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吃过晚饭去买菜

吃过晚饭去买菜

发表时间:2020-08-10

【www.qg13.com - 吃货情感说说大全】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吃过晚饭去买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前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离家最近的菜市场去买菜。每逢这时,各单位刚好都下班,菜市场人山人海,菜贩的吆喝也格外卖力。本人生性好静,一进菜市场就感觉有点招架不住,便随便拎二斤菜回家。妻生性节俭,加上单位效益不好,对我买的菜怎么看都不顺眼。菜不错则嫌价格高,价格低则说菜不好。为这几毛钱的东西,我俩没少怄气。

一日饭后,与妻带孩子外出溜达,偶遇妻子单位的同事侯大哥夫妇提着菜回家,便打了个招呼:侯哥!才去买菜?吃到嘴里怕天都黑了吧!倒是旁边的侯嫂心直口快:我们早就吃过了,这是专门去买菜的!

什么?妻子一脸的惊讶。侯哥则故意炫耀说:吃过晚饭散步到菜市场,那时正是菜贩子比买菜的还多的时候,价格便宜,挑选余地大,服务态度更好!真正的物美价廉!

有理!有理!妻如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告别侯哥夫妇后,妻便命我随她朝菜市场方向走去。到了菜市场一看,果然如侯哥所说,偌大的菜市场没几个顾客,差不多净是菜贩子。我们一进菜市场便有菜贩子热情地迎上来:师傅,买我的菜吧!绝对是批发价!这天也快黑了,卖完这点菜我就收摊了。我们说了声看看,继续朝前走,一路上不断有菜贩子拦住我们。最终我们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了最称心的菜。

此后,我们每天照此办理,果然受益匪浅,再也不在菜价上费心思了。这样做,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实惠,还节约了不少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

你有多久没跟妈妈一起去买菜了


晨露晓风,叩醒帘内的幽梦。窗台上,昨日含苞待放的茉莉,盈盈轻绽着其素雅飘逸的风姿。翠绿的叶,洁白的花,轻灵的骨,竟无需打理,搁放在窗台,或者是置于室内,到了属于她的时令,便如其绽放,清香怡人。

早上10点起床,耳边便回响起妈妈买菜回来时摩托声。我把头转过去一看,只见妈妈手里提满了菜,我飞快的跑过去问道,妈,今天是什么日子?,顺便帮她把手里的菜拎到桌子上。

妈妈笑道,今天是你外公的生日。

我拍了拍脑袋,对哦,我忘了。

之后我妈就钻到厨房去忙活,我洗漱后也跟着进去,不过一秒就被我妈嫌弃的赶出来,你快出去!别捣乱!你从小到现在一进厨房准出状况!快出去!

我讪讪的站在门口摸了摸鼻子,回想起自己之前的几番丰功伟绩,尴尬的笑了笑。

夜晚,家里人提议要出去玩,我以身体不舒服推脱了。等大家走后,独自一人坐在楼顶,看着天空繁星点点,感觉身心都非常舒畅。

你有多久没跟妈妈一起去买菜了?

我坐在楼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很久了。

相信现在很多人也会疏忽这个问题。毕竟现在到城市打拼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整天像只陀螺一样飞快的旋转,回到家就立刻累到在床上。

也极少有时间抽空回家去看一看吧。如果按照一个上班族的工作日程来说,大概一年就只有过年或者出差时路过才会回家去看看。

从写作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这些年里我写过很多别人的故事,却唯独没有写过属于她的故事。我觉得伟大、无私这些词当然足矣形容她,但又觉得像是陈词滥用,母亲给过我们的爱太过深厚,我们所能做的,不过大海里的一瓢水罢了。

明明我们接受这么深厚的爱长大,却常常惹她们生气;明明在电话中唠嗑了很久,可一见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明明嘴上说菜难吃,可还是默默把菜吃完;明明上一秒吵得天翻地覆,下一秒又觉得自己做得太过了,又屁颠屁颠的跑到她跟前道歉。

这是为什么呢?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答案。

尘世流年后我才终于明白,是因为母亲给了我们太多的安全感和包容,这种安全感和包容让我们肆无忌惮,常常忽略掉她们的感受。正是因为她让我在温柔里长大,我才会明白母亲温柔的难能可贵。

当一个人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回头去看看,你会发现你身后的那一盏灯一直亮着,那座房子的门口一直站着一位围着围裙的妇人。哪怕你只是回到家里休息片刻后就立刻启程,那位妇人会为你洗手作羹汤,待你启程时对你说:孩子,去吧,家永远在这里,我永远爱你。

不知不觉间整篇文章已经要到结束,可我想再说一句话。

在远方上班的人们,抽空回家看看或者是打个电话和父母唠嗑吧,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吃过苦却没获得内心滋养的男人,不能要


在中国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男人的形象被塑造出来的,必须是凛冽,刚毅,刀枪不入,顶天立地,寡言,不善表达爱的身份。他们在生活的打磨和现实压榨下,还需要背负起很多社会绑架的价值观和大众制定的世俗观。在此规则之下,带着手镣脚铐前行。

如此,在这样大背景和概念下,大多人特别是老一辈传统观念的眼中,似乎不如此,就无法体现大男子的味道和习性。也会被女性视不够“man”。

事实上,这样的道德和传统约束,多少带有严重的偏颇和判别。一次听广播,主持人问嘉宾,你觉得“好”男性的定义是什么:“首先不应该是靠外貌和好性格评判,更多是应该有好的品格,比如一颗温善,利他的心。懂得生活,也更看重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心理倾向,知道如何更好爱与被爱。”她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一个人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能懂得如何为他人的愿望和需求付出。并且通过细节传递出对他人的爱和关怀。诸如此类,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大胸怀,更是好的人性体现。亦丝毫不会因为自己的温情减弱骨子里潜藏的刚毅与强大,反而透过一些微小行为,看到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与精神所向。给人以力量和支撑。

而这样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值得敬仰和信赖。

印象中,一次去母亲家族里一个亲人所在城市游玩,用世俗定义来说,他应该算成功和富有之人,各种社会身份,头衔捆绑,财富对他已经是一个数字而已。但是他待人接物从来都是恭敬,谦卑,细心,充满温情。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到达H城已是凌晨,他亲自去机场接我们,又在夜里安排好饭菜。

期间因为小朋友已经非常倦困,我们没吃两口,就上楼睡觉。C叔叔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筷子,主动帮我把箱子和背包拿到三楼,当时非常不好意思,其实他完全可以让旁边的助理和工作人员帮忙。

如果说这个举动只是见面的基本礼貌和热情,那么,第二天在家庭聚会上,你更能清晰看到作为一个丈夫,父亲,长辈的温情和对他人体贴的照顾,他亲自下厨,做了特色家乡菜,他给我们夹菜的同时,亦给刚刚从国外回来女儿盛汤,倒饮料,并嘱咐孩子哪些菜多吃,哪些菜少吃,哪些有利于身体健康。

后来,我发现这些温情和关怀主动的性格,亦传递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在吃饭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主动给自己的伴侣夹菜,给母亲盛饭,不停嘱咐他们多吃点。他语言和神情传递出的微小举动,像极了他的父亲,对他人的照顾和呵护,给予母亲的尊重和关爱,小小年纪,心里的温善和慈悲,通过自己的言行,真实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这是一种修养,也是懂得爱的体现。

他们心里始终装着别人,知道为他人付出,点滴微小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铸就而成,显然是通过长期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性格培养的结果。而这些亦逐渐融入他的骨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形成了好的品格和习惯。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男人所传递出的精神境界和温情默化,及他们愿意为此承担生活的责任,具备力量,无私照顾好出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事实上,当下的社会,男性最为流行的准则,就是男子汉,大丈夫,男儿有泪不轻弹。最为普遍的观念是:下厨房会是一件很浪费时间和无趣的事。有一次,一位男性告诉我,他说:“我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要进厨房,不要洗碗,那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我深切感受到这些言语是属于他们的一种不幸。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他们心里早已埋伏某种自私和无力去爱的表达。

后来,我有一次因办事路过他家,他非常热情邀请吃饭,我没有拒绝直接过去,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现象,他和他父亲真是不进厨房,饭点一到,父子俩排排坐,碗筷,饭菜,都是她母亲一手一人端上,期间,他们各顾自己吃。更难理解的是,他母亲一辈子都蜗居一个地方,说想年底去哪里走走,也见见外面世界,还没等母亲说完,父亲马上回击:“你要去你去,我不去。”他女儿就开口了:“妈妈跟你苦一辈子,你就算陪陪他出去玩玩,让他开心下怎么就不行。”父亲说:“不去,要去他自己去,我不愿意受那个罪。”

之后,一桌子人都沉默,尴尬。

再后来,我从朋友口里得知,那位男性也如同他父亲一样,很少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即便心有良善,也不懂如何去为他人付出,即便有过付出,亦不懂如何更好表达男人的温情与爱。

当然有人可能说,你举的只是两个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又有谁能否认,后者难道不是当下社会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吗。不是说他们不够善良,也不是不懂得付出,只是因为长期被社会教化和条框约束,在他们看来,男性就应该是那样,凶猛勇敢,刚硬霸道,厚壳包裹,威风凛然,气势浩荡,否则,又能如何界定自己大男子主义的权威,一家之长的地位呢。

事实上,这个社会和时代赋予的权限和本能及人性的扼杀,对男性的成长及教化产生着深厚的影响。在我看来,男性的温柔,慈悲,平和,才是他们人格健全精神化成长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真实动容的传递,有效传递出一个人的谦卑,温善和懂得为他人付出的仁慈,博爱之心,亦能让他身边的人感到温暖和美好。

有谁会觉得一个男人在为家人和他人给予爱和细心时,不够形象和格局呢。有谁又会因为一个男人的心理倾向和精神境界散发出的好品格,去不给予真正的敬仰和爱慕呢。

相反,倒是会因为一人的蛮横有余,温柔不够;霸道无理,平和不足;暴躁张狂,仁慈遮蔽,而映衬出一个人的僵硬,无趣及不懂如何更好的去爱他人。

所以,一个人只有在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才靠外力逼人,为此获得内心所谓的安定和满足,一个人的思维霸权,终究难以滋养灵魂深处的野蛮暴行。而行为上的温暖,细心,关怀,慈悲,恰恰可以很大程度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为什么我离开东北再没吃过小鸡炖蘑菇


每次听到有人说东北菜粗糙,我都会想起我姥姥在阳台低头做菜的样子。

我姥姥是一个典型的东北老太太。爱美,每到换季都会拉着我妈妈上街买新的花衬衣;爱跳舞,吃完晚饭准时到广场跳舞占位;敞亮,每次过年过节排骨都是整扇整扇地买。

姥姥也有东北老太太的较真,比如女儿给她买衣服要把钱还回去;跳舞要跟下整场绝不中途休息;做小鸡炖蘑菇,要用放大镜一根根检查鸡毛有没有拔干净。

所以每当有人嘲笑乱炖毫无章法,酸菜是贫穷产物,饺子是一切节日解决方案,我不会生气也不会反驳,只会在心里替他感叹:没吃过东北老太太做的小鸡炖蘑菇,真是遗憾啊!

东北农村有句俗话:“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大概是说新婚女儿领丈夫回门时,娘家基本都会做一盆小鸡炖蘑菇来招待姑爷。(注:姑爷为女婿)

妈妈带爸爸回门时,吃没吃到小鸡炖蘑菇不知道,但自从我有记忆起,每次到姥姥家,总能吃到一大盆怎么也吃不尽的小鸡炖蘑菇。

有人说小鸡炖蘑菇做法简单,跟所有东北菜一样,就是把食物一股脑扔进去,炖。是,也不全是,“炖”确实不像其他地区的菜系那么复杂精细,却也更考验食材。

比如小鸡要刚长起来的小公鸡,油少肉嫩骨头酥,乡下亲戚送来的走地鸡为最佳,但可惜只有过年才吃得到。

鸡选对了,还要把鸡处理干净。只掏净内脏不够,按照我姥姥的标准,鸡皮上一根鸡毛都不能有,鸡架上一根血管都不能留。所以处理鸡肉的工具,除了剁刀和剪刀,还要镊子、老花镜和姥爷看地图用的放大镜。

先用老花镜扫一眼,看看哪里有没被开水烫掉的漏网之毛,然后左手放大镜,右手小镊子,一根根拔掉残留的鸡毛。

拔鸡毛是一件枯燥且漫长的事,无论是闷热的夏天,还是玻璃窗和瓷砖地面都结满冰霜的寒冬,我印象中的姥姥,好像总在阳台上处理眼前的一盆鸡肉,一动不动。

整鸡也不是乱剁一气,鸡脖上带着淋巴的皮和鸡屁股扔掉,鸡胸肉太柴也可以不要,留着做其他菜,还有为了防止有碎骨头,翅膀、大腿要用剪刀在关节处剪开,骨架上的软骨头则可以随便乱剁。

相比小鸡处理的烦琐,蘑菇的要求只有一个:当年的。

但如果扩句的话,当年的等同于秋天东北山上采的加上入冬前晒干的加上当年采当年吃的。

采蘑菇的最佳季节是秋天,下雨之后,蘑菇便随着林子里的雾气纷纷钻出头。但蘑菇也没那么好采,东北蘑菇大多是野生,对植被、土壤、树龄都有很高要求,所以优质蘑菇产量极少,比如松蘑最好是它刚长成伞形,蘑菇头外缘还向内卷的时候,小了摘下可惜,大了食之无味。但采蘑菇也并非没规律可循,比如蘑菇“认树”,去年长在这堆青松下,今年大概率还会长在这里等你。

新鲜的小蘑菇可以炒着吃,但最好吃的还是晾干后又泡发的干蘑,干蘑不仅多了份筋道,还把秋日太阳的气息藏进了蘑菇伞上的褶皱里。东北秋天极短,鲜蘑要在入冬前都晒干储存,把上面的沙子松针一根根择净,食指大的蘑菇对半撕开,再大一些的撕成四瓣,一是为了快速晒干,二是为了让蘑菇里的小虫子都跑出来。

干蘑的风味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当年的干蘑,也会比陈年的干蘑贵将近一半。新蘑和陈蘑,东北老太太抓一把就闻得出来。

做的时候干蘑要洗去浮灰后用冷水泡发,泡蘑菇的汤一定要留下,跟蘑菇一起倒入煮着小鸡的锅中,这才能充分用尽蘑菇的香味。

如果城里实在买不到走地鸡,就挑最好最贵的鸡全翅,剁好的“小鸡腿”只有一个骨头,负责鸡肉输出,男士们喜欢;鸡翅尖胶原蛋白满满,女士们抢着要;剩下的鸡中翅有肉有皮,都留给桌上的小朋友。

蘑菇的种类也没有讲究,如果住在乡下常年采蘑菇,或者有乡下亲戚常年送蘑菇,就有什么放什么,无论是松树伞、榛蘑、小黄蘑、趟子蘑、鸡腿蘑都各有风味。

如果住在城里,也没有那个好运气有亲戚送干蘑,就只能自己掏钱买一小把红蘑。红蘑这几年价格一年比一年贵,但每个人家中还是会常备一小袋干蘑,虽然不常吃,可有了就安心。

其实小鸡炖蘑菇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做法,有人家调色用老抽,也有人家炒糖色;有人家要把切好的鸡肉焯水再下锅,有人家则直接下锅。一切章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有便有,说无也无。

如果人口实在太多,就扔些粉条和土豆进去。粉条要东北木薯宽粉,煮熟之后软塌塌,半透明。

土豆要選糯的,轻轻一压就成细泥那种。

最后再配上一碗东北大米,白吃也可以,泡鸡汤能下三碗饭。

有人研究,小鸡炖蘑菇的风味是由于氨酸和蘑菇里的鸟苷酸形成的协同反应,小鸡和蘑菇互相提味,令菜品更为鲜美。

但谁管这些,我姥姥也只知道这是孩子们最爱吃的,说什么也要给他做好。

跟下饭店才吃得到的锅包肉不同,小鸡炖蘑菇是道家常菜,就是只有在家里做才好吃的菜。离家之后我问我妈,姥姥的小鸡炖蘑菇是怎么做的。

我妈说,就是炖。

炖是东北菜的灵魂,万物都能扔在一口锅里炖,看似不搭嘎,却总有万般美味。

我曾在北京尝试过无数种炖菜,都以失败告终。也试过无数种方式做小鸡炖蘑菇,都不是那个味道。

我问我妈,这小鸡炖蘑菇怎么总是做不好呢?

我妈说,我也想问问你姥,她怎么走得那么着急呢?连个小鸡炖蘑菇都没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