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花与果

花与果

发表时间:2020-08-04

【www.qg13.com - 花与叶的情感美文】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与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晓二十四岁的时认识了徐升,来自韩国星星的徐升。那时候,初来乍到的徐升来到王晓的补习班,在她的班上学习中文。王晓的温柔婉约打动了徐升,年轻气盛的徐升竟然当着全班的面,表示对王晓一见钟情。王晓脸红着讲完整节课,对于徐升的举动竟无奈又惊喜,那一刻她仿佛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很快,两人坠入了爱河,既甜蜜又幸福,他们彼此立下了山盟海誓。两个月后,徐升对王晓说,自己的父母要从韩国来特地见一见王晓。徐升的语气很坚定。王晓一下愣住了,心想,这也太快了点。自己并不是不懂徐升的心意,只是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二十四岁,她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受婚姻的束缚,生一堆孩子,做家庭主妇,不想远离自己的父母。最终王晓思虑再三,她对徐升说,我们分手吧。

徐升不明所以追问:为什么,为什么。王晓却什么也没有说,其实她心底希望,徐升如果可以到中国来,她还是愿意的。可徐升到底也没有这样说。徐升那天在洗手间里抽了一支又一支的烟,决定放手。

那天后,徐升换了别的班,有时两人相遇也只是点点头再无交谈。王晓也从别的老师口中获得他的信息,知道他通过努力,已经过了中文五七级考试,也离开了学校。王晓的心仙人掌的刺插进去,又尖又细,很难拔出来了。她开始长达两年不休徦加大工作量来麻痹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还是会想起那个与她牵手的男孩。

五年后,一个偶然,在一家商场的地下通道,她与徐升重逢了,徐升见到王晓的那刹那,眼睛定定的望着,嘴巴张了,又合上有点无措。而王晓,她做了至今都不明白的决定,她从他身边擦过,眼睛都不看他一下,当作陌生人一般,走了过去。

而她心底却是想着,如果他叫我,我就回头。然而,徐升还是没有叫。走了一段路,王晓猛然回头,拔开人群想要看看徐升是否还在。她失望了,徐升的身形却是再也找不到。她蹲在地上,用双手紧紧抱着双膝,把头深深埋进去。

又过了五年,王晓谈了一场不咸不甜的恋爱。想着就这样,嫁了吧。到了拍婚纱照那天,她看到有一对情侣在挑选场景,交谈得知,原来两人是异国恋,并且排除万难,相爱多年,走到了一起。王晓脑子里当时就闪过徐升的脸。心里在个声音在在叫嚣:徐升,徐升。

第二天,她踏上了飞往韩国的飞机。是的,她去找徐升了,十年了,她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她想知道徐升是不是也在想她,是否还等着她。

她见到了徐升了,但她见到的却不止他一个,他和一名女子牵着个可爱的小姑娘,圆圆粉粉很是可爱,模样像极了徐升。仿佛有什么东西灼痛了眼眶,她躲在柱子后面,泪水不断地滑下,用手去擦眼泪,却怎么也擦不完。到底是迟了。

十年了,可以改变的事很多。不是所有的爱情开了花就一定会结果,也没有所谓的当初和如果。自然就有了那一句。花开堪折时直须折,莫等闲时空折枝。爱要勇敢,放,要坦然。

小编推荐qg13.com

与花邂逅,不负夏情


没有一朵花可以代替你的美丽,没有一双脚可以占据你的位置,没有一句抨击可以击碎你的灵魂,用你的高贵作为赌注,倾家荡产也无法赎回。

顶着夏日炎炎,出门去,在野丛,邂逅一朵花。那花无香,可那美丽却胜过了所有带香的花朵,它依然有它的妖娆,依然娇艳,依然可以让我心生迷恋,久久不忍离去。我驻足,用相机留下它的美丽,往后的日子里,总有一些凭据,证明我这庸庸碌碌的一生,也曾遇见过这世间的美丽,掩藏在深丛,不易被人发现,独自展现着自己的丰姿,在夏日的焦灼里,依旧保留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的温馨。

告诉一个天真善良的懵懂孩子,这是一朵花。她一时间忘记了夏日的灼热,收住了自己顽劣的天性,也低下头来,仔细打量这朵花,此刻,仿佛花在她的心里有了现实的形状。之前她一直只是从大人们的嘴里听说过关于花的形状与性味,如今近距离的接触,从她的神情里似乎可以看到,这花的美已然超出了她的想象,远不是大人们说的那样简单、美丽的标准此刻也被推翻,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她仿佛比大人们更能体会花的前世今生。那花虽极美,她却没有伸手将它摘下,她只是低下头在那里端详,嘴里说着些大人们无法听懂的话!

继续走,沿途还会遇见其它更多名字的花,甚而有些根本说不出它的名字,短短的时间里,如惊鸿一瞥,幸运的是,它盛开的时候,我刚好从它的面前经过。我用思想一一记下它们的样子,往后际遇重逢时,总会有那么一个似曾相识的瞬间,辉映着彼此生命里有过的最美的交集。把这颗心真诚地奉献给你,在苍茫的大地流浪,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真诚的脚印,在短促的瞬间,真诚的爱过你。多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迎面吹来徐徐的凉风,青天白云作陪,一路有你循序善诱,直到光阴成针将我脚心刺透,依旧忘我,斜看夕暮,醉意天涯近在咫尺的朦胧。

把固守的规则打翻,人间自有清欢,浅饮半晌,光阴流逝结晶绣上衣裳,耗尽平生追逐的,不过只是守在你的身旁,细数日子季节花开。不似蝴蝶的轻盈,走过你跟前的身影蹁跹,花瓣描绘你的脸,珍藏的相片,记住你多少年后,依旧不变的笑脸

密密麻麻的脚印里,一定没有我的真心可以穿透坚固的围墙,将你夜阑人静时的美梦洞悉,折减的清芬,半路踅回,装满庭堂前一只只空空的酒杯。还会回来的吧,那个旧人,就凭这一句承诺、半生虔诚的守候,于花色迷蒙中,无动于衷。请把门窗紧锁,半夜偷袭的寒风,依旧可以牵扯着往事,疼痛着心窝,猛烈着一夜的狂风暴雨。牵着一只小精灵,岁月沧桑后,还能留在身边的伶俐,给你最初的慰藉和坚定。

孤独的角色恰如其分,演绎着一场鹤立鸡群的戏。没有一朵花可以代替你的美丽,没有一双脚可以占据你的位置,没有一句抨击可以击碎你的灵魂,用你的高贵作为赌注,倾家荡产也无法赎回。是你的美丽牵引着我向前走,找到我的美丽,你的沉默,让我领会沉默背后隐藏在灵魂中的语言,潜心研读着,专注着,不言不怒,无泣无悲。

我的长生果


在我很小的时候,书已经成为了我成长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的长生果。

我最早的读物就是连环画了。我每次看完一本就求妈妈买,书一到我就急急忙忙地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看地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我又发现了一地的黄金图书馆。每天一放学就跑去看书,狼吞虎咽地看。

渐渐的,这些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后来,在表哥家看到了几本有趣的书,我看得如痴如醉;《长袜子皮皮》让我看得哈哈大笑,《豆蔻镇的居民与强盗》让我看得浮想联翩,《乌丢丢的奇遇》让我看得落泪如珠。每本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常常使我牵肠挂肚。后来,表哥还送了我几本书:《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书。

在我10岁的时候,我就买了一本有趣的书《青鸟》,那是一本是很有趣、奇怪的书。他为什么有趣呢?他的每一个物品都生动的描写出来,还用拟人的手法让书写得更形象。为什么说他奇怪呢?因为这本书吸引的我看了一遍又看一遍,我随时随地都要带这本书。

我看书是有回报的 ,看书让我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从此我的作文也每天不断的提高。有一次,我正写作文,结果刘老师走了过来,读了一下,结果笑着表扬我:你们向俊熙学习下,看写的多好,您的爱如同冬天的阳光。大家看一下!

还有一次,回到家后我随便拿了一本书,蹲在马桶上看书。结果看了一小时,我妈妈进来了问:宝贝,作业写完没?一看,发现我还在蹲厕所,把我拉出来训骂我,就走了。我把藏在屁股里的书拿出来接着看。

书,我的长生果, 我爱着长生果。

记忆里的栀子花与母亲


我曾在别处说过,我是一个让母亲心疼的孩子。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一好友空间看到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而已。我在想我们在各自的生活里,是不是也只是暂时的扮演某个角色而已。而那个最最本真的自我,是否早已埋藏在了性格与灵魂的最深处,不见踪影。

像我这样的一个年纪的孩子,大多怀念童年的美好,怀念那些无邪的笑靥,怀念那些卷着裤脚打着赤脚一起玩耍的伙伴,怀念小时候的自己。我也怀念啊,怀念老屋前的栀子花,怀念母亲在水杯里插上栀子花后满屋的清香。

在我记忆里,和大多数的人家一样,老屋前有一块大空地,当地的方言称之为台子,家家户户都都希望自家的台子越大越好,仿佛那象征着某种地位的高低。这样的一块台子,于那时的我们是一块圣地,因为足够大,所以我们能在上面打弹珠、斗鸡、跳石子、跳橡皮筋、踢火烧云,等等等等。想想那时的我们玩的多么有花样啊,那又是多么的快乐啊。快乐,好久没有真正的体会过那样的感觉了。

我真的不是一个喜欢花的人,对于花、草、树木,直到现在的此刻,我依旧不敢肯定的认出某种花,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叫做另一种花痴。可是,老屋前的那一棵栀子花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我记忆里悄悄的占据了那样让我难以忘怀的地位的。我依稀记得,我家前的那颗栀子花树开的花特别大、特别香,隔壁家的姐姐都曾在我家树上摘过。当然,她是问过我,经过我同意的。因为,母亲每天晚上都会去数那树上的花朵,多了少了,都是逃不过她的眼睛的。现在想想,母亲也是一个爱着栀子花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有着传统的礼教思想,当然这里的传统礼教不是那些古老的三纲五常,而是书本上称为思想道德、文明行为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植根,应该得因于外公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就外出打工,而我则去邻村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记得小时候,每天都会有一堂思想政治课等着我,而上课的老师就是外公。我想我应该是要感谢他的,要不是他从小管教,我不可能在童年的大多数记忆里都被周围乡亲们称赞,他们的称赞都会提及到两个词语家教和懂事,可能这是那时的农村人所认为的最好的两个词语,我也同样喜欢着。我喜欢别人夸赞我是一个有着家教的孩子,夸赞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母亲,在我后来长大一些后的记忆里,曾不断的跟我说过,她很庆幸我是一个有着家教、懂事的孩子。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作为一个儿童,好像也被留守了一把。

后来,到了初中。父母都回来了,据说是在家里长辈的劝说下回来的,而理由就是我。因为,我上了初中,大了,担心我不受两位老人的管教了,担心我变野。而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因为我的一位堂兄作为对比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的,而那位哥哥曾经,也将永远会以我儿时的崇拜对象活在我的记忆里。

也就是这样的时候,像所有的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村人一样,回家拆掉了老屋,建起了新的两层楼房,砍掉了那颗栀子花树。当然,那时的我也是相当的高兴,甚至是兴奋的,所以完全不会感觉到栀子花树已经不在。因为,我终于可以在家里爬楼梯了。那时的我,当然不可能想到多少年后我会如此的怀念老屋的格局,怀念老屋前的那棵栀子花树,怀念那白色的栀子花。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慢慢长大,而记忆里衡量一个人大小的似乎不是年龄,更多的而是年级。读书,成绩,成了母亲对我极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庆幸自己在成绩这条路上,并没有让只上过小学的母亲失望。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过,她和爸爸一生都是农村人,而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就放在了我的身上。她说,她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农村,不要像她那样一辈子都过的这么苦。她还常说,我的努力,是她甘心吃苦的唯一理由。

记得,第一次高考,说好了不让母亲来学校看我,可她还是来了。她带我去学校外面的馆子里吃饭,像母亲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勤俭的农村人,是万万不会想到自己去下馆子的。她怕我生气,一路上跟我解释,说是自己本来在田里捡棉花,可是乡亲们都说她怎么不去陪我考试,说得她不好意思,就来了。我无意考证她是否撒了谎,我想那也没有必要。

可惜我第一次的高考是失败的,我选择了复读,她对此极为支持。我感谢她,因为复读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经济上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再加上我的失败对她心灵的创伤。好像记得我因为分数太低,去复读光调节费就交了3000多,再加上高四一年的各项费用,我一直觉得那对她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后来,她告诉我的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自己努力,我就心甘情愿的吃苦,在田里哪怕累死,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我也是有过叛逆的,像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记得高二那年,不管母亲说什么,我总是喜欢跟她对着干。对她说话,也总是粗声粗气的,甚至蛮不讲理。她好像也是发过火的,但很少很少。后来,她告诉我说,你每个月就放两天假,我舍不得跟你吵,就由着你了。还有后来高四,因为手机被没收而跟班主任对着干,她也是费了不少心的。还好在那样一个总体成绩不那样突出的班级里,我在班级名次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各科老师都帮着我说好话,事情很快就解决了,而她也就省了不少心。

我还记得高一那年的平安夜,我打电话给她,告诉她今晚是平安夜。还记得,那年我故意借同学的MP3带回家,就是为了让她听一首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然后让她猜歌名。我想,那时叛逆的我,也还是没有忘了送给她些些欣慰与感动的,但我深深的知道,这与她给予我的那样一份爱啊,是远远的不够的。

也许从2010年的9月开始,从我踏上湖北开往徐州的列车开始,她的心就对另一块地域、另一个地名产生了无比地牵挂徐州。她常说自己老了,好多东西都记不清了,甚至连简单的计算都不灵活了,在买菜的时候都不会算账了。我知道父亲不是一个温柔的人,而她常常只有把苦水像我,她至爱的儿子,吐露了。可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哪怕是在她的面前,我也没法对她展示我的温柔与体贴。我一直觉得她过的很苦,可她总是说,只要我努力,她就情愿吃苦。

大学开始,我像一只被束缚了多年的风筝,突然挣脱了握在她手中的线,一学期就给她打过两三次电话。她说,她那个时候天天都在想我,在担心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千里之远。后来,也许是我懂了一些道理,我深深的记住了那样一句话你不想家,可是家里人在想你。我开始一周给家里一个电话,有时候接电话的是爸爸,都不善言谈,说不上几句就挂了。可我还是相信这样一个电话能让她安心,哪怕并没有听到我的声音。

每次跟母亲讲电话,她总会说到三件事:1、好好学习。2、做人圆滑点,跟室友同学处理好关系。3、照顾好自己,钱不要省。而第三件事则往往是以代爸爸交代的口吻说出来的。我说了,我是一个让母亲心疼的孩子。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不够努力,我的同学关系处得也总是不好。她说过要我学着圆滑,可惜我是学不会的,也是不愿意变成那样的。我知道,她是吃够了老实的亏的了。

母亲的生日就快到了,按照西方的习惯,似乎是要给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的,可惜以前的我从不曾送过她花。而现在的我,也没法送去一朵花。

假若可以,我倒是愿意给她送上一只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