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煮蕃薯吃的小女孩

煮蕃薯吃的小女孩

发表时间:2020-10-30

【www.qg13.com - 和小女孩谈恋爱技巧】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煮蕃薯吃的小女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年,深秋初冬,爸爸妈妈事前没商量好,爸爸又外出搞副业了,妈妈也不在家,哥哥们住校。天气刚转冷,家里就留下我一个人。

上小学的我,下午放学回家,米缸里没有一粒米。我到后山菜地里挖了几块红薯。边上的板栗山,都是遍地的板栗叶,捡了一些,放在篮子里,提回家。

划了火柴,点在板栗叶上,塞进小灶膛里。把蕃薯放在铜锅(铁的平底锅)里,加上水。添柴焖蕃薯。

吃了蕃薯,天黑了,关好门,门环扣上,插梢插好,门边用凳子放着。坐在床上不敢睡,一半是冷,一半是楼上声音很大,总觉得有人在跑。很有节奏的,咚咚咚,咚咚咚,从这头到那头,来回接着跑,好恐惧。想着,是小偷呢,还是老鼠,担心楼上的东西被人偷走了,父母回来不好交代。

床上没有被子,草席也还没有垫上稻草,盖的就是爸爸拉车盖货的一件雨披。黑布隆冬,一夜不敢睡,就坐着,瑟瑟发抖,捱到天亮。

早上,悄悄和堂姐去说,让堂姐陪我上楼看一下,楼上是不是夜里被人偷东西了。和堂姐一前一后走上木楼梯,然后走过架空的一张木桥,来到我家楼房门口,门还是锁的好好的。

后来课本里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很长的岁月里,我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总觉得自己那次是被父母抛弃了,他们都不要我了。

第二三天,邻居堂姑知道了我的恐惧,让我睡在她家,言语之中听出我担心草席、雨披怕被人偷去,堂姑让我抱上草席、雨披放在她家,我就和她的婆婆、女儿挤一张床,她夫妻就睡对面床。

几天后,爸爸妈妈都回家了,为我一个人在家里在相互埋怨。那天,外婆也在我家,我对外婆说,让他们别吵了,我会守好家的。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那时候的心情,除了恐惧还是恐惧。不知道爸爸在哪个山头烧炭,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饿着。

小编推荐

小女孩的妈妈在工作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都是土路,从来不需要扫大街的人。车辆驶过,一阵黄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后来,因为街道路面硬化,黑压压的沥青路代替了原来的土路,由此而出现了环卫工人这个职业。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好坏之别。所有人的职业都是差不多的,任何人的职业都是值得用心去做。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朋友在街上溜达,路旁有一排装满垃圾的垃圾桶,当我距离那排垃圾桶比较远的距离就已经嗅到了垃圾桶散发出的很难闻的气味。这个时候,在垃圾桶的最边上分明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的下半身,上半身扎在垃圾桶里,双手不停地在桶里翻动着,从桶里不时地丢出一些塑料瓶、易拉罐及快递盒。她的个子不高,要想探到垃圾桶的底部需要将垃圾桶侧过来。所以几乎就是整个人都在垃圾桶里了。在炎热的夏日里,她默默忍受着孤独,忍受着垃圾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忍受着像我朋友那样对她的议论,就在那里默默地扮演者拾荒者的角色。看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看到身边有很多人见到这一幕,要不是扬长而去,要不是躲避之犹恐不及,要不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要不是对身边的那一位在说着什么悄悄话。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快步走过来,背着书包,拿着一个大袋子,弯下腰在地上捡这些瓶瓶罐罐,深入桶里的那个老人听到声音,探出头来看到这个女孩,冲着小女孩笑了一笑,随后便又开始了在垃圾桶里翻找工作。我看到那个小女孩蹦蹦跳跳,这边捡一个塑料瓶,那边捡一个易拉罐,一块儿都放到塑料袋里,小小的身躯拉着那一个塑料袋,嘴上时刻挂着微笑,头发被风吹地很乱。这个时候我猛然间脑海中闪现出了《暖春》中的那个小女孩,永远乐观、善良而又充满阳光的小花。

顿时,我觉得自己被什么刺了一下,内心深处只剩下了内疚与惭愧。的确应该做点什么。随后,我慌忙跑过去,加入到收集塑料瓶的行动中,将饮料瓶一个一个地收集到垃圾袋里,转眼间就把所有的塑料瓶都收集完了。最后,我帮着老人把装塑料瓶的大袋子放到小三轮车上。说实话,在把塑料瓶放到袋子里的这个过程中,我心跳是加快的,脸是发烫的,嗓子是很痛的。尤其是当我听到谢谢你啊!这三个字的时候,我觉得万分惭愧,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开心。帮助朋友度过难关是帮忙,帮助拾荒老人也是帮忙,同样都是帮助别人,这两种帮忙带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丝毫没有帮忙之后接收到感谢之后的快乐,一点都没有。

在临别之时,我听到小女孩对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妈妈,今天晚上我想吃西红柿鸡蛋面!好不好?好,就吃西红柿鸡蛋面!老人开心的回答道。原来,那个在垃圾桶里寻找可回收垃圾的老人是那个孩子的妈妈。看着母女两人远去的身影,心中觉得有点感动,也有一丝丝的难过。

这个时候,朋友喝了一口矿泉水对我说:咦!你看看你,手都成了什么样了,多脏啊!

我说:没事儿,走吧,回家洗洗就好了。

她对我说:你跟人家又不认识,再说了人家赚了钱也不会给你一毛钱,凑那个热闹干什么嘛,害我等你这么长时间。

对不起!快走吧!我慌忙回答道。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是啊,朋友说的没错,我跟她们母女两人素昧平生,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遇到。的确她们赚了钱就是不会给的一分钱,别说是一毛钱了。最终就换来了四个字谢谢你啊!不过,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回到家,站在镜子前,一边用温水洗着脏手,一边想着朋友对我说的那些话。抬起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似乎也看到了妈妈在街道旁捡塑料瓶、易拉罐,看到了早年外祖母在垃圾堆里找吃的。

不会吃苹果的女孩


门前路上灯笼依旧高挂,漫山遍野已是百花齐放,还是过年的氛围,却也是烟花三月的季节。人们三五成群,相约踏青沐浴阳光,摘一枝多情的嫩柳,拾几朵寒冬的梅花,和三两个能聊的人,煮一壶去年的茶,谈着今后的话。

屋后的空地里,坐着三个成熟的女士,晒着太阳,聊着那年青葱岁月的她们,动情之处,她们落着泪,又争得不可开交,但彼此还认可着。这是二十年后的再见,她们谁都惊喜能再见,谁都感激缘分的安排,谁都珍惜眼前的情景。

她们回忆着二十年前,如花的她们带着各自的荣誉走到了一起,进行了四年的拼搏,最后因志向的不同而走了各自的路,杳无音讯。但她们承认谁都惦记着一起生活时的包容,帮助,快乐,悲伤,谁都期待有一天谁都能找到谁。

她们回忆着当时由于物质的不充足,让长身体的她们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等饭吃。虽然期待吃饭,但一般都不会敞开吃,为的是不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谁要是回家带来了好吃的,那天寝室里就会非常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把它吃完,过节似的。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在当时总是告诉大家她不会吃水果,不会吃肉,不会吃糖,大家就把东西硬塞在她嘴里让她学着吃。二十年后她才告诉大家,她什么都会吃,只是当时她没能力回请大家,又不想欠着别人,所以撒谎她不会吃。听她讲完,其他两都骂她傻,死要面子硬撑,可大家都哭了,哭成长中的无助和心酸,但谁都不会埋怨日子的艰辛,她们一路阳光愉快的走了下去。

人的一生总会要经历过很多事情,喜悦,伤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还记得,人生才圆满。当年那个不会吃苹果的女孩如今已不爱吃苹果,当年那些爱吃零食的姑娘早已爱吃零食。可说起当初日子她们是感激的,感激经历让他们学会珍惜,感激磨练让她们不敢懒惰,只有缺失过,才会努力,才会珍惜。

阳光依旧灿烂,暖暖的紫外线穿过树叶之间的空隙留下一地的斑驳,很像女孩仨一路走过的岁月。当年仨阳光女孩虽不在豆蔻那年,但她们阳光依旧,还更加沉稳。她们计划从今天开始,每天吃一个苹果,两片肉。

《蕃薯浇米》经典影评集


《蕃薯浇米》是一部由叶谦执导,归亚蕾/杨贵媚/班铁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蕃薯浇米》影评(一):整体风格我还蛮喜欢

10.13在电影节看的首映。中间有一段一直黑色的场景突然转场特别明亮有点晃眼睛(捂脸)。以及中间有很多魔幻现实的拍摄手法。音乐真的很喜欢,好的配乐更能烘托电影的灵魂。在最后蕃薯浇米字幕出现的时候我很喜欢那段俯拍人物和食物的画面。结尾秀妹在理发店永远的睡着,然后出现了理发店门口写的:从头开始。前后呼应我觉得不错。

《蕃薯浇米》影评(二):平淡中却更真情

我坚定的给五星满分。

即使阿娥走的突兀,即使有些场景表演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即使结尾让秀妹姑在理发店椅子上安然死去,看的做作和不高级。但是,冲着一个年轻导演导的第一部处女长片能把眼光投向这样一个不讨喜,说方言,平淡无奇没有波澜的简单乡村故事里,对着一群村民或是年长的老人,娓娓述说着一个个平凡的事情,表达着自己的乡愁和思念,展开了一些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关联和情感。

这是多么难得啊!!!回归到那些普通却很温暖的生活中,不炫技,不批判,没有戾气充满了和气,清汤挂面可又丝丝缕缕,虽然全员都是闽南语,可是归亚蕾说出来好糯好暖,真的像是资深少女,不管年纪多大,永远都是柔柔的,让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水样的温情和动人。杨贵媚像个粗线条的村妇,怒了就骂,悲了就哭,对秀妹姑实心实意完全当自家姐姐看。两位华语界的常青藤,在这样一部乡村戏里穿着当地人的衣服,头发凌乱或者脸色黝黑,可是你分明能看到他们的克制和收敛,他们就是当地人,区别于巩俐的秋菊,大家表演不是一个路数,剧情也完全不同。总之我一直沉浸在整个影片营造的气氛里,好像吹到了海风,好像晒到了骄阳,又好像被稀稀拉拉的小雨打湿我的心,我的眼……

眼泪在最后三个主要演员的面对镜头温暖的笑脸中流了下来,虽然是哭了,可是我真的很暖。

太享受这样类型的片子,和自己投身家庭纪实摄影的身份有很大关系,随着自己步入中年,你的孩子一天天成长,都高过了你,你的父母早已在你眼前老去,忘东忘西啰里啰嗦,我喜欢举起相机来记录他们的变化,更是记录了我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些貌似平常的画面却是日后回味的珍品,无可附加,无以轮比!

希望叶谦导演能有更大的舞台,配乐又那么贴合和感动,心意很诚,此时的所谓电影技法和手段都不重要,被暖到,有感触,收到了导演传达的信息,就够了~才第一部嘛,未来一定会更好。

最后放我拍的两张爷爷的背影,他已经离开,可这些影像,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常常想起……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的家人吧。

《蕃薯浇米》影评(三):《蕃薯浇米》——一碗平凡但足够好的地瓜粥

它是超出我预期的一部好作品,有足够明晰的精神内核,能够让人思考的故事和唯美的画面,这是一部非常有获奖相的影片。

终于在平遥电影节上看了耳闻了一年有余的电影——《蕃薯浇米》。之前对于这部电影的认知只停留在导演是叶谦,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一、对于电影的评价

在看片之前,本着我那令人讨厌的谨慎态度,并没有为这部电影说过一句好。而且在对影片的关注中,了解到导演犯了许多新导演都会犯的毛病。在我批评之前,我想先说说看完这个片子后,最直观的感受。

站在电影从业者和文艺片爱好者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当得了一个“好”字。

正如《蕃薯浇米》的电影名,这是一锅清淡的地瓜粥,正如我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它不浓稠,水米分离,有一丝丝克制的甜度。可以也有泉州人对于母亲的理解。

可以说这部电影用叶谦导演独特的视角,结构了一个泉州女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突围。这个电影足够好的原因,是她其实内核只讲了一个女人的故事。作为新导演,能够克制的只讲一个人的故事,并将这个故事赋予情感,确实当得了一个好字。

站在电影消费大众来看这部电影,我的评价是——担忧

也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这部电影不是一部讨好大众消费者的电影。如何完成电影向市场的转化,这也许真的是宣发公司要解决的难题。也许,可以借鉴《桃姐》,这个电影讨论的是一个老人在现代泉州背景下,如何突破信仰、习俗和生活中的种种拖累?(但这个话题其实在大众眼中并不够直接);也许,可以说画面足够唯美;也许,可以说影后的故事;又也许,借鉴《爸我一定行》的营销,以闽南文化的共鸣为宣传点?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难卖的电影,因为它和主流消费人群有一定的偏差。

所以,我对电影的评价是:它是超出我预期的一部好作品,有足够明晰的精神内核,能够让人思考的故事和唯美的画面,但这个片子怎么能好卖是我很期待得到答案的。同时,这是一部非常有获奖相的影片。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到部分剧透)

二、对于导演的评价

1.关于细节:

从影厅出来后,我在朋友圈发了我对电影的评价,说的是真话。我看到了浇米的清淡和蕃薯的惊喜,我也看到了有些米粒没有煮熟。这些没有煮熟的米粒,恰恰是导演不能割舍的情怀,也是我之前所说,新导演容易犯下的毛病——“想要的,太多了”。

我们从影片里,能看到很多泉州的民俗,很多小物件,小事情,小镜头。也许那是导演的情怀,也许那是导演想介绍给大家的一些不能割舍的东西,也许是限于篇幅,本来有深意但我不能理解的东西。但确实有一些小镜头在整部片子里稍显多余和繁杂,这些杂质只这碗《蕃薯浇米》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同时,我也看到了导演对自己的强迫和克制。一个细节:片头,归亚蕾在海边捡了死鱼,但并没有交代为什么捡;接近结束的时候,才从腰鼓队的人口中听到解释,原来归亚蕾捡的死鱼是喂给流浪猫的。我能想象也许导演中间有拍喂猫的镜头,但最后被剪掉了。也有可能压根儿没拍(这就更厉害了)。其实这个细节,恰恰能够反映导演对自己的自我要求和克制。从这个细节上来说,我会给导演加分。

2.关于美术:

没说的,棒!整体影片美术都非常好看。

特别是导演给每个角色都赋予了颜色:红色/蓝色的归亚蕾、蓝色的杨贵媚、紫色的大儿媳、黄色的小儿媳;每一个女性身上的颜色都显示出导演对于女性角色处理的细腻和偏爱。每个人身上的颜色恰恰代表了这个人在影片中的符号。红色归亚蕾对生活的向往乐观和小女孩心性;蓝色归亚蕾的难过伤心和对杨贵媚的想念;大儿媳世俗一样的颜色和小儿媳黄色的危险。

不得不承认导演在美术处理上的功力是非常顶级的。

三、关于人物

在回北京的路上,关于人物我想的是最多的。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部讲众生相的电影,特别是电影开场的大概40分钟内,其实讲述的故事相对比较散,其实看不出来故事的主线是什么。到电影的后半段,才慢慢讲前面散落的珠子穿起来。如为什么归亚蕾一直在梳头、为什么要骗儿女病了、为什么对村里的老阿婆那么好等等。突然惊觉,其实这正是一部讲泉州女性如何突破传统的电影,里面的每样东西似乎都有含义。归亚蕾在被各种世俗偏见、家庭儿女压力中,如何从坚持乐观到最终放开自己的故事。

细细品来,还颇有味道。

1.跟内心的对话

看起来,这部电影有两个主角;而实际上,这部电影只有一个主角——归亚蕾。剩下的两个关键人物,是杨贵媚和村里的老阿婆。这两个关键人物,在杨贵媚死后,对归亚蕾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他们俩,恰恰代表了归亚蕾的两种归宿——死亡或者爆发。

归亚蕾在杨贵媚死之前,是一个负担集中,但乐观和向往美好的老太太。虽然每天有许多繁重的事情要处理,但似乎对生活并没有失去希望。所有的生计、病痛、感情、儿女都在用世俗的方式处理。得不到解脱也并不快乐。

而在杨贵媚死后,蓝色的归亚蕾似乎开始了灵魂的对话,这是她和杨贵媚和老阿婆之间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她虽然乐观,但并不如杨贵媚洒脱,但又不想变成老阿婆那样,似乎并没有灵魂的活着。所以,她最后选择了转变。

2.跟人的对话

冲破人的禁锢,也许是归亚蕾这辈子最大的障碍。面对失去丈夫后,家庭的负担,其实她并不是不期望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从她对老头(代表诱惑)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对新生活的向往。但世俗对她的禁锢,让她一直都不敢迈出这一步。知道她拿到了杨贵媚的衣服、得到了神明的指示、看到了和自己身上同样有着挣扎态度的杨贵媚的灵魂、看到老阿婆对她的鼓励、看到尼姑来看她最后一面。最后,她放开了所有桎梏,做了所有她一辈子想要做,但不敢做的事情,了却了所有的心结,然后归于平静,从头再来。

整体来说,如果《桃姐》讲的是老年人最后的生活和归宿问题,那么《蕃薯浇米》更多的讲的却是女性如何突破传统,放开自我的过程。妈的,这是部讲女性的作品啊!

《蕃薯浇米》影评(四):给吴亦凡汤唯做衣服还不过瘾,他请俩闽南巨星拍电影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昨天推了一篇李安导演的“自省录”,对电影不做评价,旨在还原一个现场语态,还原安叔当前略复杂的心境。

今明两天,我们把视野再度拉回到刚刚结束的平遥,尤其今天这位,与李安的故土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长大,心系闽南,同时还是一个跨界典范。

从与国内一线艺人合作的服装设计师,一脚迈进导演圈。

从青葱计划到去年平遥创投,一路高人(李少红、梅峰)保驾护航。

最后是今年平遥影展,评审奖没有拿到,但拿下一个藏龙单元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奖。

《蕃薯浇米》,导演叶谦。

蕃薯浇米啥意思呢?

别想多了,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红薯稀饭,这个名字里包含着对原生态的依恋,对文化传统的无害的争辩,电影也是如此,两位老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矛盾里,还保持着她们年轻时代的嬉笑本色。

有喜剧,有超现实,也有对神明的猎奇。

电影拍得很自由,导演说“所谓编剧的三幕技巧,我从来没有想这样用它”。

导演叶谦

导演说,他仍然在用艺术家思维,不要用常识拴住这次的观影。

我曾经看过先锋艺术家赵半狄的一部电影,叫《让熊猫飞》,其实也是同样的思路,大体上是,不要固化在我们的常见里,那是一种偏见。

“我不怕把缺点展示给你看。”带着常识看叶谦,会看不到他的任性。

电影,对叶谦是一个纯洁圣殿般的存在。

01我的电影启蒙,是上百部歌仔戏和戏曲片

我老家是泉港边上的农村,靠近惠安。

如果非要说一个从小到大跟电影的联系,可能是从小一直到快初中,跟爷爷奶奶一起看了上百部歌仔戏、戏曲片。

有一个叫影碟的DVD,很多神怪、道家的戏曲片,像《薛丁山与樊梨花》《陈三五娘》《周公与桃花女》《白蛇传》。

还有媒体问《蕃薯浇米》俩主演的表演方式,我说归亚蕾的表演方式像水,表面波澜不惊,但是下面是暗涌的。杨贵媚老师像火,瞬间要把你给烧到。

这种一动一静的表演风格,就是有点戏曲化的表演方式。

杨贵媚与归亚蕾

其实小时候我看不懂,但爷爷会跟我讲,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哪个神不能见哪个佛,一物降一物什么的。

《蕃薯浇米》里的男主角班铁翔老师,完全是照着我爷爷的形象去做的选角。

我爷爷生前是一个木匠,他是我们当地唯一一个会做龙骨水车的人,电影里踩的那个水车,就是他生前做的。

班铁翔与归亚蕾02听说服装设计专业竞争小,妈妈说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个裁缝

初中学校有黑板报,没有人要揽这个苦差事,班主任每次都派给我,因为写字、画画线条还可以。

也许这段期间,默默地留下了某种美术的感觉吧。

到了高二下学期,对高考慌了,因为我文科很强,理科全挂。我们当时属于“末代皇帝”,学美术的话,只要数学不考零分,就可以上本科,我们赶上了最后这个政策。

高二下半学期临时抱佛脚学美术,高考数学选择题我全选C,考了15分,最后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

填报志愿的时候,竞争很大。有个同学说服装设计报得人最少,当时我很懵,没有一种自我的判断力,就填了服装设计。

当时不管什么科,你考上都好说,考不上,这辈子基本判死刑了。

我妈做绣花,就觉得花了这么久的时间,这么多的精力,培养了一个裁缝。她觉得早知道你要学的话,出门左转那个裁缝铺,直接塞过去了。还要花四年大学费用,你考个公务员也好啊。

因为农村,大家没有见过那种东西。

我现在回想,大学跟电影有关的一点都没有。因为学生也很穷,我基本上都是拿着一个空白的画本,每天就是到处画。

可能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我超级自律,就是觉得一天当中有半个小时浪费了,都觉得自己特别的资本主义腐败,被这个观念影响很大,很久才跳出来。

但就是因为自律,所以也可以在做服装设计的同时,有精力去做电影。

我们专业女生多,男生极少。跟其他的同学的话,我不是一个太合群的人。

也不是自卑,其实就是他进入不到你的系统,就好像旁边没有养分的话,你宁可把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我读各种时装设计的书,也算是对未来要赖以生存的专业,保持一种深入的了解跟精进。

包括你是从南方来的,进入北方的大学,甚至我大三休学离开天津,好像也没有任何的心痛。

03做“妈祖”服装一战成名,吴亦凡、汤唯、Angelababy都穿过我们的品牌

2008年参加了一个设计师的电视真人秀,当然现在看有点傻。比如说它利用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造一些奇奇怪怪的戏剧冲突。

节目很受欢迎,我当时在上海。出门去吃个饭,都会被很多的人打断,直接让我觉得没法待了。

当时有个法国的时装院校叫ESMOD,在全世界有不同的分部,中国是在北京,学费很贵。那个国际校长觉得我设计的东西蛮有趣的,就给我免了两年的学费,20多万,我也成为学校唯一一个拿奖学金进来的。

2009年底就去了北京这个学校。

又上了两年的学,拿了“最佳女装设计”,毕了业之后,把我们本土的妈祖,做了一个时装系列叫“少女妈祖林默娘”。

少女妈祖林默娘系列

很多人以为妈祖是老太太,其实历史上她28岁就因为要救人死掉了。

当时像美国CNN,还有凤凰卫视,他们来采访,觉得一个中国的设计师用的时装这种非常西方的手段,解构了一个中国很local、很民间的神明元素,值得报道。

在时装设计师的圈子里面,有点一战成名了,从此自己创立品牌,开自己的店,跟很多明星合作。

基本上你看到的一线明星,不管男生女生,我们都合作过。

比如说男生像吴亦凡、肖战、杨洋、李现,或者是女生,像汤唯、Angelababy、范冰冰、姚晨、赵薇,这些我们合作过。

我们只是时装上面的合作,他们喜欢我们的衣服,选择我们的衣服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亮相。

不算潮牌,它是比较年轻、时装的品牌,像我们开的店铺全都在一线大牌的商场里,跟迪奥、GUCCI、路易威登同商场。全国有差不多十多家。

04三十年攒了那么多种子,终于可以撒在电影里

时装设计的话,我的品牌是艺术跟商业的结合,但我内心总有一种表达者的创作欲望,然后一直在寻找载体,画画、文字。

但是你会发现,电影是一个更全面的载体,人的五感都可以被设计。我把电影看成纯粹的艺术表达跟追求。

所以我当时从时装设计转到电影,好比一直都揣着很多种子,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可以尽兴地撒开。

然后小时候看的戏曲片,已经变成血液里面的东西,只不过没被启动过。

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了之后,你会发现,内心跟电影、戏剧、戏曲有关的,全部都重新激活了。

那一刻,好像你这三十年来每一刻的经历,都是有它的意义,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能用了。

所以我就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蕃薯浇米》的剧本是我的毕业作业。

我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会在《东南早报》、《泉州晚报》发表一些文章,现在看有点矫情。

因为要先考上大学,这一部分被完全丢掉了。所以在进修班,仿佛也是再激活。

梅峰老师给我们上过课,还有李二仕老师,曹保平老师,他们都是特别棒。在他们的带领下,我迅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电影的方向和定位。

最后我拿着剧本参加了青葱计划,青葱计划就是少红导演倡议的,大家觉得故事的描写、闽南的风情、女主人公的命运特别感染他们。

所以少红老师担任监制,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项目。

李少红(最右)05归亚蕾和杨贵媚,是闽南地区的巨星

《蕃薯浇米》是一部当下发生的故事,它不是过去时,它也不是你的记忆,它也不是你的童年思考。

归亚蕾的这个人物她对于家的坚守,对于某一些信仰、传统的维护,其实很像泉州或闽南这个城市的性格。

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发展的样子几乎都一个坯子出来,那我们可不可以试一种方式,有传统的保留,也有现代的成长,就是作为一个参考范本。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演员就是归亚蕾跟杨贵媚,没有动摇过。

她们是最佳,没有更好的。

在闽南地区,80岁的老太太都叫得出归亚蕾的名字,她们是天王巨星般的存在。

我们拍《蕃薯浇米》的时候,有一个地方,阿婆不愿意把房子借给我们拍摄,然后她看到杨贵媚老师,就说你不是演《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吗?

媚姐就很自觉地承担起了跟她聊天的角色,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借她的房子。

1988年《妈妈再爱我一次》

杨贵媚不说别的了,像琼瑶剧那么火是吧?亚蕾老师就是第一旦。

她还唱过一首歌叫《庭院深深》,那首歌之后,再唱歌就是我们《蕃薯浇米》里面的《尚好的光阴》。

1965年《烟雨蒙蒙》归亚蕾饰演陆依萍06我不介意暴露自己缺点,为何不任性一把

平遥放映后,有的人不喜欢,有的人特别喜欢,作为导演,我不怕把自己的缺点拿给你看,因为诚意是百分百的。

在第一部作品里面,我要表达的东西,要尝试的风格,想要追求的电影美学,我呈现了,其它那些对我来讲不重要。

我是带着自身的经验、直觉和一些美学系统在做这个事情,一切仿佛都是自己长出来的,没有任何刻意或戏剧化,或者是所谓的编剧的三幕技巧,公式好用,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这样用它。

我表达了我想表达的一个主题,然后用这部电影去关注快速时代下这些被边缘化的老人的人群,可以以一个全新的活力、浪漫、优雅、有趣的视角去切入他们,去深入这些“资深少女”的内心世界,这就够了。

有人说踩水车那个吊臂拍的镜头像MV,我们就是那么拍的,就是那么想要。

这个东西就是你第一步,你未来都会归于我们所有人都认同那个方向,不是就应该这样吗?反正未来都会变成那样,为什么现在不任性一把?

其实我是觉得不能带着固有的认知去看所有的电影,这样的话你自己会产生落差。就比如像蔡明亮导演,他镜头就放在那里,就是一动不动,你们没见过,OK,那你们见到就好。

我很喜欢泰国的导演阿彼察邦,最早是通过一些美术展览、艺术展览了解他的,也是因为看完他的电影,才决定要来拍电影,他是全亚洲非常活跃的影像艺术家,这是他的第一个标签,其次才是电影导演,所以在他的体系里,电影很自由。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你找到了一个最全面的表达工具,就是电影。

从自身的角度来讲,其实很希望自己躲起来思考,然后再找到新的灵感。

拍电影也不是追名逐利,如果我追名逐利,应该跪舔着这些人,OK,资方你想要什么,我拍给你,设计师你想要什么,我拍给你。

也可能因为我有一个饭碗,所以我对电影的态度仍然是,它是一个纯洁的圣殿般的存在。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蕃薯浇米》影评(五):专访叶谦:用最有活力的方式,呈现“老少女”内心世界

在本届电影展上,票神君已经看过了不少精彩的新片,但只有一部电影看哭了我,那就是叶谦导演的处女作《蕃薯浇米》。

官方海报

平遥国际电影展,对新人导演一向比较扶持,《蕃薯浇米》原本只是叶谦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的一个作业,后来被“青葱计划”发掘,最终出现在了平遥的观众面前。

(青葱计划:即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这个项目旨在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有才华的青年导演)

官方剧照

作为叶谦导演的处女作,《蕃薯浇米》的主角是一对老姐妹。此外,因为导演叶谦是闽南人,《蕃薯浇米》中所有台词都是闽南语,这也让它成为了内地第一部闽南语电影。

老年题材?闽南语?说实话,这两个元素组成的一部电影,可能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都提不起什么兴趣。

票神君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可当我坐在影厅后,在第一幕时就被吸引进去了!

官方剧照

试想一下,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戴着一款大红色头巾,挎着小布袋,在恰恰恰的配乐中走进画面,突然就让人好奇:她是谁?她要去干什么?

故事娓娓道来,秀妹与青娥是一对“老姐妹”,她们年事已高,被家人疏远,但却能够相互扶持。

每天去海边捡海鲜,种点菜,铲铲盐,还经常互相逗笑,老姐妹的日常生活,简单而又美好。但青娥阿婆的离世,让这种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独自一人留在世间的秀妹阿婆,该如何面对她接下来的日子?

片中主角空中练鼓的一幕出现时,票神君的眼泪瞬间涌出,或许对于“奶奶带大的孩子”而言,这部电影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官方剧照

观看完电影后,票神君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蕃薯浇米》的导演叶谦。

见面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导演太随和了,他的每个回答都很真诚。我们与导演谈到了电影的配色、背景音乐和镜头,谈到了片中两位影后归亚蕾与杨贵媚老师,也谈到了他对闽南文化的坚守。

采访图

对于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比如电影可不可以早点结束?风格接近,导演是不是喜欢韦斯安德森?叶谦导演也进行了正面的回应。

以下为采访实录记者:喵次郎

处女作:呈现“老少女”的内心世界

票神:处女作为什么会选择老年题材拍摄?

叶谦:可能对于一个导演来讲,他的处女作题材都是自己最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闽南老人的题材。因为我自己一直生活在闽南的农村,我每次从工作的地方(北京)再回到闽南农村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好多场的葬礼,这些葬礼上的每一个面孔,其实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对我嘘寒问暖、很照顾我的邻里街坊和长辈。我觉得他们经常是那种不告而别,经常是一趟回来,熟悉的谁又去了。所以自己很受触动,也觉得他们好像落叶一样,默默地掉下来,连个声响都没有。所以就想要拍摄这样一个电影,也希望年轻一辈可以关注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票神:如何将老年题材和时尚风格融合起来?

叶谦:我们当时在确定《蕃薯浇米》这样一个题材时,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主创,比如摄影老师中伟,他之前是一个动漫音乐人,他是一个外国摄影师,在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班教摄影。我们的美术老师是我在北京看艺术展览时,觉得这个老师很棒,后面也阴差阳错找到他,让他成为我们电影的美术。包括徐林,他和我合作了五年十场时装秀的音乐,其实我们的默契已经养成了。

我们这一帮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在面对这个题材的时候,我们首先希望它是一个活力的作品,谁说老年人不能有活力,老年人不都是那种苦的、闷的。我们希望可以以一个非常有活力、清新的,同时又很明朗的状态去呈现这些“老少女”的内心世界。

惊艳:时装设计师出身,我对颜色特别敏感

票神:电影中的配色惊艳,如何选择?

叶谦:可能是因为时装设计师的原因,我对色彩比较敏感。当时我们在跟美术、服装团队初步沟通时,我有对大家说过,“我们都是第一次合作,也许我们会有很多沟通上的断层和障碍,但是我希望在所有的美术和服装上,都能遵循色彩”。

色彩可能是大家在一起共事合作最容易进入的门槛,色彩辅助了整个的剧情走向,包括刚才提到的头巾颜色,其实都包含了人物的一个心境的变化。

票神:电影中归亚蕾老师的头巾颜色一直在变化,暗示了她心态的变化,导演觉得一个人怎样就算是老了?

叶谦:在我们时装设计的范畴内,我们普遍认为年龄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只有你自己觉得自己老了,你才是真正的老了。

同样的道理,在电影的语境下,如果你真的完全放弃自己,完全很消极的话,我觉得那种就是心态上的老了。

所以在电影中,从消极的色彩到积极明亮的色彩,也许都能看到主人公的心境转变。

官方剧照

票神:电影中好几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导演能具体说下选取配乐的过程吗?

叶谦:当时在选择做《蕃薯浇米》的歌曲和配乐时,我当时在和徐林(音效师)沟通时,他还不够自信。我一直在跟他讲,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印记参与到这部电影里面,因为他也是闽南人,所以我也在一直对他讲,”全世界只有你最适合做这部电影的配乐”。

我们把很多闽南的器乐、歌仔戏,还有一些经典的老歌,都代入到这个电影里面,同时我们也为《蕃薯浇米》这部电影创作了《上好的光阴》片尾曲,是由徐林作曲,我自己填词的。

在闽南的话,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非常积极地去劝年轻人,“你在外要积极向上,待人接物要融洽”,但转到自己身上,他们说的话却是,“我们现在活着就是在等死”。

我觉得这种反差感让我很触动,所以这首《上好的光阴》,我是想献给那些老人们,我在歌词里写了一句话,“千金我也不换这最好的光阴”。

其实对于那些老人来讲,他们的阅历、他们的岁月、他们所拥有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票神:有机会的话,这部电影会出原声带吗?

陈哲艺:本来我们的电影原声带(是否制作)还不是那么的明确,不过首映完之后,我发现大家对电影配乐的评价和讨论比较多,大家都蛮感兴趣,我们也会争取尽快出一个《蕃薯浇米》的黑胶唱片。

票神:片中有一个镜头调转,秀妹在得知青娥去世后,一直往下走,这块是如何考虑的?

叶谦:这是目前《蕃薯浇米》讨论度最高的一个镜头,很多时候别说是电影,我们自己的生活都是无常的,会有很亲近的人不告而别。那个状态就是秀妹唯一的一个朋友失去了,她都来不及做最后的告别,就永远的失去了她,所以就好像是坠入一种无穷的、无力的黑洞里面。

表演:归亚蕾杨贵媚,两位影后水火交融

票神:片中两位主演归亚蕾老师与杨贵媚老师,曾经一起出演过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20多年过去了,导演如何再次把她们请到了一起?

叶谦:其实能请到两位这么棒、这么优秀的教科书表演级别的女演员,要特别感谢的是我们的监制李少红导演。

因为《蕃薯浇米》这个剧本是当时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进修班的一个作业,最开始只有38场戏。我当时算是无知者无畏,把这个38场戏的剧本投到了“青葱计划”,一路走到了最后的大名单。

当时还有老师对我讲,“你应该是里面最自信的,其他剧本几乎都是90场、100场,只有你的剧本是38场”。这个剧本给了评委老师一些文学上的想象,所以《蕃薯浇米》在监制李少红导演的推动和助力下,最快速的拿到了一个很棒的团队和阵容,包括(归亚蕾与杨贵媚)这两位老师。

官方剧照

票神: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两位主演的哪些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叶谦: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两位的表演,她们身上有一种完全不输年轻人的一个心态,这一点非常打动我,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追求很纯净的东西,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那种在这个行业工作几十年,但依然保持初心的品质,让我特别感动。

在电影中,我觉得归亚蕾老师的表演就像水一样,波澜不惊,但偶尔的涟漪会让人触动。而杨贵媚老师的表演就像一团火,她的表演方式会在当下将你燃烧。在电影《蕃薯浇米》中,大家会看到两位影后水火交融的表演。

票神:片中秀妹唱到“小姐今年,二八青春“,腰鼓队名叫”少女腰鼓队“,想表达什么?

叶谦:那首歌叫《园内花开》,是老年人在追寻自己的情感,秀妹其实是做了一个小抗争,因为她完整的歌词是,”小姐今年,二八青春,要找一位,如意郎君。如意郎君,在我心里,不用你来,问东问西”,其实她是找到了自我,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对抗。

官方剧照

票神:归亚蕾老师饰演的角色,一直很坚强,在片中只哭过一次,是自家着火时,为什么?

叶谦:特别感谢你关注这个细节。为什么归亚蕾老师之前都没有哭,但是却在跟儿子家相邻的厨房着火后哭了?是因为她的大意,忘了关火,给自己的子女添了麻烦,所以她哭了。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老人是什么样的,但是在闽南,很多老人如果给自己的子女添了麻烦,他们就会很难受。其实这个心态不一定好,但确实如此。

票神:片中归亚蕾老师的角色,给孙子买玩具却买错了,当时的表情让人心疼,这个细节是如何考虑的?

叶谦:其实那个细节是归亚蕾老师她自己加的,我们当时在片场都觉得这个处理特别好。秀妹自作主张,觉得孙子会喜欢那样的玩具,但却买错了,然后她有了那种犯了错的表情,那个处理特别好。

官方剧照

票神:电影中有很多素人演员,是如何接触的?

叶谦:电影中老阿婆的角色,是我妈妈帮我选角的。我当时参加了“青葱计划“,给了两万块钱,需要快速拍一个反映电影气质的创投短片,我妈妈就在帮我找演员。

那个老阿婆比较活跃,她自告奋勇,说自己70多岁,但其实她已经90多岁了。当时那位老阿婆拍摄了“青葱计划“的短片,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但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所以在正片电影中,她只是来客串了两三场戏。

寄托:闽南文化,是我的充电站

票神:电影中包含很多闽南地区的文化,这是对家乡的一种留恋吗?

叶谦:我不觉得这是留恋,因为从小到大我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那些东西就是在我的血液、基因里的,所以我不觉得这是留恋,而是内心的一种信念。

在自己很失意的时候,在自己消极的时候,你能从这些闽南当地的信仰、文化与音乐人文中迅速获得经历上的补充,就好像每一个在外漂泊游子的充电站。闽南文化就是我的充电站。

票神:片中有一些对比的事物,比如水车与发电机、海螺与城市化,社会变迁带来的是进步还是失去?

叶谦:对于片中主角来说,其实她们对社会进步、工业化完全没有准备,她们无从选择,被边缘化了。从整体层面上来说,我是出了闽南,去外面游历之后,才发现闽南它有一点特别好,它把很多传统和文化都保留了。

片中有一个镜头,归亚蕾老师把路边的一些神像捡回来,给了他们遮风避雨的屋檐,不管你的信仰是佛教、道教还是耶稣,她全部一视同仁去尊敬与关怀,这也是闽南人对信仰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泉州这个地方,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延续了将近1000多年。

官方剧照

回应:不想让电影早点结束,没有很喜欢韦斯·安德森

票神:秀妹片中练鼓那块是个泪点,很多人认为电影在这块就可以结束了,导演评价这种观点?

叶谦:我就是不想早一点结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很多自己的习俗和人文,即使长辈要做最后的离开,她都会做最后的交待。

所以后面的打腰鼓这些内容,是角色在进行人生最后的整理,是做一个最后的交待,电影后面简短的两三幕,就是归亚蕾这个角色对她人生最后的善后与交待。

票神:电影最后有个“彩蛋“,3位主演出来和观众打招呼,为什么会有这段内容?

叶谦:之所以有这个彩蛋,是因为我完全被3位演员的表演感动了,我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大家再次对这几位演员的表演做一个致意。

我们在看很多的舞台剧,在剧场的,演员在表演完之后,都会做一个谢幕。同样的道理,我希望参与到《蕃薯浇米》,或者未来参与到我的电影中的演员,都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做最后的谢幕,这是出于导演对演员的尊重,也是演员跟观众的某种交流。

官方剧照

票神:导演接下来还想尝试什么新作品?

叶谦:《蕃薯浇米》对我而言是对本土文化、家乡的一种坚守,如果有可能的话,接下来想拍摄一部“逃离“的作品,离开家去寻找一些碰撞,与世界更多的摩擦。

票神:您最喜欢的三位导演?有观众觉得您的电影风格与韦斯·安德森有点像?

叶谦: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还有蔡明亮导演,也很喜欢李沧东、奉俊昊,也希望中国电影的土壤有更多电影的类型,我们可以去拥抱试错,但是不要太循规蹈矩。

韦斯·安德森不在我那么“心水“的导演名单里,可能电影中某种类似的气质,是我们的美学的品味,或者是我从时装设计师跨行做导演,某些印记比较像而已。我还是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些表达。

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节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