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

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

发表时间:2021-03-15

【www.qg13.com - 用分手的方式来挽回爱情】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我喜欢这种寻求觉悟的生活方式,哪怕我得到的领悟只有一点点,甚至有些肤浅,但走在这条途径上,就足以让我收获平静。

有一个春日的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坐在北京街头喝酒聊天。一个朋友说,他住的地方叫“定慧寺”,在那儿住了十几年,某天翻书,才真正了解了“定慧”二字值得深思的含义:定而不慧,是痴;慧而不定,是狂。

他说,“戒、定、慧”是学佛人的基础。他不是学佛的人,但是也从这简单的三个字中,得到些领悟。

戒,就是自律。

定,就是为自己的心安一个家,让它不再摇摆不定,安静下来。

慧,就是在戒和定之后,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

这三个字,也可以用来应对人的三大烦恼:贪、嗔、痴。

今年春天我去峨眉山住了几天。有一天在山下茶叶店买茶叶,进来几个浙江人,聊了聊,他们说是专门来峨眉山拜佛的。

“赶快去拜一拜,万年寺很灵的,我这次是专门来还愿的。”一个男人说。

但是,在我看来,这位男士,最多能算是来求佛的,连拜佛都算不上。

拜佛的人,一定是会学佛的。求佛的人,就不一定。大多数人所谓的拜佛,其实并不是真的拜佛,而是跟佛做一个交易。先来烧香,请求佛祖保佑实现愿望,然后又来烧香,给香火钱“还愿”。临时抱佛脚,时灵时不灵。求佛,抱着功利心,求的是一时的晋职、升学、康复。而学佛,可能收获的东西,足以改变一生。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段时间,状态真是坏到家了。

她和一个男人谈了14年的恋爱,然后结婚,但婚姻只维持了9个月。男人走的时候,十分干脆,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冷血,无情。

这个女人从此陷入了一种焦虑。

她整夜整夜地无法入睡。每每想起这14年的时光,她就肝肠寸断。早晨起来,眼圈是黑的,天是暗的,心灰意冷,悲伤灌满全身。她甚至无法工作,曾经的女强人,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

为了帮助她,有一天我去见一位女作家的时候带上了她。那位作家擅长写情感励志,朋友也读过她的书。见面的时候,女作家其实也没怎么开导她,只是说,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艰难时刻,她自己曾经也有过,但她靠一本小书渡过了难关。

“如果你有空,也可以读一读,是真的‘读’,读出声来。在你心烦焦躁的时候,一遍一遍地读,哪怕刚开始看不懂。当你读到第100遍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所领悟……”

她说的这本小书,就是《金刚经》。

半年以后,这个朋友,真的好了。

她跟我谈了读经的感受。

她说,刚开始,确实有点难,因为看不懂,所以,读,只是为了有个动作来应对自己的烦恼。然后,一遍又一遍之后,她开始似懂非懂。由于不得解,她开始主动思考,思考《金刚经》在讲什么。

她总结道,《金刚经》讲的东西简单又深刻,概括起来就是:人生,所有的事物,其实就是一场虚空幻境。只有人的念头,生生灭灭,永不停止。

“既然一切都是虚空,你又何苦为此烦恼呢?既然念头有生就有灭,又何不让这一阵的痛苦,快点过去呢?”

她说,读《金刚经》,最大的收获就是:

有些事情,过去以为会终身难忘,但现在,她已经根本不当一回事了。

她开始调节内心的平衡,开始关注当下的瞬间,她开始发现,一朵云,一阵风,都富含人生的真意。

她说,当她不再执著地关注自己,而是注意到四季变化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地好了。

“那一天,当我从小区楼下经过,看见一树玉兰,白色的花瓣从骨朵中破绽而出,一下打开,我灰暗已久的心顿时充满阳光。”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都不是佛教徒;但是由于抱着一颗寻求智慧的心,偶尔读一读佛学的书,所以,一直在得到佛的帮助。这些朋友,性别、职业、际遇都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心平气和”。

我自己,有时也把佛的书当作某种哲学书来读,它能给我提供某种正确的人生观念。帮助我稳定情绪,保持清明的头脑,遇到一些问题时,能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

我喜欢这种寻求觉悟的生活方式,哪怕我得到的领悟只有一点点,甚至有些肤浅,但走在这条途径上,就足以让我收获平静。

我还隐约有所体会。在学佛的过程里,偶然会进入一种境界,那是一种相当平和的境界。因为静,而美妙。这种感觉,是任何一种世俗的享受都无法达到的。

目前,这种境界还不可多得,还得随缘,还需要多学习。我愿意继续追寻。

编辑推荐

女人要嫁的不仅是一个男人,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结婚的感觉,好吗?

我讲几个小事儿吧。

夏天的时候,菜市场里很闷热,我常去买菜的小摊是一对夫妻,有一回,我碰到摊主老婆给他扇扇子,他在摘菜,处理菜,也许是摊主刚说了一个笑话,他老婆笑的很开心。

我还看见摊主有一次把两支雪糕藏在身后,让他老婆猜一猜是什么,她老婆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要是有一支雪糕就好了。摊主很遗憾的摇摇头说,不对。然后把两支雪糕放在老婆面前,笑着说,是两支。

他老婆开心的问,你怎么知道我想吃雪糕了?

摊主笑着说,你一个眼神我就知道,刚才你看见一个小孩拿着一支雪糕,把你馋的哦,咂么嘴。

然后,他老婆开心的吃雪糕。

我还看见一次,摊主提前很早收摊,我问他,怎么这么早?

他那时候正蹲在地上给老婆捏着腿,笑着说,老婆说站累了。

他老婆笑着埋怨他,你这样会少赚好多钱的。

他笑着说,顾客天天有,但是老婆只有一个。

我不知道他们生活条件怎么样,一个月赚多少钱,会不会吵架,但是,我每次见到他们都由衷觉得婚姻真好,因为他们两个人忙碌着卖菜,笑起来的样子让人很舒服。两个人有愿意做的事儿,互相心疼,起早贪黑也好,辛苦劳累也好,既然选择了,开心过下去很重要。

我把这些小事儿拆出来一些关键词,我问一个女生,你愿意嫁给一个有趣,疼你,懂你的男人吗?

她毫不犹豫的说,愿意。

我说,可是,你要陪他在菜市场卖菜,有可能会卖一辈子菜,你还愿意吗?

女生犹豫了很大一会儿,没有答案。

我知道她犹豫的是什么,我们终其一生要找那么一个人,不是为了结婚,而是为了跟他一起过上想要的生活。

你看,其实你嫁的是生活,爱情只是敲门砖。

《非诚勿扰2》里有句话说: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其实,你不傻,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一个错的人,然后将错就错呢,婚姻怎么可能是嫁给谁都一样呢?结婚是一场酒席,在哪里办都一样,顶多一天,可是,婚姻,那可是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啊,从小你就知道,解题思路错了,最后怎么做对答案?有人劝你结婚,说,结婚最美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可拉倒吧,一辈子可以不结婚,但是千万不能嫁错人。

后来,女生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早起进菜,站在菜市场一整天,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

我们没有用他们的方式生活过,自然不懂菜市场卖菜的乐趣,只看到了他们那种辛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没有哪一种婚姻生活不辛苦,重要的是能跟心爱的人坦然享受生活给的甜或者苦。

结过婚的人,才看透了婚姻到底是什么。

你说,它应该有仪式感,于是纪念日要买礼物,你说,它应该有归属感,早点下班回家吃饭,你说,它应该有荣耀感,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相爱如初。

其实,婚姻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甚至是很无聊的生活,仔细想想,昨天今天明天,其实都活的差不多。

难的是无话可说的时候,不尴尬,

难的是吵架后笑着抱抱,

难的是无论日子多难不抛弃不放弃,

难的是如何把无聊的日子过的有趣一点,甜一点。

如果你压根就没明白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不要随便碰婚姻,生活是流水线,你说的爱情,在婚姻里,都是半成品。

结婚,其实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吃饭,睡觉,接吻,离别,都因为这个人变的不一样。你跟他在一起,会觉得“与众不同”,会觉得人生超有意义,就是仅凭这一点“感觉”,你愿意嫁给他,你说,幸福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结婚嫁给爱情吗,那是开始,是迟暮的时候,有人推着你的轮椅,告诉你你看夕阳真美,像极了那一年我说我爱你,然后你害羞的脸。

对,因为是他,让你的每一天,变的跟别人不一样,同样,你也让他的每一天,变的不一样。

有一天,你试着想一下,把他从你的生活里摘出来,换另一个人进去,他也浪漫,他也让你心动,他也风趣幽默,行不行?不行,感觉不对,那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婚姻是日复一日的普通日子,在一起,偶尔山珍海味,一直粗茶淡饭,不腻,才最舒服。

以前看一个问题:结婚后,碰到今生挚爱,怎么办?

这个问题有点懵,难道结婚不是跟今生挚爱结,随便找一个人吗?跟一个人生活了很久,三年五载,突然有一天,碰到今生挚爱了,觉得整个生命被点燃了,那结婚这几年,算什么?

听读者讲过一件事儿,有一天他老公跟她说,我跟你是亲情,跟她是爱情。她哭了一夜,为他生儿育女,为了照顾孩子放弃工作,自己整个人生都没了,全是为了老公和孩子活着,到头来,老公遇见爱情了。

她说她问过自己,还能过下去吗?就算是她大闹一场,老公迫于婆婆的压力,重新回到这个家里,他们俩已经完了,不可能假装相安无事的,你眼睁睁的看着一盘菜里有苍蝇,夹出去,重新吃,做不到,万一吃着吃着再碰到苍蝇呢。

不是不相信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了,而是不想过那种表面上和谐的生活了。

为了孩子,忍忍吧,做不到,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往我眼里揉沙子,还不让我掉眼泪,不好意思,我不是傻子。

她妈问她,你确定想好了吗?带两个孩子,你往后只能靠自己,很难再嫁人了。

她哭着跟她妈说,妈,我没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但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了。

她妈想了想说,行,把孩子接过来,妈帮你带着,你去找份工作吧,什么都别多想,先赚钱再说。

她说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带着两个孩子熬过的离婚头三年,可能很多的委屈没法说,不想说,就是一心想要过上自己的生活,尽管很累,但是一点不苦,因为知道,每一份累都有回报。

如果当年忍了,继续过下去,跟她老公扮演一对相爱的夫妻,也许每个月不用努力挣钱,但是,那种忍气吞声的日子,才叫苦呢。

人生真的只有一次,不能让不爱你的人把它荒废了。

如果结婚,不是你想要的生活,那么再等等也无妨,你要明白一件事儿,婚姻是生活,爱情是剧集,你看到那些很甜的电视剧,相当于婚姻美好时刻的合集,50集的剧情总和全甜不过才2000分钟,可是,你跟一个人结婚,60年在一起是那可是3100多万分钟,相当于把一勺糖融进1500多勺水里,还甜吗?

日子很普通,跟爱的人在一起才不普通,你还年轻,没必要,别人一催婚,你就结了,想明白你要过怎样的生活,跟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娶的也是,所谓爱情,听说的人多,见过的人少。

有一种爱的方式,注定会毁灭所有!


最近大家都有看《隐秘的角落》吗?

剧情紧凑,演员演技炸裂我是熬夜追完的,连挑剔的豆瓣网友直接给出了9.0 的高分,并称其为“2020国产悬疑登顶之作”,剧中汇集了秦昊、王景春、刘琳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个个演技精湛,把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来从感情线上解读一下这部剧。

《隐秘的角落》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朱朝阳、严良、普普在景区游玩时无意中拍到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案情扑朔迷离,环环相扣,几个家庭牵扯其中,走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剧中优秀的数学老师张东升,竟然是一位“变态”的杀人狂魔。

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是个离异的单亲妈妈,她对儿子付出了全部的爱,极度细致,最后却养出了一个可怕的孩子。

他们俩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在感情中过度付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关注在爱的人身上,没有一点界限感,爱得让人窒息,结果反而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感情中的过度付出真的会毁了一个人。

1

“我都是为你好 ”

周春红在丈夫离开后,极力地想把儿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

为了儿子,她拒绝了情人的要求,坚持不重组家庭,只偷偷摸摸跟情人去外面开房约会。

她拒绝朋友,在单位也很少与人交往,除了上班,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

她事无巨细地安排儿子的生活,让儿子花钱记账,按时喝牛奶,不让儿子跟同学交往,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说是一切为了孩子,其实根本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在喝牛奶这件事上,她的掌控欲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端到儿子面前的牛奶,必须马上喝完,理由是她要洗杯子。孩子想要推脱,她立即拿起杯子否定了儿子的说法,注视着儿子按自己的要求尽快喝完。

儿子说喝不下,她马上会冷冷地说“喝不下倒了。

她只想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儿子稍有反抗,她就受到刺激,情绪失控,变得歇斯底里。

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也是如此。

孩子没有朋友,孤单无助,但她只想让儿子考出好成绩。

老师找她谈话,她立即还击:“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其实我还真怕朝阳跟一些坏小孩瞎玩,耽误了学习。”

无底线的付出,其实是为了操控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乖乖听话,好满足自己极度缺失的安全感。

可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怖,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越走越远,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孤僻内向。

人的情绪总要找到一个出口,憋在心里的东西就像一座积聚了大量岩浆的火山,终将会在一刻喷涌而出,烧毁一切。

周春红的儿子朱朝阳,在她的长期压制下,变成了第二个“张东升”。

2

“我不想失去你”

秦昊扮演的张东升从外形上看,是个几近完美的数学老师,但在家庭中却是个受尽白眼的“可怜虫”。

为了妻子,他放弃了考博的机会,来到陌生的城市,当了上门女婿。

可他事业平平,家境平庸,一直得不到岳父岳母的认可,为了维系自己可怜的婚姻,他拼了命对妻子好。

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孩子,张东升的生活里只有妻子,他特别害怕失去,于是一再退让隐忍,哪怕一直生活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只想把对方紧紧抓在手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就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你的付出无异于雪中送炭,但当他不需要的时候,你的付出就会让对方感到不适甚至产生厌倦。

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节制和底线的爱,就会造成对方的无感和厌烦。

张东升的过度付出,让妻子厌倦无比,她背着他出轨了。

张东升多次祈求妻子不要离开,哪怕她不爱自己,能留下来就好,可妻子还是走了。

面对爱人的离去,他心态失衡,没有了爱与尊严,那就要所有的财产,于是他开始筹划连环杀人。

当一个人愿意付出一切来爱你,你离危险就不远了。

如果他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底线,来为你做任何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

你是他的目标时,他可以牺牲掉其他人的利益,满足你,如果他的愿望不能实现,他一定会毁掉他得不到的东西,报复你。

如果有一天,他有了新的目标,为了新的目标,他一定会牺牲你来取悦别人。

3

过度付出是一种病,得治

过度付出的人,从不考虑他人的需求,他们架着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不管对方需不需要,只按自己的意愿付出。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确实如此。

当一方付出时,付出的一方,就会做出许多牺牲,牺牲就意味着不公平。

所以他们会有一种施恩心理,觉得自己为对方牺牲了那么多,对方就应该知恩图报,给予自己一些补偿。

他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心理:

“我做了那么多,你欠我的。”

“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

“我都牺牲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太没良心了。”

这种心理让付出变成了一种索取。

付出者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关系有一种控制感,同时也能获得道德上的优势,得到别人的同情。

他们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想让对方满足自己一些要求,如果对方极不情愿,他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愤怒,觉得对方没有良心。

受恩的一方在这种窒息的环境中,慢慢感觉到压抑,想要抗拒,甚至想要逃离,付出的一方则会越加愤怒,越加恐惧,于是想要变本加厉地控制,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时间越久,积累的怨恨越多,终有一天会爆发。

4

爱自己,请远离过度付出

为什么在家庭中总有人愿意过度付出?

心理学上把过度付出归结为自我价值感太低,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和回报。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有闪光点,只要努力做好自己,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爱。

德国情感医师爱娃说:

“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化的存在与完满合一的感觉,更多的是从我们自身内部获得,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如此,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就如同一颗葵花籽,所有使它最终成为一棵向日葵的信息,已经都蕴藏在种子里了。”

每个人生来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不需要通过过度付出,来向他人索取。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

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在家庭关系中,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爱人没有界限的过度付出,不但会伤害他人,更会伤害到自己。

每个人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承担着其他的社会角色。把自己的所有幸福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因为在一个人过度付出时,他根本不会顾及自己心里的感受,一个连自己都不珍惜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呢?

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只有自己生活幸福了,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

余生,不为爱过度付出,远离过度付出的人,过幸福灿烂的人生。

所谓不平等的爱情地位,通常是指在爱情中付出很多、牺牲很多,却得到回报甚少的一方,也就是“过度付出”、爱情低位的那一方。

爱情里处于弱势的人,恰恰是担心最后被分手的人,于是有了想法不敢说,有不高兴和生气就会压制自己,不敢去沟通,害怕吵架,更假想了沟通后带来的后果---对方会离开自己。

但如果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委屈心累也会充斥在爱情中,最终也会将两人的爱情消耗殆尽,最终还是会分开。

很多女生谈了恋爱,就会“不自觉”地慢慢变得“低姿态”,得不到尊重和自己想要的爱,因为“更在意的更会付出”,过度付出就成了卑微。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会觉得男朋友“追到你之后就冷淡了,就没那么对你好了”的原因。

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


妈妈飞到福建去看望得了癌症的同学沈阿姨后,回到家,在沙发上默默地流泪。

我上前给她递了张纸巾,妈妈摇了摇头,叹口气说:“你沈阿姨啊,这辈子就是嫁错了人。”

沈阿姨是我妈大学最好的朋友,据说当年班上有一半的男生都在追她,我妈还帮她收过好几次情书。

她生得漂亮,一副“初恋女友”的面孔,皮肤白皙,长发飘飘。性格安静内敛,平日里没事就在图书馆里读读书写写字。

后来,她谈了恋爱,男生是大一级的学长,对她很好。我妈至今还记得一个细节,男生会把沈阿姨在各种报纸上发表过的诗歌作品全都剪贴在一个精致的绿色笔记本上。

然而这段恋情并没有走到最后。男方家境并不好,父亲常年卧病在床,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等着他抚养。沈阿姨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硬生生地把这对小情侣拆散了。

毕业不到一年,沈阿姨就在父母的逼迫下嫁给了老家一个茶商的儿子。结婚前,他俩仅仅见过一面。

婚后,沈阿姨发现自己和这个成天游手好闲的公子哥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更要命的是,公子哥为了能成功找父母要钱,事事站在父母那边。沈阿姨觉得自己就像个外人一样,在这个家完全没有归属感和温暖。

公公婆婆成天催着她生儿子。

她生了一胎,女孩。公公不高兴了,到庙里各种求佛拜神。

再一胎,还是女孩。婆婆直接指着她的肚子骂她不争气。

连生了四胎,才生出了儿子。

有了孩子后,沈阿姨成天忙得团团转,公公婆婆还各种挑刺,处处为难她。沈阿姨从小就是不会反抗的乖乖女,把所有的气都憋在心里。

妈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你说你沈阿姨能不得乳腺癌吗?好好一个人被折磨成这样。中医说人的气是向上发的,但情绪不好、郁闷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走到胸部这块停住,就容易得乳腺癌,再往下走,各种妇科疾病就来了。女人啊,千万不能憋气。嫁错了人,人生的路就不好走了。”

我一直都觉得,嫁给一个人,对方以及他的家庭都会对你接下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好的婚姻是可以滋养而非消耗一个人的。

嫁对了人,你会在婚姻里找到更好的自己。这个对,是三观一致,性格合拍,是对方愿意为你花时间、花金钱,也愿意为你温柔。

说到嫁得好,我想到了民国才女潘玉良的故事,她因为选择了一个懂她的男人,直接完成了从青楼妓女到绘画大师的人生升级。

潘玉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先后离她而去,14岁那年,她被舅舅卖到了青楼做妓女。幸好年纪小,老鸨暂时应允她做只卖唱不卖身的清倌人。

前辈提醒她,入了这一行,一辈子很难翻身。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懂得睁大眼睛,在客人中挑选一个好人,死死抓住,让对方把自己赎回去。

说来幸运,没过多久,当地商界同仁在玉良所在的青楼举行盛宴,为新上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接风洗礼。老鸨安排玉良和另外一个姑娘前去献唱。

玉良注意到潘赞化和其他客人的气质谈吐迥然不同,她用心地唱了一曲《卜算子》古调,打动了潘大人。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然而,潘大人绝非好色之徒,宴会一结束,他便回府休息。怎料老鸨为了讨好潘大人,把黄花大闺女潘玉良送到他的官邸。

想到自己即将失去清白之身,潘玉良痛哭了起来。

但她没想到的是,潘大人居然摆摆手让她回去。大概觉得这样直接的拒绝有些伤人,他赶紧补充道:“明天上午如有空,可否陪我看芜湖风景。”

这么一来,玉良更加确定,这个男人是值得信赖的。她向他求助:“大人,求求你收了我吧,从你这回去,老鸨会找流氓糟蹋我的。”

潘赞化于心不忍,买下了玉良,教她读书写字。可流言蜚语漫天飞。在外人眼里,玉良是不要脸的妓女,而潘赞化是把妓女独占在家的伪君子。

潘赞化一怒之下,登报结婚,给玉良一个身份。

其实他一直对玉良有好感,但念及自己比玉良年长二十岁,总是不忍委屈她,让她做自己的伴侣。

婚后,潘赞化安排老师给玉良上文化课。下了课,玉良会趴在窗台看邻居洪野先生作画,洪野先生是高等学府的教授,后来也成了玉良在绘画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潘赞化支持玉良的爱好,欣赏她的才华。在他的鼓励下,玉良考取了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当玉良提出要到欧洲学画时,尽管潘赞化有许多不舍,还是放手让心爱的人去追求她热爱的事业。

哪怕相隔几万公里,他们的心仍惦记着彼此。

若不是嫁给了潘赞化,玉良的命运可想而知。因为嫁给一个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玉良开始读书写字画画,出国留学,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绘画大师。

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许多夫妻结婚久了,他们的面容、行为、话语越来越像。

两个人的相处,就是不断地磨合,我磨掉我尖锐的一面,去适应你,你亦然。因为你,我戒掉晚睡、改变饮食习惯或者学会了你最爱的口头禅。最后的我们找到了最舒服的相处模式,而我们也越来越像对方了。

看过《欢乐颂》的人一定记得戏里的一对奇葩夫妻——樊胜美的哥哥嫂嫂,两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样的不负责任、无赖、懦弱。

一个好姑娘嫁给了像樊胜美哥哥这样的人,要么无法忍受一走了之,要么就像一件白衬衫与会褪色的黑衬衫泡在一起洗,最后留下的是一盆黑水,白衬衫也回不去了。

很早之前,网络上还曾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

嫁什么样的男人就注定你这辈子过什么节。嫁对了人,天天情人节;嫁个懒人,天天劳动节;嫁个有钱的人,天天过春节;嫁个花心的,天天光棍节;嫁个幼稚的,天天六一儿童节;嫁个骗子,天天愚人节。婚姻有风险,结婚需谨慎。

话语中有许多调侃的成分,比如嫁有钱人也不一定幸福,但嫁什么样的人,真的会决定你的生活。

贾静雯和前夫孙志浩在一起的时候,成天以泪洗面、狼狈不堪,家暴、打官司让她吃尽了苦头,那时候的她,是我们见过最憔悴的贾静雯。

后来,她遇到了修杰楷,这个男生没有前夫有钱,在娱乐圈的名气也不及她,但他是真心对她好。

一个人的状态是很难演出来的,她变得越来越漂亮滋润,大方智慧。即便面对前夫,她也能坦然、和平地相处。

因为被宠着的女人有足够多的爱和力量去包容一切。因为嫁对了人,她无所畏惧。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对的人会激发你好的一面,让你变得越来越柔软,也越来越坚强美好。

错的人会激发你不堪的一面,也许有一天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也会黯然伤神,为什么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喋喋不休地抱怨、一味地索取、情绪极其不稳定、没有安全感或者更糟糕。

愿你有勇气离开错的人,也有智慧找到对的人。

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


我从来不认为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又必须得承认,嫁得好真的很重要。

所谓嫁得好不是说就得找个金龟婿,坐拥荣华富贵,而是找一个能相扶相持对你好的人。

古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的自有其真意。

嫁给一个人其实就是嫁给了一种生活,两个人的日子不是一个人的随性,牵绊其中之时,婚姻质量就直接影响了幸福好坏。

好的婚姻就像阳光,它变得温暖时,花就开了,坏的婚姻如坟墓,埋葬了热情,熄灭了爱火。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见因工作关系打过交道的女人发的照片,让我不禁侧目,这真的是当时我见到过的她吗?

两年前采访一位艺术家,正好就在她的茶室里,不大的茶室被她打造得素雅且精致。每一件装饰的工艺品,每一盆绿植、花卉都由她挑选和照料。她亲自为我们沏茶,举手投足之间是温文尔雅的气质。

她的美不是惊艳的,没有侵略性,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我对她并不是很了解,只是互留了联系方式。后来知道她有一个相恋了五年的男友,一直在等着婚姻的降临,婚姻之于她,是想给这段爱情长跑一个交代。

一年前听说她结婚了,她抱怨婚礼的日期是男方家里定下来后直接通知的她。因为准备仓促,婚礼基本上就是走个场面的应付。

她说只要接下来能好好过日子就行,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她也不太在乎。可是旁人都能看得明白,等了五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又怎么能不在乎呢?

结婚过后就很少看到她更新状态了。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茶室已经关掉,去了男人的老家。她这样安分的女人,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也应该不会太差的吧?以至于一年后听到她离婚的消息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一年的时间,她苍老了不少,过去宠辱不惊的气质不在,暗淡的肤色流露出乏力疲倦,相由心生,那是被不堪的生活所吞噬掉了活力。

原来男人被外面的女人勾搭了,作风淫乱,她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而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婚前男人就犯过,只是她总以为有了家庭的责任和婚姻的约束,他或许能改,可是狗改不了吃屎,她抓住五年的时间投入不放,他消耗着她的不甘与忍让。

她说,不堪的生活让她变成了怨妇,可她明明不是这样的。

我知道她还是会振作起来,重新成为我在茶室里初见她时的样子,只是,她不撞南墙心不死,明知火坑也要跳,不仅没能给五年长跑一个交代,反而把自己烧得遍体鳞伤。

婚姻与爱情,没有甘心不甘心,只有合适不合适。如果因为不想前功尽弃而一条黑道走到底,最终的结果是碰了一头灰还是得回头。

聪明的女人应该都懂得取舍,找一个爱你的人过日子,哪怕他不够帅不够有钱,但至少他有颗愿意疼你的心,这比什么都来得踏实。

怎么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爱你呢?我想,有钱的人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没钱的人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在你身上花钱。这个道理很赤裸也很现实。

如果你也曾深爱过一个人自然就会明白,爱一个人,总是愿意将自己最好的给予。

我的一个闺蜜,和男友相处了一年。男友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自身很努力,名牌大学毕业,也算是一支潜力股了,至于究竟能否有所成就,闺蜜也不太在意,就是一心奔着和他结婚过日子去的,只要这个人好,一切都好谈。

可是渐渐相处下来,她发现,男友很抠门,舍不得花钱,更舍不得给她花钱。

闺蜜并不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和他出去买东西都是自掏腰包,约会吃饭也是看餐厅价格。即便是做到这样通情达理的姑娘,最终还是没法忍受他的抠门,最后以分手告终。

导火索是情人节的时候,闺蜜想要一份情人节礼物,明示暗示了很多次,男友都装不懂,情人节当天闺蜜就跟男友商量,她和朋友出去逛街,看到了喜欢的他就给她买,就当是情人节礼物了。可男友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我没钱啊。”

闺蜜跟我哭诉,以前她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件好的衣服,可她买什么都会想着还有他的一份。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他从来不曾送她一件礼物,以前她从来不计较两个人一起花的钱,可和他在一起后反而一直在计算钱。

之所以会拼命要,是因为从他那里得不到。虽然男友说结婚之后他就不会这样了,可是还没娶进门就待她如此,谁又肯相信结婚后就会彻底变个人?如果真愿意对一个人好,为什么又会有婚前婚后的区分对待呢?

其实,闺蜜一直过得不快乐,但又舍不得分开,毕竟有感情,可是,想到今后的日子要一直在这样的不快乐和索取关爱之中度过,心里就有个强烈的声音在说“不要”。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面目全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呢?两个人在一起,磨合肯定是有必要的,只不过磨合不是无下限地一忍再忍。

当你在一段情感关系里变得越来越不认识自己,偏离了原本你希望的方向,你就该停下来看看,这是不是你想要的感情。你只需和值得的人磨合,无须同不对的人委曲求全。

茫茫人海,我们想要找寻的是一个可以相生相息的人,而不是互相消耗的人。

如果可以选择阳光,何必要在阴暗里度日?别在不堪的生活里变成了怨妇。

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


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会以为全世界的家庭都想自己家一样,但长大了之后他们便发现,原来很多家庭跟自己的不一样,而且就应了那句“幸福的总相似,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

我自己出生在一个中国比较典型的家庭里,父母都视我为他们的心肝宝贝,但他们的夫妻关系并不那么融洽。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都是我小时候常有的事。我现在回顾起来,应该在他们的夫妻关系中,也有那么一段单纯是因为我,选择跟彼此在一起而不是离婚。

那个时候我环顾四周,我认识的所有亲戚,我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还有叔叔舅舅们,包括我爷爷奶奶的婚姻,好像都是伤痕累累,以至于我当时就觉得:所有的婚姻都是会满目疮痍的,世界上并没有活到了一把年纪还深深相爱,深深彼此欣赏爱慕的夫妻。

直到我学了心理学。可能这个世界上有一大半的家庭都跟我看到的那些家庭差不多(当然各有各的烦恼),可是总有一些家庭,他们谈不上完美,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家庭。

1爸爸妈妈相爱,是健康家庭的基石

一个被信奉了很久的伪命题是:父母不相爱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在孩子面前维持“表面”的和谐,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生活就不会受到他们夫妻关系的影响。可是我们真的以为自己的孩子们傻吗?

夫妻关系好不好,有时候并不是通过言语来判断的,孩子们本能的对父母察言观色,他们会通过爸妈的语调,说话方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感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小时候一进家门,就能立刻察觉到家里的气氛,父母根本不需要说一句话,爱或者仇恨,都可以在空气中蔓延。

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妻关系健康,孩子才有机会成长。所以我们先探讨一下,什么叫做健康的夫妻关系。

John Bradshaw对于健康夫妻关系的定义是这样的:一对健康的夫妻通过他们的选择对彼此做出承诺。他们决定并选择跟彼此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就像婚礼誓词中的无论富有或贫穷,无论生病或健康,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一个良好的关系是一种选择的爱,而不是什么“有感觉”。

一个健康的关系会建立在两个平等的个体中,两个平等的自我实现着的灵性生命在最真实的层面彼此连接。他们彼此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过程中。彼此因为对另一个人的爱成长。

在一个健康关系中的夫妻都明白,最终,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伤痛,行为和幸福负责。如果幸福取决于自己之外的东西,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成熟的果实。

而成熟是一个从外界支持到自我支持的过程。从青少年开始,成长和成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站在自己的双脚上,独立并且自我支持。没有任何健康的关系是基于我们的不完整或者粘人。健康的关系是成熟的,也就是说,它是平等,对自己负责并且相互支持的。

John Bradshaw打了个比方:成熟的夫妻关系就像两个共同演奏的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乐器并且运用各自独特的技能,但同时他们又弹奏的是同一首曲子。每个人都是完整和完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并且投入的。

在一段健康并且投入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很自律并且他们愿意把这种自律带到关系当中。自律需要我们有四种基本的能力。M. Scott Peck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了这些能力:

1. 延迟满足(delaying gratification)。可以理解成我们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而推迟满足现在的欲望,比如为了身体而坚持早起运动,而不是满足自己还想再睡一会的欲望。

2. 接纳对自己的责任(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for self)。我想这就包括我们刚刚提到的对自己的伤痛,行为和幸福负责。

3. 说真话并且致力于现实(telling the truth and being dedicated to reality)。我对这句的理解是说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真诚,并且尽可能看到彼此和事情本来的样子。

4. 为了灵性的成长而舍弃小我需要(bracketing ego needs for the sake of spiritual growth)。在亲密关系中主动表达爱,主动去爱,向对方公开化自己内心的恐惧,困惑,悲伤或者愤怒,都需要我们放下自己那个ego,勇敢的去选择。

在健康的夫妻关系中,夫妻双方会把这些自律的能力带到他们的关系中,爱是他们的一种彼此独立有相互扶持着成长的对等关系,是他们的一种选择而不是瞬息万变的感觉,是建立在他们各自完整和成熟的过程中的。

那么健康的父母又是什么样子呢?

2爸爸妈妈是孩子的“人生模版”

当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决定为人父母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自律(self-discipline)和自爱(self-love)的榜样。他们会把孕育孩子当成是他们人生最负责的选择。他们会尽全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

当这样良好的父母关系形成了家庭的基石后,每个在家庭中的孩子就有了适应他们年龄需要的安全保障。适应年龄的需要(age-specific dependency)是指孩子在某一个具体年龄时的需要。每个孩子还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来实验他们的独特性。事实上,父母的关系越稳定和安全,孩子越可以发展自己的不同。只要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彼此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不会利用孩子来解决这些需要。

健康的父母还会为孩子们做出成熟(maturity)和自主(autonomy)的榜样。随着他们构建了强烈的自我认同,他们就在解决他们自己童年未解决伤痛的过程之中了。所以孩子不会继承父母潜意识里的未解决的冲突。

在健康的父母那里长大的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运用认知,爱,感受,决策,和想象的能力去完他们个人的自我实现。孩子们不会经常被评判,也不会被家长的沮丧和焦虑干预。他们不会成为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未竟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的受害者。

当然我们说的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没有人类可以完美的做到。但父母的确是孩子人生的模版,人生有多少可能,人性能够企及的高度,孩子们都会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

就像我们自己每天吃完饭就想着看电视打牌,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吃完饭去看书去学习;

就像我们自己谎话连篇,就不要指望孩子真诚正直;

就像我们根本不爱自己,就不要指望孩子会有什么高自尊;

就像我们每天跟伴侣吼叫,就不要指望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柔声细语……

3五个自由

家庭治疗师Virginia Satir(就是大家熟悉的萨提亚)提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孩子们会有5种自由。

1. 看到和聆听到此时此刻的东西的自由,而不是过去,将来或者是“应该”的那些东西。

2. 能够思考我们的思考的自由,而不是思考那些“应该”被思考的东西。

3. 能够感受我们的感受的自由,而不是感受那些“应该”被感受到的。

4. 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的自由,而不是等待着被容许。

5. 自愿为了自己冒险的自由,而不是选择安全并且永远谨慎。

这些自由基本等同于完整的自尊和自我整合(self-integration)。这些自由会为我们释放无穷无尽的能量。一个人的所有能量都可以自由的向外流动,适应世界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求。这5项自由跟任何通过评判和批评来衡量孩子的完美主义系统都是相反的,因为所有的评判都暗示着我们可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没有人的价值是可以被衡量的)。

健康的家庭中会有观点的争执和差异,但是会避免评价另一个人的价值。“我觉得不太舒服”是一种感受的表达,而“你很蠢,自私,还疯疯癫癫”是一种评判。

不健康的家庭通常都基于一种不平等,一种类似于主仆之间的关系。家长的权威不容动摇,家长仅仅因为他们是家长就值得尊敬,家长永远是对的并且永远应该被听从。在这样的家庭中,评判不仅很OK,而且是一种日常和必需。

举个例子,比如你回到家里,因为工作了一整天觉得愤怒,沮丧和受伤。你不会跟孩子说:“我现在需要独处一会儿,因为我觉得愤怒,沮丧和受伤。” 相反,当你看到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时,你叫嚷着对他们说:“看看你们有多自私!你们除了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你让孩子们为你的愤怒,沮丧和受伤负责。这就是评判,这就是会严重伤害孩子自尊的虐待(abuse)。

John Bradshaw还在他的书“家庭会伤人”中讲了另一个故事。过春节了一个成年孩子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说:我和家人要去另一个地方旅游,就不能跟你们过春节了。一个健康家庭的父母可能也会感到有点悲伤,但他们同时会为孩子自己家庭的旅行感到快乐。但一个不健康家庭的父母可能就会很愤怒,他们会责骂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自私!孩子可能最终会回到父母这里过年,但他/她一定不会特别开心。

4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

亲爱的你,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并不完美,也永远不可能完美。但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可以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我记得经常听人这么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就希望可以生个孩子,全心全意的帮助他/她长大,然后让他/她有更好的人生。”

听完之后我不寒而栗,我们其实就是这样毁了孩子的,我们不去面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期待施加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请问他们到底是在完成自己,还是在帮助我们完成自己?

一个健康的家庭,说到底需要我们完成自己。这种完成包括我们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包括我们的独立和为自己负责,包括我们的自律和自爱,包括我们去处理自己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矛盾和未完成事件,包括我们选择去爱我们的伴侣,包括我们和伴侣之间独立,平等又相互支持的关系......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一个孩子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安全,自由并且勇敢。

安全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并且他们的自我完成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生长和探索;

自由是因为孩子的感受,情绪,想法,追求和为自己负责的冒险都可以被充分表达;

勇敢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是谁”,有很高的自我认同,所以他们并不害怕去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并不害怕别人的评价(因为父母已经教会他们不去评判自己)……

也许我们都没有那么幸运的出生在这样“稀有”的健康家庭里,但我们完全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家庭中的父母。也许我们尽最大努力,也还是会让孩子在家庭中受伤。

但我们就是孩子们的人生模版,当孩子们看到我们如此努力的面对自己,如此热情的生活并且自我实现着,如此认真的学习爱与被爱,如此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就给了他们人生最好的礼物:他们会明白,在家庭中的创伤和未解决的问题,他们有责任自己去修复和完成,就像我们一样!

亲爱的你,虽然你跟我一样,也在一个不完美的家庭中长大,但也许某个时刻你真的很欣慰自己生在了这样的家庭,也许有某个时刻你真的很感谢父母。

与爱的人沟通,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一、语言沟通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语言沟通,这也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确实,书籍、上课、电视、广播、互联网……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关键看你如何选择,你的每一个选择也就意味着你选择怎样的自己。

但是,人和人之间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进行语言沟通这种信息交流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里面有很多伪装和隐藏,甚至说反话,需要去猜。比如,女孩对男孩说:你真讨厌。事实上她想表达的是:你真可爱,我喜欢你。——这种对话如果你懂,也许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活的小情趣,你还挺享受的。可是,有的隐藏和猜忌是让人和人之间越走越远的,甚至导致很多亲密关系的破裂。(具体例子自己脑补)

所以,人和人进行语言沟通最重要的是坦诚告白。不要让对方猜,卸下伪装,坦诚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自己的脆弱。这样两个人之间就没有那堵墙,就可以真实有效顺畅的进行沟通了。但是,坦诚告白是需要勇气的,要有勇气把自己外面的保护层去掉,暴露出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甚至伤口。当然,很亲密的关系才需要做到这一步。而且,只有这样,两颗心才会越靠越近。

二、眼神交流

其实,很多情况下,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是多余的,说出的语言可能是违心的。但是,有时候一个眼神的对视,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深深的看见灵魂深处,一切伪装都自动退去,一切都消融了,仿佛世界只有你和我。

这时,两人之间大量信息在交换,而不需要任何只言片语。

三、肌肤相亲

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对肌肤相亲看得这么重。想象着男女刚交往不久,第一次牵手,手会颤栗,一阵电流流过,大量信息在碰撞。更不用说,亲吻、拥抱甚至大面积的肌肤接触……身体会记住所有的信息。所以,当婴儿哭泣时,很多情况你只需要抱抱她,更多的肌肤接触,她会觉得很安全很踏实。当爱人之间有争执,如果你有力量给出一个拥抱,比语言有效百倍。

为什么无数次告诉她“我爱你”,她还是要不断的问“你爱不爱我”?因为感觉不到。只要深深的注视她,拥她入怀,就会很安宁。所以,拥抱比语言更有力,眼神比语言更有效。

不战,装傻——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


婆媳关系可谓是全天下最难处理的关系,从《双面胶》到《婆婆来了》,很多影视剧都在诉说着这两个女人的战争。中国人的婚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两个人的事情,所以“门当户对”这个词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起。人是属于社会的,不可能因为自己有了小家而割断和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也不可能立马改变自己二十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爱情的世界里,许多男人往往以为婚姻就是娶一个女人,而忽略了娶过来的还有女人自身的追求,以及其身后的背景;许多女人也误以为婚姻就是嫁给一个男人,而忘掉了还要嫁给这个男人的习惯和性格,以及他背后的家族。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让我们看到了不少破碎的婚姻。作为妻子,请相信,在漫长的婚姻岁月里,你一定是最后的胜者。你获胜的绝招就是:不战、装傻。请你记住,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适当地装一下不在乎,不要强求他的亲戚朋友都喜欢你;适当地装一下糊涂,不要期望值太高,相信他一定会给你更好的回报。