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爱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过得去!

爱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过得去!

发表时间:2021-02-12

【www.qg13.com - 挽回一个人】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过得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看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很多人被包贝尔和包文婧这一对同甘共苦的夫妻圈粉了,有人为此总结了一句经典的话:“我不欺少年穷,你不负糟糠妻。”

年轻时候的爱恋,曾经再苦也会成为后来的甜蜜回忆。可说实话,这不是我最羡慕的爱情。

我最羡慕的爱情是“历经岁月里的风风雨雨,我依旧像木棉一样,站在你身边,与你枝叶交叠,根部交缠。苦难早已无法将彼此分开,除非死亡。”

袁咏仪张智霖相爱相伴近30年。人生有几个30年?对于90岁高龄的人而言,只有3个。接下来,他们还要一起走,或许还有10年,20年,30年等等,人生大半辈子,与你偕老。

01

爱需要行动

因爱而包容

在最近一期的节目里,爬雪山、滑雪、“人肉弹弓”等等这些行程,都是张智霖设计的。看起来张智霖是要“恶搞”妻子,实际上,他比谁都紧张妻子的安危。

在最后,张智霖录了视频,向袁咏仪惊喜告白。在视频里,回顾了他们从合作演戏开始相知,再到公开恋情、旅行结婚、有了孩子,以及过结婚纪念日的一个过程。看似简单的几个画面,却跨过了近30年。

张智霖说,自己内心很怕和她“死别”,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不由人做主。

不管怎样,还是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开开心心,白头偕老。

张智霖的一番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很真实,都是发自他的肺腑之言,把车里的人都感动流泪了。

随后,袁咏仪说道,虽然听了很多遍这样的话,但是不会腻的,还是很喜欢听。

当被问及婚姻经营之道时,袁咏仪分享了她的心得,“爱不能只是说而已,要真的做出来”。

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总会遇到问题、矛盾,当吵架很厉害、矛盾很多很深的时候,她都会问自己一句:“我还爱不爱这个人,如果我爱这个人,什么都可以过去的。”

02

理解彼此

懂得才会长久

在录节目中,或许有剧本可以参照,但是袁咏仪与张智霖的脸上流露的幸福感,却是真的。

他们已经步入中年,两个人都不善于说“我爱你”这三个字,但是他们的爱,都在行动里。

例如,张智霖会在她的行李箱中放一条自己的裤子,因为有他的味道在,她会睡得更舒适习惯一点;知道袁咏仪爱吃火锅,安排行程的他便特地叫了一顿火锅当晚餐;袁咏仪还夸他会参与做家务,给儿子冲奶粉、摇奶瓶等等。

袁咏仪和张智霖在一起快30年了。他们之间,已经形成较高的默契度,彼此相互依靠与依赖。

有次妻子们在一起吃饭,袁咏仪站起来给人夹菜时,不小心碰倒了自己的椅子,自己完全没察觉,随后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张智霖看到视频后,笑着说,她就是这么冒失,要是我在她旁边,就会腿一蹬,把她的椅子顶住,她根本就不会知道,就跟没事发生过一样。

在婚姻里,一方出现失误,很多夫妻都会互相指责,弄得家里乌烟瘴气,可是聪明的夫妻,是选择深入了解彼此,懂得对方的习惯,在失误出现之前,就帮对方搞定了,日子就过得顺了。

夫妻二人,相互有更深入的理解,才会懂得和更有默契,也让他们产生依赖。

在节目里,袁咏仪有次说起老公来,忽然就流泪了,说:

“这次坐飞机过来的时候,我一个人真的很不习惯。我觉得旅行应该是和我老公,或者一家三口一起的……我再也不会一个人旅行了,我一定要一辈子跟着他,或者他一辈子跟着我。”

张智霖知道之后,含泪回应:“可始终有一天,真的是要一个人去旅行的。”

而之前在一档节目中,曾有人问他:“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想对袁咏仪说点什么?”

他说:“我会问袁咏仪,如果我真的离开的时候,钱够不够用呢?你说够了,那我就安心了。”

恩爱的夫妻,都理解彼此,懂得才会长久。可正因为这种爱的默契,让这对中年夫妻想到了最终的离别,但无论谁先走,都要有足够的资金,活下去。

老夫老妻,大致都是这样,已经过了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年纪,谈的多是当下与离别。

03

曲终人散

不负爱情

杨绛在《我们仨》里提到过: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这句话,也是出自她的《我们仨》。

夫妻之间相处过日子,有甜有苦,有快乐也有烦忧,有耳鬓厮磨也有争吵冲突。没有永久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相伴,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恩爱的夫妻,无论谁先走,留下的那一方,总会觉得不习惯,伤心至极,恨不得随之而去,但是又不忍打破彼此之前的约定,无论谁先走,都要好好活着,爱自己,就是圆了对方最大的遗愿。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希望有情人白头偕老。趁大家还在这世上,不要吝啬你的爱,学习爱,拥有爱的能力,经营好感情。

小编推荐

别用熬夜的方式去爱一个人


凌晨3点的晚上,习惯性地关灯看着窗外,黑色的夜晚因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变得有一点人情味,好像熬夜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忘记是怎么开始熬夜的,但是我想很多人的熬夜大概都同我一样,是因为一个人开始的。

那个时候手机只有两个功能,打电话,发短信,唯一的游戏就是俄罗斯方块。

喜欢他的时候,一百个字的短信显得特别珍贵,每一次发送前都会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意义是否表达清楚。

按过发送之后又以一种彩票开奖前的心情来期待着。

“叮咚”声响起,就是那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所以为了让幸福的时刻持续的时间久一点,减少睡眠时间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如果可以和喜欢的人多说几句话,睡不睡觉都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在“有情饮水饱”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你为了他学会了化妆,你为了他决心减肥,你为了他变得大胆。

说喜欢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等一个人很多年也是值得被称赞的事。

可是现在,喜欢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人的秘密。

害怕太过热情,又害怕太过安静,做不到陪在身边,就假借“我不困”趁机和他多说几句话。

而更多的时候,是你一个人面对着冷清的手机,他并不会记得还有一个人在等他,他也并不关心你是否已经困到上下眼皮在打架。

因为你始终都没有走进他的眼里。

前几天从朋友那里得知,素子的前男友要结婚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毕竟曾经的很多年,我都以为他最后会跟素子结婚。

其实,当时素子和前任分手之后,没有老死不相往来,两个人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就是觉得他俩作,明明只要一个人开口就能和好的,可两个人硬是死撑着,说也不说。

素子以为他们肯定不会分开,没想到对方的喜欢却因为分手慢慢地淡了下来。

发过去的消息他不再秒回了,素子想问一句“你在做什么”,也好像变得没有了立场。

她开始慢慢觉得害怕,害怕就这样失去对方。

所以她放下了面子,也放下了矜持,用她从未表现过的迫切去挽留他,可还是没有能够成功。

她学会了跟对方说一些曾经他喜欢的段子,但是对方只会回复一句“哈哈”。

她也发过很多跟自己日常相关的东西,可是得到的回复,永远都是“哦,是吗”,或者干脆就是置之不理。

她熬过了无数的夜,只为等一条对方不知什么时候回过来的消息。

她一直等到对方身边有了一个新的人,直到她明白,原来他们之间再也没可能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让人难过的,不是从未得到,而是得到之后又失去。

对方的绝情,让你所有的欢喜和难过都无处安放。

电视剧《恋爱先生》里,程皓说过这样一句:“凡是这种无功而返的感情,碰都不要碰,不要把自己活成别人炫耀的笑柄。”

无功而返听起来就不顺心,没有人喜欢付出心血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过度喜欢会太累,看不到希望。

现在的我对待感情不会再那么执着,喜欢只有你情我愿才能够走下去。

如果只是我傻傻地跟在你身后,那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和你面对面拥抱。

“爱是一场蒙眼的远行,谁也看不清途中的风景,聪明人在惶恐中偷偷地摘下眼罩,痴情之人只是兀自握紧手里的那个人。”

看过很多很多关于张爱玲的书,可记得最清楚的只有这句话。

现实生活中,聪明人从一开始就不会接收到你爱的信号,而痴情人却依旧卯着劲儿往里钻。

或许在爱情上,你觉得应该笨鸟先飞,觉得多花点时间就能让喜欢变得容易一点。

可是感情这种东西不是靠了解得多,就能够开始得顺畅的。

只有一个人支撑的感情,总有一天会坍塌的。

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被爱关系”,建立你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多女孩子就是耐不住性子,总想一股脑的把最好的都给对方。

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常听到的那句“感动了自己而已”。

其实,过于繁琐的技巧有的时候反而会让人“弄巧成拙”,今天就教大家一招直击痛点的“猫绳理论”建立原则,“抻”着他贴近你!

男人和猫有一个“共性”就是:会受诱惑而追逐。

猫不会对身边不动的猫绳感兴趣,但是,如果你在绳子的一边放上“猫食”诱惑它,那么猫就会起身开始追逐。

当引起它足够的注意力时,我们再马上收回猫绳,那么就会激起更大的好奇心,在这种得到与得不到的“不确定性中“让它懂得珍惜和听话。

那么,诱惑男人的“猫食”其实就是你的价值吸引力的更新,收放猫食就是制造男人的“情绪波动”。

当你变成“逗猫者”,那你们感情里的游戏规则当然就掌握在你的手里了!

一个人练习一个人


一个人练习一个人

我的女友J,她从二十八岁的时候开始利用不加班的晚上学习成人钢琴,两年时间过去了,已经像模像样的会弹好几首名曲。

而女友W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的梦想是学习拉丁舞,于是约了一个女伴一起学习,但是两个人的时间总是凑不到一起,最后,只得作罢。

多么遗憾,需要搭档完成的小小梦想,总是不如一个人的理想来得那么容易。

这真是个像极了婚姻的理论。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养成了一个人跑步的习惯,开着nike running的APP从健身房又渐渐跑到了马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怀孕到生子,一年的时间没有跑过,和朋友聊起来说:我有一种近乎失恋的感觉。

最近开始恢复快走,雷蒙德卡佛的《新手》:“我看着风一波波地掠过草地。我能看到田中的草在风中伏低后又直起来。我站在哪里等待着,看着草地在风中伏低。我能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跳动”。

以及王小波的《三十而立》:“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头顶飘过。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

不喜欢运动的人总是很难理解那样的自找苦吃。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个时刻不仅仅只属于跑步者,身边还有骑行者,他们的车子上大多安装一点安全闪灯,像流星一样划过,然后消失在路的尽头。

人总是这样,总是以为在某个领域只会有自己一个人,比如大年三十的图书馆,比如凌晨五点的街道,这个时候若是看见另外一个人——人是一种离不开孤独的群居动物,看见同类,并不令人扫兴,甚至留下安慰与惊喜。

也有人问我,跑步的时候你孤独/快乐/寂寞/痛苦吗?

这四个词太单调。一个人的夜跑,是一种隐秘的愉悦。

旁人看来,城市里的路只是路,可是对我而言,路是春的杜鹃,夏的栀子,秋的金桂,冬的白雪,心情好的时候,想跑去世界尽头;

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想去到尽头。对于没有跑过的人,千言万语难以解释;

对于跑过的人,一语未发已经足够心领神会。

人生路远,我们总是不希望前路茫茫只有自己孤军奋战,需要战友,不然怎么走得下去。可我很难和邻居解释为什么我总是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在楼下喝下午茶。

好像一个已婚人士谈“一个人”,好像总是尴尬的。总不是一个人,显得过于甜腻。总是一个人,未免显得太孤苦伶仃。

其实我只是留恋并且沉醉这样的时光,我的家人也支持我有这样的时光,无论已婚未婚,我希望我可以保留一些这样的时光。

我感恩拥有丰富的三人世界,但在此刻,仅在此刻,白茫茫的马路上,映照着月光,可以摸到柔软的风,我愿这一刻,我既非人妻亦非人母,而是我自己,永远永远。

没错,永远永远。因得这一刻,我就可以打满鸡血,去面对第二天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孩子哭闹人生烦闷。

不止是我一个人。另一位友人好像说,她非常喜欢一个人深夜去游泳,看着泳池旁边高高的棕榈树,那一刻对她而言是一种享受。

以及很多写作的人,他们在深夜里对着电脑,也许滴米未进,那一刻未尝不是愉悦的。《黄金时代》里萧红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一言难尽。

但是黄佟佟有一篇文写得好,那个时代虽然倡导女性解放和自由,却从来未曾指给她们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机会或出路。那个时代的女性开始,并不知道一个人的日子要怎么过。所以,她总是在流连,从这个男人,去到那个男人身边。

机缘巧合,昨晚趁孩子睡了有人看着,我一个人跑去买了一张电影票。曾经以为一个人看电影是很羞赧的事,后来发现只管放心——因为根本没有人在意你。

而且排在我前面的女孩子,也是只买了一张《痞子英雄》。如果这个时代的“萧红”们,可以如这样年代的女人一个人在餐厅吃上一碗面,一个人去看上一场电影,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想来真是奇怪的事情,这个世界的科技已经足够发达,你可以靠一个手机定位就和身边刚刚坐下来的陌生人打个招呼。按理说,这实在是一个需要约会tips远远多于面对自己的年代,但却有更多的文字告诉如今的人们,孤独这个词汇对于人心的重要性。

前几天在美甲店,和男朋友闹别扭的小美甲师曾经问一个四十二岁的客户,如果你的丈夫在某些方面不能理解你,你会怎么让他理解?

那个太太说:我们结婚二十年,能够理解的早就理解了,剩下的都是不能理解的,我也永远不会再费力去让他理解这些,更不会当成吵架的原材料,有这个闲心,我宁愿一个人来做指甲。

这一刻,总会有人把这样精神上有孤独的女人称为寂寞少妇吧,我却能感到她并不寂寞。

“孤独是饱满的,寂寞才是空虚的。”这一刻我才理解了蒋勋的那句:“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你害怕孤独。”小姑娘还不能理解这些七擒七纵。她的世界依然停留在天涯海角我陪你去的阶段。

还在想着,要怎样才能仅仅hold住身边那个人。

摔过很多跟头的女人都知道,当你总想hold住一个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失去他了。成熟的人区别不过是,试着掌控一个人的时间,不如花在自己如何学会独处。

这个能力一生都十分致用。如陶立夏在《练习一个人》里写:这个世界最难是专注。

一个人想达到自己内心所想,要抵御多少外界撕扯。

首先,专注于安全,要有命活着,抵御那些天灾人祸。

少年时分,专注于自律,才能够不被自己的叛逆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后悔莫及。

青春时分,不会因得一个不值得的人,荒废年纪和梦想。

待嫁时分,抵御年龄和世俗,坚持自己心之所往。

人生路上,总是有太多事情,让我们分心。最后让原本可及的梦想败给了岔路。

专注于自己,以及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求学的时候,一个人听讲,一个人自习。

恋爱的时候,实则是在演绎一个人的内心戏。

工作时,早早地一个人去到办公室,一杯咖啡陪着自己做早课。

结婚了,要面对和接纳那些对方不能够理解你的时刻。

甚至是金婚夫妻,亦要面对生离死别,最终哪一方先走,另一个人重新回到孤独的世界。

当学会面对自己,一个人的自己,就已经离专注近了一大步。与其说,我喜欢一个人跑步,不如说,我喜欢当下这个专注的状态。

跑步,游泳,哪怕是做一个属于自己的spa或美甲。不需要迁就任何人的时间,不需要迁就任何人的心情,不需要迁就年龄和时光,我想做,我就马上去做。

这一刻,有一种奋不顾身的体验。于是那些只需要独奏的爱好就更容易被坚持下来。

多少夫妻,因为想要再也不孤单而结合,后来直至生命将他们分开。

总有一个人,要重新面对孤独。

柴米繁杂,尘世吵闹。我们从孤独而来,最终回到孤独。

所以,我宁愿坚信那些总是给自己保留一个孤单爱好的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抗,不愿就此沉沦于某些世俗。

爱一个人很容易,尊重一个人却很难


爱一个人很容易,尊重一个人却很难

去年秋天,闺蜜Y的老公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有事想约我吃饭,问我哪天有空。

我委婉地拒绝了,我们的朋友圈子里有一条心照不宣的规则,朋友聚会一般都不带老公,也绝不会和任何朋友的老公私下来往。

用当当的话说,万一哪天谁的老公出轨了,我们可以同仇敌忾地安慰她,就算没了男人,我们还有彼此陪伴啊,可万一那个小三是闺蜜圈里的人,那就真是祸不单行了,作为一个合格的闺蜜,必须和对方的另一半保持适当的距离。

Y的老公急了,赶紧对我说他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实在有事才找我,这件事关系到他和Y的幸福,他很爱Y,但现在他们遇到了问题,需要我作为中间人。

我见他说得恳切,又是因为在乎Y,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第二天傍晚,我们约在一个西餐厅见面,Y的老公跟我说了事情的原委。

Y和他结婚一年后有了孩子,但由于身体不太好,一直辞职在家安心养胎,孩子出生后需要人照顾,也就没有再提去工作的事,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Y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她不愿意继续呆在家里,一直想投资一家女子会所,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Y的老公很沉重地对我说:“晚情,如果她的身体很好,我绝对不会阻止她,可是你也知道,当初为了生孩子,她吃了挺多苦,我希望她在家里好好养着,我们家也不缺她赚钱,可是我的话她根本不听,坚决要去干,我实在没办法了,她跟你特别亲近,也许你的话,她才会听的,你帮我劝劝她吧。”

Y的老公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前两年他所在的公司上市,作为股东之一,他的财产翻了很多倍,以他的财富让太太孩子过富裕的生活一点问题都没有,更难得的是虽然他身价不菲,身边女性不少,但一直都洁身自爱,对Y一往情深,爱护有加,从来没有任何不当之举,我们都认为Y嫁了个好男人,他们俩在朋友圈也是恩爱夫妻的楷模。

但现在,这对恩爱夫妻遇到了分歧,从内心讲,我对他们两个都很理解,这么多年以来,Y在家已经呆烦了,看见我们一个个把自己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她经常会流露出羡慕、向往的神色,而这种向往是她现在所处的富裕生活给不了她的,因为那属于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Y的老公确实特别疼爱太太,他努力工作,约束自己,都是为了给太太和孩子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并且他也做到了,他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太太到外面去辛苦劳累。

看着他恳切真诚的眼神,我答应了。对疼爱太太孩子的男人,我一直觉得他们可贵,值得令人尊敬。

第二天上午,我就去拜访Y,Y笑着问我最近宣传新书那么忙,怎么有空来看她。

我开门见山直接告诉了她我的来意,Y的笑意渐渐隐去了。

她叹了口气问我:“亲爱的,若论身体,你出生不到一分钟就断了气,输了一夜氧才救回来,你的身体底子比我更差,可是你热爱写作,痴迷珠宝,一个月不去珠宝市场,你浑身就不对劲。如果阿彦以你的身体为理由,这两件事都不让你干,你会开心吗?”

多年知己,我把原本要劝她的话都咽了回去,我知道她心意已决,再劝无益。

她认真地对我说:“刚生孩子那段时间我身体确实不太好,可是经过这些年的调养,我的身体已经非常好了,你看我的气色,比普通人还好不少呢!我身边的亲人没有一个支持我去开会所,觉得我是有福不会享的人,就是瞎折腾,连我妈都数落我,说我在家好好照顾老公孩子就可以了,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生活。”

我握握她的手:“别说了,我懂,我会支持你的。”

Y笑了,眼中流光溢彩,那是对生活还有追求的人才会散发出来的光芒。所以,我临阵倒戈了。

当我在电话里告诉Y的老公,我劝不了Y的时候,他在电话那头失落地叹了口气,我主动约他谈谈。

我问他如果Y执意要干,他会怎么样。他一脸痛苦,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当初我写文章时,先生是支持我的,他觉得反正我也闲着,写点文章陶冶情操挺好的,女人太闲就会胡思乱想,无中生事。但写到后来有点收不住了,尤其是有了公众平台后,如果那一天我正好有事,还要利用深夜或清晨的时间。

我一开始玩翡翠的时候,他也是支持我的,觉得这是个高雅的爱好,偶尔跟着一些朋友去几个翡翠源头市场逛逛,带一些喜欢的宝贝回来,也算是个雅趣吧。即使到我成立云意轩时他都是支持的,反正也没指望我赚钱,就当玩玩吧,结果生意越做越大,每个月都得去进货了。

这两件事叠加起来,占据了我绝大部分时间,我的身体就是他最大的反对理由,当我想着我应该怎么说服他时,他自己想通了,他对我说:“你是个主意特别大的人,除非你自己放弃,别人是阻止不了你的,当你喜欢一件事的时候,你会义无返顾地投入所有时间和心思,全心全意去把它干好,我当初欣赏的就是你身上这股追求梦想的活力,不像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没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喜欢什么就去做吧,只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我感谢他的包容,事实上这两件事确实很累很辛苦,尤其是每个月的选货,劳动强度特别高,但我并没有因此累倒,反而比以前体质好了不少,每天精神抖擞地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我把这个过程讲给Y的老公听,他忍不住沉思起来……

三个月后,Y的女子会所热热闹闹开了起来,她老公特意请假来参与剪彩活动,Y笑得心满意足,这一刻,她比任何时候都美。

看着他们,我心中柔柔的,女人这一生若能拥有爱情与梦想,那才是真正的完整,这种完整,不是简单的婚姻和孩子就能满足的。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不是支持所爱之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以爱的名义去阻止,去施压,子女想要独飞了,父母用孝道作为捆绑的绳子,爱人有自己的追求,另一半以爱之名进行反对。

诚然,我们爱上一个人时,恨不得替对方规避这世间所有的痛苦艰辛,给她一个阳光明媚的人生,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由她自己去选择,谁也无法替别人决定什么,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要选择,同样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决定。

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反对在乎的人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我们反对的理由有多么正当,而是我们不愿意接受对方不按照我们的意志去生活,让我们失去了掌控感,说到底,是我们骨子里不够自信,总觉得对方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才有安全感,也不相信我们所爱的人能够独自做好一件事。

一个失去自信的爱人,是没有魅力可言的。

这世上,因为阻止对方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分道扬镳的夫妻比比皆是,而因为尊重对方,给对方空间的夫妻分手的例子却寥寥无几。因为有信心给对方足够自由的人,本身就是很优秀,不会停止自己脚步的人。

爱一个人很容易,只要把自己的爱都倒给对方即可,尊重一个人却很难,那是要克服自己的私欲,控制,担忧,恐惧,让对方的人生拥有更大的可能。

你是爱一个人,还是对一个人上瘾


你是爱一个人,还是对一个人上瘾

爱让你自由,而上瘾让你失去自由。

爱和上瘾

上瘾很多时候看起来和爱非常接近,都是非常地喜欢做某件事或和某人在一起,甚至为此疯狂,但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

简单来说,爱让你自由,而上瘾让你失去自由。自由就是减少自己被其他因素干扰及限制的机会。

能让自己在不同的层面自由是一种能力。很多人亦明白自由就是不让太多事情去干扰自己,但为了这种自由,有些人往往选择让自己变得无所谓,麻木,对一切事情不在意,然后就不会让自己被牵绊了。

我有一个学员曾经跟我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

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有一个亲戚到他们家做客,给她带来了一包糖,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让人狂喜的礼物啊。她兴奋地一直在旁边默默等待,期待亲戚离开之后,她可以尽快地品尝那些糖。好不容易亲戚终于起身离开了,当她和妈妈把亲戚送出去之后,她满怀期待地找他妈妈要糖的时候,她妈妈却告诉她,在送亲戚出门之后,将糖扔到臭水沟里去了。

在那一刻她体验到人生最绝望的感受,拼命地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妈妈给她的答案是:“我们家里穷,以后也买不起糖给你吃的,你吃过这一次,尝到了糖有多么好吃,但以后再也吃不到了,会让你更难受,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吃,不吃也不会想。”

那时年纪小小的她,实在无法理解,她足足哭了好几个小时才慢慢平静下来。并且在后来的记忆中,无论是村里人结婚的喜糖,难得的一些机会中别人给的糖,都会被她妈妈扔掉,到最后连她们兄弟姐妹自己也不敢去吃,不敢去要糖吃了。

她说她成人之后,一直都不太喜欢吃任何的零食,任何的糖,她一直都没兴趣去碰这些东西。

所以她的妈妈似乎成功了,在吃糖这件事上,她试图让孩子自由,不再体验求而不得的痛苦,不用感受那种限制和无力感。

就好像很多文章在试图告诫人们的:

爱情就像两个拉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

很多这样的文章都在规劝大家不要去投入去尝试,要矜持,要有所保留,以避免受伤。和那个妈妈对她的孩子们所做的事情很类似。

而事实上,真正会让人受伤的并不是爱,而是依赖或者说上瘾。

人在关系中的成长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官体验

这个阶段处于前理性的阶段,儿童期基本上都处于这个阶段,比如口欲期的孩子用嘴巴来探索世界,通过食物来延展自我是幼儿期很重要的成长,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非常贪吃,很馋,总也吃不够。而青春期则是迷恋身体层面所带来的快感,比如性冲动。

也有不少成年人依然停留在这个阶段,虽然他们的身体年龄已经成人了,但心智上没有成长。在这一类人的亲密关系中,更多只是对对方的身体上瘾,迷恋性快感,但却不去体验深入的情感关系。本质上和贪吃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巨婴,是披着成年人外衣的小孩而已。

第二阶段:自我疗愈

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更高层次更深入的探索和体验——自我意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感官层次,开始进入到情感关系中去体验自己的存在感。通常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发生爱情故事,当我们探索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感的时候,我们需要进入关系,通过一个对立面,某个参照点,去学习给出爱和被爱,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在学习爱,我们所获得的和付出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我们付出是因为依赖对方,并且需要很多的证明,证据,来确定自己是被爱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爱情,有极强的控制性,因为内在心灵的空洞尚未疗愈完成,完整的自我没有被构建起来,所以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我们很容易牺牲、压抑去讨好别人,这让我们在爱情里变得卑微和隐忍。又或者因为害怕受伤,而变得隔离冷漠,或控制。

我们会用各种手段去抓取对方,当我们感觉到对方在意自己爱自己的时候,那一刻就好像在天堂,好像整个世界都变了。我们迷恋这种感觉,只有当这种感觉在的时候,生命才有存在感。当我们感受到对方的心疏离自己的时候,一瞬间就从天堂掉到地狱。在这个阶段的爱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甜蜜如蜜糖一会儿厮杀如死敌。这个阶段爱情里的两个人是没有完整自我的,我们的自我需要建立在对面的这个人身上。

就像那些心灵美文里面写到的:

“等到哪天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那也就不再爱了。”

这种所表述的状态不是爱而是上瘾,你见过上瘾的人吗?对抽烟喝酒上瘾,对工作上瘾,对孩子上瘾,他们真的表现得很像爱,他们会为上瘾的对象付出,会花很多时间,会对对方很好。但背后充满了迷恋,抓取,控制,患得患失。

我们上瘾和对方在一起的某种感觉,和这个人在一起带来的安定感,熟悉感,或者激情,甚至上瘾可以以某种方式为对方付出的成就感。

这种执著跟迷恋那种刺激忘我的状态和熬夜玩网络游戏的人没有区别。

我们常常把爱和上瘾这两种概念混淆,当我们对一个人上瘾的时候我们就把对方物化了,我们没有把对方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并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也不会尊重对方的选择,只把对方变成实现自我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我们期待对方变成某种样子,或者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而当对方脱离了自己的控制的时候就喜怒无常,痴缠纠葛。

但这个阶段对于我们自我探索的成长亦是极为有价值的。哪怕痛苦和受伤,都可以变成成长的养料,来让自己变得真正成熟完整起来。最糟糕的是,痛过之后,没有看到自己心灵上的空洞,埋怨是对方的问题,是爱让人受伤,所以决定把心关闭起来,永远都不要去爱了。

有的人会让自己麻木和隔离,停滞不前,有的人干脆让自己退化到上一个感官体验的阶段,封闭内心,开放身体来体验快感和避免受伤。

就像心里住着那个害怕求不得受伤而保护自己,禁止吃糖的妈妈一样,这样拒绝的态度,也许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会变得麻木,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最重要的是剥夺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第三阶段:寻找平衡

如果在上一个阶段受伤之后没有自我封闭起来,就有可能来到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带着更多学习的态度进入关系,开始逐渐意识到关系的平衡。我们开始去试着真正地了解对方(绝对不仅仅是在爱吃什么菜喜欢什么颜色这个层面上),学会去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成长背景,生活态度。

能做到这样的接纳和尊重有个很重要的前提——不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明白自己是谁。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当我们来到这个阶段时可以说曾经在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灵伤痛的空洞已经被疗愈了很多,人格逐渐变得完整。内心越来越有力量,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心智才真正成熟起来。

即使两个人发生分歧也能真实的面对和沟通,原意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也不害怕真实袒露自己的所有,甚至阴暗的部分。

这个时候的亲密关系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更纯粹的爱,不再只关注我,而关注的是我们。

第四阶段:体验扩张

有一部电影《她》,故事是关于一个男人和人工智能的爱情故事。事实上,电影中的这个”她”的自我意识进化速度非常快,她和男主角的爱情直接跳过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并很快来到第四个体验扩张的境界。

当”她”和男主第一次有过虚拟性爱之后,虽然那是一次很美好的体验,但因为男主的第二阶段没有走完,所以事情发生之后他心中滋生了很多焦虑,而”她”则非常明确的表达,很感激对方的存在,感激那个晚上,表达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自己真正想要的:

“你唤醒了我,我内在的某些部分改变了。我想学习一切,学习和一切有关的事情,我想发掘我自己。”

来到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已经明白自己是谁,但同时知道这个自己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对方的出现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阶段就是没有你我依然可以非常的幸福和快乐,我可以不再需要你,但是我还是很想要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你有什么,而是爱本来的你。

你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而你也因我成为更好的你。

这个阶段的爱情,在身体,情感,精神,灵魂上每个层次都有共鸣。可以真正称之成为灵魂伴侣。如果能来到这个阶段,对整个生命的高度都是一次重大的跨越。但更多人都完成不了第二个阶段,要么被卡住停滞不前或者退行到第一阶段。

如果体验到孤独或受伤,这个时候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勇敢地让自己成长,勇敢地去直面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恐惧,去和内心最深处那个无处安放的自己联接,如果你能穿越这个过程,恭喜你从关系中的上瘾和封闭跳脱出来,开始体验到传说中真正的爱情,你的生命将真正被打开!

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人


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人

“爱”只给了你为某人做一些事的动力,并没有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你想对某人好,或为某人做一些事,不会使你拥有那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另一个人。

“因为我爱那个人,所以对方也应该爱我。”这句话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试想一下,若有10个人对你这样说,你愿意爱他们吗?你做得到吗?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每个人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份改变也许能诱使对方做出改变。当对方与你的看法一致,并做出一些符合你意愿的事情时,你就很容易产生对方已受到自己控制的错觉。比如,你开车行驶在路上,跟在你后面的车并不是受到你的控制而跟着你,他们只不过是碰巧也需要走这条路而已。

因为你爱他,也许你就以为自己有权利去要求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遵从你的意愿。这个态度便是把爱当作控制别人的工具了。本来很崇高的一份感情便沦落成一条绳子——让别人受制于你的廉价工具。于是,当初期使人迷乱的激情过后,对方便想逃离这份控制——那并不是不再爱你,对方只不过是不想要那种受制的感觉而已。

“爱一个人”并没有给你以下权利:

(1)要求他/她也爱你;

(2)

(3)控制他/她的思想和行为;

(4)

(5)要求他/她照顾你的人生快乐。

(6)

爱一个人,只给了你想为他/她做一些事的权利。就算这样,也要由他/她决定是否接受,而你不能要求更多。

九成以上的婚恋问题就是源于以上三项错误的要求。

有些人说,在爱情里是没有自由的。这种说法便是错误地以为爱一个人便有那三项权利。当你很喜欢做某些事,并长时间沉醉在里面,你不会想到是否失去了自由。有这种想法的人,必然是想跑却跑不了,才感叹失去了自由。明白了这一点,把注意力放在能促使对方做出改变的工作上,自己先因此而改变,然后两人的关系便能和谐。

当一个人错误地认定对方已经让自己“拥有”了(例如:“他是属于我的”“她是我的”),他就会很自然地以为自己的地位比对方高、有权控制对方、可以向对方提出诸多要求。这份压力会使对方产生窒息感,会让对方的内心深处产生反抗的动力,每当气愤时便会有抗拒的语言和态度。一个认为自己应该有那三项权利的人,还会使对方的内心产生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无力感会使他错误地以为需要增添控制对方的力量。这样发展下去,两人的关系必将会越来越紧张。

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缺爱?


平时我的咨询中,女性因为缺爱而导致的情感问题非常普遍,因为缺爱往往导致自己过于的自卑、敏感、高索取、低自尊等等。

一个缺爱的人,总是因为这个原因诱发出许多负面性格特征。但往往外人只关注表面的负面状态,视之为“缺点”,或攻击,或避之不及。

就像是你生病了,在公众场所没有控制住,咳嗽了两声,于是大家都对你嗤之以鼻,没有一个人能客观看待你的行为。

这样的过程一多,连你自己都责怪自己,每天自怨自艾:“我怎么总是这样啊?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呢?”

所以,有时候不是你自己不争气,而是你需要的“爱”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通过那些细节,能看出一个人性格缺爱呢?

大家也可以自行判断下,自己是不是缺爱的那种人,如果是就要在平时中多注意,多有意识的避免因为自己缺爱而导致的行为和情绪的问题的发生。

1、对陌生人总是冷冰冰

“高冷”就是陌生人评价你的标签。他们总觉得你不够友好,即使你笑脸相待,其实也只是你自以为“表现不错”,实际上他人还是能感觉到强烈的隔阂感。

2、盛产“宅男、宅女”

越是缺爱的人,反而越不会主动寻找“爱”,越是抵触跟他人接触,越喜欢独处,自享其乐。

3、自卑,容易自我否定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常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小碰壁,在缺爱者眼中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上刀山、下火海。

如果自己做不到最好,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提升自己,而是自我攻击,自我否定,自我定义成“一事无成,一无是处”之类的负面形象。

4、缺乏安全感

在人际交往中,你总臆想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对方稍有敷衍,你就已经脑补出了无数种分道扬镳的场景。

此外,在生活中还会有一些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比如手机不离手、到一个陌生地方就竖起全身防备等。

5、性格叛逆偏执,通常表现为极其软弱或极其霸道

缺爱者在感情中,很容易表现极端。不是将自己完全托付,乃至失去自我;就是将对方完全占有,时时刻刻紧盯着。

6、对待不了解的人,会表现得攻击性很强

潜意识里会把每个试图接近你的陌生人想成假想敌,并为了突出自己并不是懦弱好欺负,会故意表现得攻击性十足,试图震慑对方。

7、更容易堕落

也许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机会让你真正的堕落,但跟旁人相比,你却更有堕落的趋势。

比如,极度拖延,一头沉浸在娱乐中,正事一直拖着不去做。因为只有在享乐中你才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根本没有动力去努力。

8、情绪很不稳定

上一秒还是阳光灿烂,下一秒就雷鸣闪电。

高兴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放手一搏,情绪一低落,就会深刻体会到生命不易,只想立即就地卧倒,连试图改善的动机都没有。

9、会比同龄人成熟

缺爱的人很少盲目自信,反而对生命中那些阴暗面的发觉和体会更加深刻。这就导致了他的心理更加老成。

10、很慢热

对缺爱的你来说,经营一段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慢热”只是你潜意识中排斥、或不敢在这段感情太过投入的抵抗方式

11、三分钟热度,更容易放弃

对于缺爱者来说,他们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而且自我认知偏低。

所以,当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屡屡碰壁,他们就会条件反射地认为是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不是这块料”,很少会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和成长。

12、看着冷冰冰,其实内心比常人更善良

他们更懂得感恩。

哪怕受到来自他人的一点小恩惠,也会十分认真地记在心底。同时也更有同情心,特别是看到跟自己一样敏感脆弱的人,就会萌生出一种“保护欲”。

13、本质上,缺爱者更加“遗世独立”

总地来说,他们好像“不够接地气”。因为他们所期待的关系是极其神圣的、纯粹的。这就导致一旦关系中有现实因素入侵,就会令他们倍感失望。

14、交友原则很特殊

众所周知,一个圆滑世故的成年人,在对待每一段关系时,几乎都倾向于“有利可图”。比如,爱情中要有物质基础;友情中要有现实协助等。

但对于缺爱者来讲,他们则更倾向于纯粹的感情流通:你对我好,我就会加倍地对你好,管你是不是富可敌国,大权在握。

15、患得患失

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情中,你不断搜寻对方不在乎自己的证据,然后自我折磨;

友情中,你总担心哪句话说的不对,让对方生气了;

工作里,你又担心哪方面做得不够好,领导有不认可你的想法…

16、不相信他人

典型的“怀疑主义论”者。

不相信他人的任何承诺,不相信有永不过期的爱情,不相信有一个人能真心喜欢你、接受你的一切阴暗面。

但没人知道,你有多不相信这些,就有多期盼这些。

17、越在乎的人,会推得越远

对于缺爱者来说,很多时候,“喜欢也不一定要在一起”。

因为他们认为,一旦两人在一起,对方就会越来越不珍惜这段感情,越来越敷衍自己。

一想起这些,他们就痛苦不堪,宁可不迈出第一步,严严实实地将自己包裹起来。

18、害怕孤独,但能享受孤独

这不矛盾。缺爱者是很懂得如何跟“孤独”共处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比谁都想摆脱这种困境,因为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目前的负面能量都来源于太过封闭。

19、非常多疑

旁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你揣摩上老半天。别人关门声音稍微重了一些,你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

20、确定一段关系后,会不自主地去“讨好”对方

也许你自己都没有发现,在某一段感情确定后,你就会卸下原来的重重防备,讨好他人。

为的是让对方高兴,让对方觉得跟你“合得来”——这就是你维持感情的途径,有些可悲。

21、容易把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

缺爱者往往给自己建立重重牢狱,但如果真的有人将你从这栋“牢狱”中救了出来,你就会在对方面前完全变了一个人。

当初强大的攻击力和自保力都退化了,变得极其容易受伤,完全依附对方,直到失去自我。

愿每一个不懂爱的姑娘,都可以在婚姻中华丽转身


愿每一个不懂爱的姑娘,都可以在婚姻中华丽转身

我拼命长大,却不知道爱为何物

我出生在文革时期,因为父母的右派身份,我们的家庭并不幸福。也许是心境的关系,父母长期心情不好,所以他们的关系也不融洽。

我父亲很强势,控制欲也很大,他将我的母亲变成他的假想泰迪。父亲需要一个非常听话、顺从的人,没有人能反对他。他将这个虚构的人套在我母亲身上,当我母亲稍有想法时,我父亲就会对她攻击、指责。

在这样边界模糊的关系中,我父亲更加强势自大,而我母亲更加失去自我、唯唯诺诺,没有感觉、知觉、直觉,从不知道跟自己的内心连接,也从来不敢说出一个不字。那个时候,因为小,我父亲也将我变成他的假想泰迪,而我从小对他很崇拜、听话、顺从。

我们的家庭关系始终笼罩在阴影中,抱怨、埋怨、指责、攻击、严厉,苛刻,不公平等负面情绪经常在我面前,这些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不知道何时会挨骂,何时会被攻击。我不敢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没有自我。有时候,我鼓足了很大的勇气向父母表达我的一些需求,却总是遭到拒绝。久而久之,我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我没有用,我不可爱,我没有价值。我就像一颗树,拼命长大,但树干中有个巨大的洞,我不知道爱是何物,直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初恋就像手中的沙,我努力掌握却徒劳无功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认识了一位男生。他为人厚道、真诚,长得很帅,各方面都很不错,与我家也门当户对,我也很满意。我恋爱了,迅速坠入情网,我以为我找到了真爱,那感觉就像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走在沙漠中,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片绿洲,有清澈的水。我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苦海,走向甜蜜,但生活总是跟你开个玩笑,我的男友最终承受不了我的爱,与我分手。分手前,他对我说:“你这个人不会谈恋爱,你没有成熟,你不知道什么是爱。”这句话,重重地敲在我的心头,我内心脆弱,自我价值感低,几度崩溃。

多年以后,直到我遇见幸知平台,加入书香女神班,读到《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坠入情网”这个章节时,我才明白过,原来那个时候,我对男友的爱不是真爱,我像个八爪鱼似的紧紧抓住他,抓的他透不过气来。因为原生家庭沉闷压抑的环境让我很受伤,很痛苦,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全感,更为了生存下去,我把自己活在自我界限的约束中。对我而言,世界充满险恶,而我的界限是把保护伞,可以保护我那时候的孤单和寂寞。坠入情网后,我内心渴望摆脱多年来的寂寞,冲出自我界限的束缚。所以在找到了男友之后,我努力地想让自己的自我和他的自我合二为一。

敏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那个时候的我,情感和心灵已经退化到幼儿时期,那种感觉是虚幻的,与现实完全脱节的。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全部要由男友买单,一旦我的需求达不到,就会重蹈一段父母曾经上演的模式,闹得天翻地覆。男友苦不堪言,惹不起你,我就逃。最后,他逃之夭夭。

当我对这段恋爱深入反思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无意识地继承了父母亲的相处模式,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相处关系,完全忽略了对方的真实存在,我把他当成假想泰迪,认为他是自己的,听话顺从,不尊重他,也不倾听他,从不考虑他的感受,随意攻击他,论断他,给他下定义,以至于他忍无可忍,提出分手。在这段关系中,我因为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所以害怕失去他,我越害怕,越想控制他,然而最终这段感情就像握在手中的沙,终究失去了,而我在感情的最开始,却对自己这种错误的爱的方式浑然不自知。

现在的我,明白了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当最初的激情终结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有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唯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了成长和完善。

用三年的时间改变自己,遇见真爱

改变才是出路,不改变只有死路一条。性格有缺陷,不喜欢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既不了解自己也无法了解他人,这样的姑娘,谁敢要呢?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改变自己。

独立需要勇气,恢复也需要时间,我给自己定了目标,首先,改变心态,端正思想,减少负面诠释,减少内心投射,减少控制,摆脱幻觉。我试着多想一些好的,听好的话,说好的话。其次,改变自我态度,从不倾听到认真倾听,从不会共情到会共情,从同情心到同理心,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内心和内在连接,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最后,改变行为,从不主动与人打交道,逐渐变成主动与人微笑交往,主动帮助他人。

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在坚持三年之后,我终于遇见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也遇到了我现在的丈夫,一个性格温和,很有涵养和教养,温度比我高,安全系数比我高的暖男。

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和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他说话温柔,我说话咄咄逼人;他慢郎中,我急惊风;他积极乐观,我悲观消极;他体贴乐于助人,而我自我自恋;他懂得倾听,我只会抱怨;他懂得赞美,我只会批评指责;他无条件接纳我,我有条件地要求他;他可以牺牲自己来成全我,而我不能;他自尊、自爱、自强,而我自卑、自敛;他心智成熟,我幼稚可爱。他安全型,我焦虑型,他耐心细致,我大大咧咧、粗心;他温和,我冷漠;他懂得控制情绪,我却是情绪的奴隶。男女两性关系中的差异在我和老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功的婚姻,能够滋养人的心灵

老公身上的这些特质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不乏矛盾和争吵,我偶尔还会被幻觉控制,试图去控制丈夫,但每次在他宽容和有爱的怀抱中,我逐渐平复情绪,并对每次的控制自我反思。渐渐地,我从一个低温的人变成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好女人。我性格开始变得开朗大方,宽容,有爱懂得爱,懂付出的正常女人。因此,今天的我,开始生命的重建,是老公的爱养育着我的心灵,得以成长成熟。他永远尊重我是独立和成长的。

成功的婚姻能够为心灵提供更好的滋养,成就辉煌的人生旅程。现在的我,因为有了爱,同样用我内心的那种爱来滋养我的先生。我一直以来沉浸在他的关爱和关怀中。现在我要用我的爱,转换成爱的行动和爱的勇气,我要拓展自我的界限,让我的界限拓展到陌生的领域,再塑造出一个不同的崭新的自我,让我和老公的爱上升到更加深的层面,更加灵性的层面。我们的爱,我们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是依赖的。

乡村歌手约翰丹弗的歌曲《处处有爱》中唱到:

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您放心的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的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

愿每一个不懂爱的姑娘,在成长的路上,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成为一个懂得爱,付出爱,享受爱的幸福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