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爱和责任,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父母帮孩子挽回爱情

发表时间:2020-11-02

爱和责任,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责任,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很感人的短片:《爱的四季》。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个父亲一生,从他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咽气的最后时刻,在这短暂又平凡的的一生中,他是怎样用‘爱和责任’呵护孩子的故事。看完这个短片,我哭了。

短片中有这样一段,讲的是上小学的儿子在教室里等待爸爸来接他。可是一直等到其他同学都被接走了,教室里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他只好趴在桌子上画画。等啊等,等到天都黑透了,忙于工作的爸爸才想来还得接孩子,于是匆忙赶到学校。到了学校,等在走廊里的儿子递给爸爸一幅图画:画上本来画的是爸爸拉着儿子的手在草坪上高兴的玩耍,可是原本蔚蓝的天空后来却被黑色的颜料涂满了,这是孩子在无声地埋怨。但爸爸没有说什么,默默地拉着儿子的手回家。

看到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其实我很少写我爸,因为我爸比较爱喝酒,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都是喝醉酒的他。但是这个短片,却让我陷入了回忆。

我爸是个挺严肃的人,别家的小孩看到他都会害怕,甚至有小孩不听话时,他们的父母都会用我爸的名字来吓唬他们,很好玩。可是,我爸对我却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我们家就我不怕他。小时候,基本上都是我爸送我上学的,他总是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让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送我去学校。下雨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还是坐在前面,只不过我爸会把我塞进雨衣里,虽然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却感觉新鲜又温暖。

记得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发烧了,半夜吭吭哧哧地说胡话,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的,闹的家里不能安生。那天晚上我爸本来喝了酒,听到我哭闹,却出人意料的清醒。我妈去烧水,我爸就拿了冷毛巾给我覆着,还笨拙地用酒精给我擦手心脚心,后来又喂我喝水。我一直模糊地记得那天晚上爸爸的脸,他红着眼睛,一脸的憔悴和困倦,却一直强打着精神照顾我,直到我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不管再怎么样,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最好的。是的,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爱和责任就像一道烙印,深深地刻在每一个父母的心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丝不苟的,是不求回报的。就像短片《爱的四季》里的父亲,看到刚出生的孩子时的喜悦,教孩子走路时的忐忑,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孩子哭泣时的不舍,教孩子骑自行车时孩子摔倒了,忍着心疼对孩子鼓励,让他再来!还有高考之前,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冒雨去给孩子买辅导书。一直到后来,孩子在外地生活,他跟老伴,每天都关注那里的天气预报......还有,就像我的父亲,因为我生病,彻夜不眠。

也许,父母的爱也是会有缺憾的,就像短片里父亲拿到被儿子涂成黑色天空的图画时,歉疚的心情。所以那张画,他一直保存着,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孩子才从妈妈手里接到那幅一直被父亲保存着的画。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保存着那幅画,提醒着自己已为人父的责任,延续自己对孩子爱......伟大的父爱。

如今,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也在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延续着父母的爱。如今,我也终于明白:爱和责任,其实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扩展阅读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 2020 年的好礼物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 2020 年的好礼物,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0年来了,你去年立下的Flag有没有实现呢?

新的一年,我们总会有太多期待,太多想要完成的事情:

学习考证、减肥健身、绘画烘焙、记账理财……

但是,到了每一年结束的时候,这些期待往往又不了了之。于是,当初的雄心勃勃,只换来一句“明年再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拖延症”。

拖延,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外部困扰,也会带来内在心理上的痛苦。

我们被负罪感和焦虑包围,想要摆脱,又无计可施。

为什么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选择拖延?只是因为“懒”吗?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造成拖延现象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懒”字。

今天,心姐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三种比较常见的“拖延心理”。

首发丨简易心理学(x)

第一种拖延:

对恐惧的逃避

在这一季的《圆桌派》中,窦文涛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故事。

窦文涛有一个小助理,一直在被拖延困扰,有一天,她找到窦文涛,问他:

“文涛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天呢?这些事,我明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做,但是你让我第三天交,我就会在前一天晚上才着手准备。我总是把每件事情拖到不能再拖为止,这是为什么呢?”

这番对话,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有意思的是,如果回想一下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你就会发现,那些被拖延的,往往是工作,而从来不是游戏、看剧、休息……

我们为什么拖延工作,而不拖延玩乐呢?

节目中,窦文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人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动物,当压力没有完全袭来时,生活在此时此刻的我们,宁愿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

我们惧怕压力,所以我们选择用拖延的方式逃避压力。

你或许会问:“反正我总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拖延一会儿又有什么?”

这恰恰是拖延的可怕之处。

当我们习惯这种拖到“最后一刻”的工作方式时,我们就会不再追求“做好”,只是追求“完成”。

但人生的许多可能性,恰恰是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被发现的,只求“完成”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明明可以更好”的可能。

如果你也总是因为逃避而拖延,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马上行动起来:

比如,你有一个任务是:1月20日前,完成活动方案策划。

这个任务就可以被拆解为:

1月10日,开会确定活动目标;

1月11日,进行同期竞品调研

……

当问题被拆解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就不再是一座大山,而是一个又一个小土坡。

拆解任务,能让我们通往目标的道路,更加平坦。

第二种拖延:

对“成功状态”的逃避

上个周末,心姐和朋友外出吃饭。朋友的女儿刚上小学,整个中午,小女孩表现得都很开心。

直到吃完饭,我们要分开的时候,女孩突然开始闹脾气。一边摇头表示不想回家,一边坐在椅子上怎么也不肯动。

我们问她为什么不想回家,小女孩说:“回家就要练琴了,还要写作业。”

这是不是很多人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呢?

如果把这段经历迁移到成年人身上,就变成了:

“我过两天再复习吧,一开始复习就没时间玩了。”

“明年再减肥吧,减肥就吃不了好吃的东西了,我今天先大吃一顿。”

“过一阵再报班学画画吧,一旦报了班,每天下班都要去上课,时间太紧张了,我先好好休息几天再说。”

甚至:

“我不想马上工作,我不想变成工作狂,我不想生活中只剩下工作。”

逃避“成功状态”的拖延者往往认为,一旦进入状态,就需要马不停蹄地运转起来,就意味着告别娱乐和休息。

拖延,是他们在巨大工作量到来前的欢乐时光,是“海啸”来临前的片刻喘息——

一句“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工作状态”,就是汹涌海水里的那根救命稻草。

不过,工作和“成功”就意味着一刻无休吗?

当然不是。

放轻松一点,工作不是人生的终点,休息是很正当的需求。工作的时候全情投入,休息的时候也要全身心放松,这才是更好的平衡方式。

第三种拖延:

对完美的苛刻追求

有些事情,我们明明想做,却依旧拖延:

新年之初,我们总会给自己制定许多美好的计划。比如,一年之内学会画画,一年之内瘦成闪电,一年之内转行学习N项新技能……

但最终,我们只是买了一堆画材,却没有动笔;买了瑜伽垫和健身卡,却依旧吃着薯片和甜甜圈;买了网课,却只学完了第一课。

这是为什么呢?

也有的人,希望要把工作做到最好状态,却依旧拖延成“瘾”。

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内在的完美主义倾向在作怪。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认为,很多人的内心存在这样一个公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这个公式背后的含义是:如果努力后的表现仍然不尽如人意,那他们就会自我否定。

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过一次努力之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

一边告诉自己要努力,一边又不想要努力完成。

如果你也因为“完美主义”而拖延,那么你需要尝试的,就是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成败。

比如,我们不需要让自己在一年之内从画画小白变成专业人士,不需要让自己在一年之内出书、成为作家,也没有必要唱歌、钢琴、烘焙样样精通……

只需要专注一件事,取得一点点小进步,就算是一个很棒的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未来期待太多,却又不肯为它付出丝毫心力,每一天,都习惯把“明天再说吧”挂在嘴边。

可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明天”真的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吗?

第一批20后已经出生,90后也进入了30岁;眨眼之间,365天过得又是这样快……

如果你现在不开始,那么你最渴望的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如果说,行动是对未来的慷慨;那么拖延成“症”,就是对未来的怠慢。

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试着从“今天”开始吧。

*图丨网络

今日话题

2020年,在留言区,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吧

点个“在看”,

从今天开始,

一起努力变更好!

↓↓↓

爱的责任


我也不知道我和谁一起会感到幸福。你离开后,就像是被判处死刑,幸福自此与我无关。好久没有想起你了,也好久没有关注你了。有一些记忆,永远不会淡忘,只能深埋积压于心底,有朝想起,依旧清晰如昨,可歌可泣。彷徨间,没有了绞尽脑汁、千辛万苦搏你一笑的欣喜,也没有了前行的方向与动力。未来谁可与我共?

经常梦你的日子,今遥不可及。曾梦我们再续情缘,大雨滂沱、世界末日前的温馨。那时候想写一些文字,祭奠逝去而又不舍的浪漫,可始终无从着笔。梦有时候那么真,或许是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愿那个世界中,我们是在一起的。于是我想,所有平行世界组合起来,必定是精彩完美无悔的人生。

梦逐渐远去,你渐渐消失。错位的线,看似很近,却并不相交。我不能保护你了,已无法再体会你的喜怒哀乐。或许你一开始就不需要保护,因为足够强大,只是我把你想象的太脆弱了。又或许,需要保护的是我,你比我坚强多了。于是少了我,你什么也没有改变,反而更轻松,更自由。你从未缺少关心,而你,接受了谁的关心?

曾经刻骨铭心,终究会云淡风轻。曾经的山盟海誓,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早已风化,不必当真。时光可以治愈所有伤口,却抹不掉伤疤。心中永远留有你一席之地,含羞一笑,倾国倾城。你,走吧!我无需牵挂!终于,我在生活中迷失,已经看不清远方的家,看不到未来的人。甚至现在,我都不知如何去爱其他人,也不敢去爱其他人。

爱对于我,更是一种责任,我不清楚这种责任我是否有力承担。

父母的孩子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的孩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荐:母亲说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也只是个孩子啊。对啊,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永远只是个孩子,是他们的孩子。

孩子无论多大了,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始终都是孩子。

我即将升入高中,一些事情早已经有了主见,有时候还会因为与父母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而闹矛盾。妈妈总是这样唠叨我:越长大越不孝顺了,你看看你小时候多听话,还时不时的干家务,晚上还会给我捶捶背,帮我拔拔白头发,现在啊,可是没有机会了。这倒也是实话,自从上了初中我就一直投身于学习中,做家务活的次数少了很多,给母亲捶背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其实我和父母之间是存在着不小的代沟的,尤其是我上初中之后。我的父母亲都已经五十多了,因为母亲生我生的很晚,我还有个姐姐比我大了14岁,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我和他们常常争吵,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会闹的不可开交,而那时候我总会摔门而去。

还记得第一次我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具体是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大概是因为穿着问题。妈妈总是在那不停的说,我时不时的就会反驳一句,妈妈那时候找来了扫帚往我身上揍,本就憋屈的我被她那么一打更是生气,于是忍无可忍的我就气乎乎的摔门而去,大清早的从家里出来没什么事情做就一个人瞎遛遛,到了傍晚7点多时,我也不想回家,虽然肚子很饿,可我终究是拉不下脸去认错,因为当时的我认为我没犯什么错。

我一个人在外面瞎晃,直到我听见了我爸爸的声音,他在到处喊我的名字。我一听,就激动的跑了过去,爸爸看到了我,也没有训斥我就把我带回了家。

别人家大都是严父慈母,而我家不同,我的父亲很温和,脾气很好,母亲却总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爆,因此当时的我,是喜欢父亲多一点的,可每当姐姐和父母问我是更喜欢父亲还是母亲时,我总会回答是妈妈。当时的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知道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也可能是怕如果说是爸爸,妈妈会生气揍自己。每当这时,爸爸总会说:哎,现在的孩子啊,都是谁越揍自己越喜欢谁。我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后来还有几次如出一辙的事情,我摔门而出后总是父亲下来找我,所以我一直是这样的认为的:母亲并不疼我。

直到有一次,我气冲冲的出去后,待在楼下,想听听妈妈是怎么说我坏话的,所以并没有离开。

一会,你下去找找他,这中午不吃饭他不得饿,把他喊上来吃饭这是母亲对父亲说的。

当时在偷听的我感觉眼眶热热的,对母亲的敌意瞬间瓦解了,我当时知道了:原来母亲是爱我的。

不一会我敲了门,开门的是母亲,她看到我自动回来了,明显很吃惊。她笑了笑说不生气了?快来吃饭吧

我忍着不要自己掉眼泪,点了点头,桌子上的几道菜都是我喜欢吃的。

姐姐看着我,羡慕的说看到没,小逸。你和咱妈吵架,咱妈还得给你做好吃的,来安抚你受伤的心啊

我看了母亲一眼,笑着说又不是小孩子了,还指望着那好吃的东西来哄我啊

大家听后都笑了。

母亲说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也只是个孩子啊

对啊,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永远只是个孩子,是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