事?

她拿出手机,翻开短信:嗯,你看吧!

他说:这不是我发的,其实那时一直有个女生缠着我,可能她借我手机发的,丫头你要相信我,我一直只爱你一个人,我一直在那里等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回来的

她说:如果我没有来呢?

那我就一直等下去,直到我死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看着她的眼睛,态度很坚定。

她相信了他,她知道他不会骗她的

他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只是经历了这些年,他们都成熟了,由最初的喜欢也变成了真正的爱,这种爱融入血液,刻入骨头,与生命携手前行。

现在他们已经结了婚,他们把小店装饰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只是他们用的不是装潢用料,而是用心,他们有一个女儿,白白胖胖的,很可爱。

他曾和她商量再进一些别的品种的花,她说:不,我们只卖蓝色妖姬,如果没有蓝色妖姬,我们就可能永远的失散在茫茫人海之中

他们的小店卖花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纪念,也许是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每天来小店的买花的人络绎不绝。

经历了这些年的那些事,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白头偕老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爱有时需要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年少时,许多事还不明白,等我们长大了,成熟了,那时我们的爱才能更加长久。那些经历了时间见证的爱情,更另人感动。

十年的等待


偶然和朋友聊天,提起了有关爱情的话题。一直天真的以为,既然俩人相爱,就要时时刻刻的守在一起。朋友沉默,许久之后,淡淡开口,给我讲述了他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言语之间,满满的都是止不住的忧伤

他的爷爷出生于1922年,那是一个贫穷拮据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争纷繁的时代。吃饱穿暖,一度都是人们不敢奢求的事情。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爷爷的父母用两袋小米做彩礼,和邻村的张家订了亲。订婚那年,他爷爷20岁,他奶奶18岁。在那个时代,像他们这么大年龄还没有结婚的,已经算是少见的了。

封建社会的封闭制度没有允许这对即将成为夫妇的男女见面,所以这对即将成为恋人的陌生人都在局促不安的等待着婚礼的到来。

1941年,中日战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中国部队紧急征兵,他爷爷还没来得及结婚,便被征到红军后背部队进行扫尾工作,这一走,就是10年。

10年的时间,他奶奶从18岁一直守到了28岁。容华渐老,不是没有想到过取消婚约,改嫁他人。可是聘礼已收,婚约已成,怎可失信于人?

1950年,新中国解放了,中日战争也结束了,他爷爷被阻止分配到了安徽的一个军工厂里,从此安定下来。他特地回到了内蒙,履行了当年两家的婚约,将他奶奶带到了安徽,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再后来的事情,他爷爷没跟他说,他自然也就不再清楚。只知道他爷爷和奶奶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一直奔波在湖南、安徽等地,几乎是居无定所。他的爸爸和小姑等六个孩子,也是在流浪途中陆续出生。

知道么?朋友狠狠的吸了口手中的烟,我一直以来,都很排斥那样的婚姻。将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硬是绑在一起,没有爱情的婚姻,我宁可不要。可是后来,我却明白了。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那一年,他奶奶重病,他回到了家里。不大的房间里,满满的围着的,都是爷爷的后代。自始至终,他爷爷都坐在奶奶的身边,两双历经沧桑,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我奶奶闭上眼的时候,我看见爷爷突然间老泪纵横。80几岁的老人,竟然哭的像个吃不到糖的孩子。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们之间,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没有感情。相反的,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他们不离不弃的相伴,走到了今天,他们之间的感情比一般人还要深厚。

将烟头重重的踩在了脚下,朋友倔强的擦去了眼角的泪水。曾经女朋友跟我分手时说过,我不懂得浪漫,所以我不配拥有爱情,为此,我郁闷了好久。可是现在,我明白了,爱情,不需要做什么美好的事情。因为爱情,本身就很美好。就像爷爷和奶奶,艰难的岁月仍旧没有掩饰住爱情本身的光芒,相反的,却是将它磨砺的更加光鲜,永生不灭。

酒香陈酿。十年的等待,十几年的奔波守护。没有钻戒鲜花,亦没有教堂婚礼,他们却是彼此相互扶持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幸福,不是日日相守,夜夜相拥,也不是名家美车,世界旅游。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人,用心牢牢的守护。当有一天,我们阅尽繁华,无力迈步的时候,我们坐在摇椅上,慢慢回想着曾经所发生过的一切,你会发现,曾经的日子,过的有多么充实,安心,以至于整颗心都被往昔的种种填的满满的,从此再无遗憾。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噱σ阅

仙剑十年


在那个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里,他是渔村里的小混混,表面上顽劣不堪,言语轻佻,生性却善良仗义,妄想要做天下第一大侠。

她是仙灵岛上不谙世事的南诏公主,清纯可人,如坠凡仙子,在一次次锻炼打磨中,明白了身上肩负着不可脱卸的重任。

她是衣食无忧的林家大小姐,脾气火爆,刁蛮任性,却愿意为爱人抛却性命,勇赴死地。

命运将他们紧紧连结,一起吃,一起玩,一起打怪升级,看遍大好河山,又翻转无情,让尚且年轻的三人,上演一场场死别生离。

《仙剑》的故事千回百转,跌宕起伏,但兜兜转转,总逃不开一个情字。

逍遥与灵儿初遇,一个一见钟情,一个望穿秋水,是情难自禁的挑逗。有过快乐,亦分分合合,最终明白,相爱不如相知,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即使并未白头偕老,也记得一生一世,天涯海角,矢志不渝。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这是月如卑微的爱情。

当她为爱人敛去锋芒,打定主意陪他仗剑走天涯之时,命运却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巨石降落,莫失莫忘铃破,一起吃到老玩到老的誓言犹在耳边,伊人却再不复当年。

一心爱慕月如的阿七,无意中从蜘蛛网上救下一只蝴蝶,不料她竟是只拥有千年修为的蝴蝶精,为了报恩化作人形报答阿七。当阿七身染重病无药可医时,彩依不惜散去千年修为,为他续命十年,自己化蝶而去。

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这是彩依的爱情。

都说人妖殊途,在这一对的爱情中,只见真心。连以捉妖为己任的酒剑仙也不禁感叹:世有无情人,却有深情妖。

阿奴与唐钰小宝,两个萌物,一对活宝,平时打打闹闹,愉快非常,到结局时双双化作比翼鸟,才更显出宿命悲凉。

悲剧若是把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我宁愿他们永远停留在这一秒。那些曾经感动过你我的片段,仍旧像老友般熨帖,像温吞的开水般淌过心田。只要再看一遍,你就知道,原来他们还在,原来你也没变。

仗剑江湖梦已远,仙剑奇侠永流传。有人说:胡歌的肩上,扛着很多人的青春。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虽是这么说,但时光确实是在真真切切地流逝!转眼之间,胡歌已经成了网友口中的仙剑留守儿童,这是一句充满爱意的玩笑,同时也提醒着当年的他们,已经一个个步入人生新阶段。

刘诗诗嫁给了四爷。杨幂有了小糯米。唱着《一直很安静》的阿桑去了天堂。白豆腐撕毁了五年之约的诺言拂袖而去。好基友袁弘也即将在月底成为新郎。

或许再过不久,胡歌也将步入人生的新篇章。他们一个个长大,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十年已过,我们都已不再年少轻狂,却仍旧爱着,等着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