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窗外梧桐的小屋

窗外梧桐的小屋

发表时间:2020-09-07

【www.qg13.com - 窗外的雨的情感说说】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窗外梧桐的小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窗子的外面有几棵梧桐树,所以,我的小屋就叫窗外梧桐!

小区座落在市中心的繁华闹市,我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被称为北楼的二楼上。楼房为年代久远的苏式建筑,不高,仅有三层,听老年人说,这座楼建于五十年代,算下来已有一个人的花甲年龄了。房子很老,有公用的卫生间和水房,房子的大小都统一,上下楼的楼梯宽宽的,中间的走廊也是宽宽的,甚至各家在自己房前门口的走道上都可以搭一个小小的厨房来。走道虽然很拥挤,但大家都注意各家门口的卫生,看起来还算很整洁的。

推开房屋的门,十八平米的房子,布置的井井有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色三人沙发,沙发上铺着一层软软的缎子布,看起来一点都不失华贵典雅。再接着是一道厚厚的布帘子,把房间一分为二,里边为卧室,外面则为客厅,让小小的房间,既不凌乱拥挤,而又显得充满温馨和一丝暖意。

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发现对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座五六十年代的木制老钟,由于年代太久,木钟的指针已停止了转动,好像停在历史的长河中,原地不动了。在以前,有钱的人家才会把钟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以显示主人身份的尊贵。可在平常人的家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填饱肚子,谁还有心情来关心什么尊贵不尊贵呢?因此在当时,木钟就成了尊贵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了。如今,小小的房子里挂着这么一个木钟,古典之中蕴育着一种大家的气概。有时候,灵魂的高贵比物质的高贵更为高贵!也许这就是人的一种追求境界吧?

帘子的后面是一个大大的席梦思床,宽大而又整洁的床上,两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枕头旁边摆放着几本文学方面的书籍。床与墙之间有个小小的走道,不宽,仅有半米,方便来回走动。床的对面,即床尾,是一个书桌与书柜联为一体的乳白色写字台。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显得特别干净;书柜有三层,一层二层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为主人的汲取精神食粮,随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在这方小小的世界里,书成了唯一尊贵的宝贝。只有拥有了书本,拥有了书本上的知识,房子的主人才能在内在气质和精神领域上不断升华和提高。此刻,置身其中,仿佛徜佯于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Qg13.COm

三层摆放的是一些花瓶之类的工艺品,读着一本喜欢的书,累了,可以掩卷沉思,亦可以抬头欣赏那些精美而又可爱的工艺品,甚至,还可以挑选其一在手中把玩,不亦为一种平静的乐趣!

这些装饰品中,有玻璃,陶瓷,还有一块酷似华山的灵璧石,壁立千仞,华山也,此石通体发白,晶莹但不剔透,大有天下群山,一峰独秀而我为之的感觉,为此,又为其取名曰:独秀峰,山川秀美,望峰息心,窥谷忘返,荡涤世俗的烦恼。

因此这里更胜却人间无数!

相关知识

小屋


小屋已在风雨中摇曳了近半个世纪。自从奶奶17岁嫁给爷爷,小屋就成了她生命的主题。

爷爷和奶奶的关系并不好,他们共处的时间很少,少的几乎可以算出天数来。但就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他们要么象过路的陌生人偶然相逢,谁也不会理谁;要么如不共戴天的仇人,大吵一通后,爷爷就提着他的茶水壶,带着心爱的蜜蜂远走他乡,一去就是几年,不回头。奶奶只能带着儿女们,在风风雨雨里劳做。晚上,小屋是她们温暖的窝。

转眼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陆续地离开了小屋。之后,她儿女的儿女们,也就是我和我的弟妹们,陆续地来到小屋。白天我们和奶奶养的猫狗玩耍,晚上听奶奶讲故事。那时候,奶奶的脸上有了笑容。

岁月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把快乐带走。如今,我最小的表妹也已上了小学,离开小屋,小屋变得冷清起来。此时,在外云游了大半辈子的爷爷,也因年岁太高不得不返回故土,奶奶的小屋,会接纳他吗?几十年来,爷爷和奶奶执拗而又孤独地走着各自的路,彼此从不关心对方,也不会为对方停留。而今,我和我所有的亲人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和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去年国庆节,我专程回家探望奶奶,同时也想看看很多很多年都未曾谋面的爷爷。下车后,我直奔小屋,但到了小屋的门前,才发现屋里没人。我站在门前望着小屋,它凄凉地站在风里,身上被岁月刻满了创痕我不忍再看,转过身,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等奶奶回来。

我漫无目的地望着小院里的花圃,它可是奶奶的至爱。花圃里的花不多,但品种花色各异,此时月季、串串红、菊花开得正艳。院子的两边整齐地摆着蜂箱,那是爷爷的宝贝呀!蜜蜂嗡嗡地飞着,在花丛中,忘情地捉着游戏。

我把头靠在门框上,视线移到远方。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绯红,映红了周围的田野。远远的,我看到夕阳下两个人影朝这边走来,他们越走越近了,更近了,近得我都能看到他们随风飘飞的银发。老大爷走在前面,怀里抱着一盆花;老奶奶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个小东西,看不清楚。他们一边走,一边还说着什么呢。多好的一对老人呀!我在心中称赞着,也幻想着他们要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就好了。但是,一想到这么多年来的现实,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儿,泛起说不清楚的伤感来。我闭上眼睛,不忍再看了。

看,孙女回来看你了。

是奶奶的声音。我赶忙睁开眼睛,蹦了上去,搂住奶奶的脖子,正准备送上几句甜甜的问候时,才发现腿磕到什么东西上。我低头,看到奶奶手里提着一个茶水壶,这是爷爷用了很多年的宝贝呀;而那个抱花盆的老大爷,居然真的是爷爷!我吃惊得呆住了,嘴巴张得老大,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觉的很温馨,好幸福!

此刻,夕阳的斜晖正好透过树叶,洒在院中,把爷爷、奶奶、我,还有风雨中摇曳了几十年的小屋裹到怀中。爷爷奶奶的脸上泛着红光,小屋,也在夕阳的斜晖下,变得特别美丽,它身上的创痕,宛如孩子们快乐的笑脸,笑得真甜!

夕阳无限好,尽管已近黄昏。

黄昏下的那个小屋,那个爷爷和奶奶的小屋,更好!

温暖的小屋


难得不用上班,我静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让紧绷身心的弦彻底放松。

起床后去冲澡,懒懒地淋在喷头下,眼睛微闭,感受水温柔地流淌,放任时间与自己肆意嬉戏,内心的感觉妙不可言。再去做个简单的早餐,在安静的角落里,捧着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聆听一曲醉人心扉的音乐,慢慢品味,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如此的简单而充实。

坐在沙发上,环顾自己的小天地,虽仅70平方米,却很温馨。阳光恣意进入,温暖从脚下升腾,即使隔着轻柔的纱帘,室内也一样明媚。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我依旧渴望自己的心灵在这片宁静之处得以栖息。

望着墙上的合家欢,透过那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总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心的知足。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这份亲情也像涓涓细流,汩汩地淌进彼此的心里。

家就像一壶茶,虽没有咖啡的浓香,但只要用心去慢慢细品,自会有一股回味无穷的淡淡幽香在里面。生活就是如此,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最终都归于平淡宁静。

记得柴泽民先生说过:家,它是落日尽头的一幢小屋,屋里有通红的炉火,有飘香的饭菜,有干净的被褥,有一个用稚嫩、甜甜的声音唤你妈妈的女孩,有一个爱你的丈夫,在他面前,你永远可以得到一种保证:哪怕是全世界都沦陷了,这里仍有一个孤岛供你栖身。

我,一个人独坐,细细品茶,感受落日尽头这间小屋的温暖。

我家的小屋


自从1990年台湾歌手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那首歌日益的风行,我就对家有着无数的向往。俗话说男子无妻不成家男子只有成了家才能立业。那时,因为工作的不如意,我很难有心思去考虑与一女孩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件事。那时,只想有一个可以有自己支配的小屋。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即便是一个蜗牛的小窝。

想想自己从小到大也住过不少小屋,小的时候父母、奶奶、哥哥、弟弟、妹妹我们一家七口人住在六七十平米的三间草房里,除了有一道泥墙隔成的东屋之外,父母住的地方是从当门挂的布档隔成的屋子,小的时候我和哥哥一起与奶奶住一个屋子,奶奶住在南边靠窗户的地方,我和哥哥睡在靠北墙的地方。那床也是很简陋的,两条板凳上铺几块儿木板。弟弟和妹妹与父母一个床。就是那样的房子,在我五岁时因为年幼无知而失去了。

那年春节前的一天早上,一场大雪刚过,奶奶和我在小屋利用玉米芯点着取暖,之后奶奶不知什么原因出去了。只我一人在家,我不想烤火的时候,没想着用别的什么把火盆压住,而是一味地往盆子里扔玉米芯。不想火越来越旺,我很害怕也不知咋办,之后抱来来了成捆成捆的稻草,想以此把火压住,自己就关了门出去了。躲进了南厢房的桌子底下。不知最后自己如何从桌底下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懵懂无知的我抱薪救火,烧毁了我们那三间草房。

记不得后来父母是如何艰难的又盖了三间草房,兄妹几个渐渐长大了,父母又在那三间草房的东屋南面盖了两间平房,墙是用泥和麦秸秆掺合着砌成的土墙,屋面是用檩条和短木棍支篷好之后,铺上白灰和泥以及炉渣等搅拌好的料,之后再在上面抹一层水泥灰。一间做厨房,一间让我和哥哥住。那已是1980年的事了。弟弟和妹妹与父母奶奶一起人住在那三间草房里。那年夏天,三婶把她要晒的酱豆儿,放在我家那是的平房上,有一天我和弟弟好奇的把那盆里的西瓜子捡了几个吃了起来。不想被三婶知道后跟父母好闹了一场,随后又说他们的酱豆儿吃完了也没吃一个西瓜子。也是那年冬天,我的舅爷晚上不慎烧着了自己的房子,因为他是五保户,父母把他从离我们十七八里的村子接到了我家。和哥哥我们住在一个屋子。1981年哥哥考上大学,临行前的一天夜晚。村里的长辈、哥哥的好友等都来为哥哥笺行,那天晚上,那个小屋好热闹了一夜。

1984年,我们家又盖了一所六七十平米的青砖青瓦房,主房东面是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平房。那可是父母多年的心血呀,父母自己动手打坯,又买了一车散煤,在生产组里窑上请师傅烧了一窑砖,又自己动手制作了把砖。盖房前打夯,是请生产组里的长辈们,晚上抬着用绳子木棍捆好的石磙,喊着劳动号子,一下一下打的。我呢,也是那年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新瓦房,粉的洁白的墙,也是那年,外婆因为急着给邻居拿东西而受伤,父母把外婆接到了我家。从此,我与外婆在这屋子里共同度过了近五年的时光。也是因为这瓦房,一个三年内与我见了三次面的女孩,最终不能接受结婚结在瓦房屋里的事实而以嫌我老实而分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想起这,我就更加珍爱与我牵手的相濡以沫十七年多的妻子。是她给了我一个家,是她让我感受到了男人的尊严和快乐。

没想到这三间瓦房又做了三次新房。(1987年哥哥结婚时是结在这三间瓦房里,之后哥哥嫂嫂回到城里居住。1990年底妹妹结婚后,不愿同妹夫一起回去因而也住在了这里。我呢,住在东面的平房里。1995年底,我与心爱的女孩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这瓦房又成了我与妻子的新房。妹妹和妹夫住在了隔壁的平房。1997年妹妹盖了新房搬走后那平房成了我们的厨房。直到2001年冬天我们翻新房子(因为在那之前的雨季,因为屋后的路面升高,一周时间里路上的雨水漫屋里了两次。不得不翻新屋子。)扒掉了父母盖的瓦房,盖起了一百多平米的平房,2011年夏天在亲友的鼓动下我也在原有的平房顶又接起一层。总算圆了自己的一个梦,那瓦房成了我心中的记忆。

那又盖的草房,因为都是用泥巴和麦秸铺就的,因而没有几年,每年下大雨前后,父亲都要找人帮忙去维修。就这样,住了十七年后,在1990底年终于不再住了,父母靠着勤劳的双手翻新了那房子。那之后我家有了一所近百平米的红砖现浇顶平房,奶奶和父母住在东厢房,弟弟住在西北角的屋里。直到2006年底弟弟将平房升高又接起一层。2009年,在村组长的协调下,父母和邻居都做了退让,两家共同拥有那片宅基地。哥哥终于在我家的那南厢房的废墟上盖起了自己的房子。也算了了父母的一桩心事。(因为我们弟兄三个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而哥哥没有,父母一直觉得对不住哥哥。)

如今,尽管别人都是把满院都盖成了房子,但那是他们的自由。我是不想为了拆迁时多让政府赔偿几个钱,而砍倒院中多年的石榴树,还有银杏、和那片竹林,让院子里没有一点生命的绿色元素,没有一点阳光。虽然,多年之后我只能这样的怀想我的小屋我的小院。但在没有失去这可爱的家园的时候,我还是想尽可能多的享受一些院中的绿色、院中的阳光、和吹进院里的每一缕缕温馨和煦的风。我爱我家!

201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