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孩子问题引起的夫妻冲突是何原因?

孩子问题引起的夫妻冲突是何原因?

发表时间:2020-12-28

【www.qg13.com - 不表白原因】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问题引起的夫妻冲突是何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孩子的问题引起夫妻之间的冲突,最后只会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家庭学家们指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亲子之情削弱了夫妻之情。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子女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自然能够成为感情交流的一种纽带。父亲爱儿女,母亲爱儿女,在这共同的抚育、爱护中,自然而然地沟通了夫妻感情的交流。但是,夫妻之情除了这种间接的通路以外,毕竟还有其直接的渠道。在子女没出世之前,新婚夫妻有很多共同活动,或结伴旅游,或挽手散步,或双双起舞,或侃侃细语……感情的交流直接而又密切。当有了孩子后,家务成倍增加,子女身上又凝聚、寄托着父母的爱,于是,夫妻双方一部分精力分散到家务中,一部分感情转移到孩子身上。其中,母亲表现得尤为明显。WWw.qg13.COM

有一位丈夫说:“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再也没有单独吃过饭,当我提出和她一起外出娱乐时,她就说我不懂事。在她眼里,只看得见孩子!”这位丈夫对妻子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在妻子看来,自己抚育孩子辛苦,丈夫理应更加体贴、关心,作出牺牲也属应当。倘若丈夫仍像过去那样生活,就会认为丈夫太自私,永远把自己看得最重。由于共同生活的减少,夫妻感情直接交流的机会也会比以前少;“感情转移”又有可能造成情感体验上的误解;加上家务的劳累,常使夫妻性生活出现不和谐。于是,原先亲密和谐的夫妻,随着子女的问世,渐渐地出现矛盾、纠纷也就找到原因了。

二是对子女期望的落空引起夫妻感情的不和。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精力,寄予厚望。孩子健康、活泼、懂事、上进,父母高兴;孩子体弱、生病,或者犯了错误、发生了什么意外,父母由于期望的落空,各自“情绪指数”下降,就容易互相埋怨责怪。

有对夫妻,婚后感情一直不错,有了孩子后,只要孩子一生病,丈夫就怪妻子没照顾好,妻子责怪丈夫没为自己创造条件,于是经常争吵。另外,孩子上学后,如果学习、品德等方面不理想,也会成为夫妻间口角、争吵的导火线。

三是教育方法的不一致造成夫妻间的纠纷。一位母亲曾说,她常因自己和丈夫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分歧而吵得不可开交。例如有一次,他们的独生儿子发脾气,把丈夫刚买给他的新式玩具赌气丢在地上,并一脚把它踩烂。丈夫见了,上去就是一巴掌。妻子看见丈夫这样粗暴地对待儿子,就骂丈夫“不像父亲”、“好像儿子不是你亲生的”之类,丈夫自然不买账,于是,父亲同儿子的矛盾很快演变成丈夫同妻子的纠纷。

这位母亲的经历,恐怕在许多夫妻中都发生过。虽然天下父母都爱子女,都希望子女成才,但是,怎样爱子女,什么才叫爱,怎样使子女成才,成什么才呢?在大的价值目标上,夫妻双方观点都不一定相同,在小问题上,分歧就更是屡见不鲜。孩子一次测验不及格,或者说一次谎,或者做错一件事,或者提出一项什么要求,都会引起父母间不同的看法。如果父母双方自尊心都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有道理,对方的意见不足取,那么,冲突肯定不可避免。

编辑推荐

看不清自己的角色,是很多夫妻冲突的根源


看不清自己的角色,是很多夫妻冲突的根源

赵悦辰

人们常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其实结婚是6个人的事,这6个人是谁呢?他们是两个成年人、两个家长、两个孩子。这么说也许你觉得晕,我来解释一下,每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三个部分:内化的家长、未长大的孩子、当下的自己。所以两个人结婚后实际上是6个人的互动。

这样麻烦就来了,比如老公说:“今天我要加班,你接孩子吧。”老婆说:“你对工作有责任,对家也要有责任啊,凭什么每次都我接孩子,我不要!”老公的话前半部分代表了一个成年人在说话,后半句实际上代表了他内在的家长在指挥。老婆说的“你对工作负责,对家也要负责”的话是内在家长在说教,接下来说的“凭什么每次都我接孩子,我不要“是内在孩子的说法。所以这段对话实际上是成人+家长对家长+孩子。对话的结果吵起来的可能性比较大。

放眼望去,很多爱人之间不知不觉形成了这样几种危险关系:

第一种关系是家长对家长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经常听到的词儿是: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要等等,还有很多批评、指责和教训。两个人都像掌权当老大,控制对方,但是一山难容二虎,他们生活在三天一大吵,每天一小吵的世界里痛苦不堪。

第二种关系是孩子对孩子。他们的关系更奇葩,像小孩过家家,在一起就争,见不着就想,遇到家里要承担的事情互相攀比,经常为做家务掷筛子。总之各种小孩的想法、做法曾出不穷,让人经常有哭笑不得的感觉。这样的生活像个幼儿园的世界,小两口的逻辑永远停留在未成年。这样的两个人,自己的生活都乱成一团,要是再有个孩子,三个小孩的世界可以想象得有多疯狂。

第三种关系:成年人对成年人。真正的成年人有个核心特点就是心智成熟,那到底什么是心智成熟?心智成熟的人在情绪管理、分析问题方面能力较强,情商较高,能够理解自己和别人,待人接物善于把握分寸,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平和,内在比较有力量,有能力承担各种为人的责任。

两个成年人的相处会让我想到舒婷的诗《致橡树》中的几句: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种状态实际是两个人在爱情中人格都很独立而且有尊严,虽然相爱,但彼此尊重各自的人格边界,有身体的融合、灵魂的交流,也有各自独立的世界。

第四种关系是家长对孩子。在这种关系里,一方固定扮演家长角色,另一方固定扮演孩子角色。家长负责照顾、承担、指挥,孩子负责讨好、听话、依赖。家长控制、强势、抱怨,孩子委屈、压抑、无能。这显然是个不平衡的关系,只要有不平衡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家长一方觉得很累、抱怨但却不撒手,孩子一方觉得很烦、很憋但却不愿承担。家庭在这样的关系里会生长出很多毒瘤,比如不满、愤怒、怨恨、攻击等,还会出现重伤行为:无性婚姻和婚外情。

这种关系也会让我想到致橡树里的另外几句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诗里所说的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是形容有的人在爱人面前是弱小的孩子,依赖对方的强大活着。而痴情的鸟儿,泉水,险峰,这些都是扮演孩子的人对扮演家长的人的讨好。

每个人进入亲密关系之前都需要体会一下自己内在的三个人,哪个人是主角,哪个人是配角,这样做可帮助你对未来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进入关系以后你还要体会一下对方内部的三个人,这样你就能很容易知道你们可能建立什么模式的关系。

另外在你和他的互动中,也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看看当下是哪个人在说话,对方是哪个人在说话。比如:老婆说:老公,周末我想让你陪我看电影!这是内在孩子在说话,老公说:好的,我一定尽量安排时间陪你。这是家长的部分在说话。老公接着说:“如果公司有紧急的事情我就下周陪你好吗?”老婆说:“好吧。”这两句就是成人部分在说话。

所以大家在互动中要时时觉察,可以把家长对孩子,成人对成人、家长对成人、孩子对成人几种交流模式交替使用。不要一味的当家长或孩子或成人。单一的状况都会让人很乏味无趣。最好的比例是成人占50%,家长孩子各占25%,这样就有了成人的成熟、家长的强大、孩子的可爱。这就是三合一完美爱人,世间珍品!

延伸阅读:你知道PAC理论吗?

文字来源:孟然F的博客

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

Eric Berne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PAC分析。

“父母”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心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心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夫妻间冲突与暴力


夫妻间冲突与暴力

有些夫妻约好在孩子面前不要争吵,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坏榜样。孩子总是向父母学习,所以,孩子这样便学到每当有问题或困扰时不应在人前说出,而是要暗自隐忍、吞下委屈,或者对别人诉说,总之不会向当事人直接提出讨论。这样,孩子学不到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

如果夫妻有争执时在孩子面前讨论,孩子看到父母能够平静地处理冲突、诉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愿意共同谋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决冲突,孩子便不会因为父母之间有冲突而惧怕惶恐了,会从中明白冲突是可以解决的,当冲突出现时,他便知道可以怎样做了。

如果争执变得激烈,但两人仍然能够坚持上述的态度,并且事后为自己的情绪而向对方道歉,孩子便能明白:(1)激烈情绪是不对的,并且是需要道歉的;(2)激烈的冲突是可以处理的,无须惧怕。这样,孩子便获得了更宝贵的学习经验。

无论什么原因,使用暴力是不对的,因为暴力是错误和无效的行为。暴力的方向是伤害和排斥,而感情关系的起源和凝聚力是爱,两者是反方向的。所以,每当有暴力在感情关系中出现,使用暴力的人是在发出一个信息:我不单已经不再爱对方,而且准备摧毁这份关系、伤害对方。对方因此再没有维持这份关系的责任、需要或可能性。

所有文明社会的法则都不允许一个人伤害另外一个人,感情关系里的暴力行为触犯了法律,是有刑事责任的。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都被受害人默默忍受而不为外人所知,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比前面说过的冲突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很多家庭里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是孩子,其中包括把对配偶的怨愤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当有家庭暴力情况出现时,应认真面对而不是隐瞒或漠视,还应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状况及行为表现(有没有异常行为),若有,跟孩子谈谈,甚至可以考虑叫孩子搬去亲戚家暂住。

能过一辈子的夫妻,是怎么处理冲突的?


有一个问题我很想问你:

这世界上有健康的亲密关系吗?

或者说,到底有没有人能好好过日子?

你见过吗?

我见过很多号称是模范夫妻的朋友们,多年的婚姻,转眼间就可以烟消云散。

我可以看到很多夫妻终日里乌烟瘴气地吵来吵去,不知所云。

这么多负能量的情感关系,让人真不知道,婚姻到底是个火坑还是火坑呢?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亲密关系呢?

夫妻俩的矛盾,到底怎么处理才算是好好相处呢?

别着急,我来告诉你。

你想共生,我想分化

曾经被姐妹们戏称嫁给爱情的萝莉,这次情人节居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和我们哭诉:我感觉他不爱我了!

怎么可能不爱萝莉了?婚前他们可是朋友圈里的标杆爱侣啊,每天24小时有18个小时在卿卿我我,剩下6个小时那是嘿嘿嘿累了,干脆抱在一起睡着了。

这刚结婚不到半年,怎么就不爱了呢?

萝莉抽出一张纸巾,狠狠抹了一把眼泪,顺带擤了擤鼻涕,开始一条条列举丈夫的罪状:

他最近不愿意和我逛街了。

他也不怎么说“我爱你”了。

最重要的是,他宁愿和兄弟出去耍,也不想多陪陪我了!

可不是吗?

曾经,萝莉爱她的男人,爱的如火如荼如痴如醉,恨不得把对方揉进自己的胸腔里。

男人也爱萝莉,在他第一次见到她的那一刻,他就被萝莉似火的柔情点燃,爱的火焰一发便不可收拾。

那个时候的他们好似融为了一体,生生把两个人活成了一个人。

而现在,进入了磨合期的他们,只要心理距离上有毫厘的变化,都会被彼此敏感地察觉到。

共生是大多数感情处于恋爱期的主题。此时的情感双方就像被分成两半的孤独灵魂,寻寻觅觅二十多年终于遇到了另一半灵魂,迫切地想要合二为一。

个体最早的共生状态是在胎儿时期,这个时期,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

饿了,不用说话

渴了,不用张嘴

直接就通过脐带从母亲那里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男女之间的共生,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取满足的方式。

而矛盾,则产生于分化阶段。

萝莉们想要获得高浓度的爱和满足,并和男人一起创造了高浓度的共生关系。但是,共生也意味着你将不再是你自己,就像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如果一个人无法搞清楚“我妈妈的感觉”和“我自己的感觉”,究竟哪个对哪个错,那么她将会面临失去自我的风险。

所有孩子都最终会离开母亲,从共生中分化出来,作为独立的个体去探索世界,以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开始。

我们渴望共生,渴望和亲密爱人在一起,但是真的与人亲密无间了,我们又会害怕失去自我。

当两个人过度亲密,会给双方带来一种危机感,即我不存在了,我要消失了。这是一种类似于死亡的感觉,是让大多数人感到恐惧的感觉。

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想要共生,另一方想要分化,或者共生分化摇摆不定,那么,矛盾便应运而生了。

萝莉们的丈夫,最终选择用远离亲密爱人的方式,来让自己感觉到自己还活着。甚至刻意与爱人产生分歧,用不同,用矛盾,用冲突,刺激自己,让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窒息前,感觉自己还是有感觉的,还是有呼吸的。

理想化破灭,是谁的错?

呦呦,此呦呦非彼呦呦,这个呦呦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姑娘。

她有点自卑、有些柔弱,还有点敏感,总是小心翼翼的,看起来就像是个被人一碰就会碎掉的娃娃。

她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爱她的人了。

结果,一个大暖男从天上掉下来砸中了她。

暖男对呦呦呵护倍加,呦呦大姨妈来了给熬红糖水,呦呦半夜发烧,跑遍药店买退烧药,每天早餐晚餐变着花样哄呦呦。

恋爱,结婚,两年时间,把呦呦从受气小媳妇养成了小公主。在暖男这里,呦呦不再自卑,不再小心翼翼,学会了撒娇,还学会了霸道。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不就是遇见一个愿意宠你的人吗?

可是,美好的剧情总会被反转。虽然婚后暖男一如既往的对呦呦好,呦呦却越来越不满意。

从呦呦不满暖男沉默,到呦呦指责暖男反驳,再到二人彼此对骂,就一个核心:暖男不够男人。

自卑柔弱的时候,觉得自己没人爱,等有个人愿意倾尽一切温柔相待的时候,内心渴望爱和依靠的愿望被唤起,开始觉得对方不够男人,只会在小事上照顾自己,却不能像个真正的男人那样承担起一切。

这是一个叫做“理想破灭”的悲伤故事。其根源在于,呦呦们的未完成情结在渴求被满足。

呦呦们在童年早期,父亲缺失,没有得到父亲足够的爱和高质量的陪伴,没有获得来自父亲的支持和认可,让小呦呦们不能认可自己,进而产生自卑,觉得自己不被爱,不值得被接纳,希望有个像父亲般的人来支持自己。

当呦呦们遇到了暖男,似乎就回到了当年父母那里,暖男们像父亲一样照顾柔弱的自己,变成了呦呦们心灵上的父亲,代替父亲给呦呦们强大的依靠和力量。

我们总是会想象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可是男人是“有所不能”的,当男人身上所承担的关于父亲的投射开始崩溃时,男人在呦呦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便破灭了。

原来你不是无所不能。

原来你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原来你也只是像我一样会哭会害怕的孩子。

你和我不一样,我不怪你。

思思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有情商的女人。她和所有爱慕她的男人,都巧妙的保持了一种礼貌,而又不伤人的关系。

这样一个高情商的女人,却干了一件傻事,而且是毁一辈子的傻事,她嫁了个神经大条的男人。

她也不过是想,婚后可以和这个男人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毕竟相处不累才是王道,而且她在他身上看到了久违的简单和轻松,想一想未来的那种简单平淡的日子,她的心就化了,义无反顾的就嫁了。

可是,很快,他们之间就出现了问题。

就像所有感性的女人和理智的男人之间的冲突,思思喜欢诗情画意,男人喜欢单刀直入,思思想要被安慰,男人却讲了一大篇道理,思思指责他不懂她,他说我已经做这么多了,你还想要怎么样!

是所有男人都这样,还是思思运气不好呢?

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注定了男人和女人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

女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她们遇到一件事的时候,情感比理智先行,先做出情感反应,然后才会具体到认知和行为。

男人则不一样,他们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先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降低风险,然后才会有时间让情绪上场。

正是这种差异,让思思们觉得男人从来不理解她们,当她们伤心需要安慰的时候,男人们给的却是生硬的道理,当她们想要被关心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指导方法。

久而久之,女人心中的不满积压的越来越多,男人再次滔滔不绝讲大道理的时候,女人就会不耐烦地打断他,明里暗里地指责男人说的不对,指责男人不理解女人,男人也会变得不耐烦,二者间的矛盾也越发激烈。

健康的亲密关系该如何处理矛盾?

越是亲密,越是真实,越是容易在关系中爆发矛盾。

当遇到我们的亲密爱人之后:

萝莉们想要和爱人融为一体,完成共生,但是最后却遭到了排斥;

呦呦们渴望在亲密关系中重获父母般的爱护,弥补缺失,却最终希望破灭;

思思们渴望能够亲密爱人心灵相通,相处不累,却发现怎么也不能够。

矛盾的背后是不够理解自己,不够接纳对方,把内心的缺乏归咎于别人,把曾经的渴望投在眼前人上。那些理不清的需求,看不到的创伤,不断在关系中寻找被满足,被治愈。每一个人,本是想要活得更好,奈何,却因为不自知,而让关系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很多时候,尝试着去理解自己,接纳彼此,化解关系中的矛盾其实并不难,你可以通过一下几点来调整你你们的关系,让爱自由流动。

一、接纳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接纳彼此的阴暗面。

每一段关系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段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亲密的增加,彼此之间会呈现出很多以前不敢呈现出来的自我。

每一次的发现,都让关系中的你们更加接近真实的彼此,这是进步,也是挑战。

当我把我的脆弱,我的伤口,呈现给你看的时候,我希望能被你接纳,被你疗愈,这是一次在伤痛中获得新生的机会。

所以,我希望,最无力不堪的自己,能够被看到,被接纳。

二、觉察情绪按钮,找到情结所在。

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容易被触碰的情绪按钮,一但被触发,我们就变成机器人,变得癫狂、敏感、悲伤、易怒,就好像被一匹魔兽控制,失去了对当下的感知。此刻的我们,已经不是我们。

有些姑娘从记事起就是爷爷奶奶养育,虽然很想念父母,可是父母一次次的回来又离开,每一次都留下姑娘撕心裂肺般的哭。后来,姑娘不哭了,却从此有了心结。只要有亲密的人离开,即使是短暂离开,也会焦虑不安,甚至悲伤心痛,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裂开了。

分离,便是有些人的情绪按钮,只要有分离,便会有比常人更加强烈的情绪反应。

每个人的情绪按钮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心结也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关系中彼此的情绪按钮,就能在对方被触动的时候,拥抱他,给他支持和安慰,降低伤害,减少冲突。

三、使用爱的五种语言,表达你的爱意。

这五种语言分别是:

1.肯定的言词——发现关系中积极,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2.精心的时刻——一起去散个步,吃个饭,有一段独立在一起的时间

3.接受礼物——能够表达“他在想我”的礼物

4.服务的行动——为你的TA做一些事情,让TA开心,对TA有意义的事情

5.身体的接触——亲吻、拥抱、牵手、抚摸

这五种语言,是超越语言层次的爱的表达。能够恰好的让彼此在生活中细微的地方感觉到彼此的爱意。

当然,可能每个人在这五种能力上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样的爱的表达形式,不要一根筋用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对待对方,万一别人并不喜欢呢!

实际上,亲密关系中的矛盾,都是一种情绪能量的不平衡,当我们的能够在关系中清楚理解彼此的情绪能量状态,看到他的运转方式,知道冲突是怎么产生的,矛盾就化解了一半了。

有人说,经营一段亲密关系,需要用心、用脑、投入。

用心,就是投入情感,用真情去付出;用脑,就是动脑筋,笨办法是行不通的;投入,就是经济、精力、行动上的投入,光靠一张嘴说是经营不好关系的。

所以,如果下次你们的关系中再出现矛盾冲突,不要完全失去理智,陷入一场口水战。尝试用今天的方法,去理解彼此,找到冲突背后的原因,一起努力调整改善关系。

即使对方并无改变的意愿,你依旧可以用这种方法做单方面的努力,因为当关系中一方发生变化时,另一方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就是,如果拯救不了婚姻,我们就先拯救自己。

不懂得处理差异,是中国夫妻大的问题


不懂得处理差异,是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

人物介绍:

约翰·贝曼博士,注册心理学家,注册婚姻家庭治疗师,美国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AAMFT)认证的督导,齐家盛业特约导师。享誉国际的作家、心理治疗师和教育家。

他是国际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博士。在这位顶级萨提亚大师眼中,中国人的婚姻是什么样子?想拥有一个好婚姻,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功课呢?

不懂得处理差异,是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

在约翰·贝曼博士看来,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得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差异。当夫妻俩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吵架、打架,甚至衍生暴力;可能会为了避免吵架而选择逃避问题,就好像钻进地底一样,两个人都不开心;可能会妥协,你退一步,我让一步,但是心不甘情不愿。无论是选择哪一种,夫妻的亲密关系都会受到影响。过去,我们常常说要解决婚姻中的冲突,但冲突是夫妻差异的结果。如果等发展到冲突的程度再去解决,恐怕已经有些晚了。

“为什么他们不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呢?那是因为在面对伴侣时,很多人总是觉得:我的感受比你重要,我的观点比你重要,我的期待比你重要,我的工作比你重要,我的父母比你重要……那么,伴侣很自然地感觉被拒绝、被抛弃或者不被理解,于是争吵或者冷战出现,夫妻的亲密关系就被破坏了。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人的存在本身,比行为、感受、观点、期待更重要。所以,在解决夫妻差异时,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什么更重要?只有搞清楚这件事,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接纳——哪怕我不喜欢,但是,我可以接受。”

曾经,约翰·贝曼博士和太太的最大差异是关于时间的运用。他们都是治疗师,而且满世界地跑。有一段时间,约翰·贝曼博士来中国,太太去土耳其;约翰·贝曼博士来新加坡,太太去伊朗……结果,他们相聚的时间非常少,都觉得在对方心中,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因此发生过冲突。通过沟通,他们更加尊重伴侣的感受,在安排自己工作的同时考虑对方的安排。比如这一次,约翰·贝曼博士原计划是10月去新加坡,但因为太太10月在加拿大,所以他特意把去新加坡的时间调到11月,这样夫妻俩就可以在家里共度一个月,享受亲密。

在性生活上,很多夫妻可能会有差异:一个希望每天都有,另一个不感兴趣;一个希望只在床上,另一个希望变换地点;一个喜欢白天,另一个喜欢晚上……如果这些差异解决不了,那么,夫妻就很难拥有性的亲密。约翰·贝曼博士会帮助这些夫妻意识到:妻子(丈夫)比我的欲望更重要。既然,人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差异自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夫妻俩就可以放下期待,坐在一起讨论差异,运用自己的资源做出更适合他们的选择。

还有很多人会认为父母比伴侣更重要,夫妻之间因此产生很多矛盾。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很少发生,但在中国比较常见。约翰·贝曼博士认为,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入侵,可能会把家庭关系搅成土豆泥。

比如,有些婆婆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想做儿媳的“老板”,儿媳要么事事讨好婆婆,觉得自己被贬低、不受重视,渐渐在心里积攒很多怨气;要么逃避退缩,对婆婆敬而远之,和丈夫的关系疏远;要么是指责婆婆和丈夫,家里硝烟不断……无论是哪一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都会导致婆媳冲突的产生,进而影响夫妻的亲密关系。而通常情况下,对这个男人的争夺,会以媳妇的失败告终,因为婆婆是不可能把儿子放下的。

约翰·贝曼博士认为,夫妻的亲密关系更重要。如果婆婆能够放下儿子,把他还给他的妻子,这是最理想的。但是,我们不要因此去指责婆婆,因为冲突的产生,儿子和儿媳也有“贡献”。同样,儿媳也不要因为婆婆不喜欢自己就自责,觉得自己不好。在萨提亚的理念里,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错。

遇到这种婚姻咨询,约翰·贝曼博士一般会首先探索夫妻俩的状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的感受怎么样?你在想什么?”然后再帮他们看到自己内心的渴望,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要。

最关键的是,约翰·贝曼博士会帮助他们放下批评和指责,进入婆婆的内心,去看看她的感受和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婆婆可能会担心被儿子抛弃,感觉恐惧、愤怒、丧失。所以,约翰·贝曼博士会教男士如何给妈妈安全感,比如亲口对妈妈说:“我不会从你这儿跑掉的,我不是拒绝你。我和妻子只是有了新的关系,就像你和爸爸。我做好儿子的同时,也可以做好丈夫,这是两种不同的角色。我现在和你说这些,也是为了我的孩子,因为只有一个好的婚姻,他才会幸福成长……”还可以每周拜访妈妈,给妈妈买一些礼物,用实际行动给妈妈安全感。丈夫还必须要长大,学会独立,承担自己在婚姻中的责任。

约翰·贝曼博士也会帮助妻子调整期待,把期待婆婆改变调整为自己改变。接触自己的渴望,学习如何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她渴望被爱、被接纳,那么,就可以坦诚地告诉丈夫:“我想跟你多待一会儿,我想让你对我感兴趣,我希望跟你单独做一些事,而不是跟你妈妈一起,我渴望和你有身体上的亲密……”这样,她的渴望才能够被丈夫接收得到,才有可能实现。

约翰·贝曼博士说:“我们一定要明白,伴侣是不可能满足我们每天所有期待的。如果能放下一些期待,就能为彼此的态度和关系留有空间;如果放下对过往的失望,对伴侣多一些感谢,爱就能流动起来;如果放下指责,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夫妻关系就能够更加积极,更有活力。”

没有亲密的夫妻是室友

“大部分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他们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丈夫’变成‘爸爸’,‘妻子’变成‘妈妈’,作为夫妻的互动越来越少。如果做个比喻的话,中国的夫妻像是两条平行线。丈夫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伴家人;妻子忙着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没精力和丈夫交流。虽然两条线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延伸,但是彼此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却很少。没有亲密,又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

在约翰·贝曼博士看来,夫妻关系不能停留在做事情层面上,而是要保持积极的互动和连接,也就是要增加亲密。其实,他们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亲密。

比如情绪的亲密。每天在很多细小的事情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回到家里,快乐地问候一声彼此;分开后,打一个电话,哪怕很短。用开放的姿态分享彼此的感受,既分享快乐、喜悦、幸福,也分享担心、失望、悲伤,甚至是愤怒和恐惧。这种有规律的表达,会让婚姻在细微处连接,保持活力。

性的亲密和身体的亲密也很重要。女人能够把两者分得很清楚,男人则容易混淆。当妻子说“我想和你靠近一点儿”时,丈夫的反应通常是:“好,那我们上床吧!”事实上,妻子此时渴望的只是耳鬓厮磨的温暖和亲密,而不是性。很多女人抱怨过这个问题,他的建议是:“你可以给伴侣一个清晰的信号,比如,我只想牵你的手。”

男人经常把身体和性绑在一起。有些女性害怕被伴侣拒绝、批评、攻击,会习惯地讨好丈夫。在心理能量不足时,她们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也可能会不一致,让男人误以为女人说“不要”时,就是在说“要”。

性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对某些男人来说,被妻子拒绝性要求,意味着:你不爱我了,你不在乎我,他会感觉很愤怒,很受伤。约翰·贝曼博士建议妻子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刻的这个时间不合适。”丈夫就知道,是时机不合适,而不是他这个人不合适,自尊就不会被触犯。不过,性的亲密对于夫妻关系是很重要的,它会让婚姻充满活力。

在精神方面,我们可以拥有智力的亲密、审美的亲密和灵性的亲密。智力的亲密,是指夫妻可以一起讨论重要的话题,比如社会、经济、政治、天文、地理、历史等等,包括自己的专业。约翰·贝曼博士和太太经常讨论心理治疗的话题,如何处理精神分裂、如何处理创伤等等。他们也会分享彼此对生命、宇宙的看法,这些讨论会让他们在智力上连接。每当和太太讨论这些话题时,约翰·贝曼博士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因为这种感觉太享受了!审美的亲密,就是能够一起欣赏美丽的东西,比如音乐、艺术、诗歌等能够陶冶人情操的“阳春白雪”。约翰·贝曼博士和太太就非常享受一起听音乐,一起看芭蕾的美好时光。灵性的亲密,是指夫妻在灵性的层面是有连接的。拥有灵性亲密,并不表示夫妻俩要一起去教会,而是能够一起体验生命力,比如,两个人可以一起静心、冥想等等。

娱乐的亲密和社交的亲密,也有助于改善婚姻质量。约翰·贝曼博士和太太拥有社交的亲密,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经常一起参加聚会。所以,周末的时候经常会讨论:“这周想见谁?跟谁一起吃饭?在我们家吃,还是在他们那儿的饭店吃?”娱乐亲密是指夫妻俩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一起开心地玩,比如滑雪、打球、唱歌、游泳等等。

约翰·贝曼博士解释说,一个好婚姻,不意味这些亲密都必须有。比如,他和太太在娱乐方面的亲密就很糟糕。约翰·贝曼博士喜欢打乒乓球,但是太太不喜欢;太太喜欢填字游戏,约翰·贝曼博士不喜欢。很多人去温哥华都会滑雪,他俩从来不去玩,宁肯晒晒太阳,什么也不做。因为他们已经拥有很多种亲密,所以即使缺少娱乐的亲密,也不影响感情。

在夫妻治疗中,约翰·贝曼博士通常会建议夫妻至少要拥有3种亲密,只有一种亲密肯定是不够的。他经常会和求助的夫妻一起讨论:“你们是如何发现彼此之间的亲密呢?有哪3种亲密,你们是愿意改善的?”当他们拥有了3种亲密之后,可能就会慢慢增加别的亲密。有时候,不同的亲密是可以叠加和融合的,比如,拥有社交亲密后,讨论的话题增多,可能又会拥有智力的亲密;拥有身体的亲密,性的亲密自然也会改善。

约翰·贝曼博士说:“我们的婚姻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增加亲密的方式,丰富我们的生命,改善我们的婚姻。”

“生个孩子才知道嫁的是人是狗”,这句话大的问题就...


早上,闺蜜打电话给我说:亲爱的,今天说好来看你的,可是我表妹来了,她年前也刚刚生过孩子,我方便带她一起过来吗?

我正寂寞空虚冷,连忙说没问题,你带过来吧!

闺蜜高兴地说,那我等下就过来,她还是你的粉丝呢,是她知道我要来看你,一定要跟着我来,我才给你打电话的。

没过多久,闺蜜带着她的表妹过来了。

叫她小D吧,当我第一眼看见她,就觉得她不开心,眉眼之间都是哀愁,一点也没有初为人母的喜悦,闺蜜偷偷告诉我,小D正在想着要不要离婚,想听听我的意见。

小D是去年12月生的宝宝,现在快5个月大了。

她生孩子那天是凌晨,半夜被疼醒了,就把老公推醒,说自己可能就要生了,老公睡眼朦胧地醒来,一脸不爽,抱怨道:你可真会挑时间,半夜里要生,白天那么多时间,偏偏不生。

插播一句,听到这里,我很想甩她老公两耳光,这是女人自己可以选择的吗?

然后,老公叫醒自己的老妈,一家三口去了附近的医院。

因为是头胎,产程很慢,疼了7,8个小时才开了一指,老公一直在旁边说:怎么这么慢啊,还要多久啊?你看人家骑车去买个菜就生出来了。

到了晚上,宫口也没有全开,她老公受不了,就说反正还没生,我先回家睡一觉。

阵痛的疼痛,远远没有老公的冷漠更让人心疼。

几个小时以后,她生下一个7斤多的儿子,婆婆看见孙子,笑得眼睛都没了,孩子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因为有侧切伤口,小D疼得满头冷汗,老公还未回来,她打电话给他,电话响了好久都没有人接,最后,是护士看她可怜,把她扶回房间的。

那个夜里,小D是流着泪到天明的,甚至忍不住哭出了声音,隔壁床上的产妇和她老公以为她是伤口疼,好心地安慰她,而她婆婆忙着看孙子,嫌弃地对她说:都生完了,有什么好哭的?

早上快9点的时候,她老公终于出现了,小D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接电话,她老公理直气壮地说电话搁无声了,没听见怎么接?

老婆在医院生孩子,他居然把电话设置成无声,安心睡大觉,小D的心比12月的天气还冷。

月子是在家坐的,刚出生的孩子,除了吃就是睡,但她老公却嫌孩子吵着他了,没两天就搬出了卧室。

于是,小D拖着侧切伤口,一个人喂奶,一个人换尿片,一个人哄孩子,婆婆还经常嫌她带得不好,说如果不是需要她喂奶,真不想把孙子交给她带。

出了月子后,孩子洗澡,打预防针等事,老公从来不愿意帮忙,哪怕开车送他们过去都嫌麻烦。

每次她都是自己背着一堆孩子的用品,手里抱着孩子过去,看到别人都是夫妻两个,甚至一家人过来,倍觉凄凉。

孩子才5个月不到,她就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人情冷暖,也萌生了离婚的念头,可是想到孩子还这么小,她又狠不下这个心。

她伤心地对我说:

晚情姐,生个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这句话真是太对了,你觉得他配做一个爸爸吗?

我说:生个孩子才知道他是人是狗,那你生孩子之前他对你很好?

她说怎么可能啊,他一家人都很自私,当初结婚时因为彩礼就闹得很不愉快,他们希望出得越少越好,最好不出。

看着小D两难的样子,我只能在心里叹息。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新闻,26岁的小辰因为疼得受不了,提出要无痛分娩,但丈夫却坚决地摇头,拒绝在无痛分娩同意书上签字。

他说麻醉对小孩子有影响,对大人也不好,无论医生如何解释无痛分娩的麻药浓度不会对产妇和孩子造成影响,丈夫的态度依旧坚决,痛到无助的小辰哭着对丈夫喊我恨你一辈子。

网上纷纷评论:女人生个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

再往前几个月,榆林产妇因为阵痛难忍,几次提出要求剖腹,却无人理会她的要求,绝望中的她带着即将出世的宝宝一起跳下了楼,一尸两命。

当时,朋友圈几乎被“生个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的文章刷了屏。

我却并不认同这句话。

我不相信一个从结婚后就对老婆疼爱有加,事事都照顾考虑老婆的感受,怀孕时倍加呵护的男人,会突然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罔顾她在鬼门关走一圈的遭遇,对她无情冷漠。

当然,我也不相信一个从结婚后就对老婆自私冷漠,事事都不考虑老婆感受,怀孕时各种奇葩表现的男人,会突然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对她情深意重,恩爱有加。

所以,你嫁的男人是人是狗,怎么会需要等到生个孩子才知道呢?你不是一早就该知道吗?

如果他从结婚后就对你疼爱体贴,那么,你生孩子的时候,他对你绝对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他从结婚后一直对你不怎么样,你觉得他会突然转性?

如果他的表现一直是后一种,你还敢跟他生孩子,我只能说佩服你的勇气,更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是觉得也许有了孩子之后,他会突然懂得爱和责任,从此好好对你吗?

我不能说这种可能性绝对没有,但基本和中彩票的概率一样,你觉得你的运气有这么好吗?

而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女人要等到生完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接下来怎么办呢?

有了孩子,很多事变得更复杂,更难抉择。

一个女人需要等到生完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那么,她除了识人眼光是有问题之外,性格往往也优柔寡断,否则早就及时止损了。

而性格这种东西,最难改变,一个性格优柔寡断的女人,没孩子之前就有选择困难症,有了孩子后,只会加重。

看着那个猪狗不如的男人,想离开他,可是看见孩子才几个月大,一想到孩子会没有爸爸,虽然这个爸爸有和没有其实没啥区别,但在她们眼里,名义上的爸爸是非常重要的,是她们应对世俗眼光和内心虚弱的最佳屏障。

可是他的各种表现实在是令人伤心绝望,离开他的念头,一天可以产生100次。

所以,她们往往就在这两种选择里,纠结、反复、难受,然后,孩子慢慢长大,自己慢慢苍老……

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夫妻之间的争吵

孩子往往比成人敏感得多。夫妻之间争吵或斗气时说的一句有刺的话,往往对方未曾听得明白,孩子便已经完全收到。孩子碰上这些事是完全不知该怎样做的,他们只好装作没事,其实内心很是惶恐。父母不愿讨论这个问题,孩子绝不敢提出或者询问,只会暗藏在心里。这样的孩子会在睡眠中咬牙、做噩梦、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哭、经常生病、不能集中注意力、胆小、无力感重、易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

任何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孩子内心里,都是一份无可代替、不能动摇的“铁三角”关系。在孩子极深层的潜意识里,这份关系是极为珍贵、不容挑战的。无论什么事,孩子都不允许这份关系受到伤害,同时孩子会愿意做任何事、做出任何牺牲去保持这份关系。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他们的内心既着急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便只得以牺牲自己去换取父母的和谐了。孩子的潜意识会推动他制造一些自己的问题出来,以为这样做能使父母停止争吵:因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无暇争吵。这便是孩子多病、学业成绩骤降、出现不当行为的原因。

今天的社会,人们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但又不懂得有效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所以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孩子也常满怀怨愤、惶恐。国人传统的家庭相处模式强调“以和为贵”,但是没有把问题引起的情绪困扰消除的“和”,其实只不过是“苹果皮式的和谐”:外表光滑亮丽,而内部也许已经变黑坏掉。这样的“以和为贵”,其实只会促使婚姻走向破裂。

孩子内心深层的信念是:父母都是完美的、绝对不会错的,并且都是要完全支持的。所以当父母争吵或分手时,孩子无法理解,不知如何是好。这样引起的信念,会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产生动摇,因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各种事情。所以,夫妻关系的破裂,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且无法避免,也许一些技巧可以减少这份伤害,在这部分我便介绍这些技巧。

周冬雨引起了众怒:有些感情,是你无法逃避的


国庆结束前一天,周冬雨又和我们开了一个“重磅消息”的玩笑

本来就有假期综合症的我们,已经在努力克制内心的各种抵触,但我们的周冬雨却又来了这扎心的一刀!

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逼着让我们大家不要逃避“假期综合症”的到来!

1

为什么周冬雨的玩笑这么扎心?

为什么周冬雨这条消息,让人感到如此扎心?

还是源于人们想要逃避再次进入繁杂的工作状态的原因。

这其实也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

我们大脑中的“逃避指令”往往多于“思考指令”。神奇的是,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逃避问题。

在感情中也是一样,有些行为就是一种逃避,逃避眼前的不舒适、痛苦和困难。

就比如伊姐的朋友小A,她和老公已经结婚四年了,在第四个年头,她老公出轨了,和伊姐倾诉的时候才知道,她和老公相处的这4年里,其实有非常多的问题,但两个人都没有很好的去解决。

就比如,小A脾气比较大,她经常会对她老公发火,但他老公的性格并不是想在激烈的吵架中解决问题,所以选择了逃避问题,只留小A一人发泄情绪。

他的这一行为激化了矛盾,小A更加歇斯底里,最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差,她老公甚至选择了出轨。

其实,很多男人在面对感情问题时都很容易选择逃避,因为这种逃避可以让他暂时的感觉到解脱,但这仅是一个暂时性的好策略,并不能起到解决两人之间核心矛盾的作用。

他们一般会有两种心理,一种是认为当下挺好的,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久而久之,逃避就成了一层坚硬的外壳,甚至会把逃避当成一把保护伞,这之后就越来越没有力量,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假象里不能自拔。

另一种是,明知道这个问题越不处理只会越严重,但还是没有勇气去面多,因为内心坚信自己解决不好,甚至等着别人主动来解决。

2

逃避心理形成的原因

害怕困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是有人迎难而上,有的人不敢面对,但明知道逃避不是办法,为什么还会下意识地逃避呢?这个问题的根源也是源于幼年时一些行为对成年后的思想在做无意识地投射。

有一个事例很说明问题,五岁的孩子跌倒了,妈妈立刻在远处看到了,惊慌地跑过来抱起来着急的问:“摔哪里没?疼不疼?下次摔倒要叫妈妈呀,我的小宝贝摔疼了吧......”而小明本来想自己尝试着爬起来,听妈妈说完,立刻大哭起来说:“妈妈,疼”。

这位母亲在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同情者和干预者,什么事都要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受一点挫折,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会下意识的认为,当自己真正遇到什么难事时,丧失了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

3

如何与有逃避心理的人相处?

通常,有逃避心理的男人,会对于自己男朋友的角色更加在意。

潜伏期时,他会对于妻子的需求非常敏感,你对他哪怕稍微的不满意或者表达需求,就会激起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假如遇到一位不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女朋友,比如通过指责、抱怨、委屈、愤怒等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男朋友的渴望和爱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男朋友常常需要首先来处理自己作为独立成熟的男性的存在焦虑,其次才能关注到女朋友真实的需求,焦虑越巨大,男朋友就越难以看到你的真实需求。当焦虑强大到自己无法承载的时候,他最容易选择的就是躲避现实的激发因素,也就是对他施压的你。

那么在他选择逃避的时候,又会引发你内心“我不值得爱,我没有被爱”的焦虑和恐惧,而引发你这一感受的原因正是你通过指责、抱怨、愤怒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被关心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还需要从自身的改变开始。

当你在指责对方的时候,经常会把指责点放在对方身上,认为首先是对方怎么做了,所以你才会有这种感觉,把自己情绪的开关交给了对方,想让对方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为我们的情绪负责。想要让别人为我们负责,就是一种控制。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要给我一生的幸福,等同于我要用我一生的幸福来控制你,这样换来的只能是对方用自己的行为来反抗你的控制,因为谁也不会甘心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

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另一半发生争执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分出第三只眼,去觉察当下的冲突中,哪些情绪是对方带给自己的,哪些是自己本身就有的,对方的哪些情绪是他自己的,哪些是被自己激发的,分清彼此的边界,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收回来,把属于对方的责任还给他。

其实,两个人相处本身就会有很多矛盾,两个人一起去好好商量,好好去做,才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毕竟,有些事情,有些感情,是你无法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