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余生,不亏欠别人,不委屈自己。

余生,不亏欠别人,不委屈自己。

发表时间:2021-01-11

【www.qg13.com - 不表白原因】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生,不亏欠别人,不委屈自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很讨厌一句话: 你能不能懂事一点? 从小到大我都被长辈们夸奖 懂事 ,然后我就会努力地再懂事一点,让大家满意,讨别人喜欢。

可渐渐长大,我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脾气和棱角,甚至没有自己强烈的要求和喜好。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懂事是囚牢也是枷锁,它困住了我内心的那只小野兽。

闺蜜说她最讨厌男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能不能懂事点 ,这时她会压制不住脾气地回呛说: 我就这样,谁懂事你去找谁去。

每次吵架的时候,忙的时候,打游戏的时候,只要闺蜜开始有小情绪,男朋友就会觉得闺蜜不懂事,太作。

闺蜜很难过,她说: 我觉得我已经很懂事了,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赚钱的能力,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用你送多贵的礼物,我努力去体谅你,理解你工作的辛苦,但是我也有委屈有情绪。

女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拥抱她的情绪,理解她的疲惫的人,而不是一个人生的导师,不是挑她毛病,给她讲大道理的人。

珍惜身边那个有时候不太懂事的女孩子吧,她不是真的不懂事,而是因为她在外面的世界太懂事了,所以才只敢在最信任的人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如果有一天,那个总是依赖你的女孩不再和你分享她的悲喜,在你面前也依旧坚强懂事,说明她已经把你从心底删除,不再需要你了。

曾经有个读者留言非常有意思,她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矫情的人,但身边的朋友总会告诫她: 以后谈恋爱了,你要懂点事,男生最讨厌女生作。

后来谈恋爱的时候她就特别注意这件事,会刻意隐藏起来自己的小脾气,温柔得像个假人,但没想到,前男友却以她 太无趣,没有自己的想法 为借口,提出分手。

后来,她遇到现任,一开始还像以前一样迁就忍让,明明不想让他跟朋友出去喝酒,却还一脸委屈地答应。

男生却一眼看穿她的谎言,和她说: 不想让我去就告诉我,你要说出来我才能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假装懂事,不要忍着。

那之后,她才终于敢安心做自己。走在大街上,男生如果忘记牵手,她就会直接要求对方牵起自己的手,工作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也会和对方吐槽,不想收拾房间,就娇憨地耍赖撒娇。

这段感情治愈了她所有的小心和不安,她再也不害怕麻烦别人,遇到困难也不用自己一个人咬牙强撑。

最懂自己的人大概就是,他明白你的为难和矫情,知晓你的逞强和脆弱,在他面前,你不用遮掩,不必躲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可能很多女孩子都有这种经历,一开始恋爱的时候,会选择伪装自己的情绪,只不过因为喜欢,因为在乎,因为害怕失去,所以选择委屈自己去妥协,去包容与迁就。

但时间久了,她们也会累,她们也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想分享喜怒哀乐,想不懂事不坚强,想被人捧在手心里,温柔地哄一哄。

我想告诉很多姑娘,你真的不用那么辛苦,真正喜欢你的人会了解你的感受,会包容你偶尔的脾气。

愿你能遇到那个人,在他面前,你不用懂事,不用怕他担心就不敢声张,不用怕他笑话而事事周全,不用兜兜转转为生活所累,不用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人。

你可以鲜衣怒马,风情万种,冷酷到底,肆意温柔,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那个人,千万别端着,别瞻前顾后,别犹豫不决,去抓紧他,因为一个真正下定决心要给你家的人,是不会嫌你麻烦的。

精选阅读

谁的婚姻不委屈?


那日看书,读到1934年某月某日的林徽因坐在北京的家中,托着腮,眼泪雨点般落下,因为,她的丈夫梁思成伤害了她,并且不肯道歉,赌气乘坐火车去了上海。

我不由微微有点吃惊,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美人,不是一生都被梁思成捧在手心里吗,怎么,也有着普通妇人的烦恼和委屈?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就在刚才,我和闺蜜佳佳聊天,她特别郁闷,觉得自己的婚姻走入了死胡同。

她说,自己和老公,每天除了一问一答的几句话,两口子基本没有什么交流的。老公虽然是理工男,但婚前花前月下时,两人也是有着说不完的话,所以才走入了婚姻。可结婚十年,两人之间的交流竟然随着年龄迅速递减,真让人抓狂。夫妻生活也像应付差事,再无当初的深情缱绻。

佳佳很苦恼,自己才三十多岁,未来还很漫长,难道就这样温吞地过一辈吗?

我的后台,天天都收到很多倾诉,大多都是对婚姻的种种抱怨。能回复的我都会尽力回复,但我知道,我的三言两语,也很难解决她们婚姻上的根本问题。

前几天,一位叫阿伟的读者留言:

我结婚七年,孩子五岁,我很想离婚,却因为孩子总是有点不忍。我和丈夫当年是冲破父母阻碍走到一起,婚后度过了一年多的甜蜜时光。孩子出生后,我不放心交给别人带,就自己在家全职带孩子。孩子两周岁,我回单位上班了,岗位变动,压力陡增,可对孩子我不想亏欠,累也坚持着。

谁知我妈妈又生病三年,更是让我像陀螺一样,孩子、妈妈、工作忙不停。我多么希望他能帮帮我,可他总是忙这忙那,很少顾及我的感受。

一次,一位男同事的玩笑短信被他检查手机时看到,不管我怎么解释他都不相信,还闹着要离婚。我不想失去他和这个家,就尽力去做到让他满意,可一个不开心就又一番吵闹,真是身心俱疲。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我提醒她,婚姻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两个人只是一味的相互指责,又怎会感觉到幸福?你同事的玩笑短信被他看到,甚至闹离婚,这说明玩笑的尺度很大,无论是谁,也会多想,你想过他的感受吗?

是的,在婚姻里,我们总是善于指责另一半。如果,你听听另一半怎么说后,你会不会反思一下自己?

一位男士,在上个月给我发来这样一段留言:苏心,看到您的文章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您文章所言很多是女性的婚姻情感问题,作为一个男性,我也很想和您说说我的问题。

我爱人曾经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我们也很相爱。婚后,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我爱人认为宝宝需要自己带,才能给她最好的教育,所以她做了全职妈妈。她的世界里只有我和宝宝,我每天下班后,也赶紧回家帮忙带小孩,只要我在家,我爱人不论大事小事都会找我,特别依赖我,我感觉特别累。

前段时间,她回单位上了班,原来的岗位被人顶替了,只好又从头开始。她心里不痛快,就整天拉着脸,自己不开心,让全家都不高兴。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她经常和男同事往来一些暧昧模糊的聊天信息,我们为此吵过很多次,甚至提出了离婚。如今,我俩回到家后谁都不愿和对方说话,各自躲在角落里面玩手机。我感觉我们的婚姻走不下去了,您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吗?

看完这段留言,我一下子就联想到阿伟,我甚至脑补出一段“他们俩是夫妻”的剧情。

你看,在婚姻里,不仅女人会觉得千般委屈,男人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刚走入婚姻的围城时,总是把爱情当作人生,希望两个人,始终保持着初见时的蓦然惊喜。其实,所有浓烈的感情,都会慢慢进入柴米油盐的平淡期。

这个时期,两人之间的神秘感基本消失,在彼此眼里变得越来越平凡。此时,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经营好这段感情,而不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想着怎么抽离婚姻,转身而去,各安天涯。

如果,在婚姻里不懂得这个真相,那么,千帆过尽,你也难以遇到那个能与你一生热恋之人。

我一位亲戚家的女儿,刚刚三十岁,从二十三岁那年第一次结婚到现在,结了离,离了结,已经离过四次婚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伴侣。

据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两个独立的个体,从不相识到相遇相识相爱相知,到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果没有相互的包容和理解,又如何走过漫长的一辈子?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林徽因,她和丈夫梁思成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但两人在婚姻中,都把丈夫妻子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在抗战期间,林徽因一人带着全家老小,长途跋涉;炮火纷飞中,两人一起走过那些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的日子。那些相扶相携,像一路繁花似锦,盛开在他们的伉俪行程中,才换得了婚姻的千般玲珑。

而所有好的感情,都是因了两个人共同的付出,才结出的幸福之果。

你一半的努力与谦和,加上他一半的上进与包容,就会捧出一个圆满的婚姻。

不宽恕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伴侣和自己


不宽恕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伴侣和自己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尤其是跟娟子、倩倩、荣荣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会心急如焚:如何摆脱童年的阴影,不让因父母造成的缺憾像遗传病一样流传下去,阻止它继续给自己的新感情、新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呢?

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宽恕。

看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情节:爱丽丝独自跟随大白兔进入大树下的洞里,那洞通往最令她迷惘恐惧的内在。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个洞往往代表着过去的伤痛。如果处理不

好过去的伤痛,长大以后你一定会把这种伤痛带到你的新感情、新家庭中,从而给你的伴侣和孩子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如果不学会宽恕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自己,你曾在心底埋下的愤恨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迸发出更多恨的能量。甚至自己当年是受害者,反过来却变成加害者,乔布斯就是如此。

举世闻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是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他的天才创举,他的奋斗历程,成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成功模板。其实,他的感情生活也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学范本。只活了短短56个春秋的乔布斯,其人生经历简直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

1955年出生的乔布斯,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据乔布斯的生父简德里后来对媒体所述,当年他和女友辛普森在威斯康星大学就读,后者不小心未婚先孕,他本想奉子成婚,但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他是叙利亚人。无奈之下,女友辛普森只好把刚出生的孩子送人,收养人是加州一对蓝领工人,不过简德里一再表示他对此事并不知情。

这个被收养的私生子,就是后来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十年来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小时候,乔布斯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孤僻的个性、暴躁的脾气使得他很不合群,跟同学打架更是家常便饭,这让他的少年生涯几乎是在不停地转学当中度过的。有一段时间,乔布斯甚至沉浸在吸食毒品的快感中。显然,私生子的出身让他背上了非常沉重的心理枷锁,他一直不肯原谅在他一出生就抛弃他的亲生父母。后来,他跟生母冰释前嫌,但是跟生父至死也未曾谋面。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你如果不宽恕曾经伤害你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你的恋人或伴侣,最后等下不宽恕你自己。其结果就是,你越恨某个人,就越会继承他身II的负能量。乔布斯可能万万没想到,命运有时候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轮回:他恨自己的生父当初抛弃了他,让他变成一个可怜的私生子,而他在二十三岁那年,也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丽莎沦为了私生女。

和他的亲生父母一样,乔布斯也有过未婚生子的经历。1978年,乔布斯大学时代的女友克里斯安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他当时却拒绝承认此事,声称自己“不孕不育”,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克里斯安只好独自抚养这个女儿,在日子艰难的情况下甚至还要依靠当地的福利制度才能度日。直到很多年以后,乔布斯才承担起抚养女儿的义务,并最终承认丽莎是他的女儿,还把她接过来跟自己的妻子和后来生的三个孩子住在一起。

乔布斯小时候是私生子,长大后他又把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变成私生女,很显然,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认为,造成这种悲剧反复上演的罪魁祸首是乔布斯的心态:他没学会宽恕。乔布斯当年被亲生父母抛弃,于是他在心底埋下了深深的恨,后来他抛弃自己的女儿丽莎,就是对亲生父母当初抛弃自己的一种报复。尽管乔布斯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一个伤口尚未痊愈的小孩。

后来,乔布斯转变了态度,承认丽莎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父女俩走到了一起,我认为,乔布斯一定是学会了宽恕。据报载,他后来信佛,成了素食主义者,还时不时跟生母见上一面,这都是宽恕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包容。由此可见,宽恕对于一个人尽早摆脱童年的阴影是多么重要!

你不付出,也值得被别人爱吗?


01

这个命题分为两部分:

总有些鸡汤学家在宣扬:你值得被爱,你值得别人对你好,你可以敞开接受别人的好,你值得别人无条件地爱你。即使你不付出,别人也会爱你!因为你很棒,你真棒,你非常棒棒棒!

然而回归现实又总有人觉得:都是扯犊子,你不对别人好别人会对你好?别人对你好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有目的的。没人会愿意对一个人无条件地付出。别人对你好,你就要也对他好,就要回报他。

鸡汤终究是鸡汤,无论怎么说,总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自己值得被别人无条件爱。所以每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就会陷入焦虑或厌烦。

别人对他一点好,他就会惦记着,并且想加倍的还给别人。诚惶诚恐,恨不得滴水之恩就涌泉相报,好让自己不亏欠他人。

然而有时候并不想回报,或回报不起。他没有那么多泉可报。所以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通常都是拒绝的,怕自己承受不了。这时候就很有压力很烦。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身边明明喜欢他的人很多,但是却不敢接受,因为不敢享受别人对他好。明明内心如此卑微觉得自己承受不起,却只能以高冷的姿态拒绝出来。

这种人因为有了“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回报他”的逻辑,他们就会经常委屈自己付出,透支自己付出。然后渴望着别人回报他,也对他好。所以他们常常失望。

他们内心也会有着很深的渴望:多想有人会真的无条件地对我好。

即使真的有,他们也是不愿意看见和相信的。因为他们无法确认明天这些人是否会对他继续好,是否会在明天就离开或索取回报。明天谁也无法确定会怎样,所以他们永远无法相信会有人一直对他好。

02

付出的人都在求回报吗?

这个逻辑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你总想着要回报他或焦虑回报不起怎么办。然而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却经常不怎么考虑回报。除非很亲密的人或大量的付出。

也就是你对别人和别人对你,经常是两套标准。

还有有时候你对别人好,真的是不求回报无条件的。比如说你捐赠的时候,请某人吃饭的时候,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安慰朋友的时候。有时候你对别人好,又是有期待的,比如你总是请朋友吃饭的时候,总是安慰朋友的时候,总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

也就是有时候你的付出是求回报的,有时候是不求的。

经验表明,无条件的对你好,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单一而论是不对的,你需要学会识别哪时候存在。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你付出了,别人在拼命回报你。反而会让你很不舒服,觉得他特别见外,在推开你。

回报别人的付出,有时候是一种划清界限的表现,是一种推开他人。那种感觉就是:我一分钱都不想欠你的,要跟你保持绝对的界限。

03

这次我们用数学来玩心理学吧。

先设定一个变数X。X=付出感。

即我们对于对他人付出的感觉是多少。注意:不是他人收到了多少付出,不是客观付出了多少,而是自己感觉自己付出了多少。

然后设定一个常数值m。m=付出舒适值。

就是我们对于陌生人、朋友、亲人、世界等其他客体的付出,是有一个舒适值的。在这个舒适值内付出,我们的付出是享受的不求回报的。超出了这个舒适值,我们的付出就不享受了,就开始求回报了。

即当Xm时,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当Xm时,付出是求回报的。

你请一个人吃饭,也许是因为他长得好,也许是因为你热心,也许是因为今天你遇到了某事心情好,也许是你单纯想安慰失恋的他。这顿饭对你来说完全可以承受得起,并且对你来说是小事。这时候你的付出感X值比较小,这种付出就在你的舒适值m范围内。

这时候你的付出就是不求回报的。别人适度回请你很好,不回请忘了这茬你也不怎么会介意,不会嫌弃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感恩之类的。

然而你请两顿,三顿,四顿,随着这个数字在增加,你的付出感X值就在增加。它就在逼近你的付出舒适值m。当你请到第4顿的时候开始感觉到了一点不舒服,你并不停下,还请了第五顿、六顿,这时候Xm。那么第5、6顿饭,就是你舒适值之外的付出了。这两次付出你就是要求有回报的,你就会嘀咕:这人怎么总是我付出啊,他怎么从来不付出啊。

可能他觉得你请他吃饭,对你这种土豪来说简直不值一提,所以他就没想过回报的事。这时候他理解的你的付出舒适值显著大于了你实际的。他理解的你的付出感也显著小于了你实际的。所以你就不舒服了,觉得这人很自私。

反之,如果他觉得你请他吃饭,对于你这种屌丝来说简直是大出血,所以你请他的第一顿他就记在心里并时时想着回报你还给你。这时候他理解的你的付出舒适值就显著小于你实际的,他理解的你的付出感也显著大于你实际的。这时候你也会觉得不舒服,觉得跟这人相处不轻松。

我们总结下就是:

你把他人的m值放得过大,过于看得起别人对付出的承受能力,或把他人的m值放得过小,过于看不起别人对付出的承受能力,都会让人不舒服。

你把他人的X值放得过大,夸大了别人的付出的重要性,或把他人的X值放得过小,看不到别人的付出的重要性,也会让人不舒服。

两个相处很愉悦,能很亲近的人,一定是这样的:

他们对于对方X和m值的感受都和对方的实际水平差不多。即他们能看到他人实际付出了多少,能看到他人对于付出的承受能力是多大,所以他们能坦然接受对方舒适值内的付出,并安然享受。

他们在对方付出过度的时候,即X开始接近或大于m的时候,能及时予以回报,以抵消超出的部分,让X值减小。抵扣过多的时候对方又反过来抵扣。所以关系在动态中很亲密。

也就是他们愿意去看到真实的彼此,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04

所以无条件的付出存在吗?

我的答案是存在的,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超出了就不存在了。

别人对你适度的好,你是可以敞开接受的。

如果你到了一个极端,贪婪地一直要,那就会让别人不想回应了。你就会证明“看吧,我就是不值得被无条件爱的”。

如果你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会对别人一点付出就急切地想回报或怕回报不了而不敢接受,那就让别人感觉到你很高冷不近人情了。这时候你就需要相信下“我值得被无条件地爱”。

05

那么问题就是:

你怎么把握别人的付出舒适值呢?

首先就是不要极端,这个值没人是0,也没人是100。所以你一定值得一部分,但不值得所有。你值得别人对你有些好,但不值得别人把生命都掏给你一辈子无条件地为你服务。

其次你就可以放下你的规条和幻想了。放下你“别人对我好,我就要回报他”的想法,这个只在一定范围内有用。放下你“好想有个人能够一直无条件对我好”的幻想,这个只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安然享受。

接下来我要说最重要的一步了:

人有时候是不想付出但会强迫自己付出的,出于某种“我应该付出”或“我只有先付出你才会对我好”的想法,人会强迫自己付出。这时候的付出其实就是超出付出舒适值的范围的,是夹杂着条件的。

因此你需要学会识别对方的付出到底是愉悦地单纯想对你好,还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对你好。他的气场、心情、氛围、感觉,都会不一样的。

这个能力得训练。就叫:敏感。

对他人的敏感和觉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练习的功课。敏感的练习很简单,两个方法:1.核对。真诚的与对方核对他怎么了,他怎么想的。当然,核对的方法不只有语言,非语言的观察更重要。2.找丛。丛愿意帮你训练,但是需要点时间和钱。

最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你需要学会识别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识别他人了。

你要识别:此刻你为什么付出?是因为你想单纯对他好,以成就自己开心自己而付出,还是渴望他认可你、亲近你、回报你而付出?你的付出是自愿的还是应该的?是开心的还是勉强的?

你对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就会对他人有感觉了。

06

别再相信鸡汤学家的“你值得”。也别再相信你头脑里的“我不值得”。他们都没有说错,所以各有一批信徒,各给人安慰。这是两个极端值,都在把人简单化,只说对了一半。

如果非得有规则,那只有一个:灵活。

根据情境来判断,而不是根据规则来判断。这也是:活在当下,此时此地。

这是一种能力。

-end-

未来不迎 过往不恋


Neither welcome the future, nor yearn the past

我的妈妈有一句名言:“今天不说明天的事儿”。当天午饭吃完,跟她预约第二天的菜谱,她就会叹口气跟你说:“今天不说明天的事儿,到时再说吧。”有时还额外奉送另外一句名言:“今晚脱了鞋,不知明早穿不穿得起来”,以告知你“人生无常,何必安排太多”。

——题记

有那么好几年,我的感情之舟,一直搁浅在对某位先生的执念之湖中。

我不太容易喜欢上一个人,相应的,一旦喜欢上谁,就会持续很久很久。

感情,也许有点像是蛛丝吧,千丝万缕,缠缚于一人身上,纵使他已走掉了,被扯断的丝线却还在风中飘荡;也或者像是熬出的麦芽糖,黏稠,越搅越稠,丝丝缕缕里全是甜意,甜味用完,余味终究尽是酸涩。

他走后,我怔在原地,怔了许久。因外表是自控而偏理性的人,我并不曾歇斯底里过,甚至不曾因失去这个人而消瘦几分。任谁看来,这件事于我来说,都早已过去。

但,我知道没有。

很多个夜里,临睡前我发现泪水一大滴一大滴砸在枕头上,才恍觉自己又想起了过去;

很多个白天,在公交车上忽然独自微笑起来,才意识到刚才又想起了他曾说过的笑话;

也有时候,不自觉用他的语调或习惯句式与人说话,醒悟过来后,给自己一个苦笑

……

“执念”这个词,看起来很美,写出来也很美,身染“执念”时度过的时光,似乎也很美——

只要,主人公不是你自己。

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自己的一生,而不是用当时的感受来感受,任何人的一生都是美的。煎熬是美的,苦难是美的,甚至,罪恶也是美的,因为罪恶常常十分有力,十分深刻,也十分真实。

但终究,一生是要靠肉身和精神活生生地捱过,单靠审美并不足够。

那时的我,还是会觉得苦,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卸下这副担子——你看,男女之间,爱而不得,爱便成为心灵无法担负的重担。也有转化升华的例子,却太罕见。

人常错觉自己是理智的动物,以为懂了道理就能当机立断,不相信情绪可以支配人生;人又常误会自己的情感,以当下的情绪发誓:“我会爱你一生”“我会永远恨你”……但其实,人的理智没有那么强大,就像人的感情也没有那么坚纯一样。

因为想要早一点走到没有他的世界里去,我试过接受其他人。

失败了。

但,几年后,并没有其他人在我身边,我却不再随时想到他,可以安然地呼吸着没有他的空气,走过他从未踏过的地砖,甚至,偶尔想到他时,也会庆幸我们最终没有停留在彼此身边:我们终究不能,承受彼此的人生。

如果人真的可以从爱情中学到什么,那么,我学到的就只是这八个字,未来不迎,过往不恋。

对一个人的执念是一场野火,最好让它自己慢慢燃尽。不要为了让它早点熄灭而泼水,因为可能适得其反,更不用因为眷恋炽热的火焰就再为野火添上柴薪——再舍不得,野火也要烧完。而当下,此刻,你心里放不下,那就放不下吧,享受有一个人可挂念的感觉,也不错。

后来我发现,不只爱情如此,人生也一样。你可以制定目标,却无法完全左右目标何时达成,该来的时候,它就来了。你恋恋不舍的东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能长存的,只有记忆。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当下。

初中二年级时,我当时的闺密喜欢一位男生,他个子不高,白白净净,清清秀秀。我没跟他说过几句话,只知道他学习成绩中等,人不太爱说话。只是因为闺密的缘故,对他多留意了几眼。

初三的一个中午,有人跟我说,这男生突发急病,去世了。

怎么可能!我以为别人跟我开玩笑,但我并不是该被开玩笑的人啊。跟其他同学问了又问,才确认是真的——前一个晚上,那男生吃了点东西,吐了一阵子,就去世了,并没有花多长时间。

晚上,闺密来跟我一起睡,在我被窝里整整哭了一个晚上。而我说不出什么,只是在想,他活着时拥有的才能、追求的梦想、鲜活的感情,就这样突如其来,什么都没有了吗?

直到十几年后,我才在佛教典籍中知道,这就是无常——时间万物,原不恒定,原不久远,原不安稳。计划中的未来,到底会不会来,来了时又是个什么样子,本来就不全在掌握之中。上一秒计划着出门游玩,下一秒却迎来了火山爆发,整座城市都被火山灰掩埋;上个月正想要扩充商铺,下个月,战争却摧毁了房屋……很多时候,个人的刻意安排,在命运眼里,就是一个玩笑。

但,正因如此,我们能把握住的,更是只有当下。

在佛教的世界观里,整个宇宙都是因缘的聚合。今日之果,来自昨日之因;今日之因,带来明日之果。全宇宙都在环环相扣的因果中。且不说那些玄而又玄的因果,至少,我们当下的状况,来自于无数个之前的“当下”造成的结果。我们当下的选择,又影响着未来的“当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大概从十岁左右开始,我就想,将来总有一天要写出一些东西来,成为一个靠文字生活的人。这个想法,从产生那天起,就没有改变过。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我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写东西。初中时尝试写长篇武侠小说、短篇爱情小说,高中时尝试写诗、写长篇校园小说……奇怪的是,上学时因功课繁重,家人担心成绩受影响,并不鼓励我写作,但那时的创作欲最是旺盛,反而是上了大学以及毕业之后,不再有人在时间上限制自己,父亲甚至转而鼓励我写东西,我却很少写成篇的文章了,常常是极其随意地用简短的篇幅描述下当时的心境,就算了事。

直到一年前,我意识到,再这么随意下去,我可能永远都是个“QQ空间写手(笑)”。没有成熟的作品——甚至,没有成篇的作品,想成为一个写作者,是根本不现实的。理想中要抵达的目标再宏大,也得从当下的一个一个字开始。从那一天起,我才开始用更为正式的方式来写东西——想要建七宝楼台,也要先打下地基吧,不然便只是空想。

当我抛弃了对未来的空想,也斩断了对过去“拖延(实际就是懒)”状态的惯性依赖后,才发现,一个字一个字地完成作品,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工作,一天接着一天地度过日子,将“当下”过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现在,我喜欢将“当下”想象为一匹骏马,肌肉紧实,鬃毛油亮,跨上它,就可以踏实地一步步奔向未来——步子大点也没关系,偶尔腾空了也没关系,摔倒了也没关系——有“无常”垫底,这些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啊。

“怕老婆不丢人吗?”“不丢人”


在微博看到过一个很可爱的故事。

有人在外面排队的时候,偷听到有一个小哥跟朋友发语音:“你花个四五十都要报备,还算不算男人?晚上出来吃烧烤!”

说完后,小哥又发了一条语音:“老婆,我晚上能不能和朋友出去吃烧烤,我好久没见到他们了……”

明明前一秒还在嘲笑兄弟妻管严,下一秒在兄弟看不见的地方马上向老婆报备。

这样的反差萌,让人大呼可爱。

兄弟面前死要面子,老婆面前就是能伸能屈屈屈屈屈。

谈到老婆面前乖巧听话的,就不得不提胡适,他是知名的“妻管严”。

他总把怕太太这件事挂在嘴上,也很爱讲这样一个怕老婆的笑话,他说:“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

他不仅是在语言上打趣自己怕老婆,而且事事都能联想到这上面,可谓是一个实打实的妻管严。

朋友从巴黎捎来10枚铜币,上面铸有P.T.T的字样,胡适顿生灵感,说这三个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缩写吗?于是将铜币分送好友,作为“怕太太协会”的证章。

他还自创了新“三从四德”:

新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

新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又荒唐又好笑。

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胡适这样一个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会愿意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女人。

但胡适是聪明的,他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照顾他,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跟他过一生。而更聪明的是,他知道自己怎么做,才会让这段婚姻更好,让这份感情更长久。

对于胡适而言,怕太太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已经变成生活的一种乐趣了。

一个“怕”字,体现的是他不跟老婆斤斤计较的度量,体现的是他对老婆的尊重,体现的是他对这段感情和婚姻的重视。

怕老婆,是一个男人给妻子的尊重,也是男人高情商的体现。

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叶问》中,叶问也是一个妻管严。

叶问自己很喜欢打拳,是咏春拳的创始人,更是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可是夫人却不喜欢他整天打打杀杀,于是他便照顾夫人的感受,从不轻易和他人比武切磋。

有一次,有人上门来挑战叶问的咏春拳,见叶问不敢上前应战,便趁机羞辱他:“我听说咏春拳是女人创的拳,我看挺适合你的。叶问,你还真怕老婆!”

叶问虽然愤怒但他还是以夫人的感受为先,并没有出手,只在言语上回击了对方。

他说:“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后来叶问还是在夫人的允许后才动的手。

叶问的这一答一动堪称是经典,既顾全了自己的面子,也得到了夫人的认可。

是啊,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怕老婆的男人,每一个怕老婆的男人,都是在爱老婆。

当我爱你的时候,你就是我的第一,我心甘情愿位居第二。

爱你,敬你,才会怕你。

虽说怕老婆是男人一种高级的情商,但夫妻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感情中的相互尊重也不能少。

之前看到过一个投稿,女孩让男朋友证明他是否爱她,而证明的方式却是要看男朋友能不能在众人面前给她下跪系鞋带。

一个男人就算在女朋友的要求下,愿意下跪,但内心总会种下一颗不满意的种子。等到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再长大的时候,这份感情的终点也就到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这对情侣也分手了。

再好的感情也需要互相尊重,再好的感情也经受不住反复的折腾。

这个男人是来爱你的,不是给你奴役的。感情中,男女双方本就应该是平等的。

真正聪明的女人,在外会给足男人面子。

爱你是两个人的事情,自己懂就行了,不必在外大张旗鼓地让他证明还爱你。越是虚张声势的女人,反而越让人看到你心中缺爱。

懂男人,懂尊重,才能抓住他。

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变得歇斯底里,不再尊重。

我们拼命做着一道以爱为名的证明题,却忘了相爱本就是你加我大于一切的算术题。我们明明,好不容易才相遇。

这一辈子很长,我也见过很多人,可我就是知道,你才是那个命中注定。

就像《春风十里》的歌词中写道: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我曾见过大山大河,我曾挤过人山人海,我曾闻过花香果味,我曾尝过酸甜苦辣,可是自从遇见你以后,我都忘了。

你比我曾经历过的一切都要美好。

相爱本就很难,所以不要轻易错过对方,不要奴役对方,也不要不尊重对方。

愿此生,你们都能遇到一个懂得彼此尊重,彼此珍惜的人。

舒服的婚姻,就是不控制不迁就


爱都是手中沙。越紧握,越流失。好的婚姻,靠的从来不是捆绑和控制,而是吸引。激情过后,靠的是智慧的经营与维系。

01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描述过和丈夫婚后的生活状态:

夫妻俩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两个人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他们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结婚前,他们因热爱摄影,价值观契合,决定走进婚姻。

结婚后,他们因尊重彼此,热爱自由,选择了异于常人的相处方式。

在彼此独立的空间里,尽情做自己。

没有控制,没有束缚,两个人的个性,都在婚姻里得到尊重。

刘若英说:“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

而他们婚姻相处里面的独立和共享空间,正是对这句话的映照。

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说过:

“伴侣之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一个足够淡然的女人才能做到这样——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也敢放手让你自由来去。

郑爽也写过一本关于爱情的自白书,她把与胡彦斌恋爱中的100件小事写到书里,情真意切,让人感动不已。

然而胡彦斌却说:“和你在一起,还没开始就已经累了”

郑爽虐心地回应:“要猜测他的喜好,他的想法,想做得更好.......不是不爱,而是太疲惫了”。

廖一梅说过:人的一生中,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对的爱,彼此愉悦,错的爱,彼此消耗。

与少女时代的爱情不同,两个心智成熟的人守护爱情和婚姻的方式,是给各自独立的空间,不必互相迁就,只需相互理解。

02

刘嘉玲在《女人有话说》里和谢依霖、奚梦瑶、苏芒一起聊起婚姻话题。

谢依霖和奚梦瑶向刘嘉玲讨教成功婚姻的秘诀。

刘嘉玲的话值得玩味:婚姻要靠忍耐。

她说:“长久的婚姻肯定是相互的,你以为是在忍别人,可能人家也在忍你,你以为你好弄啊!”

这让奚梦瑶觉得不可思议,坦言:“我控制欲还蛮强的,不管是工作还是什么,任何事情,我希望对方,所有的事情,按照我的方式来。”

刘嘉玲听了奚梦瑶的话,提醒她:婚姻里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奚梦瑶显然是一头雾水,满脸不可思议,直呼“理解不了”。

一旁的苏芒却会心一笑,连连点头。我很喜欢这意味深长的一幕。这是熟女间才有的专属默契,是一份惺惺相惜的共鸣。

曾经参加《金星秀》,金星问刘嘉玲,怎么看待梁朝伟跟张曼玉的绯闻。

刘嘉玲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地说:“可能你知道的比我更多,我知道的就是这么多。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我觉得如果他真的喜欢张曼玉,我也挺开心的。就他决定就好,她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女演员。”

一句“美丽的故事”,是她的气度,她的格局,她的云淡风轻。

往事不必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不是吗?

她坦诚告诫女孩子:“你要在你独立的人生世界当中,去追逐更美好的自己。”

她的感情里从无“控制”这两个字。

多少人都说她配不上深情的影帝,而梁朝伟一句:嘉玲是我的驱魔人。

好的婚姻里,从来就彼此牵绊纠缠,多的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尊重对方的选择,给对方足够的空间,也会赢来婚姻的长久和幸福。

03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她为了他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剪短长发戴上围裙,洗手作羹汤,最终却换来他的背叛和嫌弃;

故事的另一面是他为了养家养孩子,不得不朝九晚无,在外面喝得像个孙子,回家后还要忍受妻子的聒噪和指责,久而久之,在家中没有了温暖。

你看,太过迁就的爱情,终究还是会用光所有的耐心。

爱情里的两个人,本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付出、迁就......以为削平自己,就会适应彼此,直到彼此厌弃,才发现真正的爱情不过是做好自己。

就像袁泉和夏雨,一个喜欢户外运动,一个钟爱安于一隅读书。

袁泉偶尔也会带着雪具去陪夏雨撒野,但更多的时候喜欢窝在家里读书,她说: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喜好和生活方式。

在这错综复杂的世界里遇到一个相爱的人不容易,然而我们都是不一样的个体。

为了爱情,我们放下骄傲,放下尊严,放下另外一半的自己去和另外一个陌生的他互相了解,彼此适应,是多么的不易。

最好的关系,从来不是颠覆自己的迁就,而是双方眼中,看到的是最真实的彼此。

04

很多女孩在爱情里都喜欢这样:不断要求对方,不停试探对方,以为爱情就是一味的要求和索取;

很多女人在婚姻里却又常常这样:总是不断的控制对方,总是一味迁就妥协,以为这样就可以换来婚姻的平静和长久。

再爱一个人也不要没了自己,再好的关系也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因为宽松而舒适,因为自由而独立,因为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而爱的更深。

最好的关系就是我们站在彼此面前不用演,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我们是两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双方留有空间,反倒彼此想要靠近。

当爱情少了要求和试探,当婚姻没有控制和迁就,才是一段关系最舒服的开始。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当自己拥有一定的独立条件及能力了,才有底气做自己。

毕竟,我们终究要善待的人,只有自己。

不删除,不拉黑,不联络。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生活里,终于没有了你遗留的任何痕迹,打开你的朋友圈,其实你最近都有在更新,只是让我吃惊的是,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再刻意地去关注你了。

关于你的一切,还存在我记忆的深海里,却又好似,完全消失于我的世界之中。我想,我是真的放下你了。

1

刚分手的时候,因为还爱,你总会想尽办法去打听关于ta的一切,会想知道分手后ta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难过伤心,有没有提及自己。一天之内,你会打开ta的朋友圈无数遍,任何他更新的状态,你都能马上看到,因为你对他真的是极度关注。

其实很多人分手后,还关注着前任的动态,除了想继续窥探他的生活之外,更多是想了解他的情感状态,而在偷偷关注着ta的同时,你最怕的是,ta突然公布新的恋情。

你嘴上跟别人说你已经不爱他了,放下了,然而并没有,你比谁都清楚,你还没放下,还没释怀,内心甚至隐约还有期待。而这,其实根本就不算放下。ta一丝一毫的举动都可以轻易地拨动你的心,让你心情跌宕起伏,郁郁寡欢。后来有一天,你狠下心,手抖着点了删除,说真的要忘了ta。

然后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长长的动态,你对着全世界公布,你不再爱他了,也不再等他了。但其实,你还是会去搜索他的微信号,尽管他的朋友圈里只剩封面和冰冷的分割线;你还是会时不时地去查看他的微博,看他给谁点过赞;你还是会偶尔控制不住拨打他的电话号码,却又在铃声还未响起时就慌忙地挂机。

2

有那么一段时间,安可总是在我身边嚷嚷着说已经放下前任了,已经不在乎他的一切了,可当某天我无意间提及她前任时,她还是眼睛一亮,满脸期待的表情。当我问她是否知道前任已经恋爱的消息时,她先是吃了一惊,等反应过来,就突然哭了。

安可不知道的是,早在数月前,她的前任就秀起了新恋情,发了配上新女友美照的朋友圈了,只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朋友圈,安可被屏蔽了罢了。

两个月前,安可被在上海的父母接走。在机场和她送别时,她说她父母想让她回去从商,接下来她要去参加各种企业培训,估计要失联好一阵子了。

前两天,安可打电话约我出来见面。见到她的时候,她一头齐耳短发,一脸精致的妆容,笑眯眯站在我面前。闲聊了一会儿,我告诉安可,她前任下个月要结婚了,她一脸吃惊,说: 啊,这么突然。 我说: 你不知道吗,他朋友圈都公布了呀。 随后,我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她看了那条朋友圈。

安可看完笑笑说,大概是真的放下了吧,这几个月,忙着培训和工作,忙着陪父母散心,没太在意朋友圈,也无心挂念谁。

3

其实,真正放下一个人,不是嘴上宣称的放下,不是一边说放下一边偷偷地继续关注着他的一切,也不是逼着心痛的自己狠下心拉黑删除。

真正的放下,是你不管再发生什么,都与我无关,是即使你频繁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也能做到心如止水了。

因为不想念你了,所以你的喜怒哀乐,我都不再过问;因为不在乎你了,所以你的动态更新,我都无暇顾及;因为放下了,所以关于你的任何消息,都跟我没有关系了。真正的放下,是从现在开始,我们都要各自继续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