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没有童话,只有平凡的我们

没有童话,只有平凡的我们

发表时间:2020-08-20

【www.qg13.com - 童话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没有童话,只有平凡的我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爱情或婚姻是甜甜蜜蜜的,被宠得像公主一样,没有烦恼,只有幸福。可回看现实,真的并非如我所想,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有更多的矛盾和误解。

最近,有消息说受疫情影响,不少朝夕相处的夫妻有了离婚的念头,网上预约离婚的人比往年要多。这中间造成离婚倒不是因为什么特别大的事,而是一些容易忽略的寻常事。比如,生活作息不同,以往大家都正常上下班,生活还会比较规律,而如今久置家中,有人会跟随以往的节奏,而有人则可能完全失去了管理,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对此有不同看法的双方便产生了矛盾;又比如,游戏的问题,以往可能一天也就玩一两个小时,而如今有人可能一天都沉迷在游戏里,完全不顾家里琐碎杂事,一个人总在忙,一个人总是不务正业,时间长了,矛盾便加深了。这些问题,也许之前就一直存在着,只是那时大家都忙于工作,拖着拖着,忍着忍着,以为就过去了,反正日子也照常过。可是,如今大家闲下来,问题就彻底爆发了,如果双方没有很好沟通解决,那最后便是以分手或离婚收场。qG13.CoM

人们往往把这一切归咎于过繁忙的工作,外界的干扰,我们才会在感情里那么孤独无助。但我觉得并不是,而是我们都忘记了爱,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有句说得很有道理:真正的童话,不是一个白马王子,遇上了一个白雪公主。而是一个平凡的人,遇到了另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愿意放下之前的幻想和标准,相互依偎取暖,相互忠诚。

我们却不这样,我们是想借助虚幻的世界来逃避现实里的责任。我们总说自己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补觉,忙着追剧,忙着玩游戏,一天天的,反正就是没有时间谈感情,没有时间处理感情上的问题。我们的理由也非常正当充分外面的交际已经够累了,难得闲下来,我们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独处的时间吗?

对,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可是,我也慢慢意识到,其实那些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那些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柴米油盐,繁杂琐事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偶像剧里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也不是游戏里惊险刺激的搏斗。平凡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是单调且乏味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感情,更需要彼此。

但就像树木需要浇灌才会成长,感情也是需要时间经营的,而不是追到手或是领到一本结婚证就可以完结的事。如果我们没有一种一直培养起来的默契,能互相坦诚,包容,理解和鼓励,我们又怎能携手走完一生,怎能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呢?

小编推荐

情感危机:我们小时候只有教育,没有爱


第三种角色:被遗弃者vs疏离者

往往我们的亲情是有一个窗口期的,也就是孩子出生后的5年内,是和父母建立一生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将孩子弃之不顾,那么后天再培养孩子,父母和孩子都会发现彼此有一种隔阂。

往往80后会有一种困境:小时候他们是由爷爷奶奶长大的。如果他们足够幸运,可以获得“隔代亲”,可以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获得一些父母的感情。

当然如果不幸,她他们可能发现自己成了精神层面的孤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属于她,这就构成了横亘一生的“生存焦虑”——没有归属感,内在空心化,感觉自己是飘着的,没有根。

然后他们往往在进入幼儿园后,或者学龄期的时候,忽然被父母“发现”了,父母试图想要和孩子重建亲情,但这种重建工作是以学习和吃喝拉撒为连接点,可是如果没有感情做基础,父母的管教往往就在孩子那里成了被控制和被剥夺的关系。

当然也有不幸的孩子,发现自己一直都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父母都忙于工作,或者忙着争吵,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或者父母的自恋水平不够高,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孩子的感受。甚至会倒灌孩子,需要孩子的支撑,孩子不得不自己去面对很多的危机。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受伤是指,当我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有情感的慰藉和支持;所谓创伤是指,当我受伤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援助我,没有人可以理解我,没有人可以安抚我。伤害+孤独=创伤=长期的情结=以情结为中心运行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命运。

往往很多孩子从小就在精神的荒原上长大,这样的孩子往往处于两种形态中:一种是自我麻痹型:她们谈起过去,往往就一句话,或者一个字草草了事:我父母对我很好。或者,我对小时候没有记忆……过去就是上学、吃饭……

这样的女孩长大以后,情感会偏冷,因为她们既没有办法理解自己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人。大量的依附创伤被冰冻起来,直到当她成熟到可以面对的时刻,那些情感的闸门才能打开。

长大以后,她们的丈夫往往都是那种敏感脆弱的妈宝,她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地就把脆弱的小男孩式的丈夫伤到体无完肤,然后又非常困惑地问:到底怎么了?我说什么了?让你受伤了,我简直无法理解。

第二种是沉溺痛苦型:她们会渴望温暖,渴望爱,无限渴望一切和温度有关的事物。她们浸泡在痛苦中,不停地控诉父母对她的需要的无视,你会发现她成为整个家族唯一有痛感的人,其他人都似乎都是神经大条者。她们的丈夫往往也是和她家的气质相一致的人。

一种情况是她会沉浸在他人的痛苦中不可自拔。似乎她的神经都是和他人的神经联系在一起,她要不停为一个空虚冰冷的家不断输血,作为代价她将无法感觉到自己的疼痛和饥饿。

另一种情况是她会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无法解脱。她会总觉得全世界都是要远离她。她必须提高警戒到最高级别,这是她应对创伤的最好的方式。她的任务就是不断的识别和评估危险系数,一旦到了某个值就会第一时间逃离。

这种痛苦主要不是来自别人的伤害,而是来自他人的遗弃或者疏离。遗弃和疏离其实都是一种类型,但有微妙的区别,遗弃是本来有情感,但生生被切断;而疏离则是本来就无所谓情感,也就无所谓丧失。前者给人的感觉是丧失感的痛,后者给人的感觉则是空虚。

疏离者往往也是某种层面的被遗弃者,只是他们的伤痛可能发生得更早,比如她们往往在5岁前就和父母有分离的经历,这些经历在他有成熟的记忆能力之前就已经发生,所以它无法被“唤回”,因为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但它的影响依然还会在。

比如疏离者往往无法接受妈妈的拥抱和触碰,这些对她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陌生感。妈妈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符号,而在她长大以后,她在亲密关系中将无法忍受一般程度的亲密。

她要么会一直处于巨大的波动中,要么就会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安放不同的情感需要,要么她会封闭自己,要么她会在情感中大起大落,要么她会让自己的情感分区,总之她要过一种相对“稀释化”的情感生活,这样的生活她最终获得的温暖对她来说是适合的,对一般人来说是偏冷和偏饿的。

对疏离者来说,她走向妈妈的道路相对艰难一些,因为在关键的窗口期(婴儿期)她失去了最重要的体验,对很多人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和妈妈和解,但对疏离者来说,她的一生可能和温暖要保持距离,因为温暖对她来说太危险,如同灯火之于飞蛾。一切成长在某程度上说都是重归,而对于疏离者来说,她无处可归,对她来说相对冷的世界也许是更好的世界,就像是《冰雪奇缘》里的那个姐姐一样,对她来说,也许孤独的冰雪城堡是就是她的妈妈。

当然,这个世界不存在彻底的疏离者,每个疏离者内在都有一个火种,就看她的人生有没有机会遇到可以点燃它的人。

解决方案:

被遗弃感是人类的主题,从我们不得不从树林里走出来,人类就要体验这种痛苦——我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子宫里出生也是一种被遗弃感,被遗弃感可以约等于分离或者说丧失。

只是被遗弃感和分离与丧失的区别在于,你将失去了对你来说极端重要的养育者,这个人对你来说就意味着生存的基本元素,离开她,你无论从精神、心理和肉体上都将遭遇彻底的毁灭。

所以为了掌控这种可怕的感觉,小孩子发明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试图掌控这种“被遗弃”的感觉,通过“被遗弃”然后被找到这种游戏,我们在试图疗愈内在的对于被遗弃的失控感。

当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稳定和秩序,哪怕是负面的循环。很多被遗弃、被疏离的小孩,小时候没有机会去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样的家庭往往没有一个空间让孩子有时间可以处理自己的创伤。她们只有在长大以后玩“捉迷藏”的游戏。

所以你就会看到各种渣男祸害良家女孩的惨案。这样的惨案的参与方也是一个成人,但她的表现分明就是一个学龄期婴儿,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很清楚,因为她试图在成年以后也在玩这种“捉迷藏”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和她的创伤有关。

她的创伤一直都未能愈合,于是她就不得不试图恢复自己的掌控感。最好的方式不是找到一个好男人,而是找到一个坏男人,然后这个坏男人良心发现变好。这个故事版本最接近她小时候经历的版本,只是结局改变成光明的。

这就是为什么她无法享受好生活的原因,因为她无法迈出内在的世界,而让自己和外在的世界有所连接。

第一个阶段: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全。所谓安全就是稳定和秩序以及跟随。

如果你在国外可能鸽子会停留在你的手上,但在国内,你就不要有这样的奢望,起码这样的机会会少很多,因为中国的鸽子们安全感更差,如果你要一只鸽子停留在你手上,那你就要忍受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一点点儿地靠近。这种保持距离的温暖的陪伴对很多害怕被温暖融化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据说催眠大师埃里克森曾经和一个自认为是蘑菇的患者一起像蘑菇一样在院子里待了几个月,最后,这个病人终于从“蘑菇”变成了人。大家都觉得神奇,但其实,埃里克森什么都没做,只是和她一起沉浸在于一样温度的世界里。

第二个阶段,诉说。当一个人可以触及到自己的伤痛的时候,成长才能真正开始。但真正的挑战也从此开始,这些一直都远离渴望的女人们开始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渴望温暖和拥抱,这对她们来说是极度恐惧的事情。

只有一个人可以和她一起体验她所体验过的痛苦,而比她更能在黑暗中存活,她的黑暗才能开始出现光明。这样的爱,可能是世界上很缺少的爱,因为很少有爱可以下潜到这个层面,这种黑暗直抵人性最深处,但一旦我们可以在这里相遇,你所体会到的暖流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对这样的类型的人,心理咨询是最好的选择。

爱,必然会连接着痛,欢愉只是苦药中的糖衣,但一旦我们可以触碰那些和爱连接的痛,爱才真正会带来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可以超越过去,而活在现在以及未来。我们才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以及拥抱更完整的更温暖的妈妈。

我的初恋只有我,没有她


我这样说,很多人一定不会明白。是的,我神圣的初恋就是在这样一个云里雾里的场景中发生与结束。

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问题学生,好恶作剧,令校方很头疼。也就是那个时候,Z君随她爸爸工作的调度和我做了同班。我被深深吸引了!她的人如同李春芳的《小芳》,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白白的皮肤,浅浅的酒窝让我情不自禁地走入老狼的《同桌的你》

年少时,我们不懂爱情。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顽劣时代。我依稀的记得,我常和一个叫孔劲的女同学打仗,和南青青对骂,和很多女同学生事,独独z君是不二的例外。在同班时,没觉得这是什么爱慕之情。直到有一天,我这个问题学生终于惹恼了校方,我被学校退学了。父亲无奈,托关系把我转入了走马中学,我与Z君便失去了联系。

或许我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又或许是辞退事件影响了我,在走马中学,我俨然成了小霸王。因为劣迹斑斑,校方不少埋怨我爸爸我爸爸每次怒火冲冠,无不例外地修理我。我也倔犟,索性辍学不读了。

这样闲荡了一年,父亲怕我在社会上学坏,便把我送到了部队。那一年,我十六岁。

部队的生活很枯燥,但也确实锻炼人。它不仅健壮了我的体格,也增长了我的智慧。在部队的图书室里,我如饥似渴地涉猎知识。终于在十七岁那年,我在报纸上发表了我第一篇处女作《冬天里的春天》。可能少男钟情吧,也可能读书让我脑洞大开,我开始思念z君。

我终于鼓足勇气,向她发出了我的第一封情书,然后在忐忑不安中满怀期待但事与愿违,石沉大海。直到有一天,父亲电报催归,我才明白自已的荒唐:一,对方还是学生,我这是早恋行为!二,'对方是商品粮,我是农村粮,门不当户不对(那时的户口关系,可以扼杀爱情)!三,她爸爸找到我爸爸,让我爸爸收拾了我!四,她根本看不到我的信件,因为信件被她爸爸截胡了。

饶是如此,我还是没死心,便想通过报考军校来改变现状。但很遗憾,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了。随着一次次挫折,我也就慢慢死心了。

这就是我的初恋故事。以我今天的理解,它就是一场根本就没有开头,更难以奢谈结果的游戏。但,它也很真实地伴我走过了一段青葱的岁月。也许就因为这个插曲,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总算收割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了。

平凡的父母不平凡的爱


从来没有写过关于父母的文字,今天看了一本书,就有了这个想法,想写写看,从小到大都是那么的平淡,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的事,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一个慈母一个严父,他们给了我一个风雨不侵的家,他们就像两座大山一样,把我紧紧的围在中间,怕我受到一点伤害,我永远也无法偿还他们所给我的一切,只能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我还依稀记得的回忆!

我的家在一个小山村里面,在那个小山村,我的家是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家庭,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记忆是那么的模糊,五六岁的时候,那时候父母都还年轻,父亲那时候是村里的干部,经常忙外面的事,很少能顾得上家里,于是,一切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那时候小,有点调皮,经常惹妈妈生气,记得邮寄次还把妈妈给气哭了,现在越来越大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妈妈真的很不容易。

后来父亲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家里离不开,就丢掉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开始在家里忙了,可能从那以后吧,家里慢慢的好点了。

六岁的时候,也是该上学的时候了(山里的孩子入学都晚,那时候没有幼儿园,入学就直接是学前班,直接升一年级的),不知道为啥,那时候特别不喜欢学校,那年暑假开学,父母就把我送到了村里的小学,等他们刚出学校,我就也跟着跑了出去,因为这个,没少挨父亲的揍(就是那时候开始怕父亲的),当时就是不想去学,哪怕父亲打骂,每次都是母亲看不下去了,就劝父亲说,要不就在等一年吧,反正也还小,父亲虽然脾气不好,可是出于无奈,也只好作罢(第二年没有办法,我就入了学),于是我就又在家呆了一年。

童年的时候,有次吃晚饭时,好像是渴了,就自己去倒开水喝,因为那时候小,也刚好是满满的一壶开水,我没能拿动,就打翻了开水壶,滚烫的开水倒了出来,倒在了我的手腕上,手腕当时就肿起了很大的一个水泡,那时候村里面没有卫生室,家里也没有交通工具,父亲就直接背着我到镇上医院,我记得父亲是一路小跑去的,现在想起了,不知道父亲那里来那么多的力气,差不多十里的山路,直到现在手上都还有一个疤,每次看到,就都能想起那天的情形,心里好痛

上学了,慢慢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小学,初中,都离家不远,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到家,都会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没能考上重点高中,但是又不能不上学,于是就选择了上技校,跟着附近村的人去了湖南,因为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父母都不放心,离别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特别是母亲,让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需要什么跟家里说,说这些的时候,我明显的看到母亲眼里的泪花,父亲怕我看到母亲哭出来,怕我会难过,就厉声让我赶紧走,怕赶不上车(其实那时候还很早),父亲送我到镇上,母亲没去,或许没去也好,父亲也没有了平时的严厉,让我在路上小心点,到了就给家里个电话,那时候,我真的想从车上下来,可是,不可能。

一直以来都很严厉的父亲,今天我却看到了父亲软弱的一面,心留好难受,眼睛酸酸的,强忍着眼里的泪水跟父亲说回去吧,不用担心!车开了,我不敢回头,泪水再也忍不住了。这是第一次哭的如此伤心。后来,听邻居说,我走了以后母亲经常一个人偷偷的哭,一直持续了好久一段时间。父亲也是,有意无意的会想起,老是走神。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知道,可是嘴里却什么也说不出,父母知道孩子大了,不能老留在身边,第一次放假回家,母亲给做了好多好吃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也是那次,发现父母老了,脸上起了好多皱纹,人也憔悴了好多。

去年过年在家,家屋子太严,煤火炉开大了,结果煤气中毒,半夜起来直接晕倒在了院子里面,父亲听到动静,出去看我倒在院子里的时候可能也很害怕,第二天听妹妹说父亲当时都差点哭出来,把我扶进屋子,几乎一晚上没有睡觉。

母亲这两年为了家,在外打工,父亲一个人在家撑这家,都是为了我,我多想跟母亲说不要打工了,多想跟父亲说歇歇吧,可是我没有能力说出来,看着父母一年一年的老去,自己也长这么大了,该跟他们一起撑起这个家。

父亲给我的记忆都是很凶,而母亲给我的记忆是很温暖,正是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教会了我这么做人。

我的记忆里面,父亲从来没有夸过我,母亲总是鼓励着我,父亲告诉我那里做的不足,母亲鼓励我继续努力,我是幸福的,父亲的话警告我不要因为一点成绩就跳起来,母亲的鼓励让我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力量。

落笔的时候,我哽咽了,虽然那么的平凡,可是对我来说,这是我的一切,父母的爱,我无力回报,我会记在心里,父母的恩情是伟大的,哪怕那个父母在贫穷,为了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能去做。

就写到这里把,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眼睛,谢谢我的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无论如何,我都会努力,哪怕为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