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雷.雨

雷.雨

发表时间:2020-09-03

【www.qg13.com - 红尘雨的情感美文】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七十年代不该是我们失落的年代?泥泞的路呀,光着小脚丫,破旧的书包,四面风的墙,漏雨的瓦、书声琅琅。讲台上拖着长辫,微笑着的老师。

记忆;那一年那一天,老师;戴着高高的帽子站上了土筑的高高的台,颈脖挂着一个红色的牌牌,我们这群娃娃摇着小旗,握着红缨枪。喊着;喊着打倒!老师没有哭,老师竟然还在笑?一个大年级学生拖着老师的长辫,啪啪,耳光那个响!

轰隆隆的雷,银色的长蛇,箭一般刺破天际逃串的魍魉魑魅!

那一天;风好大,雨好大、雷好响!泥泞路啊!父亲搀着一双小脚丫,一壶热糊糊的小米粥,半旧的棉花被子,妈妈为老师做的一双布鞋。老师屋顶的茅草在飞,老师蜷缩墙角旁,手捧着一本语录,一根白色的腰带!老师盯着土墙上的神像,发呆!

雨啊!滴答、滴答、一下就几年......!

终以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如今;老师你教过的学校,是瓷砖的墙,一片片琉璃的瓦,满园一眼眶的绿,书声琅琅!

几十年过去了,老师您还好吗?想你的时候,你的笑容在我这个娃娃的心湖里徜徉!

qg13.com精选阅读

克雷洛夫寓言:鹅


克雷洛夫寓言:鹅

一位农夫赶着他的鹅群到镇上去卖。他用一根长竿毫不客气地催赶他们快走,因为他要去赚钱,所以急于赶上白天的集市。既然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那么不仅是鹅,即使是人,有时候也会心急火燎的。人们可以理解农夫的急躁可是鹅却没有感到这样的对待有什么乐趣,因此,遇到一个过路的人,他们便拼命诉说苦处:你到哪儿能找到比我们鹅更加不幸的动物?这个农夫催着我们,赶着我们,就像我们是些普通的鹅那样。这个笨蛋不知道,他应该对我们尊重些,因为我们是拯救了罗马的鹅的后代。是的,人类甚至为他们举行了庆祝呢!

那你们凭着什么要求特殊对待呢?过路人问他们。

什么,凭我们的祖先呗!

是的,我知道,我读到过但你们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的祖先拯救了罗马!

不错,不过你们干了些什么呢?

我们?怎么了,什么也没有干。

那么你们有什么用呢?别去打搅你们的祖先吧!他们得到的光荣是他们所应得的。但是你们,我的朋友们,只能用来烤着吃。

雨轩听雨


又到雨季,又是听雨的季节,每年到了这倚窗听雨的时刻,雨滴一滴一滴打落在心底的深处,惊绕了沉寂,打乱了思绪,有丝丝的伤,有缕缕的痛。一滴滴的细雨洒落在了空中,用伸出窗外的手去触摸雨滴的温度,任由这凄凉的雨滴伴着相思的愁绪飞扬飘逸。

他们相遇在雨季,那一年的那一场雨,那一场雨来的那么突兀,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一把雨伞,也没有雨衣,因此子辰只能躲在他的值班室里避雨。感觉这雨就像是为了他们两个人洒落下来一样,猛然的缩短了两人的距离。而那次的雨,现在想起来,依然是那么清晰。

那场雨过后,箫军连续两个傍晚站在小城东边的那座小山岗上望着,希望能看到子辰重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如果今天继续下雨,箫军会带上为子辰准备的那把油纸伞,走那条悠长的小城雨巷,与子辰在雨伞下相依。因为箫军已经感觉到了,那场雨下到了他的心底里。

那次相遇的雨是箫军值夜班的时候下的。又该上夜班了,那段时间箫军的夜班总那么多,几个同事有家事,不约而同的把夜班交给了箫军来打理,理由自不必说,他没家没业,班上睡觉与宿舍睡觉没多少差异。

子辰果然又来了,给她的姐姐陪床,给姐姐打水,整理衣被,这一切都是箫军夜班查房知道的。她来了,他的心不由自主的有些慌乱。询问病情也显得有些语无伦次,眼神儿不由自主的会转到旁边站着的她。箫军赶紧转移目光,悄悄的撤离出去。

雨又下了起来,雨点肆意的敲打着他值班室的玻璃窗上,声音很大,以至于连她敲门的声音他都没听清晰。她说是借用他的笔,箫军随手递给了子辰。随后箫军便是漫长的等待,等着子辰来还笔,等到她真的来还笔时,箫军却又陷入了慌乱,不知道怎么和她说话,怎么让子辰更多的留下来与她多说上那么几句。他感觉她看出了他的慌乱,看出了他已经无力掩饰自己的心绪。是窗外的雨帮忙,找到了一些话题。他看得出她也想这样和他聊下去,她也看得出他不想让她离去。这次的雨下了整整一夜,他们也说了很长很多的话语,那一夜的雨,子辰守在姐姐的床旁没有回去,离箫军的值班室是那么的近,好像能听到子辰的呼吸。那一夜,他失眠了,没一点点睡意。他想,她也一定不会入睡,与他一样,辗转难眠,翻来覆去。

又是两天后的夜班,又是夜里的细雨,在雨夜里子辰告诉箫军,姐姐的病不见好转,要转到大城市里去治疗了。箫军遗憾惋惜,感叹自己医术不精回春无力。没了姐姐在他的病区住着,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再来这里,自己也还能不能再见到她。

几天后箫军向子辰打探姐姐的病情,并约了子辰看电影,子辰没有拒绝,又是在雨中他们双双走进了影院里。之后的日子,他们便与其他的恋人没有什么不同,去采花,郊游踏青,水边的嬉戏,最喜欢的是雨天临窗听雨。

一年后的雨中,箫军送子辰去上单位保送的成人高校。从车站回来了路上,箫军的心情非常沉重,夜里感觉好冷,浑身酸痛无力,头也昏昏沉沉,翻出了退烧药服下,饭也没心思吃一点儿,倒在床上睡下了,睡了多长时间不知道,醒了也没心思起,浑浑噩噩的接着继续睡,至少两三天才慢慢的好起来。

在雨中,箫军离开了那座小城,回到了他家乡的城市。

接下来的岁月便是听雨,听雨的甜蜜和听雨的苦涩交织在一起。每次听雨都会触及心灵深处的那抹忧伤。原来的听雨曾是那样美好,因为听雨是和子辰在一起,而如今的听雨人只有箫军一个而缺少了她,听雨和过去已是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含义,把原来听雨的幸福变化为如今的残缺和凄离。他不愿让属于他们的回忆模糊,不让那个刻着他们记忆的夏季不清晰。而此时记忆却已是一幅如烟如雾的水画,一切烟消云散,回不去的曾经,回不去的过去。

箫军想:如今的你是否偶尔也会想起那年的那天以及我值夜班的那场雨。与我雨轩窗前的那次对影西窗挑灯夜话长叙,是否还会想起我们并肩赏雨的日子相依相偎心心相惜。是否还会想起,我曾是你最亲近的人,如果你也曾深深眷恋,如果你也曾独自泪流,面对无法相见的我们,就让我们思念的心在寂寞的微雨中再次相聚一起。

仿佛你就在我的身旁,泪流满面,模糊虚幻的模样无法触及。而现实却是你离我那么遥远,遥远的就像在天际。我知道,有种距离让心多了一份思念,却也让情思多了一种深深的愁伤,剪下一缕情思放飞在细雨纷飞的天空中,为你带去一丝柔情,滴落在你心田,只愿你可以感受到我深深的相思眷恋。满天的雨,满天的相思泪,那是我的爱在凄然的呼唤,呼唤着你。

箫军想:多想再撑起只为你准备的那把油纸伞,去走小城的那条悠长的雨巷,巷边的古色古香的小房子开着门,门口站着的女孩儿望着我们,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望见你前世就为我蓄下的及腰长发,还有你穿着的我前世送给你的紫衣。我们今生在雨中的相遇,是我们前世就已经相识,而前世的相识也是在雨季。我曾千万次的呼唤,千万次的梦见你,才有了今生这雨中的相遇。其实我不该为你准备这油纸伞,因为这油纸伞,你会在伞下与我擦肩过去。伞和散同音叫人晦气。这悠长悠长的雨巷,这悠长悠长的细雨,于是,我相信前世,你一定在这个雨巷里走过,那日也一定飘着这样的细细的,细细的雨。

箫军说:多少次我聆听雨滴滴落,陈年的相思我捂出了六月的天空六月的雨。我把滴泪的心香交给残缺的梦,好想再一次重温你的气息。听着那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滴,看着黄昏的燕儿正双双地归去,可我日夜思念的人啊,你家在何处?你的脚步又停歇在哪里?

箫军想:本以为有了你我就有了一切,本以为有了你我就拥有了全世界,有了你就有了幸福的起点,我可以尽情的徜徉在有你的幸福海洋里,怎曾想到这份缘如此短暂,就像海面的浮萍,短暂的相逢就要面临各奔东西,都说握不住的手可以抓更久,可是,这种触及不到的距离,留下的是一种放又放不下的痛。丢失了我们这从前,让我所有的希望与梦想破灭,而继续保留着这份记忆,留给我的只有痛苦万端,我试图挥去这痛苦记忆却又很艰难。你叫我怎么做出取舍,把哪一项舍去?驻足回首,爱到深处是寂寞,情到浓时是殇离,挥手留下的只是苍白,如同那洒落在水面就消失了的雨滴。

她从绵绵细雨中走来,发梢上飘着纷纷扬扬的雨滴,她沿着他期盼的目光走来,在虚虚实实中寻找前世的踪迹。那雨点在他身上绽开幽幽的心绪,就象他想她时芬芳的记忆。他的心千万次地呼唤她,真的想问问:在莫名地方的莫名的你,是不是还记得那个洒落过一地清愁的女子?是不是还记得,我们在这个雨季曾经有过的相遇?

悠长的雨巷悠长的雨,在这悠长的梦里,他点一支烛光,沏一壶香茶,听她低吟:风起拈落花,夜来闲听雨窗外的雨丝还在轻轻的飘洒着,这些年一直这样,不曾有过什么改变,就像他的心绪还在忧伤中久久徘徊不曾改变一样,也像这不能改变的结局。箫军想:我不会怨恨你,你离开我的世界,我也没继续停留在你生活里,我不要那勉强的继续,主要是这停留在心底的记忆怎么挥打也挥不出去。曾无数次的想你,无数次的呼唤你,你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你到底驻足在哪里?箫军想:如今我的心满是悲凉,那一季的记忆几乎成了一生的痴迷,梦里与梦外,思念的雨季。泪水为你如雨般挥洒,尝尽了相思的痛与相思的苦。我明明知道一场雨就是一场伤,可此刻我却只有这雨的陪伴,与这雨不敢再弃离,好像是能从雨滴中找到你的信息,嗅到你的气息一样,对听雨这样的留恋痴迷。

那一季又一季的雨水,没有尽头。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忧伤,所有的思念,最后只剩下那一次次梦中的重逢与相遇,这残缺的梦,这苦涩的梦,这梦中流下的湿透了枕巾的泪滴。梦不愿醒来,醒来后是那样的伤感与恐惧。

思恋那个与她相识的雨季。仿佛这每一场雨都能嗅到她的气息,只要是在这雨里,就有许多往事会想起,想起他们曾经的相遇,曾经的相依。每次梦里和她相依共朝夕,梦醒之后却不知她如今在哪里,有这些年说不完的话儿他想向子辰诉说,倾诉这些年痛苦的别离。离开她并非他愿意,今生今世曾经拥有过她,是箫军一生最美丽的回忆。这每一次散落的雨都是他的泪滴,他的泪就是相思的雨,风雨中他的心依旧泪痕楚楚,一颗心依旧孤独的回忆,并且在苦苦的寻觅,寻觅那回不来曾经,寻觅那回不来的过去。

克雷洛夫寓言:猫和厨师


克雷洛夫寓言:猫和厨师

从前有一位厨师,他颇有点儿学识。有一天他去酒馆,安排超度故亲的筵席:他是个虔诚的教徒。当他离开自己的厨房时,给猫托付了所有食物,以免被老鼠偷吃。

厨师事毕返回厨房,情况意外,谁能料想!地面上糕饼狼藉,猫儿蹲在墙角的醋罐旁,它正撕啃着一只烤雏鸡,嚼得有声,吃得正香。

你这个馋鬼,你这个坏蛋!厨师开始了对猫的训言,不说你没有脸儿把我见,你看着墙壁也该红脸。(猫儿只管把鸡嚼咽)

以前你的确还很老实,人们都夸你规矩,如今成了小偷,成了骗子!哎呀!多么可耻!多么可耻!今后绝不让你进厨房,连进院子你都别想。人们对你将备加防范,正像防范一只饿狼。你成了瘟疫,成了祸殃。

猫儿一边听,一边吃得忙。我们的厨师口若悬河,他的教诲滔滔不绝。你说,结果到底如何?猫儿已吃完了烤鸡,他的言论尚未完毕。

我想奉劝这位厨师,把如下的话儿写上墙壁:该用权力的场合,万勿妄谈空议。

抗日英雄雷烨的故事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村。1943年牺牲,牺牲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人物生平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项村。祖上世代务农。祖父项为远务农兼理发。几代辛勤劳动到项为远儿子元春手中已积累了田地四十几亩,藕塘三口,乌桕几十株。元春娶吴海妹(义乌人)为妻,盖起了粉墙黛瓦的新屋,日子渐渐好过。元春、海妹养了五个子女:项金土(俊文)、桂妹(秀英)、云凤(秀华)、飞凤(秀娟)、顺金(秀文)。

雷烨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1941年1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惨案,雷烨拍摄下了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寇的暴行。1942年4月20日,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撰写照片说明时,遭遇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南段峪村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左图为雷烨拍摄的照片──子弟兵战斗在喜峰口。

主要事迹

雷烨(中)1934年时和弟弟妹妹的合影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项村。祖上世代务农。祖父项为远务农兼理发。几代辛勤劳动到项为远儿子元春手中已积累了田地四十几亩,藕塘三口,乌桕几十株。元春娶吴海妹(义乌人)为妻,盖起了粉墙黛瓦的新屋,日子渐渐好过。元春、海妹养了五个子女:项金土(俊文)、桂妹(秀英)、云凤(秀华)、飞凤(秀娟)、顺金(秀文)。

元春好公仗义,他在上世纪20年代为后项村(仅80余户)办了两件大事:一是改经堂为环河小学,自任董事长;二是捐出自家百年老樟,牵头造了项氏宗祠。小学先在经堂后在项氏宗祠。故元春五个子女均能从小念书。

元春,外要办两件大事,内要养活包括祖父在内的八口之家,终于积劳成疾,盛年得重病,全身发黄,没有力气。(俗称:黄胖,估计是急性黄胆肝炎)。家中无人陪伴,他只身坐船到金华城里教会医院看病。不久死于医院。

元春过世,一家重担落在妈妈吴海妹身上。五个子女都还小,顺金才一岁,金土最大也还在念小学。妈妈流着泪说:卖田卖地也要让金土读出山!金土果然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到金华城里读中学了。妈妈靠祖上留下的田地,夜以继日操劳农事,勉强维持全家生活,含辛茹苦终至积劳成疾,一病不起。金土才读完初二,不得不辍学回家种田。不久妈妈也依依不舍地抛下五个幼小的子女,合上双眼,永远休息了!

父母双亡,长兄为父,刚辍学的俊文不得不挑起养家的重担,曾去义乌埠头等地教书,又在金华当土地测绘员,以其微薄的工资养活弟弟妹妹。

俊文为生活而奔波中仍注视着时事,世界法西斯的猖撅,国难的日益深重,使他心急如焚,热血沸腾。经常教弟弟唱《国际纵队之歌》,《松花江上》等歌曲,表达对献身于西班牙的国际纵队勇士们的崇敬;向往奋战于冰天雪地的东北义勇军。他在1934年给挚友许为通的信中表示:自己不会于这世界上空跑一趟。对好友严金明讲:我要出去闯一闯,找一个既可以读书又可以工作的地方。为了准备北上抗日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鲁迅、老舍等中外文艺著作,认真作了笔记,在读菲力克斯沙尔顿童话小说《班麋》的感想中写道:本文中又表现出奴隶制度是很坏的他们在讽剌奴隶制度,更讽刺奴隶意识。到处在讴歌着求自由的斗争,使我们看过的人都觉得无论如何得有仁爱,世界才会和平、才会宁静,这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真理,但这样严重的事用这样轻松的笔法写出来,我们却是少见。还有一点,本书含有极深的意思,使我们得到很多教训,例如:生命诚然是艰险的,但无论如何他得忍受一切。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如何生存和如何谨慎的道理等等。到处都给我们一个观念,就是要独立生活,要自立,靠别人是卑鄙的我看这本书可与爱的教育相比。他要出去闯一闯前对弟妹一一作了安排:大妹秀英嫁到浦江完婚;二妹秀华未及婚龄也力促与严金明及早成婚;12岁的秀娟妹妹送人当童养媳。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又毅然把9岁的小弟弟托严金明带到杭州,进浙江省立贫儿院念书。

1937年12月24日杭城沦陷,许多机关、学校迁往金华,大批进步文化人、共产党员聚集该地,使金华成了当时东南抗日宣传的中心。贫儿院也逃难到金华南山里郑村。严金明在金华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介绍人是从延安来的老党员周百皆。贫儿院就成了南山地区抗日宣传中心,地下党联络据点。里郑距后项很近,项俊文常来贫儿院。周百皆有在南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意图,俊文自告奋勇带领严、周考察南山地区,周百皆沿途调查生产、经济、群众思想情况,又到义乌冯雪峰的家乡,在冯的亲戚家会见冯雪峰,由于周百皆与冯曾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早就相交相知,故作了长谈。不久严金明介绍项俊文认识新从延安来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南总队长童超,由童介绍项俊文参加民先组织。1938年1月农历年边,俊文到贫儿院,叫院童王国梁画了马克思、鲁迅像,让弟弟拿着,一同回家过旧历年。1938年春夏之交,俊文典卖家屋,得银圆100枚作路费去延安。临行前再次到贫儿院告别弟弟及好友许为通,许送了长长一程,作了临别长谈。俊文途经武汉曾写信给许为通,署名雷雨。

项俊文到延安后改名雷烨,参加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因擅长文学创作和摄影,兼任各报刊特约记者和通信员,并加入共产党。他写的通讯《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斗争抗大献给抗战一周年的礼物》、《抗大同学毕业上前线》及拍摄的《抗大四期毕业欢送大会上毛泽东先生致训词》、《参加欢送大会之学员》等照片,先后在1938年8月4日和9月1日武汉《新华日报》发表。并配发了毛泽东的题词:继续努力以求贯彻给抗大第四期毕业同学、学好本领上前线去等题词。

1938年8月1日,延安抗大第四期结业。八路军总政治部为加强敌后新闻报道,特从抗大学员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和写作水平兼优的共产党员,组成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雷烨入选并被任命为记者团第一组(晋察冀组)组长。11月20日,总政治部命令第一组在雷烨带领下从延安出发,跋山涉水,穿越敌占区,于12月下旬胜利抵达晋察冀边区。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接见并合影。受《抗敌报》总编邓拓委托,雷烨写了《谈延安文艺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在《抗敌报》1939年1月1日至28日分十期连载。详细介绍了延安文艺工作的特点、在抗战建国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及贡献、延安的文艺组织等等,对团结和鼓舞文化工作者以文化形式对敌人展开斗争,起到了良好作用。1939年5月前后,雷烨主动要求随军挺进冀东抗日最前线,深入到冀热边境长城内外,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这时正值我党领导的冀东大暴动失败之后,日寇乘我军主力向南转移之际,对民众进行野蛮屠杀。雷烨目睹这种惨状,义愤填膺,投入到群众工作的海洋。

为了团结冀东文艺界人士,沿着鲁迅指引的道路前进,雷烨发起创立了文艺团体路社,创办了文艺刊物《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亲自担任部分编缉工作。这些刊物对人民群众和部队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冀东地区很有影响。

1940年后,冀东敌我斗争更加残酷。雷烨根据革命需要,于1941年,先后任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在完成繁忙的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新闻采访,成为冀东从事摄影采访最早、报道成绩最突出的前线记者。他随军转战在长城内外、滦河两岸及热南伪满边境,拍摄了很多战地珍贵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冀东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记录了日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除写稿拍照外,还爱好写诗和报告文学。他的作品《滦河曲》(诗)、《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报告文学)和通讯《冀东潘家峪大惨案》、《那是,从喀喇沁赶来的牛群》、(散文诗)《新收复的乡村为什么拥护八路军》等,反映了群众呼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不是专职摄影记者,但精心拍摄的照片,是最富有感情、最激动人心的,充分体现了罗光达所说的欢乐或者愤怒。与专职摄影记者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日寇烧杀潘家峪》一组作品,雷烨充分表达了悲壮、深沉的艺术个性。大片的房屋只剩残垣断璧,空地上成堆的尸体,烧焦的尸体成团扭结似在挣扎。雷烨把自己为群众苦难而燃起的悲痛融入人民群众愤怒的海洋,向世界发出了悲壮的吼声。雷烨的悲壮没有丝毫的绝望和伤感,却满含着对敌人的无尽仇恨,对战士无尽的温情和由衷的敬意,这就是他作品的深沉之处。《熊熊的篝火》(1942)的作品里,山林朦胧,篝火腾跃,烟雾飘荡,以余晖映于战士身躯,显示了一种柔韧的诗意美,既有温煦的情调,又有浓郁的韵味,展露了作者的美好心灵。《塞外宿营》(1942)《山岗晚炊》(1942)也是以优美的画面,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蕴含著作者的挚爱和神情。这些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作品,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作品的一部分,至今仍为各类画刊和展览所采用。除《晋察冀画报》(1943年第三期)出了专辑外,《晋察冀画报丛刊》(1946年之一、之四)、《人民战争必胜》(1988年)、《冀热辽烽火》(1991年)、《世纪的回顾》(2001年)、《晋察冀画报影印集》和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都采用了雷烨摄影作品。

雷烨在冀东工作近4年间,承担多种工作,贡献殊多,为此被当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1943年1月22日,边区参议会结束后,雷烨把他在冀东四年来的战地摄影资料送到驻平山县曹家庄的晋察冀画报社,让报社保存使用。社长沙飞看后如获至宝,大为赞赏,当即决定在《晋察冀画报》第三期出版专辑,作为向画报社成立周年的献礼。沙飞请雷烨留下协助选定照片,编写说明,并撰写一长篇纪实文章,对冀东抗日战争作全面报道,配合照片一同发表。雷烨住在曹家庄副村长白十斤家,有时也住在该村南1华里的张家川村党支部书记刘廉芳家,突击进行此项工作。在此短暂的时间里,雷烨还注意做联系群众的工作。他为曹家庄妇救会亲笔书写并刻制一枚公章,至今仍由妇救会主任张美英之孙白曙光珍藏。他还为刚结婚的青抗先队长白建雄拍全家福照片。四四儿童节那天,他和村民一起植树一天,并拍了许多照片。通过这些活动和两个村的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受到村民的爱戴。

4月19日深夜,雷烨刚刚完成照片选定和说明编写,突发敌情,数百名日军自南而北朝曹家庄方向奔袭。沙飞首先通知雷烨带领两个警卫员率先转移,同时指挥画报社人员迅速坚壁设备与资料,向敌人包抄尚未合围、兵力相对薄弱的西北山沟突围。但雷烨并未立即转移,他首先去察看村民的转移情况,巡视中他发现有几百村民转移到一处容易遭敌轰击的地方,立即指挥村民转移到另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并向张家川党支部书记刘廉芳交代了有关注意事项。果然不出雷烨所料,日寇疯狂地向原来村民的转移地点炮击,事后村民们既后怕又感激地说:多亏雷烨的关照,不然还不知要死多少人哩!把村民安置好后,画报社同志已经转移。雷烨带领两个警卫员匆匆向北突围。因天黑有雾走错了路,至4月20日拂晓走到南段峪石堂村,与尾随敌人遭遇,击毙敌寇10余名。交战中雷烨不幸负伤,在敌人步步紧逼的生死关头,雷烨毫不犹豫地对警卫员说:我来掩护,你们赶快突围!警卫员执意不肯:就是背也要把你背走,要死一起死!雷烨斩钉截铁地说:要死死一个,不能都死,你们快撤!不要管我!这是命令!两个警卫员突出重围。雷烨孤身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自知难免于死。于是,他从容不迫地将心爱的相机、自来水笔、望远镜等砸毁,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

战斗结束后,警卫员返回画报社述说了雷烨壮烈牺牲的经过。画报社的同志和村民闻悉后,捶胸顿足,无比痛惜。在沙飞和画报社指导员赵烈带领下,立即赶往出事地点,在清理遗体时发现一本血染的相册,夹着雷烨的摄影作品。沙飞摩挲着相册,朗声诵读烈士在相册上写下的愤怒谴责日寇暴行的慷慨之词,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张家川村儿童团长刘树梅拣到了雷烨砸毁的相机的一个铁环和破镜片收藏起来。为了缅怀烈士,他参加革命工作后,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一直珍藏到1990年他去世。画报社全体人员与当地群众召开追悼会,将雷烨遗体入殓特制的柏木棺,安葬在其牺牲处对面山脚下。人们将一棵杏树命名为雷烨树,以示纪念。这棵雷烨树至今仍在雷烨牺牲处挺拔耸立,枝繁叶茂。好象在向人们昭示:雷烨精神不死。

5月10日,《晋察冀画报》第三期作为纪念雷烨专辑出版,发表了雷烨51幅照片。刊登了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悼雷烨同志》一文。5月18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纪念雷烨专页,刊登了总编肖斯(邓拓)的《恸雷烨》,副总编舒予(张致祥)的《悼烨同志》,5月20日发表《新华社晋察冀廿日电》冀东军分区组织科长雷烨同志抗敌殉国。舒予文中称:他确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没有夸夸其谈,他没有炫耀,他有的只是不声不响的工作;有些人,在不声不响之中,是隐藏着或表露出孤高自赏的骄傲的,但他决不是这样。雷烨同志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他参加了前线记者团,与文工团等同志由延安派到敌后来的,党的意旨是明显的:就是要让党的文艺工作者,到实际工作中体验现实的生活,报道敌后伟大的斗争场面,开展敌后新闻工作,并培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巨匠。我虽然认识记者团和文工团里的同志不多,但我敢说,雷烨同志是最了解党的意旨的,他没有极个别同志的钦差大臣似的坏习惯;他不把自己看做客人,要别人待以上宾;他没有要求给自己以特殊的环境,来整日闲散地培养灵感,从事写作;他不是像某些文艺工作者,觉得到敌后来只是搜集材料(走马观花地搜集),而敌后环境不适合于创作,不愿接受分配任何工作,待材料搜集得差不多(?)就急于要求到延安去,预备写成巨作,一跃成名。相反,雷烨同志是踏踏实实地,欣然接受了党所分配的部队宣传工作的岗位(雷烨同志在生前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与组织科长),并且认真的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体验现实,因此也就成为优秀的宣传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

李楚离悼文称:雷烨同志是个模范共产党员,具有布尔什维克的优良品质,他对民族对阶级,对他负担的工作,具有无限忠诚与热爱。雷烨同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不迫从容就义的光明态度,使法西斯匪徒在他面前低下头来,这种为民族全气节,为党争光荣的精神在抗战史上又写下了光辉一页。

雷烨殉难至今,纪念他的文章、书刊、影视从未间断,1986年吴群着《中国摄影发展历程》发表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摄影战士雷烨一文;2001年河北保定电视台报制全景记录中国红色摄影历程《瞬间》第五节《血染的底片》介绍了雷烨为红色摄影事业捐躯的事迹;2000年5月海南出版社出版《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汇集了20世纪世界110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中就有血染长城脚下的雷烨。

可是,雷烨的四个弟妹除收到1938年发自武汉,1939年前后发自河北行唐陈庄药店署名雷雨的信之外,音讯全无。三个姐姐望眼欲穿,历经艰辛,梦断黄泉。最后离去的二姐在弥留之际还紧握我的手说:顺金,我又梦到哥哥了,你一定要找到他呀,在香港回归之夜,我又找出哥哥发黄的照片写了《给哥哥的一封信》并以此为序,把姐夫严金明的《怀念挚友项金土(俊文)》一文作为压卷,自费编印了《似水年华》一书以表对哥哥的思念。突然,2001年8月16日收到石家庄高永桢关于哥哥下落的信息。欣喜若狂中立即买了机票,踏上寻兄之途。在北京、石家庄、平山、南段峪都受到亲人般的接待。晋察冀日报研究会的张致祥、伊之大姐看到哥与弟妹的三人合影,热泪盈眶说:你们苦寻多年,我们也苦寻雷烨亲属多年,一块石头现在才算落地,一定留下共进晚餐。沙飞女儿王笑利同我一样是保育院长大的,一见如故地说:我在整理沙飞纪念集中早已知道雷烨叔叔,今天总算见到雷烨叔叔的亲人。田华闻讯立即寄来珍藏59年的她和雷烨合影,信中说:那时我才12岁,现在73岁了,时光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怀念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让我们努力工作,为先烈,为祖国贡献我们的余热吧!

《河北工人报》年轻记者袁燚组织了五篇文章介绍亲人寻找雷烨的过程,于2001年9月17日发表于该报并向全国发布电子信息接着《杭州日报》、《羊城晚报》、《中华新闻》、《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金华晚报》、《石家庄日报》等10多家报纸;《名人传记》、《党史博采》《摄影文史》等10多家刊物相继介绍了雷烨事迹、身世。葛文在诗的思念,情的交融一文中如此论述了田间对雷烨的情思:1942年初冬,田间突然约葛文去看望著名战地记者雷烨,到了雷烨住屋,一名战士说,雷烨一早就骑马到战场上去了。他俩出来默默地走在山间小道田间深情地回忆与雷烨并肩战斗的往事,充满激情地说:雷烨诗写的好,枪法也准,革命就需要这样的记者、诗人,文艺工作者本来就是一名战士,没有什么特殊田间轻轻地把手放在葛文肩上,念了裴多斐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双眼凝视着旭日映照的巍巍太行山峰。

在决定人类命运,世界前途的伟大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拯救中华,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雷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从报仇雪耻之乡,奔赴慷慨悲歌的燕赵前线,又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以相机的瞬间记录了战士们永恒的愤怒与欢乐;以笔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体现了一名战地记者不可缺少的品格正义与勇气。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才不会于这世界上空跑一趟!

61年前深秋的一幕又出现于眼前:

太阳下沉了,苍茫暮色从墓地四周升起

《鲁迅先生挽歌》在回响,在扩大:

你的笔尖是枪尖,

啊,同志!

你死了,

在艰苦的战地,

你没有死!

你活在我们心里!

写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雨。


夏日。

雨。是极其常见的物件。

雨落之前。昆虫。都销声匿迹啦。周围。一片安寂。

微风吹拂。赤胳裸膊。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它,如丝般柔滑。叶片在风中起舞,这群舞者以婀娜的风姿赞迎久违的甘露。不禁使我想起蒲公英。风。是她最爱的。它。能给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有风的地方,才是她的故土。

笔尖。晃过流年,划破天际。一场大雨,正孕育而生。之前的安寂,也都香消玉殒。

暖雨。倾盆而下。漫步雨中,再惬意不过。

雨点打在身上,滑过肌肤。那清脆的声响,闲适的感受,是最难忘的。

不时,有闪电撕破天际。如蔚蓝的河川,日光下泛着些白光。它,不只有一天分支。羞涩。总使这一道道缺口在汇入天际之前先隐没自己的形体。

接着。雷声爆鸣。这总是令人恐惧。这种感觉,像是世界在颤抖。被压抑了许久之后得到释放。如呵责的声音。烦躁不安。扰人心绪。好在,它不会持续太久。如若不然,赏雨的闲适定会受它影响。

雨中独行。以轻柔的姿态,平和的心情。

若是心不静,此番美景,是会遭人厌恶的。

不时传来埋怨的声音。该死的天气,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台词。虽是人之常情,但,这样敏感的话语,令我不舒服,只得加快步伐,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深渊。

在雨中闲游,我,是不想被人打扰的。

一个人,一条路,静静感受。

雨中,夹杂着阵阵花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暖意,油然而生。

仰望天空。阳,早已敛起自己的光辉。天气,还算明朗。

乖乖的,接受雨的洗礼。

精神。得到放松。灵魂。接受抚慰。

这是作为云云众生中一个心怀对大自然敬畏因而不甘错过这美丽而不失风雅雨景的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如我。

这日。我用浸满敬畏的笔,唤出一刻令人迷醉的烟雨。放飞惆怅的思绪,升华自己的灵魂。携一颗平和的心,只身漫步。

夏雨。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