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端午节絮语

端午节絮语

发表时间:2020-11-26

【www.qg13.com - 端午节的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絮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即将来临,门口挂艾草,各家各户粽子飘香,这令人激动而又热烈的节日,无不令人怀想的是屈原用生命唤醒的警示反抗,回响了几千年的警钟长鸣,还在心头敲响。那一江水的悲凉凄愁,难道只有生命才能警醒昏暗的世道,难道只有生命的代价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同情,以及尊敬。屈原这个广为人知的诗人,楚国名门望族的公子哥,不仅心怀社稷忧虑,并且还是个倜傥美男,遭到嫉妒之人排斥和挤兑,政治生涯坎坷不平,被放逐流放不得志,以致投湖自杀。这是屈原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和对恶势力无力反抗的结局。我想说,屈原死是值得的,失去了个人的生命,得到的是永恒爱戴,是千古不朽的英明,人们对其的崇拜和怀念。然而世事苍凉如此太过残酷,用生命唤起警钟长鸣无不是个悲剧。

屈原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很小就听母亲说起屈原的故事,说那是个冤魂,一个反抗当时社会黑暗不平的代表人物。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她可以吟诵屈原《离骚》一些金典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些生涩的诗词,从一个打柴喂狗的农妇嘴里说出来,引不住掩嘴失笑。母亲总训导我们,训斥我们不好好学,还在那儿傻笑,不可教。看来母亲是个善于学习的妇人,曾上过扫盲补习班,幼年也曾看过母亲拿着铅笔一字一画的学写字,还一本正真的与我们说没有文化很难存于社会,没有知识就会被淘汰的言辞。清楚的记得母亲能够完整的背完毛主席的语录,毛主席的歌曲也能全部翻唱,所以她能吟唱屈原的诗词也并不见怪,她是那么敬重屈原这位伟大的人物,不难想象母亲发了多少日子记住了屈原明世明志的诗词,传授给我们铭记住屈原这位不屈的文人骚客,政治的落魄者。

母亲说为何端午节常常下暴雨,涨潮,因为有一个千年的冤魂在江河里翻滚,在无声的伸张,呐喊,还有江河怪兽撕咬屈原的身躯,所以天下世人每到五月端午节这一天,到江河里扒龙船,抛下五彩丝线绕好的粽子,引开江河里的怪兽,给屈原一个完好的身躯,美好的形象。美文欣赏

如今母亲离开人世十几个年头,又要到端午节的节日,不免怀念起端午节母亲的点滴细节,念着屈原诗词我们捂嘴笑的母亲,竟是那么鲜明的映在脑海里,一点也不会觉得很久远,已经几十年了。

端午节做粽子,门口挂艾叶,每年母亲节日的前一天会到山野扯一大把青绿的艾草挂在木板门边边,告诉我们千万别扯掉,那是可以辟邪驱风的好东东。母亲会在节日的前一天早上浸好糯米和五色的豆子,晚上用浸好的糯米拌上食用油和打碎成粉末的槐米,再放进适当苏打,我们一家人就围着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闲话家常,看母亲做粽子,她粗糙的双手折好大片的竹叶,灵巧的三下五下就包好一个紧致的三角粽子。小时候,我也试着包三角粽子老也包不好,馅料总是在竹叶缝隙里遗漏,不知道如何打折翻转包好粽子,一直到现在我都不会包三角粽子,但我会在端午节包枕头粽子出售,模样蹩脚还敢吆喝这是家用货最好吃的粽子,也不会害羞。说句实话,虽然看着母亲做粽子长大,但是我在做包子之前真的从来未做过一个粽子,嫁为人妇由于忙碌也懒得做粽子。真正做粽子是回到古井边老瓦房子开始做包子的五月端午节,试着做了五六十个枕头粽子出售,好像还很红火,不到几个小时卖完了。为了生计,我似乎很多东西可以无师自通,驾着鸭子上架的勇气仿佛就是我的性格。

每年端午节,母亲在世的日子,三角粽子是我们自懂事起的美好记忆,用五色豆子做成的粽子,是粽叶捆绑的粽子,蒸好的粽子油光发亮,散发出诱人的糯米豆香。那绿色里的粽香诱惑,舌尖上的美好念想,仿若还依稀不远,随着记忆飘然而至。粽子,端午节母亲的必修课,母亲做香喷喷三角粽子,好像就在昨天,依稀可见当年的镜头镜像依旧温香如旧。

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味道


西岐大地,端午节的记忆都和女人有关。
我奶做吃食,我娘做香草包,我姥姥在端午节等我娘带我送油糕粽子。端午这天,西岐大地的女人都忙活着。
我奶在世时,端午节的早晨会做油饼和荷包蛋。那些生活困难的岁月里,端午节的吃食是全家人的念想。我奶烙烫面千层油饼最拿手,真正的黄油白面,香喷喷,黄灿灿。油饼提起来一层层似连又断,焦香的脆皮,油香四溢,闻着就让人流口水。而她做荷包蛋时,麦草在灶膛燃烧,火苗添着锅底,沸水泛着鱼眼泡泡,鸡蛋卧在锅底不起沫子、不流黄,像一条胖鼓鼓的鱼,加糖或盐吃,一整天都是幸福的味道。
端午节是巧手女人的节日,心灵手巧的女人定显女红绝活。她们通常以五毒为首选,此外还绣四季果木、飞禽走兽,岐山人称其为香草包香囊子。香草是中药铺里配好的香料,异香扑鼻,提神醒脑。岐山人比喻人和人关系好便说我戴你香草包。孩子的童年便伴着香草味,香草包也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的早晨,我娘会摘车前草、艾草煮成翠绿色的水,督促我们洗脸,据说可明目。洗净脸后,我就操心戴香草包。我娘会做香草包,她用大红缎子做的线线辣子,绿叶子、红辣椒,早起给我扎在小辫子上。她最会做钵盂,圆形的红绸子对折,填满棉絮,鼓鼓囊囊,两个角拉起来缝合,上面缝小铃铛或穗子,小的状如核桃,大的状如手掌,娘用五彩线系在我脖子上。小巧的钵盂叫杏核,娘用五彩绸缎细针脚地缝,缝好才豌豆粒大。娘用五彩线穿杏核给我戴在手腕、脚腕上,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麦上场,女看娘,油糕粽子卖得忙,端午常与夏收相伴。谷雨过后,街道上的油糕摊便多起来了,端午的油糕摊前人排队。捏油糕的女人坐高凳,左手揪面剂子,窝在手心,右手食指转两圈,面剂子旋得如窝窝头,装一勺子黑糖馅,收住口,掐掉多余的面,压平就是油糕剂子。油糕馅用红糖,加桂花或玫瑰酱就高级很多。炸油糕是手艺活,多是皮糙肉厚的男人干,他们的围裙油乎乎的,头发丝里都是香喷喷的菜籽油味道。油糕剂子下入热油锅,铁笊篱轻轻划拉,金灿灿的油糕浮起来像一群鱼,圆嘟嘟、胖鼓鼓,趁热捞出整齐码放在盘子里。炸好的油糕,咬一口皮酥脆、馅软甜,红糖缓缓流淌,会吃的人就好这口吸糖的甘甜。
女看娘,还带时令食品,如绿豆糕。记得儿时一家人分食一盒,每人一两块,四四方方的绿豆糕,溢着淡淡的绿豆香,入口即化,回味悠长。我一上午的时间,都被一块绿豆糕消磨掉,那是甜丝丝的时光。
我奶殁了,我娘老了,我长大了,时间被她们融进端午节,甜甜的味道,五彩的玩物,它是我成长中的最美记忆。(侯玲)

永远的端午节


永远的端午节

妈,我们来看你啦!你爱吃的粽子、糖团、槲包、醪糟,都带来了,你慢慢吃吧!

妈,还有我给你带的樱桃。

妈,这是你那年在咱地头种的杏树结的果子,你尝尝,可甜啦!

妈,都说信耶稣不让烧纸钱。可是我听人家说烧纸钱是向你那个世界发的信号,你看到红红的火光亮了,就知道我们来看你啦。

院子里,花草蓬勃,树木葱郁。偶尔,有一两只小鸟飞过树梢,在树叶间叽叽喳喳。

堂屋,香火缭绕。白烛摇曳。堂屋正中的桌子上,老母亲依旧在照片里慈祥地笑着。不言不语。

望着那张熟悉的笑脸,姐弟四人不由得悲从中来,刹时泪眼斑斑。

直到今天,兄弟姐妹们始终觉得老妈并没有离去,亲切而熟悉的音容犹在。好几次从梦中醒来,叙谈话语仍在耳边,久久不散。

坐在车上,看着路边快速变换的景物,心里清楚地知道,我们已经离家越来越近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着近些日子以来各自的感受。家的味道,也在交流中渐渐浓稠,如粥。似乎若要用筷子轻轻挑起,都能细细地扯出一根一根的丝来。思念,此刻亦浓烈如酒,在打开瓶盖的瞬间,熏得人微醉,双眼模糊。一入口,便又立刻辣得人嗓子生疼,咽下的瞬间,却又化成热泪从眼中喷涌而出,如泉。在五月火红的太阳映照下,清冽悠长。

伤心,在所难免。尤其今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从前几天开始,全家群里就不断有人发消息,说想老妈了。白天发,晚上也发。好像会传染的伤风感冒一样,在空气中蔓延。于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追思浪潮,就一波一波在微信群里翻滚,连绵不断。

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高洁与忠贞。因而端午节关乎传承,也关乎思念。端午节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魅力无限。最惹人瞩目的是我国南方的赛龙舟,银波荡漾的河面上,着红披绿的青年男子,在人声鼎沸的喧闹声中,一只只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龙舟,击流竞渡,热闹非凡。而在北方孩子们的眼里,所谓端午节,就是插艾蒿,戴香包,吃粽子。五月初五是端阳,家家门上艾草香。粽子甜,杏儿黄,五色香包保安康。朗朗上口的民谣,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

仲夏时节,五毒开始孳生并日渐活跃。大人们常用雄黄酒抹在小孩子的耳鼻等处,以防毒虫侵袭。还要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处绑缚五色线,借以驱灾辟邪,祈福平安。这些关于端午节的记忆,也就深深地渗透在他们的生命里。

处处飘香,溢彩流光的缤纷端阳,对于我们张家的孩子们而言,则更有着另外一层非同寻常的意义。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生前包粽子,卖粽子的一幕幕情景,如今都已经成为一家人带着伤痛的共同记忆。

听哥哥姐姐们说,自打他们记事儿起,每年一入五月,母亲就带领大家张罗着包粽子。这几乎是五月里最隆重的仪式,也是对全家上下而言最为浩大的工程。母亲叫我们几个孩子把早先准备好的粽子叶、槲包叶一捆一捆拆开,再放到大锅里翻煮,然后将家里平时不常用的大盆抬到院子里,用抹布认真擦洗干净后,倒上清水,再将煮好的叶子捞出放到盆里,拿一把软毛刷子,将叶子一片一片小心地刷洗干净,浸泡在冷水里备用。

叶子准备好了,开始将江米、大枣、红豆、黍谷米用水淘洗、浸泡数小时后,包粽子和槲包的关键环节才正式进入。一家人围在母亲身边,在她的示范和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和槲包。除了留够家用和分发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品尝之外,剩余的就泡在水里,拿去集市上卖掉,以贴补家用。母亲说,不管怎么样,拾一个(钱),总比掉一个强。还总是教导我们说,家有万贯,不如日进一文。她用这些朴素的道理,教会众多的子女们如何靠自己的双手和勤劳独立生活。

更难忘的是有一年,母亲正在包粽子,因突发心脑血管病,倒在院子里,手里还拿着未包好的粽子。一连好几天昏迷不醒,吓坏了家人。当医生的姐夫闻讯赶忙开方抓药,扎针输液,不眠不休一直守候近旁,精心治疗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才把她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醒来第一句话,就问:粽子呢?叫我赶紧下床去包粽子,不然米就泡坏了。

显然,老母亲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已经有好几天了,心里竟还惦记着包粽子的事儿。姐姐回忆起这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至今仍是心有余悸,记忆深刻。

今天,是老母亲去世后的第一个端午节。跪在坟前的姐姐禁不住泣不成声:妈呀,你就不能等过了这个节再走吗?我们几个跪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她双手伏地,低头痛哭,感觉苍凉而无助。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减轻她内心深处不断向外散溢的痛。此时此刻,其实谁也安慰不了谁,谁也无法超然于世事之外。只能交给时间,让时间去慢慢抚平刻在心田的伤痕。

伤,要愈合,大概,也只有时间。在悄悄流逝的过程中,在岁月渐远的脚步里,一点一点,慢慢地,慢慢地,钝了感觉,淡了记忆。

而端午的意义,从此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定格成永恒。

端午节,自今年开始,便因为老妈的离世而残缺,少了一份家的圆满带来的踏实和满足,而多了一种空寂的疼痛与绵长的思念。本是平常的节日,由此变得苍茫,旷远,伴随亲情的藕断丝连,岁岁年年。

临走,得知今年已有70多岁的大哥近来卧病,我们便去探望。见到刚从坟上回来的我们,一边吃着槲包,一边抬头疑惑地问:没听说今天有谁上坟的?意思是家乡本无端午节上坟之俗,我们解释说,今天这个日子,原是含有祭祀之意的,所以大家心想既然都回家了,就一块儿去看看老妈,这样也没啥不妥。大哥默然,低头继续吃他的槲包。但看得出,他眼神之中闪过的伤感和落寞。

端午节,生者与逝者,在这个五月明亮的风里,静静地,叙一叙过往,聊一聊现在,想一想未来。约定从此生,不负来时意。

是故,请让我们郑重地,斟一杯酒,致敬先祖,致敬端午。

惟愿所有的生命,无恙,安康。

卫伟。20XX年5月30日。丁酉年五月初五。于百合园。

端午节纪念爷爷


屈原,出了学校也许再也不知道是何许人也,依稀记得名平字原,是我国的人,不是韩国棒子的。 我是记不住很多节日的,屈原愤世而入江,成就了一代古话,便有了所有人的纪念,我爷爷是入我家门前的那条河,成为了我一生的挽不住。

为了一种现在觉得很可笑的原因,并没有去看最后一眼,爸妈说我会后悔的,其实我很少有遗憾,或许对于现在的我将仍是一个遗憾,我想爷爷不会对我说一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说我想念爷爷吗?其实也真的好想,他给我讲他那一生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只是我见证了他最终的故事,他却只能见到一半少年故事的我,每年也只有随意想起时给爷爷写篇文章,以使我想起时仍旧不会哭。

当我能读懂爷爷故事的时候,爷爷已经没有了以前有力的臂膀,慈祥的眼神,一副永远处事不惊的神态,拄着我给他拾得拐棍,不是腿脚不方便,而是因为那双已经停留在记忆画面当中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整日被我奶奶吵着的声音中醒来,只能局限的活在了看不见的世界里,被不满几岁的表弟戏弄,我想,入江的爷爷,是我挽不住的解脱。

爷爷真的是一个很少值得我佩服的人,他在别人眼里或许微不足道,爷爷看不见之前,永远看不见他脆弱的一面,后来每天我上学,依旧向着门口方向,告诫我,好好学习,认真踏实做人!没有文化,没有突出能力,就是这么老老实实为我开辟了太多道路,他给我讲过,他在中国哪里哪里架过桥,我想,走在北京他那个年代里的桥上,或许我会碰见。

爷爷,你觉得到时候我要是像你这般愤世时,会不会也跳那条江,哈哈,开玩笑的,你给我的延续传承不是这,我会老老实实做人,照顾好我要照顾的人!你在最后一刻想给我说的话,我已经知道了,愿我走出半生,归去仍是少年。 到时候我会给你讲这个少年的故事的,会不会有你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