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金马影帝黄渤的故事

金马影帝黄渤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1-02-08

【www.qg13.com - 故事的情感故事】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马影帝黄渤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09年11月28日,台湾金马奖揭晓,演员黄渤凭借在《斗牛》中的精彩表现,获得金马影帝的殊荣,这是继刘烨之后的第二个内地金马影帝。从歌厅到金马影帝,这中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黄渤却说: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强的人,我的成功来自于我的软坚持,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我就再换一条路。

1、寂寞的歌唱梦想

生于1974年的黄渤,父母都是青岛的处级干部。黄渤不打架不闹事,但天马行空的恶作剧令老师和家长苦不堪言。别人拿水浇花,他用醋,理由只是想看看开出来的花是不是酸味;抓住一只蚂蚁,能玩一个下午。要强的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话。黄渤就读的青岛九中是当地有名的重点中学,黄渤的妈妈就毕业于那里。当年的妈妈学习非常优秀。黄渤的几个舅舅也和妈妈一样,学习出色,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为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的美国组专家。黄渤自己也清楚,学习差的自己成了妈妈最大的遗憾。

黄渤虽然在学习方面不行,但唱歌跳舞方面经常能给学校拿个奖或者给班里争点荣誉。家里的那台单卡录音机开启了他最早的音乐启蒙,在书桌前片刻也呆不住的他,听卡带学一首歌,能在自己的房里一听一整天。初二那年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黄渤以一曲《再回首》一举成了学校的名人。之后,他又代表学校参加了龙城杯中学生卡拉OK比赛并获得一个三等奖。在这次比赛中,他遇到了好友高虎(在内地版《天龙八部》里扮演虚竹的青年演员)。

仿佛一夜之间,卡拉OK火遍南北。那个年代,隔个三五天,城中就会有新歌舞厅开张,那是黄渤最初的商业演出场所。大热天里红豆冰棍一毛钱一根,还是一个中学生的黄渤唱一晚上能挣十五元。得知黄渤在外面唱歌,父母自然不同意。和中国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读书阶段不务正业,这非常危险。每次演出结束,我回去开门都是有功夫的。开门总会有声,得迅速把门扭开了,再慢慢放回来,抠一下,等一下,再回来,再绷起来。每次都是悄无声息,再回身,把门掩好。当然几乎每次等黄渤锁好门回头,都有一个身影在背后等好了,接下来就是挨揍了。

从那以后,黄渤再回到歌厅演唱时,就主动找到经理,单场演出不结费用,他要攒在一起。月底领劳务的时候,他要求尽量换成零钱。回到家中,当着父母的面,黄渤慢条斯理地从兜里掏出厚厚一沓钞票。那时一个月工资才三四百的父母第一次意识到:这倔孩子迷上的唱歌,没准以后真能养活他!

除了歌手,那时他还有一个业余身份:舞蹈教练。看过黄渤在一次演出中模仿的一段霹雳舞表演后,青岛当地一个开设舞蹈培训班的学校校长找到他,聘请他做兼职教练。那两段模仿表演不到两个月就教完了,黄渤硬着头皮,再买录像带自学,学会以后再去教学员,这样的兼职舞蹈教练生涯,一个礼拜三天,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后来持续了整整七年。

夜场里的歌手生活一直在持续,伴随著名气的增长,黄渤组建了一个组合:蓝色风沙。他的出场费也从15元涨到了150元,再到后来,海滨小城的家乡终于让他没了挑战的兴趣,黄渤开始了走穴第一站广西的演出。

在县城一处开阔地,支起一座大棚,高音喇叭对着人流大肆宣传,简易的手绘海报上印着两个头的蛇、美女等刺激眼球的图片,衣着艳俗的年轻女子坐在大棚入口处张罗卖票,这样的场景就是黄渤的演出地。从广西开始,黄渤的足迹遍及了除西藏、新疆、甘肃以外的所有省份。集体的出场费后来最低一场也达到了800元,拿到钱以后,每个人给家里寄回2000。剩余的部分作为共同开销,一起吃住,到处游玩。在这期间,他受过骗,挨过饿,但就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黄渤仍饿着肚子发誓: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一定要将歌唱的梦想坚持下去!

除了唱歌,他还喜欢写歌。那时候最流行的是香港的四大天王,他还专门为郭富城和张学友写过歌,其中一首给郭富城写的《寂寞王国》被身边的人看中了,那人出钱要买时,黄渤却说:不行,这是我给郭富城准备的。然而,这些歌后来就只能静静地躺在家中的书柜里。

后来黄渤来到了广州,南漂之后他去北京做了北漂。那时无论南北,和他一起唱的都有知名歌手。在广州是杨钰莹、毛宁,在北京是满文军、零点乐队等等。昔日的同伴一个个都走红了,而自己始终还是没能推开唱片行业的大门。

2、左边一下,右边一下

在这条路上挣扎了这么久,都没有成功,还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吗?黄渤对自己之前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日历抽一张随着马桶就冲下去了,黄渤感觉到了心慌。

再度回到青岛的时候,黄渤的身份是小老板。作为一家韩国鞋类模具机械工厂的中方代表,黄渤开始了自己投身实业的尝试。

在一次去韩国出差的过程中,黄渤带着机器来到了一家好几万人的大型制鞋企业。自己的工程师不在,黄渤就得自己编辑自动化操作程序来演示。当时当着十几位韩国资深专家,黄渤用他的一指禅在那里满头大汗地编程。好不容易编完之后,在众人期待之下,黄渤按下测试钮,一只鞋像炮弹一样从机器里弹出,没有了踪影。这样的一幕,如今回想起来,像是由他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但在当时,是他的生活。

当小老板虽然赚了一些钱,但除了钱以外,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每天验货,跟人家讲不锈钢、轴承啊这些东西,对于热爱音乐的黄渤来说,就是受罪。所以当接到朋友一个邀请演出的电话之后,黄渤离开了干了近两年的工厂,回到了北京。

京漂中,在酒吧驻唱是黄渤主要的生活来源,好在他此前多年的经营,已小有积蓄。为他伴唱的是零点乐队,酒吧通知他临时顶替满文军唱半个月。但满文军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到那里。因为满文军参加了央视的青年歌手大赛,唱了一首《懂你》,一夜成名。

《上车,走吧》一共拍了十几天,第一次做演员的黄渤经常在演出过程中到摄影机下面去捡东西,好好一个镜头就作废了。让导演管虎不解的是,黄渤经常演着演着就自己喊一声:停!于是所有部门停下手头工作,然后管虎一张茫然无措的脸从监视器后面伸出来质问:你干吗呢?黄渤说:我觉得刚才演得不好,我得重来!管虎终于忍不住了:不太好也是我说,我说不好才叫不好!只有导演能喊停你知道吗?

拍摄送黄渤饰演的角色离京回家那场戏,是在北京西客站。黄渤记住了只有导演喊停才能停的工作纪律。从开机开始,黄渤一直往站里走,越走越远,黄渤从站外一直走到站里,还没听到喊停。再不喊停,就要撞墙了!黄渤透过玻璃回头一看,剧组已经在装车了。他没有听到导演喊停,毫无经验的他也不知道走到一定距离,长焦镜头已经拍不到了。

拍摄完成之后,《上车,走吧》迅速获得了众多提名,在当年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第一次做演员的黄渤和巩俐、周星驰等众多顶级明星坐在了一起。多年坚持音乐之梦也没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第一次涉足影视就获得了这样的成功,实在出乎意料,也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

《上车,走吧》之后,管虎也开始准备自己的新戏,那是电视剧《黑洞》。因为在黄渤的家乡青岛拍摄,当时正好黄渤也在家,管虎就打电话,把他叫到剧组。把剧本递给他说:自己挑个角色吧。

黄渤说:聂明宇这个角色挺好的。

导演说啊,挺好的。那是陈道明演的,你再看看别的。

那刘振汉呢?

导演说:陶泽如演的,再看看别的。

那还有什么啊。

再挑挑。

汤文军不错。黄渤说。

那时的黄渤不会挑选角色,匆忙翻看剧本的那点时间,他的标准就是看谁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最多。汤文军是一个警察,他出场次数多,但是戏份并不多。当时黄渤的状态也不好,早上起来以后,头发还是乱的,他就直奔拍摄现场。因为角色实在不起眼,也没人在乎。直到最后演完,黄渤看到自己饰演的角色,甚至希望这个戏要是不播就好了。但等到《黑洞》播出,火得一塌糊涂。

《上车,走吧》播出之后,有导演甚至为他量身写了角色,但是看到《黑洞》之后,决定放弃。他们也疑惑,说这孩子不灵了,原来演《上车,走吧》可能比较本色,稍微塑造一下,他就不灵了。

批评和怀疑之声,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自己的耳朵,黄渤警醒到一个问题:你的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的不好依然是你造成的。

3、软坚持成就金马影帝

既然自己在影视方面真有一点儿天赋,那就继续挖掘一下,系统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2002年,黄渤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配音专业。在两年的专业学习里,黄渤没有再接任何戏。一心沉在书本中,利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书,还经常听其他班级的课。

毕业之后,他成为一名配音演员,活跃在北京各大配音间,直到2005年出演《疯狂的石头》。

作为当时刘德华扶植青年导演的三大项目之一,《疯狂的石头》聚集的是一群打拼多年的电影青年。这部当时以进入院线为成功目标的小成本作品,问世之后一路好评不断,直到最后拿下3000万票房。导演宁浩也借此在电影圈一路开花结果,黄渤饰演的黑皮也以生动的表演和众多经典台词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石头》之后,黄渤和宁浩再度合作,第一次担纲男主角,出演贺岁片《疯狂的赛车》。投资1000万的《赛车》最终票房过亿。进入2009年,黄渤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影院门前的电影海报上,从年初至今,黄渤有将近10部大银幕作品先后问世。就在11月底,黄渤主演的电影《斗牛》,作为惟一一部内地作品,出征台湾电影金马奖。2009年11月28日,台湾金马奖揭晓,演员黄渤成为继刘烨之后第二个内地金马影帝!

尽管黄渤一路在坚持,但是他很不鼓励一条路走到黑。当你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这时候就需要换一条路试试看,这并不代表你不执着,而是执着的另外一种变通方式。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黄渤感慨地说我一路走来,其实都是个软坚持。包括我唱歌,包括拍戏,我没有那么死乞白赖,这事儿不行就得怎么着了,也不是遇到难事儿就放弃了,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反正一直是冲着目的地往前走。

黄渤依旧在酒吧唱歌。接到好友高虎的电话时,他在西安演出。高虎告诉他,有一个戏,让他过来演个角色。得知是个主角后,黄渤从西安返程。这是一部由电影频道拍摄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

qg13.com精选阅读

一场车祸成就的影帝


一场车祸成就的影帝

1991年,电影《周恩来》上映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区区2元一张的票价,却取得了两亿七千万的票房。饰演周恩来的王铁成凭借在这部电影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夺得了1992年金鸡、百花两项影帝桂冠。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王铁成能走上成功之路,最感谢的竟是一次车祸。

原来,在1990年时,著名导演丁荫楠特邀王铁成出演《周恩来》,这对一生只演周恩来这一个角色的王铁成来说,无异于一次圆梦之旅。怀着对周恩来总理无比的崇敬和热爱,王铁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

从外形上看,王铁成的身高体重都与周总理相仿,基本上符合标准,导演没有让他减肥。可是为了接近总理逝世前的体型,已经55岁的王铁成主动要求减肥,而且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的。由于他是主角,拍摄任务相当重,每天都要连续拍摄20个小时,这么超常的工作量,加强营养还不够呢,他却一点主食也不吃,每顿饭都是以黄瓜、西红柿或柿子椒充饥,常常饿得胃痉挛,整整8个月,他瘦得都快脱相了。妻子心疼地劝他:别再减了,你也得为这个家着想呀!化妆师王希钟看他那饿得抓狂的样子,也劝他:从化妆的角度来说没必要,我给你弄点颜色,找一找就行了。可王铁成说不行,因为他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缺什么呢?王铁成也说不清。就在电影拍摄到周恩来晚年的当口,一场车祸从天而降,王铁成右侧肋骨被撞断6根,整天捆着塑料绷带,一动也不敢动,穿不了衬衫,起不了床,有一段时间连话都不能说,一说就疼。这下可成全了王铁成减肥的愿望,几天下来,他的体重从136斤骤减到了115斤。作为核心演员,王铁成的状况牵动着摄制组每一个人的心,他们纷纷为人有旦夕祸福而慨叹。而王铁成呢,虽然肉体上备受煎熬,心里却喜出望外,他觉得缺少的东西找到了。

王铁成伤成这个样子,没有人相信电影还能继续拍摄下去,包括导演丁荫楠在内。那天,丁导去看望王铁成,叮嘱他好好养伤,顺便告知拍摄暂停。看着导演满脸的心疼和无奈,王铁成却笑眯眯地对他说:这是好事儿,快回北京拍总理最后主持国庆招待会的戏。

拍摄现场,时光倒流17年,定格在1974年的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在欢快的迎宾曲中,王铁成用数米长的绷带固定好肋骨,穿着中山装,步入宴会厅。已是癌症晚期的周总理,每一次举步,每一次拍手,每讲一句话都伴随着刻骨的疼痛,而此时的王铁成不用表演就把总理重病缠身、极度虚弱憔悴的神态再现出来了,浑然天成。用导演的话说,那个疼痛劲,是化妆都化不出来的,他那感觉都是因为真疼,上台讲话什么的,都是处于病的那种状态下。一样的消瘦、一样的病容、一样的坚定剧组的所有在场人员已经忘记了这是在拍戏,他们起立欢呼,眼含热泪,仿佛周总理又回来了。

电影拍摄完毕,在中南海的首映式上,满场哭声不断,一直到影片结束。细心的组织者特地在剧场门口准备了救护车,因为观看的有很多都是中央委员、老同志,怕他们因情绪激动而出现意外。邓颖超看过王铁成的表演,给他打了90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后来撰文说:在我看来,他原本并不像周恩来,只是外形有六七分的相似拍《周恩来》时,他已经把神似琢磨到了超常的境界,可用出神入化、恩来转世来形容。

因一次车祸而使表演达到完美,从而走上艺术的巅峰,王铁成可谓因祸得福。其实,厄运当头,它既可以是就此放弃的理由,也可以是不屈奋斗的动力,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常常就在那样的时刻决定。

暧昧的“黄”


也许青是夏的梦,而黄则是梦魇。但最终却成为了秋的知己,秋的爱人。终其一生的逃避与追寻,也许最终不过是夕阳里满怀思绪地看青松不老,于晚枫中等待雁南归的期盼。是秋日里手捧飞花落叶的莫名温馨。

在那炎炎夏日里,黄似乎是难以摆脱的梦魇,那是生命的挣扎。仿佛是毕业季,是青春的迷茫与暧昧的交点。在拒绝与妥协的边缘徘徊。有的人选择了随风就景,等待着未来的决择。而有的人则怀着一颗激荡的心,奔走在极度干旱的沙漠中,即使视野中尽是泛黄的沙丘,泛黄的稀疏植被。也要尽全力地奔向远方。那些擦肩而过的人曾被一颗孤傲的心遗忘。同样遗忘在了模糊的远方。

曾经夏日里的满怀憧憬,在青与黄交织的旷野中前进。却不知未来太过飘渺,轻易就会迷失方向,一路的追寻慢慢变成了流浪。一路的追寻却又在一路的逃避着。在某个交叉的路口踌躇不前。不知该去往何方。而黄始终是心中的梦魇,那是落魄与挣扎,在这个浮躁的季节里很容易就让人绝望。所以总会想要去往那碧水青山的地方。彷徨的视野中,美丽的海市蜃楼常常是唯一的希望,指引着疲惫的身心奔跑着,渴望着。于是乎总免不了沉沦的结局。没有了思考,没有了选择,只知不停地奔跑。从盛夏跑到了深秋。一路的追寻逃避着一路的黄。而希望依旧在远方。

像是用尽了毕生的精力,直到匍匐在地上,身下散落一地的黄叶已然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秋霜。提醒着曾经一切的一切已成过往,漫山遍野的黄,那本是夏日里繁华中的萧条成为了如今萧条中的美丽。泛黄的树叶与秋相依相伴。成就了秋的佳话。心中黄已不再是梦魇,然而曾经那些擦肩而过的人,早已不知身在何方?或许在远方繁华的城市中漂泊,又或许行正走在某处幽静的乡村小道上。唯有自己孤单地行走在无边的旷野。看幽幽落叶弥漫视线。

随手接住飘落的黄叶,那泛着美丽的黄,没有了青春的颜色。却满是岁月的温馨与亲切。恍如多年未见的心上之人一般。有一股无形的暖流冲刷着蒙尘的心事。努力让思路变得更清晰。只是心中仍是理不清青与黄的界限,夏与秋仿佛只在一瞬之间,像是短暂的人生。还未细细品味生活,便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却又好似很遥远,如海市蜃楼一般的遥远,遥远到无法分清界限。黄是夏的梦魇,一种使繁华失色的梦魇,却成了秋的点缀,秋的知己,秋的爱人。也许最初的逃避往往便是最终追寻的结局。当夕阳落下,枫叶染尽了秋霜,只愿孤身一人安安静静的漫步在晚枫中寻找南归之雁

楼上的黄狼子


今天给大家说说黄大仙的事情.

我们这里属于农场,地多人少。以前农场里的人都是靠种地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人心思活跃起来,开始经商,不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我们农场也是很大的一个地方,大大小小的村子要有几十个。具体大概有多少人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唯一的集市就在农场中心的高庄,每个星期逢集一次。各个村子里的村民带着自家的特产或者家禽过来卖掉,或者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高庄也因此成了发展最快的一个村子,全部都是水泥路面,路边都是一排排三层小楼。

慢慢的就发展成了高庄街。

我们这里离市区特别远,而且没有公交车,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当高庄第一个超市开起来的时候,生意是特别好的。

可以说那几年开店做生意的人,但凡你有点脑子,不傻,都不会亏本。

开超市的老板是别的村子过来的,房子也是老板买下来的。夫妻两个人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

开始的两个月,超市的生意特别红火,老板也赚了不少钱,可是让人没想到的第三个月这家超市居然挂出了转让的牌子。

好多早就看着超市赚钱的人开始动起了心思,但是大家又不傻,心里也在想,超市开得好好的而且还这么赚钱,为什么要转让呢?

老板给出的回答是,孩子病了,急用钱。

可老板的孩子大家看到都还好好的呢,也没觉着有啥问题啊,再说了,也用不着把超市转让了吧。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不出几天大家就都听到了一个传闻,超市老板家的房子不吉利,三楼住着黄大仙。现在天天祸害老板家,他们是没有办法才要转让的。

农村的本来就相信这些,再想想好好的超市老板为什么要转让,再加上事情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谁还敢去买啊!

这件事传开以后,别人也不敢再去超市买东西了。大家都不敢沾边,谁知道大家听说的都是真的假的,谁又知道这栋楼里到底住着哪位神仙?万一不小心得罪了,那可担待不起啊。

老板的房价越标越低,感兴趣的人却越来越少。老板的脸上再也没有了超市开店时的笑容,每天愁眉苦脸的,坐在超市前唉声叹气。

有新的村民开始慢慢的发现,老板一家好像都在楼下住着,从来不上楼。但是每天晚上楼上的灯都会亮,而且还有嬉闹声和说话声。

大家越传越厉害,都说老板家楼上住着的不是一个大仙,而是一个家族,而大家也都是私下偷偷的议论,当面却从来没有人敢说一个字。

事情很快又有了新的进展,老板一家三口晚上在房间里睡觉。第二天一早居然睡在了大路上,而超市的大门依然反锁着,不知道一家三口连同一张床是怎么出来的。

当天围了好多的人在看,都说人多胆子大。大家叽叽喳喳的议论开来,什么话也都敢说了。只有超市老板一家三口浑身颤抖的站在那里,门被反锁了,只能砸开,才能进去。

砸开了门,老板一家三口都不敢进去。而围观的人群也远远的站着,依然叽叽喳喳的议论着,丝毫不敢靠近,怕触霉头。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里钻出个老乞丐,手里拿着个木棍,还有一个破碗。

老乞丐走到超市老板面前问老板:“老板,我好多天没吃饭了,你这超市里有面包能不能给我吃一个?”

老板看了老乞丐一眼,说:“别人都怕的要死,你还敢过来?货架上有面包,你要是不怕就去拿个吃吧。”

老乞丐还真不怕,进了超市拿了一个面包就出来了,对着超市老板说了句谢谢,然后就蹲在路边吃了起来。

围观的人群以及老板一家都看着老乞丐吃着面包,场面居然安静下来。

吃完了面包,老乞丐擦了擦嘴,对着超市的老板说:“我不白吃你的面包,今天我也帮你一个忙!”说完,老乞丐拿着他那个棍子就就进了超市。

只留下一群傻眼的群众和老板一家大眼瞪小眼的站在那里。

老乞丐上了楼之后外边都安静下来,只听得楼上叮叮当当的响成一片。还有棍棒敲击地面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只看到一只老猫大小的黄狼子从超市里冲了出来。外边围观的人群吓得哇哇大叫,四散躲避开来。远远的看着,却也没有走。

黄狼子冲出来以后飞快的跑了,眨眼就看不到了踪影。

这时候老乞丐才从超市里出来,超市老板当时就跪下了,给老乞丐磕头,感谢老乞丐。

老乞丐扶起了老板,说:“别急,还没完呢!”

话音刚落,老板的媳妇突然就不正常了,浑身哆嗦,并且声音也变得尖细:“你这老头,我在此地,与你何干?为何要与我过不去?”大家都知道,这是被大仙附身了。

老乞丐把棍子往地上一戳,指着老板媳妇骂道:“你不好好修炼,怎么祸害村民?”

被附身的老板媳妇不再说话,只是恶狠狠的盯着老乞丐。然后狰狞的笑了一下,低着头对着墙猛地撞了上去。“砰”一声响,老板媳妇头就撞破了,血流了下来,看着非常的怪异。

老板媳妇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继续对着墙撞,估计是想把老板媳妇活活的撞死。

老板赶紧上去拉媳妇,可老板媳妇变得力大无穷,老板竟然拽不住。

老乞丐生气了,大喝一声“孽畜!找死!”

老乞丐猛地冲到老板媳妇面前,突然出手,一把抓住了老板媳妇的锁骨处。就这一下,老板媳妇突然停止了挣扎,大声呼救:“饶命啊,饶命啊,我再也不敢了!高人饶命!”

老乞丐并不理睬,死死地抓住老板媳妇的锁骨处,嘴里恶狠狠地威胁:“你等我找到你的本体,活活打死你!”

老乞丐让老板赶紧去附近的杂物间之类的地方找找,大黄鼠狼的本体肯定在附近。

老板赶紧去找,果不其然,在老板家附近的一个草丛里,找到了刚刚跑出去的黄狼子,就像死了一样,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

老板壮着胆子提着黄狼子,来到了老乞丐的面前。

被老乞丐控制住的老板媳妇,一看到老板提着黄狼子来了,眼泪就唰的流了出来,一边不停求饶。“高人饶命,我再也不敢了,放过我吧!”

老乞丐从身上拽出一个不知什么材料做的袋子,让老板把黄狼子尸体放进去,并且把袋子扎好。

老板照做之后,把袋子递给了老乞丐。老乞丐接过袋子就放开了老板媳妇。

刚一放手,老板媳妇就晕了过去。而袋子里毫无动静的黄狼子,突然剧烈的挣扎起来,可惜袋子非常牢固,根本就挣脱不开。

老乞丐一看黄狼子还挣扎,抬手就对着布袋子轻轻的拍了两下,黄狼子却疼得惨叫不已。

老乞丐对着布袋说:“孽畜,若不是看你修行不易,绝不会轻饶过你,还敢挣扎?”老乞丐话刚说完,布袋里的黄狼子就安静了下来。

老乞丐又接着说:“还不让你的小辈全部都离开?还要呆在这里?”

袋子里传出了黄狼子奇怪的叫声,围观的人群和老板一家早就看傻眼,呆呆的看着。

就在黄狼子叫完之后,只见超市里面浩浩荡荡的走出了一长溜的黄狼子,有大有小,还排着队,井然有序,并不怕人。

围观的群众赶紧让出一条路来,一群黄狼子全部都钻进了荒地,一会就不见了。

这时候,老板的媳妇醒了过来,也正常了。

老板一家知道遇到高人了。赶紧过来谢恩。

老乞丐哈哈一下,说道:“我吃了你的面包,还你个人情罢了”说完,不顾老板一家的再三挽留,提着布袋慢悠悠的走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个老乞丐。

而老板家再也没有出现过黄狼子,超市也开的红红火火,现在生意已经做的很大了。而且只要看到乞丐讨饭,老板必定会送去一个面包....

老黄和大白


老黄和大白,是两条狗在我看来他俩是好哥们。真正开始注意起他们是在一次晚上,我和姐姐买菜回来路过炖品店,我们又像往常那样看到了他们两个在追逐打闹,然后姐姐就说:老黄在这里已经很久了,记得我刚在这边住下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这里了,算来至少也有十年了吧。听姐姐这么说,我心里感到莫名的震撼,然后我好奇的问,那大白呢,大白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的呢?我每次经过都常看到他们在一起的。姐姐对我的问话感到些许无奈,说道:我总不能每天都盯着这两条狗吧,我怎么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呢?好吧,就我那么无聊,每次经过都会多看他们两眼。我心里这么想着。

其实我那么关注他们,除了自己喜欢狗狗外,还因为从他俩身上我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

老黄和大白并非每天都能在一起打打闹闹的,老黄经常被链子栓着,因为他家主人是做炖品生意的,店里经常人来人往。所以老黄会拴在店门右边的小巷里,小巷里有道铁门,而大白家就在铁门后面。我常看到的场景是,关着的铁门,里面睡着大白,外面睡着老黄,他们很安静地睡着,仿佛外面的熙熙攘攘都与他们无关。冬日的斜阳,跳过墙角,洒落在他们身上,那画面,看起来真美!

只是时间流转,未来的日子,不会如过往的十年循环播放着,总有些改变,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当我们察觉时,已物是人非。

我还以为,老黄和大白这对好朋友会像过去一样一直在一起,直到生命的结束。可是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炖品店突然关门了,老黄也不见了。刚开始,我猜想店主人只是回老家几天,过段时间就回来了,毕竟这店在这里都这么多年了。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炖品店依旧关着门,老黄不见,甚至连大白我也很少见到了。直到前两天元旦假期,我竟然发现店里被拆了,在重新搞装修。而我重新见到的大白,也变了样,他不再是往日神采奕奕的样子,他郁郁寡欢地端坐在小巷里,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时不时还狂吠几声,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哭泣。以前老黄在的时候,我从来没看过他这个样子,至少不会像此时恶狠狠的,充满攻击性,吓得不少行人绕道而行

昨晚下班回来,我又看到大白,这次是近距离的,他不在铁门后面,铁门开了,他低垂着尾巴站在马路向远处看着,很安静的,像是在寻找什么。

大白他是在找老黄吗?他是想念老黄了吗?虽然动物之间的感情,我不能确切理解,但我想此时的老黄肯定也在想念着大白,想念着他们一起嬉戏打闹的日子。

而我也真切希望,店面装修好后,挂起的招牌依旧是那家熟悉的炖品店,老黄如期归来,我还能看到他与大白,在路上你追我赶,嬉戏打闹的场景

麦黄杏


麦黄杏,麦黄杏,麦子割完杏吃净;香甜软面真可口,大人小孩都高兴。

麦子黄了,老婆从街上买回来二斤黄澄澄的麦黄杏,鸡蛋般大小,看起来十分诱人。咬上一口,酸;再咬一口,更酸。牙都酸倒了。这怎么吃?不禁回想起年少时的儿歌和那香甜软面的麦黄杏,口水悄悄地流了下来......

在我还是半大孩子的时候,庄子里果树多的很,家家都种上几棵,有桃,有李,有枣,有杏......尤其是傍麦口成熟的麦黄杏,等它熟透了,半面红,半边黄,透心地甜,扑鼻地香,沙沙地面,糯糯的软,实在是勾心诱人,上等美味。特别是二大娘家西北拐角那棵麦黄杏树,粗的我搂都搂不过来,简直是杏中极品。那个头,那品相,那口味,实在是无可比拟,令人叫绝。那棵老杏树又高又直又大,每年都硕果累累。树上光鸟窝就垒有好几个,有黄鹂,有喜鹊,有斑鸠,有灰头......

初春杏树开花时,白似雪,状如伞,淡淡的香,引得鸟唱蜂戏蝶儿飞。那个美呀,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再稍后花落叶长青杏小,浓荫遮天栖飞鸟。我和几个差不多大的玩伴就在树下玩斗鸡、摔大炮、打卡片等游戏。有时玩疯了,连饭都忘了回家吃。农历进入三月,几场雨水过后,那杏儿起劲地长,只消十天半月的光景就长成个了,碰上刮大风能摇落好多呢。我就领着玩伴在树下拾那青杏儿打牙祭。那种杏儿既酸又涩,只是吃到最后稍稍有点甜意思。再往后那杏儿一天天地往熟里长,我们也一天天的朝树下跑。总希望刮场大风再摇落许多,惹得二大娘每天都撵我们这帮毛孩子几回。

那棵老杏树又高又直又大,想爬搂不住,想吃够不着,用坷垃砸又砸不中,急得我们这帮毛孩子鬼迷三道的,放了学就围着杏树转,不知被二大娘撵了好多回,父母吵了许多遍。

农历进入四月半后,那杏儿逐渐成熟了。先是由青变黄,接着由黄变红,香味幽幽地透出来。黄澄澄的杏子结满树,坠弯枝,看着就诱人,闻着就想吃。要不是树高难爬够不着,早就是我们这帮毛孩子的战利品了。

小孩子想吃,大人嘴馋。杏子成熟的时候,二大娘家的大哥、二哥会爬树采摘,我们就帮忙拾杏。说白了就是蹭吃。每回都吃的饱饱的,还能带许多回家。那棵杏树真是太伟大了,每年都结好多好多。一棵树要抵别的杏树五六棵呢。

再后来那棵老杏树被二大娘贴补家用无可奈何地卖掉了。卖树的那天二大娘心疼的掉泪。我们这帮毛孩子也跟着心疼。

香喷喷的果儿黄澄澄的杏,魂牵梦绕难忘净。若是再能吃上它,甭提心里多高兴。想归想,梦归梦,再也吃不到儿时的麦黄杏。现在的麦黄杏虽说应了时令,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感觉、年少的口味了。

香香甜甜的麦黄杏,你哪去了?若能吃上几颗,必定再忆儿时,再唱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