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0-08-10

【www.qg13.com - 情感美文读后感】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孩子上高三的时候,做父母的都会一遍一遍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玩手机,要好好学习不要到处玩,多看点书不要老是买不必要的东西,买点对学习有用的东西。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没有错误,但现在孩子上大学后,才发现那时候逼着孩子学习,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对孩子是不公平的。父母烦琐的嘱咐和学习的压力,让孩子慢慢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父母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到底想的是什么。

有一天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中国的老师与父母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让我知道,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教育观。

第一篇章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举个例子:一天小女孩和家人去游玩,本来很高兴,结果天空不作美下了暴雨,回到家小女孩伤心的哭了,闹起了情绪,他的母亲就会说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下次吧,哭什么哭,烦不烦。然而换种方式不哭了,这该死的暴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如果雨后还有时间我们再去,如果时间不够,下次我们游玩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随时出发好么?。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从这我就想到做为父母有时对带有情绪,怒气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发火训斥回去,如果你用另一种方式呢?说一些理解她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她在一起,你理解她,这样孩子的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其次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一个好的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当的话,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你真笨。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怎么不懂事呢?走开,你烦死了,让我安静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举个例子来说:十岁的洋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害怕的不敢抬头,他的妈妈看了看他平静的说没事,有没有受伤?我们需要扫把和撮箕,不要用手。洋洋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洋洋害怕得低声说:我,我不小心的,对不起,妈妈。洋洋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只是抚摸了孩子,使孩子放轻松很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做到有错就改,有事情好商量的思想态度。而如果当时洋洋的妈妈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他的话,会让孩子有种如果做错事会被妈妈训斥,下次再也不敢给妈妈讲了长时间孩子会形成说谎、不相信父母,有什么事都不会找父母谈的思想,这样会使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错上加错。可见,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不如给予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家长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此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在我今后的教育孩子中要充分的运用教育的智慧,语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延伸阅读

《一个孩子的心愿》读后感


命运善嫉,青春美好时,少年承受疾病困扰。于此,我对一个孩子的懂事程度,在大冰的书中有了最高的理解。

一个孩子,幼时,可以在每年的三月八号给自己的母亲制作礼物,渐渐地长大后,为了跟家里省钱,学习乐器只捡最便宜的学,还说自己长大后可以自己挣钱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爱好。

上天有时也是不公平的,一个如此懂事的孩子就是得不到上天的垂怜。白血病,给了这个普通家庭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住院化疗期间,坚强的男孩还安慰自己的父母,给父母带来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在其治疗无果之后,仍不忘对世人做出力所能及的善事,捐献自己的器官,将自己写的歌,经过别人谱曲之后发表传唱,不受任何的版权费。还希望自己离开后,自己的父母可以抱养一个妹妹,陪在他们的身边照顾他们,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领养一只宠物,而自己愿化作宠物陪伴父母。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的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男孩跟父母今生今世的缘分,虽短暂,但情谊却不浅,男孩离世,就如同是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与此不同的是永远的消失。临别之际,他只留下了一段文字,告白父母!来世再做父子母子!还希望自己弥留之际的临别赠言,父母能够做到,好好活着。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善意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阳面。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100字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是一本由杨俐容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一):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父母的懂得才是最好的解药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遇到情绪问题和成长困扰。随着年龄增长和身心发展,儿童的情绪也由简单向复杂分化和发展,识别情绪和管理情绪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会关系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性格以及品格塑造。面对孩子的情绪,有的家长可能会感到心烦和不满,从而去批评呵斥孩子,或者因为看到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而感到担心和焦虑不安;也有一些父母会想要去了解孩子的情绪背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如何做可以帮助和安抚孩子?我们说,后者是属于高情商父母,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而逐渐成为的“良好的父母”的样子。成为高情商的良好的父母,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许。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杨俐容老师曾经十多年致力于儿童情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她为了帮助千万父母达成这份期许,特意写了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在这本书里,有丰富的“案例故事”,有“心理咨询师这样说”,对案例作针对性的分析解读,还有相应的“教养秘方”,开给学习中的父母,用简单、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朋友们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畏难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特别敏感,习惯性逃避和放弃。为这种脆弱、低抗挫力的孩子家长,杨俐容老师特意指出:孩子之所以有不同的耐挫力,就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给出了不同的回应。如果面对必然要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时,大人可以不指责、不嘲笑、不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就会主动面对一层层的考验、一关关的挑战,甚至他们热烈地渴望闯关晋级,在不断的磨练中技巧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如果不管多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和期望,孩子就会逐渐产生自我否定。我们常说,打垮我们的往往不是遇到的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那些事件的看法。儿童往往都采用内归因的方式,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的挫败感归因于“我不够好,我不行,我没有能力”。这样一来,无力感、挫败感就挥之不去了。针对这种局面,杨俐容老师告诉父母朋友们“三要三不要”:-要强化成功的经验-要乐观描述失败-要陪伴孩子度过挫败期-不要跟别人比较-不要一味地赞美-不要给予过高期待《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情绪问题做了分类,包括:-孩子情绪问题总论-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以及特意为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做了一个指导。我们需要了解到,我们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情绪问题,这本身是正常的,反而认为“孩子有情绪问题就不好”这样的想法才是不正确的。同时,要成长为良好的家长,就要学习识别和看懂孩子的情绪背后所表达的诉求。只有看到情绪的来处,读懂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对待孩子的情绪,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而懂得就是最好的解药。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二):懂得,才能更好地陪伴——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每一个孩子从在母体中孕育的时候便有了自己的小情绪,幼年的孩子无论他的哪种小情绪在父母眼中看来都是可爱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是成长,都是进步。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多,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而父母也不再以纯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他们渴望孩子听话、懂事、有礼貌,渴望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在父母的眼中,有时候孩子们的笑容、善良和爱就像天使一样温暖着他们,更多的时候子们的哭闹、叛逆、焦虑又折磨着他们,让为人父母者寝食难安,夜不成寐。我们不禁会问,前一秒那个天使般的孩子怎么转眼之间变成了折磨人的小妖精呢?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成长阶段又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着属于他们的成长中的烦恼,但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去面对这些小情绪。在《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中,长期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工作的教养专家杨俐容从1岁到15岁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11类情绪行为表现问题入手。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解析,给家长最专业、科学的教养策略,帮助家长们避开教养“雷区”,轻松化解孩子成长路上的情绪教养难题,帮助家长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孩子们的情绪问题,接着按照孩子的年龄,分别介绍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及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涵盖的年龄范围很大,无论你的孩子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刚刚背起书包迈入学堂的少儿,亦或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他们成长路上的那些小心思、小烦恼,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很好的解答方法。例如: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孩子闹别扭、生闷气怎么办?孩子是冲动“小霸王”: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怎么办?心情总是不美丽:怎么帮助闷闷不乐的孩子?三个章节来介绍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每个具体的问题又通过【摘要】、【案例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六个环节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仅结合案例掌握了读懂了孩子的小情绪的方法,学会了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小情绪,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教养理念,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便于养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才能引导孩子擅用积极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疏导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三):年轻爸妈的枕边必备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在体验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欣喜过后,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令无数父母措手不及的就是面对孩子令人困扰的情绪行为,父母更多的不知所措、情绪失控乃至抓狂!《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的确,一个好的老师,或许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绝对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以说,“成为好父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自我期许。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孩子的幸福始终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希望,但如何培养出拥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也是千万父母心中的困惑;“如何成为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记得文学家胡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糟糕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所以,作为父母,和颜悦色的面容和稳定的情绪,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这样高要求的父母如何才能练就?我首推年轻父母静心读一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是台湾大学杨俐容教授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十五年的智慧结晶,书中介绍了从1岁到15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有教养专家专业、科学的解答,可以让年轻父母轻松化解情绪教养难题,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成就完美亲子关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先总结说明教孩子如何管理好情绪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大原则;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介绍了幼儿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及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各部分又以“案例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的架构来呈现每一个主题。书中对易分心、太好动、闹别扭、身心症、不耐挫等11种常见的儿童情绪行为表现,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帮助父母看懂孩子的情绪行为困扰,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对症下药,给予父母具体的做法指导,营造美好的亲子关系。尽管我也仅是粗略读了一次这本书,但仍然强烈感受到此书实用性很强: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书中各章节既有针对特定主题的原因解析,又有适用于每一种情绪行为问题的普遍性成因,能在有效解除疑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养秘方,达到稳定父母、帮助孩子的双重功效!其中我尤为喜欢的是放松技巧中的腹式呼吸法,我在自己练习之余,也试着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了练习,觉得除了能放松身体、舒缓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之外,还能让人心静不少呢!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在孩子离开前,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幸福能力,让他(她)有健康的身心、正确的三观、独立的人格,教会他们拥有:相信自己的力量;爱一个人的能力;及时止损的智慧;未来可期的信仰……让这些东西,成为孩子独立面对世界时的有力支撑!这,就是享受阅读,收获丰富!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四):读懂小情绪做最高明的父母

读懂小情绪做最高明的父母

——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滁人也

读初一的男孩郁闷极了:自己这几天不高兴,是因为需要妈妈帮自己买鞋子,鞋子在体育课时脱胶了,跟妈妈提了几次,妈妈都没有买。而让男孩难受的是,妈妈一看到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就指责他:“今天又在学校闯祸了?还是又考砸了?看你这幅死相!”男孩百口莫辩,只能更加郁闷。

这个男孩的妈妈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忽略,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小情绪,其实背后都有原因。要是这位妈妈知道这些,或许她和孩子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加成功。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为容易忽略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方法,能让爸爸妈妈们做真正高明的父母。

该书的作者杨俐容,从事儿童情商教育超过十五年,从学术专业走入社区服务,堪称国内儿童情绪教育的重要推手。著有《EQ武功祕笈》、《生命礼物:遇见够好的妈妈》、《情绪教养,从家庭开始》、《给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术》等书,译有《皮亚杰》、《孩子生得少,情绪教养最重要》等。在孩子的情绪研究方面,是真正的颇有建树。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是按孩子的年龄阶段来介绍的。在第一部分里,全面地介绍了孩子的情绪问题,重点是将教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方式,而配上的案例故事,是《让您快速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理论阐述加上经典的案例,非常形象地告诉了读者在理解孩子情绪行为方面的诸多知识和方法。

该书的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是“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七年级的孩子的情绪问题”。从这个体系安排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的意图:分年龄段介绍孩子的情绪问题,让爸爸妈妈们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

笔者比较喜欢该书,其实就是欣赏该书的那些案例。该书总共12章,每章都配有非常详实生动的案例。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几个案例:《孩子满腹的无奈和委屈,父母看见了吗?》《家有暴躁“小斗牛”,天天被约谈,父母好头痛》《家有忧郁小王子、小公主,父母也烦恼》。这些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折射出的教育现象。玻璃心的孩子、叛逆的孩子、暴躁的孩子、拖拉的孩子、爱哭的孩子、焦虑的孩子……每一种孩子都让爸爸妈妈们操心不已,甚至大伤脑筋。但是,作者却用非常生动的案例告诉读者,如果父母能够读懂他们的小情绪,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这些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比较讲究:先是生动的案例故事,让读者对前面讲述的理论能够用实例参考;然后是“心理咨询师这样说”,配上专业分析;接下来的是“方面可以这样做”,告诉读者具体的操作方法;最后是“父母千万别这样做”,明确面对小孩情绪时的错误做法,让父母做到有的放矢。

该书每一个章节后面,还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小叮咛”,语言温馨,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如第二章的后面,这个内容是这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有些关卡需要特殊的秘诀、特别的法宝,但孩子的真实人生不能靠外挂,也无法靠代打。让孩子在我们的有力支撑、智慧陪伴下,一点点地提升能力、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吧!”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做真正智慧的家长,或许,《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能为家庭教育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五):《读懂孩子的小情绪》:父母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再负责孩子吧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现在的小孩子情绪变化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哭闹,发脾气,大人都会小题大做,给予十二分的关心。可是在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过这些关注。

记得小时候,父亲不在家,母亲一个人带我,做错事后得到的往往都是棍棒伺候。母亲不识字,每天都忙于做农活,教育?我妈说只要不偷不抢就是好人,所以千万别指望她对我情绪上有任何的在意。

18岁外出打工,过年想回家,我妈说才出去没几个月,又没赚什么钱,就不用回家了。第二年因为意外离职,手机也被偷了,我给我妈说想回家,我妈说你再找个工作就可以了。然后我整整3年没回家。

当时有感而发,写下儿时的关于母亲的记忆,后来我妹念给我妈听,我妈听哭了,她说,能把你养大就不错了,我那么忙,哪里顾及得了那么多。

以前的父母不重视孩子情绪,父母只顾着他们对生活的奔波。他们养育孩子,就是给你吃饱穿暖,长大成人就不错了。谁还会来在意你这小小的情绪?特别是在看余华的《活着》,因为生活不易,大人们都在想着如何赚得一口吃的,情绪在生存问题上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的不一样,养育孩子的方式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生活富足,不愁吃穿,更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心理问题。

说个题外话,像我这种高中毕业的底层工作者,身边的大多数朋友是没有看书的习惯的,老家的夫妻大多数是分居两地,或者夫妻在外打工,孩子留家里老人看管。要搬砖才能养得起孩子,留在孩子身边就搬不了砖。他们别无选择的只能搬砖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所以能看到这本书的家长们,应该好好地理解书中讲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应该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一、作者杨俐容为什么写这本书?

作者杨俐容是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毕业,致力于儿童情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工作。从事儿童情商教育超过15你哪,从学术专业走入社区服务,是儿童情绪教育的重要推手。基于对待儿童情绪的工作经验,促使她完成了这样一本关于孩子情绪解析的书。

扉页上写着:“成为好父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自我期许,但“如何成为好父母”却是需要学习的。杨俐容老师写这本书的目的是给父母提个醒,让父母懂得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让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从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孩子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当她知道心理学家们提出教育孩子具体明确的教养知识和方法时,而很多父母却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甚至还会有很多父母根本从未听说这些,于是她便在情绪教育方面进行推广,办公益活动,举办父母志愿者的培训,与很多学校合作,开展情绪教育课程。

她学到的知识,不只想放在自己脑中,她想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她想写这样一本书,扩散她的研究与认知,让更多的人懂得教育的意义。一个充满善意的灵魂,和一群专业的心理讲师们,一同商讨出来的内容方案,再经过作者用心的编写,成就了这本充满爱的书籍。

二、这本书的结构和形式

这本书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孩子情绪问题总论;第二部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三部分,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四部分,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五部分,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

每一章分为案例分析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5个小节,把孩子的情绪问题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并且给出父母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提醒父母哪些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最后还有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结构与形式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认可,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本书的用心程度。对于孩子每个阶段的明显情绪做出了具体的分类,再加以具体的分析,文字的语言之美也尽显其中。

文章条理性清晰,知道在说什么,给出什么建议实用,怎么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章里是下了苦功夫的,没有用什么心理学的大概念来混沌解释,而是清楚的给出方案,从细节出发,为父母考虑,内容详实,是一本很实用的心理科普书。

三、这本书写了些什么内容

这本书写了关于孩子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比如易分心、太好动、闹别扭、不耐挫、爱生气、唱反调、爱打人、爱哭等等。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情感的表现,需要得到父母的回应,唯有父母的耐心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从情绪中保持镇定,从容淡定。

孩子的情绪如何来的,大人应该怎么样去解决?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大人不去调节自己,只是关注孩子怎么哭了闹了,同样得不到解决的办法。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父母出发,父母认知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给予孩子陪伴,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更幸福快乐的成长。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执念,想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象的样子,但孩子肯定会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处理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能帮助孩子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并且关照他人的需求。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能够看到理解并且引导与疏通。

总结下来就是要陪伴孩子,做一个良师益友,在他困难的时候,在他迷茫的时候能够指引他;在他犯错误的时候能够纠正他;我们都没有做父母的经验,所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

希望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而不只是父母养大的一个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六):《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我家有个“活火山”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我家有个“活火山”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

带孩子是一件十分消耗元气的事情,一些孩子只要事情没有如他的意,就会大发脾气,比如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或者他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碍或者做不好,等等,他就会变得十分激动,跟你闹脾气。‘

起初家长们还可以和颜悦色的跟他们谈,跟他们沟通,但孩子如果一副“我不听”的样子,可等时间久了,次数多了,父母大多就会失去耐心,然后变得很激动。对孩子开始斥责、威胁、恐吓。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被你的大发雷霆之下收敛自己,但当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的时候,孩子依然还是会我行我素。

对此,很多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疏导情绪呢?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是台湾作家杨俐容写给每一位父母的一本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坏情绪的书。

本书主要围绕太好动/不耐挫/爱生气/违抗/攻击/爱哭/焦虑/忧郁……等11类孩子常见的情绪行为表现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父母避开教育的“雷区”,帮助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可以轻松疏导,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一.每个“活火山”的喷发,都是他们内心想法受阻的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当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受到阻碍或者不如意的时候,最原始的一种反应就是生气,而生气的情绪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攻击行为,包括语言和动作。

在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妈妈接4岁的小凯放学,在聊天中,妈妈问:“小凯,晚餐想吃什么?”

小凯:“我要吃饼干”

妈妈又说:“晚餐要吃有营养的,不能吃饼干,想想看,要吃什么?

小凯:“我要吃饼干”

母亲一步步从和颜悦色变成了恐吓、斥责,“你这孩子,要说几次肯听?你再闹,以后都不给你吃饼干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凯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他想吃饼干的想法遭到了母亲的拒绝。这个时候妈妈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孩子的情绪,反而更在意的是孩子吃饼干这件事。

孩子的情绪因为没有得到妈妈及时的疏通,反而是拒绝,便造成了他通过嘴原始的发火的方式,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抵抗。

当两股对立的势力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一定会擦出火花。母亲不但没有控制住孩子的情绪,反而被孩子的情绪给带走了,就出现对孩子各种吼叫和责骂的现象。

心理学上有个家喻户晓的实验——“静止脸实验”,研究者在实验初期,让一个母亲跟孩子像平常一样互动,孩子会表现出很开心。静止实验开始后,妈妈则全程进入面无表情的状态,当孩子发现目前脸上表情的不同时,他就会想办法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当孩子努力一段时间后,但妈妈依然面无表孩子情,孩子就会崩溃大哭。

妈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通常多与母亲亲近,因为她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接触的人,所以,母亲的一言一行尤其有影响到孩子。孩子会模仿妈妈的兴趣和行为,并从中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如果妈妈容易焦虑、不安,那么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

每个“活火山”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掌控情绪的妈。

二.情绪不安的妈妈往往会有哪些错误的做法?

生活中,父母遇到小凯的情况都会尝试跟孩子沟通,因为不了解生气原因,而询问多会以询问的方式来找到问题的源头。殊不知到,孩子生气的时候,当他自己无法正确表达的时候,往往情绪会变得更加不稳定,也更容易激起父母的情绪,引爆亲子冲突。

这个时候,很多母亲都会犯这几点错误:

1.发更大的脾气

保罗·艾克曼说:生气是最危险的情绪。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除了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还会激怒别人,父母在孩子的沟通中,双方都容易变成那个被激怒和激怒别人的人,于是一场情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结果可想而知,父母不但没有办法控制孩子调节情绪,反而让彼此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还起到了示范愤怒的租偶用,让孩子更加容易暴怒。

所以,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先尝试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默默地说上一句“这是我亲生的。”

2.只求当下解决

有时候,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东西而生气,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他,也可能是父母当下无法满足的。

常常令父母处于一种既“不希望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又不想激怒他”的两难情况。这个时候,为了解决自己的左右为难,一些父母可能采取一些快速的方式,比如放宽标准满足孩子,或者威胁性的高压方式,制止孩子的胡闹。

不管是哪种方式,最后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后遗症。第一种妥协,会让他觉得只要自己脾气闹得够大,够久,就能得到。第二种,让孩子意识到生气不对,以及在强权下必须低头的制度,这种长时间过度压抑,和敢怒不敢言,只会让孩子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沉默中爆发,后果只能更加严重。

情记住,解决问题,不要太过急于求成,耐心陪伴和等待,孩子才有机会用自己的节奏来消化情绪。

3.疏离式隔离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会选择疏离式隔离的方式让孩子冷静下来,所谓疏离式隔离就是采取让孩子去某个角落或者某个房间,一个人坐在特定的椅子或者罚站等“隔离”的方式,让孩子冷静。

虽然这种“隔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孩子长时间的管子啊密闭、黑暗的空间,虽然孩子的情绪得到的缓和,但同时也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和不安。长此以往可能就会出现“不敢一个人独处”的心里问题。

任何孤立孩子的行为,不会因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而改变生活。

三.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暴躁易怒的情绪?

1.淡定的回应

在孩子发火的时候,如果父母也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就会让原本不开心的孩子,变得更加的不开心,这个时候,如果想要教导好孩子,父母要先稳定下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然后,再尝试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杰弗逊说:“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当你平复完自己的情绪后,你可以尝试温柔地对孩子说“晚上不能吃饼干,你一定很失望、很难过.......”这样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和态度,安抚孩子的情绪,待他的情绪平定下来,再跟孩子讲道理。

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

2.引导孩子放松

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包括血压上升,体温上升,肌肉紧绷等。当孩子生气的时候,自然也会出现这类身体反应。

如果孩子可以自己察觉到身体的反应,并进行自主的放松,就能让身体随着情绪的缓和而慢慢的放松。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这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练习一点点培养起来。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妨试着轻抚他的后背,也可以按摩孩子的双臂,再或者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紧绷的身体慢慢得到放松,亦或者让他学会使用腹式呼吸,来让身体得到放松。

3处理孩子的心情

心理学家表示,当一个人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跟当下情绪感受不一致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无论父母如何的苦口婆心,如果跟他的情绪感受不一致,他就会拒绝接收这些信息。

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唠叨,也不是你的长篇大论,而是你的陪伴,情绪上的陪伴。所以,除非事情十分紧急,非马上解决不可。否则你应该先处理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

你可以试着跟他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看起来真的快要气坏了”用一种共情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出发,去理解他,接纳他的情绪并帮助他解决。

孩子一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和父母进行沟通。

暴风雨来临时,难免会造成很多的困扰和损失,但暴风雨带来的雨水却又是万物生存必要的养分。时常发脾气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温柔的对待,让他们在情绪的暴风雨来临时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的爱。

让孩子情绪平和,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高财商读后感10篇


《高财商》是一本由黄悦函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财商》读后感(一):《高财商》读后感

在接触《高财商》这本书之前,我也看过一点理财方面的书籍。现代人嘛,流行一句俗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大家的理财意识都很强,而操作起来效果如何,就因人而异了。单单就我自己的理财经历而言,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只要你站在风口,就是一头猪,都可以飞起来”,多少人会像我自己一样,以为可以起飞,但是却没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读完《高财商》这本书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点浅薄的读后感如下:

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舍”、“取”。就文章中的第一个例子而言,小鑫在中关村销售电脑,工作忙碌而低效,获得的报酬也不足以支撑家庭。在他转变思维方式之后,果断抓住了“互联网+农业”的模式,积极探索,在两大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一“舍”一“取”,从而一跃成为千万富翁。序言中的两位精英人士,正是因为没有把握时代趋势,一个在美国当大学教授,一个在传统的投行工作,而错过了国内经济腾飞的机遇,正在因为没有精准把握“舍”、“取”之间的关系所导致的。

转变观念,调整“开源”和“节流”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转变不了观念,一味“节流”,而忘记“开源”。我们都记得那句著名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我们所在小城市而言,有两个家庭为了孩子上高中,一家在学校那边租房,一家在学校那边买房。三年,租房的那家,毫无收获;而买房的那家,房价已经是三年前的2倍。把握“开源”和“节流”之间的关系,考虑增加被动性的收入,而不是消减必要的支出也是理财的要领之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什么,就有可能得到什么;心中想什么,怎样相信就会成就什么。也许对很多人而已就是“白日梦”,其实“白日梦”做一做也无妨。电影里说,梦想总是应该有的,没有梦想的话,人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假如刘强东没有梦想,估计他还在中关村卖电脑,怎么可能娶上奶茶妹妹?假如王长田自我局限,又怎么会有光线传媒如今的局势?任何时候,要有梦想,敢想敢做,才会有未来的无限可能。一位朋友跟我讲一个故事,说百度前台在百度上市之后,因为持有原始股,立刻变成了千万富翁。任何时候,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要相信自己也可以成就精彩,实现财务自由。

《高财商》读后感(二):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绝大部分的人的生活应该就是大学毕业要么考研要么直接就业,不管怎样,最终还是找一份工作朝八晚六,过上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之前也是这样,可是和一朋友聊了聊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突然很向往这种每天可以活的不一样,见到不一样的人,了解不一样的知识。工作也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羡慕归羡慕,我并没有她那种财务自由的能力,所以在看到这本《高财商》的时候,马上就心动了。

为什么我们都向往财务自由?

当一个人财务自由的程度越高,选择权就越大。当996的重压让我们的生活不堪重负,空闲时间也无法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所想要培养的兴趣爱好上。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而是为了无尽的房贷,车贷,甚至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不断拼搏。想要旅游休息更是成为一种奢望。所以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向往财务自由。这本《高财商》通过实例教会你财务自由的思维方式,实现财务自由。

勤奋就一定能收获想要的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们都熟知的一句话。那么是否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呢?有的人早出晚归,忙着兼职,一年年的忙碌生活,可是也不见得就更快实现财务自由。有的人年纪轻轻工作时间很短,却依旧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在积累财富的路上,首要一点就是耐心持有。致富这条路上需要战略性思考,错误的事情重复一万遍仍然是错的。除了空耗时间,什么也不能带给你。当然,也不是说啥都不做,在家混吃等死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自主判断经济周期,做你喜欢的工作,不要局限于一块,少做无用功。

书的后几章向读者普及的经济学简单但是实用的几个概念,以及理财投资需要注意的点,作者并没有告诉你应该买哪些理财产品,而是教会你投资理财思维。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符合你当前情况的计划。切记耐心是很重要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条路也需要你自己找到正确的路线。但是正如韩寒那句话:我这一辈子,听了太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无论你从他人那里学到多少知识,最终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消化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高财商》读后感(三):财富自由之路

富贵险中求,然而如果你以为只要冒险就能获得财富,那就误人子弟了。敢站出来说财论富的,至少要有相关实践,那些纸上谈兵的即使理论水平高,也无法让读者明明白白,短期内获得财商的提升。

《高财商》对于我,一名拥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更多的益处是加深了对以往教条式经济学的认识,什么无差异曲线,什么价格歧视,如果局限于符号、数据、坐标,那么我们总也摆脱不了味同嚼腊的感觉。但是本书作者作为中科院引进人才,在财富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虽然是一家之见,但也在现代金融经济社会中具有普适性,他不仅懂经济,而且懂心理,不仅对学术有见解,也对创办实业感悟颇深,他本人的名牌效应就在于“以身说法”,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与体会以大白话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赚钱,应当在市场经济中,深入人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钱,你只有满足了交易对象的需求之后,你才能有存在的价值。空气是公共产品,不会有价值,但是有些同仁,把空气提纯,灌入氧气瓶之后,就堂而皇之成为了商品。作者为了让大家理解赚钱,举了一些尘世中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形,比如全职妈妈的收入超过了高管老公、九零后农二代奋斗五年就获得了千万身家,但是故事归故事,道理归道理,如果你对赚钱没有兴趣,即使地上有金元宝,你也不会弯腰去捡,同样即使你对赚钱已经渴望已久,朝思暮想,但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拥有一定的知识,就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握机会的。

趋势等于机会吗?作者反复强调我们对于社会、对于经济、对于自我的前瞻性,工具与技术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工具与技术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交给你一项任务,比方说送信,你用骑马的方式,肯定没有发电报来得快,并不是说马对于这个社会是负效应的,而是相形之下,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生产生活方式,或许若干年后,网络也会被更快捷的方式所取代。类比,种庄稼重不重要,重要,没有粮、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但是比种庄稼更重要的是育种,只有高产,才能满足更多人的生理需求,才能有赚钱的机会。赚钱是选择的结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对高回报的行业趋之若鹜呢,就在于那里有更多发现金元宝的机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淘汰甚至毁灭某些行业,如果你不幸,正处于其中,就对不起了,抓住风口,迅速行动,让自己完成蝶变,早日成为财务自由的人。

《高财商》读后感(四):财富自由,不再是梦?

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处理和金钱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最早出自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吧》。财商已经和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必备的三项素质。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财商教育第一课,一般都是爸爸妈妈教育我们不要乱花钱。但是现在,财商教育已经不仅仅限于如何赚钱、合理花钱、怎样存钱这些问题,它更是一种需要从小就开始潜移默化进行的品格教育。

对于理财小白来说,《高财商》算是一本培养财商的入门书籍。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股神”巴菲特的成功秘诀。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换言之,想要实现财富增长,首先要把握住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要寻找机遇。选对了持续发展时间长和增长率高的行业,再加上一点耐心,最终会收获满满的财富。

如何才能独具慧眼选中适合自己且极具发展潜力的雪道呢?

首先不能随大流,要有眼光和判断力。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摆正心态。其次是探索内心的喜好和自己擅长的方向,和大趋势结合起来。第三,利用神奇的复利力量,在自己的雪道上坚持。

在作者看来,2019年是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的关键期,那些能给为人类未来生活带来大家变革和产生深远影响的高速发展的行业才会是风口中的上升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单身经济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作者还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不同的理财建议。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选择雪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被工资的高低所左右。除了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平台——高速发展的行业和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之外,自己努力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财富积累的方式。

对于有娃家庭来说,理财则要在合理规划,理性支出的基础上顺应趋势,发现雪道没有雪或者学道不适合自己了,马上调整,抓住机遇,滚出自己的大雪球。同时还要注意规避风险,避免激进,重点保障现有资产的稳固。

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是否在面对诸多问题时仍能稳若泰山。进行再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自己的时间节点是处于经济回升期还是下行期。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时期,过硬的产品才是创业道路上成功的关键。

本书的作者在2007年就已经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套经济规律和投资理论,并实现了财务自由。其实我对她的经历更感兴趣,可惜书中只在前言中提到了一丢丢。书中事例太丰富,理论却还浮于表面,对我等小白来说仍然可操作性不强。

《高财商》读后感(五):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

如何实现财备自由呢?

我想这大概是每个成年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吧。

《高财商》看着书名确实引起我想要读这本书的极大兴趣,近一年书单规划都离不开财字,只要与财挂勾的我都想要去读一读,毕竟多读书会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人文故事。

评判一本书值不值得读,要看书带给你的收获是什么?

如果一本书读完什么也不知道那这本书对你而言或许就是无价值意义的。

读完《高财商》让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出卖廉价的劳动力,用有限的时间投资自已的脑袋,让我们的脑袋无可替代。

在父辈们一代里,即使没文化外出就业机会也非常多,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到处都有大把的机会,甚至没有文化只要努力勤奋都可以做老板;而现如今想实现财务自由光靠勤奋努力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发展,城市就业机会成本大幅度增加,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没有资本,想要创出一番天地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书中也列举了很多案例,比如第一章中小鑫同学就是靠思考力来致富的,他刚步入社会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想着赚钱,每天辛苦的上下班,做许多工作却还不能养活家人,经过思考借助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将自家果园搬上互联网,面向全国客户的销售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小鑫同学成功的从打工一族转变为身家千万;如果只是一味的努力不去投资自已,不学习技术,即使遇上机会也会擦肩而过。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小时候常常听说谁谁上个小学出去就当老板了........可是现如今不一样了,现如今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寸步难行。前两天小表弟发微信咨询我成考好还是自考好,我很诧异,一直在电子厂上班的他上着流水线的班怎么突然想起报考学校考文凭了。他说现在他们厂里任何职位竞争都得看学历,即使你工作能力再强,没有学历还是一个流水线的职工,没多大前途。

近几天全职宝妈闺蜜和我聊她现在准备出去上班,却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时,居然想先去超市或餐厅上班,我直接现场让她打消掉这种低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工作,趁现在还年轻学什么都来得及,总得有一门技术在身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掉,即然做了母亲就更应该往更高的层次去奋斗,毕竟层次高见识到的世面也不一样将来对孩子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

试想去超市做零短工月收入低,还让自已的价值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身心疲惫,传递给孩子们的都是极消极情绪。

我们先要找准适合自已的方向,比如这几年一直在家带孩子,那么即将要出去工作,我们先要理清自已思路,那些工作适合,把适合的挑选出来,在找自已感兴趣的工作,现在比较热门的工作就是育婴员,家政之类的,带了3年多孩子没其他经验,只有带孩子经验,那么咱们就利用好这个经验把它发挥到极致,我相信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书中提到“滚雪求”,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先要找到自已最初的那个小雪求,再找到雪道,并把小雪球投入到雪道上去,滚出一个“巨无霸”来。

财富不是短时间得来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每天进步一点,规划好未来的生活,朝着目标坚持努力多思考一定会到达终点。

祝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已的财务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