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错误思维

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错误思维

发表时间:2020-12-09

【www.qg13.com - 幸福婚姻】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错误思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1什么样的思维,对人影响最深远

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一个矮小的男生,总是被同学欺负,每当有人捉弄他时,他不会有任何行为上的反抗,也不会求助老师帮忙,只会一遍遍地说:你欺负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不在这儿了!

果然,一学期不到,他就没来上学了,我们都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小男孩的话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的我,怎么也不明白,明明是被欺负了,为何不替自己伸张正义,却要说这样的欺负不会长久呢。

直到后来,我在无数次的婚姻咨询中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当关系里的一方被伤害时,另一方常常会选择忍气吞声,心里却想着:总有一天你会因此付出代价,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

这样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认为对方迟早会为自己的痛苦遭受惩罚,就是受害者思维的特征。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不会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眼前的处境,而是更在意对方是否有悔过之心。

在关系里,如果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他们大多会选择隐忍和顺从,当对方越伤害自己时,他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伤害足够深,他们就越有机会证明对方是关系里真正的凶手。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在关系最致命的反击是,他们常用自我伤害的方式,让对方不能再继续伤害自己,让对方因此背负上良心的谴责。可是,自我伤害依然是伤害,让对方醒悟真的比自己更重要吗?

那个被欺负的小男生,没有继续上学,大家一开始还会好奇,但很快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即使没有人欺负,那些喜欢捉弄人的同学,也一样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没有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而那个小男孩即使选择换个环境生活,也可能会在不同的关系里充当受害者的角色,因为他选择的受害者思维模式,决定着他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关系里的不公平。

02受害者思维,究竟会伤害谁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妻子问:为什么我老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错了呢?

问:为什么他认错对你这么重要?

妻子:因为他认错,才可以证明他伤害了我。www.QG13.COm

问:为什么要证明他伤害了你?

妻子:因为他承认伤害了我,良心才会受到谴责,才能加倍对我好啊!

问:那如果他一直都不认错,你会怎么办?

妻子:如果他不认错,有一天我会跟他离婚的,那时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妻子的想法,其实是大多数在有受害者思维的女性真实写照。她觉得只有证明对方错了,才能换回自己的尊严,关系才能扭转到另外一个好的局面。如果无法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在关系里又无比痛苦,她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者切断关系。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说,如果关系中遇到不满意,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更凶狠地伤害自己;另一种是更绝情地放弃所拥有的关系。

而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在更深的伤害自己。关系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们除了伤害自己,不具备任何面对矛盾冲突或者改善关系的能力,所以无论进入任何关系,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关系里,受害者思维,就像是另一半制造的一个毒瘤,你原以为保留好这个毒瘤,就留住了对方亏欠你的证据,另一半就应该更在乎你。

可是当你越不被关注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养大这个毒瘤,原以为可以依靠这个毒瘤获得爱的养分,可是当毒瘤长到无可抑制时,最先伤害的人就是拥有毒瘤的自己。

03证明对方错了,关系就能获得改观吗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觉得只有证明对方是错的,才能改善痛苦的关系,这条路却常常无比艰难。

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因为夫妻关系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可是走到最后,不管周围人怎么看,不管她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终究没能在关系中证明自己。

除了很难在关系里证明自己,还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对方的认错,关系也没能因此获得改观。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咨询,她的先生在婚内屡次出轨,一开始拒不认错,直到她提出离婚,先生慌了立刻悔过。

当先生承认错误,信誓旦旦立下保证,她的心也变得踏实了,决定重头开始。可是,他先生的话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几个月后再次出轨,这一次被发现后,先生立刻就承认错误,并发誓绝对是最后一次。

这次保证依然没有生效,深情的忏悔和表白,依然没能阻止先生继续出轨的脚步。每一次当先生认错时,她都为看见新的希望而欢喜,而当先生再次伤害她时,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极点。

对于这段关系,她非常不满意,却又离不开,不管先生伤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认错,她仿佛所有的伤害都获得了补偿,决定不再计较从前。她的亲人和朋友都骂她傻,认为她不该为了这个渣男这么痛苦。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会多么有效。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不管受再多的伤害也值得。他们原以为只要辨别清楚对错,对方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却不知即使证明对方是错的,即使对方认识到在关系里不该这么做,关系的模式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关系所呈现的样子,跟道理约束无关,跟对错无关,却跟关系里两个人的互动模式有关。关系的互动,就像两个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变,对方就不会轻易变换舞步,否则两个人的舞蹈就无法继续。

所以,当你面对关系时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变化时,对方很难轻易做出改变。只有尝试转变受害者思维,开始思考自己在关系里的处境,才能真正把自己从痛苦模式中解脱出来,重建新的关系模式。

04受害者思维,让人成为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在关系里,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是最善良、最无辜的人,看起来她们在辛苦地维系和拯救关系,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忍让和妥协,让关系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空间。

当关系里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必须通过一个人的忍让来掩盖,表面看关系很和谐,实际上却因为无法获得深入坦诚的对话,缺乏有效面对分歧和冲突的尝试,让关系显得十分脆弱。

很多对关系感到不满意的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另一半,觉得自己在关系里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实际上即便他们渴望关系变好,也是一个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问题的共同参与者,当他们站在自己是对的位置,来要求对方改变时,却是以自己的不变,来维持问题的不变。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很难拯救关系。

在任何关系模式里,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两面,如果你需要标榜什么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来映衬。

在关系里,如果你想做一个对的人,你必然会觉得另一半需要改变。你需要通过“一个对的角色”来获得安全感时,而对方就必然变成了关系里“错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关系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把对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实际上这是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并非对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维模式里,他们在扮演关系的受害者,关系中的牺牲者,让对方醒悟的拯救者,这是他们对于一段关系的所有意义,唯独没有更多考虑自己。

如果在关系里,总是需要自我牺牲去拯救另一个人,才能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话,这条路永远都很难走通。因为,当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做出自我牺牲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各种妥协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关系里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当你在一段关系中,当你总想着努力拯救关系时,当你觉得改变一个人非常艰难时,当你不断受伤害却总想着让对方醒悟时,可以先觉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维的当。

受害者思维,总会告诉你如果对方改变认错,一切就会变好;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伤害自己,或者用关系的存续做威胁,对方就会更在乎你;它看似在帮助你拯救关系,实际上却是通过一步步伤害你,来一步步扼杀关系。

用受害者思维获得幸福的路,永远没有胜利的终点。只有学会重新理解关系的模式,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关系,才能摆脱受害者思维模式影响,让关系重新回归良性互动。

延伸阅读

比“会赚钱”更有用的“幸福思维”,女人一定要懂!


光良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确实,童话里的公主单纯又善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总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happy ending!

我原来每次看这种童话都觉得很假,毕竟这种“傻白甜”女主,要是放到宫斗剧里,恐怕连三集都活不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些俗套的童话故事,能够跨越时间洪流和文化差异,经久不衰?

很多我们熟悉的童话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公主总是不能顺利地嫁给王子?为什么继母总是坏人,还有用不完的毒苹果?为什么每个城堡里都有一个“禁止进入”的房间?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今天我们跟你分享的这本《公主走进黑森林》里。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它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重新解构了经典童话,把那些我们己经烂熟于心的故事,品出了不一样的内涵。

在本书的作者,荣格心理分析师吕旭亚看来,梦是个人潜意识的反映,童话则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集体无意识,是整个人类心理积淀的普遍精神,这也是童话简单、重复并且流传久远的原因。

书中一共拆解了七个经典童话,每篇解读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堪称重新认识成人世界的心灵旅行。

篇幅所限,我们以《睡美人》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荣格心理学视角中,经典童话里藏着些什么秘密。

1

我们都是睡美人

《睡美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由餐具引发的惨案——

“女儿控”国王为庆祝公主的出生办了个party,王国里一共有13位女巫师,可宫里只有12个金盘子,所以就少请了一位女巫师。

谁想到,这位女巫还真是个小心眼,为了报复,她下了恶毒的诅咒:公主将在15岁时,被纺锤弄伤,然后死去。

这还得了,其他女巫连忙救场,硬是把死去改为沉睡一百年。

国王为了保护女儿,没收了所有的纺锤。然而,防不胜防,公主的十五岁,注定要为纺锤流眼泪。被纺锤刺伤后,公主连同整个皇宫,一起陷入了沉睡,并逐渐被荆棘包围。

公主的传奇故事开始流传,很多人慕名前来,但都被荆棘刺伤,无法进入皇宫。直到一百年后,荆棘落下,一位王子到来,吻醒公主,happy ending。

如果我小时候给这个故事写读后感,大概会说些“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话。但看过《公主走进黑森林》后,我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个童话里充满了成人世界的隐喻,其中的很多细节都蕴含着深意。

比如,为什么女巫师一共有13位?

要知道,13在西方素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北欧神话中,突然闯入哈弗拉宴会的第13位天神洛基,让光明之神送了性命;耶稣受害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晚餐,也是13个人。

相反,12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数字,会让我们想起12个月、12生肖、12星座等等。可是,生命一旦圆满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故事就陷入了停滞。如果没有第13位巫师,那么《睡美人》的故事根本无法发生。

那么,推动故事发展的第13位巫师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西方文化里,女巫是有智慧的年长女性,在《睡美人》中,被邀请的十二位女巫都是正向的母性原型,除了被忽略的第十三位女巫。

心理学家冯·法兰兹曾说:“当故事里的某位神祇被遗忘,就代表个体或集体心灵中的某个部分需要却没有被看到。”

这样看来,第十三位女巫就是那位“被遗忘的女神”,她明明存在,却被社会文化刻意忽视和压制,她代表的就是集体阴性心灵中被摒弃的一面。至于被摒弃的内容,我们从女巫的惩罚上就能看出来——让十五岁的公主碰到纺锤后受伤死去。

请注意,伤到公主的,不是刀,不是剑,而是纺锤。

在荣格心理学看来,纺锤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一方面,它与纺织相关。纺织通常是女性的工作,比如中国有织女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纺织女神,所以纺织象征着女性的自我发展。

但另一方面,纺锤长长尖尖的形态,又有很强的男性象征意味。在编织的过程中,纺锤被用来穿梭与创造,这表示女性的发展是一个阳性和阴性元素相结合的过程。

睡美人故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公主的遇害时间——十五岁。

十五岁,正是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公主刚开始从女孩变成女人,却因为碰触了带有男性意象的纺锤而陷入沉睡。这表明,公主在刚刚可以进入性与女人的阶段就被禁止、关闭与沉睡。

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学,严格限制异性交往,甚至明文规定,异性不得并排行走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位被忽略的女巫代表的,正是被女性忽略的“身体与性”。女巫将这种压制在自己身上的能量,作为惩罚投射在公主身上。

公主代表着女性发展的可能性,充满了潜能和对未来的盼望,而沉睡则代表了集体女性的部分自我陷入停滞。

心理学家冯·法兰兹认为,“当集体女性能量被压制的时候,个别女性也很难顺利发展成完整的女性”。

因为原来被压制的女性,已经变成了守卫这种观念的斗士。所以,被忽视的女巫师给予公主最恶毒的诅咒,就像多年媳妇熬成婆后还是不能将心比心。她们现在惩罚的,正是当初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很多人都是睡美人。

2

女性的苏醒

童话中的公主沉睡了一百年,但现实中的“公主”一旦沉睡久了,就不愿意醒来。甚至那些最先醒过来的人,还会被视为异类。

很多先驱人物都有这种体会,比如美国主权主义文学作家凯特·肖邦,她写过一部小说《觉醒》,讲的是一位家庭主妇通过“婚外恋”的方式认识自我,追求爱情自由,乃至主体自由的故事。

这本书发表于1899年,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就是相夫教子,而小说女主反叛社会期望的角色自然引起了读者的震惊,甚至那些和女主身份一样的家庭妇女,也对书中关于情欲的描写表示不齿,使得这部小说在美国一度被列为禁书。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那些家庭主妇就像那个无法离开监狱的图书管理员老步一样,不想离开社会对女性划定的范围。

但是,被压制的能量总有一天要爆发,沉睡的公主也终会醒来。

迪士尼拍过两部与《睡美人》有关的电影,第一部就叫《睡美人》,第二部叫《沉睡魔咒》。

有趣的是,这两个版本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唤醒公主的人,由王子变成了施咒的女巫。

《沉睡魔咒》中的女巫,原本也是单纯可爱的小仙女,在经历了爱人的背叛后才黑化,对公主施下魔咒,并且强调,只有真爱之吻才能解咒。

但在公主成长的过程中,女巫被可爱善良的公主吸引,产生了亲情,对自己许下的诅咒后悔莫及。最后对公主一见钟情的王子没有吻醒公主,反而是真心关心公主的女巫解开了魔咒。

这个魔咒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女巫的吻解开了公主的沉睡魔咒,另一层,则是公主的善良唤醒了女巫沉睡的心灵。

公主和女巫都是女性能量的一部分,她们的互相拯救其实就是一场女性觉醒后的自救。

睡美人的故事在十世纪就有了雏形,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公主终于不用等待王子来拯救,故事中最大的反派终于不再是女巫。

从魔咒中醒来的不止是公主和女巫,还有在男权社会中逐渐苏醒的女性主义。

3

给蜕变以时间

在《格林童话》里,睡美人的故事曾被叫作《小荆棘玫瑰姑娘》,所以在这个童话里,荆棘玫瑰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西方有句形容爱情的谚语——“玫瑰必有刺”。没有刺的玫瑰就不像玫瑰,没有伤的爱情就不是爱情。

那么,被荆棘玫瑰包围的公主,又代表了什么样的状态呢?

公主被纺锤刺伤陷入沉睡,纺锤的尖锐是负向男性能量的象征,换句话说,这代表公主在一段爱情中受到了伤害,沉睡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自愈。

但在自愈之前,被荆棘玫瑰包围的公主充满了攻击性,虽然内心十分孤单,渴望别人的爱与陪伴。但是,在荆棘落下之前,所有想营救公主的王子都被挡在了外面。

在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上,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去找到那根刺的源头,弄清楚自己到底在何处受了伤,以至于要长出这么厚的荆棘,把所有人都挡在外面,甚至逼迫自己陷入沉睡。

当我们向内看得足够深刻,找到被伤害的源头,然后给出时间与空间,静静等待,到某个时刻,荆棘就会脱落,内心的玫瑰就会盛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睡美人》是一个关于女性能量沉睡与苏醒的故事,它的重点就是女性如何发展出完整的自我。

其实不止是《睡美人》,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童话都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

比如真假公主的《牧鹅姑娘》,讲的是女性如何摆脱与母亲共生与依赖的问题;被女巫锁进高塔的《莴苣姑娘》,其实是原本无知的少女如何面对现实生活,承担责任的故事。

而在很多童话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在荣格心理学看来,也都有着象征意味:

禁忌(房间或食物)代表了被意识压抑和排斥的部分;美丽的长发是女性思维发展的象征,梳理头发就是梳理思想;《白雪公主》中持有魔镜的王后,代表了所有女性对年龄、容貌的渴望与焦虑所产生的嫉妒……

这些童话的共性在于,很多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我们原来以为的坏人,其实是自己人格的不同侧面,我们原来以为的坏事,其实是成长之路的跳板。所以童话的结局并不是简单的大团圆,它代表的是经历成长与蜕变后,逐渐完整的自我。

我们在黑森林中遇到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被压抑着的“自己”。

所以,不要认为被宠成公主是一件好事,人生不可逃,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人生前半段没有扛起的责任,在中年以后,还是要回来面对。

我们想要“幸福快乐的生活”,需要的不是王子,而是时间,洞察和耐心。当你鼓起勇气走过内心的阴影与脆弱,你独有的生命礼物就在黑森林的尽头。

只有发展出内在完整的自我,我们才能变成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自己。

很多女性误以为“自由”=“财务自由”,其实,自由的本质指的是—“内心自由”,这意味着我们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生活又处于何种境遇,都始终能拥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就是“无论怎样都能幸福”的能力。

而这时多少钱都买不到的,需要的是强大的内心能量。

学历会影响婚姻吗


1

过完30岁生日,顾佳开始为嫁人这件事发愁。特别是得知前男友已觅得良人,幸福地迈进围城后,她更加迫切地想要尘埃落定。

甲乙丙丁,来者不拒。姜峰是她的第十一个相亲对象。

淮海路的西餐厅,姜峰笨拙地切着牛排,藏在格子衬衫里的金项链若隐若现。只需一眼,顾佳就知道,他不是她的那盘菜。没了期待,她干脆埋头吃东西。

某个瞬间抬起头,却发现姜峰正深情款款地看着她。他说,小佳,我挺喜欢你。如果你觉得合适,我们交往试试可好?

顾佳原本只是想糊弄下就撤离,但对面的姜峰眼神很真诚,不遮不掩,也不装腔作势,让她不好意思敷衍。

原本巧舌如簧的顾佳,突然有些支支吾吾起来:我……

“没事,不急,等你想清楚了再说。”姜峰说完,换了个话题。

见面前,顾佳了解到的情况是:姜峰,本地人,高中读到一半,在闵行有两套拆迁房,自己开一家小型印刷公司。长得不算玉树临风,倒也看着精神。

综合来看,不致于32岁,还是一个人。问题出在,他只看得上文化人。用姜峰的话来说,找一个有内涵的老婆,是对自己的下一代负责。

来之前,顾佳偷偷问自己,学历是问题吗?

当然是问题。可自己寒窗苦读研究生又怎样?还不照样在魔都居无定所,拿月薪八千的工资,住浦东新区租来的房子?姜峰确实没多少文化,但人家的日子过得踏实带劲。

给他们拉红线的徐姐添油加醋说,嫁给姜峰多好啊,户口和房子同时解决。再说,你们年龄相当,人家也是真心实意喜欢你。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

顾佳被说得有些心动。

她在脑海里重新回放了一遍姜峰那张脸,并不觉得讨厌。最重要的是,和其他相亲对象比起来,她从他的眼睛里,还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可以称之为“爱”的东西。

于是,三个月后,顾佳时髦地玩了“闪婚”。

尽管这个男人并非理想的结婚对象,但谁的婚姻会是十全十美?在三十岁的年纪,要了面包,还想要爱情,实在是过于贪心。

2

婚礼上,姜峰的表情里,有难以抑制的喜悦感和优越感。

那点浓情蜜意,让顾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这个男人眼里,找个文化人做老婆,真有那么重要?

这个谜团,很快就有了答案。

那晚,姜峰喝得烂醉如泥,又哭又闹到深夜。

他嘴里反复嘟囔的句子串起来,顾佳听得很清楚,“蒋晓雯,没有你,我还不照样娶了个读了大学的老婆,告诉你,我娶的可是研究生,比你还厉害,你拽什么拽?”

是在这句话里,顾佳才恍然大悟,姜峰固执地在择偶标准里添上学历,只不过是心里住着一个放不下的人。

故事的梗概,顾佳大概也能猜出一二。这个叫蒋晓雯的女人,应该是因为嫌弃他的学历而抛弃他的吧。

第二天,姜峰醒来后,讪讪地笑着说,昨晚我没乱说话吧,我一喝醉就喜欢胡言乱语,你别放在心上啊。

顾佳装作一无所知地说,没啊,我睡得很沉。

顾佳确实有过五秒的感伤。但一想到自己这般迅速闪婚,也是为了在前男友那出口气,她就在心里原谅了姜峰。

褪去闪婚的那点激情,生活慢慢归于平静。结婚这件事,让自己在这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家,顾佳觉得很知足。

可一段时间之后,顾佳不知不觉中发现,婚后的生活渐渐变了味道,自己似乎成了姜峰的一张名片。任何应酬或者朋友聚会,姜峰都要带上她。

一开始,顾佳还心存感激,以为他怕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时间一长,她才逐渐意识到,姜峰带上她,更多的只是为了享受众人艳羡的目光。

“你小子厉害啊,居然娶了个大学生……”

“嫂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赶快说说,怎么追到手的?”

……

在这样的恭维里,顾佳心里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要命的是,她和姜峰的那些朋友,完全找不到共同话题。

每次傻坐在那,笑得表情僵硬,俨然就是一只花瓶。难怪有人说,结婚哪里是嫁给一个人,分明就是嫁给他,以及和他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后来,顾佳开始找各种理由拒绝饭局。

次数有些频繁后,姜峰终于在一次喝醉酒的过程中,涨红着脸朝她吼,吃个饭怎么啦,你丫是不是闲老子都是粗人?告诉你,我娶你,是我看得起你,别不识好歹。

顾佳的表情有些错愕,姜峰像是瞬间变了个人。或者说,大抵这才是真正的他,喜欢将脏话挂在嘴边的他。

之前,只不过是为了讨她的欢心,为了向另一个女人证明自己,才以另一副样子,出现在她的世界。

作为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顾佳不想成为别人的笑话,所以就算有委屈,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

3

可她的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安稳的生活。

顾佳第一次对姜峰感到绝望,是在婚后大半年。

那天,顾佳拿着iPad看《黄金时代》。看到动情处,忍不住掉了眼泪。姜峰打游戏打得火热,说了两遍“小佳,给我倒杯水”都没反应后,他终于从游戏里回过神来,斜睨了一眼顾佳,没好气地说,这电影有啥好看的?

见顾佳没理他,姜峰加大音量说,网上不都说了嘛,萧红就一破鞋。

顾佳心里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她可以容忍姜峰回到家打游戏,可以容忍他和自己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她都从来不奢求,两人可以在看书或者看电影上能够有共鸣,可她没办法容忍这个男人带着侮辱性的词汇,来形容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顾佳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你看不懂能不能不要乱说?”

最后一个字尚未说完,“啪”地一声,姜峰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顾佳脑子一片空白,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掉。

那边姜峰还在大吼大叫“不就有点破文化嘛,能当饭吃?你不照样还是嫁给我这个大老粗?矫情个什么劲……”

足足过了五分钟,顾佳拿起钱包,披了件外套出门。身后是姜峰的声音“走了就别再回来”。

那一刻,顾佳想到了离婚。

可悲的是,偌大的城市,她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逗留的地方。姜峰的电话,是在一小时之后打来的,他说了很多的“对不起”,发誓下不为例。

最终,这婚并没有离成。

不是她心软,而是第二天,顾佳发现自己怀了孕,这让她失去离婚的勇气。

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离婚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笑话,谁能保证下一个比姜峰好?顾佳用这些理由成功地说服了自己。

那段日子,姜峰对她也一下子好了起来,恨不得将她捧在手心。尽管她知道,这是沾了孩子的光。

但如果孩子的出生,能够改变现状,顾佳愿意将这段婚姻经营下去。

4

可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这种岁月静好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顾佳悲哀地发现,姜峰和自己完全是南辕北辙。

用姜峰的话来说,小孩就该玩个够,不听话,动手打就能长记性。顾佳说他两句,他回,有什么道理可讲?不打不成器。

儿子三岁那年,在幼儿园小班和小朋友起冲突,直接将对方摔倒在地。顾佳赶到学校时,姜峰不去管教儿子,还在那责怪人家小朋友不知道还手。连幼儿园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说,哪有你这样教育小孩的?

大概就是那个瞬间,顾佳看着在外人眼里,没有教养的儿子,终于对自己承认,她和姜峰可以将就着过,但她不能让儿子变成一个让自己都讨厌的人。

不就是再次居无定所吗?总好过一辈子委曲求全。

顾佳说起离婚的时候,姜峰只当一个笑话,不屑地说,好啊,只要你舍得这衣食无忧的生活,我绝对奉陪你去民政局。

还能说什么呢?及时止损,才是智慧。

四年前的第一眼,顾佳就知道,姜峰不是那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可那时的她急着将自己嫁出去,且贪恋一步就能到位的户口和房子,贸然地走进了围城。

花了四年的时间,她只不过向自己证明,婚姻来不得半点的将就。

离婚之路有些曲折。

姜峰自认为给了顾佳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有什么理由离婚?也许姜峰永远不会明白,自己恰恰没有给这个女人的,是最基本的尊重。

学历也许不是问题,但顾佳知道,如果少了最基本的尊重,她和姜峰这段各取所需的婚姻,很难有幸福的可能。

女人这样做,婚姻不会幸福


01

朋友阿文和老公大张吵架,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

本想过上两三日,大张气消了就会接她回家。谁知一住半月,大张也未露面。

阿文本想自己回去,怎奈娘家人坚决不同意,说是不能惯出他的毛病,非要挫挫他的锐气不可。

大张一日不登门道歉,你就坚决不能回去。

阿文无奈,因为从小到大习惯了接受家人的安排,所以只能坐等。

遗憾的是,大张始终没有露面,连个电话都没打过。

日子一长,娘家人更是咽不下这口气。

每天都愤愤不平的,当着阿文的面编排大张的种种不是。

阿文在娘家人对大张日复一日的抱怨和编排中,越来越觉得自己明珠暗投、所嫁非人。

黯然神伤之际,又一次接受了家人的安排,提出离婚。

本以为这是杀手锏,大张一定会跑上门来痛哭流涕、苦苦挽留,到时候自己只需顺水推舟的装装样子,跟着大张回家就行了。

很快,大张就打来电话问阿文,什么时候有空把离婚手续办了。

想了一万种可能都没料到这种结局的阿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绝望崩溃的她在电话中质问,你是不是早就在外面有人了?早就想离婚了?吵架只是一个借口,是你安排好的一出戏?

大张扔下一句“随你怎么想”,就挂了电话。

阿文嚎啕大哭,娘家人纷纷痛骂:他肯定早就不安好心了,我们一提离婚,正好遂了他的心,还不用背负骂名。当初真是瞎了眼,才让你嫁给这样的人!

事已至此,阿文骑虎难下,这婚不离都不行了。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大张早有外心才会轻易答应离婚的?

一次聚会中,大张在酒桌上吐露了实情。

结婚两年多,一吵架就往娘家跑,每次对着她家人都是说,我怎么骂她,怎么欺负她,怎么不让着她。

然后她父母和两个哥哥就开始夺命连环call,恨不得把电话给打爆了,说我不懂事、不像话、不算男人、欺负他女儿、侮辱他妹妹,非逼着我上门道歉才算完事。

刚开始还觉得,两人过日子必须有一方学会低头,忍忍也就算了,可日子一长,谁特么受得了这份罪。我爸妈都从没那么凶过我,他们凭什么?

最终两人的感情以离婚惨淡收场。

阿文泪流满面的说,三年恋爱两年婚姻,竟抵不上一次争吵。

她始终没明白的是,让大张决定离婚的不是两人间的争吵,而是争吵后阿文一次次的跑到娘家“搬救兵”。

如果阿文在解决婚姻冲突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家人、寻求父母帮助,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02

桃子和东子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认识的,相处了一年多,两人就结婚了。

东子的家在外地,桃子父母说服他们把房子买在自己家附近,说是将来帮他们带孩子方便。

桃子很爱东子,婚姻生活中一出状况,就跑父母那诉苦。

我们吵架了,东子一天都没理我了。

东子让我陪他回老家,我不想去,他生气了。

他已经三天没陪我吃晚饭了。

桃子在家是娇娇女,父亲和弟弟都是暴脾气,一见桃子受气就要跑去揍东子,每次都是桃子和母亲苦苦相拦。

一次,桃子的闺蜜告诉她,逛街时看见东子领着一个乡下妹子在买床品,样子十分亲热。

桃子那时刚生完孩子,身材一直没有恢复,本就十分自卑的她更加认定老公劈腿了,无奈之下,桃子又去求助娘家,桃子的老爹和弟弟不管三七二十一,跑上门把东子狠狠的揍了一顿。

后来,东子辞掉工作回老家了。

临走前给桃子留下一封信和一张离婚协议书。

那个女孩是我一个远方亲戚,初来乍到,家里人让我照顾一下。

我没有劈腿,我们之间唯一的第三者就是你的家人。我不明白一次平常的争吵,只需一句道歉,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每次都要演变成一场审判大会?“三堂会审”、“严刑逼供”,还有你们家人使不出的招数吗?

别再说爱我了,你的爱太沉重,我已承受不起。这次回老家,我不会再回来了,你好自珍重。

看完这封信,桃子幡然醒悟。

是自己对家人的过度依赖和家人的强硬干涉逼走了东子,也让自己的婚姻陷入绝境。

痛定思痛后,桃子鼓起勇气,瞒着父母,带着女儿回到了东子身边。

如今两人在老家开了一家夫妻店,卖特色小吃。

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偶尔还会带上女儿,全家出游。

桃子说,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次选择就是离开父母,从那以后才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

幸好桃子最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争吵,本是婚姻中的常事。

法国政治家莫鲁瓦说,没有冲突的婚姻,几乎同没有危机的国家一样难以想象。

从恋爱中的浪漫走到婚姻中的平淡,两个人在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中过日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个屋檐下生活,勺子哪有不碰锅沿的。

如果处理得当,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能让彼此增进了解,相互体谅,也能让平淡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很多夫妻的感情都是在不断的碰撞与摩擦中越来越好的。

只是在面对争吵时,我们要学会在两人之间处理消化掉,而不是遇到问题就一味的依赖家人、求助父母。

作为家人,自然见不得自己宠了二十几年的宝贝,让别人“糟蹋”,于是强硬的干涉女儿的婚姻,替女儿出头。

本是爱女心切,一心为女儿好,结果却常常是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03

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没有哪对父母成心毁掉儿女的婚姻。

可也没有哪对父母在女儿受到委屈时,不心疼、不上火。

也没有哪个男人在面对妻子娘家人的声讨时,不憋屈、不窝囊。

两人之间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把家人牵扯进来,矛盾激化了,战争升级了,局面就更难收拾了。

其实像阿文和桃子这样的姑娘,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妈宝女”,她们和“妈宝男”有一样的特点,只是性别不同罢了。

对于这类人的特点,知乎上有一个获得了高赞的回答是这样总结的:

对家人极度依赖,什么事情都要向家人汇报。人格不独立,不会处理伴侣与家人的关系,与伴侣吵架后喜欢找父母哭诉。

生活中常以父母的意见为大,遇到问题总寻求父母帮助。

因为遇事没有独立的分辨和解决能力,他们习惯于依赖父母家人,受他们的影响,听他们的话,服从他们的安排,却唯独忘了这是自己的婚姻,自己的爱人。

他需要的是你的想法,你的立场,你的决定,而非“他们”。

著名节目主持人孟非曾说过,一段幸福的婚姻无需父母的祝福。

如果一个人连结婚这件事都要回家听爸妈的,这说明他还没做好准备,独立去选择一个人共同和他生活。

那么一段幸福的婚姻,更无需父母的过度参与。

一个真正独立的人,更不会把父母牵扯到婚后生活的鸡毛蒜皮中。

塞廖尔说,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个人,而一个人就可以使它失败。

婚姻是一方小小的天地,有时它小的仅能容下你我。

若一方不假思索的扯入太多的人,太多的声音,太多的力量,势必会造成你踩我踏、拥挤不堪的局面,而另一方终会因苦撑不住,愤然离场。

如果一句道歉、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我们又何须兴师动众的劳烦他人呢?

婚姻不易,让我们且爱且珍惜吧!

那些婚姻长久幸福的女人,是怎么经营婚姻的?


这几年,身边很多朋友陆陆续续结了婚。

每当我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分享的红本本,读她们的结婚感言,总会被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所触动。

然而,聊起婚后生活,发现好多人活得都很累:

“他每天只顾着打游戏,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我和他越来越没话聊了。”

“她总是让我陪她,我工作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点独处空间?”

“不管我做什么,Ta总是处处挑我毛病,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我不禁好奇,那些婚姻长久幸福的人,是怎么经营婚姻的?直到我了解日本一对“最甜蜜老夫妇”的故事。

在日本的春日井市,有一间田园木屋。

房前屋后,有樱桃、草莓、梅子、柚子等果树,有白菜、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一共种了180棵树,50多种水果、70多种蔬菜……

一年四季,自给自足,而这是90岁的修一和87岁的英子的家。

△种了40年的樱桃树,结满了果实

修一是日本建筑师,大学教授。英子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

结婚65年,俩人几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还把自己的生活写成随笔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他们每天种菜、施肥、挖土豆、挖竹笋、摘樱桃、做饭……生活平淡琐碎。

△英子奶奶开心地摘下黄瓜

导演伏原健之三顾茅庐,才获准把他们的日常生活拍成纪录片——《人生果实》。他说:“整个拍摄期间,都没拍到什么‘精彩’片段”。

然而,在豆瓣,近3万人打出9.6的高分。评论区里反复出现一句话:这,就是我向往的婚姻生活啊。

不少人以为,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一定是有很多共同点吧?事实上,两人完全性格迥异。

为什么他们却能维持65年的幸福?

修一和英子的故事,或许能让你知道,最好的婚姻状态是什么。

01

谁都不完美,别勉强对方改变

修一和英子在生活习惯上,完全不一样。

修一最爱吃土豆,而英子最讨厌吃土豆。一听到土豆,她就饱了,却变着花样做各种有土豆的菜给他吃。

修一爱吃传统日式早餐,英子却爱吃西式早餐。

于是,她每天都做两种早餐。

修一吃日式海苔米饭,她吃西式面包抹自制果酱,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早餐。

△英子每天都准备两份不一样的早餐

修一不喜欢吃蔬菜,英子也不逼他吃。而是把蔬果榨成汁,色彩味道日日变换。

英子说:“我做饭的最大心愿,就是听到他说‘好吃’”。

修一每次吃到英子做的饭菜,都会即时夸赞说:真好吃。

英子则会害羞地回应:“这种赞美让我很开心”。

其实,英子刚结婚时并不会做家务,做的饭菜也不好吃,但每次修一都会默默吃干净,从来不会抱怨她不会做饭。

修一也不勉强英子改变生活方式。

修一做事缜密,喜欢整理,所有东西都按照色彩、大小分类,放在固定位置。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

而英子做事不够细心,记性不好,比如忘记关煤气,忘记关水龙头。

修一不怪她,但会留言提醒她。

煤气炉旁写着:“正开着煤气呢,别忘了”。

洗衣机旁写着:“正在洗衣服,别忘了”。

英子看到后,就会知道问题,主动去改。

英子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买各种各样的餐具,尽管已经买了很多,下次看到喜欢的还是忍不住买买买,收藏起来。

修一总是说:买吧。

英子感叹道:“修一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自由,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做什么,想买什么,他都由着我。这,很难得。”

他们都能做到不勉强对方,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彼此身上都有让人不爽的点。

但没关系啊,我允许你有缺点,尊重你的不完美。我们有商有量,能改则改,不能改的,我理解你,努力去适应你。

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婚姻不幸福?

因为总觉得伴侣不完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伴侣的标准。

《亲密关系》中提到,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因为我们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抚摸和相拥而眠……

一旦发现伴侣无法满足自己了,就想通过权力斗争“控制”伴侣,把Ta“改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

这样,只会让彼此越来越累,永远得不到满足。

真的,别再让“理想伴侣”的期待伤害你的感情了。

我们永远无法和一个完美的人结婚,只能在漫长而琐碎的日子里,在发现伴侣的缺点时,我们尊重对方,相互配合,慢慢接近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如此,才不会因为婚后才发现这个人浑身都是毛病时,忧伤得抓耳挠心。

如修一面对英子的缺点时说的:

“她就是这样的人,我娶她的时候就知道啊”。

△英子做的布丁蛋糕

02

人生的重要事情上,我永远挺你

好的婚姻,伴侣永远是彼此最好的战友,在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永远挺你到底。

婚前,英子是有200年历史的清酒酿造厂的独生女。而修一是个穷小子,穿着麻布做的皱皱巴巴的裤子,草鞋。

刚结婚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钱。

突然有一天,那时月薪4万日元的修一,对英子说想买一艘帆船。

英子虽然知道这很艰难,却“很平静地觉得,得想想办法”。

为了解决钱不够的问题,她瞒着修一去典当行,典当了自己所有的和服。

直到修一83岁了,还在计划88岁出海,英子也不反对。

△英子为了给修一买帆船,瞒着他去典当行

修一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决策时,也时常征求英子的意见:“这么做你觉得可以吗?”

而英子总会告诉他:“这是好事,你去做吧。”

即便修一最坚持的建筑设计理念遭到所有同事反对,英子是始终支持他的人。

修一也一直支持着英子。

在那个年代,英子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女孩子要时刻微笑,努力工作,照顾家庭。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她从不敢反抗。

直到和修一结婚,她才能畅所欲言。因为每次不管她想做什么,修一就会说:“当然好,听起来很棒”。

所以,她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工作,选择做家庭主妇,学习烹饪和研究美食,享受照顾修一的快乐。

她和修一说自己有一个田园梦,退休后,修一便买下了一块地,和她一起慢慢打造属于他们的归园田居。

婚姻不是他们人生的全部,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事业,爱好,理想,在这样彼此支持的关系里,双方都活出了自我。

更好地,成为自己。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给出了答案:

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因为一段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不是给予和接受彼此的爱,而是是让你踏上寻找真正自己的旅程,让你知道,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03

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为什么很多中国式亲密关系里觉得窒息?

因为,他们挨得太近,不被允许有私人空间。

没有私人空间,也就没有自己的心理空间。

修一和英子维护彼此私人空间的方式很特别——写留言板。

家里和菜园的每个角落,处处都是修一做的黄色留言板。不管发生什么,他们从不互相责备。

英子常忘记关水龙头,修一看到了,就会在留言板写上:“水都没关上,上哪儿去了?”

英子看到后回应:“对不起,下不为例。”

低矮的树枝上写着:“请注意!会疼哦!”,提醒英子小心别碰到头。

△“小心撞头,会痛哦”

干农活的时候,如果需要修一帮忙,英子就会在要翻土的田里插上一块留言板:“请帮我翻翻土”。

修一看到后就会过去干活,完工后插上一块“干完咯”、“英子久等啦”这样的留言板。

修一和英子的留言板交流方式,避免了正面冲突,把不满写出来,给彼此面对和消化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缓和情绪。

“这是为彼此的私人空间准备的,夫妻之间不能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用小纸条,提意见的和被建议的,都不会觉得别扭。”

私人空间,容纳着我们各自的工作圈、朋友圈、爱好圈,也容纳着我们的不满、愤怒、羞愧、内疚、骄傲等情绪。

所以,修一不擅闯英子的厨房,干涉她的烹饪。修一每天要写10封信维持和朋友的联系,英子也从不打扰他。

他们允许彼此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英子一个人在挖土豆,有时候修一一个人在挖竹笋,有时候俩人一起摘樱桃。

他们可以在一起共处,也可以分开。

在私人空间里,我们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消化自己的情绪,也能给予和感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纳。

我听过一句话: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感动至今。

这也是修一夫妇从未吵架的“秘密”吧。

△修一挖到一个大竹笋,第一时间向英子报喜

我想起了刘若英的故事。

她的家有两个书房,分别是房子对角线最长距离上的两端。

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她分享了和丈夫钟石的婚姻生活:

“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一起回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卧室、书房独立,只共用厨房和客厅。”

一开始,钟石也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奇怪,但他尊重刘若英,也很快上瘾。刘若英在自己的空间里写稿、看书、思考,钟石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不受打扰。

△图源:腾讯文化《刘若英:夫妻相处要敢于孤独》截图

刘若英说:“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人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进行内在的整合,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稳定、统一、完整的人,从而拥有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内在世界。

如此,“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而我们大多数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要时刻黏在一起,发了疯似的索取对方的爱,总想依赖、占有,把对方变成自己取乐的所有物,把彼此的心理空间逼到角落里,令人窒息,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

而忘了,我们更需要的,是“亲密有间”的爱。

什么才是和伴侣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或许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暂时无话可说?没关系。

想一个人待着?没关系。

就算静静地躺在你的怀里,我也觉得很安全,自在,无拘无束。

这是两人相处、信任的最高境界。

04

你是最好的,无可替代

在修一和英子的心中,彼此一直是最好的伴侣。

越老,越爱。

英子越来越爱修一。她觉得修一老了之后特别帅气。有时候会倾慕他:“哇,他长得真好看”。

接受采访时,修一先生拍着胸口说:“对我来说,她是最棒的女朋友”。

英子有时候会问修一:“如果我先走了,你会怎么做?”

到了这个年纪,谁也不知道谁会先离开。她不得不担心。因为年岁日增,有生的每一天都在倒数。

修一曾说:“我打算死后去南十字星旁边的小星星。烧成炭的遗骨,就请人撒到南太平洋的海里。英子好像也会随后跟来,真好。

假如英子先不在了,我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去。”

后来的一天上午,修一照常在园子里做完农活,回屋午睡。

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英子平静地换上黑色连衣裙,跪坐在修一旁边,脸上依旧带着熟悉的笑容,哽咽而坚定地说:

“修一,我会把一切安排好的,所以别担心。等我时候到了,变成了灰烬,我们就可以一起乘船去南太平洋了。

你会孤单一人,但是,好好照顾自己,等着我。

我会尽最大努力活下去,期待着再次见到你。”

修一去世后,她也会难过,空虚,不知道该怎么一个人继续下去。

但日子依旧照常。英子还是每天做两份早餐,一份摆在修一的照片前面,一份自己吃。一个人照料着田园里的瓜果蔬菜,照顾自己。

因为,修一总是告诉她,要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终此一生,他们也一直缓慢而坚定地,允许对方做自己。

不控制对方,不勉强对方一定要为自己改变。

不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全部,我们在彼此的支持下更好地找寻自我。

不把全部的情感依赖在对方身上,允许彼此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我们承认,现实中很难遇到像修一和英子这童话般的爱情,很难遇到这样无条件理解、接纳自己的伴侣,经营好亲密关系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但,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当初的我们为什么相爱?是什么让我们彼此吸引?诚然,完美的爱情可遇不可求,但我们是否可以在爱里互相学习?

在我看来,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因为,亲密关系中最美妙的一点是,我们遇到问题,可以去讨论、中和、调整,并且最后产生爱的化学反应。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经营好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提到爱的能力,我就总喜欢拿这两个女明星来做比较,一个是之前因为“嫁丑男”上热搜的陈意涵,一个是总因为“感情问题”上热搜的郑爽。

其实,光从表面上看,她们貌似是同一类女生,甜软的小仙女。然而大家都知道她们非常不一样,陈意涵的“恋爱商”有多高啊?不仅能和每一位前任都能做回好朋友,选老公也选择了“让她做自己”的那位,而爽妹子每次谈恋爱都会让她的粉丝揪心……

“恋爱商”代表了一个女生的心智成熟度,它决定着我们能找到好男人的几率,毕竟在渣男渣女横行欺负“老实人”的年头,想要找一个把自己宠成公主,又能尊重我们,支持我们梦想的好男人简直比中彩票都难,所以“恋爱商”高能够让姑娘们少走不少弯路。

为什么爱情婚姻的好坏,对女人的容貌影响那么大?


民间有句古语,相,由心生。一个女人真正的美丽,往往不是由五官、身材、体型决定的,而是由其优雅的气质、端庄的举止、内心的善良、积蓄的涵养等组成的。

肤浅的外表,展现不出女人真正的美。只有当一个女人身心灵合一、精气神俱足的状态下,那样的美才会摄魂夺魄,给人带来美艳不可方物的强烈感受,就像一缕投入灵魂深处的阳光,散发着明媚如春的气息。

有人说,一个女人的容貌,就是她的婚姻状态。被爱情的甜蜜、婚姻的幸福、家庭的温馨,包围、宠爱、滋润的女人,面部红润,面容姣好,热情洋溢,光彩照人,总是面带慈祥的微笑,让人乐于亲近。

生活在失败的婚姻、破碎的家庭中的女人,心情郁结、郁郁寡欢,脸上总像乌云密布,阴雨连绵,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态,面容、外貌、气质又怎么会好呢?

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温馨的家庭,是培育女人身心灵健康成长的土壤,心灵有了坚强的依靠,灵魂有了关爱的滋补,身体有了精神的支柱,女人就会自带光环,举手投足间,都能散发出高雅清丽,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爱的力量。女人的美,只有用甜蜜、幸福、温馨等爱的情愫填补内心,才能让女人的美,由内到外地散发,富有张力,更加迷人。

婚姻专家说,看一个女人的美貌,20岁之前看基因,20岁之后看爱情,30岁之后看婚姻。

女人因为内心有爱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对于把情感放在首位的任何一个女人来说,爱是女人最好的滋补品和化妆品。

岁月,对有的女人是杀猪刀,对有的女人就是美容针。徜徉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幸福长河中的女人,不经意的微笑中也会透出喜气,一挥手一投足之间也能彰显心灵的自信和富足。

赏心悦目的女人,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不仅男人爱读,女人也爱读。这样的女人,跟谁在一起,都会让人感觉舒服。

女人的美,在于她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更能彰显她外在的美。在当今男女平等的时代,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女人,才拥有者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将美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靠男人施舍。

女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资格爱别人;女人,只有让自己独立、坚强了,才能让真正天然的美丽自由健康地成长,呈现出真实的美的气韵。

女人,不要做随风飘荡的柳絮,要做身有尖刺的玫瑰。当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爱和幸福,才能接踵而来,成就一段美妙的情缘,一段幸福的婚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聪明女人如何重拾幸福婚姻


步入婚姻殿堂很容易,两个人到了岁数,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习惯了彼此,于是便领证,办酒席,接受亲戚朋友的祝福,从此成为了最亲密的一家人。但维持婚姻却是一门学问,时间久了,婚姻会给彼此带来束缚感,从而对婚姻失去憧憬,走向灭亡。这时候聪明的女人应学会怎么用动物灵性去驾驭男人,取悦男人,从而重拾起属于你们的幸福婚姻。

先爱自己再爱他。婚姻是有保质期的,一成不变的感情不是长久之计,再漂亮的女人也会有姿色枯萎的那天,等他觉得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感情,矛盾也就产生了,他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这时候的男人最容易出轨,导致婚姻破裂。这时候,聪明的女人应该学会先改变自己,不妨去美容院给自己的身体和脸蛋做做护理,维持一下外在的容颜,偶尔也去逛街,买几件有品位的衣服,从外在开始改变自己。然后,要让内在更美,不妨多阅读,看一本书、做做瑜伽,都有利于培养一种内在气质。当你懂得不断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说你是在爱着自己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去爱别人。虽然婚姻的路途里我们不小心丢掉了爱情,虽然我们阻止不了时间带来的伤疤,但是我们可以重拾幸福婚姻来抚平这道伤疤。

别让自己成为丈夫的累赘。爱情就像放风筝不能死拽着,聪明的女人要学会“放养”男人,所谓放养,也就是说要给予丈夫适当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足够的自由,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自己也要独立。不要总是依赖你的男人,否则给他一种没他你不行的想法,对此,他可能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而将你放低姿态,而在你依赖的时候,他正好也有事情,他就会在忙碌之中产生矛盾,在这个时候你们的婚姻就容易产生隔阂。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吧,别给他太多压力,也别成为他的累赘,要做到有他没他你都行,你的婚姻自然就会舒服很多。

走进彼此的生活圈。曾经有人说过,两个一样的人在一起,爱情不会长久,而两个相似却又有着不同的人在一起,婚姻才会更加美满。如果你的婚姻不够幸福,请努力寻找共同点,一起去做你们都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的爱情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当你们又要善于去发掘对方的不同,只有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刨根问底的探索意识的时候,爱情才会一直茁壮成长,那么你要想了解他、读懂他,你就得走进他的生活圈,并且,你还要把他拉进你的圈子里来。

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如果两个人一直都互相支持,精神追求方面达到良好的共鸣,那么爱和婚姻通常会比较长久,婚前不够爱,婚后又没有磨合,不懂得付出,不懂得包容,这都是问题。过去的离婚率低是因为过去的人觉得东西坏了要补,而现在的人觉得东西坏了就要换个新的。如果两个人不能在婚姻里成长,你们的婚姻也就不可能蒸蒸日上,想要爱情如你的意,你就得如爱情的意。

为什么婚姻总会有裂痕?无非就是两个生活交流少、互相猜忌、不懂得尊重差异以及时间带来的厌倦感。婚姻因爱而生,从大了说,它是守护,是珍惜,是相濡以沫;从小了说,它是生活,是茶米油盐酱醋茶。

父母的婚姻如何影响我们一生?


父母的婚姻如何影响我们一生?

前两天偶然在网上碰到一则旧闻,《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之一田源因为出轨曝光被迫离开了芒果台,据传他风流成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让我惊讶的是,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等孩子们长大之后,面对网络上这些赤裸裸的文字与图片的时候,会作何感想呢?

话题的另一端是娱乐圈里那些模范夫妻们,比如刘烨安娜,传言都要生第三胎了,还有黄小厨,貌似在娱乐节目中曝出给多多再添个弟弟的想法,对了,还有整天拖家带口虐狗的邓超和娘娘……比起田源那一堆烂摊子,他们的孩子要幸运得多,那么在如此“完美”的家庭里长大,面对父母亲的相亲相爱,他们又会继承些什么呢?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命运

谈起原生家庭,我想起了前两天某位网红作家讲述的她与父亲的故事,她的父母离婚又复婚,复婚再离婚,她经历了手持菜刀吓退小三的戏剧性场面,也有过自己年近四十却要面对老爸再度结婚生子的尴尬,如今忍不住连连感叹:对妈妈好的男人,才是好爸爸!

的确,从小,爸妈就是我们的天与地,他们婚姻中的一幕幕直接先入为主地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我们作为这个家庭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无形中被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

就拿我的老同学A来说,她的妈妈是个大家闺秀,北大的高材生,人挺漂亮,举止言行优雅得体,可她的爸爸却相貌平平,事业平平,什么都是平平,人也木讷不爱讲话。以前去她家里玩,她和妈妈坐在一起仿佛姐妹花,可她爸爸说了句“你们好好玩啊”就躲进里屋房间里去了。A曾经不止一次在我们面前说,她爸太窝囊了,以后她找男朋友坚决不能找她爸那样的!

后来A自己也和妈妈一样优秀,她嫁的人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年龄比她大,阅历也比她丰富,本以为皆大欢喜了,可没想到一次她老公投资失误,赔了一大笔钱,A觉得他臊眉耷眼的样子怎么和爸爸当年那么像啊!“这算什么!你振作点行不行?男人哪儿能这个样子!”A本来是想用点激将法,可老公却像突然失去了斗志一般,一蹶不振。

我们班上还有个女生,B同学,她爸妈都是知识分子,人也特别nice,他们的恩爱经过B的渲染与传播在我们的同学圈里是出了名的,他们的开明和亲切也深得我们的喜欢,有时我们同学聚会他们也会来参加,毫不费力就和我们打成一片,偶尔还说出两句让年轻人们钦佩有加的金句,简直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父母”。

这些年下来,B交过不少男朋友,可最后也没稳定下来,她似乎在不同的男人间挑来挑去,但哪个也不能让她真正满意。后来,爸爸生病了,她就专心和妈妈在家照顾他,连“绯闻”也没有了。

而在我们这个同学圈里,最让人操心的就是C,她的家庭是最暴风骤雨的一个,爸爸脾气暴躁,妈妈牙尖嘴利,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C被烦到不行,那时她放了学极其不爱回家,要么在外面乱逛,要么在同学家躲清静,可回去晚了,又不免被爸妈一顿骂,各种责备,说她不懂事,说她成绩不够好……所以,C上学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一定要去外地上大学!”

高考后她真的去了外地一所大学,毕业了还在当地找了工作,结了婚。电话里她告诉我,她特别害怕和老公吵架,老公嗓门一高她“简直连血压都要升高了”,所以她就不停地告诫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可是老公偏不领情,脾气反而越来越坏……

父母的婚姻如何塑造我们的亲密关系?

从A、B、C三个人的故事可以看到,对于父母的婚姻,大体上我们会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你们好差劲”——我们或者会看不起父母中的某一方,比如懦弱无能的那一方,或是施虐施害的那一方,或者会同时瞧不上他们两个,认为他们的婚姻就是瞎凑合,浪费生命,一场悲剧;

第二种是“你们真美好”——我们觉得他们给了我们人生中最温暖最美妙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幸福,这个小家是如此幸福。

第一种态度往往会发展出这样几种故事线:

1.奋斗型女主

就像A,她非常不认可爸爸而认同妈妈,在人生的前半段,她的父母就像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组合,激励着她不断前进,让自己去靠近前者,摒弃后者。还有的孩子,比如开头我提到的那位作家,会很同情弱小受欺的那一方,小小年纪就急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变强大来保护妈妈。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激发出她们很多的勇气、力量与激情,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父母的老路,过上与父母不同的婚姻生活。

2.逃避型女主

这类女孩子一心想远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会跑得远远的,选择伴侣的时候,也会选择一个与自己父母相反的人,更会在婚姻中竭力避免父母曾经出现的问题再次上演。可问题是,像C那样,因为受够了父母的争吵,结果连夫妻间正常的冲突也无法承受,一味地追求“和平”,就反而会埋下了越来越大的隐患。

心理学上有一个“爱的定律”,那就是,认同与反认同都是一种“认同”,一切你极力反对的,其实都是你支持的,一切你极力支持的,其实都是你反对的。奋斗型和逃避型这两类人都非常想要做和父母相反的人,但越是这样,也就越说明父母带来的创伤仍然在刺痛着她们,而这个创伤越是刺痛,就越难以摆脱,搞不好就成为一个死循环。

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怕什么来什么”,当我们为了避免创伤而刻意地、过分地想要绕开和躲避一些问题的时候,恰恰可能会过上一种以创伤为中心的生活,甚至“制造”出自己所竭力远离的那个问题。就好比当你不停地说“逃离北上广”,就算已经回到了家乡,但心里其实还一直藏着个“北上广”;当你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紧张”,其实时时刻刻都在“紧张”;当你一直嚷嚷着“减肥”,反而容易越减越肥。

如果我们没有用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去处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那个部分,而只是远离,那么问题从来都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当你因为过度的创伤而无法容纳人生有一点点负面的、你所恐惧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生活就会偏离现实的轨道,也必定会有另一个人来承接那些你所不能接受的,最终导致失衡。

3.自贬型女主

这类女生就像小C,她被父母婚姻的炮火所伤,成为父母对人生表达不满的又一条通道,潜意识里她会认同父母的指责,认同父母对这个世界的抱怨与恶意,以至于对自己、对世界都存在着一种消极的意象,比如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婚姻不过如此,或者说认为情感这件事只要放在自己身上,就不会有多好的结果,自己难以找到可心的伴侣,也很难有人会真正对她好,等等。

本质上,这样的女孩子不敢抓住机会,因为她不敢过比父母、比过去更好的生活,她在潜意识里会让自己滑向曾经的“舒适区”,于是,就算有已在手边的幸福,她也可能视而不见或轻易放弃。

总的看来,在“你们好差劲”这种心态下,无论是奋斗型、逃避型还是自贬型,我们会看到一种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刚结婚的时候,她们的婚姻看似走向了一个与原生家庭完全相反的方向,但实际上,因为与父母的对立和对抗还在,创伤还在,很多纠葛都还没有被理解以及化解,她们很可能走着走着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婚姻竟然越来越像父母的婚姻了。

我们再来说第二种态度:“你们真美好”。总体上,这类人在自身感受上要比第一种幸福多了,然而如果从成长和解放自我的心理学角度看,父母这种“完美”的婚姻也可能对孩子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比如B同学,当孩子过于认同和理想化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非常了不起,他们的婚姻非常了不起,那么就会因为“起点太高”而很难真正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接受别人,进入到属于自己的新的亲密关系中去。

我就听到有姑娘总结说:“你老爸越爱你,你就越难嫁出去”。如果一个人所经历过的所有高浓度的、最美好的爱,都发生在她和父母之间,“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就会“不敢”过不那么好的生活,或者说,不敢过哪怕在一两个地方有瑕疵、比不上自己原生家庭的生活。于是,当人生进入到中场的时候,她会发现,除了父母,她几乎无人可爱了,她也无法爱上别人了。

这以上种种情形,你是否都有点似曾相识?的确,种种心态交织在一起,或许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毕竟,极其糟糕的父母和极其完美的父母都是少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化解这些“情结”呢?

你有机会改变一切

在你谈恋爱之前,结婚之前,恐怕从没有人告诉过你,其实你一直守着一座“金矿”,把这座金矿的矿脉摸透、打通,前面提到的几种情况你便有机会“幸免”。

是的,这座财富之矿其实就是你父母的婚姻。它就摆在我们眼前,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它,意识到捕捉那些信息,分析那些信息,深刻地认识它对自己的影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大多数人都图省事般地将一切归于天意、缘分、宿命,而不去认真地问问自己:为何如此?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真正的探索绝非一篇文章可以穷尽,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供几条线索,首先,你可以尝试着回答一下以下这些问题:

你父母的婚姻关系的模式是怎样的?他们的婚姻哲学是什么?

在关系中,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们是用什么方式交流的?对对方是怎样的态度?遇到冲突时他们怎么反应、如何应对?

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如何看待生活、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

他们对你是怎样的方式?

对待金钱、工作,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对待性,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他们如何对待家庭其他成员?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观察自己的父母,观察你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

第二步,体会和觉察你对这些有着怎样的感受:

你对父母的角色分别是怎么看的?你更认同谁、不认同谁?

你从小最需要却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你从小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它们常常因为什么出现?

你在哪一方面会在情绪上尤其敏感?

你的“内在信念”,或你的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回答完这些问题,或许你已经对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需要穿过表面的现象,去看透一些在深层不断运作的东西,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危险点。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系统是怎样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的时候,你才可能去调整这个运作模式,让系统发生变化,从而跳出家族的循环圈,避免“复制”的魔咒。

我们最终要上的一课叫做:如何完整而真实地活着

在我们厘清与原生家庭关系的整个过程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出发的,你像准备征服恶龙的骑士一样,全副武装,踏上英雄之旅,但渐渐地你会发现,问题更多地是用来理解接纳而不是用来干掉的,就好像你永远也不可能把懦弱的父亲变成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或是把父母对你的影响一分为二,好的留下,坏的扔掉。

有一年,我们几个老同学终于聚齐了,包括A、B、C三个人和我,A抱怨说:“我以为我找了个很强的老公,可结果呢,我看他和我爸也差不多。”

这时B开口了:“你老公只是一时受了打击而已,在我看来,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你自己就很厉害啊,你看你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工作也很好,所以那么优秀的男人才会看上你。可是我呢,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赶不上我爸妈……”

小C也搭腔说:“是啊是啊,我爸妈天天骂我,我也挺自卑的,你身上的那股拼劲我这辈子说不定都找不到,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

聚会散了,我和A顺路一起打车,路上,A对我说:“刚才听了她们的话,我好像突然开窍了。”我没出声,等着她继续说。“我一直嫌弃我爸没本事,可正因为有这样的爸爸,我才会那么努力。我总想找个强大的男人,可其实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也变强大了。今天B和C一反衬,我才忽然意识到这一点。”

我不禁暗暗赞叹A真是个悟性很强的女孩。“是啊,你真的不用一心只想着老公要如何强大,他也是人啊,他也有脆弱的一面,我们女人不是还能顶半边天呢么。”

“还真是,我已经不是小丫头了啊,过去我有点太执迷了……”她执迷于什么呢?我想她心里自有答案。

后来我听说,A没有再给老公那么大压力,反而像被唤醒的女王一样,展示出了自己聪慧能干的一面,给老公提了不少好建议。她和爸爸的关系好像也缓和了,父亲节的时候我看她发朋友圈说:“如今才懂,您和妈妈成就了今天的我。”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件礼物,只不过有时它的包装很难看。父母的婚姻带给我们的不都是温馨美好,也会有伤害,但经历了岁月,当我们终于有能力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时,才会懂得,曾经让我们失望与鄙视的包装下面,其实是一份珍贵的馈赠。

或许到了那时,我们才会重新爱上已经苍老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