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神魔一体的认知误区

神魔一体的认知误区

发表时间:2020-10-29

【www.qg13.com - 情感心理的认知】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魔一体的认知误区,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一个充满对立与对抗的二元性世界里行走,时刻的警惕与明辨非常重要。

要知道,意识的陷阱,激流与旋涡每时每刻都可能对你造成影响和冲击,这样的情形就好比你独自行走在一条独木桥上,你必须努力保持自身的平衡,才能让自己免于跌落至桥下湍急的河流中。

灵性的真知能够协助我们提升内在的力量和对智慧的理解,但应对真知的内容时却需要灵活运用,而不是以想当然的态度去对待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实际情况。

如果以想当然的片面理解来解读灵性真知中的内容,势必因为“实证”要素的丢失而变得没有意义。并且,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类缺乏实证的片面理解,以想当然的态度看待灵性真知中的智慧内含,就极有可能受到头脑和小我意识的迷惑,至于更糟糕的情况则是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用,偏离正道,误入歧途。

经由自己的实证体验,在每日的生活中去实际修行,并从中领悟,如此这般才能把灵性真知中的内容真正理解,并融汇贯通。

就像“神魔一体”论,从完整的合一层面来说它的确如此,神与魔只是一个完全整体的一体两面,看似对立,实际却互通互补。因为这两者无法在没有另一方的前提之下独立存在,总是一起出现,有神必然有魔。

实际上,这个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拥有其一体两面的特征。“一体”与“两面”,“一体”意味着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包括人自身最初都是无属性的“中性”,既不好,也不坏,恰如其分,刚刚好的处于“中心点”。

“两面”则是带有鲜明的对立特征的实际显现,并且这个两面一定是双胞胎,必然同时出现并且各自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两者同时存在才能产生对立,如不然就回归到了一元与一体的最初状态。

神与魔的同时出现,给在世间体验和生活的每一个人一次机会,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明晰和觉知实证出神魔为何一体的最终真相。

言外之意,在还没有实际证得与领悟之前,强调“神魔一体”的概念就会显得为时过早。

这就好比,当你和某人初次见面的时候,需要先知道对方的名字,以及他/她的兴趣和爱好,只有志趣相投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深入交往。这对于灵性真知的认知和理解也是一样。

为此,U2并不建议在还未充分领悟某个灵性真知的概念之前过分的强调它。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济公和尚说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并且,这句话在后来被很多人效仿,并且在喝酒吃肉的同时,时不时的引述一下:“你们瞧,就连济公和尚都吃肉,他心中有佛,我也心中有佛,酒肉算得了什么!”

殊不知,这些人却忘了济公和尚还有后面的两句补充:“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这便是真实的指出,一些人在还未实证出与这些灵性的真知相匹配的内在力量和智慧之前,过分强调这些真知经典的字面意义。以片面的理解错误解读了其中的深刻含义,不仅造成了偏离,更是可能因遭到利用而误入歧途。

以及在后来又有多少人非常错误的理解了-色即是空-的深刻智慧!

请不要忘记,我们这个世界是极端对立且危机重重的二元性世界,在还未足够深入了解灵性真知的真相之前,以片面的理解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是非常糊涂的行为,且有着程度不等的危机。

就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有如此多的宗教,每个宗教又有它们所信奉的各自不同的神明。这些犹如印度人口一样多的神明,哪一个才是真的?

如果你以字面的理解诠释“神魔一体”的概念,又如何分辨出这许多宗教所供奉的神明,其虚假背后的更深事实和真相?!

而且,在印度有些宗教的神明更是出自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臆想妄造,为了凸显自己的独特身份,通过宗教的意识捆绑让不明真相的众多信徒盲目的顺从于他们,为的是能拥有万众瞩目的尊贵地位,以及由信徒所供奉的数不尽的金钱财富。

如此说来,这样的神明到底是神,还是魔?

所以,必须通过内心的觉知,以基于心灵力量的警觉与明辨把所有迷惑人心的假象看透,看明白,才能经由真相的完整视角真正领悟看似字句简单,实则深奥且深刻的灵性真知中的无量智慧。

而其中的诀窍也很简单,它便是:像水一样的自如流动,敞开自己且不轻易下结论,仅仅只是基于心灵的力量进行观察,且不盲从于他人的评论。

请不要小看不做评判的静静观察所具有的力量,这种自在流动的意识能量正是对应了当下的力量,让你始终处于当下无限的流动之中。

而当你让自己处于当下无限的流动中时,宇宙的无限资源和无限智慧也会顺利的流经你的意识,以最符合于你自身特点的方式协助于你,让你升起越来越多可领悟更深灵性真知的内心智慧。

不轻易下结论,以非评判的态度静静观察,它对于我们对智慧真知的领悟真的如此关键,也如此的重要!

相关推荐

关于生活的一点认知


小的时候家在乡下,每天傍晚我都会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大石块上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的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历经磨难的有志青年,有的时候又把自己想成偶像剧中的女主角,遭遇着那样幸运的生活,无论我想象的未来过程多么磨难和艰难,最后都是自己通过努力过着幸福的生活。

长大后,没有了童话里完美的人生,开始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过着只有这个月没有下个月的月光族生活,才开始渐渐了解原来我想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和容易,一切都不是那样轻易就可以得到的,短短三年的从业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情冷暖,什么孤独寂寞,只有在黑暗的夜里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才有时间静静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我的未来,为自己规划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个世界最不缺的也许就是人才,走入社会没有了在学校里优等生的光环,渐渐的我学会了把自己隐藏在众人背后,不让自己做那个锋芒太露的领头羊,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沉默,那么你的才华就会被淹没在茫茫工作中,闪光点或许只有发光的时候才会被人看到。我们这一代或许是艰难的吧,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做着不咸不淡的工作,受着不痛不痒的嘲讽,还要在到处是我有某某关系的环境中力排众难,脱颖而出。

前段时间的房价虽说是控制住了,可是对于我所生活的这种三线小城市来说,遥控房价并不会给我们这里带来什么灾难,房价一如既往的一路飙升,感叹我们这些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外地人,除了房租、水电、交通、人情外,每月基本所剩无几,更别说理财、储蓄了,想都不敢想。昨天朋友还在感叹现在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没涨,做着人人呢羡慕的稳定工作,拿着服务员都不屑的工资,想想她说的还真是有些道理的,每次逛街看见那些招聘广告,上面打出的工资的确让我们这些人眼红不少,服装导购,底薪2500+提成,比我们赚的还多,但是相对他们而言,我们的工作还是轻松很多,心里还是有些许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公平的。

也许这个社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但至少我们可以有一颗无害的心,让自己每天都能面对一个全新的自己。听见同事们聊天,说能让一个人幸福的,是小康生活,好的工作还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快乐。

对现状的认知


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条件和精神依托的同时,似乎已经忽略了自身修养的提高。

提到《三字经》人们并不陌生,可是能全部把内容都记在脑中的人也许并不多。而这茫茫人海中我也是其中一个人。《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之所以会变成现今的书籍,能成为电视上的教授讲解的课题,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在延续先辈们所传授这种古老的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和准则。但是从我个人的思维角度来说,在善的基础上加上真和美,似乎更为完美。真诚的交流,善良的品德,美好的心态,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是向前发展所获不可缺的美德和象征。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益当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却疏忽了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为了自己的生存,去违心地对待他人,这种人显然很自私。当然,社会上各行业的竞争都很大,适者生存。可以理解,但并不赞同。

优胜劣汰,同样也是动物的生存法则。动物的世界,难以和平共处。厮杀的场面,让人觉得残忍,青绿的植被也被毁坏。一串生物链,破坏了,会影响地球的平衡。

人生活在世上,难免有些事天随人愿。也未必能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对莲花的赞美,以花喻人。的却,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有水的滋养,绿叶的衬托。而莲花依然没有受到污染,若采下一朵,它却失去了活力,花瓣会凋落。如果换个角度去欣赏,既能成全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又能让他人也感受到莲花人所带来的那份恬静和安逸。

人毕竟不同于植物。人有思想,有欲望。如果脱离了真善美,这些最基本的准则,做事便没了意义。也许具备真善美的人,在其他人看来过于清高,格格不入。和有这种想法的人共事,难免有时会不得已与自己的真善美原则背道而驰。违背原则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也会把之前的准则忘于脑后,利功于心。不予共事,自己会遗世而独立。共与不共,让人深思。

生命短短数十载,逝去的便追不回。与其在社会上,拼命奔波的生存;不如有价值的生活。活着有意义,不愧对自己,家人,朋友,用自己的真诚,善良,理解,宽容去对待他们。让自己不留遗憾。即使有人伤害了你,请记住不要以他伤害你的方式去伤害别人。那样会失去原来的自己,更会迷失自己。

世间的你,是不是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呢。被工作,友情,爱情,亲情,所左右,无法平衡,兼顾。

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我是一个恋家的孩子,有时我觉着离开家便离开了全世界;有时却也会连续几天不往家里打一个电话

我喜欢去旅行,喜欢一切稀奇的事,喜欢陌生的路与漂亮的人。喜欢花与森林,喜欢与所爱的人儿一起度过千万个日日夜夜。

我在众人面前讲话会磕磕绊绊,我会紧张会不知所措,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讲好,而声音也变得不再有魔力。

我是极其普通人类当中的一个。长相平凡,成绩平凡,性格平凡。好像一切古怪与不平凡的事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

我对一切有些命令式的话语好像天生带有免疫力。我不喜欢别人的纠正,我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能自已。

我只有极其想写东西的时候才会去写,而这种想要写作的欲望平均一月五次,其余时间,在书本和电视中度过。

我爱幻想,脑子里天马行空,每天临睡前幻想这幻想那,充满着应对挑战的勇气,可是第二天往往会变卦。

有时我会特爱读书,对书中的情节唏嘘不已,对书中的作者也是万分崇拜;有时却对书爱答不理,变成两条平行线。

我想要更多的体验,可我也怕即将来临的体验。我怕我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我怕我的弱点会拖我的后腿。

你说喜欢交朋友的那个人是我,你说爱学习的那个人是我,你说喜欢风景的那个人是我。没错,那的确是我,可是我在陌生人面前会害怕到不敢说话,我会沉浸在电视剧中无法继续学习,我在旅行中因为劳累而失去了想看风景的心情。有时我只愿有一圆桌,有一杯清茶,有一本泛旧的书,沉入书中离奇的故事。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那么我也想成为一颗坚定的树,一半在空中昂扬,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沐浴阳光,就这样慢慢生长,抖动叶子,便是一世繁华。

我也懂我啊,我是那种想要极其简单生活的人,人生在世,何必要求那么多条条框框呢!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每天出海,视野里全是海的深邃与蔚蓝,虽充满艰辛却活得自在;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更不必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而徐訏着写的吉普赛人生活的自由自在,最终使主人公不忍离去,愿终生与吉普赛人生活在一起。鹰溪桥下,惟愿你和我,不在有一场生离死别的幻想,而是有切切实实抓的住的幸福。我不愿成为林妹妹,我只愿成为诗人笔下的莫愁,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即使日子平淡如水,也能甘之如饴。成为考拉式的人物,也是一件幸事。

我想自由如我,善变如我,虚伪如我,讨厌如我,善良如我,羞涩如我,快乐如我,女王如我,胆小如我,大胆如我。呵,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我想,我就是我,那个孩子气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