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做一名过客,心向远方

做一名过客,心向远方

发表时间:2020-08-28

【www.qg13.com - 挽回一段爱情要怎么做】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名过客,心向远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名过客,与清风为伍,与明月共饮,追寻千年前那潇洒如月的身影。

与自己所在的极美时光流连,不忘初心,不看穿本质,爱恨贪嗔,嬉笑怒骂,只当作一种萍水相逢的随心缘。不超脱物外,不看破红尘,只做真实的自己,于这一刻时光真实存在。

极尽人间真性情,与真实若及若离,不与真实相抗,不为真实所伤。做一场人生的大梦,梦彼岸,梦流年,梦百年前之前,梦千年后之后。来一场真实与虚幻之间大醉,醉于红颜,醉于知己,醉于人生之精彩,醒于极美之瞬间。

不学庄周远离俗世,不学释迦普度世间,只做一名红尘醉客,行于路,歌于途,醉于生活,提一樽花酒,满怀初心,与瑰丽自然同行;携一阵清风,执手安然,于清浅时光为伴,坚定前行,用脚步,丈量爱与梦想的距离,用人生,歌唱真实与虚幻的美好。

唯求清风明月共天涯,独留舞风醉月自潇洒。我心如故,我梦静好。心有三哂,梦中三笑。

哂追名,哂逐利,哂折腰事权贵。

笑桃源,笑天国,笑寄梦于来生。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如果你有一名穷亲戚


这是一场除了家属之外,仅有十一人前来吊唁的告别式。其中八名,是甫入职场、平日并不熟稔的同事;再有,则是往生者的友人代表,计三名。

躺在棺内的是我的大伯父,在我尚未知世事之际,他便离开故乡金门,奔赴台湾打拼。我与他关系生疏,原因有多重:其一,大伯父其实与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他是祖母当年从厦门买回的养子;其二,这养子自小不学好,整日逃学在外,祖母拿他没辙;其三,长大后他情事荒诞,祸事连连,祖母对他更加死心。根据父亲回忆,少时逃学的大伯父不敢返家,每每溜到学校里,趁下课时向父亲伸手要零用钱。经春至冬,他睡在庙里、别人家廊下,单衣抵不住风寒,也是父亲夜深时背着祖母,隔窗偷送棉被给他。年轻的大伯父决定赴台发展时,盘缠不足,便找到父亲的工作场所,开口要钱。其时父亲一人的薪水要养一个五口之家。

我不喜欢大伯父,对他甚至有些畏惧,虽然在有限的相处记忆里,他总是阔气得很。小学时我曾被选为代表,由老师领队赴台参加研习营。我们搭了十余小时的船,在风浪翻滚中呕吐着抵达高雄,再连夜赶搭火车来到台北。大伯父得知消息,鲁莽地跑到和平东路,立马将我带走。为了表达欢迎之意,他要我在百货公司挑件新衣。不要客气,我出钱!大伯父拍着胸脯,相当豪气地表示。其时,我首次与传闻中的第二任大伯母见面,她带着正值二八年华的女儿,与大伯父再婚。少女服饰专柜充满了蕾丝花边和蝴蝶缎带的柔软视觉感,如村姑一般的我仿佛进入白雪公主的幻境。然而四人同行游逛,大伯母却自始至终绷着张脸,她像童话里的后母,对着青春期的姐姐说:我们挑我们的,也不用客气。

后来我才知晓,大伯父自幼逃学,大字不识几个,到台北之后四处谋职,也只能到工地打打零工,生活其实并不宽裕。但为了体现善尽地主之谊的热情,他领着我去逛终年难得逛一回的百货公司,购置必须花费竟月工资的衣裳,此举自然令另一半不快。这是大伯父粗拙爱心的表达,在霸气、阔气中掩藏着不愿被人瞧不起的辛酸。

大伯父的另一半后来因豪赌而债台高筑,两人最终离婚。此后,祖母与大伯父的关系愈加败坏,大伯父也难再回金门。拖到五十开外,经人介绍,大伯父娶了第三任太太。我的新伯母行动不便,约莫正因为如此,才委屈嫁给年岁已大犹居无定所的大伯父。尽管如此,夫妻俩仍生了个儿子。大伯父老来得子,自然甚感安慰。记得当年与小堂弟初次谋面时,他已是活蹦乱跳的年纪,大伯父不改一贯爱教训人的习气,扯开大嗓门对着我说:你是姐姐,要好好教导、照顾你这个弟弟。我心里嘀咕着:我们极少有交集,年纪又差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照顾他?然后想起我约莫也是这般年纪时,当时膝下尚无子的大伯父回到金门,带着年幼的我到文具店,我挑了款色彩缤纷的铅笔盒,大伯父大方地从架上取下另一个,说是也给妹妹买个礼物。妹妹刚刚才买新铅笔盒呀!我说。没料到大伯父为此狠狠训了我一顿:只给你买礼物,妹妹就没有?做姐姐的不能这么自私。当着文具店老板的面被训,我噙着眼泪,心里充满了被误解的委屈。

大伯父对自己的孩子,约莫也将以这般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吧?不给解释机会,毫无通融余地,强制灌输自以为是的道德观念。看着天真的小堂弟,我暗暗为这孩子担心。然而,此去经年,直到堂弟念研究所了,生疏的亲人才在婚礼场合重逢。十余年间,我曾听闻大伯父屡次向亲友借贷。他们一家迁徙多地,父母曾经到三重、板桥、芦洲等处探望过他们。每逢开学季,父亲也会从金门邮汇款项,资助小堂弟上学。作为子辈的我们,无论如何不愿与上一代亲族多有接触,因为教训是永远听不完的,麻烦是永远不会终止的。

而大伯父仿佛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是外貌,还是行事风格。多年后,当我终于循址来到陌生的居所,见到久未谋面的伯母时,一切恍如昔日。伯母戴着墨镜坐在桌前,手不停歇地折着纸莲花,她对来者哭诉大伯父临终前的种种负气行径,那完全是率直鲁莽的。我在临时设置的灵位前拈香。照片里的大伯父,除了两鬓微霜之外,那皱纹深刻的额头、炯炯的双眼、黧黑的脸庞,与印象中并无两样,脸部粗硬的线条在修饰下,反而添了几分慈祥。然而倏忽间,他已成为被祭拜的对象。只是灵堂里少了念诵佛经的超度,也不闻哭天抢地的号啕。

午后这临街的家是安静的,伯母因眼疾之故,行动不便,显然无法经常走亲访友,大伯父晚年亦罕出门。多年来,这一家子大概过着默默在底层挣钱、谋生活的日子,在城市与城市不为人知的边角,他们缓慢而认命地移动;在债主与债主交替临门的缝隙,他们谦卑而侥幸地找寻生机。我在沉寂喑哑的空气里,勾勒着大伯父晚年的身影,揣想旧时他行走的足迹。我想到我们这些大伯父口中的读册人,总是呐喊着要关怀弱势群体,在需要捐款、捐助物资的时刻,慨然共襄义举;我们认领偏乡贫国的孩子,按月接收他们的信件与近况报道照片。然而,如果身边就有一名穷亲戚,如此真实、如此迫近地存在于生活视野里,我们又会如何对待?不,不要找上我,我不想被牵扯。我们对其敬而远之,如看待瘟神般。

大伯父半辈子为生活所迫,辗转于餐厅、妓院等场所打杂,经年担任洗碗工、清洁工,年纪一大把终于娶妻生子,在台北都会区的底层打拼,年老体衰后退休。在这样的劳动生涯里,大伯父的交际网络终究只能如此贫薄:亲人少数,友朋三名。告别式最终,我们绕棺行走,看到的是大伯父瘦小的遗躯,仿佛象征着他在人世的渺小存在。礼仪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再叮嘱着不要回头,顺时针往前绕行。是啊,如此畏惧被牵缠的我们,怎敢回首?

还记得家中始终保留着小堂弟幼儿园的毕业照,那是大伯父多年前郑重从台湾寄回,作为家族命脉传承的隐形宣告。虽然幼年离家、养母不欢、家族殊少闻问,但大伯父晚岁屡屡返乡扫墓,也在金门四处走逛,寻儿时欢游之友、旧时戏耍堂屋。所谓叶落归根,父亲说,若有任何线索,大伯父亦必将去厦门寻他的坎坷身世。

然而一切无非徒劳,最终大伯父没有生身血脉的消息,没有养父母的疼爱,也没有赢得晚辈的敬重。人说生死哀荣,但在大伯父身上,我看到的却是生命的轻贱、枉然与命定。想起大伯父故去后,伯母曾表态,希望我们帮忙作旬。母亲在电话里询问我的意愿,并且略作暗示:大伯父膝下仅有一子,人丁单薄,若你们不去,场面会很冷清。不要啦!我们跟他又不熟,而且这样很假呀!我记得当时,自己以没有情感基础、虚应故事的仪式不具任何意义为由,断然拒绝。

唉!如果你也有一名穷亲戚,在情感、道德与伪善之间,这门世间功课,究竟该如何落笔?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大跃进浮夸风的盛行。饿死了许多人,许多村子成了空心村。据爷爷讲,有的人饿的难受,找树皮吃,树皮吃光了。吃鸟的粪便。我爸爸幸存地活了下来。多亏了我爷爷的手艺。爷爷常年在外做木工活,可以吃上饱饭。他每次都吃半饱,然后留下口粮。等天黑了,我父亲悄悄地去他那里。用布袋背回来,全家一起吃。就这样,我一家人坚强地活了下来。爷爷常说,手里有手艺,做事有底气。虽然一句平凡的话语,但却有深刻的生活哲理。后来,我父亲也师从爷爷,做了木匠。到我这里这门手艺失传了,我不孝做了一名教书匠。

爷爷最疼我了。小时候特淘气。喜欢玩。尤其是喜欢小狗。我家有一条黄狗,天天跟着我。我到哪里,它也到哪里。有一天,我看到邻居张大爷赶着牛,拉了一架车土。我突发奇想,何不做一辆小车,让黄狗拉着,陪我玩呢?于是,我就央求我爷爷做木车。爷爷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花了好长时间,做好了木车。我高兴极了,在爷爷的帮助下,给狗套上绳子。拉上木车,满庄跑,许多小朋友跟在后面,大家催着狗,小木车颠颠簸簸地走着。许多大人闲来无事,也好奇地围拢过来,大家都很兴奋,也很好奇。因为从来没有见过狗拉车。我心里美滋滋的。

卖烧饼了,又香又甜的烧饼。吆喝声打破了小村的宁静。我们不玩了,围拢上来,有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烧饼。我看着,直流口水。赶快回家找爷爷,爷爷摇摇头,说没钱。我往地上一做。哭了起来,越哭声音越大,头不时往外伸,看看买烧饼的走没走?爷爷转身回了家。丢下我。我哭的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爷爷拿着一块烧饼出来了,黄黄的,闻着很香。我说,哪来的?爷爷说,我做的,尝尝,有没有卖的好。我拿起烧饼吃起来。忽然,很好吃。我破涕为笑。又往外边跑去,和小伙伴炫耀一下。

爷爷已经作古。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来到爷爷的坟前。清理一下爷爷坟前的杂草,培了新土。摆上苹果,倒好酒。点上烟。放在爷爷坟前。和爷爷聊一会儿。爷爷,孙儿已经长大,你老不必牵挂。孙儿有了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了,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也儿女。请爷爷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不会给你丢脸。你常说,人穷志不短,我谨记在心,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你在地下就放心吧。我会经常来看你的爷爷。说着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留了下来。

泪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高高的个儿,瘦瘦的。满头银发。高颧骨,眼窝深陷。邹纹堆垒。满脸慈祥的老人,那就是我的可亲可敬的爷爷。

过客匆匆,匆匆过客


我站在大街上,望着形形色色的路人,来来往往。我老是在想,他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他们是不是像表面那般淡然自若呢?亦或许,他们是不是都有可能成为其他人生命中的过客呢?

过客匆匆,匆匆过客。很多时候,我们所想的并不是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所拥有的也有可能成为虚无缥缈的过去,在将来的某一天,你可能会突然想起,曾经遇到过的某个人,某件事,但那也只是回忆!无论好坏,无关其他,留下的或许更值得我们珍惜,不是么?

人总是会累的,不是shenti上的累,而是心灵上那种无法磨灭的伤痛。人总是在失败后才能吸取教训,也许,有的人撞破南墙,依旧不会回头。那有如何?我想知道,曾几何时,你是否回想起,曾经从你身边路过的人呢?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去电影院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全程我都是在笑泪交织的过程中度过的,朋友笑我:那么容易哭。我想,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可能是因为看见猪头那么一往情深的付出,却只换来空欢喜;可能是因为看见茅十八呆傻萌却愿意为了荔枝奋不顾身;亦或许是因为看见陈末和幺鸡之间经历了那么多,终于有个完美的结局。我不知道,也许当时只是一时感情太丰富了。

我常常自己一个人在幻想,如果世界只剩下我自己,我会怎么办?不过,似乎有一点杞人忧天了,怎么可能有这种情况呢?其实,我想对未来的我说: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现在的一切都是浮云,什么都会过去的。

今天,又有点小失眠,不知道会不会做梦,突然,想起了去年的一些人,一些事,记忆却有些模糊了,依稀记得,当时的自己狼狈,困惑,忧虑。但也不全是这些,当时认识了一些朋友,离开的时候很是感伤,但是朋友告诉我:人这一辈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但是谁都不能陪你到最后,剩下的只有你自己,其他人都将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我觉得,如果会失去,又何必拥有呢!不过,可能就是命运吧,也许只是一面之缘,那么,失去的就不值得想念,现在的都将成为美好!

过客匆匆,也许最后我们都会成为别人的过客。

中国时装界的第一名模:马艳丽隐忍的奢华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她还是中国时装界的第一名模;

她成功开创了MARYMA高级定制系列,她经营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高级时装公司;

她是扶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生活中她是母亲的女儿也是女儿的母亲。

她,就是马艳丽。

见到她时,她并非想象中穿着职业套装,而是白色T恤配乞丐仔裤,戴着时尚的手链和配饰,头发松散地扎在一侧,粉黛未施。她说工作中的她一贯如此装扮,舒服、自然。

她说一个看起来舒服的对话者,会让彼此心情愉悦,谈兴渐浓。

MaryMa,隐忍的奢华

十多年来,马艳丽一直都是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亲密伙伴,无论是当模特时为他们的新品走秀,还是做老板后与他们的交流合作,几乎每次盛大的活动,都少不了邀请她这位极致女人。前段时间,在王府饭店的LV新店开业晚宴上,马艳丽作为MaryMa品牌的经营者,出席了这次隆重高雅的Party.

感性的马艳丽在晚宴期间享受着88人的优雅法式大餐,听着三位高大帅气的法国男演员优美的歌剧唱腔,从每一处细节中体味着主办方的贴心:参加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它展现了那个人群的生活标准。人在那种环境中会变得很优雅。三位男高音用不同国家的语言以幽默的形式为整个活动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环节。所有到场的嘉宾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veryimportantperson,原来大品牌注重的不只是形式,更注重的是品质和品位。

马艳丽说这让执着打造中国奢侈品牌的他们思考:奢侈品牌带给中国的到底是什么?是一种颠覆的精神,抑或是一种力量?

马艳丽的MaryMa高级成衣定制可称得上是中国的顶级奢侈品牌,为什么LV能够轰轰烈烈地流行了150多年,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文化,做到这种程度,它已经不在乎什么形式了。在参加LV的活动时,你会从很多细节和形式中看到他们的文化。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体现MaryMa的文化?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向人家学习的一种渠道.

2004年,一直站在时尚前沿的马艳丽成立了自己的MaryMa高级成衣定制公司。这一次,她把眼光对准了少数的高端人群,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打造出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牌。

我确实肩负着一种使命感,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你看到的多了,吸收的多了,就会慢慢体现出来。你看,那么多国外的大牌进入中国,占据中国市场很大一部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马艳丽把自己的MaryMa定位成隐忍的奢华--不是很张扬,但一定是有分量的。我当然喜欢漂亮的东西,但这种美要在很多细节上具有震撼力,但它绝对不是看上去就是很张扬的。

有人质疑MaryMa的定位过于高端。

高端人群本身就是少数的,原来做MaryMa的时候,定位是大众里面比较好的,现在是这部分人群中最高端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我的受众是在这方面要求最高的,这种人群肯定不会很多。

高级定制目前在欧洲不像前几年那么吸引人了,但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是增长的。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及视野的开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要穿着合体,这部分群体逐渐成熟起来,现在恰好是个契机。如果前几年说高级成衣定制,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现在说起来,起码人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就是专门为自己定制的服装。

世界上78%的财富掌握在22%的富人手里,把22%的人掌握的78%的金钱作为自己的市场对象是绝对不会赔钱的!马艳丽从著名的犹太人78∶22黄金分割律看到了MaryMa的可观前景。

如今,马艳丽的MARYMa高级定制系列涵盖了晚装、礼服、正装、鞋、包及各种饰品,以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的品牌形象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

美丽无关阶层

当今的社会很现实,仿佛美的权力也被金钱左右了。没有钱,如何奢谈美丽?但在马艳丽看来,美丽,并不是富人的专属品。

这是事实,但也不能那么极端。不能因为穷,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漂亮一点,漂亮有很多种,你没有钱买好的衣服穿,但是可以穿得很整齐、很干净。有些人再有钱,穿着再高级的衣服,可整天邋里邋遢的,谁都不会觉得她美的。

美的普及非常重要。比如,走在商场里或大街上,看到每个女孩子、男孩子穿衣服都很优雅、很漂亮,你的心情就会很自然地愉悦起来,这种感觉很微妙。如果看到的人都穿得乱七八糟、跟场合很不搭调,你的心情也会很糟。所以说,美跟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时尚中人,马艳丽很欣慰成为一个美的传播者.前段时间她应清华大学之邀,专门就美的话题与大学生们座谈交流。

学生们问我对清华无美女的看法,我说这句话是完全没道理的,美女不仅仅是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清华大学的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她们的内在很丰富,完全可以用这句话去反驳那些人。美不全部取决于外表,很多内在的东西综合在一起才能叫美,这种美是最难得的。清华的女生美在丰富、有个性。

说到对奢侈品的选择,马艳丽给了那些追求美但经济能力又有限的时尚男女们一些可行的建议。从女人的角度讲,第一件奢侈品最好是鞋子,穿着舒服很重要;对男人来说,首选的除了鞋子也不能忘了腰带。据说,可以通过鞋子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也许是做了太多年的模特,变身设计师也有了一段时间,马艳丽的美丽心经经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无论阿姨、朋友、先生或是两岁半的女儿。

我女儿自己很会穿衣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的时候给她搭配好了,以后她自己就会选择了。她跟我的穿衣风格非常像--牛仔裤,小皮鞋,大大的T恤衫遮到膝盖,上面有狮子、斑马之类的立体图案,穿鞋子不穿袜子。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衣服,所以她衣服的颜色多是白的、粉的,有好多条牛仔裤,裙子倒不是特别多。

用更多的时间陪女儿是最奢侈的

也许是已为人母的缘故,从前风风火火的马艳丽多了份女人的柔美和细腻,对母亲二字也有了切身的体会。

我很愿意担任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我自己也是母亲,这种体会很深刻。小时候穷,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长大之后,虽然有能力、有条件给妈妈买好衣服穿了,但自己内在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当你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去帮助她们,因为你知道也理解她们的痛苦。其实这种感觉不用说太多,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这样的事,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作为时尚人物,马艳丽是美的传播者;作为母亲,马艳丽是爱的传播者.她不仅让自己周围的朋友都美了起来,而且也让她们开始关注西部的贫困母亲。

那天打电话给陈明、何静、杭天琪,请她们来参加幸福工程的一项活动,她们没有半句推辞就来了,我真的很感动。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母亲,都从心底里愿意帮助西部贫困母亲。我的博客上也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愿意为幸福工程做点什么。那天去清华的时候,学生们也都问我能帮上什么忙。大家能这么热心慈善,我真的很欣慰。

采访马艳丽的前一天是母亲节,这个原本属于西方的节日,如今在中国很受重视,马艳丽把这视为一种社会的进步。与清华的学生交流时,她问现场的学生,母亲节问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结果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了。我真的是很欣慰,也替他们的母亲开心。马艳丽说。

母亲节那天女儿去上亲子班,学校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束康乃馨,告诉她们要把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她们可能不太知道母亲节是什么,她拿着花对我说:妈咪,送给你!作为妈妈来讲,我已经很知足了。

说到女儿,马艳丽脸上充溢着幸福,两岁半的女儿很懂事,长得很像爸爸,尤其是有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朗玛沁歌。

听起来很像少数民族的名字,是请别人帮忙起的,琢磨了很久才定下来。小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就是希望她将来会健康,会在艺术上大有作为。

也许是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艺术基因,小小的朗玛沁歌对画画和舞蹈特别执着。她很喜欢画画和跳舞,可以随着音乐跳个没完,也可以画到所有人都烦了。

虽然,马艳丽尽力为女儿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她并不想让女儿感受到这种优越.她管我们家的保姆叫李妈妈,而不是叫阿姨,在母亲节的时候也送了她一束康乃馨,我不想让她觉得自己跟别人有地位的差别,不能让她有这种优越感。我一直刻意培养她的自立和独立,冷了穿衣服,饿了吃东西,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一切都要靠自己,走入社会她会受益无穷的。

做了母亲之后,马艳丽不否认她的女人味越来越浓。周末,她尽量跟女儿在一起,或者开车带女儿出去兜风,或者陪她去上亲子班.如果在国内出差四五天,方便的话我一定会带着她;如果不带她,就速去速回。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你跪在地上找衣服,她会骑到你身上,搂着你的脖子跟你玩,那种感觉蛮享受的。

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奢侈就是能有时间陪女儿,带她去度假,但真的很难做到。这是马艳丽由衷的感慨。

马艳丽与母亲的私房话

我最爱妈妈做的一道菜:红薯加绿豆熬的糊涂(稀饭:河南特产),每次回家都会喝超量,因为它的味道确实超过妈妈做的每一道菜肴。呵呵,不好意思,妈妈!我没有说您做的菜不好吃,只是您做的糊涂比菜更好吃!

跟妈妈在一起最爱做的事:聊妈妈出嫁前少女时代的霸道及能干!还有在妈妈面前撒撒娇啦!

送给妈妈的第一件礼物:耳环。

最想和妈妈一起去旅行的地方:先去妈妈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再陪她走遍全世界所有最美丽的地方。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妈妈对我的期待:幸福、平安、健康,体重最好再增加10公斤!

我对妈妈的期待:永远健康!快乐!幸福!长寿!不要为一些小事生气,每次回家总是要先问我想吃什么!然后通通满足我!

过客


完成我的足迹版图,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在我的版图里,第一步是走遍金华下面所有的县(市)城, 第二步是到过浙江所有的地级市区, 第三步走遍全国的省城, 第四步是能尽量到达各国首都, 在这个梦想照耀下,我一直在路上!

不记得那年那月了,为了完成足迹的第一步版图,我踏上了兰溪之路,那是一个夏天,天很热,我从义乌出发坐汽车去兰溪,我晕车,但两小时内问题不大,到达目的地也就一小时左右。 事情没有我想像的那样顺利,在高速上堵车了,堵了整整三个小时,出口的圆盘,就像蚊香一样一圈一圈的绕着,车辆缓缓的向前挪动,堵成这样高速出口也没有忘了对每一辆车收费,到达目的地我的头晕乎乎的,兰溪真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城区面积不大,从新城到老城不需要多长时间,可看的东西不多,唯一让我有些惊喜的是江中的公园,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据说雨季江水大涨,淹没整个公园,在岸边看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树顶,水退去公园像被清洗了一遍,留下成片成片的淤泥,用水冲洗后,恢复原来的面目,就像新生一样,年年如此,这也成了它独一无二特色。 小城故事多,兰溪火车站也有它独特的故事,以前在金华读书的时候,常听同学讲起,像公交一样的火车,票价很低,火车上可打开窗户,一边吹风,一边观看路上的风景,像极了一些影视剧的桥段,于是我想体验一把。

到了火车站,可能建成时间比较早,火车站不大,班车很少,人也不多,去买火车票时发现,这里的售票员态度很好,很有耐心,大多数火车站售票员态度都是冷冰冰的,这就显得非常可贵,买了一张火车票发现非常便宜,跟坐公交车差不多,,我买了之后,我身后的一位小姑娘也是买到金华的车票,她一个人,我也一个人,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她提了一篮杨梅,在交谈中得知,她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亲戚在兰溪,老家是湖北的,来这边刚找到了工作,现在是回家探亲吧,人很亲切,大大方方,长得也很漂亮,个子1米65以上吧!很健谈,说一到这里就能找到工作,很幸运,还说这里的环境空气很适合居住,节奏也不快,我说:你学校刚出来,是最有朝气的年纪,兰溪会不会太安逸了,义乌或杭州会不会更适合,她说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这里有亲戚,所以就来到了这里,有亲人会更有安全感些! 我点点头,说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之后又得知她去湖北的车票都还没有买,我奇怪的问刚才为什么不一起买呢?你到金华再买,没票了怎么办? 原来在她的认知里,以为金华到湖北的车票,只能在金华火车站买,之后我看着她的杨梅,她匆忙去买票。

回来后她扬了扬手中的票,开心的像个孩子,简单善良,漂亮乐观是我对她的评价! 终于上车的时间到了,人们陆陆续续检票上车,上车后我发现,难怪车票这么便宜,原来是绿皮火车,椅子是木头的,上面辅了一层软垫,没有空调上面有一把转扇,窗可以拉开,,天气还是比较热,火车没开动,没什么风,那里的我比较瘦耐热,一起上车那位小姑娘满头大汗,拿着一本书扇着,车上人很少,几乎一人可以坐一排,很爽,绿皮火车,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坐过,也不知怎么时候开始就没有了,虽然热,不过我还是挺高兴的。车子很快开动了,自然风吹了进来,凉快起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车子开得再慢,也有到站的时候,路上风景再好看,也有看完的时候,下车我帮她提着杨梅,随着人流出了站口,到了广场。 曲终人散,宴散人归,很久很久的事了,我记不得她最后跟我说了什么,甚至我连她的姓名都忘了,唯有那最后一刻还牢牢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她背着一个旅行包,一只手提着杨梅,另一手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再见!

吾心向佛


不懂得什么是佛语,也不知道该如何将诚心练就,当一些善念存在心底的时候,就会被一些不该离去的人和事提前离去而伤痛一时。看着枯死的枝叶,就知道在大地上栖息的时日已经渐尽,当一切都随着风沙和雨滴沉入棺底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任何的怨气和怒意。

枝头上的果实渐渐地褪去了诱人的青色,一些还未曾来得及绽放的花朵,已经被雨水冲刷了下来。即便每朵花都是带着灵气来到这个世界的,谁又能将其作为天使般供奉呢?

石榴花开了,开得那么羞涩,像将要掀开红盖头的新娘,在繁茂的枝头上静息。也许,在她的世界里所信奉的就是留下些许的后嗣,在这个自然界里默默地书写着自己平淡的一生。

昏睡的头脑,永远赶不上清晨的脚步,当布谷鸟已经响彻整个院落的时候,黎明时分的阳光已经撒播在大地的征程上了。

推开窗户,远眺之处也许就是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当汽车疾驰于高速公路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接近了佛祖居住的地方。那个曾经留下了很多人的足迹带着一颗诚心,双手持着虔诚的念珠,不远千山万水的路程,来此朝拜的人们都已经被山间的庙宇的主人传颂着。

佛门的清净似乎已经被凡间俗人所打破,一直觉得山高之处,才是高深的佛祖安身之地。远离喧哗的闹市,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世俗的繁缛礼节,心存慧根的僧人在雾霭间穿梭。如今,看到的佛门弟子似乎已经摒弃了古老地束缚,不曾听见念经诵佛,打禅的模样。晃入眼底的是一些衣着僧服,而最抢眼的是那些在身上熠熠闪光的黄金珠宝首饰,夺去了整个真诚寺庙的光彩。

双脚顺着人流拾级而上,踏入殿宇之时,看着威严而透出慈善目光的佛祖被众人推崇的模样,不由会想起一句话:佛法无边。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法力无穷的,孰是孰非,似乎在佛祖的眼里早就辨析明了,要不那西湖边的雷峰塔不也在佛祖的掌控之中吗?那断桥下的故事不也无视于千年蛇妖的魅力而落入了佛祖之手。

传说中的凄婉与美丽,总是带着点滴的疼痛。不管是哪里的佛,想来,那位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不是会想到,如今有这么多的人来朝拜他,传颂他的佛家学说呢?人总是在最失落和无助的时候,想到了一种精神寄托,也许佛的意念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过多次,金光灿灿的佛身就足以说明修身的途归之处。那些前来朝拜的人群中,想来不也是为了某日能图个还自己一个真身,在这世间走一遭,即便是浮在脚面的尘土也想在身上的某个地方暂存一时。

古人所认为人生几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今日我想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些,人总是在欲望中起步,也于欲望中止步。心有杂念是真,心无欲望是假,但是任何事情夹杂了私念就会显其十足的功利性。

看着那些雕像,在不同的殿宇里,显示着不同的法力,刻在旁边的文字已经对他们的前生和今世做了很好的诠释,没有谁去质疑这些佛身是不是也带着某些功利性而来的。当人们热衷于某种事物的时候,就会倾尽自己的钱财去做一回亲善大使,也许这就是一颗虔诚地向佛之心吧?

离开正殿,在回廊上轻步,那些整洁而雪白的偏房也许就是僧人们打禅念佛的地方。在不远处的空地之处有一棵银杏古树,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一些红绸带,上面写着一生平安。这棵古树每年都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人去人留,自有安命之所,也许它就是这座山,这方殿宇的守护神。郁达夫的那句: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可能在这棵老树的身上体现的更深入而透彻。

(二)念佛

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成了佛家的佳话,然而菩提树也成了佛家不可缺少的树种之一。能与佛家结缘之人,在芸芸众生之中是何其多,能让后人念念不忘之人却少之甚少。许是佛门这清净之地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久居的,即便是削了发,行了礼,没了几分的佛缘,少了菩提之心,恐怕也是图得了个名号罢了。

想必,藏经阁里的经卷依旧是落落大满,如此这般惹得那些高僧每天为此而诵经念佛,抄的经卷,将一些佛门之语用一种独特的形式传播着。那些身披袈裟,手持念珠之人都是镀了金身,行着普度众生的使命;那些虔诚的敬仰者,每天都会做些善事,也算是行了一些功德而慢慢的减少世人所留下的孽缘。

偌大个院落,被匆忙的脚步而覆盖着,如同在闹市里的车辆般如此繁忙。布衣、官人、僧人有些时日都是为了一天三餐而奔波着,像一些满腹经纶或是儒雅之士落入佛门也是一种无端的幸事。

那年的风依旧温和,那年的水依旧潺潺,那年的人却因一些即将远离而抛家弃子之人却断了衷肠。不知弘一大师在断食之日是不是想过自己的家室,一个在本乡,一个在上海孤寂的女子守着空荡荡的房屋,即便是一心向夫,又得了哪些福分呢?

这些红尘里的烟花,一朵朵在尘埃里绽放,又在尘埃里凋零,就像被风吹向岸边的浪花一样瞬间融入了阳光里。纵使她有千般风情万般豪迈,一身的才艺又如何?在没有责任背负的男人许是轻了自己一时地念想,被曾经琉璃的岁月所包裹了,即便是一颗即将破碎的心,也不能就这样行上陌路,拂袖而去。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留有几分念想的。那些特殊的年代,造就的英才许是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思想,沾染了一身的才气,也得了后世的良言。许是,透着骨子里的那份忠诚和善心谁也不曾知晓,也就如此这般地让那些已经僵死的肌肉在身体里开始腐烂,有时候是带着血肉之躯,伴着呻吟之声,寒了冬的丫枝,也寒了半生的情。

当自己的另一半交给一个深信不疑之人,你坚信他会在冬日里给你带来暖阳;在他宽广的胸膛里将丝丝柔发揉进这带着温度的胸膛时,谁还能说你不幸福?静坐在菩提树下的善念都被一点点的温情所花开,点点滴滴地渗入彼此的血脉里。这用呼吸来温暖对方的幸福是何其的美好。

本能的一丝想法,似乎都是被佛祖点化了的。一种极端总是存在于这个世界,幸与不幸始终都是并存的,只因那个有着名分而并没有拥有丝毫爱意的俞氏,又怎能比得了粉墨场里的杨翠喜,又何同于有着墨香气息的李苹香?缺少了爱情的婚姻毕竟是一个女人的不幸,也是因李叔同身体里流着李筱楼的血脉,由此而沿袭这档子的家私。

后人的评说,多少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那点不足挂齿的文字描述罢了。貌似得了真神般,容我在此乱语一番。有些故事永远都是故事,别人只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小心翼翼地走入你所崇拜人的精神世界里,我觉得有了这份心思,似乎就已经足够了。谁又能将其与自己的人生作比,生搬硬套的去描摹一番另一片洞天呢?

我只能摸着自己的胸口说:远去的尘土,飞扬的沙,在这个情洒天南地北的年代,没有纯净的天空也没有清净的乐土,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菩提树下与释迦牟尼再度相遇。

(三)问佛

不是参佛之人,却总是心系佛祖,是看透了这世间的哀怨多于愉悦,还是心外蒙了一层不可戳破的纱幔?这些问题从出生的那一天,就有了告知的心里,但是只是迟迟未曾找到能够解释的根源。

由此,即便有些话是自己与自己的对白,想来也是一种陈述的方式,如今也就随了我的一份心思,任凭其说去也。

有一天我走了,谁会记住我的存在,谁又会知道我来过?从一张看似稚嫩的面孔里,散发出了疑惑的目光,那疑惑的神情中引发了无穷的思索。

对曰:世上的万物,存在了就有自己的理由,不管它居住多久,终究是要把一切都交付出来的。一个浑厚的声音这么低诉着。

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呢?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既定的使命?他问。

如此的答曰:悲痛与欢乐是并存的,没有了嘶声力竭的呼喊,哪能知道温婉如润话语的亲切。人的痛与乐都源自于内心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满足了,那么再大的痛楚也会化作欢快的河流。

问曰:那么,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这些存在的事物和人,会被抹杀得一干二净的,不留任何痕迹?

不会的,雁过留痕,心过留迹,人是思维的苇草。即便你地思考停止了,还有千千万万个与你心灵相通的人或物,会考虑远古时代,那棵树是因什么缘故而消失,动物是因什么原因而移居。似心所答。

新生命地诞生,如同地平线出生的太阳,当光线不存在了,那么地平线也就消失了,是不是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即使我接受了,那些远去的身影是必然的过程,那谁来填补我心灵的空缺?

每段有生命的记载,是不是存在几千年以至于上万年之后,以书本的形式载录下来,让人们去回味它的存在,它曾经的光芒和没落?

我依恋这个世界,怕他消失,是因为我爱的太深太深,没有了爱,我还将依附与谁。

醒来,世界或许顿然消失,自我也或许将不复存在。

心在叹息

想来,佛祖在心的时日也是如此的无奈

人总是在不断的问自己,问他人,问自己的今生,问他人的来世,但是凡事人之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也许佛祖所能解答。也许,抱着一颗无问之心,所谓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啦,正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