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人生的留恋 情感文章

人生的留恋 情感文章

发表时间:2020-11-06

【www.qg13.com - 人生的风景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的留恋 情感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灵魂必须有所皈依

一位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看着窗外一棵树上的叶子。树叶仅存一片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摆子。老人不肯闭眼,那片树叶也在秋风中继续飘摆。没有人知道老人是在用一片树叶度量生命。这个故事见于一篇外国小说。结果是,当树上那片树叶随着秋风飘落下来时,老人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生命到最后留恋什么?有时只是一片树叶。

还有个故事,一个吝啬的财主快要死了,但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他用眼不停看着床头点着的油灯。家人问他:“你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财主仍然用眼盯着那盏油灯。家人会意过来,他是心疼灯油,家人吹灭了油灯,财主才闭上了眼睛。财主最后留恋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灯油。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一家工厂里待了近10年,早出晚归,但只存下了5万元钱。后来他跳槽到新单位后,只用了1年,他就存下了10万元。他哀叹着:“我浪费了多少光阴啊!”这种悲哀我是能体会的,所以我只余劝慰。

一个亲戚,在患病之前,他整天奋战在麻将桌上,经常不回家,直到一天他突然两眼一黑倒在麻将桌上。在他生命最后的1个月里,他的妻子、子女,以及所有的亲友,都来看望他,说着温暖的话。在他临走前的一天,孩子们全围在他身边,孙辈儿们一声声唤着“爷爷”,老伴眼含浊泪。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以前每天都这样有多好!”

不知道生命到底应拥有什么才会让人满足,如果让我选择,那就选择那位亲戚临死前的那句感慨的话吧,与家人在一起,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把自己的生命浸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中,不再有所欲求。QG13.coM

总是想起我童年时借宿在我家的一位杭州老人老沈,我们全家都很尊敬他。听说他是因为犯错误到我们村里“改造”的。他到底了犯了什么错,没人知道内情。他在村里待了多年,跟着生产队干活,有一段时间队里让他放牛,他总是沉默寡言。后来他回到了杭州城里。

我8岁那年,母亲带到我杭州游玩。真是偶然,在西湖邊巧遇了正在散步的老沈。老沈见到我们,一定要带我们去吃饭。老沈牵着我的手,边走边说,最后老沈还未找到饭店就先落泪了。他说回城后一个人好孤单,还是住在你们家里好。吃完饭,老沈塞给我10元钱,当年那是一个大数目,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大面额的钞票。

当年我们真的非常尊敬他,从来没有想过他是一个有“污点”的人。因为,我们贫穷,我们卑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他人。卑微者的善良最真实,最温情,我一直这样认为,我想落难的老沈也感受到了。

老沈早已深植在我的记忆深处。有时我路过西湖边,有时我站杭州新房的窗边,看着远处奔流东去的钱塘江,每天都在长高的城市,我都会想起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故人,他在我8岁那年说过的话,掉过的泪,还有那个在西湖边偶遇的场景,一直在叩击我的心灵。

扩展阅读

留恋的城,止于擦肩


亲爱的人儿:

当我站在江南高楼静静仰望时,你却已经坐在北方的天台遥寄相思。我知道,无论是巍峨的高山,还是涓涓的流水,都不能阻拦我们相守的痕迹。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但是,我们已经变成了因为一座城,思念一个人。

还记得五年前时的我们依然年少,有着像所有情侣一样的浪漫与美好,喜欢海子的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歌,于是我们光着脚丫堆砌起宛如地中海天晴的城堡,那是你一直赖以生存的愿望,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尽情呼吸生命的气息。

时光荏苒,思绪缱绻。

如果爱意有悔,或许当初你和我不会走向相反的路口。

你说,你要去北国,去完成自己的梦。

我知道你喜欢看着白雪皑皑的样子,然后才能勾画出一幅浪漫壮丽的奇景,那里有繁华的街市,更有古老的庭院。你希望自己像那城市一般豪迈,让自己变得独立开放,就像生长在茫茫寒夜的紫萝,永不言败。其实,你只留给了我一封信,然后就匆匆搭乘飞机,迷失了音讯。我能看到的是你清秀的字迹,我能摸到的是信封里残存的泪痕,我了解你是不想让我承担起这份爱里所有的责任,你希望有一天也能亲自为我披上厚厚的貂皮,给我受过无数冷寂的心一次真实的温暖。可是我不想,我脑海里的你是纯真的,只要你陪我呆在一座城,即使我们爱的小巢所有的砖瓦都要我来搭建,我都觉得沁人心脾。你不想留在我身边做个软弱的花瓶,一碰易碎。可我知道,你独自坐在飞机以后,一个人走在茫茫雪夜,脚丫刺的生疼。我无法想象一个色彩斑斓的花瓶,一个色彩斑斓的你,如何变得鲜血淋漓,伤痕累累。

五年来,再也没有你的消息。

我在千山万水的找你,只因你信中最后的承诺:总有一天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你。

我从这座城穿越那座城,又从那座城穿越这座城,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停留在原地。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有很多次我都遇见了你,只是一个转眼,就擦肩而过。

这世上有很多人都不懂,爱得那么深为什么终究要分离,所以即使路途遥远,依然有人风雨兼程。

就像我深爱的你,或许只有在我身边才能感受到一点点幸福快乐,你受尽亲人的冷漠和朋友的欺弄,最后上天把你送到我身边疗伤。我却知道你也在替我疗伤,我愿意生生世世守护你,抱着你到山崩地裂,海水倒流。

时常浇灌以前我们栽种过的榕树,因为我对你的爱万古长青。我相信你对我如同我对你,爱得这么炽烈。所以忍受两座城市的距离的煎熬,却微笑着祝福彼此。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我们尝着菩提树的苦果,心却格外的澄净。能够走到今天,只因为爱,以爱之名,难逃本心。

我依然寻你,等你,爱你,信你。

以爱之名,你是我的生命。

你人生美好的阶段 亲情文章


时常遇上一些年轻的父亲,他们总抱怨,小东西(孩子)烦啊,小东西不好带啊。是苦不堪言的意思。带孩子当然不轻松,可每一次我都要勉励他们几句,不要怕烦,这是你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一定要好好珍惜。

之所以这样倚老卖老,完全是因为我个人的体验。我曾经做过一道功课,问自己“知天命”的人生里最幸福的时光到底在哪里,想过来想过去,我认准了还是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幼儿园的那段时光。我的《青衣》和《玉米》就是在那个阶段写的,可以说,这个结论是有诗为证的。

我喜爱的时光总和我的膝盖有关。我喜欢把我的孩子放在膝盖上,我估计所有做了父亲的人都喜欢这样。但是,我的喜悦偏于形而下,我喜欢抚摸孩子松软的小肚皮。在沙发上,在汽车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孩子困了,在我的怀里睡着了,我就要把我的手伸到他的小肚子上去,一点一点地搓,一点一点地揉。那种妙不可言的触感给我带来人生的美满与圆融。是大幸福,是大宁静,是大祥和。在那样的时刻如果有什么不测,我想我是可以不要命的。

当然了,我也喜欢把孩子放在膝盖上读书给他听。想起来了,有一本书我没有“读”,而是我们父子俩一起“看”的,这本书就是卜劳恩的《父与子》。说起《父与子》,真是惭愧了,作为一个乡下人,我在1987年的冬天才第一次看到这本早就风靡全球的杰作。那一年我刚刚工作。有一天下午,就在一间办公室里,我的好几个同事聚在一起,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我挤过去一看,原来不是在看蚂蚁,是在看漫画。

我是一个骄傲的人,心里想,真幼稚,就一本漫画,你们至于吗。至于。当天晚上,在一个女教师的“胁迫”之下,我终于把那本破旧的《父与子》借了过来。我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这本天才的画册给翻完了。迫不及待啊,我只能囫囵吞枣。吞完了,我即刻刷牙、洗脸、洗脚、上床,把自己裹暖和了,把阅读的架势端足了,然后,一页一页地“反刍”。我是一头年轻的、懒散的、暖洋洋的公牛,我得含英咀华。

是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父爱,而是父亲的失措与癫狂。在父亲黔驴技穷的时候,他动不动就要把他的孩子拉过来,对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顿暴揍。然而,我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暴力,更不是家暴。骨子里,它恰恰体现的是平等,父与子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在平等这个大前提下,儿子蛊惑了父亲,父亲又“玩不过”儿子,除了打孩子的屁屁,他又能做什么呢?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父子共读《父与子》的场景,可以说历历在目。孩子就坐在我的膝盖上,我呢,只能把下巴搁在他的肩头。他的脖子上依稀还有乳臭。只有我知道,这是现场,同时也暗含着历史,它是感人至深的。那时候孩子还不识字,但是,他稚嫩的、弥漫着乳臭的理解力给他带来无边的欢乐。他开心哪。他不允许我翻书,他要亲自翻,一边翻,一边笑,肩膀都耸动起来了,咯咯的。光看書还不过瘾,他命令我把他的小身体翻过来,他要我打他的小屁屁。这一来我们也就是“父与子”了。我打一下,他就笑一次,一直笑到他岔了气。我能体会得到,他品尝到了“做儿子”最纯正、最天然的乐趣。

我的孩子现在读大学,比我高,比我壮。我还有机会让他坐在我的膝盖上吗?开什么玩笑呢。他现在的脊背差不多就是一面墙,一屁股能把我坐死。我已经是他嘴里的“老帅哥”了。我再也不能做一个“那样”的父亲了,“老帅哥”我完了。我只能等。等他有了孩子,我再来过这把老瘾。

都说爷爷格外疼爱孙辈,所谓的“隔代疼”。是真的吗?未必。哪一个做父亲的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些许歉疚?多少有一些。可是,机会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是生活提升了业已失去机会的父亲,他站得更高,领悟得也更深。他的父爱提纯了,他会爱了。可生活的遗憾就在这里,你会了,不等于你还有机会。你只能把你的父爱一股脑儿地奉献给孙辈。爷爷一定是爱孙辈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本质上,“隔代疼”依然是父爱,是在追逝伴随着一丝遗憾的、被放大了的、代偿的父爱。

所以呢,我很想对年轻的父亲说,不要抱怨,你要把握好。带上《父与子》,把你的孩子放到你的膝盖上,把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你的记忆力聚拢起来,把你的感受调动起来。相信我,这个日常的、普通的画面不可能恒久。它的动人之处在未来。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只是说说的。什么也挡不住孩子的生长。

送别 情感文章


在我家,送别是件很郑重的事。父母总有太多东西想给我们,大到腊肉、香肠、辣糟、盐酸菜、土布,小到几克一瓶的花椒末、花椒油……这些东西做起来都很费神,所以通常全家人都得笑嘻嘻地忙上一整天。

忙到夜深,大家围坐在厨房炉边闲聊,谁都不忍心开口说出那句“去睡吧”,通常我爸是第一个:“好啦,先这样,都去睡吧,明天还要一大早起来。”

说着便站起来,抹一抹脑门的头发,转身出门去了。然后和往日一样,他挨个到屋子里给我们开好电热毯,铺平被子,才回卧室。

若看厨房灯火未灭,就又下楼来,推开门说:“电热毯还没热啊,那就再坐一会儿。”半小时后,又是他催促大家去睡。我妈会继续呆坐十来分钟,上下眼皮都打架了,才红着眼起来。尤其在我哥离开前的晚上,她总比以往沉默。

我妈最疼爱的是我哥,一碗水端不平这种事在我们这么和睦的家里也是存在的,有时候甚至表现得挺明显。虽然我不愿承认,我妈自己也可能都没意识到,但事实的确如此。

我们姐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每年春节过后,三人离家的时间通常不一样,轮到哥走时,我妈会格外用心,比如辣椒面、花椒油这些味道容易散的东西,为了确保新鲜一定要等到出发前一天才做,早一天都不行。路上的吃喝也考虑得更细致周全,会想到要不要买点鸡爪子卤上,是不是剥半个柚子补充维生素。

到了我和我姐离开时就相对马虎一点,辣椒、花椒这些,把家里原有的包一包就行。

哥离开之后的两天,我妈总是面色黯然,有时无意识地眼淚就下来了。她总是心不在焉,时不时抬头看墙上的挂钟,问一句:“松该到了吧?怎么还不来电话?”晚上一两点仍睡意全无。

姐离家后,她也不会如此焦虑,不知道我走后是怎样的情形。

当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都能理解。哥是长子,少年离家,童年还未结束就失去了父母的看护,我妈总觉得欠他的爱太多。

我哥自小特别乖,我呢,初二时便成了野马。高一下学期刚开始,我就不得不走上了流浪的路,自此沦为没文化的“盲流”。跟我哥相比,真可谓一个天上游龙,一个地穴虫豸。

姐则是吃了性别上的亏,重男轻女是中国的顽疾,我妈也受影响。事实上,我爸特别疼爱姐,只是我妈霸道,家里大小事都由她做主,爸对姐的那份疼爱便显不出来。

不过我仍然记得,高考前夕爸会给姐买奶粉和各种水果补充营养。那时候这些东西都不是日常消费得起的,我不能碰,否则要挨揍的,但姐特别疼我,会偷偷分给我吃。

儿女都长大后,父母对待我们的差别已然微乎其微,即便偶尔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不同的期待和关切,但我们仨能顺利成人,他们的欣慰是相同的。

每年春节都是欢娱与阵痛的交织。

有一年节后离家,刚到火车站我就收到了我妈的短信:“早知道心里这么难受,你们明年干脆别回家过年了,我和你爸平时清清静静惯了。回来几天又走,家里刚一热闹又冷清下来,我们受不了。刚才想叫你下来吃面,才想起你已经走了。”

我一个壮如蛮牛的大老爷们,居然从进站口哭到了车上。

放妥行李,坐下看滑过车窗的独山城,想起临别时爸跟我走到街角,妈直到我们拐弯仍然倚在门口,手扶铁门,我又忍不住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