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如果能谈心,谁会想抱怨?

如果能谈心,谁会想抱怨?

发表时间:2020-12-07

【www.qg13.com - 老婆经常抱怨】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果能谈心,谁会想抱怨?",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曾有读者给我来信,

她因为无法控制体重增长而感觉很崩溃,

但她长胖的理由非常特别。

她说:

我观察自己,发现我一旦肚子饿的时候,脾气就特别差。

即使很快就吃到东西,在吃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一直在责怪母亲的。

怪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到,却又不是跟吃有关的。

每次吃饭都在抱怨,总是不知不觉吃了很多,体重一路上涨。即使每天都锻炼,但体重却不断增加。

吃饭曾经是她的“童年阴影”,

相信也是很多人经历过的痛苦:

一边吃饭,一边被指责。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隔壁xx比你强那么多?”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没见过你这么挑食的孩子”

“今天老师说你在学校又惹事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

很多父母都容易焦虑,

目光时刻落在孩子身上,

关注孩子各种显现和潜在问题,

然后急切地进行教育、纠正、甚至指责。wWW.qg13.Com

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而这个时间变成了孩子被集中“攻击”的高压时刻。

哪哪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好,

不被认同,不被喜欢,总是我的错。

吃饭总和不愉快在一起,

吃饭也总和“我不好”连在一起。

可想而知,这样的感受有多糟糕。

原本吃饭是让人满足的时间,

却伴随着没完没了的抱怨,

无力承受,又无法反抗,

就只能靠吞咽,靠不停地咀嚼,

来对抗这难受的感觉。

这种无声的反抗,似乎在说:

我把这些指责吃下去了,就消灭它了。

又似乎在说,我不能说什么,

但可以用吃这个动作来反抗你。

2

甚至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吃着妈妈的“抱怨”长大的。

于是长大后,我们又不断重演这样情境,

只是换成了我们去抱怨他人。

尤其在亲密关系里,

我们从来都不缺理由去抱怨别人,

对方身上的问题总是很多,

但抱怨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只有借着抱怨,你才可以和她亲密连接。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好,其实是说,

我投出了期望,而你让我伤心了。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到,其实是说,

我付出了信任,而你让我失望了。

这种投入、付出,

其实就是一种亲密连接的需求。

抱怨是爱,抱怨也是恨。

那是你小时候体会到的爱和恨,

恨让你积压愤怒、委屈、伤心,爱又让你无力反抗,

所以只有一起吞下,现在变成你自己的爱和恨,

无法表达的爱,和不可言传的恨。

如果爱可以直接表达,恨可以直接言说,

那也许就不需要“抱怨”来做载体。

可以对妈妈说:

我爱你的什么,我恨你什么,

我需要你什么,我讨厌你什么……

可以抱抱我吗?

当两人真实相对,说出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爱终究可以化解恨,

你也可以重新回到母亲爱的怀抱。

抱怨有其形成的原因,

也有其持续存在的意义,

当你能深刻理解这些,

就能看到空间,也就能自由选择。

3

不仅对孩子,跟伴侣的相处中,

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抱怨模式。

妻子不停地抱怨,

抱怨自己承担了孩子的教育责任,

又要操心家里的方方面面;

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丈夫连句好听的话也没有,也不关心人,

总是沉着脸,甚至还经常发脾气。

丈夫以沉默应对,

妻子的抱怨就像打在了棉花上,没有反应,

于是抱怨就没完没了。

丈夫忍不住大吼一声,这回抱怨停住了,

因为妻子的抱怨像打在了墙上,

硬生生地被弹回来,很疼。

但是丈夫如果仔细听妻子的抱怨,

就会发现:这些抱怨其实在说,我需要你,

想得到你的认同,想得到你的爱。

你不回应我,让我觉得你不爱我。

你可以好好爱我吗?

爱和恨其实都可以直接表达。

可能直接表达爱,

就像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

容易显得自己不堪一击。

而直接表达恨,

又担心对方不接受,关系会失控、恶化。

借着对具体琐事理直气壮的抱怨,

可以让对方无以否认,无以抗拒,

让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位置,

又不让人看到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

还有理由释放自己情绪。

但其实抱怨赢了情绪,输了感情,

让彼此距离更遥远。

因为这种亲密连接总是带着条件的:

我需要你足够好的,我才有理由来完全爱你。

4

在亲密关系中,

抱怨总是伴随着过度关注和过度付出,

抱怨也总是伴随着期望和失望,

抱怨也总是因不能被理解而不断重复。

我们真正理解抱怨的原因和意义,

就不会想像铲除恶习地要绝对清除它。

其实你也难以真正清除它,

它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

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身不由己被过去深深地刻上烙印,

你就是这样复杂、独特、好坏并存的你。

但你可以选择的是,和抱怨保持怎样的关系。

可以和它说:我暂时不需要你了。

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角落,然后说,你先呆在这里吧。

你也可以重新建构“抱怨”,

翻译出你抱怨的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期待着什么,又对什么失望。

让自己,也让别人看到,被包裹着的隐藏情绪。

面对总是抱怨的亲人,你不妨可以对她说,

我听懂了你的话,你想说的是,你多么需要我,你多么在乎我,你多么爱我,我真的听懂了。

抱怨一旦被真正理解,

那就不再需要不断重复了。

延伸阅读

如果能遇到对的人,没人想一个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 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放弃一段感情?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 不想再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不断改变的理想型。

这让我想到曾看到过的一段话: 他钟爱白开水,奈何你偏偏是一瓶雪碧,为此你拼了命地晃走身体里的二氧化碳,将自己变成一瓶没有气的甜水。

比起白开水你多了几分甜腻,而比起汽水你又少了许多刺激,于是你依然没能成为他的一生所爱。

有时候人对感情最大的误解就是,我们总以为拼了命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应。但我们却忘了,爱情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更没有逻辑关系。

发小颖子前段时间谈了恋爱,他们在一起没多久,我们就发现颖子变得跟以前有点不同。

那段时间,并不爱打游戏的颖子,因为男生喜欢打游戏,而开始熬夜研究手游,忘了自己已经坚持早睡很多年。

最让我们吃惊的是,喜欢长发、高跟鞋的颖子,因为男生说喜欢外形清爽可爱的女生,就剪了长发,换上了帆布鞋,跟男生喜欢的样子越来越近,却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远。

一段好的感情,带来的应该是变得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不断改变,变成一个适合对方的自己。

真正爱你的人,爱你的长相、爱你的性格、爱你早起说的早安、爱你吃饭时挑出不喜欢的蔬菜的可爱表情,跟你留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无关。

他们分手后有一次颖子说: 其实他喜欢的不是我,他说的喜欢,是我刚好符合那段时间里他对心动女生的标准,就算我不断为他改变,最后也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错付。

没有人不喜欢被人爱着,特别是在感情出现时,我们可以为爱的人改变,但这种改变,是要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以双方一起奔往同个方向为前提,如果不是,那就算了。

感情当中的改变、感悟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相似的结果,那就是值得,不要在感情中刻意讨好,也不要辜负感情中的每份爱意。

相爱就像是两个人组成的红白线,只有在相同声道同时输出音频,才能发出让人身临其境的立体声,让相爱的两个人更好地沉浸其中,成为一体。

前段时间我看了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在四对夫妻中,最让我关注的是蔡少芬与张晋一对,节目里,蔡少芬对老公张晋的崇拜时常溢于言表。

两人恋爱4年,结婚13年,如今收获许多人的祝福,但是当年这对 女强男弱 的情侣公开时,并不被看好。

在公开结婚消息时,蔡少芬手写亲笔信,告白张晋: 我爱他的文武双全,爱他对父母全心全意,爱他对工作的认真,对我就更不用说了。 言语里满是幸福。

但当时看好这段婚姻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受到不少来自外界的声音,但好在两人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声音而改变彼此,更没有辜负这段感情。

蔡少芬坚信自己选择的人,她让张晋做自己,坚持他热爱的事业,不要放弃,不要为了她而改变自己本来的样子,最后,事实证明她选对了。

在一起后的张晋一刻也没停下向蔡少芬靠近的步伐,在事业上不断突破自己,通过作品得到许多圈内人的认可和不少观众的喜爱。

2014年张晋斩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他站在台上说: 我的太太是蔡少芬,很多人说我靠她,没错,因为我这辈子的幸福就是要靠她。 坐在台下的蔡少芬泪流满面,感动又自豪。

即使相爱多年,张晋仍然把蔡少芬捧在手心里宠爱,他们用事实证明彼此的选择是对的,不仅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也让彼此变成更好的人。

永远不要试图在感情里迎合对方,扮演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未来跟你在一起的那个人,让你感到丢失了原来的自己,那就到了与这段感情说再见的时候了。

真正爱你的那个人,即使隔着人海,也会看见你身上的星星,向你走来,愿你在人生的路途上,早点遇到那个人。

他喜欢你,喜欢你本来的样子,你不必为讨Ta喜欢而改变自己,请相信,这样的人正向你赶来,因为你值得。

如果能爱一辈子,你晚点来也没关系


如果从一开始,我就能知道我们必将分开的结局,那我一定不会选择遇见你。

我不是一个说忘记就忘记,说放下就放下的人,如果感情只剩下我一个人的回忆,那我宁愿不要这段感情,不经历甜蜜,也不经历痛彻心扉,不经历海誓山盟,也不经历人走茶凉。

可是没有人能够预知结局,在你离开之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重新爱一个人,像从未爱过和受伤过那样的,重新去爱。

1

老郑曾经问我: 如果有一天我们分手了,你会怎样? 当时我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看着他,双手握着水杯掉眼泪。

我和老郑谈了五年恋爱,早就耗尽了彼此的温柔。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在争吵,起因基本都是些琐事,却总能愈演愈烈。我和老郑都是冲动的人,经常恶语相加。感情在这样的争吵里,像是淡了,却又总不舍得离开。所以当老郑问我那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有种别离的预感,悲伤却又无可奈何。

我回答他: 如果有一天我们分手了,我一样会恋爱结婚,但是大概不会有这样的爱,也不会有力气去折腾了。 我记得他当时说,他也是。

最后一次和老郑争吵时,我正蹲在地上洗一件棉衣。我的委屈无处宣泄,他又不肯轻易服软。我们是两个在感情里都特别争强好胜的人,所以我们不懂得怎么处理生活的琐碎带来的纷扰,也不明白先一步的退让。

就在那天,我们分开了。

2

和老郑在一起的那几年,我们什么也没有。那时候他常常会在单位门口等我下班,看到我出来,就搂过我的肩膀。我们会一起走到马路对面,等很久的公车。

碰上他发工资的时候,他会特别豪气,总要拉着我去庆祝,这样每月一次的庆祝,我觉得奢侈,就自作主张把庆祝改在了每个月的18号,那一天是德克士买一送一的会员日。现在想想觉得不可思议,那样小小的一顿饭,竟然会吃的那么幸福。而在和老郑分开的日子里,我好像,再也没有过那样寒酸又满足的生活了。

常常觉得爱一个人不能太满,或许我们曾经爱得太满,一下子耗尽了往后人生的感情,缘分被用得过分,就很快散了吧。

在和老郑分开以后,常有种他还在的错觉,可是他是个坚决的人,我从此很难有他的消息。我试过很多方法,他却藏得不露痕迹。有时候在夜里,我也会懊恼自己曾经的不够珍惜。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对深爱的人更加苛责,为什么明明相爱却总是要摆出一副 我根本不在意你 的样子。

3

时间是个慈眉善目的小老头,一点一点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智慧。过了许久,我看起来好像已经痊愈了,但在网上看到有人说 不后悔曾经爱过 这样的话时,我的心还是会不自觉的泛起苦涩。

后来我试着爱过别人,可曾经说的话,仿佛一语成谶。我对新欢浅尝辄止、云淡风轻,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争吵,更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冲自己浇一盆凉水下来。可是我和新欢,终究是很快就分开了,没那么爱。

老郑也有过新欢,有了车,有了房,有了当初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不曾有过的许多东西。我们陪彼此走过了最低谷的那几年,但遗憾是,那个时候的我们都不懂得怎样给一个人更好的爱。年轻的爱情总是很脆弱,这不是谁的错,只怪当年相遇不是时候。

成长有时候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把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等到自己变得更优秀一些的时候,那些伤痕,我知道就会淡了许多许多。

4

我开始渐渐懂得,再痛,也不应该用新一段感情的开始,去治愈上一段感情的伤痕。我会在沉默里让激烈的感情消失殆尽,慢慢接受一些从前无法接受的东西,然后让心空出来。这样,等到再遇见值得爱的人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全力以赴的去爱,就像从不曾爱过一样。

越来越相信,会有一个人,陪我走过恋情开始的甜蜜,感受到我黏人又可爱的一面,没有阴郁也没有极端。这个人,一定宽容又善良,我们也会争吵,也会发怒,也会爱到发疯,可是我们谁也不会先一步的走开。我们一起熬过最艰难的那几年,生活开始趋向平静,两个人像是把感情的浓度定格在了某个刹那,就此走完一生,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我相信那个值得我爱的人,一定会来,早一点晚一点都没有关系,要走一辈子的人,不在乎这几个月,这一两年。等到真的遇到了,我会告诉自己,爱吧,像从来不曾爱过一样,像从来不曾受伤那样。

夫妻谈心不谈性?


坦白说,我们今天有夫妻懂得谈心的,已经是“高级关系”了,若论到还能直面谈性,那真是绝版没几个人啦!偏偏我们的婚姻盲区又大多卡在这一块,也正因为不说,闷着火烧或风骚,都对双方情感关系稳定毫无助益,反而脆弱到一个辣妹或者情圣就能搞得全盘皆墨,现在婚外性可不是男人的专利喽!

男女在恋爱期间,谈兴和做爱让彼此深深相互吸引着,生命力勃发到不行,心里再也放不下多余的事务和对象了。大多数人都在这种状况下决定厮守在一起,尽管“围城理论”人尽皆知,但总认定那是别人,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没几个有远见的人,能够明白日后小日子会是什么真实景象。标题用《夫妻谈心不谈性?》,还稍微乐观地期待夫妻至少要谈谈心呵!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个体魅力都太薄弱了,原先的吸引顶不住岁月消磨,理由不外乎:一是天天绕着柴米油盐打转,只顾忙着捣拾基本民生问题,和西方人吃饭讲究餐具与氛围大不同,前者重在感官满足,后者则更加注意精神品质;二则我们少有个人的情趣可以专注,总是盯着对方一言一行,加大冲突机会;三嘛!自然因此缺乏个人成长绩效,导致语言乏味、见识浅薄、修养不足。

这种种实像都使得对方索然无味,激情过后,很快就要寻找新的刺激得到满足,现在普遍包括狂吃喝(不择手段寻找稀有食材及饮酒无度)、血拼(shopping,购物狂)、疯玩(泡吧、K房、麻将等),各个花样里都隐含着不健康的男女关系,此时能有几个人定静地经营自己的婚姻?

要不就滚进世俗洪流,忙着事业、追逐财富,或者焦虑地安排孩子学这学那,还有老想靠整容、装扮强化皮相,但形于外地尽是焦躁跟忙乱,动辄口气粗暴、眉头紧锁、表现不耐,无论男女再帅再美,看在对方眼里都变丑了,倒不如姿色平庸却心平气和的还耐人寻味呢!因此,这要说谈心,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切入呀?

至于谈性,那就难度更高啦!我一般比较赞成成人聚会中,讲讲黄段子无妨,一方面可锻炼我们对性的想象空间,谈笑里不会那么严肃看待性事,容易放轻松;另方面也成为可以上台面的话题,没什么好隐讳的,渐渐就习惯表达感受,不会闷在心里。而有水平的性笑话,其实是健康反应人类的基本需要,何须压抑到各种病态丛生?可我们就滞后到要把黄段子纳入性骚扰类,还作为妇女维权条款之一,你说大开倒车不?

讲真的,一对有谈心情趣的夫妻,默契必然会越来越好,也越加尊重对方的感受,如此性生活品质大致不会差到哪里。反之,不谈心却能谈性,那就如天方夜谭了,今天什么资讯靠一指神功(网络)就能随叫随到,不必正经八百的学什么,但若不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中,落实各种人文素质学习,仍是白搭。

例如,社区里放一些寓教于乐的情感电影,每片看完后,由素养到位的专家与大家交流,马上民众就可以拿回家运用。这种手把手的开心学习,很快达到潜移默化效果,最后谈心或谈性不都一回事了嘛!

别再抱怨了


别再抱怨了

我的一个朋友天天跟我抱怨自己嫁错了人,老公越来越不爱回家,脾气也越来越差,浑身上下都透着自私,更受不了的是他越来越懒惰,在家里就跟个活死人一样,毫无情趣,这种日子快把人逼疯了。所以,她经常和老公吵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得彼此都精疲力竭。终于有一天,她跟我说:这样的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趁现在还没孩子,我一定要脱离这种生活。

她是铁了心要离婚的,男人也确实被吵烦了,两人很快协议离了婚。

她信誓旦旦地跟我保证,一定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睁大眼睛找个真正的好男人把自己嫁了。

很快,她就再婚了,她和现任老公确实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可是日子总归会归于平淡,她惊讶地发现现任老公也渐渐地朝着前夫发展,越来越不爱回家,脾气也一天比一天暴躁,自私懒惰丝毫不逊色于前夫。于是,她的婚姻中又出现了争吵,现夫吵架时丝毫不肯退让,在她“问候”他父母的时候,还给了她一巴掌。她哭哭啼啼地打电话跟我说:为什么我的命这么不好,找的老公一个不如一个?还是男人走进婚姻都会变成这样的呢?

为了让她散散心,我陪她去逛街。很不巧,碰见了她最不愿意碰见的人——前夫,据说和她差不多时间再婚的。他看见我们,主动笑着打了个招呼,她冷着脸不理他。他是阿彦的朋友,我不能没礼貌,随意问了句最近好吗?他笑得非常爽朗,说自己过得很幸福。我也笑笑:幸福就好,好好珍惜。

分别之后,朋友冷笑一声:这男人,以前只是懒惰自私,现在还学会伪装了,谁嫁给他谁倒霉,还幸福?不就是想故意刺激刺激我吗?鬼才相信他会幸福呢!

我看着他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没过多久,阿彦替我庆祝新书出版,朋友前夫和新太太都在受邀之列。我也终于见到了他的新太太,十分凑巧,我们坐在一起。

我忍不住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终于确认,他们是真的过得很幸福。那种温柔的语气和眉尖眼底的暖意是装不出来的。我忍不住和新太太聊了起来,我说:看你笑得这么开心,我也感染了你的幸福。

她微微一笑:那全靠我找了个好老公,他很温柔体贴,人也勤快,又肯牺牲付出,还对我疼爱有加,我想不幸福也难。

我一愣,记得当时朋友评价他可是又懒惰又自私,不懂得心疼女人,浑身上下几乎没有优点。两个女人对同一个男人的评价居然如此天差地别。

他看到我的表情,了然地笑了笑:我知道我前妻对我的评价肯定很差,你在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其实很简单,以前无论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稍有不顺就板着一张脸,说话毫不顾及我的尊严。要不就是整天跟我抱怨,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让我觉得很失败,不喜欢回家。可是我现在的太太对我很温柔,无论我为她做点什么,她都很珍惜我的付出,总会给我肯定,向我表达谢意,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特别有价值。她也很包容我,如果我什么地方没做好,她不会埋怨我,只会和我一起改进。我的日子过得很舒心,所以现在特别喜欢在家待着。

他的两段婚姻让我特别感慨。我不知道我朋友看见她前夫现在的生活状况是种什么样的心理,我想应该什么滋味都有吧!

对于女人而言,找一个好男人固然很重要,但婚姻并不是找一个好人就够了,我们经常会看见两个好人没有好婚姻。有人把婚姻比喻为一面镜子,我觉得还是很恰当的。你笑了,它也笑了;你怒了,你的婚姻也必然硝烟弥漫。很多女人对男人婚后的表现非常不满,觉得男人变得太快,自己简直就是受骗上当了。可是有多少女人反思过自己在婚姻前后的巨大变化呢?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爸妈吵架,我爸失望地说:你看看你自己,横眉怒目的,简直像个泼妇。我妈毫不示弱地回敬:对,我承认我现在像泼妇,但是你怎么不想想是谁让我变成泼妇的呢?要是你温柔礼让,我会变成泼妇吗?我爸说不过她,摇头叹息着坐在一边抽烟。

当时这个场景,连我都没觉得我妈有什么逻辑上的错误。直到我自己结了婚后,才有了反思。女人总觉得只要男人够温柔够耐心,自己一定能够做个贤良淑德的老婆,如果自己变得不再可爱、不再小鸟依人,那都是生活逼的、男人逼的,自己只不过是个受害者而已。

正是这种观念,才造就了一桩桩不幸福的婚姻。我看到很多女人在婚姻中几乎付出了一切,时间、精力、青春,所以对婚姻和男人有着太多的诉求,却唯独忘记了肯定和赞美。

只要一个男人是心甘情愿结婚的,他肯定希望将这个婚姻持续一辈子,也愿意为这个婚姻付出努力和心血。女人觉得嫁给一个男人,为了他洗衣做饭,养儿育女,牺牲很大。其实男人也一样,有了婚姻,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呼朋唤友。如果女人再在家里抱怨唠叨,他要么选择往外跑,要么选择做活死人。对于男人而言,只要一个女人娇媚温柔,即使她什么都不做,他也愿意接受。可如果一个女人为他付出了一切,却整天对他挑剔抱怨,他反而不会感激。

无论多大的男人都是一个孩子,希望被哄着,只要你告诉他你真的是个好老公,嫁给你我很幸运。男人为了这份夸奖和鼓励,会慢慢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好老公,就先把他当成一个好老公吧!因为,每个男人骨子里还是愿意做一个被老婆赞美的好老公。你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话语,真的能造就出一个人人羡慕的好老公。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阿彦凑了过来,真诚地说: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婆,集智慧、温柔、灵气于一身。

我骄傲地一抬头,喜笑颜开:那当然。

阿彦神秘地问:原本的你张牙舞爪、蛮不讲理,你知道你是怎么变成一个好老婆的吗?

我一愣,不等我说话,他得意地继续说:我就是先把你当成一个好老婆,鼓励你、夸奖你,果然,你真的成了我的天使老婆。

这家伙!

阿彦把我们的婚姻比喻为高手过招,你来我往,时而相互征服,时而相互切磋,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都说好的婚姻是一所学校,好的伴侣是一位好老师,这个比喻用在我们身上恰如其分。

出轨的人是无法谈心的


回归,比出轨更难!

一个修复期的同学问我:

“老师,怎么给出轨的人谈心?你拿出的是真心,他拿出的是背叛的心。是不是这个阶段就无法沟通。他的沉默其实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无法说出口,说出来要么是欺骗,要么是伤害。”

我回复说:

“是的!出轨的人无法谈心,沉默是正常状态。不要强行和出轨的人谈心,只会让他更沉默,更无法面对,更退缩,更想逃。”

很多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于出轨的人,与其说不愿意谈心,逃避谈心,不如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谈心!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们是这样看出轨回归这件事情的:停留在道德评价或情绪宣泄,只会让关系修复越搞越砸,越重建越无力。努力的目标是让两个人都越来越好,或者至少让自己从出轨的漩涡中走出来,重新活出自己,这才是对的方向。设置对的目标,比一切方法技巧都重要。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在出轨修复中,最关键的不是承认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活出各自喜欢的样子!

出轨后,自我修复三阶段:

01

爆发期

爆发期通常指出轨事件刚刚曝光,“东窗事发”的阶段。出轨、婚外情、约炮、密友等原本暗地里偷偷进行的事情,突然间被发现了。这个时候引发了事件所有相关人的情绪剧烈反应!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父母等所有与出轨事件有关的“主角”:突然间“一切都不好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知道怎么办,天啊,怎么会这样?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焦躁、烦躁、不安、愤怒、羞愧、恼羞成怒、不知所措、惴惴不安、不得安宁、静不下来、无法正常思考、恐惧害怕……这些都是爆发期想甩也甩不掉的情绪体验。

此时几乎是情绪最剧烈撞击的时候,被猛烈冲击的感受,每个人不一样,却都是如此的强烈!事件中所有人,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等都“不好了”!每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中,都不是自己的常态。应激状态下做出任何极端的反应,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爆发期真无法“谈心”,无论心平气和还是激烈交战,大部分交流的落脚点都是谁受伤了,谁该负责,谁做了什么,谁没做什么……怨恨、指责、受伤、失望、痛苦、愤怒等消极情绪,充满了整个爆发期。

爆发期情绪宣泄越彻底,此后的修复之路越清晰。爆发期知情人越少,越保密处理,自我修复和关系重建越容易。为了保护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卷入其中。

爆发期通常建议“隔离处理”原则:尽量在妻子、丈夫、出轨对象三个主角之间解决问题。知情人扩散到父母、孩子、亲戚、朋友、公司层面,会让局面越来越失控,越无法收拾。

02

冷静期

一般出轨曝光后2-6个月进入冷静期。此时事件中的所有相关人都开始逐渐适应出轨带来的影响,情绪该宣泄的也宣泄了,该隐忍的也隐忍了。出轨的客观事实逐渐被接受,然而关于未来还不太清晰。这个时候,通常会渴望得到一个肯定而明确的答案:以后到底怎么办?是回归,还是彻底分了?谁和谁在一起?到底选择谁?能够彻底回归吗?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被出轨”的人,同样也困扰着出轨的人,和出轨对象。事件中的主角(妻子、丈夫、出轨对象)都希望明确答案,然而,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恰恰是冷静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的,冷静期的核心感受就是无法做出绝对的选择。让人感觉崩溃、难以忍受,特别希望痛快一点,要么分,要么合,别藕断丝连!可分析利弊,又各有好坏,无法痛下决心。左右摇摆,困扰不已,有时连自己都会受不了。

冷静期所有纠结都是有意义的!

“无法做出决定”的本质是进入对自我的反思与重新评估,包括人生目标、意义、价值的全新思考,也包括对过往经验和人生信念的否定和质疑。冷静期很难敞开谈心。这一阶段强行“谈心”常常会以沉默收场,或者欺骗或者敷衍或者逃离。“无言以对”是冷静期最经常出现的画面。

事实上,冷静期属于自己反思自己的时间。一般建议不要和伴侣或出轨对象过度链接(如积极地关系建设、频繁地确定关系、找出轨对象谈等)。更重要的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想清楚: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可以舍弃的?你的底线是什么?综合考虑孩子、家庭、社会的影响,你将为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首先把你自己照顾好,才能照顾他人,这是冷静期自我修复的重要原则。

03

修复期

修复期是对自己内心的决定,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谁是谁非,今后选择与谁在一起,未来如何过日子,已有初步选择。然而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生活模式,怎样才能在选定的状态下,如何活出自己和对方都舒服的样子还不确定。是一个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不信任、又互相试探的过程。

出轨事件中每个人都受伤了,经过冷静期的反思,开始重新调整相处模式,彼此都开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能感觉到自我“元气”逐渐恢复,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同时也感受到关系的微妙变化。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和对方,是修复期最主要的特征。

修复期的关键不仅在于两人关系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信心的恢复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先梳理自己,再谈关系,是修复期的关键原则。谈心的前提是:你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脆弱与强大,你能把自己照顾好,有信心面对彼此关系的任何可能性。而这一切,必须经过你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智慧的沉淀。

当你能允许对方回避谈心时,是你给了对方独自冷静反思的机会空间。等对方自己好了,想明白了,自然会从躲避的洞穴里走出来,继续你们的关系双人舞:进进退退,亲疏远近,分分合合。取决于两个人,更取决于你的自我修复与信心重建!

看到你自己,也看到对方。尊重自己的决定,也尊重对方的回避。每个人都先把自己照顾好,关系自然好。

和你的爱人谈谈心


和你的爱人谈谈心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整天整夜和朋友谈心,和闺蜜谈心,和哥们儿谈心,而夫妻之间反而不谈心呢。

麦兜说:“对待老公,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的结果只是失望,尤其是感情。”

女人: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男人: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我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满意?

……

很多家庭感情有问题,是因为沟通有问题。

如果沟通不顺畅,就会壅堵,会积累,会坍塌和崩溃。

沟通,不是指责对方:你要改正些什么,你要做到些什么。

不能带有强烈的情绪化,那样的话,对方对你的反应首先是抵触,继尔是反击,于是沟通变成了争吵。

沟通的关键在于谈心,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你的希望,你的不安,让对方知道。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整天整夜地去和朋友谈心,和闺蜜谈心,和哥们儿谈心,而夫妻之间反而不谈心呢?

谈心,是一种交心的谈话,是把你的真实内心告诉他,由他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对方。

谈心是让对方解你,你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之前你只会觉得他哪件事情没做好,而这时你才会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做好。

谈心的过程,是换位思考的过程。很多事情,如果你仅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会怎么也想不通,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能很快能够释然。如果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问题,找找自己的不足,便会少了很多争吵和伤害。

换位思考,在婚姻中非常重要,当你要求对方要做到什么,那么你首先应该先问自己,自己能做到吗?自己如果做不到的话,为什么一定要对方必须做到呢?

所谓的爱情,很多时候是从自我出发的,并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婚姻要更多地设身处地替对方多考虑,才能长久,美满。

特别是当面临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最好不要揪住这个问题不放,非争出个是非对错。这时不妨暂且放下这个问题,谈谈彼此内心的想法,回忆一下当初你们对

婚姻的共同期望,这时,你们便可能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因为你们不是在争高低,不是在较劲,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在为婚姻共同的未来而努力。

麦兜说:“请珍惜身边的人,因为前世扭断脖子的回眸,我们才换来了今生的姻缘。”

麦兜还说:“对待老公,有事情要说出来的,不要等待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失望,尤其是感情。”

刚刚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喜欢,特意记下——

如果有一天,当你跟爱的人发生争执,你就让他赢,他又能赢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掉了什么?这个赢跟输,只是口头上罢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语言的纠葛中。其实,争执,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

其实奢侈的事,是和你谈心


我们最想要的关系是什么?

有很多人内心会有这样的抱怨,我所拥有的关系并不能真的满足我。

无论是父母和自己的关系,还是男(女)朋友和自己的关系,或者伴侣和自己的关系。

有时候,抱怨的那个人会被对方愤怒地顶回来:

“你到底不满意什么?!”

这样的话语,我们总是听到:

“妈妈为你操碎了心,你看每天起早贪黑地照顾你,不让你做一点家务……”

“爸爸给你解决了那个面试单位的事情,你还有不好好干的理由吗?!”

“我挣的钱都交给你了,又不赌又不嫖,你还想要什么?”

“不是陪你吃饭逛街了吗?你生病了我也第一时间放下工作来了,你怎么还是这样?”

在关系里,总是表达不满足的人,常常会被认为是很作,或者很麻烦,再严重一点,叫做不懂得珍惜,不知好歹。

可是,也许很多人都没把这句话说明白——我要的关系是满足我什么,你知道吗?

我们最想要的关系,其实是这样的一种愿望能被满足——“我想找一个人,处理我的感受,而不是,处理我的事情。”

但大家的现实往往是,每个人都在处理着与你有关的事情,却找不到一个人,处理你的感受。

于是很孤独。

有不少来访者跟我说,自己的另外一半从来不和自己谈感受,只能谈事情。

结果就是“除了讨论孩子的事情、老人的安排和买房子还房贷的事情,我们什么都不说”。

也有来访者说,自己从不在另一半面前谈感受。“我只能谈事情,谈感受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了。”

很多读到中学出现了心理问题,因而不上学必须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自己最亲爱的父母聊过任何一句感受性的话语。

父母在很长的时间以来,开口说话的方式只有一种:你应该,你必须。

在一些人的世界里,是真的没有人温柔关注地问一句——你觉得怎么样?你在想什么?烦恼什么?害怕什么?

如果关系里连关于感受的对话都没有,这样的关系能满足什么人?

嗯,也许就只能满足,“被物化”“去心灵”的人。

说得残酷点,就是这个人作为人的思想灵魂性的一面,在关系里的另一个人面前是死的。

剩下的,被对方看到的,这是这个人成为目标的一部分的功能性的一面。

工具而已。没有生命的物体。

生活里不谈感受,父母和孩子只谈学习以及学习的目标,夫妻之间只谈财务安排以及孩子,男女朋友之间或许好些,恋爱时我们会比较多的谈感受——但是生活中的长期亲密关系里,感受则越来越多地被扔到了一边。

在这样的关系里,内心持久处在很不满足,很匮乏的状态。

但在这样的关系里,人们还是携手完成了很多困难的目标的。

比如升上最好的高中、钢琴八级、常春藤学府、买了三套房、升职加薪、维持着婚姻、每年度假、生二胎……

你和你关系亲密的人,已经多久不聊感受了?

如果关怀心灵,让自己不要在“被物化”的社会里,渐渐“去心灵”地活着,那么你可以常常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来重新评估你的亲密关系,调整。

或者,如果真的没有人让你可以谈感受,你也要好像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一样,自己和自己谈谈感受。

在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让财富增值、养育后代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灵魂,关注自己的感受,别让心灵枯竭。

现代人的焦虑、社会的压力、和周围人的比较,让很多人不得不步伐越来越快的生活。

于是,大家都成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小能手,我们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生活就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再解决,我们没有时间,谈感受。

有人会说,残酷的现实面前,谈感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是啊。

但是,这也是一种选择。

不管现实推动你走得多快,不代表你完全没有选择稍微放慢一些自己的步伐,留一点时间来感受自己,或者去感受自己身边那个亲爱的人,伴侣,孩子。

不要总是把事情,放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而是可以让感受、情绪、体验,在 你和另一个人之间流动起来。

给感受一个可以流动的时间空间。这个是你可以觉察和选择的。

在做作业的催促、练钢琴的催促、洗澡的催促之后,用一点点时间,将事情放在一边,摸摸孩子的背说,“今天你好像有点烦躁,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和伴侣聊完了紧锣密鼓焦头烂额的生活之后,有这样一刻,静静待着,感受对方的心跳和气息,然后对她(他)说:

“好久没聊天了,最近你累吗?”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感受到鸡皮疙瘩起来了。

嗯,你之所以觉得很不适,那可能是因为你太久没有好好的在关系里,处理过感受。

可能是因为你的关系里只有事情,没有自己。

还可能你试过表达,但被对方筑起的围墙挡了回来;也可能是你其实根本不会表达感受,你只会借助事情去责备发泄。

很多人,根本没有在关系里处理感受、表达感受、接纳感受的技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在他成长的最初,他的感受,就没有被人好好地处理过。

一个说起来有点悲哀的认知误区就是:

小孩子懂啥?

实际上,小孩子什么都懂,他的潜意识就像海绵在捕捉所在环境里细枝末节秘而不宣的一切,融刻进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人格,形成了模式。

的确,在小孩子意识上还不懂,不会表达,脑袋里没有什么语言概念甚至还不会清楚说话的时候,有的东西就被固定了。

比如感受模式。这种固定,不是经过意识固定的,所以后期,也不是经过意识就能改变。(所以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在对潜意识进行工作。)

比如一个小男孩,被人打哭了,父母不是过去问你为什么哭,或者接纳他表达的这种委屈的感受,而是直接羞辱他说:都多大人了,给人打几下还哭,羞不羞?

在这种养育下长大,以后,这个男孩潜意识可能就觉得,我不能软弱,我软弱是羞耻的——失败是羞耻的,悲伤是羞耻的,害怕是羞耻的等等。

再比如,一个姐姐拿着自己的娃娃在玩过家家,弟弟看见了就要抢(孩子之前抢东西其实很寻常),姐姐死死抓着,弟弟抢不过来要打姐姐,姐姐也扬手也打弟弟……

这个时候妈妈登场说,“你是姐姐,怎么连个破娃娃也不能让弟弟玩一下,这么小气!”说着把娃娃一把抓过来给了弟弟,姐姐眼眶泛泪,妈妈完全看不到。

在这种养育下长大,以后,这个姐姐潜意识可能就觉得,我的感受表达出来也不会有人认同我,我的悲伤是不被看见和接纳的,我不重要,别人比我更重要。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生家庭,父母、祖辈也从来没有什么表达感受的对话和氛围,所以孩子在其中成长,也没有什么表达感受的语境。

长大了,表达感受,也就成为了一种障碍。

所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习惯把感受包装在事情里面。

总是谈事情,不谈感受。

牺牲、付出,然后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别人服从,赞赏,认同,或者不断为对方解决事情,以此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或者满足感,掌控感。

这就是我们隐晦地处理感受的方式,隐含在事情和道德之中,扭曲而沉重。

咱们说点有希望的。

朋友圈的点赞其实蛮好的,点赞就是表达。

表达对一个人的看见,或鼓励,或认同。当然,更多的点赞,也许只是一种社交礼仪而已。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很多人表达感受的一种方式。有的人会在朋友圈里,表达一下感受,收到的评论和点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反馈,这就是对感受的处理。

既然关系里,那个人总是处理事情而不处理感受,假如你还想继续要这段关系的话,那么你需要去带动对方。

鼓起勇气,去表达你的感受。

儿时创伤会让你很畏惧,你害怕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得到的是无视和羞辱,嗯,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你可以找咨询师,你可以学习,你可以的,你不是小时候那个无力的孩子了。

你需要试试。

跟对方说,我其实,不大开心,我其实,有点累,我其实,希望你抱抱我,听我说,五分钟的话。

有人会说,很遗憾,我没法对我的另外一半说出这样的话了,以后也不会说。

必须承认,很多人的关系的功能,只是为了满足安全感。

在这个焦虑的社会里,搭着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就会没那么焦虑。

关系的存在,

假如只是为了满足你的安全感,

那么在需求层次理论上,

你的心灵可能难以在关系中被更多地满足了,

在只能处理事情的关系里活,

那叫生存。

但,如果你比较强大,

如果你比较勇敢,

如果你能够给自己安全感,

如果你即使遭遇拒绝和冷漠之后

还是试着打开自己试着表达感受,

那么你就可以去寻找和创造,

能够处理你的感受的关系,

并给自己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

那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