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美国管理学大师:幸福婚姻七大好习惯

美国管理学大师:幸福婚姻七大好习惯

发表时间:2020-12-21

【www.qg13.com - 幸福婚姻】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国管理学大师:幸福婚姻七大好习惯,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国管理学大师:幸福婚姻七大好习惯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博士总结了幸福婚姻的7个习惯。如果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你可以试试这样做哦!

1主动积极——我的幸福我做主

主动积极是一种正向思维,意味着放下抱怨和指责,不推卸责任,主动改变自己;当婚姻出现问题时,第一句话不是“你怎么能这样”,而是“看看我还能做什么”。

主动积极的女人不会整天抱怨老公不体贴,而是会对老公更体贴一点儿,给他做一个示范;当老公偶尔体贴时,多给他鼓励和肯定,让他愿意主动做让妻子感觉好的事,形成良性循环。总而言之,主动积极的人,不会幻想“要是他(她)改变就好了”,而是选择自己主动改变。

主动积极,也意味着彻底抛弃消极被动的语言。试试每天用正向语言对自己积极暗示:我有办法,我有能力,我有很多选择,我有独特的资源和天赋,我可以改变……慢慢地,你会改变思维方式,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

处理情绪时,可以运用主动暂停和主动道歉。伴侣发脾气时,你是会马上吼回去,甚至骂得更凶?还是给自己的情绪按一下“暂停键”,想一想:我发脾气对我们的关系有帮助吗?

如果想减肥,但永远不运动,那么脂肪不会被消耗掉;如果真的珍惜婚姻,就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吧!记住,爱是一个动词。

2以终为始——建立共同愿景

有人说,好夫妻不是一天到晚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是两个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看。以终为始,就是要确定夫妻共同看的目标,构想家庭愿景,设置保护婚姻的原则和底线。

比如,我们结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搭伙凑合过日子,还是为了让双方都感到幸福?

比如,在婚姻中,什么是重要的?

比如,我们怎么对待彼此的家人?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什么?10年、20年、30年后,想过一种什么生活?

如果,脑海里有一幅美好的家庭画面,我们的行动就不会偏离结婚的初衷,而且有动力建设婚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设置婚姻的底线,做出共同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不轻言放弃婚姻,愿意面对和解决问题。很多闪离的现象,都是因为婚姻中只有激情,而没有承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同愿景和原则要达成一致,可能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次的讨论才会形成。但是,它可以帮助夫妻清晰自己的家庭角色,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抱有希望。共同愿景既可以用笔写在纸上,也可以视觉化,用图画、梦想板等方式呈现。

3要事优先——优先安排夫妻和家庭时间

“要事优先”,简单地说,就是把重要的事情优先做。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要事”。试试价值排序的方法:列出5件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然后再一个个地划掉,最后留下的那个,就是你心中的“要事”。

每个人心中的“要事”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工作才是要事,因为工作能够创造财富、提升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我们运用以终为始,想象一个画面:当你过80岁生日时,谁会陪着你?你的伴侣、孩子、孙子怎么描述你这个人?或许,孩子会说:“嗯,确实,我爸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他把时间都奉献给工作了。但是,我和他真的不熟……”用心感受一下,真的值得吗?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有一句名言:“不陪孩子的父母,都是瞎忙。”其实,不陪伴侣的夫妻,也是瞎忙。

有些人认为婚姻是“要事”,但是纠结没有时间。我们来一起看看,不能把时间给婚姻的4大谎言:

我需要足够的钱——根据调查,名列福布斯财富榜的富豪们依然觉得自己的钱不够用,你缺的是安全感,不是钱;

工作没我不行——你的职场角色是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但是你的家庭角色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你是想借助工作来逃避婚姻责任,你享受工作环境的刺激,你舍不得拒绝工作;

总不陪朋友,关系都疏远了—你就是传说中的“第四者”,如果你不想破坏朋友的婚姻,就给人家一些时间陪陪家人吧;

我不能为了婚姻和孩子失去自我——育儿即育己,你可以和伴侣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你的自我不会失去,反而会变得强大。

所以建议夫妻双方提前商议,定出每周单独相处,高品质陪伴的时间,包括两人共同可以参与的事情。

4双赢思维——从“我”到“我们”

在婚姻中,会有4种输赢的表现:

只能我赢,你必须输。

习惯我输,只要你舒服就好。

双输,我过得不好,你也甭想过得好,互相折磨,互相拆台。

双赢,是培养一种富足心态。夫妻可以合作把蛋糕做大,人人有份,人人都是赢家。

最关键的是改变心态,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双方都好的?举个例子,很多夫妻都面临和老人同住的难题。丈夫想贷款换一套大房子,接自己父母同住;妻子想在郊区再买一套小房子,不用贷款。经过讨论,这对夫妻决定在自己住处附近,给父母租一套小房子,既满足丈夫想就近照顾老人的需要,也满足妻子想拥有独立空间、减少经济压力的需要,这就是双赢思维。

5知彼解己——先听后说

知彼解己,是培养先倾听后表达的沟通模式,以此促进夫妻的接纳和理解。在夫妻沟通中,人们最容易犯的错是:

不听。只听两三句就打断,不让人把话说完。男人一定要知道,女人喜欢表达,情感需求是被倾听。大多数时候,她们只需要一双忠实的耳朵,或者是温暖的抱抱和亲亲。打断对方或者带着评判倾听,往往是因为自己有优越感或者处于焦虑等情绪状态。这会让倾诉者觉得不被尊重、理解和接纳,破坏亲密关系,关闭沟通的渠道。

假听。看似在听,其实心不在焉。倾听时,没有目光接触,没有点头回应,没有核对性语言,比如“真的啊”“你是在说”……注意!你的伴侣可能是在假听。

各说各话。因为急于表达,夫妻俩抢话说,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

在沟通中,顺序很重要,一定要先听后说。因为,没有倾听很容易导致误解。妻子买了一台新电视,丈夫很不高兴,妻子抱怨丈夫小气。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妻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就添置电器,丈夫觉得妻子不尊重他。

6统合综效——1+12,用差异创造美好

统合综效,是庆祝和拥抱彼此的差异,把夫妻的不同看成是丰富彼此生命的机会。统合综效的心理基础是双赢思维,双赢才可以合作共创美好;途径是知彼解己,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大家一起想办法。和自己不同的人,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角,彼此激发,这样,1+1就会大于2。

夫妻差异多种多样:一个是宅女,一个是跑男;一个实际,一个浪漫;一个大大咧咧,一个在意细节;一个注重生活品质,一个节俭朴素……在性格、生活习惯、喜好等方面,夫妻都可能有差异。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差异是不分高低、贵贱、对错的,别人可以和你不同。

恰当地利用差异,可以创造美好。比如,丈夫理性、严谨;妻子浪漫、活泼。做家庭规划,可以由丈夫出马,他可以制作一个高效的行程。妻子则成为家里的娱乐部长,为生活增加很多情趣。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氛围。

利用差异,夫妻也可以共同成长。比如,丈夫生性节俭,妻子更注重生活品质。节俭的丈夫以前只要花钱就感到有压力,甚至有负罪感。现在,他可以从妻子那里学习到:有时候,我是可以享受生活的。注重品质的妻子以前觉得,只有花钱,我才会快乐。现在,她可以从丈夫那里学习到:有时候,节俭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用省下的钱做有意义的事,更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拓展了对快乐的体验和理解,增加了选择的可能性,这就是对生命的丰富。

其实,一个好婚姻,就是要完成从看到差异、接纳差异到庆祝差异的过程。

7不断更新——婚姻保鲜

更新身体,照顾自己,爱自己。夫妻俩可以一起跑步、游泳、健身。不仅锻炼身体,彼此一对一的夫妻时间也增加了,还会增加亲密。

更新头脑,坚持终身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一段更好的婚姻。如果夫妻都喜欢阅读,可以一起讨论书籍的精彩情节,交流观点和灵感,促进智力上的亲密。

更新爱的内容。夫妻俩经常一起做开心的事,体验幸福感;让爱流动起来,做爱的存款。比如,一起做家务,你洗衣服,我负责晒;你焖饭,我择菜……

好的事情,要不断去做。如果,我们自己先做到主动积极、以终为始和要事优先,知道我的幸福我做主,明确我要什么,并且承诺把时间先给婚姻和家庭;然后在关系中做到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理解接纳彼此,庆祝和拥抱差异,滋养和丰富婚姻,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愿意更新婚姻,源源不断地想出新点子。

7个习惯不是一个万能工具箱,它解决不了婚姻中的所有问题。我们更希望,你可以把7个习惯作为修炼自己、滋养婚姻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是朝着我们渴望的幸福。

精选阅读

成功家庭和婚姻必备的7个好习惯


成功家庭和婚姻必备的7个好习惯

史蒂芬·柯维

今天我们要同大家分享的是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柯维博士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这是一部有关家庭幸福的经典著作,当七个习惯被用到家庭当中,家庭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家人之间沟通更加畅通高效,关系中将会充满爱和信任。”

习惯一、积极处事——“爱”是一个动词

如果说去旅行去冒险是为了遇见不曾见过的美妙景色,经历不曾想过的充实人生,那么与你的相遇相守就是我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冒险。

——《飞屋环游记》

设置暂停键

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那一刻你邪火附体,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让人事后后悔的事。你会想:“唉,如果我能不那么想,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反应。”

我们太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了。如果人们根据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采取行动,而不是基于一时的情感或处境做出被动反应,家庭生活会美满得多。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暂停键”——它能把我们的机遇和我们对此做出回应阻断开来,是我们得以选择我们的回应。

我们自己就可以发展暂停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在家庭文化之中心建立一种习惯,学会暂停和做出更聪明的回应。

爱是一个“动词”

一个人走过来跟我说:“我太太跟我不再拥有以前的感觉。我想我已经不再爱她,她也不再爱我。我们该怎么办?”

“去爱她。”我回答说。

“我告诉过你了,我们已经没有感情了。”

“去爱她。”

“你不明白,爱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那么去爱她。如果感情已经不再了,那正是去爱她的理由。”

“但是,如果你已经不爱了,怎么去爱?”

“朋友,‘爱’是一个动词。爱——这种感觉——是爱这个动作的结果。所以去爱她,去做出牺牲,去聆听,去同情,去感激,去给她信心。你愿意这样做吗?”

好莱坞所描绘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爱是一种感觉。人与人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婚姻和家庭是合同和权宜之计,而不是承诺和忠诚。但是,这些信息所提供的是对现实的严重扭曲。

任何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都需要付出努力。那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需要勤奋和牺牲。我们需要知道——“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生病还是健康,在你的一生中”——爱是一个动词。

习惯二、先有目标再行动——发现每一个孩子

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

——《头脑特工队》

你想要什么样的家庭?

如果你问珊德拉和我:“什么是你们生活中最有转变性的事情?”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是我们的家庭宣言。

我们坚信我们应该拥有一个“家庭使命宣言”。我们得创造一种关于我们希望家庭是什么样的、我们会按什么来生活、我们拥有什么的看法,并为此付出一生。那应该是一种所有的家人都拥有的看法,而不只是我们两个人才有。

于是我们开始创造的过程。每周全家人都聚在一起讨论,我们有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利用他们的人性天赋,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们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家庭?

你希望请你的朋友去什么样的家?

在家里,什么让你感觉舒服?

什么让你想要回家?

什么让你觉得作为父母的我们具有吸引力,从而愿意受到我们的影响?

什么让我们愿意接受你们的影响?

我们决定把原则放在我们自己和家庭的前面。而且我们感觉是因为一种决定,而不是某个孤立的因素,让我们有道歉、原谅、善良、总是回到轨道上的勇气。我们发现我们越是能把原则放在中心位置,就越能接近智慧和力量。

发现每一个孩子

通过家庭宣言你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承诺贯穿他们的出生到成年,那样的纽带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断裂。

你可以对他们说:“我的承诺不会取决于你们的行为、态度或你们对我的承诺,而是彻彻底底、永永远远的。你会永远在我心中,不离不弃。不管你怎么样,我都会真诚对你。我希望你知道这些,而且还会通过我的话语和行为来说明。我的承诺是彻底的,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在你制定家庭宣言的时候需要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力量:

1、留出一段时间,让每个家庭成员说说他发现某个特定孩子具有什么力量。

2、让孩子写或画出他们留意到的家中让他们欢乐并乐于跟家人互动的事物。

3、想象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可以做出贡献的方式。

4、设计一面家旗,选择一句家庭座右铭或者写一首家庭之歌。

习惯三、要事第一——生命中最值得留恋的

这个是我老爸,他很忙的,整天低着头猫在鞋子后面工作。有时候他赶货,我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不过不怕的,我每次见到他,他还是我的老爸。

——《岁月神偷》 

我的名字也在上面吗?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常常看到的广告。内容是一个小女孩走进爸爸的桌子,爸爸正忙得不可开交,桌子上摊满了纸,他在写一份计划。小女孩站在旁边,没人注意到她,最后她说:“爸爸,你在做什么?”

父亲头都没抬地说:“哦,别担心宝贝,我在做一些计划。这些纸上写着的都是我要跟他们谈话的人的名字,以及我要做的事情。”

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问道:“那我的名字也在上面吗?”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当你发现生活中的首要之事——包括你的家庭——被放在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低的位置。而当你发现结果如何的时候,感觉会更加糟糕。就像奥普拉对她的观众所说的那样:“我知道你会听到人们说“我们没有时间”。但是,如果一周中你没有时间跟家人聚上一个晚上,至少一个小时,那么家庭就不是你的首要之事。”

谁会把我们的孩子抚养成人?

在20世纪50年代,一般来说孩子们不看或很少看电视。现在,孩子们每天看7小时的电视。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看了8000个小时的谋杀和数十万小时的暴力内容。而这段时间他每天只花5分钟时间跟父亲在一起,20分钟时间跟母亲在一起,而且那些时间大多数是在吃饭或看电视的时候。

家庭时间是教授和家庭本身有关的理念的好时机。社会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家庭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不教育孩子,社会将取代我们,那么孩子们还有我们,就需要承担后果。

想一想:你生命中最值得留恋的是什么?假设你将要离开人世,你真的会希望能够在电视(手机)面前花更多的时间吗?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从“我”到“我们”

我是故意输掉让他开心点的吗?也许吧。但在今天,他需要这一场胜利。我们常常为了深爱的人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我们对他们撒谎,我们为他们撒谎。或许生活中难免坎坷颠簸,但我们总希望他们过得尽善尽美。就像是肩负着最沉重的负担,但却是世上最甜蜜负担。

——《摩登家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输-赢”的态度就是:“我是殉道者,踩着我向前吧,让我按照你的方式行事,别人也要这样。”在人际交往中,这样的态度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可以建立丰富的、长期的信任和爱的关系吗?

我还记得有一天回家参加女儿3岁的生日,发现她在前屋的一个角落里,仅仅抓住自己所有的礼物,不愿意让别的孩子碰她的东西。我留意到第一件事是别的家长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我觉得很丢脸。

一开始,我只想把事情简单化:“宝贝,你想不想跟这些送你礼物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不!”她断然拒绝。我又用了讲道理、行贿、威胁的方法,都没有用。

最后,我只好采用武力。我干脆把玩具抢过来,塞给别的孩子:“给,孩子们,玩儿去吧。”

从那个生日晚会开始,珊德拉跟我都经历了一个长长的阶段来了解孩子们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现在我们知道指望五六岁以下的孩子知道分享是不现实的。即使过了这个年龄,由于疲劳、困惑或某些所有权的特殊之处,分享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当你处于那样一种状态中——包括那样的情绪和压力中,那就总是很困难!你感觉自己是对的,你知道自己就是对的,你也知道自己更年长、更强大,那么看起来采取你自己的“赢-输”的方式将会容易得多。

但是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他们是否会成为思维明确的成人,只致力于自己的成功?或者他们是否会为了得到认可被动挣扎,在人际关系中如何看重“赢”,以至于无法真正跟他们的独特天赋取得联系,也不会向你寻求帮助?

为每个人着想,通过爱和牺牲去实现

有的人可能会说:“结婚、生孩子最难的部分就是那会完全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你再也不能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计划和自己的重要性上。”你得做出牺牲,得考虑满足他人的需要,并让他人感到快乐。

这是事实,好的婚姻和家庭需要奉献和牺牲。但是,如果你真的爱着别人,并跟他人有共同的超越一起的创造“我们”的目标,例如养育孩子。那么,所谓牺牲也就是放弃微不足道的事情。

从内心深处你要了解:“我如此爱你,我们的快乐密不可分,如果你不快乐,尤其是在感觉强烈的时候,那么即使按我的方法行事也不能让我感到快乐。”

在《幸运的爱:快乐夫妻的秘密和他们的婚姻为何成功》一书中,作者凯瑟琳·约翰逊强调了两个美妙的想法:

1、夫妻双方要从内心深处放弃单身,变成已婚人士。他们的灵魂合为一体,而且都视对方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2、比起谁输谁赢,他们更关心的是彼此的关系是否健康。他们有自我意识,而且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来倾听和评价自己。

习惯五、首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

反正你是我爹,反正你爱打人,反正你现在也打不了别人,打啊!打啊!

——《老炮儿》

误解是真正的家庭伤害的核心

不久之前,一位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他如何惩罚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在街角跑来跑去。每次儿子那样做,父亲都会惩罚他,告诉他不要在街角跑。但是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又受到惩罚之后,孩子眼泪汪汪地看着父亲,问道:“爹地,‘街角’是什么意思?”

对于小孩子,我们得了解他们的背景和想法,因为他们自己不能用语音来解释。有时候我们对孩子、配偶和其他家人犯下的大部分错误都不是来源于坏的动机,而是因为我们的误解。我们对对方的心灵没有深入的认识。

没有真正的理解,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有益的家庭关系。那样的关系是肤浅的,能起作用的,但是不能带来改变——和深层的满足——除非关系建立在真正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误解是真正的家庭伤害的核心。

每个人都希望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被爱

我10岁的女儿安柏爱马胜过了其他一切。最近,她的祖父邀请她去骑一天的马,她非常兴奋。让她极为高兴的是除了能一整天骑马以外,也包括她会跟同样爱马的祖父待上一整天。

出发前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安柏躺在床上,感冒了。我问她:“你觉得怎么样,安柏?”

她看着我:“我很难受!”然后开始哭泣。

我的脑子中过了一遍这样的事,知道一个父亲可能会说:“哦,没事,你可以以后再骑,我们可以做点别的。”但是我没有那样说,而是坐下来,默默地抱着她。我想起自己感到深深失望的那些时刻,于是只是抱着女儿,为她难过。

就像大坝决堤一样,她号啕大哭。我抱着她,而她哆嗦了好几分钟。然后一切都过去了,她亲了我的面颊,说:“谢谢你,爸。”

我又想了想那些我可以说的好话,可以提出好的建议。但是那都不是她所需要的,她只是需要有人说:“如果受伤也没有什么,如果你觉得失望就哭出来吧。”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感觉和动机强加到别人身上。“如果这个对我有意义,那对别人也会有意义。”但是,除非你知道别人到底重视什么,否则你不可能知道该如何储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你的要务可能只是别人的小事,那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希望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被爱。因此,储蓄的关键就是去理解、去表达,用那个人的爱的语言。

习惯六、协作——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

我们从没机会探索外面的世界,是因为我爸爸的那条规则:新事物是不好的,永远要小心!

——《疯狂原始人》

协作的关键:拥抱差异

创造协作的关键在于肯定甚至拥抱人们之间的差异。回到身体的比喻上,如果一个人身上都是手、心脏或脚,那永远也不能运行自如。正是差异让身体拥有能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个人一开始总是被彼此的差异所吸引,一种让人愉悦的、快乐并兴奋的不同之处。但是当他们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他们的仰慕则或多或少变成了恼怒,一些差异更成为苦恼之源。

可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种独特和差异正是协作的基础。事实上,一个家庭的生物创造的基础就是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

在家庭中仅仅是容忍差异是不够的。你不能只是接受人与人的不同,你必须真正拥抱差异。你必须真诚地说出:“在我们的关系中,我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是一种力量——而不是弱点。”

你有不同的看法,不错!帮我弄明白

一旦你认识到每个问题都在要求一种回应,而不是激发一种被动的反应,那么你就已经在开始学习了。你们变成学习的一家人。你会碰到差异,但是你会说:“你有不同的看法。不错!帮我弄明白。”

要达到这个目的,你首先要超越指责和归咎他人。你要超越批评、抱怨、比较和竞争。你要有双赢的想法,首先理解别人,然后寻求别人的理解。

当你跟爱人对购买什么样的车子有不同想法时

当你2岁大的孩子想要穿粉色裤子和橘色上衣去杂货店时

当你十几岁的孩子想要早上3点回家时

当你的婆婆想要重新布置你的家时

你需要想想人们个性的差异,这样才能跟家庭成员一起创造出家庭文化中协作的感觉。协作式一加一至少等于三,是人们互相依靠达到的最高、最具创造性、最令人满意的程度,是树木结出的最丰硕的果实。

习惯七、把锯子磨利

所有人总有一天会长大,恋爱,然后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又会成为父母,这么一想,无论在哪里,不都全是爸爸妈妈吗?不是都充满了爱吗?

——《白兔糖》

想象这样一个时刻:你想要砍倒一棵树。你在锯着那巨大而粗壮的树干,这样已经忙了一天了。你一直在工作、流汗,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

你向四周看看,看到另一个人也在砍树。让你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是,他已经快要结束工作了!他跟你开始的时间差不多,而且他的树也跟你的差不多一样粗,但是他每个小时都会停一下,而你则一直在辛苦工作。

“怎么回事?”你疑惑地问,“你比我快得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还没有一直干活儿,你每小时都歇一会儿。”

那个人转过身来笑了。“对,”他回答,“你的确看到我每个小时都停一下,但是你没看到每次我停下来的时候,都在磨我的锯子。”

把锯子磨锋利意味着在生活的4个方面(物质、人际关系、心理和精神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和革新。在家庭文化中也是如此:为了保持现有的样子,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向情感银行账户中存款,因为你所面对的是持续不断的关系和预期。

所有事物都需要呵护和关爱,婚姻也不例外。婚姻不能被冷漠对待,不可受到伤害,也不能任其自生自灭。任何被忽视的事物都不能保持原样,而不可避免会发生衰退。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关注、照顾和爱护,尤其是那些生活中人际交往里最敏感的方面。

和家人共享天伦,七种习惯帮你建立幸福家庭


家庭幸福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渴望得到的生活状态。

一个温馨幸福有爱的家,是家人心灵赖以停泊的港湾,是哺育家人幸福感滋生的摇篮。

每个家庭成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同心协力让家庭更加幸福,让家人更加安乐。家人快乐的同时,自己才会真的快乐,自己的所有付出才会真的具有价值。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

幸福的家庭成员会更热心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家人的陪伴上,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是用金钱、物质所无法购买和替代的心灵富足。

心理学家希尔斯博士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幸福就来源于那些彼此交流情感、共同享受生活、一起休闲放松的时间”。

幸福的家庭总会让时间定格在迷人又惬意的温馨片段上:比如一起共进周末晚餐;每天一起做做家务,每天一起看电视,讲笑话,分享趣闻;每周至少一起锻炼或出去娱乐;每年都会有特别规划,一起出门旅游、一起过纪念日,一起走亲访友……

婚姻专家分析说,其实我们和家人一起做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是一段美好、快乐、放松的时间,这样的时间越多,我们的家庭就会越幸福。

美国《家庭圈》杂志曾经做过一项全国性调查,用了十年时间,去调查人民普遍认为制约着家庭幸福与否的3大因素“健康状况、经济与工作状况以及社区环境”,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这3个因素依然十分重要,但并不能决定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包容,对生活抱有信心、希望和乐观地看待未来。

这些说起来简单,却足以让家庭变得更稳固、更幸福、更有希望——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之中。

家庭幸福的人对自己的家庭关系,包括与配偶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评价都非常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家人彼此相爱,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每个家庭成员都会真诚地理解和关心对方,在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现挫折、思想迷茫、心情不好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都会主动伸出关爱之手,关心他,爱护他,安慰他,帮助他,让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也有信心和勇气度过各种难关。

而这样的家庭也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团结、友善和互相扶持,随时随地保持好健康、乐观的心态,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来自幸福家庭的精神力量。

幸福的家庭可以帮助每个家庭成员冲淡生活中的压力,扫除生活中的忧虑,面对困难更能团结一致,最终战胜困难。

建立幸福家庭有什么秘诀呢?柯维博士把建立一个幸福而高效的家庭归结为《幸福家庭的7个习惯》:

习惯1:积极主动。家庭成员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发展并使用4个人性天赋——自我意识、是非观、想象力以及自由意志,用由内而外的方法来创造改变。

习惯2:以终为始。家庭成员拥有愿景,不管事情大小都先确立目标,家庭可以依此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家人们不会没有目标地过日子,建立目标的最好方式是全家讨论或建立家庭使命宣言。

习惯3:要事第一。全家商量并决定家庭事务的优先性,然后写进他们的个人使命宣言、婚姻使命宣言以及家庭使命宣言里。他们拥有每周家庭时间和一对一时间,依照共同的目标行动,而不会被琐事和压力牵着鼻子走。

习惯4:双赢思维。家庭成员依据共同利益来考虑问题,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他们不再单单考虑“我”——而是考虑“我们”——来达成双赢协议。

习惯5:信任理解。家庭成员会诚心地聆听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绪,然后再寻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和共鸣。通过互相理解,他们建立了深深的信任和互爱的关系。

习惯6:协作增效。家庭成员通过尊重和重视彼此的差异,们建立一种共同解决问题、抓住机遇的家庭文化,一种乐于爱、学习和奉献的家庭文化。

习惯7:不断更新。个人和家庭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更新以下4个方面——身体、情感、智能和精神,个人和家庭便能提高效能。

同女人做朋友的九大好处


读者小勇来信问道,他追女已经非常的努力了,见到心仪的女孩子每次都是主动出击的,但是表白之后的结果通常都是不了了之,女孩们一般都借口没感觉,把他草草打发,如何才能改进他的苦逼追女技术呢?

小勇面临的问题是很多泡妞苦手都会遇到的,他们总是学电视里演的那样,看到心仪的女孩就变得呆呆傻傻,想要告诉对方自己喜欢她,但又因为害怕而不敢去跟她说话。犹豫纠结很久之后,鼓足勇气向对方表白,又被当作了神经病。吃了闭门羹,伤心之余,又开始感叹女孩的心思啊,真是捉摸不透。

幸好你遇到老端了,我告诉你一个真理:你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一套,全都不管用,如果你照着做,那你十有八九要失败。除非你长得像男主角那么帅,然后老爹又是XX集团的董事长,未来集团总裁的位置非你莫属,否则的话,就不要去学那套拙劣的把戏。

过早的向女孩表白,会让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你把选择权拱手交出了,现在是女孩来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你就像是刀俎上的鱼肉,听凭对方发落。而女孩对你又不是很了解,现在就要让她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会给她巨大的压力,多数人都会选择拒绝,因为这是逃避压力的最好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呢?非常简单,你应该去和女孩做朋友,就是那种比普通朋友更进一步,但是又不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这样做有如下几个好处:

1,主动权在你手里,你可以选择继续发展,也可以选择只做朋友,一切由你来决定。

2,一个人的朋友肯定是越多越好,不光是同性的朋友,对于异性的朋友也是一样,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多交朋友肯定没错。在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上,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3,女性朋友越多,你就会越了解女人的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女人的想法和男人有巨大的不同,尽早认识到这一点,会让你以后的道路平坦许多。

4,如果你想追某个女孩子,那么来自女性朋友处的建议会更管用,在关键时刻女人会变成你的高级参谋。

5,从朋友做起,会大大减轻女孩和你交往时所承受的压力,一个轻松的气氛更容易产生好感。

6,从朋友做起,你就不必再去应付那些烦人的测试了,因为你们俩仅仅只是朋友,所以她没有理由来测试你,对不对?

7,女人通常都很奇怪,如果你去追她,她就要跑,但如果你不去追她,她又会对你产生好奇,所以从朋友做起既可以避免她逃跑,又可以让她主动来接近。

8,女朋友只能有一个,但女性朋友可以有无数个,也不会有人来管你。

9,找女朋友必须是未婚女青年是不是?但找女性朋友的选择面就大得多了,只要是女人,从8岁到80岁,都可以。她已婚已育?没关系,你不在乎。

有了以上九大好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照着做呢?

做小三也是有刑事风险的!女人不可不知的七大婚姻法知识


我的职业是一名律师,很荣幸能有机会给大家分享关于婚姻的法律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婚姻的意义和形式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婚姻是什么?我想很多姐妹在夜深人静时可能有过困惑。

我的观点是:婚姻,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份合同。这么说有两个原因:

①婚姻对我们的人生影响重大,所以会有人说“结婚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②婚姻也分结婚、离婚、可撤销和无效的婚姻,跟合同关系很像。

结婚就是男女双方签订合同,确立夫妻关系,双方可互为对方的家庭成员。这是结婚的法律后果。表现形式是双方领取结婚证,双方必须亲自到场办理结婚登记。

说到法律意义上的“结婚”,相伴随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事实婚姻的认定。律师经常会接到这样一些咨询:男女双方已经按家乡风俗办了酒席,双方也在一起共同生活,但没有领取结婚证,现在想离婚,该怎么处理?

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只有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双方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才会被认定为事实婚姻;1994年2月1日之后就不存在事实婚姻的说法了。而且,现在也没有非法同居的说法,同居关系,没有合法与否的分别,也就不可能因同居提出离婚的说法。

02

夫妻权利义务之生育权

结婚就像夫妻双方签订合同,合同双方互相享有权利,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生育权。这是近几年受关注比较高的话题,特别是二胎政策出台以后,有关生育权的问题更加突出。生育到底是权利还是义务?如果是权利,它又是谁的权利?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公民有生育的自由,也有不生育的自由(这里不讨论国家政策,只从婚姻角度来分析)。

夫妻双方在生育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时,所谓的“男女平等”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认为,此时应首先尊重女方的意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男人的性权利和生育意愿要通过女性主体才能实现。男方坚持要孩子,而女方不愿意,此时如果支持男方主张,就意味着男方享有对女方身体和意志的强制权,这将以女性尚失人身自由和身心被摧残为代价。

②生育不是婚姻的必然结果,女性也并非生育工具。公民既然有生育的权利,同样应享有“不生育的自由”。结婚本身并不意味着双方必须有孩子,如果夫妻间未曾就“生育孩子”达成合意,那么,妻子无论是自主避孕还是堕胎,都不构成对丈夫的侵权。

③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已婚妇女不生育的自由,是为了强调妇女在生育问题上享有的独立权利,不受丈夫意志左右。如果妻子不愿意生育,丈夫不得以其享有生育权为由强迫妻子生育。

因此,将生育的决定权最终赋予女方更符合人权的本质。

(在这里,幸知插一句话,有朋友在分答上提问幸知,男人要我生二胎,如果是女孩,就流掉,如果是男孩才要,但是我不愿意这样,请问我如何跟丈夫谈判?

我想回一句话,如果他不尊重你的身体,那么你要尊重你的身体,你不是生育机器,你享有不愿意生育以及愿意生育的权力。)

03

无效和可撤销婚姻之重婚的认定

无效婚姻指的是不满足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要件的情形。

根据《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鉴于目前夫妻一方甚至双方出轨的情形很多,有很多咨询者会问到重婚的问题。

法律上的重婚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登记结婚后,一方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这种情形,主要是当事人利用婚姻信息未全国联网的漏洞,给某些人两次甚至多次结婚以可乘之机。

②一方在登记结婚后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但并不办理结婚登记。请大家重点注意,这种涉嫌重婚的同居一定要是以夫妻名义的,比如对外以夫妻相称,互称老公老婆等。如果没有以夫妻名义同居,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婚外的同居行为。我们律师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通常要做很多的取证工作,而且通常难度比较大,很考验当事人的决心和律师的智慧。

重婚是被法律严格禁止的违法行为。不仅要确认重婚者的第二次“婚姻”无效,解除其重婚关系,还应当依法追究重婚者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说,不仅是夫妻关系中出轨的一方可能构成重婚,对于“小三”也是有可能触犯重婚罪的。因此,做小三也是有刑事风险的。

可撤销的婚姻只有一种,就是受胁迫结婚。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被拐卖的妇女身上。

如果是受胁迫而结婚,受胁迫一方可在结婚后一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这段婚姻。如果人身不自由,可以在恢复人身自由后的一年内提出,过了这个时间再要求撤销,法院一般就不支持了。

因为,虽然你结婚的时候是被迫的,但在可自由行动的情形下,你没有表示反对,法律上就认为你是接受这段婚姻了。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性,法律就不会再支持你去撤销婚姻了。过了一年的期限,如果你真不想继续这段婚姻,可以起诉要求离婚。

04

感情破裂与离婚

关于离婚,首先要给大家澄清一个大大的误区:不存在分居满两年(半年、一年、三年等)自动离婚的法律规定!

律师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在网上查了或朋友圈有转裁,分居多久就自动离婚了。作为律师真的很无奈:网络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确实也带给大家很多知识上的误区,甚至是一些错误的信息。

离婚只有两种途径: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双方就离婚达成一致意见后到民政部门领取离婚证。但要注意有个前提:双方必须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已经安排好了,不能仅仅是就离婚谈妥,孩子的抚养问题以后再说,这样民政部门一般是不会给办理离婚证的。

诉讼离婚就是一方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双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但如何判断感情破裂呢?这个往往双方当事人争议比较大,特别是一些故意拖着不离婚的。而且感情上的事情,确实也不好判断。从挽救婚姻家庭的角度出发,国家一审判离的比例比较低。

根据我们国家法律的规定,法院判断感情破裂一般有五种情形:

①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这种情形重要的是证据,如果证据充分,法院一般会准许离婚。实践中很多找私家侦探什么的,这种证据的效力需要看具体情况。

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需要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个家庭暴力必须是比较长时间的,而且程度比较严重,不能说推了你一下,或者抓破了一点皮,你就说是家庭暴力,这个法院一般不认可。虐待也是这样,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行为。

③感情不和分居,认定感情破裂。感情不和分居二年甚至二十年,都不会自动离婚,这只是认定双方感情破裂的一种情形。感情不和分居是指能住一起,但双方或一方不愿意住在一起,这才是法律认定的情形。而不是因为工作等客观原因。

05

离婚之抚养权

抚养权争议,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①男女双方都想要孩子的抚养权

②男女双方都不想要孩子的抚养权

③一方想要孩子的抚养权另一方不想要

实务中最常见的就是第一种,双方都要孩子。这个时候法院怎么判呢?总体上,法院处理抚养权会遵循“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和出发点。具体是:两周岁以下原则上判给母亲,两周岁至十周岁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十周岁以上征求孩子的意见。

这些都是些原则的规定。经常有咨询者问:我的收入比对方高,或者我的文化水平比对方高之类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判给我?

收入或者文化水平当然也是其中一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也不是唯一的因素。法院是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来进行判断的,比如双方的工作性质是否有照顾孩子的时间,以往谁带孩子比较多,一方要工作的话是否有老人帮忙带,双方居住的环境,甚至双方的性格和家庭氛围都有可能进入法院考虑的范围。

所以,我们说有利于孩子成长,真的不是那么简单认定的。在双方都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时候,确实要了解很多细节,要做很多工作。法院也会更多的考虑孩子心理层面的需求,而不是仅以物质条件为判断标准。

至于双方都不要孩子的情况,有些法院的做法是孩子的抚养权没处理好,不给判离婚,哪怕是双方都同意离婚。也有法院先判双方离婚,孩子的抚养权由双方离婚后再处理,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

第三种就比较简单,双方对抚养权不存在争议,可能只是对探视或者抚养费的问题大家有些不同意见,这种一般比较好处理,也好做双方的工作。

关于抚养费的标准问题,这个还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支付抚养费一方月收入的15%到30%之间,但具体情况全国各地不一,这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且收入特别高的法院也会特别考虑,不见得一定会按照为个范围来处理。

另外要给大家明确的一点是,法院判决的抚养费不仅仅是指生活费,还包括教育费、医疗费等,也就是养育孩子的所有费用。如果确实孩子发生了大额的医疗费支出或者抚养方的经济能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要求另一方变更支付抚养费的数额。

06

离婚之财产承担

离婚时财产分配的原则是在平分的基础是照顾女方和子女的利益,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大家可能会问,不是要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吗?其实这个在司法实务中一般会有体现,但体现得并不太明显。

在财产分割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房产、股权、保险。这三种可能是目前比较多发的争议,尤其以房产更为常见。鉴于篇幅,今天只就房产作简单的分享。

①对夫妻婚后购买的房产一般都是认定为共同财产,由双方分平。如果是双方都想要的,可以协商一个价格或分割方案,协商不成的可以竞价,或者是一方想要另一方不想要的,对价格达不成一致的可以评估作价,大家都不要的,就可以拍卖了再分割房屋价款。

②婚前购买婚后还贷的,房子也登记在购买方名下的情形,一般是判给登记方。对于婚后还贷部分及对应的增值部分作为共同财产分割,由登记方对予对方补偿。至于这个增值怎么计算,各地法院在计算增值分部分的方式存在一些差异,计算公示也有好几种,具体要看当地的司法实务意见。

③一方父母或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这个得区分好多种情况。原则上婚前一方父母出资的,视为对出资方子女的赠予;婚后一方父母出资支付首付款的,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予,特别是登记为双方的名字的。如果是一方父母出全款只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的,视为对出资一方子女个人的赠予进而认定为其的个人财产。应该说,这是主流观点。

因为房产的问题实在复杂,价值又巨大,所以司法实务中一直有多种意见,可能各地都会存在差异,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至于婚前或婚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登记子夫妻双方名下的,一般会按照出资额按份共有。这是一般处理的原则。

07

离婚之债务承担

共同债务这一块,咱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得并不详细,只有大的原则。婚姻法对共同债务的表述是: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但有例外: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借款或者对外签订合同的时候会说这是我个人的行为,与我的家庭与另一半没有关系,就算有,也大都是口头的,事后很难举证。

夫妻之间实行财产分别制(也就是我们说的AA制)的也不多,可能事实上是大家各花各的,但没有书面的约定。而且实行财产分别制的,也大都不会给朋友知道,或者将该约定作为对外发生债务的附件之一。就我们的经验来说,出现这两种例外情形的比较少见。

而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更是在理论和实务界引发很多争议。

这个24条总结起来就是:只要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负债就先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除非你能证明他们有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未用于家庭生活。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要证明这一点非常之难。这样就造成我们很多人被负债的案例,特别是女方受害者非常多。

几年前,做过这样一个案例:男方经常到澳门赌博,对外借了很多钱,女方自己有收入而且娘家很有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债权人同一时期起诉到法院,要求女方也承担这个还款责任。一审女方输了,但二审法院改判女方不用承担这个责任。但这样的案例有特殊性。

大量的案子是女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起诉了,而且金额较大,几十几百万的都有,女方在这种情况下就很被动,然后有这种共同经历的女性就结成了一个联盟,即反二十四条联盟,就是反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第二十四条,要求修改立法。各方学者等也不断讨论这条规定的合理性。

在这种形势下,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出台了一个司法解释,专门针对这个二十四条增加了两款规定,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两个补丁。但是,就像很多法律人批判的,这两个补丁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他只是给不懂法的人有一个安慰作用,但作为律师和法官都明白,没有这两个补丁按以前的婚姻法和相应的司法解释,赌博吸毒还有虚构债务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债务本身就不受法律保护,更不用说不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了。

08

夫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

经常有咨询者问:他打我了,或者他的行为伤害到我了,我要他给我赔偿。

诸如此类,法律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呢?

这里给大家明确两点:

①主张赔偿的前提是,你要要求离婚。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夫妻财产共同制,如果你不要求离婚,只是想要赔偿,赔偿也只是从左口袋到你的右口袋,就没有意义。而且,一般不离婚的话要求分割共同财产法院也不支持。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新型案例,比如一方掌握家庭财产,另一方患有严重疾病,没有医疗费的,像这种特别情况,法院出开始支持在不离婚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分割共同财产了,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太多,有待于以后法律进一步明确。

②离婚时,哪些情况可以要求赔偿?是不是他将你抓破了一点皮就可以要求赔偿,或者在外面有个一夜情的记录,你就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了呢?这个在咱们国家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具体说来就是这几种情况:一方有重婚行为的;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一般就是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可以要求过错方给予赔偿,其他情况的不多见,可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掉坏习惯,幸福就不远


最近有读者对我表示同情:“你每天吸收那么多负能量,吐出的却都是正能量,真是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可是我也习惯了。没有不愉快的事情人家也想不到找你,公司新发了一大笔奖金这种事都是和现实中的亲人朋友去分享。而且很多问题说来说去,说来说去,都差不多,都是那么几类,“我不快乐”、“我不幸福”、“我不被人爱”。我已经像急诊室的大夫似的,锻炼得神经粗大,眉头都不皱一下,只管一律清创、缝合、打针。

看得多了,也不免会有些感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特别不幸,但真正遇到大不幸的人却太少。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并不贫瘠,和其他人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只是心态不对,习惯不好,不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有限资源为自己创造幸福。

比如,爱攀比的坏习惯。

攀比之心男女皆有,区别在于男人比较隐蔽,而女人则特别明显。

年轻时候计较谁比谁好看,谁的男朋友更帅一点这些孩子气的事情,到结婚后,就开始比工作,比老公,比财产,比孩子,比公婆。

网上时常能够见到这样的帖子:“闺蜜嫁入豪门,我嫉妒得快疯了”、或者“我什么都比她强,为什么现在混得不如她”。有些人专门就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这样比较满足优越感,一旦发现对方有了长进,就开始剜心一般的难受。明明双方没有利益冲突,也忍不了。

这时候她们的家人就倒霉了,“你看看人家老公”、或者“你看别人家孩子”。落败的挫折变成了一股邪火,开始转嫁到自家人身上,全家都跟着鸡犬不宁。爱攀比的女人最可能的归宿就是怨妇,永远都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永远都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

攀比从本质上来说源自于不自信,爱攀比的人是希望以从众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有和别人取得了一致,才会感觉自己赢得了胜利和幸福。如果自己不具备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就会忐忑不安,无法感受个体的价值。

比如,虚荣过剩的坏习惯。

虚荣本是人之常情,适度的虚荣也会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引导着我们努力实践生命的最大价值。当年张曼玉说不虚荣我来娱乐圈干什么啊,即使日后她成了影后,最开始的初衷也是如此肤浅,只觉得这个行业能穿得漂漂亮亮的人前显贵。

但过度的虚荣是一种疾病,只有外界的艳羡才能填满和医治它,而且一定会愈演愈烈。从未见过非常虚荣的人会有真正的幸福,因为时刻都在表演。

虚荣的人爱面子,爱那些世俗的评定,超过自身实际去追求那些能够赢得世人的夸耀和认可的东西,爱了面子,就丢了里子,实际上要忍受很多的委屈和压抑。比如,没有钱却要装富人,就要节衣缩食的买品牌服装装点门面,被别人羡慕的同时,自己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夫妻感情不好却要表演恩爱,就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失败,但装到最后已经无法下台;贪图对方的优势而勉强将就着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收获了外界的奉迎,却荒凉了自己的心。

这时候,虚荣的人已经被别人的看法主宰了生活。无形中,变成了一个傀儡,喜怒哀乐都由不相干的人控制,再不会有自然的选择和宣泄。

虚荣总是需要付出代价,“好看”到最后永远抵不过“好用”。

比如,苛求完美的坏习惯。

做事可以精益求精,做人最好不要太苛求完美。有的人追求极致,只有生活中稍微有一些瑕疵就无法他们安心,永远是不停的在假设:如果学历再高一点就好了,如果爱人再体贴一点就好了,如果相貌再美一点就好了,等等。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并且在无法得到改变的情况下逼迫自己陷入无限焦灼的状态中。

苛求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只有当一切完美的和想象一样的时候才能令他们安然的享受生活,任何超出想象的东西都将让他们不安。他们害怕失去,害怕改变,所以才会选择用强势的挑剔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慌。但这样的挑剔却最容易令亲人或者朋友厌倦,谁都无法忍受无限制的苛刻,想要什么都有的人通常什么都失去,连最后的一点保证都没有了。

生活中的缺憾就像一件衣服的正反面,光鲜的外表背面,就是朴素暗淡的质地。没有人能够拥有十全十美的生活,即使有人觉得有,那也是就一个暂时的阶段来说,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假象。人们都是在艰难的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生存,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学会接受这些缺憾,才是我们能否获得最大的幸福感的关键。

比如,特别自私的坏习惯。

有些人的不幸福是源于自私,不过有时候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太自私的人永远想着自己的利益,但是这并不会让他们赢得想象中的快乐。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他们总是只能看得到自己的获得,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怎样才能对自己更有利,怎么才能让对方付出更多,是他们永远关注的焦点。

有的人以为越自私越是对自己的保全,其实很多得与失都被赋予了人的感情,不是生硬的计算和权衡所能概括的,你可以精明一时,但是绝不会能永远都依靠着自我的算计赢得一生。

太自私会让一个人的世界和心胸同时缩小,越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他所能看到的越灰暗,会极端。既然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更友善的感觉,那么很多快乐都变得毫无趣味,因为互相戒备着得到的东西,如何会叫人更放松呢。

只会为自己考虑的人封闭了自己也封闭了别人,能够得到的都极为有限。

比如,性格软弱的坏习惯。

很多女人自认为弱者,这就是她们不幸福的根源。

她们放弃自己对生活抗争的权利,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如果碰巧命好呢,遇到个好男人,就会活得好一点。碰巧遇遇不到良人呢,便一塌糊涂。

所以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遭遇伴侣出轨的男人或者女人,比如生活出现重大变故的时候,有的人就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一点点从痛苦中挣扎出来,重新寻找到安宁和幸福;而有的人,就永远无法超度遭遇的伤害,摆脱不掉命运的阴影,最终,为了这些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殉葬。

这时候她们抱怨自己不幸,但是说到底是自己先落败于现实,是自己对不起自己。

比如,推卸责任的坏习惯。

有一种不幸会没有看到自己对于生活的责任而产生,比如在婚姻矛盾和情感纠纷中,有的人永远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感受着自己的委屈,从来都不曾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思考对方的理由,这样的态度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会让自己更加的痛苦和焦躁。

有的人还习惯性的责怪别人,自己升不上是同事嫉妒,自己业绩不佳是没有背景,男朋友不爱我是因为不够美,老公让我上进就是嫌弃我没办事,等等。错都是别人的,委屈都是自己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他人的因素,全部都不是自己的问题。

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责任,不能够随着事情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进行改变和调整,将产生不幸的根源都归结到别人身上,那么就必定沉浸到一种受害者的感受中去,徒劳的发泄着无用的负面情绪,而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封锁在事实的真相之外,想要看到的,能够看到的,都是经过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

最后,相信自己是不幸的人,就会得到不幸。

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量化。就像一块翡翠敲碎了,散落在生命的边边角角中,你永远不能取得特别完整的一大块,而只能偶尔的被惊艳一次。

虚荣、贪心、苛求、自私,人们总是无限渴望幸福,却总是无意识地用这些缺陷驱赶了幸福。

幸福说到底是一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是一种平衡生活的智慧,是一颗懂得自省的心。

改掉坏习惯,幸福就不远。

美国婚姻专家: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


美国婚姻专家: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

不知从哪天起,娱乐圈的明星们越来越愿意自己主动公开恋爱、结婚、生子的消息,比如前阵子Angelababy和黄晓明的大婚简直是全程直播。隐婚多年的华仔和成龙大哥,要是放在现在,他们的妻子没准也不需要东躲西藏了吧。

现在整个娱乐圈越来越趋于“正常”,明星们结婚生子再平常不过,粉丝们不但不吃醋,还会爱屋及乌,翘首以盼各种秀恩爱、育儿经、全家福。

女明星嫁豪门也不再是标配,豪门一入深似海,与其在各类纷争中纠结,或为保地位生子直到生到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现在女明星们更偏向于选择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人,共同进退。甚至选择不如自己红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张太蔡少芬和老公张晋的例子就颇为动人。

当然,利用自己的名气造势,吸引来各种各样的广告商和社会资源是明星们公开自己生活的目的之一,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明星们能淡定过好日子,还乐于分享积极健康的婚姻相处之道,“贵圈”越来越清静着实是一大趋势。

在这个回归理性的年代,仔细想想,我们依然是有一些误区的:

1、标签大于个性

尽管到了这个年代,中国人还在粗暴地用打标签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对女性来说,二十六七岁未嫁便是“剩女”,三十多岁已经快成“豆腐渣”,四五十岁自动隐形。稍有一点与众不同都成了受欢迎的阻滞,工作太拼搏不行,年纪太大不行,离异带着孩子更是成了“滞销品”。忽略掉被标签盖住的个性,忽略了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才有Facebook的CEO扎克伯克娶妻时大家错愕的反应,尽管两人伉俪情深,妻子普莉希拉更是哈佛毕业,还是一名专业医生,我们关注的依旧是他妻子不那么完美的外貌。

对男性的价值衡量也往往停留在工作体不体面,财产丰不丰厚,学历高不高,如果三个条件没一个沾边,遭丈母娘白眼是板上钉钉了,甚至很难拥有一位丈母娘。

我以为对方不可或缺性远远大于社会赋予的价值标签,爱情永远是第一步,接着要考虑价值观是否一致,是否能做到互相尊重、足够的包容和理解等等。

准备迈入婚姻的人,互相问问纽约时报的婚前十五问(见文末),虽然年份有些久远,但是不少心理学家都还在沿用这份问卷,涵盖了很多需要开诚布公的问题,绝对不是收入、年龄、身高这么简单。

2、当家庭主妇=不独立自强

我们这个社会不缺鼓励女性独立自强的声音,我一直坚信女性独立永远是女性生活幸福的第一步,不过从妇女劳动参与率达到80%,位于世界前列可以看出来,社会的这种要自强的励志有些矫枉过正。

独立并不等于女性就要硬梆梆冷冰冰的与男性划清界限,也不是心念着要自强,却难以享受这份独立,有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苦大仇深。有一位朋友做着她并不满意的工作,每天都很痛苦,我问她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她说,如果要转换工作的话可能有段时间要闲赋在家,这样就会被人瞧不起。

原来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首要条件,反而看上去独立才最重要。所以就有那么多勉强还算有份工作的人,理所当然地指着全职太太的鼻子说,看这个人有多懒。

我读硕士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美籍华人妈妈,她为了更科学地教自己孩子说中文,报读了对外汉语课程,她提问最多也最勤奋,毕业的时候以荣誉学位毕业,并且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她是班上最耀眼的学生,虽然没有在公司工作,但是她的价值也得以体现在教育孩子和维系家庭稳步向前上。

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与钱钟书结婚后便陪他去往英国进修,期间她无微不至的照顾钱钟书,从换灯泡到洗衣、做饭、带孩子一手包办,杨绛的爸爸痛心疾首,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回国以后,杨绛先生照样翻译、写书一件不落,留下了许多经典。

我的这位妈妈同学和杨绛先生显然是离开男人也能活得精彩的人,她们作为一个个体的时候,可以独自翩翩起舞,如果家庭需要,也能迅速转化身份,漂亮地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能在一份工作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经济、思想独立固然好,但是经营好一个家庭也绝不是被嘲笑的对象,我更加欣赏能进能退,能强硬也能柔软的女性。

3、家中最重要的竟不是夫妻关系

中华传统中的婚姻被定义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结婚是为了家族和子嗣,所以婚后依旧无法独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了各种纠缠不清的关系。

孩子被抚养长大,逐渐脱离父母组建自己新的小家庭,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这个新的家庭产生过多的干涉,就非常容易激发矛盾。就像心理学书籍《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的: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节。

很多人有了孩子以后就进入了疲倦期,所有的话题都以孩子来展开,时间也全都奉献给孩子,以往的二人世界消失殆尽,交流沟通递减,感情日益疏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也是有害无益。要明白,夫妻才是相伴一世的人,孩子是羽翼未丰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独立飞行。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基石,只有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整个家庭才会稳固。

自从结婚以来,我对婚姻的话题就格外关注,积累了一些理性的想法,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婚姻不会是一条毫无波澜的路,时不时需要跟这个社会固有价值观抗争,跟家人抗争,甚至跟自己抗争,做到多思考,多反省,多总结,对婚姻中的两个人一定是大有益处的。

附:在《纽约时报》看到美国的婚姻专家开列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我觉得相当好,技术性地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

1、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情的心理学大师


这几年,一直在作情感咨询和心理研究。总是遇到许多人,感情受挫、失恋、遭遇背叛,或者一直苦等也没有等到对的人出现。

她们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她们,这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你懂得了原因。

许多人也许不屑:爱情嘛,不是只要去爱就好了?

她们总是说:“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们只要等待它降临就好了。爱情是不可以控制,不能用技巧的,在该属于我的时候,总是我的;不该属于我的时候,就会飞走。所以,我们不需要知道爱情是什么东西。”

这句话对吗?在这个世界上,爱情看起来总是随机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是不是我们永远只要被动等待,而无须深究呢?

这当然不对,这也恰恰是很多人被爱情伤害的真正原因。因为你们不知道——

爱情是种心理学。

爱情怎么会不是心理学呢?

你爱别人越多,得到的却越少。

你付出的真心越多,越可能受伤害。

你做人越真诚越老实,就越找不到男朋友。

为什么你爱上一个人后,这个人总是对你越来越坏、越来越冷淡呢?

为什么你以为是千载难逢的浪漫爱情,背后却不是劈腿就是被小三介入呢?

为什么你对一个人付出了无数心力、财力,对方却并没有什么回报,反而要伤害你呢?

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总可以等到正确的人,但越等来的人越少,越等身边的人反而越来越少呢?

为什么你以为只要降低标准就可以找到另一半,但条件比你差好多的人,却依然看不上你呢?

很奇怪,我们一直都以为,只要做一个好女人,只要你够善良、够低调、够朴素、够有才华、够贤淑,就能找到爱情。但事实却往往相反。

这一切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你不知道——爱情是种心理学。

而这本书,就是把你在爱情里会遇到的问题都写出来,一点一点地分析给你听,让你在看故事的时候,明白爱情的心理学原理。

这本书,不会有任何晦涩难懂的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曾经遇到过,或者即将会遇到的。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情的心理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