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难忘家乡的腐乳香

难忘家乡的腐乳香

发表时间:2020-09-08

【www.qg13.com - 让人难忘的情感故事】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难忘家乡的腐乳香,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人素来对腐乳之类的食物有所偏爱,以致对时下市面上售卖的各种腐乳食物情有独钟,包括不少人躲之唯恐不及的臭豆腐乳,一概来者不拒。前几天在小吃店偶然吃到一款色泽白嫩、咸味可口、鲜而不腻的豆腐乳,遂不由自主地大呼好吃、过瘾,颇有以前老家自做的豆腐乳之风味,就不由怀念起家乡的腐乳香来。题记

八十年代初,在沂蒙山区,农村的生活还很贫困。那时人们鸡鸭鱼肉还吃得较少,都是家里来了客人,为招待客人才吃上一点,当然做的很少,主要给客人吃。就连过年也不能放开吃,为此,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盘豆腐,做豆腐的原料豆子,富含蛋白,营养较高。其次,豆腐是都福的谐音,农村人过年讲究吉利,有祈求全家人都有福之意。

做豆腐,首先要使用石磨将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汁,使用网布过滤出豆渣。将豆汁放进锅里烧开,待豆腐浆煮开后,用卤水或石膏把豆汁点成豆腐脑,然后再经过揉压去浆,放在垫上豆腐包袱的竹筛里用石头压住,等水压得差不多了一竹筛白中泛黄、软硬适中的豆腐就做成了。

豆腐做成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制作豆腐乳了。豆腐乳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以做好的豆腐为原料,经过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精制而成。根据腐乳发酵生产工艺,豆腐乳分为腌制腐乳、毛霉腐乳、根霉腐乳和细菌腐乳四种类型。在我的老家,一般是腌制腐乳,就是把豆腐坯加水煮沸后,加盐腌制,装坛后加适量白酒,然后封坛发酵成腐乳。这种加工法的特点是,豆腐坯不经前期发酵,直接装坛,进行后期发酵,依靠辅料中带入的微生物而成熟。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具有白腐乳特有的香气,一般需15天左右就可食用了。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家的豆腐乳是用一个大坛子封存的。每次吃饭时,母亲总是要打开装豆腐乳的坛子,小心翼翼地盛出半碗带汤汁的豆腐乳,由于味道鲜美,全家人都爱吃,虽然好吃,但不能放开吃,一般每顿就那么上半碗而已。QG13.cOM

现在想来,老家做的豆腐乳之所以好吃,应该是与制作豆腐乳的原料豆腐好有很大关系。现在市面上售卖的豆腐水分太多,软而不硬,且添加了其他添加剂什么的,因此吃起来很难有老家自做的豆腐那种特有的香味。自己做的豆腐点卤要比较老一些,挤压的时间长一些,含水量低一些,因此做出来的豆腐乳自然要好吃。

多年没有吃过家乡做的豆腐乳了,真的好怀念家乡浓浓的腐乳香。

小编推荐qg13.com

家乡


文/主旋律

山,总是青的;

云,总是白的;

水,总是绿的。

我爱家乡的山,更爱家乡的水!

家乡的山水延绵影无变!

风,总是那么温柔;

雨,总是那么无情;

雷,总是那么惊人。

我爱家乡的风,更爱家乡的雨!

家乡的风雨温情暖大地!

小鸟,翱翔苍穹;

花儿,千里飘香;

大树,高大坚挺。

我爱家乡的花,更爱家乡的树!

家乡的花丛迷人名远外!

春天,万物复苏;

秋天,硕果累累;

冬天,寒风刺骨。

我爱家乡的春,更爱家乡的秋!

家乡的春秋温暖皆宜人!

家乡人,勤劳又勇敢;

家乡景,美丽又壮观;

家乡屋,古老又简约。

我爱家乡的人,更爱家乡的景!

家乡的人们热情待远客!

家乡的声音


前些天在夜晚散步的时候,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嘹亮,渺远。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麦子,每年布谷鸟来的时候老家的麦子就快熟了,这是个时间结点,马上要忙碌了。

在我们老家把这种鸟叫做光棍,童谣里是这样唱的光棍光棍,没有老婆,要老婆干什么?捣磨。这个字眼不能完全表达歌谣里方言的意思,我在字典里查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大致意思是一种舂米的工具,模样就想石舂。很少有一种鸟在深夜里独自飞行,所以它的叫声又让人觉得有些孤单和落寞。

恰巧的是这几日和一个儿时的伙伴聊天,他在一个更远的城市,所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老家。他说突然很想看看家乡的麦子,我说不然你就请几天假回来,我可以陪你几天,我也很多年没握镰刀了。他回答说路程太远了,不太现实,稍后又在信息框里说想想这些年为了什么,虽然是出来了,安了个家,也少许有了点积蓄,可总感觉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我一瞬间不知该怎么回复他,是啊,人生就是这样,或许到了一定的年龄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最后他说如果哪天我回老家的时候替他去看一遍吧!我距离老家要近一些,所以比他方便的多。

那些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那些长着浓密树木的鹅卵石小道,还有那条小河,它是浇灌田野的主干流,那时我们就经常坐在河堰上的树下面,远远地看着金色的麦田被风吹的跌跌宕宕,宛若浪花在涌动,风也吹着我俩年少的心,那风声就像从口里吹出的口哨一样柔软动听。小河虽然不宽但很清澈,水里草色盎然有蛙声阵阵响着,这些我都还记得。

提到蛙声让我记起住在老宅子的时候,那时老宅子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围沟,围沟通向田野,下暴雨的时候雨水就从那条沟里流出去。

到了夏天沟里就有许多青蛙,蛙声响成一片,倘若是满月,它们也会在夜里叫上一阵。那时我住的屋子很简陋,角落里常常散发着夏天的霉味,此起彼伏的蛙声从窗子里穿过来,窗外是落在院子里的月光。那时门前还栽着大杨树,杨树的影子稀稀拉拉稀稀拉拉,我热得不耐烦了就会走到杨树下,坐在杨树隆起的虬根上凉快会。

还记得那时杨树上常有一种刺蛾的幼虫,我们那里叫它蛰辣毛子,全身绿色长着绿毛,蛰人非常疼,经常掉落到地面上。有一次我穿着凉鞋不小心把它蹴到脚底下,整个脚立刻红肿成了一个大包,回去用风油精涂抹上,但依然痛在心里,从那起我见了它身上都会不由自主地起一身鸡皮疙瘩。之后我还见到过一只青蛙也遭遇了它,青蛙本身灵活,那天看着一只青蛙在树根里一动不动,张着大嘴舌苔不停吞吐,我上前仔细一看,原来它面前还有一只蛰辣毛子囫囵的身体,它一定是大着胆子吃了蛰辣毛子,感觉到疼痛又把它吐出来了,我想这只青蛙这个夏天都不用再吃东西了。

等到了秋天,牛筋草长满了山坡,龙葵果熟透了田埂,车前草的种子洒满了车辙,套上板车去田野里掰玉米砍棒子,累了就吃几块中秋节剩下的老月饼,躺在整齐的秸秆上,看着蓝天白云苍狗,云已雯天也高,那时的阳光已经不再刺目。

傍晚的时候把一天掰的玉米扛到小平房上,晾晒几天。秋天的夜晚早有了凉意,穿上大褂趁着月光在玉米堆里搓几个玉米,夜慢慢深了,人慢慢也静了,只有墙角下的软土里蛐蛐还不停蛰蛰地叫着,它们叫着秋的凉爽,叫着夜的静谧,仿佛它们已经感知到了岁月静好。等我手指搓麻了,便依偎着棒子昂首看着清彻的夜空,这个季节的星星也是最多最亮的时候,闪闪熠熠,听人说过每一颗星星都会有对应的一个人,于是看着满天星又有了许多遐思,常常不知入睡。可是那些日子终究都过去了,我几乎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多饱满的星星。

现在偶尔回趟老家,也没有那么多活干了,父母也老了许多,我常常偷看到父母把孩子搂在怀里,紧紧地搂着,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维护着包容着。往往我们临走的时候他们也要再三叮嘱我不许责备孩子,不许斥责孩子。

记得以前父母是那种严厉的人,我做错一点事情他们都会狠狠地苛责我,现在他们的性情似乎变了,或许他们真的老了,岁月已经把他们身体里长满了慈祥和怜爱。从前看着他们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很长很长,长的厌烦,现在忽然觉得看着他们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我真的会害怕有一颗星默然坠落。

家乡的春天


阳春三月,陌上绿满,山花烂漫。春水融融,暖风甜甜。莺歌燕舞绕指柔,姹紫嫣红三月天。我可爱的家乡,朱阳,位于豫西边陲,是个依山傍水的西北名镇,被称为杏乡,桃乡。山坡,河畔,田野,村巷,都有大大小小很多的杏树,桃树。杏花,桃花,盛开时,山坡,田间,溪边,巷陌,都是怒放的杏花和妩媚的桃花。在杏树细细的古铜色的枝条上,密密麻麻的花蕾间,杏花绽放了。绛红的花萼,白色微红透明的花瓣,在春风中抖动、招展、炫耀,远远望去如彩云一般,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杏花香,惹的蜂飞蝶舞,惹得游人凝眸,流连。一阵春风,花瓣似细雨一样纷纷落下,落在春天温润的土地上,落在少女飘柔的发梢。好一场美丽浪漫的花瓣雨。春风十里,桃之妖妖。在桃树,柔软绛红的枝条上,几枚青翠欲滴的小叶,两排红艳的花蕾,枝端一朵桃花绽放,在蓝天下摇曳,鲜极、艳极、美极。

西边小秦岭山上,那一片片茂密挺拔的橡树、银杏树、白桦树、花梨树等簇拥而成的天然林里,已穿上了层层叠叠、芬芳曼妙的碧绿春装,阳光下,郁郁葱葱,熠熠生辉。一条似玉带般绕镇而过宽阔、沉静的涧河,微波荡漾,烟水濛濛。它是小镇人们的母亲河。她像一位慈祥善良,博大温婉的母亲一样,千百年来,养育着、抚爱着她的儿女们__我的祖辈先贤,我的父老乡亲。

春天的原野,芳草连天。那小草起初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地面,一旦露出了头,它们便会在春风细雨里疯也似得生长着。昨日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今日已是 浅草已能没马蹄 了。放牛的孩子折一朵紫色的地丁花,兴奋地拿回家塞给妈妈,那正在做饭的年轻的母亲拍拍围裙上面的面尘,喜上眉梢,那双晶莹美丽的眼眸里充满着希望和欣慰,心里无声默念着,春暖花开,春天回来了!。是的,春天回来了。野小蒜一簇簇、一片片地长在河畔,田间,荒坡上,嘴馋的孩子们,放学后,三五成群地来到田间,用小钁头把野小蒜挖出来,放在小篮里,拿回家让妈妈做小蒜煎饼,野小蒜兼有大蒜的辛辣和葱的香味,故小蒜煎饼也是家乡春天里的一道美食。

羊咩咩的叫,喜鹊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新意。杨花纷纷扬扬的飞,像棉花似的。小镇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钱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人们出门小心翼翼地用手遮挡着眼晴,一不小心,那花絮便撞入眼帘,迷着了眼,但人们心里是欣喜的,因为那花絮,是春的使者。

涧河的河冰早已化了,沉睡了一冬而今苏醒的河水,欢快地、奔放地向下流着。水鸟徘徊在浅水处寻觅小鱼吃,或者是小虫子。

天气渐渐地热起来,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偶尔,冷天气还要来袭,但是,毕竟是春天了,温暖才是这个季节的主角。春带着温润浪漫的情怀温暖着小镇

我爱美丽的春天,我更爱春天里,我可爱的家乡!

家乡的月夜


我在机关宿舍区中间一栋房子的二楼住了近十年,四周为楼所挡,室内不见天日,自戏称为四维(围)斋。后迁到新的住宅小区,夜晚在六楼静倚窗户,终可仰观久违明月。

与月对话,悦慰之中不免惆怅有失。城市五颜六色灯光的照映,车流人群声音的喧嚣,脂膏油粉混味的飘散,侵蚀高洁的月光,使人感领不了她的明媚、静谧、纯柔、恬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绪穿过月光流泻的空间,把我牵回了家乡的月夜。

思绪先是叩开家乡春天的月夜。月亮是温和的。在她的鼓励下,青蛙不愿休息,竞似放声唱咏;杨树柳树不愿休息,争相吐出新绿;小麦大麦油菜不愿休息,比着拨节长高月光之下,一片碧绿色的海洋,春风轻拂,绿浪夹裹月光翻滚,给你送来了树木庄稼吐绿拨节的轻吟和青蛙的高歌。经过冬眠的我们开始跑出家门,汇合在一起玩戏。令人感受强烈的是清新,空气是清新的,月光是清新的,连人的心灵都是清新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家乡春天的月夜,笼罩一片盎然生机。确如唐代诗人刘方平所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思绪进入家乡夏天的月夜。月亮是热烈的。在她的催促下,杨树柳树枝壮叶肥,小麦大麦油菜黄了,大豆胀满了口袋,棉花撑起了绿毯。月光之下,你看到了金黄色的海洋那是春季作物熟了;随之月亮又将这一片海洋染成了碧绿色那是棉花长大啦。元代诗人何中曾吟诗:前池荷叶深,微凉坐不爽。人归一犬吠,月上百虫响。是啊,虫儿用甘露滋润喉咙尽情歌唱,鱼儿吃着塘边水面的草物汇合一片唼喋,萤火虫在大自然构成的舞美下翩翩起舞。记忆中最熟悉的是月光之下,大人们搭起铺板,端出躺椅,摇着芭扇纳凉歇息,燃着的旱烟伴随抽吸声发出一闪一闪火光;我们一群孩子在生产队仓库前的晒场上疯啊闹啊,直到大人来喊才回家。

思绪转换到家乡秋天的月夜。月亮是厚实的。有她的照护下,棉花笑得绽开了脸,合不拢嘴,吐出的花絮宛如银白色的海洋。月光之下,地上的棉花泛映着月光,是多么和谐交融明亮空灵!唐代诗人刘禹锡为洞庭秋月叹到: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溶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在棉乡秋天月夜里放眼望去,意境不逊色于洞庭秋月。那时,棉花是家乡的唯一支柱产业作物,在外地的富名全靠它赢得。在月夜里,你若听到男人们串门喝酒回家相互告别发出的爽朗笑声,就可断定那年是个棉花丰收年。最令人难忘的是中秋之夜的摸秋,多么新奇,多么兴奋!我们怕人来偷自己园子里的甘庶、柚子,又想像大人一样去摸秋,可有贼心无贼胆;但有时碰见摸秋归来的大人们,还可分享点胜利果实。

思绪最后来到家乡冬天的月夜。月亮是冷静的。在她的注视下,碧绿色的海洋、金黄色的海洋、银白色的海洋都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平整的褐铜色的海洋。人们拨走棉杆,翻耕土地,播下种子。月光之下,翻身裸睡的褐铜色土地散发出特有的芬香,在她的怀抱里,种子正在吸着奶汁充盈内涵。家乡冬天的月夜冷,北风吹刮在脸上如鞭抽一般;家乡冬天的月夜静,时而听到几声狗叫声或是牛车声。最有情趣的是雪夜,一片洁白的海洋,雪白,月白,交相辉映,宛如白昼。此景,清代诗人惠士奇曾经描绘:明月上西轩,流光照积雪。开轩一长望,皎皎千里洁。瑞雪兆丰年。农家人围坐在火盆旁,心里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我们小孩在睡之前还要打开门看一看,白天堆的雪人在月光下是个什么模样。

来到城市的岁月里,家乡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家庭生产经营、经济结构调整,大片大片种植同一作物不见了,人们种植了梨树、柑桔、脐橙、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你在月光下,看不到了那单色海洋,呈现出多彩斑澜。可我没有去领略品赏,这是一种遗憾。

家乡的野菜


采薇采薇,曰归曰归。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终饿死于首阳山。

野菜,总与故园乡土联系在一起,也总与乡村联系在一起,城市里是没有野菜情愫的。

假期,与父母锄草田间,发现有种野菜长得甚是肥美,于是我挎起篮子专职采摘,趣味盎然,中午又可以添一道美味了!

回想起幼时,邻家姐姐虽有些聋哑但心地善良,常带我一起去田野里挖荠菜,挖来的野荠菜炒鸡蛋吃,虽偶尔会有没洗净的泥土咯牙,但是那种野味儿却十分鲜美。

相比之下,现在集市上叫卖的荠菜虽然肥硕,但都是大棚里面的,吃起来总感觉欠缺那么点儿意思。

可食用的野菜有好几种,也不尽知其学名叫什么,今天摘的是马齿苋,村里人都叫它马菜,甚至还流传着关于它的典故呢。

相传上古时期,后羿射日时,第十个太阳为了逃命,便藏身于马菜叶下,后来因蚯蚓向后羿告密才被发现。

太阳为了报复蚯蚓这种告密小人,往往会把它晒死,蚯蚓只能藏身于阴暗潮湿的石缝中间。而马菜却抗旱得很,生命力顽强,太阳再毒也很难将其晒死。

传说虽然不具有可考xing,但是一代一代农民口口相传,对于马菜、蚯蚓的喜恶很是鲜明,可见是寄寓了对马菜特殊的情感。

还有一种观赏花叫马菜花,其茎叶和马菜是一样的,只不过马菜花开得特别好看,各种颜色都有,好些邻居家里都有种植观赏。而马菜的花却其貌不扬,普通得很。没有艳丽的花朵,反而更显马菜的朴素不张扬。

长势好的马菜甚至比巴掌还要大,茎壮透明中带着紫红色。其叶像是汉钟离摇的芭蕉扇形状,质厚有肉感,一株马菜或有三五条茎,其叶层层分布在茎上。

马菜点缀在落花生丛间,看上去特别讨人喜欢,虽然同属杂草,但即便被当作杂草除去,所夹杂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对其他杂草尽是憎恶,对于马菜却充满怜惜。

不一会儿,篮子便盛满了马菜。这么肥美的马菜,想着给奶奶也送些,哦,不,奶奶大概不喜吃野菜的。

有一次我买了芋头煮好后,兴冲冲地带给奶奶吃,因为我们那儿平日里很少吃芋头,想着送些给奶奶尝尝,结果奶奶说年轻时早吃腻这些所谓的野味了。

奶奶生于上世纪30年代,历经了物质匮乏的时期,对于野菜之类的早腻了。

抬头,不经意间瞥见远处的新坟,忽地一想,奶奶不是已经去世了吗?唉,总是会忘却这个事实,居家数日偶有丰盛的菜肴也总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奶奶。

大概是因为奶奶在世时总留着好吃的给我,而家里每每做好吃的了,也总会给奶奶送去。

人一旦上了年纪口味就怪了,想着法子、挖空心思却也觅不到她想吃的。实习时随师傅出差途经洛阳,在古街上看到养蜂人叫卖一种崖蜜,想着给奶奶带一些尝尝,因为工作不方便遂作罢,现在想来却成为最后的遗憾。

再也不用琢磨了,忽然又觉着那种琢磨的心思很天伦,却再也享受不到这种快乐了。

无独有偶,正午荷锄归时,发现前面老大爷的自行车后座上也放了一把马菜,内心不禁油然生出对这片乡土的亲切感。

家乡的水库


我游览过许多水库,也领略过不同水库的壮美与灵动。但我始终觉得还是家乡的水库让人更亲切、也让我有更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家乡的水库叫昆仑水库。听名字,大家可能还以为是在新疆的昆仑山上的一座水库。其实不然,它只是在湘西南邵阳的一座小I型水库。几十年来,它一直是我故乡几个村的农业命脉所在。

它没有魏源湖的宽阔、没有丹江口水库的悠久历史、没有密云水库的知名度。它,只是一座小小的坐落在江南小山村里的孩子嬉戏与农田灌溉水源地。但它确是我记忆中最美、最静的水库。它犹如一颗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蓝色宝玉,优美、灵动、安静。春天里悠悠烟水、轻雾笼纱;夏天时波光潋滟、水趣盎然,秋天到风平浪静、碧波荡漾,冬季来临,它又是那么溪流淙淙、清澈见底,四周环抱着盛开的油茶花。

故乡的水库不大不小,可是农家孩子天然的游泳池。

孩提时,我在水库里学会了游泳。

在水中扎一个蜢子,吓一吓那些胆小而生怕溺水者或是那些不会游泳而经常到水边来吹吹风的人们,就有一种胜利的乐趣。或者,来一个仰天游,在蔚蓝色的苍宇下,肚朝天、背负水地自由自在地游弋,像木船那样飘在水面上,不要费什么力气,可以悠闲自在地欣赏蓝蓝的天空与飘动白云。每每看到这蓝天与透亮的如轻纱般的白云织成的美妙图案,便会令人连篇想起王母娘娘那奢华的住所、精美的天堂和玉皇大帝宽敞明亮的宫殿。越想越觉得好奇,越觉得好奇就越羡慕,越羡慕就越恨不得插翅飞上去,象观音娘娘一样,脚踏云雾,像齐天大圣般一个筋斗翻八千里路云和月。

或者,几个一伙,一同从高岸翻身倒插如水中,激起阵阵浪花。这种姿势准不亚于那些跳水运动员了。我们没有什么规则约束,可以自由地使出自己平生最精美的花招。几个人同时跃入水中时,激起的浪花有时达几丈高,好一幅溅花飞絮的美景!

或者,几个人一起赛踩引水。双手高高举起,高明者还会拿着些许东西,来个双手托顶,就凭双脚,从这边游到对岸去,那更有一番情趣。这是技术与力量的较量,先到者,往往会以此自傲。

晚炊袅起宁静的乡暮时,水库更是热闹之处。在这里没有烟暮乡关何处是的情怀,但总会有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效果的。村庄的炊烟似飘带,穿过水面,一直飘到对面的山腰,似仙女拖着长长的裙带。高高的红土坝上,整齐地排着一队牛,偶尔有几只跑得飞快,去寻找自己亲密的伙伴。

这时,躺在水面上,观望着远处明亮的天际。牛群似乎就在这天际边游走。这水面、飘带、牛群、村庄和天际织成的立体画,该多么壮观啊。这时,伴随那悦耳的笛声、悠扬的哨声、歌声、笑声和牛群滴滴答答声,简直是在奏一曲田野交响乐,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风景。

水库边没有低垂的杨柳,但有许多花生与红薯。这对那些调皮的孩子来说是最好不过了。他们扯一把花生,挖几个红薯,在水中一搓,就可以往嘴里送,很香很甜。

水库每年在冬春季就蓄满了水。听大人们说,水库中有上百口水井,这给了水库源泉。水库每年都能满足几百亩良田的灌溉。

我们已不再是孩童,成为在外的游子,很少再去享受这份孩童的乐趣。但与我们同样年龄的儿时伙伴有的外出寻找致富经去了,有的仍留在水库边,靠着这个水库承包了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建立起了试验田、种植场、加工厂,并都在这里养儿育女,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

如今,家乡的水库有了另一种魅力!在政府的关心投入与人民的保护下,春天里,水库两岸的油菜花香飘十里,招蜂引蝶;夏季时大坝上葱绿的草坪吸引着孩子们与牛群嬉戏;秋天来,四周的水泥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载满了各种丰收的喜悦;冬天时,不时看见有许多白鹭翱翔,它们与四周盛开的油茶花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家乡水库里的水总是清清的、满满的,永远不会干枯。它依旧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中的蓝玉点缀在家乡大地上,滋润着孩子的心、灌溉着庄稼的根,始终是家乡人民的最爱!

家乡的水库永远也不会平静,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享不完的乐趣。现在的孩子在水库里比我们那时玩得更加痛快。如今,它那平静的水面上又增加了许多现代农村的影子

家乡的变化


时间久了,不归巢的人很难想象自己的家乡发展成了什么样子,记不清从县城新房子去农村老家该走那一条路最近、最方便;记不清走亲访友行到路口时是否还是在那个标志性的物件旁左拐或右拐;记不清村子里那头老黄牛是否还会在农忙时下田帮忙。

隔了一代人,吃的睡的用的就如隔了一个世纪,不用心去感怀,很难发现这一切的不同之处。其实细分开来,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每一天都在改变,只是你越来越懒,去任何地方,去办什么事,只记得起点与终点,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不知道自己已经开始渐渐不属于这里。

白居易的风景旧曾谙,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无法像白老夫子一般领略再游江南时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迷人醉人的春色,这或许就是久不归巢人的悲哀。其中的变化,放开身心去感受,撇开封闭的四轮私家车,骑一辆单车,微风吹在胸膛,吹在脸颊,眼睛所在处是那一丝丝隐藏在陌生中的熟悉。你以为你忘了,这一刻你没忘,你依然是这片故土养育的那一株小草,只不过时光荏苒,你早已变成一颗参天大树,但你的根依然在这里。

我高中毕业,去苏南求学,我的家乡在苏北。坐汽车也就半天的路程,即使是半天,中间却隔了个秦岭淮河,虽然比不得省外远在海南、东北或大西北的其他同学朋友,但是每一年放假回家,我都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家乡那令人畏惧的变化。是啊,可能是童年的记忆太深刻,潜移默化的眼睛让我以为一切都不会变,可随着年龄的成熟,视野的认知开阔,越发觉得回到家乡所接触的事物变化令人畏惧,平房代替瓦房,楼房又代替平房,家家都砌起了院落围墙,红漆大门下是庭院深深的冷清,端着饭碗串门不在是家常便饭。当然,时间久了,不管你是否属于这里,你都会慢慢的融入,尤其像我们这种离巢而飞的小鸟,家乡的温馨早已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被呼吸进了我们的灵魂。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回家,但与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细细数来还是太少,想起村落里的老人,想起村后的那条小河,想起村外的那片绿油油的庄稼地需要回忆的太多太多了。家乡的变化是巨大的,人老了,换来的是年轻的生活,日常吃住行的质量越来越好,不管是谁,这一切都是欣慰的,或许表面上不承认家乡越来越美,但是心中一定会在某一刻默默的给自己的家乡点个赞,会骄傲的指着这一片土地说道:你知道吗?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根就在这儿!

根在哪儿,你的灵魂就在哪儿,时间久了,也该归巢了,看一看家乡的变化,放开心神去感受,微风吹过,人美家乡更美。

写于20xx/3/4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