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元宵节

元宵节

发表时间:2020-08-31

【www.qg13.com - 元宵节情感美文】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欢迎阅读与收藏。

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源于西汉。前些天翻看《容斋随笔》时,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汗家祀太一,以昏时祀到明。意思就是说:汗朝祭祀东皇太阳神,从黄昏直到次日天亮。现在的人正月十五夜游观灯,就是祭祀东皇太阳神这一习俗的遗风。又写到现在版本的《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关于祭祀太阳神的文字。我在《太平御览》第五册的乐部中找到了这句话,但《史记》中确实没有。宋朝洪迈的这部《容斋随笔》已被列为历史文化精粹中的珍品,想想这本连政治家都在看的考证笔记中最富盛名的一部著作,真的是我们很好的精神食粮。

现在的正月十五显然已没了建节初始祭奠神灵的图腾,但从各地的灯展、庙会以及在节日当天举办的各类活动中依然可以见到太平盛世里歌舞升平的古韵遗风。当然,各种各样的元宵在展示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除了有机会逛逛庙会,赏赏花灯外,大家互相问个好,关心一下或者聚聚会,也热闹热闹。晚上下班后,我们去看望父母,一起过元霄节。到家后,母亲正准备晚饭,看到我们来了,母亲高兴得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快步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看到母亲高兴的样子,我却感到一阵心酸,差点没掉下泪来,赶紧扭过脸去,随着便装作去了洗手间。出来后,看到父亲正在客厅和孩子聊天,其他人都在厨房做饭,电视开着,也没人看。和父亲打了招呼,说了几句话,问了问身体情况,便一同看起了电视。

我经常看望他们,也时常住在这里,为的就是不让他们感到孤单。但每次回家都会让我有种酸酸的感觉,有时刚进小区甚至离小区挺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不为别的,只是这里有我的家,我曾经生活过的家。尤其是每次临走的时候,这种感情尤为强烈,有几次出了门走出几步后甚至落下泪来。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这些都来自于儿时与母亲的隔阂。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隔辈人的溺爱,婆媳的不和,使我与母亲产生了隔阂。懂事后,我极力挽回和母亲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母亲逐渐从心里接纳了我。然而,对于母亲,我始终感到发自内心的内疚。我曾为自己伤过她的心而感到深深的自责,这种自责烙在心上,便成了内疚。

其实,我也很忙,但我经常回家去看他们,和他们一起待会儿,一起看看电视、说说话。有时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有时互相说说对家里一些事情的看法,但很少提及我儿时的事情。即使他们提到了,我也是尽量把话题岔开,我不愿再在母亲面前提及那些让她伤心的往事,我怕再次刺痛她的心。

现在,母亲很疼我,也非常关心我。她对我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对她自己。这让我很不安。我知道这是母爱,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报答的无私的母爱,可我也知道,这种爱,让我无论用任何方式永远也报答不完。

今年的正月十五过得很安静,没有闹元宵,也没有看灯展,晚饭也很简单,包了顿饺子,饭后煮了点儿汤元。母亲很高兴,父亲也很开心,整个家里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坐在母亲身边,看了看她日渐苍老的面庞,望着家里熟悉的一切,真的不想再离开这让我眷恋的家,真想永远陪在母亲身边。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记忆中元宵节


俗话说:小初一,大十五。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和灯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迷、耍龙灯,而在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西部一带,元宵节这天,人们吃的还是饺子,煎汤臊子面。

淳化县西部官庄、胡家庙地区人们把饺子叫角角,因为这里的人习惯把饺子包成三角形,煮饺子叫煮角角。过去人们生活困难時期,一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点肉,就是过年,每家也不过买三四斤肉而已。肉少,人们炒菜都舍不得用,都是切一部分肉包包子。另一部分煮熟备用。连煮了肉的汤水,也要特地保留下来,把红白萝卜煮熟,用煮肉的汤煎好,作为暖锅。从初一起,每天清早,人们点燃暖锅,倒入汤汁,放入豆腐,以及熟白菜,粉条等菜,汤开了后,在上边放一点肉片,胡萝卜片,葱花,香菜。看上去花花绿绿的,冒着一股股香气。暖锅端上炕去,人们围坐一起,大家都吃得满头热汗,十分惬意。

至于除夕和元宵节的菜,大多数人家都是涼拌豆芽、凉拌粉条、醋熘白菜、洋芋丝和一大老碗红白萝卜、黄花、豆腐、洋芋大烩菜。这些菜,除了烩菜里有一层肉片,其他菜中的肉是很少的,只是作为调料放一点而已。

所以,包角角,肉也是很少的,大多是萝卜馅的。将煮熟的萝卜剁碎,加入一些肥肉,葱末等就行。家家都是头一天夜里,和好面,剁好馅,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火火地包。大人们包的角子都是老式样,一律三角形。孩子们却总喜欢变换着花样,包出各种各样的。

很多时候,做母亲的,还会找几枚硬币包进去。孩子们心里,便多了一份期待,想知道自己下一年是不是很幸运。

正月十五早上,放过鞭炮,就把角角下到锅里,热乎乎的角角,端上土炕,一家人放开肚子吃起来。那时候,人们感觉,萝卜和肉一起包的角角真好吃。孩子总是一边吃,一边数,看自己吃了多少个。这个时候,谁要是吃到有硬币的角角,就高兴得像中了奖,全家人都为他高兴不已。

如今的元宵节,要买到元宵也是很容易,超市和街上,到处都有卖的。然而,人们还是吃不惯元宵,依旧喜欢,包一顿饺子,做頓手擀煎汤臊子面,仿佛元宵节才更有滋有味。

元宵


时间常常是恼人的,它决定了发生过的事情成为过去,未发生的,是将来。

我喜欢过年时的热闹,扫墓、吃年夜饭、看春晚、打牌、喝酒、走亲戚。但热闹之后,我庆幸自己不再像个碎娃娃一样沉溺其中,等待着后面的日子元宵和燎疳来临便很快地走出来;我能觉出自己已经习惯了在喧嚣的日子里忍受孤独。

大学以前,节日只不过是一个学业艰苦的学生渴望假期的单纯的情感而已。现在,大概除了春节,其他的节日对我来说都是很平常的一天,过与不过、怎样过,似乎都能顺顺当当地过去,就如同时间,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不会停滞,也不会回复。

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家乡的人从不提元宵两个字,只是说过十五哩吃粉哩放花哩,别的竟没有了。中午吃完粉,晚上放完花,就算是把十五过好了。这几年没能在家里过上,心里也未曾有多大的缺失感,但偶尔回忆起少年时代过十五的热闹场面,心情也总是复杂的。而那也只是记忆,只是属于少年时代的了。

小时候的玩伴很多,十五晚上,总有一大群娃娃提着灯笼,绕着整个村子转悠,转乏了才回家睡觉。我的八卦灯笼和同弟的兔娃灯笼是祖母给我们糊的,上面的蝴蝶剪纸和兔娃剪纸都是她画在纸上剪出来的。那时村里的娃娃多,热闹,每人手里提着一个不一样的灯笼,出门时,口袋里装上一把蜡烛,以便在路上更换。有时因为身上暖和,口袋里的蜡烛会融化变软,有时会被压断,但捻子还连在一起,我们便在折断处用火燎一燎,重新接起来。我们提着灯笼转悠为的是挨家挨户地看人家放花,有时还躲在树柏柏后面,把灯笼提在下巴底下扮鬼吓人,看到被吓到的娃娃一惊,吓人的娃娃就嘿嘿一笑,然后把被吓到的娃娃拉到我们群里,壮大自己的队伍,再去吓新的人。

以前有几年过十五的晚上,村里还有社火,看社火的多半是大人,娃娃就少些,他们没耐心,也可能是看不懂。社火其实就是戏,大人们看得懂,是看那意思,娃娃们便看热闹,反正都是各得其乐。我们最爱看丑角耍的那一出,虽然故事碎而且短,有些美中不足,但演员的演技很好,把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东西都演得活灵活现,大人娃娃都爱看。而我,则爱耍胜于爱看,本来可以选个角色耍耍,但生活琐事让我失掉排练的机会,就没能耍上。

后来我也再没有机会去社火场里,但是对于村里的社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的变化,演戏的兴趣慢慢淡去。曾经因为觉得家乡的社火太过简单,戏剧特点不够突出,遂想动手改编;但由于技艺尚浅,加上生活琐事的纠缠,终究未能实施这个计划,心里难免有些遗憾。

元宵是我少年时代觉得最为快乐的节日。但对于过往的记忆和那时的心情,我只能这样轻描淡写,因为过去的已经成为记忆,就像社火一样,记忆中的动作永远是过去的人演绎的那个样子。

元宵佳节忆十五


十五月儿圆又圆。这是新一年的十五,虽然么没有圆月,甚至连月亮都没有,可漫天的烟花总归不会让这十五失了颜色。

好多年没有过十五了。

高中是没有十五的,每年都不会给你等到十五便要开学。临到了十五给你一天半天假,然而在家长督促和同学的竞争下,那十五总归是要在书本与课业中度过的。要知道,圆月夜中,外部世界的缤纷多彩给予那些暗无天日的书籍课本多大的讽刺。

上高中时,老师为了学生的高考总是拿这种话激励我们:等你们上了大学就会彻底解放。然,事实并非如此。甚至呢?只要专业选得好,日子天天像高考。那才是大学。

今年是我上大学的第二个年头。去年十五就上课了,好在今年过年早,十五尚能留在家里。没有过十五,和家人们走在一起逛十五令我冒出颇多感慨,生出许多回忆。

高三那年的十五听人讲过,大街小巷卖孔明灯的人非常之多,所以放孔明灯的人亦是非常之多。那年的十五稍微热闹点儿的地方飞的都是孔明灯,于是乎,天灯带天灾,有片不知叫什么名的小树林被落下的天灯点着了,抢救了一夜才将火扑灭。再于是乎,第二年的十五,神通广大的城管儿们便赶得这些卖孔明灯的小贩四处逃窜。

十五呢,元宵汤圆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烟花爆竹也是随处可见。可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很多大城市都已经禁燃。禁燃有理可原,倒底是有碍发展的传统习俗,可虽如此,这样的十五却真心不像十五,节味儿总归是少了。

好在我们这是小地方,大文明是属于大城市的,并不附落于我们这儿的偏僻乡野,管辖也未落到我们身上,我们可以尽情的享受这种幸与不幸。相信住在这的乡民们,每天早上都会被那噼哩啪啦的爆竹声震醒,哪管你住的是多高的楼层。

正月十五走百病。吃完元宵汤圆势必要出去遛遛弯儿的,那才是十五的重头戏。生在北方还是好的,脚踏着冻得咔哧咔哧硬的白雪对映着满天烟火的红光,特喜庆,公园广场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冰灯给人观赏。可这一天的人真是多。

在我们这个小城啊,除却这一天,恐怕你整整一年都难再看到有这么多人了,比肩摩踵的感觉你也只能在这一日才感受到。在拥挤中享受着十五的快乐吧。

(二十一)元宵


今天是元宵节,她和女儿早早便回了娘家,这是预料中的事。收到了几条祝福的短信,我也没心情回复。可能一些人已经习惯了,慢慢也同我一样,只是默默的关注着,没了以往的那些激情。

一点钟的时候,泡了包方便面,草草当作了午餐。然后,练了两小时的书法,便到花园里抽烟去了。不知为什么,这久不大喜欢喝酒,却时不时的想着抽烟。可能是烟圈散了一点,苦闷就少了一点吧。

我顺道去烟店老程那里把托他还款的信用卡要了回来。他见我很礼貌,乐呵呵的样子。可算帐的时候就不是朋友了,5万块钱的欠款足足收了我15个点的手续费,还对我说:下次、下次可以优惠些。妈的!也太黑了,枉我还认为你是朋友,事先也没多问一句,我暗道,对他的话嗤之以鼻。

其实老程无非是多收了几百块,但心里的坎却是难以平坦的。平时老程会偶尔送点酒给我,说是以前开店剩下的。作为礼节,我也常常去他那买些烟、茶,自用或是送人。现在我才知道,都是一些套路啊,他是比我更精明的老滑头。

我想起了圆西路的小苏,年前基本每月都要找她刷卡,但从未在这个问题上多收我一分钱,倒是真的把我当作了朋友。人的相处一旦是真心实意的,总是会为对方盘算着,哪怕是自己辛苦点。我待人也一向如此。

大概昨天对父亲的话反驳了几句,惹得他很不高兴,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都没有接到他的电话。妈妈也不曾打一个。我忽然有些失落。冰箱里还有几个花生馅的汤圆。我全部丢在锅里煮熟,也算应应节气。

我知道,以后很长很长的日子都可能是这样这的,所以一个人也应该努力快乐点!不知为什么?除了睡眠颠倒外,胃口却是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