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怀念父亲的文章

怀念父亲的文章

发表时间:2020-08-18

【www.qg13.com - 父亲的情感语录】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怀念父亲的文章,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深了,还睡不着,抬头看见父亲,父亲永远的,在墙上注视着我,似乎在对我说什么,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父亲辞世一周了,让我在这样的深夜多了些思念来。

父爱如山。父亲不算是严父,很少对我们有过叮嘱和打骂,能回忆的是第一次父亲打我是在六岁时,我和妹妹把邻居刘老太太种的葱蒜拨了一垄,于是父亲追打我们,直到我们躲在鸡窝里不肯出来。此后,记忆中好象父亲再没打过我们,大概也很少过问我们的学习,再回想父亲的教诲,真的很少。高中时,一天很晚了同父亲一起套车上山,去拉自家一只断腿回不了家的羊,回来时,父亲问起我的学习,我说在班里一直第一呢,那就好这便是父亲的评价了。念初中时,去乡里读书,开始时总是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上学,大概也是想家的原因,读朱自清的《背影》,常常落泪。父亲的爱是沉静于心底的,父母搬到城里后,每次到父亲家,晚了回家,不论是我还是孩子以及走时,父亲都会开kaifang门,让屋里的灯光照亮楼梯,也都会站在阳台上盯着我们走出小区。曾经几次都没有戒成烟的父亲最后戒烟了,原因很简单,是给哥哥家看小孩心疼他的大孙子所以戒烟。父亲不会打扑克不会玩牌不会打麻奖,只是近几年来陪母亲消遣时光,常与母亲下下跳棋,再就用扑克牌做简单的接龙游戏。看哥哥拍的父母一起下棋的照片,不仅泪流满面

父亲手巧。爱好无线电,从最早的有线广播到收音机,父亲热爱钻研,一些故障都能手到病除,几乎为小村里的每家修理过;自行车盛行村里时,父亲又几乎为许多人修理过自行车,而他从来不图报答,修理这些东西时,老乡都是拿着收音机,推着自行车到我的家里,父亲白天要上班,都是靠晚上给人家修理的。很多的晚上,我是看着父亲或是拿着铬铁在线路板上焊来焊去,或是满手的油渍修理着自行车,于是也经常替父亲帮忙,渐渐的知道什么收音机调谐线圈、自行车飞轮的千斤丝等等,于是也在心里留下兴趣,以至我保送生考试选择的专业就选择了物理。念书时,特意的给父亲买的万用表,成了父亲曾经的宝贝。父亲还算是半个木匠,家里的东西,从书柜到写字台,从扇车到梨杖,父亲看到什么,喜欢什么,差不多看就能做出什么,无师自通。我们上学用的小木箱,墙上挂的小镜框,甚至细小到那些时尚的边角装饰和游行的贴画,做工在我们眼里与那些木匠也差不了多少,那时的家里处处都是父亲的作品。很多作品都是用最小的成手木匠不屑的板材拼接而成。

父亲敬业。父亲业余爱好的出色,对工作更是敬业,是自治区里的劳模。一个工作在乡村二十年老邮递员,以他的兢兢业业,成了那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里那个乡的小山村千百万人联系沟通的纽带。父亲工作时的乡村路全是山路,且崎岖不平,赶上雨天泥泞,父亲要推车甚至是扛着自行车前行。一次劳累过度,父亲吐血不止,那个夏天我替父亲送信,那些山村里的老乡老远的见到那绿色的自行车,都在喊:有信吗。想来父亲二十余年间,多少次总是热心的停下来,为乡亲查看所有的信件,很多经常有信的户,父亲是送信上门的。父亲制作的橱柜里有自己的抽屉,是上了锁的,里面没有珍贵的东西,只是父亲获得的各类奖状。

父亲心细。小本子上记有各类的饮食常识和各类的偏方,电话本上记着各种电话,我曾经用电脑打印出一张,但那上面也已经又让父亲写满了。还有水表字、电表字等都在不同的地方用小夹子夹着。电子日历等小物件的背面用小纸条写着使用的日期,灯开关的地方写着开关的方向,大概是怕停电了不知道灯是不是亮着。哥哥送给父亲的电脑里存着哥哥买的戏曲光盘,父亲也写着那些文件存放的路径,时不时打开来听上一曲,或打开电脑查看一下。几年的日历父亲还留着,那上面记着每天的事,包括去北京,我们搬家等、理发等无所不包。今年的日历也已经开始记了,2009年2月14日铁营回敖(从我的老家铁匠营子村回到敖汉),2月15日我输液一天,2月16日输液二天,2月17日输液三天,这四个字竟成了父亲的绝笔。

父亲热心为人,却从不麻烦人,这点我们子女大多都随了父亲,自己能办的不能办的,都是不愿找别人,不想麻烦人。父亲便如此,即便刚刚给人修理的东西,第二需要到人家借点东西,父亲是从不去的,也是张不得口的。或者正如父亲的离去,没有说一句话,没让子女伺候一天,连自己的子女也不肯麻烦一下就走了。父亲唯一关心的一件事,是再三的找我要给他办个二代身份证,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经常去北京哥哥那确实需要,二是哥哥说父亲从未坐过飞机,近期要让父亲坐一次飞机的。但父亲的户口是在老家的,于是让父亲在城区派出所照了像,传到老家的派出所去办。或者是上传速度的原因,父亲的身份证一年多了还没回来,父亲即便是让儿子办的事,大概也是不愿总催我,还是母亲说起,于是找人查了一下,说数据丢了包,只好再托派出所的给传了一次像片。结果又过一段时间父亲回来了两个身份证。进入腊月了,我终于回了老家给父亲拿到了身份证,2月15日我去父亲家给父亲身份证时,却成了我和父亲最后的一面。

2月16日晚腊月二十一了,晚上十二点时,我突然莫名其妙的醒来,再也睡不着了,打开电视刚看了一会,与父亲同住一个楼的姐夫打电话说父亲病了,以为大概是父亲的高血压导致的病,再严重点昏迷了,不料跑到了父亲家时,年仅六十一岁的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

怀念我的父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父不待。电脑里找到父亲的录相,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如此的亲近又那样的遥远了,如果真的有在天之灵,父亲真的是驾鹤西游,或者才是此时可以稍安的理由了。

情感编辑推荐

怀念我的老父亲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18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心酸,愧疚会瞬间涌上心头。感觉欠父亲的太多太多,因为在父亲去世前的一年都是在病床上,而我却没能到床前尽孝,都是姐姐一人承担着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住院治疗由于没有其他亲人,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姐姐一人守在床前。忆起此事,也感觉很对不住姐姐

在父亲去世的这些年,我常常会梦见父亲,可从没看到过他生我的气,而且总是看到他那慈祥的面容,仁慈的看着我,不说话就已感受到他对我的原谅及宽恕,逢此景,梦里梦外我都会非常自责,每次醒来,都会好一阵子转不过神儿来,似梦非梦,似醒非醒,有父亲的梦境总想晚一点儿醒来,哪怕能让我看看他老人家也好

在我十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当年,姐姐考进了大学,我只好辍学在家帮父亲打理家务,那时候不懂什么是生离死别,总感觉妈妈还会回来,懵懵的在期盼中等待着父亲带着我们,又当爹又当妈,既要下地干农活,又要打理家务,为了能让姐姐安心读书,父亲辞去了他热爱且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育事业,在家安心种地、养殖搞副业,赚钱供姐姐读大学。我自然就成了他的小帮手,帮他做饭,洗衣,割草,喂猪把家里整理的干干净净。父亲总是夸我手巧、聪明、能干;可他不忍心让我辍学在家跟着他学种地,决定等姐姐毕业后还让我继续读书。无论多么困难,父亲还是做到了。感恩父亲给了我重返校园的机会 ,感恩父亲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父亲为了能让我们学习,努力地创造着条件,父亲深知知识的重要。

父亲成长在哪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弟兄四个,排老四,很小就得干活,挣公分补贴家里,贫穷的家境无法满足他想读书的yuwang,听父亲说,为了去站在教室外面偷听讲课,被我伯伯们拉回去打过好几顿,就那样,父亲依然坚持,最后我大伯答应让他上午读书,下午干农活。就这样的半日旁听,半日劳作,父亲在18岁那年念完了初小,后来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得到的。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为了让更多人能读到书,父亲就担起村里的老师,一个人教一到五年级的课程。以父亲的话说,他也是边教边学。

父亲很懂感恩,他非常感恩我大伯给了他学习的机会,掌握了基础知识。每逢年节,他都会去买好吃的去看我大伯大娘,对大伯,他就像对待长辈一样的尊重。大伯去世时,父亲万分悲痛,我亲眼目睹父亲披麻戴孝为大伯送终。

父亲酷爱学习,很爱看书,也常教我们要多看书。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床头总有好多书;父亲非常爱惜书,每一本书他都会把书皮包好,压展,写上名字,放在书柜里,看时拿出;那时我家的书柜是一个木制的箱子改装的,也是我家唯一的除床以外的家具,木制器具毕竟不能防潮,也不能隔鼠,过段时间都要把书凉晒一下,有时发现老鼠把书咬破了,父亲就会很心疼,可当时那个环境也没更好的办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就会把心爱的书堆在床头我还说过父亲,书放在那里睡觉舒服吗?父亲笑笑说:我的书中有黄金,若不看好遭鼠啃,为此,我还神秘的把那堆书翻过好几遍,可连黄金的影儿也没见到,到后来才知其意。

父亲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了;父亲为了在门外的地里种些蔬菜调剂生活,还专门打了一眼井,那时我们那里好多人只会种庄稼,不懂种菜,于是父亲种的菜就成了我们街坊邻居、对门是户的公共菜园子,都可以来地里采着吃;父亲就是这样,不惜力气,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大方,用他的话说就是:别人吃了会传名,自己吃了填肚坑正是父亲这种气度,每逢农忙,村里都会有好多人来帮忙干活。

父亲勤俭节约,从不剩饭,衣服也是很破旧了还穿,可他对亲戚朋友可是非常大方。他总是给我们讲什么是舍得,有舍才有得;吃饭只吃七分饱,做人要做十成(实诚)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等等都是他那时教我们怎样去做人引用的谚语名句。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的生活非常辛苦劳累,他从不舍得闲下来,白天几乎都是劳作,他有干不完的活儿,忙碌成了他的日常,爱干活他是全村出了名的,直到后来父亲住进医院。他的病就是过于劳累,积劳成疾,尽管姐姐给父亲尽心尽力的用药,也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父亲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的待人处事、做人准则时刻影响着我们,在后来的人生路上,非常受益;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时常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亲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精神财富一定会代代相传,影响着我们的后人!

缅怀父亲,深深感恩,我把深深的思念送给在天堂的父亲,愿父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怀念父亲


清明节,这个断魂的节日,踏着春光赋予的节拍不徐不疾地来到了。

往年的清明节,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踏青赏春的好时节,也是一个回老家和父母团聚的温馨假日。我总是揣着一点自豪和骄傲,看着别人忙碌地买烧纸买花买香烛鞭炮,而得意着自己的父母双全。

今年的清明节,花还在忘我的开,叶也在深情的长,我站在十里春风中,却忘了该有的美好。眼泪婆娑,心如刀割,深深地思念着远在天国的慈父。

我原本没有想到父亲会真的离开我们,会那样快的离开我们。此时我才想起一位朋友在我父亲患病的那些日子里常常提醒我的话:好好照顾父亲,不然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知道父亲患上了不治之症。但我想不到的是他会那样快的离开我们,而且是永远。

父亲曾经是怎样的活力和生动啊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熬过了战争,饥饿,灾荒,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上学求知,可家庭的突然变故,父亲初中未结业,就被迫辍学。在校期间父亲各方面出类拔萃,离校时老师惋惜唏嘘,同学挽留不舍直到一九五六年赶部队征兵,父亲自愿从戎,父亲的人生才有了重大转机。在部队期间历任班长,文化教员,连队文书,后提干任副排长。这段军旅生涯中,父亲曾是那样的出色辉煌,先后获得过三级射手、二级射手、优秀射手、国际马拉松长跑三级运动员(成绩是2小时57分20秒)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身高一米八0,高大魁梧,英俊潇洒,颇得上级器重,领导当时夸父亲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是一等一的好人才。一时间,父亲的人生犹如春花般绽放。

但由于当年家庭极度困难,家里人衣食难以为继,几次探亲后父亲萌生了复员转业的念头,多次向上级打报告申请,部队核实后才得以批准。回到家乡后,父亲先后担任民兵连长、大队革委会主任直至大队党支部书记。不论在哪个岗位上,父亲都能恪尽职守,奉献自己。他曾为集体修路造桥,接电通水,垫滩造田,劳苦功高。(在此我也不是为父亲歌功颂德,实在是他所做的一件件,一桩桩事情令我感佩,让我刻骨。)我清楚的记得,去年父亲的追悼会上,现任村支书几度哽咽讲道:老支书的一生竭尽全力为党为人民服务,功高不自居,劳苦无怨言,他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大善事

对集体父亲有情怀有担当,对家庭父亲同样尽到了所有责任,功不可没。当年我们兄妹六人,加上姥姥全家九口人。在那个吃饭就是最大问题的年代,在家里父亲这个唯一的壮劳力是如何把我们养大,并且供我们上学的,其中所受的磨难,艰辛,是难以承受,难以想象的,但父亲始终乐观,坚强。他告诫我们做人千万不敢人穷志短,想就要凌云壮志,做就要脚踏实地,这句话已深深刻到我的脑海里。

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人,这样一条活泼泼的生命,最终在77岁的时候患上了贲门癌,他被确诊后,常常自语或对我们说,康熙皇帝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只想向天借个二三年,老天不成全我吗?

可苍天无情,儿女们回天无力呀。

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离开的最后一个夜晚。

可能是回光返照吧,这天傍晚父亲突然说他想吃个汤圆,父亲想吃东西了,这在母亲和我们兄妹六个看来是很大的喜讯和安慰。已有一个星期了,父亲几乎不吃东西,只喝一点点水。于是我们赶紧给他煮上。此时父亲瘦骨如柴,原来一米八的大个子,现在蜷缩在床上,如同一个十一二岁小孩。我大哥把他抱在怀里,喂着他艰难地吞下了一个。(每每此时,我都想哭,父亲曾是怎样的一个有朝气活力,怎样的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而今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这一夜,父亲闹腾得很厉害,浑身都疼,光是问现在几点了,就七八遍。在接近四点时,父亲突然喉咙有了杂音,气也喘不上来了,母亲看了看后,告诉我们,不行了,你们快准备吧,我们兄妹六人此刻同时放声大嚎。

父亲就这样走了,带着对世界的留恋,带着对母亲和我们兄妹的牵挂和不舍。我们真的很无奈,无助,面对病魔和死神的威胁,茫然而束手无策。

我常想起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即有来路;父母亡,人生只剩归途,现在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年老的父母到底对于我们有怎样的意义呢,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不能为我们做什么,但他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依靠;离开他们,有时做事你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心里会空得发慌。趁父母健在,好好孝敬,好好珍惜吧。

我的父亲一生克勤克俭,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像阳光一样照进我的生命里,带给我无尽的能量,却在落日时分消逝在远方,我想于夜幕低垂时,他是否化作头顶一颗星辰呢?

值此清明时节,父亲的坟头,无言的青草蔓蔓,天街的小雨纷纷,我的泪也纷纷。

怀念的


童年:曾经那些抱怨,是后来再也尝不到的味道。

乡下四五点钟便早已经是灯火通明,在厨房里开始忙碌,把厨具再清理一遍,把要装饭的木桶让米填满,柴火烧于锅间,前锅蒸饭,后锅煮开水。

偶尔羡慕起镇上那吃早点的特色,爱吃的混沌、面条、茶叶蛋,不爱吃的粉、油条、包子,偶尔想告别这每天都是米饭配饭菜的日子,这一吃,便吃了十年。

后来的生活总是过得越来越好,高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电饭锅取代了蒸饭的木桶,煤气取代了炉火,各种他乡不合胃口的特色早餐取代了米饭,可是,我还是那个胃,还是吃不惯电饭煲里的饭,还是有曾经那一份养育之情在内心深处,不减,不减。

初中:那一句喜欢虽然青涩,那一份霸道虽然不该。

白色的纸张写下内心的真挚,黑色的蜡笔勾画你不理解的真心。白色跑道,真的会有童话般的期待发生,傻傻地值得,傻傻地心酸。你说真正的陪伴真的就是在身边陪伴,假借着要融入集体的小心思,只是能多看一眼,多说几句话,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

那爱自由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我就倔强地上课吵英语老师上课,下了课挨几个板子又何妨?我就任性地和同伴拉帮结派,说我霸道说我高冷又怎样?我还觉得洒脱,不必在乎那琐事杂事,我还习惯一个人的内心,没那么多牵挂与束缚。

后来的不止一个人,总是喜忧参半,但如果可以,应该是要多点平等。

高中:不悔梦归处,只是偶尔想选择没出现过。

毕业时的眼泪应该是真,毕业时的礼物应该最珍贵,单纯的时代,有过的快乐应该是真,有过的回忆应该是甜美。

如果少点倔强与逞强,就少了点伤害与遗憾,只是懂了,要多久以后才会恢复曾经熟悉呢?

现今:自是回不去的岁月,岁月沉淀,路人纷飞,东瓶西镜,摆设慌张,偶然碎念,应是不变安康。

永世的怀念


悲哉,六十年代的大萧条,我们举家逃荒来到了黑土地上的小村庄;一场大革命,您远离美丽的江南,被流放到黑土地上的苦寒小镇。

我,艰难地生活,默默苦读在那个小村庄。您,饱受摧残、久经折磨,但依然用知识和热情,澎湃着青春的理想在那个小镇上。

苍天垂怜!---初中毕业,扛着锄头做了社员的我,因为乡亲们的议论和惋惜,让病榻上的父亲改变了决定,这决定就像脆响的春雷,让顽强的小苗看到了希望!我怀揣梦想来到了小镇,来到了您的身旁,从此您的光芒把我迷惑的心海照亮!

幸哉,感谢命运的悲凉,让原本不属于这片土地的我们相遇在知识的海洋。一九八二年,我如愿以偿坐在了您主讲的化学课堂。您用无限高涨的热情,诠释着师恩浩荡!物质的结构、自然的规律,在您的传授下,点点滴滴融入我的心房。

而今,您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突如其来的噩耗提醒我们:再不能亲身感受您的教诲,但,您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师训,教授的摩尔和当量,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

您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您留下了桃李芬芳。您在黑板上画的酒精灯,在学子们的心中依然闪亮。

您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的恩情,您的事迹,还在万千学子们中间传唱。

告慰恩师,莘莘学子成立了校友微信群,同学们的回忆和畅想,英灵可见,那里大多是缅怀您的文章。

告慰恩师,当年您帮我改填志愿,送我升入了那么高级的大学殿堂,您的恩情,永世难忘!

记得我们几个同学代表康金中学参加县里举办的理化竞赛,竟战胜一中,取得了第一的骄人成绩,您自豪和欣慰的笑容洋溢在脸上,那是您对我们无尚的奖赏!

还记得离校临行前您的寄语:这样的学府,高手如云,我们边远地区的学生,综合素质差些。好好努力吧,争取尽快赶上。因为您的教诲,我从入学时的成绩垫底,到毕业时喜获殊荣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生没有辜负您的殷殷期望。工作后,虽没有取得可向你汇报的成绩,可做事严谨、认真、敬业,做人热情、诚恳、善良,这也是您和那一代师者们的精神光大与发扬。

告慰恩师,我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您传授的知识奉献社会,践行理想。延续着您的热情和希望。

学生学理不善文,对您的恩情心里常忆,梦里常想。又逢一年清明节,真情实感,向您表表哀思、诉诉衷肠。

老师,愿您在天堂安好!

于20XX年清明节前夕

永远的怀念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快二十六年了。

那年的冬天,八十高龄的奶奶似乎衰弱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如平时利索了。可我从来没有把病啊死啊的和奶奶联系在一起,觉得那还是非常遥远的事。再者我所工作的厂子正值生产旺季,我仍和以往一样,隔几天回去看看她,因觉得奶奶身体似不如前,嘱她做事小心些,奶奶总说自己没事,让我放心。不久后的一天,父亲从西安回来了,说是和本村的的一位老友约好去北京游玩几天。就在父亲回来的第二天,奶奶突然就病倒了,父亲赶紧带奶奶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结果一点毛病都没有查出来。医生说,老人没有啥病,就是年龄大了,器官逐渐衰竭的缘故。我心里真是又后悔又难过,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奶奶这段时间肯定是强支撑着着自己的身体。后来,经常来家看望奶奶的一个远房表嫂就证实了这个事实,她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奶奶早上开大门的时候,都是扶着墙慢慢的走,走几步就要歇一歇,可她就是不让表嫂告诉我。现在她看到儿子回来,透支的身体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了。她整天就静静的躺在炕上,面容平静,神态安详,只是身体看上去更加虚弱,饭也越吃越少,慢慢的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了,每天只喝点水,她又坚决不要输液打针。我心里焦虑、痛苦,眼睁睁的看着奶奶的生命之灯一点一点的黯淡下去,却又无能为力,那真是一种剜心般的疼痛,用语言是难以表述的。白天父亲在家照料奶奶,我仍照常去上班,每天下班后,再晚再累,我都要赶回去,见了父亲第一句话总是:奶奶今天吃东西了吗?很多时候父亲都是无奈的摇头。我就坐在奶奶身旁,一边和她说话,一边想喂她吃点东西,她老说吃不下,我说多了她就勉强喝些水。夜里我就睡在奶奶旁边,半夜奶奶常喊她腿疼,我就起来给她按摩一会,奶奶浑身已是瘦骨嶙嶙,给她按摩腿的时候,感觉双手触摸的全是骨头,每当此时,我的眼眶里总会溢满泪水,幻想奇迹能够出现,奶奶明天就会好起来。有时候她睁着一双已失去光亮的眼睛,久久的盯着一个地方,好像不再留恋这个世界了,灵魂已经神游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奶奶有好多次喃喃道:我想去见你爷爷,让我赶紧走吧。每当奶奶这样说,我总是嗔怪她,其实心里是酸酸的,我知道奶奶一定是不想再拖累我们,才这样想的。因为那时父亲还没有退休,奶奶病了后,他就一直在家,她几次让父亲回去上班,父亲都不忍心离开。奶奶心疼她的儿子,想着她要是走了,她的孩子就解脱了。她的一生都在为她的子孙付出、劳碌,临到她需要儿女尽孝了,她仍在为孩子着想。在生命的尽头,我不知道奶奶的心是解脱还是哀痛。

奶奶去世前不久,已无力多说话的她有一天突然用微弱的语气对我说:我走了后,席面上给上一道鱿鱼汤吧!我握住她已干枯的手,含泪无语,点了点头。奶奶缓了一会又小声的说了一句:鱿鱼汤可好喝呢。我俯下身子对奶奶说:那我去饭店给您买一碗喝吧?奶奶却闭上眼睛摇了摇头:吃不下了。当时,我还想着哪天在饭店给奶奶买一碗回来。那时的鱿鱼汤算是一道高档的汤水,谁家红白事能喝上鱿鱼汤、海参汤,那可是上好的席面呢。可直到奶奶过世,我都一直没有给奶奶买回来鱿鱼汤。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想起这事,我就不能原谅自己。那一定是奶奶想喝口鱿鱼汤的,我却连她这么一个小小心愿都没有满足,奶奶,您泉下有知,会原谅您这个不懂事的孙女吗?

两个月后,奶奶平静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奶奶的葬礼办的很风光,原想父亲多年不在家,我也是一个嫁出去了孙女,和村里乡亲没啥交集,来帮忙的人不会多,没想到来的人非常多,好多平时不怎么来往的人都来了,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让我想到这全是奶奶一生与人为善,才会好人好报,让我们很是欣慰。

奶奶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我的心像是被掏空了,好长时间都无法适应过来。回到家看到已经上锁的家门,恍惚间觉得奶奶并没有走远,而是去邻家串门了,很快就会回来。等醒过神来回到家,望着院子里已长出过膝的杂草,空荡荡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了奶奶的守候,再也听不到奶奶深情的呼唤,不由的黯然神伤,泪眼婆娑,我似乎成了随风飘动的一棵草,不知道归宿在哪里。多少年来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西安父母的那个家它并不属于我,奶奶的家才是我的家。也许还放心不下她的孙女,奶奶无数次走进我的梦里,和以前一样,好像未曾离开过我,我回到家,仍然吃着奶奶做的热腾腾的面条,奶奶在一旁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每每梦醒,再难入眠。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

奶奶的老家在河南温县,她一直称为怀庆府,在她十来岁的时候,因家乡闹灾荒,母亲带她随大批逃难的人来到运城,路过我们村的时候,为了给女儿一条活路,把她留在王家作了童养媳。爷爷比奶奶要大十来岁,排行老三,大哥是个哑巴,二哥常年有病,都要靠他们侍养,日子十分艰难。奶奶性格刚强,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平时靠卖布挣钱来添补一家的生活。常听奶奶讲,年轻时的她,天天除了纺线就是织布,每织好一机子布,就去赶猗氏城的会,那时又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她每次都是背着一卷织好的布起个大早,步行到猗氏城,卖完布中午就能赶回来。那一卷布有多沉啊,虽然奶奶的脚是放过的裹脚,但哪像我们现在的脚这么大、这么稳实,负重步行几十里路,半天打个来回。现在给孩子们说起这个事,无不瞪大眼睛,像在听天方夜谭!奶奶就这样用她瘦弱的肩膀和爷爷支撑着这个家。我父亲十五岁的时候,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爷爷通过朋友把我父亲送到西安熬相公,母子被迫分离。全国解放后,父亲在西安成家立业,然后我接连有了两个姐姐,因父母要上班,断奶之后,他们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爷爷奶奶又开始带孙子。我和弟弟相差一岁多,都是出生后过了百天就被送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家里买了一只奶羊,每天爷爷外出放羊,奶奶在家照看嗷嗷待哺的我和弟弟,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我们喝着羊奶长大了。

姐姐、弟弟到了上学的年龄都陆续回到了父母身边,我被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我只知道有爷奶,不知有爸妈,他们工作忙,平时也极少回来看我们。我对爷爷的印象其实是模糊的,仅有的记忆就是病床上的爷爷,那时他已不能独自坐起来,每次喂他吃饭的时候,奶奶先把爷爷扶起来,然后让我坐在爷爷身后撑住他。至于爷爷去世后的场景,我记忆里是空白的。爷爷去世后,我就和奶奶相依为命,她依然不停地纺线、织布,说留以后给我们姐妹作嫁妆,后来奶奶给我们姐弟四人每人都准备了好几床粗布单子,给我的要多一些,我们都用了好多年。现在,我的箱子底层依然保存着奶奶留给我的一沓粗布,一直舍不得用,看见它们就感觉奶奶仍然陪伴在我身边。那时,奶奶也给别人纺线挣钱,我上学的学费、书本费,全是奶奶摇着纺车挣来的。我在很小的时候,也学会了纺线,每天放学后,除了和小伙伴玩,就是帮奶奶纺线。

初中毕业后,父亲没让我继续上高中,而是托朋友让我到离家不远的镇上一家工厂去做临时工,我虽然想上学,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后来恢复高考,我很想去学校上学参加高考,同样遭到父亲的反对,也许是他怕我走了没人陪伴奶奶吧。从此我就彻底断了上学的念头。后来偶尔会想起这件事,总会对父母当年不让我上学心存隐隐的抱怨。

工厂离家十几里路,骑车子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到家。我隔三差五就回去一趟,主要任务就是给家里的水缸挑满水,够奶奶几天吃喝洗涮。那时我才十五六岁,奶奶怕累着我,专门找人给我做了一付较小的挑水担子,买了两只比平常人家小一些的水桶,装满一水缸需要两担水,水缸满了再多挑一担水放在那里。然后我在灶前烧火,奶奶擀面,做上半锅汤面条,虽然没有多少油水,但对我来说,那是最好吃的饭了,我呼噜呼噜能吃好几碗。做的时候专门多做一些,剩下的第二天早上回锅一热,那一碗稠稠的糊涂面条,感觉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了,几乎每次回家都重复这样的场景!到现在我仍然喜欢吃面条,但再怎么做,都吃不出当年的那种感觉了。后来,我不想吃厂里食堂的馍馍了,奶奶就为我蒸馍,每次回家走时都会带一包馍,当时从家里自带馍的工人很多,大师傅会把我们带的馍和食堂的馍一起加热,这样既能吃好,每月还能省几元钱的伙食费。偶尔我几天没回去,奶奶就会把馍送到厂里,那时又没有客车,年近古稀的奶奶是一步一步走着来的,少不更事的我,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享受着这一切。

到了我谈婚论嫁的年龄,奶奶希望我能找个就近的婆家,方便以后照顾她。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先生后,我首先声明我要抚养奶奶,以后还要给奶奶养老送终,他郑重其事的答应和我共同承担这份责任。我第一次带他见奶奶的时候,邀了厂里一个要好的姐妹相陪,奶奶又是摊煎饼,又是炸油糕,忙的不亦乐乎,我就知道奶奶对他是满意的,心里一块石头算落了地,当时压根没想到要征求父母意见,认为只要奶奶点头就行了。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和女伴先出了门,在巷口等了好一会才见奶奶送他出来,路上我问他和奶奶说什么了,他只笑不答。后来我问奶奶,奶奶说:他问咱家粮食够不够吃,不够的话他想办法给买。那时农村才实行联产承包,我家没劳力,粮食不富裕。就是这一句话,让奶奶认定他是个靠得住的人。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会经常拿这句话和先生逗趣。结婚以后,我回奶奶家比回夫家更多一些,公公婆婆也是非常好的人,每年春节我们在家待几天,他们就会催我们去奶奶家陪奶奶几天。先生从此也接过了我挑水的担子,后来家里接上了水管,才不再去井旁挑水了。先生对奶奶极好,甚至比我这个孙女都有过之,我脾气不好,有了烦心事,奶奶就成了我的出气筒,有时为一点小事,我在奶奶面前就粗喉咙大嗓门的说话,根本不去考虑奶奶的感受,为此,他没少批评我,我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是很负疚的。奶奶想要什么他从没有驳回过,平时把奶奶的生活也安排的非常妥帖。提起我先生,奶奶就赞不绝口,她的一帮老姐妹也都羡慕她好福气,有一个比儿子还好的孙女婿!

也许是我从小就一直和奶奶在一起的缘故,几个孙女中,奶奶最心疼我,有时她在西安小住,呆不了几天就要回来,总说是不放心我。两个姐姐为此常在我面前带有妒意说,奶奶和你最亲了。我也一样,奶奶不在家的日子,我就感觉真是好漫长,渴望奶奶赶快回来。我有了孩子后,已过古稀之年的奶奶就像当年拉扯她的儿子、抚育她的孙辈一样,又继续照看着她的重外孙。奶奶说我不会做活计,孩子的棉裤棉袄,该拆洗的时候,她就会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的给缝好,在她眼里,虽然我已成人,结婚生子,但好像仍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奶奶心地善良,豁然大度,乐观知足,和邻里关系都非常好,我们给她买的好吃食,她都会拿出来让大家分享,所以我每次都会多买一点,好让奶奶在人前炫耀她的幸福。每天下午的时候,我家大门口总是坐着不少大娘大婶们,手里一边做着活,一边谝着闲,我有时回去也常常坐在他们中间,然后把给奶奶买的或水果或点心拿出来让他们吃,听着她们说奶奶苦尽甜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奶奶就一副很满足、很享受的样子。

前年,八十二岁的父亲也去世了,我本想把父亲的骨灰拿回家乡和奶奶葬在一起,让奶奶不再孤单,再者也算父亲落叶归根。可姐弟在西安已给父母买好了墓地,未能实现我的心愿。因为爷爷过世的早,我年龄还小,每年的清明节、送寒衣节,都是奶奶一个人去爷爷的坟地祭奠他。后来生产队大搞深翻土地,平了很多几十年的老坟,爷爷的坟头也被平没了。奶奶去世后,一直没能找到爷爷坟茔的具体位置,只知道个大致方位。所以,爷爷奶奶相隔多年后,九泉之下仍难以相聚。每想至此,我心里就会一阵阵的疼痛,感到自己难辞其咎,爷爷去世几十年了,我竟连他的坟地在哪儿都不知道!

岁月易逝悲难去,梦里唤亲泪湿巾。奶奶,我宁愿相信真有天堂,您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地方,用慈爱的眼神依然守望着我!

奶奶,其实您一直都没有离开我!

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