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语录 > 导航 > 为什么我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深的?

为什么我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深的?

发表时间:2020-11-20

【www.qg13.com - 为什么离婚】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很多情感语录,而我们想对方的时候就会找很多的情感语录,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语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我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深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什么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的?

【以下咨询内容已向来访者确认可以公开,姓名均为化名!】

《最爱的人伤我最深》,这一首动听动情的歌曲却道出了人间最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什么最深的伤害总是来自于我们最爱的人呢?

前不久网络上也盛传一句话——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各类版本的“鸡汤”把这句话诠释的感天动地的。然而有时候不是我们真的想伤害最亲的人,我们经常是无意识的或者控制不住的就在做“伤害最亲人”的事情,那这样一种现象其实也有一定的心理学原因。

如此借助此文,也愿大家真正理解此类问题的内在原因,进而也找到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扎心”的难题。

晓敏和志宏结婚三年还没有孩子,这是他们俩第三次来找我咨询,他们的问题简单描述一下是:

志宏最近半年工作越来越忙,回家也越来越晚。这让晓敏很焦虑,感觉孤单、失落、被抛弃。几个月内,他们俩连续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志宏忍无可忍搬到了单位住,后来在家人们的劝说下他又勉强回到了家里。

可是志宏回家后邱敏仍然不能忍受他工作繁忙的状态。她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如此焦虑的情绪会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于是她与丈夫相约,一起来做婚姻关系咨询。

“戴老师,谢谢您的帮忙,不过今儿我是最后一次过来了。我真是不打算给她过了,真的,您要能帮我把她看好了我谢谢您,要是看不好,我看这婚就离了算了。我真受不了了~”志宏一进门就满脸怨气地说道。

“你还怨我!你一个礼拜回家几趟?一回来就拿着个破手机没完没了的!”晓敏紧跟着说。

“谁没完没了了?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就拿起来看了一下!”

“行了!在我这儿吵架还得收费,要吵回家吵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给两人叫了停。

“晓敏,老规矩,你先说!原则没忘吧?——客观描述!只说感受!”

晓敏瞪了志宏一眼,进而坐到了我对面。

“昨天他没加班,本来我挺高兴的,心想可有机会跟他聊聊天、说说话了。然后吃完饭,我这就想跟他说说我单位里的事儿。可我这儿刚说两句,他那儿手机微信就响了。我这儿就看着!我就看他看不看!结果他真就把手机拿起来了!”

“我……”志宏在旁边忍不住想说话,让我用手势给压了下去。

“晓敏,客观描述。”

“恩,那个……他倒是拿起来就看了一眼就放下了,但是我还是倍儿堵心。我当时真的什么话都不想说了!他问我‘你接着说啊!’我没给他好脸色,我说,说什么说?不说了!”可他倒好,连哄我都不哄我,直接进屋了,然后脸拉的比我还长。您说,有他这样的吗?我要是他客户,他敢跟我这样吗?他敢吗?气死我了。我说完了!”

注释1:关系越近感受到伤害的程度越高

很多时候,对方一个非常平常的举动,根本没有要伤害我们,但是我们却感受到受伤,感觉委屈,感觉对方不重视我们,感觉自己在对方的心里位置很低。

就像晓敏,对方一两秒完成的看手机动作,换做别人她绝不会有那么大反应。但是因为他是罗宏,是她的爱人,所以她觉得对方就不应该这样做!

她希望志宏对她表现出深切的关心,对她的感受、想法都了如指掌。她需要他自觉自然的送上符合她心意的举动,比如在这个时候——忽略手机的声响。但是,这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这种幻想更加重了我们在关系中受伤的可能。

那么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自于哪儿呢?它们来自于创伤,来自早年的客体关系,来自于我们创伤的意向——即:我们心中内化的早年父母的印象,以及自己作为小孩的印象。

比如,父亲是软弱的,残暴的,妈妈是无能的,掌控的。比如,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愚蠢,是羞耻的,是缺爱的,是委屈的……

这种意向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平时我们用防御层应对许多事情,但是当我们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期待弥补过去的伤害。于是“期待弥补”就会化为一种幻象,被我们毫无保留地投射在对方的身上。

这就像晓敏,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小时候父母对她关心很少,她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所以她对父亲的意向是模糊的,母亲在家却也工作很忙、情绪也不好,她对母亲的意向是冷漠的。

于是她对自己的意向是缺爱的,不被关注的。那当她进入亲密关系以后,她很饥渴的想要从对方身上索取关爱。这种索取会超出平常值,极有可能让对方感觉到压力,或者如志宏所说的“无理取闹”!

可是我们不知道,弥补伤痛是有两个方向的:

第一种:创可贴

即表面止痛,自己缺什么,希望伴侣补什么。

比如缺父爱,缺依靠的人,就会找个有力量感的男人做老公。比如缺母爱,缺温暖的人,会找一个暖男做伴侣。这样的方式只能在短期关系内得到满足,长期关系它是无法满足的。因为这些爱、支持、理解、疼惜的感觉并没有内化到我们的心里。

这就像别人给我们最爱吃的肉,我们感觉很好,但是肉如果一直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有一天别人不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被饿死。而甚至饿死之前,我们还都在痛恨着对方!为什么!为什么你就不能一直给我肉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最爱的人身上,感受到最大的伤害。对方开始给了我们最想要的,但当对方不再给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受伤!

那所以根本上,我们要锻炼出打猎的能力,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种创可贴式地止痛也会造成更多问题。比如它会让我们的关系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位置。【平等】是成人关系最最核心的部分。

当我们向对方索取我们缺失的部分,那么对方的身份就是供给者,我们是被供给者。这就像我们作为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这实际上是“退行”的现象。过度在婴儿状态,会让我们无法在平等的状态下互动,婚姻关系也会因此失衡。

另一种弥补伤痛的方向是:疗愈

疗愈是说我们真正打开创伤表面去看内在受伤的部分,借由我们个体的成长重新内化一个好父母的形象在心里,以形成一个较为健康的父母意向和孩子意向,从而让我们减轻对亲密关系的依赖。这里疗愈的具体方式方法有很多,不过核心理念都是治本,是从根基上解决问题。

通过咨询,晓敏看到了她对志宏的过高期待。她“绝对化”的认为对方应该知道她的需要,她也“以偏概全”的用一个拿手机的动作完全否认了罗宏对她的好,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都自于她的早期创伤,来自于她弥补创伤的苛求。她也明白了疗愈创伤才是根本途径。

接着,我又向晓敏和志宏抛出了问题的第二个方向,即——寻找我们的创伤点在哪里?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我们深层次的需要或者说我们想去弥补的创伤点没有找到,那我们下一次很可能还会因为别的事情而产生冲突。

我问晓敏:

“你生气时,其实是想向对方表达什么?”

“我其实是想告诉他,我很需要他,我希望他在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能更专注一些,更珍惜一些。”

“这种渴望很强烈吗?”

“是。”

“它是最近才有的吗?”

“呃……应该说越来越厉害了吧。自从他工作方面越来越忙,他能给家里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有时候他工作完了回来我们都睡了,而天还没亮他就又走了。我感觉他都快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感觉我们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大。那可能我情绪最近很激烈也跟这个有关吧。哦还有就是,我越是焦虑他就好像越躲着我,这也让我感觉更抓狂!”

注释2:看似表面我们是在伤害最亲近的人,然而伤害的背后总有一些我们对关系的期待,找到这些期待背后的东西,那是我们疗愈的最好契机。

亲密感与独立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既能感受到亲密感和归属感,又能获得独立感。但这在现实中很难达到,你有时会觉得距离太近,让你透不过气;有时会觉得你们距离太远,无法掌控。

当我们觉得不够亲近时,会有可能通过攻击来获取对方的关心和注意;当我们觉得太过紧密时,也有可能通过攻击来争取独立和自由。

亲密感缺失时,我们会感觉对方要疏远自己,感觉对方不投入,对自己关心不够,感觉很受伤。

我让晓敏找一段回忆来形容这种感觉。

她说她小时候有一盒“七巧板”玩具她特别喜欢,有一次亲戚家的小孩儿来家里玩儿,非要要她的“七巧板”。她妈妈因为面子,就把玩具给了那孩子。她当时哭得很厉害,歇斯底里的,但是她妈妈反而因此打了她。她感到很受伤,觉得自己在妈妈的心里无足轻重,觉得感受不到母亲的爱。

同样,独立感缺失时,我们会感觉没有隐私空间,感觉被操纵,没有自我意识。感觉我是不存在,也会害怕自己丧失掉。

我让志宏找一段回忆来形容这种感觉。

他说,他记得小时候自己要水喝,他爸爸给他倒了一杯。他感觉很烫,但是他爸尝了一口觉得不烫。然后就硬逼着他喝,他闹说烫不喝,结果他爸爸急了把他臭骂了一顿,还说他窝囊。我感到自己的感觉被否认,他的声音完全被忽视,而这种被逼迫、控制的感觉也让他感觉到伤害。

如此可见,他们两人在情感交互中,都进入了被迫害妄想的状态。早年的创伤在相似的情形下被激活了。这种情绪被激发出来的感觉,也会让他们潜意识觉得对方就是当年要伤害自己的人。

当年的伤害,在儿童的眼睛里就是一个恶魔的形象,所以我们会妖魔化对方,在一瞬间把对方全盘否定。

应对模式

那么我们受伤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应对。

一种是战斗,一种是逃避。

这两种应对模式也与我们的早年经历有关。

战斗型,父母非打即骂,对孩子攻击,那么孩子小时候就可能形成一种规则印象,即有力量了就是强者。那么等她长大了她就会迫切的追求力量,而受伤的时候也多会使用战斗的方式去应对。

就比如晓敏,她就常常用主动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受伤。

逃避型,孩子小时候发现,爸爸离家出走、沉默不语,会让妈妈屈服。父亲用冷暴力来表达他的受伤,同时这种疏远别人方式也能够操控别人。

这就像志宏,当他感受到邱敏的攻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离开,逃避。他是以此来表达受伤,同是也是他潜意识操控晓敏的方式。

恶果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有恶果的。当我们用父母不成熟的方式来解决冲突的时候,往往会引发对方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

当你表现出攻击,对方如果也是追求力量的人,那他很可能也会用攻击来回应你,最终闹得两败俱伤。

当你使用回避,对方也很可能感受到挟持感而同样选择回避,如此两人都用疏远、用把气氛弄压抑的方式来迫使对方屈服。

这种战斗和逃避的模式,让两个人越来越相信对方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恶魔。

这个过程是投射、认同的过程。我们最先判定对方会伤害自己,于是就像对敌人一样的方式先攻击出去。那对方很可能会攻击回来,于是我们就说,你看你果然对我不好!你就是个恶魔!

这就像晓敏,她先投射丈夫是不关心自己的,在丈夫拿起手机之后,她攻击了出去!接着罗宏生气离开,她于是就确认了志宏就是不关心自己的!

看到了吗?不是对方是恶魔,是我们把对方逼成了恶魔。

那在看到了为什么“我们最深爱的人却让我们感受伤害最深”;同时为什么“我们总是伤害我们最深爱的人”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破局呢?!

注释3:方式方法

天气预报法

以晓敏、志宏为例,我们可以在冲突前,或者冲突进行中和对方进行一个预告,告诉对方的行为会引发什么后果。

“晓敏!你说我光知道工作,说我混蛋。这让我很生气!我很想骂回去,或者干脆不理你!接着可能我们的争吵会越来越厉害,最后爆发到无法收场。也许我们最后会用很长的时间来做修复。但是长此以往,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差,可能最后就真的分手了。我们能不能停下来,不用这种彼此伤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天气预报法,它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双方都从情绪的状态跳到理性的状态,而一旦理智出来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

“我”字开头法

用“我”字句开头,或者用“我们”来开头:

“志宏,我现在感觉心里空牢牢的,也有心慌的感觉~”

“志宏,我们一起想想这件事怎么解决可以吗?”

而不是“志宏,你能不能想想我的感受?你能不能不看手机!”

前者从“我”字开头,让对方能直接摸到我们的感受和想法,而如果用“你”开头的话,却很容易被对方理解成被指着、被攻击。

鹦鹉学舌法

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规则系统,以确保我们的对等性。

比如规则:

1.倾听时不打断对方,在对方陈述完以后,复述对方的话。

2. 接着我们再说自己的话,同时也让对方复述。

3. 强迫彼此,确保彼此接受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同时在规则中我们也会时时提醒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体察关系中的双方是对等的。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及时为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道歉;比如暂停给彼此冷静的时间;比如家庭会议法,相互列举一些提案,最终找到双方都认可的方式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互动中,建立一个共同的连接点,即:我们其实不想让伤害继续下去。我们想一起面对问题,为了更好在一起生活而努力。

那么基于这样的基调,我们也就更容易讨论出——新的、好的互动模式。而借着好的互动模式,我们也就把争吵变成为一种沟通,甚至一种疗愈。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地方最容易伤害彼此,我们的创伤点在哪里?

找到创伤点,可以增加我们情感的深度。因为创伤点大多和我们的童年情节有关系,知道这些,我们一来有办法不去触碰对方的情绪按钮,二来即便我们不小心触碰了对方的情绪,我们也知道TA的情绪是从哪儿来的,能够让我们意识到TA的反应与当下的事件并不是绝对关联的。那当然我们也就更容易跳出来,帮助彼此去化解情绪。

同时当我们感受到,对方是最了解我们的那个人,甚至可以帮助疗愈我们的创伤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好。

我们最深爱的人可以伤我们最深,同样,我们最深爱的人也能给予我们最深的疗愈。

精选阅读

为什么我要爱一个危险的人?


老师,

您好!如果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也许我就不会在此问你。可是我已无法自拔,无论您能给建议或是批评都好。我只想为自己找到出路。

今年五月底,我去了趟北京,在此之前我的生活快乐而简单。我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没什么压力,薪水也好,没什么烦恼,如果顺利,我会一直快乐简单的过下去。

可是,我去了北京,我见了我以前的初恋男友,我们已经七年未见。

我们是同学,毕业后他去了北京,我去了上海,由于刚工作比较忙碌,又对新生活新城市有许多期许,所以渐渐断了联系。这次,我去北京纯属一个意外的决定,我本不想与他见面,可是他坚持说想见一面。所以我与他见了面。我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七年,我认识他的时候才上初中,我以为我对他不会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见到他,我们一起去吃饭,然后沿着北京的街道一路边走边聊,我发现,我对他,那份感觉居然还在,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感觉。他送我回宾馆的时候,我们在宾馆门口的街角拥抱,然后他扭头离开。

第二天,我便离开了北京回到上海。我对他那份感觉却越来越强烈,我时常冲动的想去北京,想重新开始,可是我不确定他的想法。我时常在网上试探性的问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可是他却总是迷迷糊糊不正面回答。我的内心很挣扎,一直以来,我不愿意付出太多的爱,我一直都很被动,我希望别人对我的爱多一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不敢付出太多的爱。他的态度,令我真的不知道该不该放手去追求。

如果我去做,我就需要放弃在上海的一切,一切基础。我在上海有一个不错的男友,已经买了房子,将要谈婚论嫁,可是我知道,他是一个合适的人,工作不错,脾气不错,家世不错,更重要的是,对我很好,我不想伤害他。可是我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心。

有一天,我在网上问了那个在北京的人:暂且称他为S吧。我为S:我们是否还有可能?他说,他早就知道我会问这些问题,何必憋这么久?又说他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敢去想这些事情。又说他其实在北京也有喜欢的女孩,只是一直没有去说。他说他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可能,他不敢去想未来的事情,也许他承担不了太多的责任。

他今年24岁,我25岁。我们七年前曾经谈过2年恋爱。后来因为离开而分手。

有天我发了条短信给他,他过了很久才回,他说他去游泳了,刚回来。我莫名奇妙的就在浴缸里放满了水然后把自己塞在水里,直到快要窒息。我只想找到和他一样的感觉。我时常陷入回忆。

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楚我喜欢的是他,还是回忆中的他,还是幻想中的他?

自从那晚和他谈话之后,他无置可否,他说,我想让他怎么做?我随口说了一句,让他以后别再理我了。他马上回复,暂时答应你吧。就这样,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虽然我天天上线,他也天天上线,可是却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现在的男友也察觉到了我的变化,当然他只知道我想去北京,却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去,我只说我喜欢那个地方,他说,他不喜欢北京,但是他尊重我的选择,他给我半年的时候让我去北京感受,如果我决定留在那里,他会放手,如果我回来,他依然接纳我。可是,我觉得这样对他很不公平。

我不想放弃他,我知道,他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合适的人选。而S,是我遥远的梦,虽然是梦,但我依然想要去实现。只是,我需要S给我一些确定的信息,给我一些勇气。可是,他什么也不肯,我只能陷入这个旋涡,越来越深。

近日,由于时常晚睡,状态变得很差,我想让自己振做起来,于是我报了一个考试,可是,只有在S在线时,我才能认真的看书,一旦他下线离开,我便会想他会去哪里,他在坐什么。心思完全被他带走。

晚秋

晚秋:

你有一个蛮诗意的名字,如果是父母所赐,那说明你的父母很琼瑶,如果是你所起,也蛮符合你的信的。你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真理”,爱是成长的催化剂,而好像我们所有人都是为了“成长”而活,这是真的吗?也许算是真的,但也许会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成长呢?因为需要,我们是为了需要而存在的,那么需要有表层和深层满足之说,同样是填饱肚子,你可以啃树皮,也可以吃满汉全席,同样是做爱,你可以自慰,也可以来一场风花雪月的销魂之夜,所以,有些时候,看上去我们似乎满足了,但只满足了一部分,幸好我们的满足程度是递进的,逐步深入和有不同阶层的,否则人生多么无聊。如果你的人生曲线是有着马斯洛式的层层推进的路线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多半会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你绝对不会厌烦。

所以,也许用一句话可以形容世界上所有突然而至的愿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世界有一件事让人崩溃的事情,那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迟早我们会发现这一点,就好像我们至今都无法得知肯尼迪的刺杀事件的种种历史档案——只有到了某年某日,我们才能发现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内心也有一个档案馆,有一些“机密”乃至“绝密”文件是需要有一个“解禁期”的,它是如此的机密,乃至我们自己可能都不太知道,有一个名叫“潜意识”的FBI负责,我们一直都隐隐约约地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在我们心里“住着”,或者我们压根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直到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终于发生,我们才开始疑惑,为什么我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我会做一些我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事情?于是算命先生出现了,告诉我们此乃天命所赐,非人力所能为也。当然,这种想法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从巨大的困惑中暂时解脱出来,舒一口气,甚至可以劝说自己就认命,但这是一种“伪认命”,为什么?这种所谓“认”了,其实是“没认”,因为“认命”的第一要义是“认识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一生的剧本的核心思想与主题大意是什么,就试图用囫囵吞枣的方式,通过降低矛盾冲突来寻求一种“退缩”的安全感,其实这从技术操作上,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抓老鼠,黑猫白猫“肤色”并不重要。问题是很多人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积攒了更大的势能而更强烈地“逼迫”而来。

如果说以前,你寻求的是一种安全感,追求一种洞穴里的,乃至“子宫”里的温暖,它的特征是“简单”的,“舒服”的,“无忧无虑”的,绝对不会引发什么“焦虑感”的,一切都好像是在温室里的设计一样,“温度”、“湿度”都是绝对安全的,精确保证着你的生活没有任何“不确定”和“风险”。

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这种感觉?两种人:1,婴儿,2,老人;前者太脆弱,无法承受过强刺激;后者刺激太多,也太脆弱,也是无法承受过度的冲击。在内心的世界里,我们都有这两部分,无论我们的现实世界的年龄是多大。对你而言,也许这两部分的可能都有,但无论如何,你开始来到了“洞穴”的出口,也许一只脚都迈出来到洞口,这就好像一个即将被妈妈赶出巢穴的小狐狸一样,一方面,它渴望去荒野探索,另一方面它恐惧荒野的危险,不会有狐狸妈妈的照顾,不会有温暖,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同时还要防备自己被吞噬。

那样的生活,不会那么简单,一切都开始复杂,有了风险,但同时,会有成就感,会有你所希望的刺激而新鲜乃至富有激情的生活,一个人如果成功地让自己过上充满安全感的生活,那也就取消了“刺激”,而没有“刺激”的生活就意味着心理层面的死亡。

回到你这里,你需要一些勇气,需要他给你一个保证,那么你其实就是从一个洞穴来到另一个洞穴,安全感的缺失,让你习惯性地追求确定,而试图将两个洞穴的距离缩短到最短,最好是一出你的洞穴,就来自你自己的洞穴,可如果这个洞穴和你想要离开的洞穴一样安全,那么你何必离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半瓶子的困惑”。当我们安全感足够到有了冒险的冲动而又不足以真正支撑我们去冒险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这种纠结。我们试图让对方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让我们可以迈出这么一步。在这方面我们都差不多像个学步的孩子,但问题是,我们在情感学步的时候,有爹妈在身边扶持吗?

没有,有些时候,是两个想要学步的婴儿彼此想要对方扶持,你不安全,我也不安全,我希望你扶着我,我还希望你扶着我呢,这种冒险对很多在门口徘徊的人来说有些像极限运动了。

最好的方式是我们可以跌掉,但不会摔死,我们会疼,但不会成为创伤,这需要一个多么高难度的环境与足够人格成熟的恋爱对象?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如此科学化,那么我们的感情的魅力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没有那种动荡的风险,那么它还那么刺激我们的神经吗?如果危险是如此安全,那么我们的情感还有意义吗?

你现在该怎么办?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我身处于你的环境的话,生活实在有太多不确定性了,我们每一步看上去都那么决定性地影响未来,又那么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且我觉得在如此关键的时期,最好的是有一个陪练,情感的陪练,在你学习走出洞穴的时候,有一种安全的氛围,就像驾校之于我们的价值一样。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了。当然我再次强调,它只是众多选择之一。

我们该做什么,其实都会很明白,但是我们要做到一些我们无法做到的,那时一种习惯培养以及领悟的过程。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可以有很多探讨的,而这种系统的探讨本身,是建设性和成长性的。

祝福你。

成年男女闹离婚,为什么伤害的却是孩子?


人会生病,婚姻也会生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体内毒素的积累,二是身体机能系统的失调,三是营养的缺乏或不均衡。

婚姻为什么会生病?主要是夫妻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一是夫妻矛盾增多,二是夫妻感情淡化,三是夫妻相处离心离德。

人生病了要去治疗,婚姻生病了,也一样要去治疗。绝大多数的婚姻并非一定要离婚收场,那无疑是对这段婚姻直接宣布死刑,是对婚姻的不负责任。

离婚对夫妻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的情形是种解脱,但对有孩子的家庭,没有激化到非离不可的程度,能不离婚最好还是不要离,应该把重心移到改善夫妻关系,提升夫妻质量上来,这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有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孩子的离婚家庭,离婚对0-6岁的幼儿,6-12岁的童年,12-18岁的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影响。

6岁之前的孩子是安全感和性格建立重要期,如果这个阶段父母离婚,孩子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安全感不足问题,会对孩子未来人生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6-12岁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遭遇父母离婚事件,孩子容易出现自卑和行为偏激现象,会对孩子成年后自信心造成影响。

12-18岁的孩子处于不断走向独立的阶段,如果遭遇父母离婚事件,会对孩子成年后走向完全独立造成影响。

离婚对孩子的心理,性格养成伤害很大,即便以后和孩子单过,成为单亲家庭,不再结婚,对孩子的心灵上面也会留下很大的阴影。

离异以后,如果父母双双再婚,这些孩子要面对新的爸爸或妈妈,对同时有着两个爸爸和妈妈的孩子来说,孩子要在4个家长里面寻求平衡,对于他们实在是一种折磨,如果后爸或后妈人品不正,虐待孩子,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加强烈。

离婚,对离婚的双方来说,似乎是一种互相解脱。但对孩子来说,父母散了,家庭没了,自己曾经依靠的精神支柱就坍塌了。

生活在再婚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内向、不合群、不自信、叛逆、易怒,极易往性格偏激的两种方向发展,要么过于自闭,要么过于激进,都会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据对1000个离异家庭子女的统计,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

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逐步陷入流氓集团,从走上犯罪道路。”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在40%左右。

儿童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相处如何,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夫妻关系没走到非要离婚的地步,就回过头来,缓和夫妻矛盾,尽最大努力挽救婚姻危机。如果非离不可,也要好聚好散,尽快尽早,不要拖泥带水,让少不经事的孩子跟着父母受罪。

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物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生命,需要给予最大能力的尊重、保护和关心。这是身为家长的义务,也是身为父母的最大的责任、

如果父母真心地爱自己,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家庭和谐稳定,孩子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乐观积极地赢得生命的光明。

即使非要离婚,也要在离婚前后,规划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理辅导问题,性格养成追踪等,力求把对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什么我的爱情忽冷忽热?


老师:

你好。我和男朋友认识时间不长,在一起分分和和也将近一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很幸福,他一有时间久陪着我,陪我逛书市等等。还又许许多多的小细节,我觉得他真的很爱我。可是时间久了,我觉得他对我的态度有了些转变。他脾气好强,占有欲也很强。

我们经常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总是我低头哄着他,如果我们闹到分手了,他也不会挽留我。但是大家不联系半个月左右他又会给我一些希望让我回头找他。和好了的时候一开始也很好,见面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幸福感。但是各回各家的时候就变了。我打电话给他他也不想跟我多说匆匆挂掉。

可是我记得刚开始他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上网聊天也是只回一两个字。我觉得态度冷淡了是不是证明我们之间的爱情也冷淡了。有好几次我想决定离开他,可是没过多久他一对我好我就又和他复合了。我跟他得关系很极端。好的时候非常幸福。不好的时候我很痛苦。为什么他这样时冷时热的。我真的想不明白。

gagaorz

gagaorz:

你的感情在寒冰和火焰中轮换,这的确是一种很痛苦的过程,这种过山车般的爱情生活给你第一种痛苦是极端的反差感,就好像一个人穿着夏衣忽然被扔到了北极,这种迅速变化的“温差”会让人难以适应,痛苦会因为这种发差而加剧。第二种痛苦就是不确定性,因为经历了几次“钟摆式”的冷热循环,即使你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也会提心吊胆,害怕他转眼间变了脸。第三种痛苦是绝望和无力感,循环次数多了,你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困惑多了,耗竭感和压力会如泰山压顶。

我想先解决一下你的困惑:为什么你男友总是忽冷忽热,因为我不了解你的男友,所以这里所说的一切不过是一种猜测,具体如何,还是需要你来检验。

从你的男友对你的模式而言,是他的边界感出了问题。你们的模式是这样的:他对你好,你当然也就会对他好,好到一定程度就会觉得和你融为一体,可惜你们虽然如胶似漆,但还是两个个体,但对你的男友来说,爱情就是从1+1=1,你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对你的爱是一种吞并式的爱,他对你的好,是对他自己的好,因为他已经将你融到他自己的一部分去了,他对你的控制和愤怒是他对无法控制自己身体一部分的愤怒。

一旦他发现无法控制你的思想和情感,他就选择隔离,用一种彻底排出体外的方式对应你的“背叛”,但他也很怀念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于是他就会想要继续以前的那种“幸福的一体感”。但是他会选择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来挽回感情,他会给你一些“信息素”让你自动回到他身边,这样做的好处是他可以很安全,不用承担被拒绝的“可怕后果”。

但即使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也会经常体会到这种忽冷忽热感受,你们的感情始终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那是因为他的内心对亲密关系缺乏一种稳定感,或者说他不知道如何保持这种稳定,因为他内心对亲密关系既非常渴望又非常恐惧,显然他的过去没有给他提供一个如何维持一份稳定情感的模版。因为有太强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被伤害,所以他时刻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遇到伤害的事情,比如分手,他立刻用冷漠的面具来屏蔽一切情绪。他要求在情感中一切事情上要控制,因为他的内心在某些地方完全失控。

在他的感情中,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在他的信仰中,他会坚信一句话:你没有资格拥有幸福。

该说说你了。你是这种边缘性爱人的最好匹配对象。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你在这份感情中出于被动状态,主动权出让给男友。他对你好,你就回来,对你坏,你就离开。其实也许他在不断测试自己的一个假定:如果我对她坏,而她不离开,这说明她真的爱我。他也许需要一个女人能真正包容他的作恶和作好。你在不断验证他的一个内心的假定:这个世界没有无条件地爱我的人。

我很好奇的是,是什么让你把爱情的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是什么让你把幸福的按钮放在别人身上?是什么让你无法争取你自己的幸福,是什么让你放弃了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在这段感情里,你爱得像个孩子,只有非常小的孩子,才无法决定自己的幸福,而把所有的生活都交给了父母。

不对自己负责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看上去很安全,如果我们碰巧遇到一个一辈子永远对我好的爱人该多好?就像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我没有生在富豪之家?但可惜,在情感世界中,没有雷锋叔叔,你得做一些事,付出一些辛苦和努力,受一些伤害,最后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的感情都是一种“打哑谜”式的状态,好像两个人一个是天聋,一个是地哑,你们都有嘴巴,是什么让你们宁愿瞎猜,也不跟对方说出心里话?我知道这又和安全感有关,从小我们就学到一点,最好少说心里话,这样会让你好像赤身裸体于闹市,可惜,我们好像上了情感的床,却还要身披重铠。

这就是悖论,我们彼此相爱是想要敞开心扉,可是因为害怕伤害,我们又紧紧关着门,只能靠苦苦地猜测,甚至询问他人而试图知道对方想法,即使那人就在眼前,却不敢问一句。

而且即使你都如此痛苦,问问他的想法,告诉他你的想法仍然是一种禁忌吗?那么是什么让你们的心和心的交流成为一种禁忌?是什么让你对心和心的联结手足无措?

又是什么让两个充满了不安全感的人,不能互相取暖?

在咨询中,我看到了太多无法表达,不会表达,也无法倾听,不会倾听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循环往复,然后把自己的世界按在别人身上,只是因为恐惧,多年来的恐惧,不断积累,不断升级的恐惧,我们恐惧恐惧本身,于是我们试图用各种方法逃避它,但代价是更痛苦,更绝望。

我倾尽所有,换来的却是分手!


来信:

你好,

我目前年龄不小,我和现男友在一起有一年多了,他是我以前的同学,在之前有加过微信,但一直没联系过,后来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和他碰见,我们对对方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聊天知道他离婚了,有一个儿子归前妻抚养。

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也同居了,但到现在,我觉得他离我越来越远了。他现在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工作、陪父母和儿子上,我们每天互动的时间只剩几句话这么短了。

我知道在和异性相处上,我有点差,但是我以为,只要真心付出,对方会看的到,而且我几乎付出了所有去对待他:给他做爱心早餐、帮他排解工作烦恼、陪他旅游,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他却始终对我不冷不热,甚至他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说:如果我们当初不交往就好了。

他觉得我对他太好了,他会伤害到我。我感觉到了不好,但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我经常会问他还爱不爱我,但是他说,他不知道什么是爱,就是感觉和我在一起,会耽误我,就和我提分手了。可是我不明白,我对他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

贝贝

回信:

贝贝你好,

张小娴说:“好的爱情是你透过一个人看到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你对他的付出倾尽所有,但是换来的却是离开,这是因为,你的付出没有在他的需求上。

就比如,他要一个苹果,可是你给他了一车梨,即使有一车梨,但他想要的是一个苹果。

但是,不要灰心!感情重要的是经营和方法,况且你们时隔这么久还能够相遇相爱,这是怎样的缘分呢!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挽回呢?

首先,要从改变自身开始,放下自己对他的情感需求。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男方的压力,一方面是为改变你和恋人的相处模式做好铺垫。

其次,给他做一段缓冲期,想办法缓和双方关系。在这段时间,你不要去逼问对方,这样会给他增添负面印象,增大他的压力,影响判断。

再者,当你做好准备,就可以试着用回忆过去产生共鸣,让他重新对你产生好感。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和他说冷静的重新考虑下你们之间的关系,让他继续思考,和你分开是不是一个“好的决定”,再和他说,因为一个什么场景,让你想起了你们以前在一起的美好回忆。

通过不断的引导,让他去回忆你们共同美好的过去,你们一起去旅游的事情,一起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目的是让他不断的产生共鸣,让他对你的正面印象超过负面印象,这时候,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开始给你机会,这时候就是一个契机,一定要把握住。

其实,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还是一门艺术,需要好好的修习。相信你通过提升自己和学习两性的相处技巧,能够重新唤起他对你的爱,加油吧,贝贝!

为什么我难以动情?


老师,两个人在一起,是不是最基础的要先能两个人互相吸引,如果我们彼此总没有什么共同话题,那么我们是不是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我主要的问题是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您说的回避型的人,因为我的成长环境是您说的一直在争吵中的,我爸没能给我一个好的影响,我妈妈也没能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和您说的那样的人几乎一致。

我觉得我好像是过早的“去依恋化”所以我从来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也总觉得怪怪的。我渴望依靠,但我也总拒绝那些别人送来的温暖,特别是异性,总是让我感觉怪怪的。我最近遇见了几个人,他们表达了对我的爱慕后,我却对他们不动心,和他们交流时候总觉得没有共同语言。

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真没遇见聊的来的人呢?

那天我说我做了一晚上找鞋子的梦,那个梦,我是哭醒的,心里特别难过。您回复我说,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梦,我最近在看心理学有关的书,我也希望能慢慢的将童年的创伤治好,我的确渴望成长。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表达的很乱,因为我感觉自己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问了。

【答】:

1. 很早以前,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受过一些伤害,为了继续长大,我们不得不把受伤的小孩放在一个封闭的城堡里,然后剩下的自己,再继续前行。

2. 我们不动心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可能没有遇到让我们动心的人,其次是可能是因为我们恐惧动心,没有什么比享受到了爱以后失去爱更可怕的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宁可让自己处于冰冻状态。

2.但是当我们长大以后,发现,当我们不再只是寻求存活,而想好的生活的时候,这个受伤的小孩就浮现在面前了,因为只有真正治愈这个部分,我们才能发展下去,这个部分就叫做爱,叫做信任、安全和冒险,这些部分受伤了,就需要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得到足够充分的理解和照顾,这个小孩才能长大。

3.我们管这个过程叫做心理咨询。

2.#微信答#:如何释放出爱的能量?

问】:

老师,你好。看到您的文章里面有讲到屏蔽爱的欲望的女生很容易被人误解。这句话很适合用在我身上,但是我还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因果关系。还有屏蔽多年,怎么释放这种能量呢?怎样才能不受感情的困扰?

【答】:

1. 当一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的审视自己,这会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产生的缘由、以及是什么维持了这种问题的持续存在,我们做了什么努力,什么地方是成功的,什么地方是有待提高的,我们不能成功的缘由是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改变这种状态。

2. 一味在情绪中沉湎,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离自己远一些,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3. 如果一个人无法摆脱困境,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就像我们病得太重一定要去医院一样。

3.#微信答#:红玫瑰白玫瑰怎么选?

问】:

你好,一直关注你的公共号,觉得能一针见血指出症结。所以想就自己的感情状态咨询下你。我是个比较悲观的人,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在路上相遇发生一段故事然后分开,带着回忆和故事我继续飘下去。

跟唯一的EX在一起五年,期间发生了太多事(从大二到毕业后两年,初恋,谈婚论嫁,出轨,放纵,陷入一种不知道对方是否爱自己的漩涡,觉得从对方爱我和不爱我都能推断出他做某件事的逻辑,分手后觉得没有了归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让自己愿意留在一座城,跟除了他之外的其他人会觉得一辈子太长,给不了我想要的持续新鲜和深度)。

现在的状态是心灰意懒,感觉已经丧失了去爱的能力:

1深入交流后发现彼此精神契合的人A,因为不能在一起,很快自己就没力气继续下去了。不想放任自己去爱一个没结局的人,怕疼,然后发现克制自己,收起来自己的心很容易,流几场眼泪就过去了。

2对于有好感想深入了解的人B,发现对方如果不主动的话,自己也没什么强烈意志要去试试,"试过了不后悔"感觉自己已经过了这种年龄。

所以,我是已经丧失爱的能力了吗。但是明明自己的逻辑是,写过,爱过,才算活过。我想活着,想燃烧。

【答】:

1.我只知道,如果刘翔的腿受伤了,无论他多想跑,也是力不从心的。

2.你明明还没有从以前的伤害中痊愈,就要投入下一段感情,结果必然是眼大肚子小。

3.伤害有两种治愈的方式,一种是自救,另一种是求助。无论哪一种,我们都需要掌控焦虑感,你最需要的不是马上进入一段关系,而是和自己待一段时间,和自己在一起,清理整顿你的自我。

4. 你的问题只有通过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找到,是什么让你的伤痛一直无法痊愈的原因。否则谁都无法在受伤很重的情况下,展开新的冒险。

4.#微信答#:解梦:关于深渊、妈妈的车祸和无法逃离的奔跑

问】:

最近总是接二连三的做奇怪的梦,先后梦到自己掉进类似于一个深渊的地方,但不是很深,仰头看着头顶,大声喊着救命,但是站在上方的那个看到我深陷于此的人似乎就是自己。前天晚上竟然梦到妈妈出车祸死了,梦中哭得极为痛心,以至直接哭醒,真的在流泪。昨晚又梦到我爸爸因为什么原因打我,很凶狠的样子,我身上背着重物,拼了命的却怎么也跑不快,在快要被爸爸追上的时候,在极度心痛委屈下吓醒。实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能帮我解一下吗?

【答】:

1.第一个梦可谓是觉察之梦:你看到了你内在的自我。

2.第二个梦和第三个梦都是和父母有关系的,也许你和父母有很深的连接,这种连接要么和丧失的恐惧有关,要么和背负了过多的父母的期待有关。

3.这三个梦呈现了你的内在世界的自己和内在的父母,这三个内在的角色决定了你的人生。

5.#微信答#:我可以不那么强烈地需要爱吗?

老师您好。我和男朋友在一起时总是渴望他一直抱着我,很怜惜我,对方的不在意粗线条都让我觉得自己被忽视对方不够爱自己。

恋爱后我会变得很幼稚,像一两岁的孩子,我很渴望爱,可是我怕这种渴望把我吞噬,除了我很信任的第一任男友,后来的男朋友我总是压抑自己这份渴望,我怕流露出来会把他们吓走,或者嫌我麻烦,因为他们的性格比较男孩子第一任性格比较软,暖。

我已经意识到我和别人不太一样,对爱的渴望过分强烈,我怕遇到谁都会把他吓走,或者嫌麻烦不愿意和我在一起了。

我出生就被送到姥姥家,姥姥经常把我锁家里自己出去干活,幼小的我曾经把姥姥好瘪的乳房吸出奶水来。三岁后回到自己家,家里重男轻女,我像外来的,我很孤独,没有人爱我每个人的眼里都没有我,我沉默着长大,爸爸妈妈经常暴力吵架,我很恐惧,可是没有人注意到。

小学六年级我父母离婚了,初中我开始住校,一直到现在大学快毕业。这么多年,我总是孤独,总是悲伤,可是我没有办法,家里开始准备给我找对象,但是我不想结婚。小学时我就在地上捡东西吃,后来变成暴饮暴食,总是吃的很撑。却控制不了自己不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能自然的做自己吗?像普通人一样,还有,可以不那么强烈的需要爱吗?

【答】:

1.一个人吃饱的话,自然就不会那么疯狂地渴望吃东西。

2.问题是我们如何吃饱。你在成人的关系中寻找幼儿的满足,这就会很危险。

3.重要的是,你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探索自己的需要,你的问题比较严重,但不是说严重就无法解决。

4.严重与否和我们平时生病时候的预判是一样的,小灾小病我们可以自己应付,但如果到了连续高烧几天,那就需要去医院了。

5.你的问题在于你的情感的需要非常强烈,而你的生活中,你无法hold住这种巨大的需要,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中很少有成功处理这种需要的经验,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人可以给你示范,如何掌控自己的需要,如何有效地获取资源,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不能完全靠自己就会学说话一样。

6.一言以蔽之:心理咨询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了。否则你可能只会用你自学成才的野路子来应对生活,这会让你越发艰难,因为这些行为模式的效率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我不想结婚?


老师:

对婚姻问题的观点,我与母亲不同。我80年生人,母亲急切希望我有个归宿。我理解她,是为我好。但我目前不想结婚,原因可说是还没遇到合适的人,或说我喜欢自由。我很满意目前的生活。但似乎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她的痛苦上的。她逼我结婚,如果不结婚就从家里滚出去。我想说一下我家庭,我母亲是一个婚姻的失败者,5年前与我父亲离婚。从小我的家就是要不就没人说话,要不就是吵架摔东西,那是精神虐待,很压抑。我不想说我不愿意结婚是因为受家庭的影响,又不得不承认有这因素。我以为母亲的失败会让她理解我,结果不是,她常因这个分歧而变得歇斯底里。我们无法沟通,如果我从家里搬出去,大概母女的缘分也就尽了。怎么办?

So love

So love:

你的一大困惑是为什么母亲在婚姻中失败却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你结婚。我能想到的有如下两个可能。一是她的确需要你搬出去,这样她可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二十多年来她的生活充满了吵闹和压抑,现在她想过全新的生活,而你的存在,让她感觉尚未彻底自由。她给你下最后通牒,结婚,你一般会从家里搬出去;不结婚,你还是要搬出去。所以最后归结为一个字:搬。二是她非常渴望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但经过多年努力,她终于拥有了一个失败的婚姻。那么这个落空的愿望自然需要你来替她实现。你让她反复面对年轻时的自己,那个还有无限可能性时候的自己,她最想做的自然就是想让时光倒流,指导那时的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

我注意到你提到父母的时候,都用父亲、母亲这样的书面语,而非爸爸妈妈,这似乎有一种疏远的感觉,但同时你又有一个有趣的推论:如果我从家搬出去,大概母女缘分也就尽了。原因是你们无法沟通。现在虽然无法沟通,起码能朝夕相见,如果不能朝夕相见,你害怕成为陌路,实际上现在你们已经如路人,只不过维系你们的是空间而已。

但前面你又说你很满意目前的生活,那么这个如此满意的你是什么时候的你?这个问法很奇怪,但我觉得说出这句话的你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因为她的童年是在紧张的婚姻中度过的,现在她终于有一些时间和妈妈平静相处了,却又要到离巢的时候了。

难怪你不想走入婚姻,因为你还没当够小孩,你还想在妈妈身上撒娇,还想过童年的瘾。说到这里你应该清楚,你们的问题不是搬不搬出去,或者什么时候结婚。而是你该怎样尽快长大,完成离巢的生命周期,你的母亲又该如何面对属于自己的生活。

你要做的第一点是承认自己在幼年因为家庭矛盾而积压的未完成情结,比如父母的关注和疼爱,比如平静温馨的家庭氛围,因为温度不够,让你不太敢面对外面的寒冷世界。第二点把你童年的遗憾告诉妈妈,告诉她你对婚姻的恐惧,但不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而是两个成年女人的方式,开始可能对你是个挑战,因为你们都不习惯用成人的方式对话。第三就是理解你的妈妈为你的付出和她人生的重大遗憾。第四,以上三点都是需要你们母女俩交心而不是争吵完成的。你可以选择在母亲的生日,你的生日或者一些有仪式性的节日作为突破口,变换空间,或者同一空间有不同的摆设,让妈妈感觉到交流氛围的不同。在交流方式上,当妈妈又采取老的交流模式,比如指责,抱怨的时候,始终保持成人的姿态,不要那么配合地成为一个与妈妈针锋相对的小孩,不和她玩官兵抓贼,指责与辩解,攻击与防御的老游戏里。坚持告诉她你内心的需要,这就能破解你们之间的沟通鸿沟。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向,具体做起来真的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我这么好,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人逼到墙角,我们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因为你教会别人怎么对待你。

meiya:

你好!

我的问题有关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我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因为我是大二从计划内转到计划外的,所以和其他同学的接触时间不是很长。之后又因为他们合伙在校外租房,我住在学校,平时除上课其他时间基本接触不到。不过如若碰巧坐一起,我也喜欢和她们一起聊天。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论文辅导课(需电脑)上,看到同学H桌上没电脑就叫她过来一起坐。她当时就说:“为什么我过来?你过来。”不过她还是和我一起坐了,说她电脑放在刚刚座位的包里。老师在讲台的电脑上打开了以前成绩优异的作业,我看到有人偷偷拿手机照。当时我正在问旁边同学怎么做相关的excel,于是我就悄悄让H也拿手机去拍。她回应为什么不是我去,她没带手机。我说那拿我的吧。最后她还是拿着她的硬盘去了,结果被老师拒绝了。我跟她说拷贝不行拿我的手机拍吧,H就冲我吼:“为什么我去,不是你去!老师说会放网上。”我说:“我在问怎么做excel呀。”之后气氛就很僵了,两人都没理对方。等到下课的时候,H又要复制我的excel,我说老师会放网上,她回答今天就要。我不想给她,沉默了。但是最后她还是一声不吭拷贝了excel,之后马上回到最开始她的座位。课后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的口头禅是“你有病呀”。在我和那位同学的交流中,她又用到了这个词,其他同学知道她这个习惯都没反应,只有H在旁边冷哼。虽然我心里真的觉得很不舒服,但是还是选择了忽略H。

这只是其中一次,平时这种故意呛声的事层出不穷。但是抄我的笔记,问我问题还是照常,从没说过感谢。虽然我也有外国朋友,但同专业只有这些同学,还是不想闹得太僵。可是发生了这种事,真觉得很憋屈,真的不想忍了。所以我想请教下meiya,这种人到底还要不要交往?要交往应该怎么样交往?为保护自己,得体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还有,能不能通过这事指出我人际交往中的缺陷,或是我的心理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办法改善?我在平时遇到类似有人故意找茬的事,也总是选择沉默,之后自己心里又难受好几天。这些事我都未向朋友提起。我本身性格开朗直爽,喜欢交朋友,愿意帮助别人。

也许我的烦恼和其他人比起来微不足道,不过依旧希望meiya能提出合适的建议。

meiya姐:

你好!

我今天和在上海最好的朋友吵了一架。

导火索是今天下班时她在更衣室所有人面前不给我留面子,说话时完全不考虑我的感受,让我感觉我的自尊心被她彻底地伤害了。因为我是个胖妞,最近一直在减肥,所以油腻的食物我都不想吃,下班时一个同事叫我一起去吃馄饨,我自然就拒绝了。正说话时被她听到了,然后她不屑地说:“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她吃油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听到的人都笑了。可能别人觉得没什么就当作听了个笑话,可能meiya你也会觉得我太斤斤计较了,这点小事没什么,但当时的我真的是又尴尬又难过。我的脑海里蹦出来的是:“怎么这么说话,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回家我就跟她因为这件事吵架了。

其实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说话不是这样的,但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俩越来越熟了,关系越来越好了,她说出来的话就越来越难听了,越来越让我有就此绝交,不再和她说话的冲动。刚开始我对她经常对我的挤兑、讽刺、嘲笑、嫌弃都不当回事。可能就是我惯着她,导致她越来越不尊重我。我真的不是玻璃心,可是真的越来越无法忍受了。她对别人也不这样,我有时真的在想她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朋友,为什么这么不在意我的感受。她有想到过我吗?

meiya姐,朋友之间,特别是好朋友之间到底该怎么相处?我们都说好朋友要坦诚相对,心里有什么都说出来,可是就算说出来大家不当回事不也是跟没说一样吗?好朋友之间不应该是尊重友爱吗?你在意的我也在意,你的逆鳞也是我的逆鳞,你珍惜的我也宝贝着,可是为什么我们俩变成了这样了?由刚开始的“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人”这种感觉逐渐变成了“这个人怎么这样伤害我的心”。

我不想失去这个朋友,但也不想忍受下去,我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

meiya

这两封邮件,一封谈的是和同学的关系,另一封谈的是和闺蜜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两封信谈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问题,或者说:“我这么好,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有个女友,每次我们约会她都要迟到。无数次的等待之后,我终于受不了了;但是即便这样,我还是没有冲她发火,只是内心懊恼又痛苦。这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对我?每次她迟到时跟我道歉,我都会笑着原谅她,甚至在她道歉前已经在心中帮她解释了。我从来没有向她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更不要提认真地谈这件事情了。我所有的表现会传达给她一个怎样的信息?你会等我的,反正你的时间多的是;你的时间根本就不如我的宝贵,你等我是应该的……

再讲我另一个朋友的事情。他梦见自己在等飞机的时候跟工作人员聊天。正聊得热火朝天,一抬头发现自己的航班刚刚起飞了,震惊、焦虑、悔恨等情绪涌上心头。他拖着行李,心里一直在责怪那个跟他聊天的人。朋友知道我对梦很感兴趣,就告诉了我。我问他想到了什么,他说:“我忽然明白,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我好像给对方这样的感觉:我上不上飞机不重要,能让你开心更重要。”

有部老电影《喜福会》,讲的是四位女儿和四位母亲的故事。其中一位女儿罗丝在上大学的时候,因自己的美丽和骄傲赢得了一位高富帅的爱情。在婚后,她却放弃了获得奖学金的学业,一心为了丈夫与家庭,完全无视自己的要求,明明不开心的她却告诉丈夫自己快乐。后来,她失去了这份感情。某一天要跟丈夫谈分割财产事宜,她的母亲发现她还在做只有她丈夫会吃的东西。她的母亲说了一段话:“你以为他看到这个,就会遗憾自己不珍惜你吗?你这么想就太傻了。你每次给他礼物,都像在求他:请收下这个,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不如你这么重要。他只会更加视你的行动为理所当然,你就像我母亲,从来不懂自己的价值,直到无法挽回。”在母亲的鼓励下,她的自我意识萌发了,面对要来分割财产的丈夫时,她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滚出我的房子,你听见了吗?滚出我的房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房子,不能带走我的女儿,你不能夺走我的任何一部分……我曾说过,我的爱无足轻重,你的爱才更珍贵,全是一派胡言。”这番话,帮助她的丈夫重新“看见”了她,后来他们和好了。

我讲的这几个故事是要说明:是我们自己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被人逼到墙角,残留立锥之地,甚至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我们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因为你教会别人怎么对待你。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轻视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珍爱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忘记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记住自己……

《喜福会》里的母亲说:“我成长在中国,从小被教导要无欲无求,忍受他人的侮蔑,吞忍一切苦楚。即使我以另一种方式教育女儿,她仍不脱自怜自哀。”我觉得这表明了中国的教育特色。我们中国的教育常常灌输给孩子的是:你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你要温良恭俭,记得吃亏是福,懂得忍让他人;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要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在小时候接受了这样的教育,长大了却发现残酷的现实是,别人会专找你这样的软柿子捏。这些正统教育思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这样教育,孩子真实的情绪和想法就会被压抑,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容易把孩子教育成滥好人,有求必应,不懂拒绝,在人际关系中盲目退让,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痛苦纠结,充满怨恨情绪的人,因为没有人甘愿忍受不平等的情感关系,持续下去最终只会导致关系的疏离与破裂。

来信的二位表现出来的这种“滥好人”的气场真是又明显又强大。第一封信的女生说:“我在平时遇到类似有人故意找茬的事,也总是选择沉默,之后自己心里又难受好几天。”别人为什么找你茬?其实是因为你教会了别人来找茬。你总让自我被欺负、被伤害,所以别人才敢来欺负你。第二封信的女生,你的好朋友敢跟你说完全不顾虑你感受的难听话,答案也在你自己身上,诚如你说的那样:“刚开始我对她经常对我的挤兑、讽刺、嘲笑、嫌弃都不当回事。可能就是我惯着她,导致她越来越不尊重我。”

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讲一讲自己的认识和方法。

要自尊自爱。只有自尊自爱,然后才能去爱和被爱。古语有云:“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自尊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爱惜你。而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心意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为难自己,扭曲内心的意愿。要把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做会使得自己特别痛苦的事情。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怨气冲天?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懂得说“NO”。虽然这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多加练习,你慢慢就会习惯,然后可以很自然地说“不”。学会拒绝他人对自己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是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表现。你要多倾听自己的心声,常常往内看,别人的眼睛只看得到你的外表,而只有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我不是教你要自私,而是教你在自尊自爱与融入群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伤害和侵占他人的利益。

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你要对方怎么对待你,你可以教TA。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以为对方就应该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要和自己心有灵犀。这样想是把对方当作了神,因为只有神才知道你所有的需要。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远比让TA来猜你的心思意念来得更加简单高效。表达的时候记得遵循具体化原则。第二封来信的女生,你去向好朋友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与其说“我希望你尊重我”,不如说:“我不想听你讲那些挤兑、讽刺、嘲笑、嫌弃我的话,比如‘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她吃油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我希望你能给我面子。”这样说,更具体有效,能够让对方清楚地明白她要怎么做。如果双方发生争吵,可以采用“非辩护性应答”。不要指责对方不对,尤其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也有利于对方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这有利于关系和谐健康的发展。

谨记“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你,你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很多人是希望通过顺从别人这一方式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同。然而赢得他人喜欢和尊重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变得更有知识和技能、更自信、更风趣幽默。一味地讨好,容易造成自我的丧失,别人也容易只把你当工具来使用。当放弃让大家都喜欢你这一念头时,你会活得更轻松和自在些。

你到底为什么娶我?


老师:

我和老公结婚已经4年了。但现在我越来越对婚姻没有信心了。我们相爱十年,现在却不知道他到底是否爱我,这真是个讽刺。大学时,我觉得他阳光、幽默、自信,他总是能照顾我,让我有安全感。毕业后,他却移情别恋,虽然2个月后,他又回到我身边,我觉得他够诚实,我也原谅了他。但婚后,我们性生活一直不好,他对我很冷淡,他生意上一直不顺,就老拿没心情当借口,现在他生意好起来,又拿太忙碌当借口,这很伤我自尊。他有轻度洁癖,对我百般挑剔,说包办家里所有大小事务,我什么都不做,是个懒惰的邋遢的女人,这让我特别难过。我觉得婚姻最基础的就是男女之情,没有这个,还叫婚姻吗?最近我一个好朋友因为性生活不和谐和丈夫离婚后,我简直都绝望了,她连半年都不能忍,我却忍了4年!有一次,他带女同事到家里,看他们谈得那么开心,我怀疑,他是不是只对我没兴趣?他娶我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合适的管家婆而已?我到底该怎么办?

小雅

小雅:

不排除你猜测的那种可能,但既然它是一个疑问,说明你也相信,会有另外的原因。我猜想,被人抛弃的滋味很不好受,可以说这种感觉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难面对的困境之一。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讨论过他当初为什么离开你,又为什么回到你身边。也许这会和你们现在的困境有关系。因为你提供的资料不完全,我只能用一般而言的思路分析一下。看得出,你们对爱的理解有差异。你认为婚姻的前提是男女之情,而你丈夫似乎倾向于认为先有家庭才有爱情。这很有趣,因为一般女性会更重视家庭的规则,而男性则倾向于以性来评估感情。你先生重视家庭的卫生和秩序,你重视男女的亲密和情调。这就像在市场上,你有萝卜,他有青菜,他想要你的萝卜,你想要他的青菜,怎么办?很简单,以物易物。他想要干净又有秩序的家庭,你想要温馨体贴的亲昵,给对方想要的,不就可以了吗?

可惜问题卡在你们谁都不肯迈出这一步。阻碍你的是,你认为爱情只有一种模式,不存在其他可能,而且如果说婚姻是由爱情、亲情、友谊三者组成,你坚信世界上只有一种配方,三者的配比都要一致。看上去你先生对三者的排序似乎确实和你有不同。

不好意思,我又要回到市场上来,涉及到交易,就谈到讨价还价。婚姻也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爱情本身就是邀请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界限的事情,它必然要求你让渡一部分给另一个人,否则他根本无法融入你的世界。同样道理也适合你的丈夫。

我劝你放弃寻找一个和你观念一模一样的人,这样的人比中彩票还难,事实上,有差异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差异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也不是最可怕,不愿意坐下来探讨,交流彼此的需要才是可怕。

看起来你的丈夫是个比较敏感的人,性这方面除非器质性问题,的确很大部分是心理问题,对很多男性而言,性是一种释放攻击性和满足自尊的方式,如果他在这个过程充满挫败感,他可能倾向于避免这种挫折的场景。如果性成为一种伤害你们彼此自尊的事情,难怪你们很难再有亲密的机会。该怎么做?不妨坦诚谈论一下,到底该怎么做你们才能感觉更好一些。当然谈论的前提是你们是否能尊重彼此的差异。

我觉得婚姻是爱情、亲情和友谊三位一体而不是彼此割裂的,你们的问题就在于将它们分割开来,于是你们的情感不再流动,我相信一段延续了10年的情感不会只是一种利用和骗局,它的存在就是爱的一种证明。只是在美好的爱,如果变成割裂的和僵化的,它也会衰萎。你能做到的就是尊重另一种不同你的声音,然后找到一种可以双赢的办法。有时我们太过于倾听自己的声音,而把其他的声音都当成了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