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奶奶的谎言

奶奶的谎言

发表时间:2020-08-19

【www.qg13.com - 挽留的情感的说说】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的谎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整理电脑资料,看见有个文件夹的文章全是关于奶奶的回忆。看着这些文字勾起我的记忆,鼻子酸酸,眼泪不争气的流出来。困了、累了、躺在电脑旁迷迷糊糊睡着了

小时候家里的冬天很冷,早上起来路边有水的地方会结成冰,贪玩我当然不会错过玩冰。有一天玩到衣服湿了回到家,奶奶一边帮我换衣服一边说:孙女呀,你知道我的头发为什么全白吗?你之前不是问我吗。现在告诉你,是以前小时候和你一样,喜欢玩冰,所以头发就变成和冰一样白色了。从此冬天我就再也不玩冰了。

上小学一年级时候吃饭还满桌子掉饭粒,有时候还把菜掉地上,怕奶奶及爸妈看见还要用脚把菜偷偷踩烂。有一天下雨,天很黑,在打雷,我很害怕就躺在奶奶怀里。奶奶说:秀,你知道天为什么会打雷吗?我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她并摇头示意不知道。奶奶说:雷公公最恨浪费粮食的人,所以隔三差五就出来打哪些浪费粮食的人我越听越害怕,围缩一团躺在奶奶怀里,多么的温暖。从此吃饭就不敢再掉饭粒,不小心掉菜在地上也不会去踩。

小时候的夏天特想吃冰棍,家里最近买冰棍的地方走路也有十来分钟,然热夏天正当午,冰棍容易融化,记得有一次奶奶买回的冰棍可能只剩三分二。她就说:孙女,快吃,我已经吃了快一半了。我就嘟嘟嘴说:奶奶也嘴馋,吃了我的冰棍。

读初中开始,我住宿舍,但是经常回家。奶奶就会准备好吃的留给我,或者让我带去学校。却没有看见她吃,奶奶却说,我在家天天吃,腻了,看见都是不想吃,你全带去吧。

大学我离开了家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每次打电话,奶奶都会说:我很好,你放心吧,什么时候放假就回家。其实那时候她经常生病。

工作了,没有暑假寒假,回家的时间就变少,奶奶也越来越老了,听力明显下降,每次打电话她都是让妈妈接,为了不让我知道她的听力不好,故意让妈妈说她去睡觉。

2007年8月份,不是什么假期,但我回家了几天。在家的几天里明显知道奶奶很瘦很瘦,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说没有,每餐还是吃一样多的饭菜,胃口不错,我也没有在意,加上赶时间,匆匆离开家里,没有陪奶奶去医院做检查。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一定会留下来陪奶奶去检查。2007年10月30日接到爸爸的电话,说您走了。很安静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话语,没有受任何的折磨。前一天晚上您还吃了晚饭。

奶奶倾注一辈子的爱编织了善意的谎言,让她独特的教育方式养育了我。如果我也像奶奶一样爱我去爱她,用心去观察,2007年8月份我就应该带奶奶去检查。也许也许太多的也许就不会发生。

好好珍惜亲人在身边的时间。像她们关心我们一样去关心爸妈、爷爷奶奶及身边的亲人。

延伸阅读

奶奶的爱


夜已深了,四周静静的。室友都睡熟了,传来他们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的梦呓声。

我在床上辗转翻侧久久不能入睡,耳边爸爸焦急的声音依然在回响,晚上爸打电话说奶奶病了,头疼且常呕吐。我的心一下子像被什么攥紧了,痉挛紧缩。脑中闪过的是奶奶那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庞,往事也如潮水一般涌上心头

人常说母亲最亲,我却说奶奶更亲。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在我四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抛下年幼的姐姐和我,从此奶奶便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到现在,这其间我不知奶奶受了多少苦和累,只知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让奶奶迅速的衰弱和苍老。

尽管奶奶如此辛苦,我却常不领情,常莫名其妙的冲奶奶发脾气。虽然事后懊悔的要命,当时却不能控制自己。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放月假回家,奶奶如往常一样热情的迎上来,接过我手中的包,并问这问那,每回都是那些话:身体好不好,学习怎样。我敷衍着,径直来到厨房,大声问着有没有吃的。奶奶说我给你做,就从旁边的罐子里拿出一块肉放到砧板上正准备切,我说我不吃,就拿起碗柜里的剩饭准备用开水跑了吃。奶奶过来说别急我就给你做。我冲她喊到我都饿成这样还等你慢慢做,我看见奶奶切肉的手明显的颤抖了一下,刀也切到手上,之后又继续切着并且默默的做好端到我面前,轻轻的说快吃了吧,学校生活苦,回家补补。我也为刚才发火内疚,就坐下来默默的吃着。后来才知道那肉是姑姑们送给奶奶过生日的,却被她一直留了近一星期,而该死的我根本不记得奶奶什么时候生日。等到现在我才渐渐明白,像奶奶这样的农村老人,除了努力省着自己,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点穿好点之外,很难做点别的。而我却那样不领情,我现在常骂自己混帐透顶。

奶奶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我,在学习上也一点都不放松。读中学时,每天晚上,奶奶都在旁边陪着我做练习,默默的做着阵线活。现在我常常想起那场面,心里头暖暖的。后来我高考落榜,整个暑假我闷在房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奶奶什么也不说,只是每餐吃饭时把饭端到我面前。我去复读时,奶奶默默的帮我收拾行李,最后奶奶说到了学校不要背包袱,认真学了就行了,别把身体搞垮了,别担心家里。我默默的听着,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将来让奶奶好好享享福。

我渐渐大了,奶奶也渐渐老了,身体不如以前那么硬朗了。这期间,奶奶做过一次手术,病愈后又照常操劳。奶奶常说你姐已成家,等你找了工作安顿下来就不愁了。

我记得我接到大学通知书准备离家的前天晚上,夜很深了,奶奶还在灯下为我准备行李,她把我冬天和夏天的衣服整整齐齐的叠好,并分开放进箱子,又把早准备好的零食一股脑塞满大包小包。我说够了够了,奶奶也不听,最后她从荷包里摸出一百元钱装进我的一件衬衣口袋里。我不让装,奶奶说:这是你姑姑她们给我的压岁钱,我又不用,你到学校要是有个急用能应应急。我只好依着她,我坐到旁边的床上看着奶奶从抽屉里拿出针线,在灯光下穿上针并一针一针的将口袋缝好。灯光下奶奶那花白的头发闪闪发光,额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微眯的双眼也有些灰暗。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不停的缝着,并不时的拢一下遮住眼睛的头发。我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如此认真的看过奶奶,想不到奶奶老的这样快,这样彻底。猛地感到眼底一阵发涩,赶紧转过头去

对面床上传来的梦呓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感到腮边凉凉的,一摸才发现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涌出眼眶。

窗外月亮已升起老高,如水的月光从窗户倾泻进来,洒在我脸上,凉凉的、柔柔的,亦如小时奶奶的手从脸上抚过。我朝着月亮轻声问候:奶奶,你好些了吗?

奶奶的眼神


红莺又走过那条小桥,远远的望见堂奶奶的眼神,有意无意的,她在摘棉花。从田地里薅回来的棉花一棵棵簇堆在大路边的杨树下,不知道奶奶看没看她,红莺动了动嘴就从她旁边走过去,竟然没说话。

奶奶不是红莺的亲奶奶,可家境下滑时,红莺在她家寄住过一段。第一次,姑姑带她来自己家,奶奶就说,我给你们炸酥叶子吃。那是红莺生平第一次吃到的。当时没觉得多少美味,但却不能忘怀奶奶端着一个面盆在灶台上忙碌的情景,她又是搅拌又是倒油,不亦乐乎。莺妮子,在城里吃过这个吧?奶奶总是这样叫她。

奶奶还会烙饼,不只是说说而已。经常活一点面,三两下擀好,撒一些葱花,无需放多少油,奶奶掌握着火候,几分钟翻翻,一张金黄油酥大饼就出锅了。香溢扑鼻。做馒头,面条更不在话下。红莺觉得奶奶实实在在的,没那么多讲究,平淡的像一张素描。每每看见爷爷喝几口酒,奶奶也是要说。

爷爷不理会,拿了出去喝,奶奶便骂。有时候还得去爷爷上班的地方叫他回来。爷爷就在红莺读书的地方看大门,平日里住在那,另起炉灶。奶奶在家一个人守着个大院子过得清闲。农忙时下下地,得空了腌一坛子糖蒜,一罐子鸡蛋。吃起来让人回味。姑姑孝顺,经常下班回来给奶奶带些特色的糕点,还嘱咐红莺回头见了父母记得带生活费。奶奶听见嫌她直接,眨巴眼。

那意思是都是自己家的人,有我们吃的就有红莺的。其实,刚刚带红莺回来住的时候,姑姑还是挺客气的,时间久了,红莺家里的情形每况愈下,渐渐拿不来钱了,姑姑有时候会发点小脾气。奶奶总是静静的不说什么,该放羊放羊,该赶集赶集。暂住了一段日子,红莺的亲奶奶因为跟城里的三婶闹别扭,也回老家来了。说是专门回来给红莺做伴。

大冬天里给红莺买了一双靴子,夜里敲门送过来。还说,红莺怎的见了我不说话了?红莺说,奶奶,我什么时候见你了?奶奶说,清早上的你从那小道过,捧着书。红莺说,我走路背单词,没注意人。原来这是以为红莺不想叫她了,生气了。自那后,堂奶奶家的小叔也要相亲娶媳妇,红莺跟亲奶奶理所当然。

新婶子的娘家人认门那天,堂奶奶还卷着裤腿,听见有人叫,赶忙梳头整理,那脸上挂着笑,眼睛明亮。以后,堂奶奶家的喜事就办成了,她有了儿媳妇,做了婆婆。红莺要去城里读书,渐渐的也并不多回来。只是有一天夜里外面一阵吵闹,听闻是堂婶子把小孩扔河里了,不知道跟谁呕气。

乱哄哄的一群人,还有跳到河里的。红莺知道是堂奶奶家出事了,却没能看见她。最后一次看见堂奶奶站在哪儿摘棉花,红莺看到她沉默的表情,好像有什么心事,愣是没言语,走过去了。最后一次,听说,堂奶奶已经不在了。是的,她死了。听说,她过的好像不顺心。有了儿媳妇,她就怎么也对不上号似的,跟那媳妇是两个世界的人。

在一起也不行,分开也不行。听说当邻居发现她的时候,她浑身僵硬的躺在地上,瞪大着眼睛。他们说她好几天都没吃东西了。堂奶奶本来就瘦,饿的皮包骨头。他们说也许是急性的发病。说什么的都有,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死在自己家的大院子里了。

小叔和堂婶子在另外他堂哥的老院子里单过,这几天在没在家不知道,确实没来过。姑姑也不在家。出大事了,他们都集齐了。堂奶奶就这样默默的死了。听说,去往墓地的路上堂婶子哭的最凶最痛,她大声的喊着叫着,诉说着另人困惑的真情意。

仿佛这个世界上只许她一次淋漓尽致的伤心。人已经远了,亲戚里道的长短不必再纠葛,哭了笑了总归要散场。红莺心里寒寒的冷。她觉得有什么东西哽再嗓子眼,想说说不出来。原本该说的话就这样咽了。她总是这样不懂事,以为那只是无关紧要的问候。再也不想说了。到哪儿去说?堂奶奶听不见了。

堂奶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或许是种解脱,养儿育女娶媳妇抱孙子她这一辈子也完成了。只是她的眼神幽幽,她的心事到那边可有人诉说?

缠足的奶奶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清明,缅怀亲人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起了最疼爱我的姥姥,那个缠足的姥姥。

不知什么时候起,天空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浸湿了我的眼眶,浸透了我的衣衫,一滴滴雨水,穿过我寒战的躯体,汇集在我的心房,波涛汹涌,洋洋洒洒,汇成了一条思念的河。那一幕幕一桩桩的往事,像风铃般,在我耳畔回响。难忘,铭记的殇。

微寒薄凉的北风从我耳旁掠过,呼啸摇曳,像是在呜咽,像是在咏唱:清明时节桃李笑,野地荒冢话凄凉。乌啼鹊噪昏乔木,阴阳两隔谁断肠。一声声哀嚎,一声声低泣,仿佛来自苍穹,仿佛在耳边回响

姥姥是去年清明时走的,她的离去是我猝不及防,一致接到舅舅的电话,我竟不知所措。

姥姥春节时还好好的,尽管85岁的高龄,可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能帮着舅舅干些零活,春节时我们还照了个合影,照片中姥姥慈眉面目和蔼可亲,我还指着照片说,姥姥,你就是我们家的老佛爷,祝你老吉祥!喜得姥姥大笑。

可是姥姥说走就走了,一点预兆也没有,我简直不敢相信。

等我急匆匆回到老家,妗子流着泪说,姥姥咽气前就只喊了你的名字,说东儿咋还没回来呢,说完就走了,带着遗憾和不舍。

送完姥姥最后一程,才恍恍惚惚想起很多事来。

记得春节临回去,姥姥还问我,你们这么一走,啥时又能回来?现在想想,是不是冥冥之中,姥姥在给我暗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姥姥都知道,只要家里没大事,我们只有过年时才回家的。

是我们忽视了,不仅忽视了我们春节临走对姥姥说的话,还忽视了很多很多。譬如,忙着异地求学,忙着挣钱,忙着升迁就算过年回去几天,也是来去匆匆,难得坐下来,好好陪姥姥说说话,只是在告别姥姥时才良心发现,一边愧疚,一边自我安慰,等明年,明年过年住下,好好陪陪姥姥,可从没兑现过。因为下意识里,总感觉姥姥身体健旺,精神乐观,以后有时间有机会专门陪她。而姥姥总是笑着对我说,年轻人忙,有自己的事,你们快忙去,不要管我姥姥的明理,又为我恰当地找到了一个借口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有那么些忙不完的事?总有那么些亲朋好友应酬?总有以至于无暇顾及姥姥的感受可这一切,等到想起来,姥姥已经走了。

姥姥一生最疼我,尽管我是个外甥,但胜过她的亲生孙儿孙女。

姥姥虽然没有文化,但也是大家闺秀。年轻的时候姥姥恪守家规,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年轻的姥姥缠了足,也就是书上说的三寸金莲,那个年代,唯有此,才会嫁个好户人家。

姥姥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我的姥爷。我的姥爷家境那时在村里是很出名的,是人人羡慕的好户人家,姥爷年轻时英俊潇洒,而且在济南大药店学徒,姥姥找到如意郎君,很知足。

姥姥结婚后,家境遭到了突变,那时全国刚刚解放,姥姥家被划分为地主,土地被分,成了一个普通人家,好在姥爷在药店学徒业满,能挣钱了。

姥姥一下由太太转变为下人,雇的几个长工也辞了,一切都有姥姥亲手操劳。

姥姥的勤劳自小被村里人传为佳话。做饭洗衣干农活拔猪草,缝制家人过冬的棉衣棉被,以及地里的春种秋收,凡此种种,样样被她打理的妥帖利落。

姥姥一生一共生了五个孩子,母亲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孩,那时姥姥最疼母亲,等有了我,就把疼爱转嫁到我身上。记得小时候,姥姥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外孙。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煤油灯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言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人睡。

小时候的我体格特别弱,很容易感冒,那个时候不兴打针吃药,也没那么方便,离家最近的卫生院也要七八里地,病了也一般不去看医生,而使用一些偏方。穷人的孩子风吹雨打天照应,雨里爬泥里滚和尿泥吃土巴,得了病找单方,比如感冒发烧,就满土墙上找有罩网的蜘蛛,掐了头泡水喝,找不到蜘蛛就到地里挖一把青青菜或抓一把婆婆丁,若是脾胃受寒肚子痛,就挖一块灶心土开水冲了泡水喝。姥姥是治病的行家,每逢我感冒了,姥姥就会拿来一盅酒,搓在手心里,然后在我的身上来回搓,只搓得皮肤发红,姥姥说火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还有的时候,病了好长时间不好,姥姥所有的办法都使了,就是不见效,姥姥便说我丢了魂了,于是在夜晚没人的时候,姥姥就拿着我的帽子,从家里点燃一把稻草,然后走向村外,帮我喊魂:东儿啊,回来喽,快回家吧姥姥边走边喊,手里一边摇晃着冒着青烟的稻草,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的乳名,呢喃着一些词儿,希望附在我身上的邪气快快烟消云散,希望把我健康的魂魄唤回来。今天看来,当时姥姥的喊魂是有点封建迷信了,但也许在我们当地乡下农村,这也许只是一种民风民俗罢了,重要的是这是姥姥对我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和慈爱的表达方式,是姥姥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这就足够了!虽然姥姥不识字,没文化,但姥姥对我的呵护,对我的关怀和爱,却让我感激涕零,终生难忘啊。

冬春晴朗的日子里,姥姥还要带着院里大点的孩子到很远的荒坡荒地去寻野菜。那闲置的荒地里,有毛菇菇、荠菜苦菊菜、小蒜,还有在冬日的阳光里开着可爱的小黄花的蒲公英,若是运气好,还可以在被寒风吹光了叶子的钻天杨鸟巢里上,找到一二个鸟蛋,宝贝似的拿回家,晚上在火炉里用土罐熬上几个小时,等到熬开了花,再放点盐末,那滋味绝对胜过现在在什么山庄、酒家吃大宴。跟姥姥在一起久了,就觉得姥姥走路和一般人不一样,主要是用脚跟着地,走起来一扭一摆很不稳当,还要借用两臂保持平衡,总像是在台上演戏似的,好像很夸张很做作,让人觉得好笑。不像我们风风火火的,一动身就跑出去好远。每次上坡姥姥总是一边走一边喊,让我们小心,让我们等她,我们总是笑着跳着让姥姥跑快点来追我们。

姥姥穿的鞋和我们小孩的鞋大小差不多,只是头里尖尖的,上面还绣着花。腿脚上长年扎着二三寸宽的裹脚布。我不知道姥姥为什么老是把脚裹着不许我们看,我也从来没见过姥姥的脚是什么样儿,姥姥更是连问都不许我问,童年的心里对姥姥那双神秘的脚充满了好奇。只要姥姥一动鞋,我就跑过去爬到姥姥跟前,看姥姥是否要脱脚,但姥姥每次见我一来,就把脚往我脸上、鼻子上蹭,笑着骂我,要我闻、要我尝,我只好大笑着跑开。要看姥姥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了我饥饿乏味的童年生活里最大的盼望。

姥姥不仅懂的俗语多,会唱的儿歌也多。我、母亲、舅舅等,都是听着姥姥唱的儿歌长大的。有一首让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歌词是这样的路上走,路上行。路上都是庄稼名。麦子熟到四月天,谷子熟到陆(六)月中。说着说着秋来到,高粱急得鲜滴流红,黑豆急得黑乱青,豇豆急得拉着弓。小蚂蚱,黄豆地里停尸棂,小蜻蜓端盘子,推屎壳郎把馍蒸。磕头虫是孝子,瞄酒还有葫芦蜂。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充满趣味,使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儿歌,现在想来,我之所以爱上写作,与姥姥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一生最艰难的时候,由于天灾人祸,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每天凭政府供应的八大两充饥。姥姥说那时候地里的野菜挖没了,树皮啃干了,小孩子个个肚儿滚圆,那是水肿,肚子里没有粮食粒子,人人面黄饥廋,肚子就一层皮,里面都能看清楚五脏六腑。不久,村里饿死人了。好在姥姥精打细算,好在姥爷挣钱,那时家里还有半袋子地瓜面,足以能扛到秋后下来粮食。

姥姥说,那年,邻居谭大嫂哭着跑进家门,说她的孩子饿的起不来了,央求着姥姥救救她的唯一的女儿。姥姥看了,也流下了泪,回去端了一海碗地瓜面,让谭大嫂给孩子做点地瓜窝头吃。那个时候,小小的一碗地瓜面,就能救一条命啊!

好多年以后,我终于看到了姥姥的小脚。

那是怎样一双脚啊!整个脚面向上高高的鼓了起来,脚掌则深深的凹陷下去。两只脚,除了大拇指正常的挺立着,其余的脚趾全部向脚心弯曲,脚趾头都紧紧地贴在脚掌上。它们是要忍受全身重量的挤压的。不难猜想,那时刚被裹了脚的姥姥,每走一步,该痛得多么钻心!然而,正是这靠着这双小脚的奔波,舅舅和母亲才得以三年自然灾害中存活下来。在那个闹饥荒的岁月里,姥爷只身一人在济南打拼,丢下了只有四、五岁的舅舅和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母亲。当时全家唯一的劳动力姥姥,负责下地去挣工分,但是大队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姥姥还要绞尽脑汁,四处寻找能够充饥的东西。据大舅说,母亲当时饿得站不起身,一走一跪。母亲仅仅三个月大,姥姥由于饥饿已没有了乳汁。于是,姥姥就去磨坊刮溅在墙上的面汁。她把混合着泥土的面粉放在水里沉淀一下,然后将漂在上层的最黏稠的部分,给母亲吃。至于最稀的面水则是全家人的饭食。就这样,靠着姥姥的的辛劳,一家人总算从那段艰苦的岁月熬了过来。

好人好报,晚年的姥姥是很幸福的,舅舅们很孝顺,姥姥很满足,村里人们都羡慕姥姥。老了的姥姥更加睿智风趣,虽然她一字不识,但与儿孙们将其做人的道理来,总让我们受益匪浅,讲起小品或搞笑电视剧的情节来,总是有声有色地让我们捧腹大笑。

姥姥的后事办得极其隆重,用邻居的话说,姥姥时幸福的,儿女都有出息,晚年过得那么好,走得有那么风光,真是前半生的苦没有白受。其实,只有姥姥知道,她内心深处是寂寞忧伤的,只是我们做晚辈的忽略了老人的感受。

姥姥走了,永远地走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衷心的祝愿和深深的怀念。

愿姥姥走好!愿姥姥在天堂生活的幸福快乐!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一天一天走向衰老,请不要以为给老人的丰裕物质生活,足够的金钱享用,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照顾,也许除了让他们衣食无忧安享晚年外,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这才是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体贴和孝顺,不要像我,等明白,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