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无限循环的人生无限循环的命运

单曲循环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9-25

无限循环的人生无限循环的命运

情感百科对于恋爱是非常有用处的,我们应该耐心学习一些情感方面的知识,有哪些解决情感问题的小百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限循环的人生无限循环的命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无限循环,如果运气是,如果人生道路是。踏上黄泉路,喝下孟婆汤后,新的生活将会继续,生活的道路也将是一样的无限循环。

I,无限循环的含义是

无限:没有最深的地方;没有限制。

循环系统:描述循环:鲜花盛开和秋天,满月和短月,无尽的循环系统。同样的情况会来回变化。无限循环坦率地说,往返营业额是没有限制的。

二,无限循环十进制

1.定义

它指的是被计算成小数部分后,无限且不可分割的小数部分的数量。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个数开始,其中一个或多个大数字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称为无限循环 decimal。

2.分类

小数可分为两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而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无循环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经过少量数字后,某个人刚刚开始重复显示前一个或每一段数字技术的十进制无限十进制数。例如,2.1666…和35.232323…等。被一种或每种重复的数字技术称为圆形截面。循环小数的缩写方法是省略第一个循环段之后的所有数字技术,并在保存的循环段的第一个和最后两个位上增加一个优点。例如,2.166…缩写为(发音为“2: 16,6循环系统”);0.34103103...103 ...缩写为(发音为“0.451103,103循环系统”)。在数字分类中,无限循环小数属于有理数。

无限不重复小数

有些小数是无限的,但不循环。十进制数,如值、、2.12459537621...被称为无理数。无理数不像循环小数。每个大数都是重复的,但它们也属于无限小数。

三。电影无限循环

电影无限循环:

1.[电影介绍/br/]

这位英雄是一位非常聪明的科学家,另外,他是一个极端关键的控制点,为了计算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清楚,然后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一步地遵循规章制度。

然而,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都充满了变化。

经典故事始于一次休闲度假旅行。男主角将带女主角去他们第一次在周年纪念日休假的地方,回忆他们以前的快乐。然而,当他们到达该地区时,他们意识到已经有空的建筑物,只剩下空房子了。这个景点显然已经破产了。

尽管景区破产并关闭了,酒店仍然需要对英雄的计划做更多的伤害。他仍然执行自己的计划,想给他最喜欢的女朋友一个难忘的暑假。然而,美好的时光并不长。女朋友的男朋友(很快就戴上了炮灰)突然来了,摆脱了最初的幸福。由于一些误会,男主角把女主角骂走了。女主角离开后,男主角非常后悔。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上。他想回到过去,改变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再次赢得女主角的青睐。

转眼间,一年来到了两个人的节日。男性领导的设备也被开发。他打电话给女主角,希望她能回来。这将是美妙的。从女领队进入这个区域开始,a 无限循环火力引导点就已经开始了。男主角,女主角和他们的快速穿着炮灰被困在这个循环系统,毕竟不容易完成。

每一次英雄过马路重生,他在现实中就有一个未来。由于他将来会更成熟,他对所有的难题都估计得很好。每次女主角为他感到寒冷和悲伤,他都会回来弥补。现在他也很聪明,默默地奔跑,为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强的机会而奋斗。

这个经典的故事很长,没有一个一个解释太多。更有趣的是,真正的快穿炮灰刺伤了穿过重生家园的快穿炮灰。他还认为自己在做梦,这真有趣。

在这部戏的结尾,这位英雄在十年后仍在弥补自己!

一个未来的英雄拿走了女英雄真正想要的鲜花和巧克力,并带走了女英雄,而剩下的是一个循环系统链,根本无法消除。说白了无限循环,也就是说,没有最深的地方,没有有限的往返替换,英雄被困在另一个小世界。

从经典故事的开头到结尾,我认为这是说一个哭泣的婴儿英雄一直后悔不已,依靠武器生产来创造无数越来越极端的自我,这样他就能保持十年后赢得女英雄青睐的目标。你不能这样评论他的对错。至少他的立足点是好的,但他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

在电影中,主人公有机会后悔,他可以利用时空穿梭让自己改变现状,但在现实中,人们没有这种福气,因为从小到大我们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世界上没有孟婆汤。

女主人公始终爱着男主人公,也就是说,她想为男主人公而改变。无论哪个英雄,在女英雄的眼里,我想都是她爱的人。女主角的爱很简单。她只想让英雄等着她。简单的花和巧克力就可以了。这不是英雄竭尽全力做的事情。英雄愿意控制一切。他想让女主人公记住所有的幸福,抹去这些情感中的所有不幸福。他甚至不知道这会让女主角感到太累。他只觉得他全心全意是对的。他心里没有信心。他总是觉得女主角不爱她。只有在那之后,他才有无数未来的女英雄从现实世界中抢走了他。这真的是说,人生的道路是不幸的,他创造的果实只是他自己的。

这位英雄陷入了深渊,尽管这不是对所有人的描述?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失望。每个人都希望他们能把记忆带回到过去,改变一些事情,让自己更强大,让身边的人更强大。但这真的是人们所认为的发展趋势吗?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吗?

过去,我读过一些关于命运轮的报道。我不需要说出事情的真相。我只是看着命运之轮。他们做了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吗?像“蝴蝶效应”和“以前的目的地”无限循环这样的电影中呈现的客观事实并不是如此不幸的事件。

整部电影中的角色很少,但是经典的故事非常好。虽然人们没有能力像英雄一样通过时间和空间改变他们过去的工作,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未来。人们能保证的是,他们不必做他们后悔的事情。在做所有选择之前,他们应该首先考虑将来是否会后悔,并告诉自己最真实的参考答案。不管结果如何,如果他们做了选择,那我不后悔!

我们总是有办法一起做出更强的选择。我们愿意掌握这些方法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和训练更多。挑战无处不在。人们必须改变他们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他们学习和训练的越多,他们感知的就越少。然后他们再次学习和训练。让我们一起成为终身学生。

一段摘要:改变,从今天开始。

2.电影评价

坚持改变重生后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个不能再醒来的梦,无聊无助的无助感,以及工作分配的平行面孔。你会想到《盗梦空间》、《拉什·洛拉》和《西部世界》,它们可能都不一样。低成本的“科幻”电影。毫无疑问,电影导演是一个有趣而有思想的人。这真的很有趣,但这部电影仍然很差。

相关阅读

沟通受限,危机无限。


他是那般执着的一个人,我自始至终了解。但我自觉得通情达理,到他眼前,一切一切的心愿都土崩瓦解。我很喜欢和盆友闲聊,一直会在她们碰到各式各样难题的那时候,用言语给与慰藉。乃至在和陌生人說話的那时候,她们一会一件事另眼相看,唯有应对他,我高校的学历就是说一张舍本逐末的废旧纸张,全部的提议,全部的协助,变成他不屑一顾的托词。

他是那般的年轻气盛,他是那般的执着自身的坚持不懈,没去理睬他人眼里的是是非非对与错。他是那般的看不起每一个人,不清楚那就是自傲還是信心。我试过很多种多样方式与他沟通交流,它是人们群居动物的社会发展。我们都是必须互相依附于而存活的,独挡一面,早已不时兴了。

但...大量的那时候,我应对他的那时候是那麼无奈,言语看起来惨白而无力。我曾经不觉得文凭是无法沟通交流的原因,但如今,我都能如何想呢。你有情感婚姻的问题吗?你有哪些情感日记?

假如只有我自己见到了他的这种难题,那或许就是我走眼,但相信他的家人,他的盆友,但但凡了解他的人都是见到他的这种难题,但与别人有哪些关联,立即的受害者总是就是我自身。

如今我没有慢声细语的讲哪些大道理,已不坚信争执会算出参考答案,当有一天我没有不为人知,当有一天因为我刚开始发亮,就不容易忽视我的存在了。

你有情感婚姻的问题吗?你有哪些情感日记?我一直认为,我想蹲得很低,来显出你的伟岸,那自始至终是错的,希望,你还记得全部我曾经对你的期望,因为你的执着,这期望或许不容易再保持了,我能给你亲眼看见你的坚持不懈不值坚持不懈。我想站立起来了,倘若遮盖了你的光辉,你要别介意,由于我曾经急切的给过你机遇。当你吃少软的,那么就来个硬的吧!

如何终止病态婚姻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一个极发人深省的概念:“强迫性重复”。有的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什么事都要控制,长大后便娶了个很爱管的太太,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心理空间与独立自主的权利。有的人受不了父亲太过懦弱,不能保护自己,成长后不知不觉地就嫁了个身上带着自己所熟悉父亲懦弱心理特征的“阿斗”,潜意识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这个阿斗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从父亲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从肇因处医治
笔者过去以为“强迫性重复”只是极少数的偶发现象,后来却发现,这个现象在许多人身上都可看见,只是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根据一项美国的统计,酗酒者的女儿长大之后嫁个酗酒者的机率比嫁给常人高出两倍。笔者有位个案,几次所爱上的对象都是酗酒者(即使有些人刚开始看不出有酗酒毛病),原来她的父亲死于酗酒。从小不管她多么品学兼优,努力要做个好女儿,都无法藉自己的好行为使父亲爱她,给她注意力,并为她戒酒。长大后,她只被与父亲一样有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所吸引,潜意识中她觉得,唯有当她能用爱感化酗酒者为了她而戒酒,把她从父亲身上得不到的爱与注意力给她时,她的心才得满足。
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前面所提到的那位青年才俊不是已经有三次机会回到类似原来受伤情况的关系中吗?为何他不但没得到医治反而每次都痛痛苦地分手?
人若只回到类似原来受伤的心理情境中,并不见得能带来医治。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拳赛中被打败,若不经苦练就再度回去与对手交锋,仍要惨遭败北一样。离婚与再婚也是如此,如果不痛定思痛,了解过去失败因由,重新学习如何自爱爱人,那么他第二次婚姻失败的机率,必定比第一次婚姻高。事实上,有许多统计指出,第二次婚姻的离婚率是比第一次婚姻高的。
那么为何他三次疯狂相爱却都如此痛苦地分手呢?我想这跟他潜意识中的渴求有关。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从小缺乏爱,对爱愈饥渴的人,将来恋爱时潜意识中愈有下列的期待:
1)过去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悲伤从此消逝。
2)心中所渴望的快乐幸福将从此开始。
3)心上人是全然美好,像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慈父或慈母一般,能在自己不安,有心理需求时,自己不用开口,他(她)就会体贴到我的需要,主动来抚慰、满足我。
甜蜜的恋爱期
恋爱的初期总是最甜蜜的,两人彼此把对方当作生命中最爱,最重要的人物。恋人间彼此似乎有无限的包容力,能无条件接纳对方,即使你五音不全,唱起荒腔走版的歌时,对方竟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在恋爱初期中,他们彼此成为对方自我价值感的支柱与生命能源的供应者,唤出对方人格中最美好的一面,两人像活在天堂乐园中一般,的确,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似乎由此开始了。
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Regress)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不论是恋人之间或婴儿与父母之间,在这个时期都缺乏“心理疆界”(PsyologicalBoundary),情绪纠缠不清,分不出彼此的感觉。好处是不管自己心里多么愁苦,一看到对方欣喜的笑容,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就不知不觉地跟着开心起来。坏处是看到对方心情不好,不笑了,自己情绪马上受感染开始难受起来,以为对方在怪自己。
当婴孩见到母亲不愉快,从她那儿得不到爱与支撑自我感的养料时,不是变得特别乖,企图以好行为使她重展欢颜,就是闹脾气(TeerTantrum),用最尖锐的哭声处罚她,逼她就范,收回不悦之情,再变回那个面带笑容的“好妈妈”,使他能借着她的爱与笑容再度快乐起来。
这位青年才俊也是如此。因“强迫性重复”,他深深被身具自己母亲愁苦的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热恋时他心中不但渴望这些痛苦的女性愿意接受他的爱(若她们不接受,他也会很痛苦),他还有个更深的渴求:他希望他的爱是有效的,他期盼这些女性能因他的爱而得到医治,然后坚强起来,他更希望她们终于能把自己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爱给他。刚开始在爱情关系中,他先扮演“慈父”的角色,他潜意识中渴望这些心灵受伤的“小女孩”能变成成熟快乐而坚强的“慈母”,让他可以放下自己“勇者、强者”的心理防卫,回归一个柔弱无助“小男孩”的角色,才能充分感受过去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那份温柔又具保护性的爱。
自救而后救人
在恋爱的初期,当两人都还陶醉在爱情迷幻的药效之中时,他还能借着自己一厢情愿的心理投射(Projection)而感受到爱,可惜的是像这类的迷恋(Infatuation)或中国人所谓“激情”或是“爱情发烧”,在不受任何外力阻扰的情况之下,大约只能持续三到六个月之久。(注:被禁止、受挫折不许存在的激情,反而可像罗密欧与茱丽叶一般能愈演愈炽,持续良久。)
深度心理学强调,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英文畅销歌曲中所说的:“Twoloneleletogeerandingswillbefine。”听起来很美,但却无法通过现实的考验。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两个爱的乞丐,却彼此都逼对方先付出一些爱,是一幅非常悲惨的图画。
心灵受创,对爱饥渴,却不懂得学习如何真正去爱的人,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他们双方在潜意识中会这样想:“过去只要你一笑,我就开心,你明明有能力带给我美好与快乐的感觉,为什么现在不再使我快乐?是不是故意处罚我?为什么跟我在一起你心情还是不好?”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
因为我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完全依赖在你身上,期盼你来成全(colete)我,我不知不觉中就使你在我身上有极大的酬偿权力。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我也只准你对我表现正确的情绪。由于我的苦与乐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许对我表现任何负面的情绪,更不准怪我,因为这些都带给我痛苦,使我心里不安全。跟你在一起时,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如果我觉得痛苦,我便会怪罪于你,并千方百计地要改造你。
脱出恶性循环
前文所提这位男主角对他所深深爱上的三位女性也是如此,开始进入爱情关系,处在“甜蜜共生”的状态时,只要对方嫣然一笑,他心中所有的愁苦便一扫而空,洋溢着满足的幸福感,但是当爱情麻药渐渐失效,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无法使对方快乐起来,对方不再像过去一样带给他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时,他心中受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想“我仍是与以前一样待你,为何你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当初那使我感受到爱的你了?”事实上,这些心灵受伤,却被他爱上的三位女子,也有跟他几乎一样的心理感受。会痛痛苦地分手是因为当双方内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便转为愤怒,都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要改变对方,逼对方先付出爱。不幸的是攻击只会导致反弹,让自己更觉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愈来愈猛烈,最后只好分手。
其实以上所描述这个由甜蜜相恋到痛苦挣扎的心理过程是所有的情侣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而这种历程在这类“强迫性重复”的个案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而鲜明,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那些陷在强迫性重复中的人,若不经医治,很少有人能自己从不断重蹈覆辙的恶性循环中脱身而出。那么,这些心灵受创的人要如何才能得医治呢?
对心理受创较重的个案而言,他们可能需要较深度的心理治疗。举上文中这位男主角为例,他需要经过一段“Grieving”(哀伤)的过程,换句话说,他需要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份,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性的情绪经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过去的创伤。
相爱容易相处难?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然而他所学到的功课却是无价的,也是无人能夺去的,同时他付上心血所换得的心灵医治与人格整全,也将为他将来的婚姻幸福奠下美好的基础。
从以上对“强迫性重复”这个深度心理现象的探讨,我们应能清楚看到“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是息息相关,丝丝相扣的。父母婚姻的不幸,造成家庭病态,影响了子女人格难以健全成长。子女的心理创伤,又使他们成长后,在择偶与爱情的路上,要比常人遭遇更多的痛苦坎坷,使婚姻与家庭之病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呢?我们必须要全盘了解现代婚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必须去检视我们自己目前亲密关系的状态,我们更要去学习活在爱中的秘诀。让我们来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现代婚姻所面临的挑战。哈佛大学经济教授JulietSor研究美国家庭经济的变迁时发现,当前美国家庭每年平均工作时数,要比一九七零年代多出了一万个小时以上,同时,每人每周可以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至少减掉了十个小时。有个全球性的趋势,工作主管为了生存竞争,要求每人更加卖力,提升效率。然而随着物价的膨胀,每个家庭的净收入相对减低。一个家庭如果要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变成夫妻两人都必须出去工作。
当丈夫不再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时,男女间的角色期望,两性之权力结构都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现代人角色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无言的规律也变得极其错综复杂。近三十年来两性关系的变化,很可能大于过去三百年的总和。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要求直线上升,但夫妻彼此相爱的能力与技术却未能相对提高。在讲求功利速成的社会中,我们都想品尝甜美爱情的果实,然而在婚姻家庭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却没多少人肯像上驾驶学校学开车考驾照,或像进研究所拿MBA文凭一样,真正付代价去学习爱的功课。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现代人较不愿下功夫参与过去传统中有益于维护婚姻家庭的教会与社区活动。加上现代夫妻平日没时间沟通,唯有在心理毫无防备,为一点小事突然间起争执,双方怒气填膺,面红耳赤时,才来作徒伤感情,却不能解决问题的“强烈沟通”。
貌合神离成怨偶?
于是,中外皆然,不但离婚率剧增,勉强留在婚姻中,情感上却早已离异的怨偶更是随处可见。据上海市徐安琪教授所做的一个六千人样本的统计,你侬我侬婚姻甜蜜的夫妻只占百分之三,在水深火热之中,处于离婚边缘的超过百分之二十二,其余的都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婚姻状态之中。
根据美国最受尊敬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葛特蒙(Dr.Gottman)的研究,在预期四十年的婚龄中,美国人第一次婚姻以离婚收场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七。离婚者中,大约有一半是在结婚后七年之间离婚的。所以美国人戏称“七年之痒”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离婚后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男人与百分之七十二的女人会再婚,但是第二次婚姻再次破裂的机率,是百分之七十七。
在华人中间的离婚率又如何呢?如果用同一年中结婚与离婚对数之比来做统计,目前台湾已超过三比一,就是三对新人步上红毯之时,就有另一对怨偶在法院里办离婚。新加坡的离婚率紧随其后,而北京与上海的离婚率早就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这种离婚率有增无减的现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离婚对社会经济、双方亲友与家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子女身心的发展,更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伤害。
据美国人口普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名儿童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没有与生父同住,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的儿童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据统计,离婚一年之后,大多数的父亲都渐渐与亲生子女疏远,有人把这个世代称为“没有父亲的世代”。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身心会不受其影响。
爸爸不再梳我头?
在美国对离婚子女长期追踪的实证(EiricalStudies)研究中,被公认为最具有权威的,大概要算心理学家华勒丝汀(JudiWallerstein)博士至今已持续了三十年以上的长期追踪研究。
华博士自一九七一年就开始针对上百位离婚子女做详尽而深入的心理访谈。她看着这群孩子长大成人,对他们每人的身心发展有极为深入的观察与了解。三十年来,华博士累积了极为丰富宝贵的临床资料,大约每过七年,她就整理出一份综合报告,让学术界、治疗者,甚至整个社会对离婚子女的心态、挣扎或需求有多一些了解。
华博士发现,不管离婚在北美是多么“正常”的现象,周围有多少同学的父母也离了婚,这些受离婚涉及的子女都难免自问:“为什么父母离婚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父母为什么要分开?为什么连我也不要了?”“父母想要离婚,为什么一点也不考虑到我的痛苦?”“为什么爸爸在梳另一个小女孩的头,却再也不能替我梳头了?”┅┅
这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们,比其他小孩要来得寂寞,甚至感到绝望,觉得缺乏父母的爱与保护,他们心中愤怒,却怕惹父母伤心或生气,而努力把这些伤痛的感觉隐藏起来,但他们成长之后却变成心中满怀愤怒的年轻人。
这些接受华博士长期追踪研究的离婚子女,呈现两个共同的心理特征:
(1)对亲密关系的爱情,又渴慕又害怕,对人容易敏感,特别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抛弃。
(2)较缺乏承受失落(loss)的能力,在事业上或人际上受挫时,特别容易受伤。
其他的心理影响包括缺乏自信,担心自己不够男(女)性化。而许多才能出众、父母离婚的女性,竟然因低落的自我形象而“下嫁”条件比她们差很多的配偶,而她们婚后的生活也相当不理想。此外,她发现离婚子女也较缺乏成就动机,有较高的酗酒、吸毒与犯罪率,也有不少人不敢结婚,或婚后不敢生小孩,唯恐将来子女会遭受像自己一样痛苦的命运。
强留婚姻争议多?
离婚子女对冲突特别敏感,“心里怕人”的现象也在其他实证中得到证实。例如,Amato与Kei两位学者,对历年来九十二个有关离婚子女心理适应的研究报告做综合分析后,发现离婚子女平均在社会与心理的适应上,的确比常人有更多的挣扎。
然而,父母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为子女的缘故而留在婚姻之中,这样做对子女是否真有好处,至今仍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