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心理学家:女生允许你坐她的床,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家:女生允许你坐她的床,意味着什么

发表时间:2020-10-15

【www.qg13.com - 情感语录她不回你】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家:女生允许你坐她的床,意味着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段时间,有个有意思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个男生问道“认识的允许我坐在她的床上,是不是证明她对我有那么点意思”

的确,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床是一个人比较私密的空间,哪怕是绝大多数男生,都不会允许随便什么人上他的床。

那么,女生允许你坐她的床,对一个男生意味着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往往代表了这些含义。

(1)绝大多数情况,意味着真爱

床不仅仅是一个人最物理上私密的空间,在心理上也同样如此。一个人愿意让你坐上她的床,往往意味着对你已经放开了心房。甚至可以说,能让你进入她的房间,就意味着已经接受你了。

这时候,或许你应该乘胜追击,打破两人之间的“羞涩”,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

同样,如果你和一个人恋爱,对方却对你接触她的床很反感,不愿意,往往也意味着对方可能并不是真的爱你,没有办法接受你,你或许应该留意一下了。

(2)少数特殊情况

但上述并不代表所有人,毕竟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你所在意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眼中根本无关紧要呢?

对于洁癖来说,不让你坐在床上并不代表就不爱你,只是因为对方有这种心理障碍,对他人的接受能力较低。这种情况要慢慢软化。

对于那种“男孩子”气很重的女生来说,让你坐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对方完全是有可能把你当成“兄弟”了。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还有奇奇怪怪的“癖好”,因此也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结语:对于女生的床,不少男生还是抱有极大幻想的。不过现实往往是,对方的床又脏又乱,可能还没有你自己的床干净整洁。

但无论如何,让你坐在她床上,都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暗示,你可要抓住了。

精选阅读

心理学家:中国式家庭的情感轮回链条


[一]

结婚时,做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常常是安全感,不仅长辈为儿女做选择时如此,年轻人自己走选择时也常是如此。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而这一个基石,普遍没打好。

[二]

婚后,因没有感情的滋养,也因为女性更缺乏安全感,导致妻子一方感觉到孤独,于是去抓丈夫,去控制丈夫,而丈夫则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

[三]

妻子感觉到更加孤独无助,但她越抓,男人跑得越远。等有了孩子后,妻子终于发现,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于是,她开始抓孩子。并且,最好是个儿子,那么,儿子不仅是弥补了情感空洞,还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结果,她把儿子抓得更紧。

儿子被妈妈抓很紧,那女儿呢?若妈妈内心比较健康,则可能有同样待遇,也会被妈妈抓住,但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则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厌恶乃至虐待,于是,造就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甚至内心空洞更大的女性。

丈夫逃离妻子时,会愧疚与不安,也担心后院起火,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们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所谓的恋母情结,在中国出现了变型,爸爸甚至不与儿子竞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推给妻子,这样他就自由了。于是,他也参与造就了另一个自己。

过去主要因重男轻女,现在则主要因男人想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导致做父亲的男人不仅逃离妻子,也逃离女儿,与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但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缺,于是女性对得到异性的爱,要更为绝望一些。

总结一下即,男孩得到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这导致男孩不能表达情欲,并且会导致男孩比较被动;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但比较少,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

[四]

这样的男孩女孩长大了,男孩抗拒表达情欲,抗拒亲密,同时被动;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弃的创伤,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动的男人。于是,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

[五]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于是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粘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儿媳疏远,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六]

结果,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

[七]

婆媳关系中,谁都赢不了,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但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于是,妓女,或小三,就成了一个平衡物而广泛存在于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而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得到爱最少的女子。小三,这也是一个中国独特现象。

更神奇的是,我听到一些故事,故事中的小三,甚至是妈妈为自己儿子找的。

[八]

若公公和岳父,在大家庭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成为家庭问题的直接制造者(有外遇不算,必须是主动冲突),这是因为,他们执着于权力感,不容别人挑战他们的权力,但他们不会制造特别复杂的情感关系,而只是一味要求别人服从他,这形成不了特别复杂的轮回。

PS: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我听到的数千个人的故事的一种经验上的总结,不代表真理,也不会自以为是非常全面的说法。欢迎其他朋友提供你们的想法。

虽然在专业上有自己的梦想,但我自己并不太想发明什么新的疗法,有中国特色的疗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中国特色的爱情,是怎么回事。

看到一个网友说,莫言只是写了中国的一些真实故事,竟然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其实没有魔幻,只是纯粹的现实。

我写的,也只是纯粹的现实,尽管有时是魔鬼般的现实。

——————————

轮回中最遗憾的是,没有爱情。和一个朋友深聊,她明白,已三十六七岁的她都没品尝过什么叫情欲,遑论爱情。我则常想,若人生重来多好,要求不高,就从大学开始吧,18岁的年龄,但有38岁的智慧,一定会有绽放的青春。

大学时一友爱用花园的意象来看人,对我的意象是,花园里到处是花,但还开放就已枯萎了。说的真准确!

写这番话时刹那间明白(也许是投射),中国富豪们征婚时为什么总想找没有恋爱经验的处女,除了以往说的占有欲,还有想人生重来的念头吧。

爱情象征着美好,情欲点燃的是生命活力。哪怕爱情中不断受挫,但生命会是丰盛而绽放的。没有体验过爱情,貌似像是外部世界缺了一块,其实是内心的火焰从未被点燃过的遗憾。所以,在爱中的,大胆地去爱吧,哪怕被玫瑰刺得鲜血淋漓。

原来看徐志摩,总看到他悲剧的一面,迷恋林徽因,但却看不到林的真实。但刚刚,对他起了很深的敬意,在那样的时代,他发出对纯粹爱情的极致呼唤,那是多大的勇气。再想想林徽因与梁思成与金岳霖,多悲剧,金痴恋林的一张相片,而梁在林死后立即与学生结婚,多大的一个空洞。

活出你的爱,你的生命。

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


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男人在一起谈事业,越说越觉得自己失败,女人在一起谈婚姻,越谈越觉得婚姻不幸。

我身边就有一位“婚姻不幸”的朋友,她大学时很喜欢撒娇,撒娇在武汉话里叫“者”,便得一绰号,者者。

者者对婚姻的抱怨如你我一样,无趣、琐碎,男人不体贴关怀,喜欢挑刺儿,两人生活习惯有差异等等,总之就是一块鸡肋。

就像昨天文中提到的:

因为我们不同。她是旅游达人,喜欢买买买,晒晒晒,我是工作狂,事业就是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她喜欢看综艺节目肥皂剧,我喜欢看财经新闻体育频道。这话熟悉吗?熟悉啊!多少平常夫妻,不就是这样过着日子啊。他们也没有离婚啊!

但是Selina不是他们。对于有着更大的经济上,精神上的独立性的人来说,没有默契的婚姻,没有交流的婚姻,或者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能忍受的。

去年,者者炒股亏了很多钱,每次见面探讨的话题变成了如何跟丈夫交待。

大家手忙脚乱地帮她出了许多主意。主意归主意,每个人却都责怪者者,她背着丈夫把家里所有积蓄投入了股市,如今本钱只剩一半,这放在谁家都受不了,何况他们也只是一般白领而已。

后来,她向丈夫摊牌了,原本准备迎接疾风暴雨,没想到他反倒安慰她,说身边谁谁谁亏得更多。那一刻,她很想哭。好像一个飘在风里的人,在半空游游荡荡,带着随时会摔死的不安,如今着陆,发现自己落在了棉花堆里。

“你为啥不骂我?”她问。“你都这样了,我还说你,我是人吗?”丈夫说。

者者忽然觉得自己过去是小肚鸡肠了。如果两人角色调换,她一定会责怪他,甚至怒骂他,她不会在意他心里有多难过,因为这是他的错,他应该受到惩罚。

02

到底谁更爱谁多一点?者者忽然迷惑。

她在意日常的风花月雪,他在意的却是最关键的时候,他要挺住。

她过去总说,一个家庭,哪有那么多大事,爱情是在柴米油盐里,如今,她却开始怀疑,或许婚姻与爱情最大的区别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下躲藏的大恩大爱,那是跳楼的人着陆时的安全垫,是伤心的人最后的避风港。

者者变了,虽然还会偶尔抱怨家庭生活,却不再怀疑结婚的意义。

结婚,除了给爱情找一个归宿,更是给人生找一个避风港。

点我喜欢吃的菜,赞美我的新衣服,说我爱你,这些都是爱情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培育一株花草,起初的施肥浇水除虫格外重要。而结婚意味着花草长成了大树,花草是婉约派,大树则是豪放派,大家放下小心翼翼,自然会暴露各种缺点、毛病。

爱情与婚姻最大的不同,也是花草与大树最大的区别,小虫螨可以毁坏花草,却不能缠死大树。

同甘的时候有杂音,共苦的时候却心有灵犀,已经是很好的婚姻,如果你要最好的,时时刻刻满足彼此的自恋与自爱,不排除这样的婚姻会有,前提首先是你们不需要为生活操心,其次体力与耐力要超过90%的地球人。

03

也有人会自信地说,我这辈子不会出现什么大事,我只要现世安稳,他每天都说“我爱你”。

你可能不会像者者那样炒股亏掉一半家产,但你很可能会面临离职、裁员。有一天,你失业了,回家希望听到的话当然是没关系,工作可以慢慢找,我的收入可以养家。

这时候,你会想,幸亏当初结婚了,困难有人一起扛。

这就是爱,是你需要的爱。

如果你们平日里吃喝玩乐各种和谐,你一失业,他就像天塌了一样,对你抱怨、责怪,甚至开始藏私房钱,盘算着离婚,之前所有的海誓山盟都会瞬间归零,这样的人只适合恋爱不适合结婚。

有担当的人才有资格谈爱,把婚姻当成避风港来经营的人,真正适婚。

当你决定结婚,你必须对一件事心里有底:那就是当你露出最脆弱的一面时,他帮你遮挡窥探的目光,当你落井时,他没有下石。如若不能,这场婚姻于你而言,其实可有可无。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文坛巨匠投湖自尽,当朋友去他家里报信,太太冷漠地说,死就死了呗。朋友长叹,他并非死于那场运动,而是死于对生活的绝望。

儿子不肯相认,太太写大字报将私人感情恩怨公之于众,被批斗了一天,回家敲门却不开……海上的风浪再大,我们心中依然有希望,那希望就是家庭这个避风港。

04

我的父母也经历过那样的年代。父亲偶尔回家,带回来的永远是坏消息,谁揭发谁了,谁上吊了。父母在黑暗中小声说话,我听到母亲对父亲说,你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全家还等着你呢。

我并不觉得父母的感情多么好,父亲急性子,母亲小心眼,他们之间的小摩擦几乎贯穿了生活的每一天,然而那个夜晚,我明确地感受到母亲对于父亲的爱,当许多人告诉她,父亲是个坏人、他会连累我们全家时,母亲没有丝毫迟疑地站在了父亲这一边,甚至母亲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平时她经常说父亲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那些日子她反倒不提了。

父母老了以后,即使当着我的面吵架吵得天翻地覆,我也没有怀疑过我们这个家庭的稳定,并且不知不觉,我开始相信两个人一起走下去的基础是,你们可以为小事争吵,却不可为大事争执。

曾经过看一部电视剧,一对夫妻,因为孩子被人贩拐走,彼此埋怨,无法再心存善意,最终离婚收场。这是一个互相落井下石的故事,最终谁都走不出那口深井。

对于“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这件事,我始终存疑,我更相信两人相爱、相处的基石是同理心,你可以做到的,再去要求别人,你觉得不舒服的事,也不要在对方面前提起。

只有具备独立人格,处变不惊,明白人生如股市,总有低谷与高潮的人,有资格获得爱,可以经营好一段婚姻,那些永远觉得世界欠自己很多的人,跟谁结婚都不会幸福。

有能力控制情绪的人,是适婚的,因为婚姻背负不了两个人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终归要自己解决。

有能力应对变故的人,是适婚的,因为人生漫长,总有波折,同甘小意思,共苦很重要,最妙的是能够苦中作乐。

婚姻不是我们人生的必选,古时候把婚姻叫做“成亲”,成亲啊,成为亲人啊。如果要选一辈子的亲人,请看清楚,想清楚。

结婚到底意味着什么


结婚到底意味着什么

男人在一起谈事业,越说越觉得自己失败,女人在一起谈婚姻,越谈越觉得婚姻不幸。

我身边就有一位“婚姻不幸”的朋友,她大学时很喜欢撒娇,撒娇在武汉话里叫“者”,便得一绰号,者者。

者者对婚姻的抱怨如你我一样,无趣、琐碎,男人不体贴关怀,喜欢挑刺儿,两人生活习惯有差异等等,总之就是一块鸡肋。

就像昨天文中提到的:

因为我们不同。她是旅游达人,喜欢买买买,晒晒晒,我是工作狂,事业就是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她喜欢看综艺节目肥皂剧,我喜欢看财经新闻体育频道。这话熟悉吗?熟悉啊!多少平常夫妻,不就是这样过着日子啊。他们也没有离婚啊!

但是Selina不是他们。对于有着更大的经济上,精神上的独立性的人来说,没有默契的婚姻,没有交流的婚姻,或者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能忍受的。

去年,者者炒股亏了很多钱,每次见面探讨的话题变成了如何跟丈夫交待。

大家手忙脚乱地帮她出了许多主意。主意归主意,每个人却都责怪者者,她背着丈夫把家里所有积蓄投入了股市,如今本钱只剩一半,这放在谁家都受不了,何况他们也只是一般白领而已。

后来,她向丈夫摊牌了,原本准备迎接疾风暴雨,没想到他反倒安慰她,说身边谁谁谁亏得更多。那一刻,她很想哭。好像一个飘在风里的人,在半空游游荡荡,带着随时会摔死的不安,如今着陆,发现自己落在了棉花堆里。

“你为啥不骂我?”她问。“你都这样了,我还说你,我是人吗?”丈夫说。者者忽然觉得自己过去是小肚鸡肠了。如果两人角色调换,她一定会责怪他,甚至怒骂他,她不会在意他心里有多难过,因为这是他的错,他应该受到惩罚。

到底谁更爱谁多一点?者者忽然迷惑。

她在意日常的风花月雪,他在意的却是最关键的时候,他要挺住。

她过去总说,一个家庭,哪有那么多大事,爱情是在柴米油盐里,如今,她却开始怀疑,或许婚姻与爱情最大的区别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下躲藏的大恩大爱,那是跳楼的人着陆时的安全垫,是伤心的人最后的避风港。

者者变了,虽然还会偶尔抱怨家庭生活,却不再怀疑结婚的意义。

结婚,除了给爱情找一个归宿,更是给人生找一个避风港。

点我喜欢吃的菜,赞美我的新衣服,说我爱你,这些都是爱情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培育一株花草,起初的施肥浇水除虫格外重要。而结婚意味着花草长成了大树,花草是婉约派,大树则是豪放派,大家放下小心翼翼,自然会暴露各种缺点、毛病。

爱情与婚姻最大的不同,也是花草与大树最大的区别,小虫螨可以毁坏花草,却不能缠死大树。

同甘的时候有杂音,共苦的时候却心有灵犀,已经是很好的婚姻,如果你要最好的,时时刻刻满足彼此的自恋与自爱,不排除这样的婚姻会有,前提首先是你们不需要为生活操心,其次体力与耐力要超过90%的地球人。

也有人会自信地说,我这辈子不会出现什么大事,我只要现世安稳,他每天都说“我爱你”。

你可能不会像者者那样炒股亏掉一半家产,但你很可能会面临离职、裁员。有一天,你失业了,回家希望听到的话当然是没关系,工作可以慢慢找,我的收入可以养家。

这时候,你会想,幸亏当初结婚了,困难有人一起扛。

这就是爱,是你需要的爱。

如果你们平日里吃喝玩乐各种和谐,你一失业,他就像天塌了一样,对你抱怨、责怪,甚至开始藏私房钱,盘算着离婚,之前所有的海誓山盟都会瞬间归零,这样的人只适合恋爱不适合结婚。

有担当的人才有资格谈爱,把婚姻当成避风港来经营的人,真正适婚。

当你决定结婚,你必须对一件事心里有底:那就是当你露出最脆弱的一面时,他帮你遮挡窥探的目光,当你落井时,他没有下石。如若不能,这场婚姻于你而言,其实可有可无。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文坛巨匠投湖自尽,当朋友去他家里报信,太太冷漠地说,死就死了呗。朋友长叹,他并非死于那场运动,而是死于对生活的绝望。

儿子不肯相认,太太写大字报将私人感情恩怨公之于众,被批斗了一天,回家敲门却不开……海上的风浪再大,我们心中依然有希望,那希望就是家庭这个避风港。

我的父母也经历过那样的年代。父亲偶尔回家,带回来的永远是坏消息,谁揭发谁了,谁上吊了。父母在黑暗中小声说话,我听到母亲对父亲说,你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全家还等着你呢。

我并不觉得父母的感情多么好,父亲急性子,母亲小心眼,他们之间的小摩擦几乎贯穿了生活的每一天,然而那个夜晚,我明确地感受到母亲对于父亲的爱,当许多人告诉她,父亲是个坏人、他会连累我们全家时,母亲没有丝毫迟疑地站在了父亲这一边,甚至母亲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平时她经常说父亲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那些日子她反倒不提了。

父母老了以后,即使当着我的面吵架吵得天翻地覆,我也没有怀疑过我们这个家庭的稳定,并且不知不觉,我开始相信两个人一起走下去的基础是,你们可以为小事争吵,却不可为大事争执。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一对夫妻,因为孩子被人贩拐走,彼此埋怨,无法再心存善意,最终离婚收场。这是一个互相落井下石的故事,最终谁都走不出那口深井。

对于“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这件事,我始终存疑,我更相信两人相爱、相处的基石是同理心,你可以做到的,再去要求别人,你觉得不舒服的事,也不要在对方面前提起。

只有具备独立人格,处变不惊,明白人生如股市,总有低谷与高潮的人,有资格获得爱,可以经营好一段婚姻,那些永远觉得世界欠自己很多的人,跟谁结婚都不会幸福。

有能力控制情绪的人,是适婚的,因为婚姻背负不了两个人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终归要自己解决。

有能力应对变故的人,是适婚的,因为人生漫长,总有波折,同甘小意思,共苦很重要,最妙的是能够苦中作乐。

婚姻不是我们人生的必选,古时候把婚姻叫做“成亲”,成亲啊,成为亲人啊。如果要选一辈子的亲人,请看清楚,想清楚。

凝视如虫洞: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刷爆朋友圈的“对视三分...


2010年5月31日下午5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行为艺术之母”、一袭红色长裙的南斯拉夫裔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自一把椅子上缓缓站起,向围观人群颔首致意,宣告其作品《艺术家在场》的完成。在三个月之中,她和1400人相互凝视,他们或出神、或微笑、或哭泣、或“抢镜表演”。

《你正常吗?》这次凝视之旅即来源于这场伟大的行为艺术,差别在于,本次凝视的主人公们都是夫妻、兄弟姐妹或父母子女。

凝视是缺失的。

生活中我们几乎不会和任何人对视超过一分钟,在电梯中我们看着数字面板,在家里我们会在沉默时将目光投向电视或手机。我们为什么对凝视如此恐惧?

我们都生活在一种固有的惯性里,这种惯性依赖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存方式,所有的“应然”让一切顺理成章的同时也构筑了自我的铜墙铁壁,这防壁内的自己隐藏的太久了。这墙壁内的自己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它脆弱温柔又情感丰沛。如果你习惯了在生活常规中做一个理所应当的压抑者,在这场凝视中不用一分钟便足以无法容忍自己自发的激动。

相互长久的凝视制造了一个奇迹。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非没有凝视,相反,我们所有的生存规则和自我角色的定位都来源于一种公共的凝视。我们穿衣、上厕所、吃饭的方式、睡觉的地点、工作学习的礼仪,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非个性化的、先在的公共凝视,这种凝视也是“超我”的依据。而互视将规则化的公共凝视转变为个体间对等的凝视,我们不再如同对待机器般的观察和被观察,在互视中,一个双面的镜子结构竖立在两人之间——我在你的眼中看到压抑的我自己,从而理解了你。

节目中,好多参与者会感到热,这是投射性的冲动激发,凝视的效果已经穿透心理,直达身体的表现。这份生命的质感就通过身体的灼热,直接的呈现出来。更多的参与者会直接体会到深情的涌动,例如小伙儿说妈妈始终是最美的。亲人之间的凝视不同于陌生人之间的凝视,陌生人之间,凝视主要的功能是镜子,主人公能够通过对方的目光来看到深处的自己。亲人之间,在这份看见和因之而能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解之外,还要再加上一份往往胜于对自身的关爱。

这让我想起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那场圣典,人们在她的面前尽情的展现自己,有的不到一分钟就痛哭,有的怅然欢笑,有的赤身裸体,有的身着华服求婚。她始终坐在那里,像一个成熟稳健的分析家,不发一言也面不动容,仅仅是深情而接纳的看着你。只有一个人,和她一起走上行为艺术之旅、相恋12年却已分别二十二载的情人坐在她面前时,她们潸然泪下,双手紧紧的扣在了一起。

自性、真我或者无意识的主体,无论我们怎样称呼它,那个隐藏在生活洪流中的、令我们深有感触的背后的自己,它总是埋于黑暗。相对于展现和表达柔软,我们更愿意让亲人将自己当做是一种符号,自性之光就在这些符号化的生活和语言交流中归于暗淡。

在“你正常吗?”这次的13对实验者中,兄弟姐妹以及儿童母女的对视时间最短,只有半分钟左右,终止于开心欢笑。成年亲子之间的时间则是两分钟左右,当他们开始哭泣时也便停下来。只有夫妻之间的时间能够对视三分钟上下。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结果中做出一个推论,在这三类关系中隐藏着彼此内心深入程度的阶梯。我们的血缘身份在定义彼此亲密的同时,也因为这个身份阻碍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而且,往往是孩子难以面对父母,因为在触碰到彼此痛楚时继续深入,意味着接受父母并非幻想中的庇护者,父母其实也是需要自己庇护的人。这样的深度触碰会使得亲子间的身份逆转,这种逆转并不那么容易承受。

所以,难怪夫妻家庭总是超越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成为人生的港湾,恰恰是在稳定的两性关系之中,我们才更容易在进入对方的同时表露自己,身份在这种关系中也更容易交换。兄弟姐妹间的那种天然同性竞争,在两性之间得以化解。

凝视如同沉默的虫洞,它连接起彼此间一直逃避的冲动与情愫,只需三分钟,便能绽放自性之光。

女人出轨,对男人意味着什么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国外描写中年人的电影,其中有一对夫妻,平淡的日子过了二十多年后,妻子受一个年轻男子诱骗,竟跟他私奔了。

很不幸,几个月后她被抛弃了。回到她曾经背叛过的丈夫身边时,丈夫只是心疼地拥抱泪流满面的她,没有丝毫责怪。

当时看到这段,我就在想,这个男人得有多大的胸怀,或者是多爱他的妻子,才能做到这样啊!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个男人如此包容出轨的妻子,可能并不单纯在于性格和情感,而是与整个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有关。

在某些国家,人们看待出轨时,并不会格外偏袒男性。原谅与否,跟性别无关。他们只要还需要对方,就不会受太多外界的影响,他们会把感情看得更加自我一些。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即便是女性受教育的水平、经济地位都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男人骨子里把女人当做私有财产的潜意识依然存在。

记得有一次,父母玩斗地主,母亲最终胜利,她便得意的说:看!我把你爸爸的钱都赢了!

父亲头都没抬,只是慢条斯理地说:赢了又怎么样?连你都是我的!

即使父亲平时对母亲是有七分爱三分怕的男人,在不自觉中还是暴露出内心深处的夫权主义。这是过往深厚文化的残留影响,是大环境下的集体无意识。

我们大概能够理解,为什么男人那么容不下妻子出轨了,因为他们心底有一种认知倾向:女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女人出轨,就好像是自己的私有物品被侵犯、玷污一样,既然是物品而不是人,情感就不能占到上风,占上风的是因为被侵犯而导致的尊严丧失,是破碎在地的面子,这一切,会让男人无法容忍。

妻子出轨,即使很多做丈夫的明白自己有责任,或者在冷静下来时能够理解对方,但仍然很难接受。他们不会把这看作单纯的情感问题,他们会不自觉地与尊严、权利甚至生存掺杂在一起,当然这些大都发生在潜意识里。

有不少男人在发现妻子出轨之后,并不想选择离婚,他们希望原谅却十分艰难。他们一边为了现实说服自己,另一边又被潜意识里激发的愤怒所控制,因此常常陷入痛苦与纠结当中。

那些直接选择离婚的丈夫,也会被屈辱和自我怀疑笼罩很久,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当我们跳脱出来看这些的时候,其实很明白,这些表现都与深层的认知有关,不是不能活在当下,而是很大程度上难以自控。

中国的男性在遭遇心灵困境时,是不擅长甚至排斥求助的,因此会被复杂的情绪控制,极少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

如果以一种进步的、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已发生的出轨,可以说那是个强烈的提醒,好像是晴天的霹雳或者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头顶,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试图摆脱两个人之间的情感麻木。

这样的打击有时候会加深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使他开始审视真正的情感需求,有可能最后选择平静地离开;有时候也能带来深刻的反省,把出轨事件当做一场磨难,两个人携手走过,经历之后反而巩固了夫妻感情。

命运的车轮会碾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心碎,但要点是,这破碎是让你的心打开,朝向外面更大的世界,还是让你把自己封闭起来。

——艾瑞克森

女性为什么会出轨?原理其实和男人出轨一样。

很多女性选择婚姻,是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这是必要的,但如果单纯以此建立婚姻,那其实她所选择的男性承担的并不是伴侣的角色,而是父母。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当中。

如果婚姻中的另一半是父母角色,她就会不自觉地在婚姻之外寻求伴侣。很多女性在描述当初为什么选择和一个人结婚,说出的理由往往是“他对我很好,收入高,会做饭”等等,唯独缺乏“我喜欢跟他在一起,我欣赏他信任他”。

从一开始,一个女人对伴侣的定位就是务实的,婚姻就无法满足她内心对伴侣的情感需求。只待实际成熟,她自然会寻求他处。

我接触的女性出轨案例中,无论有没有被丈夫发现,她们都存在明显的纠结和痛苦。

其实并不需要任何道理,正常情况下,作为女人,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婚姻中出现的偏差往往不是对错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单纯以品质来评判女性出轨的行为,是不客观的。我遇到的女性出轨,大多与夫妻关系、成长经历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单纯的因品质恶劣而出轨的并不存在。我们尝试理解已经发生的偏差,并不意味着鼓励这个行为。

在这里,也想告诉那些游走在出轨边缘的妻子,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是放下该与不该的纠结,或者是跳出被发现的担忧,认真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欲望在提醒着什么?

如果出轨已经发生,丈夫并不知情,一般都会承受担心和愧疚。这些不适的情绪其实也是在提醒:要停下来更好地面对自己了。

斩断婚外恋情并不容易。有的出轨女性会说,我知道应该尽早结束这段关系,可我就是下不了决心;我和他已经说过结束了,但是看到他跟其他女人亲近,我还是无法忍受。

这是因为,无论什么境况下的亲密关系,在分离时都会造成创伤。很多时候人会本能地存有侥幸心理,不想直接面临分离的痛苦。

其实无论男女,当我们以一种可能伤害到别人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时候,这份伤害终究会再跑回来。出轨,对于出轨方来说,永远都是危险密布的深渊。

如果一个女性,已经出轨并为此而纠结、痛苦,或者游走在出轨边缘,或者感觉到眼前的婚姻索然无味,都需要对婚姻做整体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明晰自己的婚恋观,更重要的是要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伴侣,除了现实的优势以外,要对他的内心情感、品质及性格多些关注。

发现对方能吸引自己的特质,开发共同的乐趣,从婚姻中获得满足,婚外恋情自然就会消亡。

当然,也可能评估之后,发现两个人只有疏离与痛苦,那如果足够有勇气的话,同样可以做出新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躲在婚外的亲密关系中,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陷入出轨希望寻求挽回的女性,更加需要对婚姻进行评估,明晰保存婚姻对自己的价值,才更有心力去争取。

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就如本文前部分所说,男人面对妻子出轨所调动起来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帮助对方克服需要很强大的内心,因为往往要承受很多的责难。

特别是对于偶然性出轨,即使之前两个人关系稳固,发现之后,也可能导致冲动下的分手,或者是报复性背叛。

这些情况往往会让人乱了阵脚,不知道如何应对,在这样的案例中,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状况,包括两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反应特点,以及之前的情感基础,最终探讨出最有效的方法。

情感的修复是一个过程,而不会一下子就有了怎样的结果。

认清这一点,让自己慢慢的从恐慌中平复下来,是最大程度挽回的基础。要知道对方会不会原谅、会不会离婚、还要不要坚持……这些是在挽回的过程中逐渐澄清的,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尽力而为。

对于情侣来说,贫富差异大意味着什么?


对于情侣来说,贫富差异大意味着什么?

尺度君

设想这样一个玛丽苏情节:

你长相一般,家境一般,成绩一般,可是偏偏被一个白马王子爱上了。他霸道地想要给予你更好的,心甘情愿的让你在物质生活上更舒适。

你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样的情景。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周末,是尺度君的电影日。我把自己窝在电影院里猛刷电影,并且在朋友圈向大家直播了一番。

刷到《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时,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贫富差距总是会让感情变得艰难?

这个故事里讲道:高富帅男主程铮(吴亦凡 饰演)和灰姑娘女主苏韵锦(刘亦菲 饰演)在同个高中,因为前后桌的摩擦,帮忙补课这样的情节,两人渐渐走近。

可是由于女主苏韵锦的家境一般,导致他们每每在人生选择和生活细节中都经受考验。

女主明明也挺喜欢程峥的,却时常回避、不愿表露自己的情感。程峥给她买漂亮昂贵的水晶鞋,她遇到雨天的第一反应是要赶紧脱下来,不舍得弄坏它。

毕业选择工作的时候,明明说好了一起到北京,可她恰好得到了上海的工作机会,为了赶紧落户,她便直接选择了上海。

电影里处处显现了她与来自上层社会男朋友的不和谐。

现实中也一样。

有的人还在拿应届生的基本工资,对方的父母已经为另一半交完了房子的全款。

有的人还在想着如何在社会上跌跌撞撞寻找可能,对方已经有了一条被规划好的发展路线。

这里面会牵扯到的三观矛盾是非常普遍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说的?穷人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赚钱,道德就是一个人不该成为其他任何人的累赘。

经济相对拮据的人,难免有惯性思维和信息限制,选择和行为都被资金所限……像蜗牛一样朝上爬,能够带给他们生活的实感。

依靠自我奋斗,这大概就是电影里一个出身寒门的灰姑娘所有的自卑和骄傲。

贫富差距大的两人在一起

涉及金钱的付出总是被赋予别的意义

上层人士是有天生的光环的。

开着豪车去大学找女主;看女主做零工辛苦,就说“干脆我给你五十块,你别做了陪我聊天吧”;直接收购女主老家附近的工厂,给女主的继父一份工作,资金上支援他们。

这样的男朋友没有什么“错”,有钱也不是他的原罪。

程铮为苏韵锦做了一个晚上的纸兔子,可以赚四十块钱。苏韵锦会为对方这些行为而感动。但反过来想,也只能停留在感动。做纸兔子不过是程铮与她之间一瞬的交集,顶多是程铮生活里的插曲,却已经是苏韵锦生活中许久的主旋律。

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她问自己男友的“情敌”沈居安借一笔钱,向身边各种朋友借钱,也不想向自己的男朋友求助。

如果一个人遇到急事宁愿找其他人帮忙,都不找自己的另一半。也许不是不爱那个人,而是感情并没有达到共同面对生活的阶段,一方也不愿意完全袒露自己的状态。

回到开始那个玛丽苏问题,如果有一天你非常幸运地遇见了高富帅,你自然可以全然接受对方的好。

可是对方的好和付出,必定和金钱牵扯不开关系。它们潜藏在为你买的名牌鞋子和包包里,轻松解决了你过往生活中的顾忌和选择里。

贫富差距大的两人在一起,涉及金钱的付出总是被赋予别的意义。

有钱人们觉得自己付出的是感情,但他们心里也明白,一并付出的还有金钱。

人类难免希望付出得到回报,这就容易滋生出其他的问题:这涉及金钱的感情,穷人的压力往往大到还不起。

苏韵锦本能的会为两人的相处赋予额外的意义,这也是他们感情走得特别艰难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看青春片时,时常觉得尴尬?

因为青春是最经不起回头看的

还有一个特别想分享的点,是在这整部电影的观看过程中,我都无法摆脱尴尬的情绪。

原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是辛夷坞的第一次动笔完成的作品。她在书中的序里直言:我对写作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脑海里完全没有作品的立意、纲要、结构……这些概念,甚至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写出来的东西还会被出版,只是凭着热情和冲动一鼓作气地写下了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作者在书的序言中常提及的一种感受,回看自己的作品,往往觉得青涩,透露着不满意。

面对年少写下的文字,我们觉得尴尬得无法回顾。面对青春期做过的蠢事,我们也感慨自己当时的中二。

现在的我,已经到了易患上尴尬症,不时反思自己过往傻缺行为的阶段了。青春变得非常经不起回头看了。

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学生时代的一切和用力追过的人,都已被掩埋在心了。

分手并不意味着失败


分手并不意味着失败

球球

我分手了,我失恋了,我谈了段失败的恋爱,我自己也好失败,我该何去何从?

恋爱这种事有失败成功之分吗?结婚了就算成功吗?结婚了还有离婚的呢!

生孩子就算成功了吗?生孩子后还有出轨的呢!

分手就算失败吗?分手后还有彼此都找到更合适的人呢!

你当初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也收获了对方带给你的各种喜悦,所以,我觉得,分手并不意味着失败!

彼此爱过就好

我们可能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分手,但归根到底是两个人不合适。可能是你们三观不合,可能是你们性格不合,可能是你们家庭不合,各种各样的不合就会导致你们越来越烦,越来越不爱,爱情在开始的时候都想着往更长久发展,在相处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原地踏步不愿意前进,于是在纠结之后,就此分手。

分手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愿意为爱情付出更多的那个人,会为这段关系不断的调整,也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关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质,你得允许你的那一伴是不完美的或者是不合适的。

我们在事业中常常对自己说,我们要尽力,哪怕失败了也值得,为什么对事业如此,对爱情就必须一定要有个好结果才行呢?

有些人失恋了要死要活,颓废沉沦,不吃不喝,以泪洗面...

这些表现就是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了,在这些人眼中,过往的欢乐成了不值一提的东西。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分手,我们知道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伴侣,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不要妄图做到100分

纵使你再努力,你也没办法做到100分,你总想着如果我能做的更好,是不是他就不离开我了,是不是我就不会失恋了。我实话告诉你,不可能。

你手里掌握着50分,对方手里掌握着50分,你尽力做好这50分,也要企盼对方把手里的50分也给你,但那50分或许是你再努力也没办法要到的。我们社群的老师也教过闺蜜 如何牵着男友的鼻子走,这就是借助外部力量从对方手里拿分的方法。(戳蓝字也可以直接听此课哦)

不用神话爱情,爱情并没有多伟大

爱情也只是感情中的一种,它没有多高贵,它只是一种情感需求,像我们吃饭,饿了就要吃,像我们睡觉,困了就要睡。你说你爱一个人爱的死去活来,你到底爱他的什么?

你爱的是他带给你的感觉,那种美好的感觉,所以你是自私的,甚至当他开始对你不好时,你也爱他,所以你是受虐的。

爱情有多伟大吗?看看咱们的上一代,也没有整天把爱来爱去放在嘴边,不是因为被现实磨去了追求爱的勇气,而是被现实打过好多次脸了,曾经一起海誓山盟的人不知道就被谁替代了,曾经最爱的那个人也亲眼看着他结婚生子了。

所以把爱情看淡点再看淡点,好好享受它在的每一天,当它失去的时候,也不用多伤感,因为还有下一个在等着你,对过去的依依不舍,就是在对未来的残忍。

学会接受,不爱就是不爱,没有为什么

失恋总也走不出来,无非就是没办法接受分手了的事实,但这个事实并不会因为你不接受就会改变,你还一味的上前问为什么分手,为什么不爱你了,有什么用呢?就跟领导要提拔下属时,你会不停的追问领导为什么提拔的不是你吗?你不会,因为你知道你问了也没用。

我一直不停的和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说,谈好当下的恋爱就好,管那么多干啥。不要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对方的过去和你们的未来上,学会做一个成年人,也许某一天你就突然想不起对方长什么样子了,也许某一天你就突然忘记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了,失恋,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