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老谋子,司马懿

老谋子,司马懿

发表时间:2020-12-09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老谋子,司马懿",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前几天,网购了一本书,作者很年轻,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年纪只有27岁。书名《老谋子,司马懿》。这是我侄女推荐的,一一口气读下来,才发现,历史的确如胡适先生所云: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是吗?在我记忆深处记得最深的词语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时,司马昭就是一个恶的代名词,他爹地司马懿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确啊,历史教科书写着呢!造成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司马氏集团的统治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类。而后来,我很少去读那些真正记载的历史文献,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甚至渐渐淡忘了。因为他跟我们没有啥关系。

但是,不知道啥时候起,我忽然慢慢发现,风向已经变了,人们对于司马懿的评价似乎已经不跟原来是一回事了。记得一次《百家讲坛》邀请赵玉林博士讲《跟司马懿学管理》。用现代的眼光解读司马懿的管理之道颇有趣味。他甚至说在司马懿的帐下工作不会那么累,而给诸葛亮打工确实很累,因为他事无巨细几乎都会过问,而司马懿抓的是大方向。司马懿能够淡定,能够坦然面对诸葛亮的责骂,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超过诸葛亮的。诸葛亮几次步伐最终都失败,因为司马懿也是吃透了他的性格。所以任凭你怎么出招,我就是不接,因为司马懿也是了解诸葛亮的,但是背后的国家实力确实差异很大,远道而来的蜀军多么希望司马懿扛不住,一跃而起,但是他要的是结果——北伐五次无功其实棋逢对手。是人生的幸事,也是诸葛亮最悲哀的事情。假设没有这样一个对手,步伐的成果一定会超过历史的现状。五丈原上留下诸葛亮最凄凉的泪水,英雄末路,上天不能假以时日,北伐已经不可能了。以54岁的年纪带着遗憾走完人生。

而司马懿呢,却一直活着,熬着,因为内心过于坚定。他得到了曹丕的信任也得到了曹睿的信任。谨小慎微,时时处处都隐忍着,向着自己终极目标前进。我们曾经以为打败了诸葛亮的一定是坏人。但是这个坏人却很有智慧。从他少年拒不出仕,装病七年,寻觅机会。而后来,终于把自己的人生搭上了曹丕的太子快车道。帮助曹丕成就了自己的理想。获得信任,也是一直表现的兢兢业业。乃至在很多战争中建立功勋也丝毫没有骄横之气,以保全自己。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隐忍的决心。这种修炼是非常人才能做到的。

他培养的孩子也是异乎寻常·,都很优秀。司马氏集团之所以能够获得那样的实力还是因为有很多人才存在。终于等到了曹爽跳出来,和他明斗,曹爽还是年轻,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呢?所以司马懿很快就获得更好的机会,为孩子们留下了政治遗产。西晋王朝终于顺着历史的脚步出现,消灭了吴之后,就把蜀汉收入囊中。中国终于完成了统一,这个人叫做司马炎是他的孙子。短暂的统一王朝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士族集团的利益彼此还是纷争不惜,终于毁在八王之乱中。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司马懿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观感呢?一辈子用尽心思权谋,得来的江山,却最终只存在了37年,昙花一现了。但是,那一段岁月却在中国的历史中成为国人经常谈论的话题。

情感编辑推荐

司马光的故事: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的故事: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司马光的故事: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司马光的故事: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的书房外,是司马光和姐姐的乐团。一个秋天的下午,司马光捡来很多核桃让姐姐帮他把皮剥掉。核桃皮厚且非常坚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划、手指掰都无济于事。如果用石头砸就容易连核桃仁一块砸碎了。姐姐吃不上,就生气地跑掉了。剩下小司马光独自在为难。

恰好一个仆人走过来,看到发呆的司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过来询问。听完原因后,她把司马光带进屋子里,把核桃放进开水里烫一烫,然后用小刀一刮。这样,核桃壳一下就掉了,她把一个完整的核桃仁交给司马光。司马光拿着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惊奇地欣赏着,正巧被走过来的姐姐看到。她奇怪地问司马光:“你是怎么剥掉核桃壳的?”司马光晃了晃脑袋,得意地说:“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姐姐知道弟弟聪颖过人,前不久他还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于是就信以为真,连连称赞说:“好弟弟,你真聪明,但你究竟是怎样弄掉的,教教我吧。”司马光只是兜圈子,不愿改口。

坐在书房读书的父亲将屋外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放下书本,走到屋外,看着司马光的眼睛问:“这核桃仁是你剥的吗?”父亲一问,司马光脸就红了,低下头去。父亲要求司马光把核桃仁是怎样剥出来的真实情况讲给姐姐听。司马光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讲了仆人是怎样帮忙的。

父亲看到司马光没有撒谎,很满意,就告诉他说:“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聪明就说谎骗人,就不是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仅聪明,还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的教育让司马光受益终生。他后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即使对皇帝权贵也不说自己违心的话,赞成就是赞成,反对就是反对。他对当朝宰相王安石提了很多尖锐的意见,但王安石也一直赞许司马光是一位诚实无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